MD碟声卡对音质的影响有影响么

sony md音质如何,和现在市场上千元mp3比
[img]./mon_/436_564c213b61a97.jpg[/img]打算买个玩,不知道音质如何,还有和sony自家最新的a25比怎么样
如果真追求音质,直接cd机,这玩意就是当年的过度产品。而且用起来还没mp3方便
录入时间1:1你确定要用这东西?这东西基本上就是被mp3干死的
居然是n10我当年也入了一台逼格很高麻买完没过多久就出了himd真是日了哈士奇了[s:ac:怒]
用1:1模式号称可以比美CD音质,就是一张MD盘录74分钟CD。你可以理解为用WAV格式录制在MD盘上。不过N10是sony MD里面普遍认为做得比较差的一代。
音源质量不行,怎么都不行了。直接选HI-RES的播放器+HI-RES的音源吧~~~ 30多年了~~ CD也要走远了~~~
[quote][pid=31360,1]Reply[/pid] [b]Post by [uid=62458]tangcenwu[/uid] ( 15:08):[/b]录入时间1:1你确定要用这东西?这东西基本上就是被mp3干死的[/quote]谁告诉你1:1的你还停留在r900时代吧
这东西上高中的时候很流行,听这个还不如直接买cd听,这个很麻烦的。
是N10 吗?现在用国砖那类型的,无损,比MD不会差。MD 转格式太麻烦了。而且N10线控太差了,这么老的机器,磁头都不行了吧
用着太麻烦
也快退役了
前几个月无意中发现笔记本电脑的耳机插口可以光纤输出
比用ss方便很多
和当年松下cd机-差不多的音质
[quote][pid=31360,1]Reply[/pid] [b]Post by [uid=1317564]finaldream[/uid] ( 15:22):[/b]居然是n10我当年也入了一台逼格很高麻买完没过多久就出了himd真是日了哈士奇了[s:ac:怒][/quote] 最后一句话配合签名图简直完美
我还有个低端的吃灰了
[quote][pid=31360,1]Reply[/pid] [b]Post by [uid=]晋魔钢锭独爱菊[/uid] ( 15:38):[/b]谁告诉你1:1的你还停留在r900时代吧[/quote]当年上初中&高中时候班里一个土豪买了一个,各种折腾。[s:ac:抠鼻]没过几年mp3基本就完全占领市场了
md机械美感简直绝了那么大一点里塞进一个光碟机 还带刻录还有超长待机然而生不逢时
要音质或者情怀的话为什么不选CD
这玩意还有拿出来说事的啊 只有外形逼格了吧 索尼的mp3外形也还行 一长条有个钮 外形也挺逼的 当然消费电子产品不耐用没啥品相好的了吧
当年我爸买过一个,我还拿着去学校装过逼听听交响乐,现在早已经冲不进电了
如果128m的闪存还要好几百的话,这玩意还有活路。如果128的闪存要上千的话,这玩意会极其牛逼。问题现在闪存单价太低了,容量又大。md彻底没救了。音质能不能好完全看容量。您的位置: >
浅谈MP3与MD音质优劣
自从MP3随身听诞生以来,在各个方面和MD比较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操作性,方便性,声音表现,外观设计,还是对两种音乐格式本身的比较,都是大家一直在热烈讨论(甚至是争吵)的。而正是这些存在争议的东西,由于很多是比较主观的原因,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定论。
  常常有些用户,在选择随身听的时候,问笔者,是MP3音质好?还是MD音质好?面对这样的提问,笔者总是哑口无言。因为除了以上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如果想给他们解释清楚,实在是要花费很多口舌。而如果每次有人问都把这一大套说出去,不仅会把自己累死,对于询问的用户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一般的消费者,都会自然的潜意识的喜欢把很多概念绝对化。比如,他问你这个问题,就想得到一个绝对的答案,就是MP3好,或者MD好,哪怕他得到的信息不是绝对的,他也会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最后得出一个绝对的定论。这不是因为谁的无知或是别的原因,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定势思维在作祟,那就是,凡事都或者好或者坏。个人认为,真正冷静成熟的心态应该是,在得到这些信息之后,经过筛选和判断,得出哪个更加适合我的结论,而不是哪个比哪个好。
  即使是较为低端的MD产品,做工上也能与大部分高端MP3相媲美。
  又有多少MP3的做工能达到高端水平?正是市面上占多数的中低端MP3把这一平均数拉低了。
  有鉴于此,笔者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抛开陈旧的定势,也抛开先前那些无知的成见,也真心希望在这里能清楚的把这些概念阐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个真正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在说到谁的音质好之前,首先需要声明、也是必须先为大家说明下音质本身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音质,可以说是声音的品质,用音响大师刘汉盛的话来说,音质好不好就是声音让人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舒服。而对于到底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呢?在HIFI界也同样的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没有污染的纯净的是好声音,而有的人觉得有个性的,也就是有独特音染的才是好声音。笔者会比较倾向前者,真正展现声音本貌的才是最好的声音。而也是因为这样的取向,我们可以说声音的好坏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他否能正确的,本质的还原出声音的本来面貌。
&&& 当然,在随身听的世界里,尤其是对很多普通的用户,谈论这些,显然是吹毛求疵的。因为大家购买随身听仅仅是为了闲暇之时欣赏下音乐,放松、休息下而已!所以笔者说,对于大家的所谓音质的提问,或是说在随身听的世界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所说的音质,应该理解作播放器本身的播放质量,和声音类型是否适合用户,这两个方面。播放器本身的播放质量,可以说他是声音的“质量”,比如,有没有比较明显的背景噪音,声音是否清晰,会不会有跳音,左右声道的表现是否相同等等这类问题。而是否适合用户,则是看用户的听音喜好,喜欢听摇滚的用户自然会说一款低音过量的MP3音质好,而一个喜欢听古典的用户则不会这么说。还不能排除音效的作用,当然,真正的玩家是不会开音效来评价哪款器材的声音的,而绝大多数一般用户则会以此来判断,所以,也不难理解,有些器材的音质被很多评测员说的一钱不值,而却被很多用户因为它提供了相当多的音效选择而捧为上品。
&&& 以上这些,可以说就是笔者面对“音质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时候哑口无言的原因了,因为笔者完全不知道对方对声音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也许他是想问低音好不好,或者是想问够不够清晰。
&&& 好,先解决了这个标准的问题,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的讨论。笔者并不想(也不能)作出一个绝对的判断,说哪个更好,而只是想站在一个稍稍HIFI一点的角度来谈谈,针对大部分用户可以达到的条件,来比较MD和MP3哪个更能出好声音。
&&& 首先,自然是从音源说起,而笔者认为,如果公平的把两种随身听放在比较相同的条件下相比较,音源也是造成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 MP3和ARTAC都是有损压缩格式,而MP3可以支持高于ARTAC的码率,越来越多支持VBR的MP3播放器,可以支持上限为320k的文件,可以说理论上,MP3已经在音源的质量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MD。而且,对于音乐,不能单单以码率的高低来衡量声音的好坏,还要参考事实听感上的音乐感,在这点上,MP3更有优势。
  再看目前客观的情况,又有多少MD碟的录音水准可以完全发挥ARTAC格式的潜力呢?正版MD碟市场上几乎没有,所谓的“原版”碟虽然可以简单,但是也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碟片。而那些由盗版商自己录制的碟片则是实在不敢恭维。再看用户自己录制的碟片,如果想使用最简单高效的光纤,手头上必须有光纤输出设备、光纤线这些东西,还不包括制作过程中耗费的大量时间。很多用户对于这“复杂”的操作望而却步,加上NetMD的出现,更多的人走向了USB,放弃了光纤。有的用户可能会使用模拟录音,由于一般都是比较“垃圾”的线材,使得背景噪声相当的明显,这样的声音实在不堪一击。
  但是有的用户在给NetMD录音的时候,为了省事,甚至拿MP3文件来录制,这种以压缩格式再压缩的声音怎么能出好声?!而如果都能以CD为这两种录音方式作音源,一般都可以发挥ARTAC的大部分潜力,不过,能这样做的用户到底有多少?相信大部分用户都不会因为要录制少数几首歌甚至只是一首而先买一张CD碟吧?在此顺便说说关于版权的问题,MD玩家以MP3为不耻,其中一大理由是MP3的音源来源于网络,绝大多数并没有获得版权,MP3市场的膨胀是构建在这样一个不够光明正大的基础之上的。其实MD玩家们可以看看自己储存MD碟片的箱子,里边有几张是真正的原装正版的?即使是自己灌录的,又有几成使用的是正版的CD碟呢?以当前中国盗版市场的兴旺来看,答案也就出来了。
  撇开版权问题不谈,现在在很多网站、FTP站点,或是使用P2P软件,都可以下载到高码率的MP3文件,可以说,只要你有电脑(买MP3的人很少没有电脑),能够上网,你就有了个近乎无限的音乐库。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MP3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当然,他对电脑的“依赖”一直为很多人所诟病,但是又有谁能在这个数字的时代完全逃脱电脑的控制呢?!借助电脑的强大功能,才是真正的顺应时代。
  再看还原,这要涉及到机本身的电路设计、耳机配置等等因素。由于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在生产MD,所以,无论电路设计还是产品做工,平均有很高的水准。而MP3则是良莠不齐,几百块的和二千多块产品之间可谓天差地别。只有把MD和比较高级的MP3相比才是客观公正的,可以说,在这个还原阶段,这些高级产品的表现几乎没什么差距。所以,使用什么样的耳机,又成了一个关键。但是无论MD还是MP3,随机的耳机都只是保证了基本的听的功能,对于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更换是必须的。所以,在这方面,也只能说再次打平。
  可以说,在各项条件都基本持平的条件下,音源的差别在根本上决定了MD和MP3的声音表现差别。而一般的用户能否方便的得到尽可能高质量的音源,则是决定谁更适合现阶段中国消费者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哪怕我们抛开一切技术的优势与劣势不谈,我们都有理由相信,现在,MP3的“音质最好”!
非常好我支持^.^
不好我反对
相关阅读:
( 发表人:admin )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提 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11:55:25 修改
为纪念MD的结束1992年MZ-1全世界第一台MD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光纤,&线性,&耳机114x139x43mm&评论评论评论MZ-2P第一部单放MD随身听播放时间(小时)&1.25小时&&10秒防震&褐色&重量(g)&680&&&&&&&&114x139x43mm评论1993年MZ-R2&世界上第二台录放型MD随身听MZ-R2在索尼MZ-1的基础上有许多改进比如增加了线控、芯片(ATRAC2.0)、10秒防震、电量显示等84&x&29.9&x&106.8mm,&310g评论MZ-E2&索尼的第二台单放MD&随身听具备了LCD显示线控评论评论1995年MZ-R3通过对简化操作的努力,MD录音和播放都通过jog&dial和position&pointer进行.输入:线性、光纤、耳机&输出:耳机、线性115.8x29.8x81mm,&265g评论MZ-E3&单放机,使用普通干电池和充电电池评论MZ-B3&一款MD录音机用来记录各种信息&包括会议和外语的学习135.3x30x80.5mm&305g评论1996年MZ-R4ST录放MD机座子机和主机可以分开,设计独特,其主机的编辑功能接近功能强大的台式MD输入,光纤,线性。输出:&光纤,&线性,&&耳机78x23x116&210g,&255g评论评论&MZ-R30&输入:光纤,线性,耳机输出:线性,耳机116.5&x&26&x&78mm,&220g评论MZ-E30&MZ-E50MZ-E30只有碟套般大小评论评论评论而MZ-E50的厚度则是当时最薄的13.5mm,当时全球最小和最轻的MD评论评论&1997年MZ-R35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109.5x19.7x77mm,&190g&16Mbit&DRAM提供40秒防震使用香口胶电池的录放机型评论评论评论评论MZ-R5ST几乎具有能和媲美MD卡座机型MD底座通过MD机身相连能够进行高音质录制和编辑评论MZ-F40&带有手印功能和调频器能储存24个电台,填补了带收音功能MD随身听的空白评论E20&E40评论评论MZ-E25拥有紧凑的机身能够装入一节AA型电池评论评论评论评论MZ-E35评论&评论MZ-EP10&一款单放机型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机器具有碟片通过机器顶端放入的装置这样可以让人们单手换碟评论评论MZ-EP11&跟MZ-EP10差不多评论评论1998年MZ-R55当时最小最轻量的录放机,可以通过棒型线控编辑MD碟片首次使用了镍氢电池评论评论MZ-E33评论MZ-E44/45&评论MZ-E55&当时是世界最小的.评论1999年MZ-R37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116.8&x&18.5&x&86.1mm,&160g评论评论评论MZ-R90当时世界最小的录放MD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R90:&78.9x17.3x72mm,&105g评论MZ-R91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R91:&78.9x18.0x72mm,&110g评论MZ-E70评论评论评论MZ-E80当时世界最长播放时间(42小时)的机型评论评论MZ-E75具备两个耳机插孔,被美称为“情侣机型”评论评论MZ-E90评论评论评论MZ-E95当时播放时间最长评论2000年MZ-R900世界上第一台支持MDLP的MD机改进型部分版本上出现了G-PROTECTION&(G防震)功能ATRAC&IC:&CXDGA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78.2&x&17.1&x&72.0mm,&94g评论评论MZ-R70&R90的简化版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81x26.2x74mm&115g评论MZ-B50内置立体声麦克风,扬声器,1。6X回放,40秒防震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耳机90&x&123.4&x&28mm,&220g评论评论MZ-E7W第一款带无线遥控的MD随身听它创造性的把遥控同MD主机分离开来通过一个腕戴的无线遥控器来实现对MD的操作评论MZ-E7W&BOSS特别版评论MZ-E60评论MZ-E77评论MZ-E500评论MZ-E700评论MZ-E800评论MZ-E900评论2001年MZ-R700R900的简化版81mm&x&28mm&x&75&mm,&116g&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评论MZ-R500输入:光纤,线性输出:线性,耳机83W&x&28H&x&76D&mm,&113g没有麦克风输入评论MZ-R909R900的改进型号索尼第一次将用于台式MD机上的TYPE-R芯片用在了随身听上这种被称为TYPE-R的芯片可提高MD录音和解码的精度,以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可惜TYPE-R只对标准的ATRAC编码起作用。也就是说,用户如果使用MDLP模式录制或者播放MDLP模式录制的歌曲,TYPE-R将失去作用。5mW&+&5mW&&耳机输出,&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评论MZ-N1划时代之作全世界第一台NETMD,可以通过电脑软件传歌,但他还保留了传统MD的所有接口它配备了传输管理软件OpenMG&jukebox&2.2和可以显示全角日文汉字的改进型线控(RM-12ELK)NET&MD技术无疑是MD发展上的又一项重要的成果。输入:光纤,线性,麦克,USB输出:线性,耳机78.7mmx71.8xmm16.9mm,&90g评论评论MZ-B1002.8cm&扬声器.&耳机输出:&5mW+5mW输入:光纤,线性,麦克,模拟输出:线性,耳机81.2mm&x&108mm&x&25.7&mm,&180g评论评论MZ-E600评论MZ-E300评论MZ-E501评论MZ-E909当时世界最轻评论MZ-E707E909的简化版评论MZ-E606W第二款无线遥控的MD随身听评论2002年MZ-R501Digital&PC&Link&Kit&输入:光纤,线性输出:线性,耳机83mm&x&27.8mm&x&75.8mm,&113g评论MZ-N505输入:光纤,线性,USB输出:线性,耳机无麦克输入81mmx27.9mmx74.7mm,&104g评论MZ-N707没有麦克灵敏度调节选项输入:光纤,线性,麦克,USB输出:线性,耳机81mm&x&27.7mm&x&74.4mm,&116g评论评论MZ-S1S系列的运动NETMD,防水滴,防震,体积较大输入:光纤,线性,USB输出:线性,耳机97.3mm&x&104mm&x&40mm,&215g评论评论MZ-R701评论MZ-G755输入:光纤,线性,麦克输出:线性,耳机81mm&x&28mm&x&74.4mm,&144g数字调频,40个记忆台评论MZ-N10索尼10周年纪念版MD,世界上最薄最轻的可录式MD,与以往MD相比做了很多改进。集合了MD技术10年精华。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对ATRAC3编码进行优化的TYPE-S芯片、营造环绕和空间效果的虚拟耳机技术听觉引擎音场技术6段均衡器音效设定、Book&Mark&Track功能、内置锂电池、新型线控等,而且体积都更加小巧。5mW+5mW&into&16&ohms.&20-20kHz&+/-3dB输入:光纤,线性,麦克,USB输出:线性,耳机评论评论评论E10MZ-E10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机型,而且也搭载了数字放大功能。评论评论MZ-E505评论
我是一只傻狗,
请不要欺负我!
.cn/images/bbs4/logo//7.gif
一分钱一分货哦。
19:28:12 修改
/large/dmv6e22hdvj.jpg(风刀雪剑)
(一夜五次君)
(谈情说爱图个啥)
第三方登录:您好, []|
索尼:停产音质王MD播放器 光碟仍生产
  在音频爱好者们眼中,公司的MiniDisc也就是MD播放器一向是完美音质的代名词之一,这也是为什么MD一向没能成为流行主流但却存在了许多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MD Walkman播放器终于还是要走向历史了,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索尼将正式停产MD播放器,这也就宣告MD播放器终于完成其历史使命了。
  自从1990年代首次亮相以来,索尼MiniDisc播放器并未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里带来很大的改变,实际上MD Walkman播放器的影响力在普通人群里相对有限。从1990年代初首次正式亮相开始,迄今为止索尼的MD类播放器累计销量仅为2200万台左右,这一数字是由索尼公布的,尽管乍一听这数字并不算小,但是考虑到这是近20年的销量此数字确实也显得稀松平常。
  索尼官方关于MiniDisc播放器停产的声明显得有些混乱,不过索尼确实已经确认MiniDisc播放器将会停止生产,而且在专卖店存货清理完毕之后将不会再行销售。当然索尼公司同时也确认,虽然MiniDisc播放器马上停产停售,但是MiniDisc光盘本身并不会停止生产,同时该公司的CD Walkman也将继续生产,CD Walkman也可以播放MiniDisc光盘。
推荐微博:
如果你对数码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科技数码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放电容对音质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