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种图片手机要怎么拍,怎么拍才有这种双摄像头拍照效果对比 详细说点

静静交谈,默默欢喜。
A student a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U).
Living and studying around Washington D.C.
A photographer from China.
新浪微博:@StillAlive麻团
ins:JasonZhang_BYR
&&&&答:让我自己吐槽自己好了。
&&&&我是从2014年的4月,开始有意识地去拍摄所谓的“手机摄影”这个计划的。一年半过去了,目前为止【iPhone Photography】也拍出了20辑,两百多张照片。幸运的是,也算是拍出了一点点的名堂,不过仍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人人相册部分照片。讽刺的是,这个相册开始的时候人人还算是热闹,慢慢衰败之后,现在倒是门可罗雀了。)
&&&&曾经有很多朋友怂恿我写手机摄影的教程,不过我一直没敢,觉得积累不够,暗自决定:在拍完第20个组图之后就写。如今到了这个时候了,其实并没有什么要教的,所以倒也不算是写教程,来吐槽自己用手机拍摄时耍的小聪明吧。
&&&&所以这篇文不是讲后期处理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之又想,决定这篇文主要是吐槽自己用手机拍照的历程,思路,以及一些思索心得。对摄影APP后期侃侃而谈的教程实在太多,我希望自己能写出一些特别的东西。通过进阶的历程,以及选取照片示例的简单讲述与分析,来与大家分享。此外篇幅也有可能会很长,不过我并没有照顾读者阅读感受的习惯。所谓“耐性隔离”,希望这番自我吐槽能对那些坐得住冷板凳、看得了长篇文章的同学们带来一些收获。
一、为何开始用手机拍照?
&&& 1.2013年秋天我换了iPhone(呵呵)。之前我用的某品牌安卓机,拍照功能各方面都不尽人意,而且那个时候也正是拍摄的狂热时期,相机几乎随身携带,也不愿用手机去拍照(觉得比较low),所以一般都是上课的时候用手机拍拍PPT上留的作业啥的。其实换了iPhone之后也没怎么拍,一般都是生活随拍,拍拍吃的,或者身边朋友的囧照。不过那时候偶尔也会拿出手机来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来,通常都是因为来不及拿出相机,便直接用手机拍了。
&&&&【Phone Call to God】by iPhone 5s&
于&北京&朝阳门SOHO
&&&&这天我是去朝阳门SOHO打算来拍摄它南边的银河SOHO的夜景。下午在朝阳门SOHO里随便走走,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室内的光环境加上内部墙壁的几何图形令人惊喜。恰好发现一个人在阳光下打电话,当时没想太多,顺手就用手机拍下来了。不过这张成片是导入到电脑上进行后期处理的,用手机拍照这一方式也并没有想太多。
&&& 2.2014年年初,我开始接触到几个后期处理的APP。最开始是Snapseed,然后是Laminar Pro和VSCOcam。VSCOcam反而是我一开始不怎么用的APP,因为当时觉得太……清新了。(当然,成为了我后来最喜爱的后期与分享工具。)作为NikSoftware的脑残粉,那时候十分喜爱使用Snapseed。
&&& 3.同样是2014年年初,因为对国内的摄影社区的照片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我开始关注国外的一些摄影社区,比如instagram上面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的作品。有很多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虽然技术含量上并没有太高,但是其中的构图视角、拍摄创意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更重要的是所展现的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我的视野。没有机会出国,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美景也是一件愉悦的事。(尽管后来instagram被“佛跳墙”了呵呵。)
&&& 4.那时候在微博上偶然看到的一位欧洲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我现在已经记不清那位国外摄影师的名字了。=_=&那是一组拍摄房子的极简主义作品,欧式的房子色彩各异,与湛蓝的天空相得益彰,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简单纯粹。我对这样的极简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国内,想找那样的环境还是比较困难的。(首先,要有湛蓝的天空而我在帝都。)所以那个时候我也开始琢磨如何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拍出自己的极简主义来。
&&& 5.直接原因:2014年4月的上海之行。(这个故事其实我在许多分享会之类的场合讲过很多遍哈哈)2014年上半年,大三下学期的清明假期,我与北邮摄影社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去上海游玩拍照。之前只游历过东北以及西北,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方的城市(玩摄影以前我很宅,不爱旅行),而那时我主要的拍摄计划还是爬楼拍城市夜景,所以十分期待能在上海好好地拍摄一番。
&&&&那时候我还没有手机摄影的意识。而在北邮摄影社这些伙伴的眼中,手机摄影也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XXX教你用手机出大片”也是我们经常互相黑的一个梗,算是一种戏谑的调侃。
&&&&当时我们三人刚到上海,在入住的快捷酒店休息片刻。我躺在床上,玩手机玩腻了之后,望着房间的天花板发呆。因为经常拍照,平时观察事物的视角也显得敏锐一些(药店碧莲?)。我一下就发现了天花板的角落,两面不同颜色的墙与天花板的组合,经过光影的变化,三种颜色经过我的视角,构成了完美的等边三角形;而三条边逆时针的延展,形成了一幅很有趣的几何构成。
&&&&我的第一念头便是:拍下来。相机包放在远处,而这个画面过于简单,似乎又显得不怎么值得拍。我看看我的两个朋友,都在默默地看手机或者iPad。
&&&&然后脑海中一个声音出现了:为什么不用手机拍下来呢?
&&&&我一下就来了精神。拿出手机,我自言自语:“你们不是总说用手机出大片吗,来来来,麻团教你用手机出大片。”在我朋友的目光中,我从床上坐了起来——靠近天花板的那个角落——调整视角——因为玩Instagram的习惯于是转换成正方形构图——按下了iPhone屏幕上虚拟的快门。拍完之后,立刻用Snapseed做了简单的处理,导出之后给他们看。他们觉得挺有意思,哈哈好赞毒德大学。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好像发现了一片新大陆:这是一种与平时拿相机拍照完全不同的拍摄体验!迅速,高效,便捷,快速分享发布。我应当将这样的拍摄坚持下去,做出一个系列!
&&&&【In my room.】 by iPhone, VSCOcam.
&&&&于是,这便是我真正的手机摄影的开始。在上海的那几天,我其实用相机并没有拍摄很多东西(其实那几天天气也一般般)。反而我拍照用的最多的器材却是——我兜里的iPhone。拍摄了很多,虽然满意的很少,但是我一直在积极地适应这种拍摄方式。回到北京之后,我继续这样的拍摄方式进行尝试,不久便拍出了第一个组图。
&&&&现在看来,这个组图略显粗糙,不过也确定了我手机摄影计划的大致方向。尽管后来我添加了更多的东西,但是总有几个特点是不变的:执着于正方形构图,避开手机拍照的弱点,着重于发现城市街头的几何线条的细节构成,呈现抽象的极简主义画面。
&&&&于是,手机摄影,便入坑了。
二、用手机拍照,要有哪些准备?
&&& 1.熟悉手机拍照功能的操作。(你在怀疑我们的智商吗)(当然……不是)即便是手机自带的拍照功能,也绝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iPhone上的测光点/对焦点的锁定,曝光补偿的调节,连拍,音量键充当快门……等等,有许多的隐藏功能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还有很多APP可以调节更多的相机参数,更要复杂得多。用手机拍照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快拍,所以熟练操作是很重要的。
&&& 2.明白手机拍照的优势与劣势。优势是啥?随身携带(出门不带,轻易狗带),随时可拍(像西部片一样帅气地掏出左轮,啊不,是手机来),啪啪啪(啊连拍好爽),方便快捷(一瞬间完成哦),而且不引人注意(狗仔队一样的存在)。劣势是啥?像素不够(800w像素好多年,况且我还用正方形构图,连800w都不到 TAT 尽管6s是1200w像素了,不过买不起哦),画质较渣(与单反微单相比),畸变感人(拍摄横平竖直的线条的时候你就懂了),受光环境限制太多(暗光条件下嘤嘤),等等。这没什么好埋怨的,毕竟是手机的摄像功能。而且对待手机摄影,我们不能用相机的观点来同样看待。我们需要的就是明白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所以我个人很受不了的就是拿手机与相机相比较,尤其是在某些环境下硬要用手机去应对一些拍摄——尽管相机就在旁边——以此来彰显“手机出大片”的逼格。这不叫手机摄影,这叫吃饱了撑的。)
&&& 3.掌握手机摄影APP的后期方法。当然,也有一些APP是用于前期拍摄的,不过我用的不多,因为自己的拍摄风格,我只用手机自带的拍摄功能就足够了。后期APP到使用过很多,(详见那篇史上最不照顾读者阅读体验的)不过看尽世间AppStore繁华,最后手机里还是只留下几个我最爱用的,没有必要太复杂(其实是你iPhone内存不够了吧小伙儿)。许多人过度夸大了后期APP的作用,以至于觉得会用了APP来后期处理能拍出好照片了。其实这种处理只是拍摄后期的修饰、点缀、升华,当然也有许多特殊效果需要APP来实现(比如我的朋友土匪现在是使用Circular+制造星球奇观的狂魔),不过在我的手机摄影计划中,后期只是一小部分,关键还是拍摄时的发现与创意吧。
&&& 4.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走心。有没有摄影基础其实不重要(当然有基础那是更好的),事实也证明,许多并没有用专业相机拍照的人,反而能用手机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片子来。与其说摄影的专业基础有时候是一种限制,不如说关键是缺少对身边事物细节的观察与创造力。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其他好多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都可以学到;用心感受发现却是很难得的。
&&&&那么,如何慢慢尝试、感受用手机拍照的乐趣,实现一条进阶之路呢?说一说我自己的拍摄历程吧,不过并不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只是思考层面的逐渐进步吧。
三、从寻常事物出发,尽管拍,记录就是胜利。
&&&&一开始往往并没有过多的想法,那就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总会有一些是我们所感兴趣的,那么也不要考虑太多,拿出手机,拍下就好。(当然也不是无脑拍摄,起码还是要有取景与构图的考虑对吧)
&&&&&&&&【Red.】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河北蔚县。去年的五一假期,在北航摄协的带领下,与其他北京高校的同学们一起去蔚县游玩。第二天早上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这张画报。画报的那个年代的特殊内容还是让我挺感兴趣的,恰好有阳光贯穿画面对角线,于是就用很简单的构图拍下了。
&&&&【School Days.】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不久前,我回长春考托福。是在吉大的莱姆顿校区,校区很小,刚刚重新装修过的感觉。考试的前一天,我和父亲一起在校园里转,路过操场。天气很好,背景的楼房色彩干净舒服,操场上学生穿着统一的白衣服蓝裤子,似乎在军训,眼前的篮球场也是刚刚翻新过的,地面很干净,白线刚刚画上去。这种篮球场画线方式是很久以前的老式风格,我也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就拿出手机拍下了。
&&&嗯,就是这么简单。一开始,或许没多什么想法与独特视角,但是也不意味着没什么可拍。简单记录身边事物,锻炼自己发现的能力,慢慢积累,为以后做好铺垫。
四、发现线条的几何构成
&&&&去寻找城市街头中的有规律或者无规律的线条,是我手机摄影最初的尝试。一方面是受第一张在上海拍的那张照片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实我也曾思考过拍摄什么内容。当时还有许多手机摄影的大神们值得借鉴,不过许多大师要么可以在各处旅游行摄,要么是在国外的街头巷尾捕捉强烈氛围感的光影瞬间。而我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邮的校园里,而且2014年的下半年要准备考研,就意味着可能之在校园里了(呵呵后来考研不也失败了吗你还有脸说)。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听从最初的喜好,以小见大,拍摄常人不怎么在意的线条细节。
&&&&关注线条的组合与构成,将具体事物简单化、部分化、抽象化。由于画面中剔除的元素过多,拍摄者关注的更多是特殊视角下线条的几何构成的各种新奇的可能性,以至于画面过于科技感、形式感,所以可能在内容上就会单薄许多了。
&&&&那么,如何弥补这种“单薄”呢?
&&& 1.发布组图,数量取胜。(啧啧)可能拍摄一张线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拍摄一组线条,变成组图,那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叠加了。组图之间可以存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则能够增强每幅图像的表现力。(能说人话吗?)其实,即使拍的不是线条,哪怕拍的再不济,拍他个九张十张一起发,在谈一谈自己的拍摄想法(哪怕自己当时并没有这么想),也会立刻提升自己的逼格。&——这是组图的优势,也是组图的悲哀。悲哀是因为拍摄者可以敷衍,&可以滥竽充数。哪怕拍摄的东西空泛苍白,若能给人造成“不明觉厉”的感觉,或许就不会差。这是最简单的方式,所以也是许多进行手机摄影的人最喜欢的方式。(其实,我并不推荐。)
&&&&(当时参加某杂志月赛而整理的组图。当然,杂志会更倾向于单张的表现力,所以这组组图并没有入选。)
&&& 2.营造空间感、氛围感。线条不仅仅是线条而已。所谓发现线条的“几何构成”,即是在二维的图像上,寻找线条的立体感等其他衍生出来的观看感受(抑或说观看错觉)。这种表现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几何线条的表现力,也使得观者能够有主次分明的视觉投入,更能够激发观者的想象。(作为拍摄者,考虑观者的体验也是蛮重要的。)
&&& 3.没错,就是激发想象。通过恰当、绝妙的取景,将本身无意义的几何线条,向(对于观者来说)有意义、有生活经验的具体事物做一种类比,引诱观者对几何构成的形状向熟悉的事物、概念进行靠拢。(说人话!)也就是说,激发观者的想象力,经过这样的发散的过程,看这张照片的人就会觉得照片“有意思”了。
&&& 4.取一个发(bu)散(ming)思(jue)维(li)的名字。除了在图片本身下功夫外,我还喜欢在图片标题上发掘更多的新意。这也同样是对观者思维的引导:有可能观者在观看图片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什么,但是图片标题给出了引诱性的提示,使得观看图片的人开始发散思维。这往往会对观者产生一种惊喜感觉,这同样也增加了照片本身的趣味性。当然,对于拍摄者来说,取标题的时候,就要思考更多了。
&&&&【Chocolate.】 by iPhone, Snapseed.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也就是最初进行手机摄影尝试时拍摄的线条几何构成之一。这是在逛街的时候偶然看到的一面有特殊形状的墙。如果正面拍摄这些“方块”,画面难免单调,况且手机其实很难完美拍出强迫症一般的规律感。于是索性在这面墙下向左上方仰拍,将这些方块的排列变成了在画面中由左上方到右下方【由密到疏】的变化,这样就有意思多了。后期进行了简单的黑白处理,黑色与白色的对比也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当然,当时是阴天,对于灰调的处理,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处理,都有一些点点缺憾。
&&&&标题则将这面墙变成了“巧克力”,其实只是觉得形状特别像罢了。当然观者一眼看去也会明白这不可能是巧克力,不过形状的相似,内容的类比,也增强了画面的趣味。
&&&&【Tunnel.】 by iPhone, Mextures.
&&&&本身只是很普通的黑白条纹,关键就在于三个平面的交汇。这样空间感就营造出来了,而观者的视觉兴趣也会从三个平面的交汇处,向周围延伸。题目本身其实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只是莫名地想到了隧道这种感觉而已。当时人人网上还有很多人转发,一人一句《斑马斑马》的歌词。当然标题取为斑马也挺不错的。你问这是什么?是地铁的天花板。当时马上就要上地铁了,我拍的其实比较匆忙,并且为了剔除杂乱的元素,破例拉大了焦距,所以画质会差很多。(这哪是天花板呢?你逗我呢?)奥妙在于……你把照片旋转180&就知道了。
&&&&【Sex.】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去新东方上课的路上。那时十一假期,每天早上都早起去展春桥那边去上课,路过商铺,随手拍的一张。背景自不必说,线条而已。至于画面中心的这个东西,应该是用于插旗杆的工具吧,不过我在取标题的时候把它想象成了某种状态下的某种器官而已。(你还是人吗我们只是孩子啊!)
五、引入光影:Let there be light
&&&&几何线条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方式,就是光影的构成。在城市街头中,受到各类建筑的“加工”,“光”经过分割汇聚,形成各式各样的“影”。当然,光影不仅仅只意味着线条。将这种光影引入画面中,往往会抓住观者的心,因为摄影总归是离不开光影,而好的光影,往往是摄影师抒发自己情绪的最号媒介,也就是说,好的光影,是可以讲故事的。所谓:&&
&&&&有了光,画面有了生命。
&&&&有了影,画面有了故事。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逼)
&&&&【Memory.】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图书馆。2014年下半年大部分的手机摄影照片其实都是在北邮校园里拍的,因为上文中提到的原因其实我也没什么时间出去。这个地方是图书馆北侧的楼梯的三楼平台,因为僻静,所以一般总会有人在这里背政治,所以其实也不僻静(什么逻辑),所以这里往往都会有一个椅子。那天我来这里背政治,这巧椅子就放在窗前,天气不错,阳光透过窗子,留下了椅子的背影。只是在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椅子上坐着一个人——或者说把那个椅子看成了一个人——在这个稍显年代的图书馆里,静静地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就是那一瞬间的感觉,于是就拍下了。
&&&&【Ghost.】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图书馆。2014年的下半年,我开始了考研生活。为此放下了相机,不再爬楼,也不再离开帝都出去旅行游玩了,为此还推掉了很多旅行拍摄的机会。我开始了宿舍,图书馆自习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自习室接完一杯开水,或者上过厕所之后,我总爱在旁边走廊的窗户前呆一会儿。不过因为图书馆田字形的结构,在那里望见的并不是远方的天空,而是另一面图书馆的墙。这好像是囚禁生活,尽管我实际上是自由的,可以随时走出去;可是我确实是被囚禁起来了,与其说是被父母的想法、他人的期望囚禁起来,不如说,我是被我自己的胆怯囚禁起来了。我并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学习,也不够刻苦;况且我学的专业我也不感兴趣,考研更不是我内心的真正想法,只是随波逐流罢了。这一天,我还是在相同的地方发呆。临近四点的暖阳,在我的背后照射过来。我,和那扇窗户的影子,映在了我一直望着的墙上。(“我看到的,是一个落魄的,没有自己的思想的鬼魂。”后来在年终总结中我是这么写到的。)于是我便把自己的身影拍了下来。拍摄时对最亮部分测光,后期处理这部分,当然强化了高光,并且加暗画面四周增强这种压抑的、囚禁般的感觉。
&&&&【Falling down.】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长春站,地下停车场到火车站的路上。当时在扶梯上,看到强烈的阳光照亮楼梯上的“小心地滑”的标识。是那个小人吸引了我,感觉仿佛是在舞台上,在灯光的照射下跳舞。于是赶紧拿出手机一阵连拍。后期中选取了最佳的一张。由于拍的比较匆忙,后期进行了二次构图——即裁剪。裁剪之后,做了高对比的黑白处理,即成。
六、色彩:情感的跃动
&&&&摄影总归离不开色彩,手机摄影亦如是。画面色彩的运用,反映着拍摄者对事物的观察之外,也有拍摄个人的情感的投射。在我个人的街头拍摄中,色彩的纯净或杂糅,浓烈或温和,对比或烘托,都让画面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在前期拍摄发现色彩,在后期处理中,也要有对色彩的恰当处理。或顺其自然,或做出改变。
&&&&【Yellow.】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京联想桥附近。那天是下着雨,我在新东方上完课,和好友准备去大钟寺看电影。路过联想桥,发现了这处道路的标识。雨后,这种黄色的标识的色彩尤其鲜明,而这里的标识不知怎么画的,形成了“女”字,而那个交通锥(后来我才查到那个东西叫做交通锥,我以前从没在意过它的名字)正好倒在了这个“女”的特殊部位上。(卧槽真猥琐啊你简直就是丧心病狂)。我于是很感兴趣(你又感兴趣了是吧),还强迫症似的摆正了那个交通锥的位置(这TM不是摆拍吗!?),最后拍下这张。因为下雨过后道路很干净,不会有灰蒙蒙的感觉,由此更显出了黄色的浓烈。标题我并没有取【女】——尽管后来很多人说“女”这个标题更好——我简单地取名Yellow。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画面中的色彩,另一方面,为我自己肮脏黄色的思想感到羞愧。(掩面)(呵呵鬼才信)
&&&&【French Fries.】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2014年的北京P&E展。其实已经忘了在哪里拍的了,只是偶然发现的一个小角落。黄色与红色的对撞还是蛮吸引人的,况且还有线条。题目则是受一位朋友的启发,我就改成了【French Fries.】。为什么呢,薯条配番茄酱啊。
&&&&【Dreamfall.】 by iPhone, Mextures.
&&&&今年年初寒假,拍摄于我自己的家里。没什么,只是我卧室的墙和天花板。因为我母亲是画画出身,所以当初给家里配置设备时用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比如我家窗帘有白色,米色和绿色;地板是深蓝色的;窗框是粉色的。我卧室的窗帘就是绿色的,那天天气晴好,不过我拉上窗帘躺在床上休息(你是有多颓废哦)。阳光透过窗帘照在墙上,在白色的墙壁上映出粉色、黄色、绿色的色彩。在天花板与墙壁的交界,更是形成了“折射”一般的感觉。没说的,立刻拍下了。因为想在色彩上再下工夫,于是利用Mextures的色彩滤镜进行了进一步的调色。可能当吸引我的,就是那种色彩的组合与折射,所营造的迷幻的感觉吧。
七、黑白:逼格的终极奥义
&&&&说到色彩,就不能不提到黑白。
&&&&做个调查,有多少人跟你说过“不会调色转黑白”?
&&&&扯淡。
&&&&转黑白谁都会,但是黑白影调的照片绝非那么简单。相反,只有懂得了调色,懂得了色彩与灰度的美妙,才能够真正拍(处理)出逼格满满的黑白风。其实我一开始也并没有仔细研究黑白风格,因为说实话我很少转黑白。后来,在自己学习Joel Tjintjelaar的黑白明度建筑时,接触到了The Rule of Grays的十条(尽管我其实个人并不喜欢那种黑白明度建筑,但是有很多东西即使在平时拍摄城市建筑作品时也很值得借鉴。),才意识到自己要好好学习黑白灰的学问。
&&&&之所以说是逼格,因为黑白风格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摒弃了色彩,对摄影的探索与思考,变得更为纯粹了。
&&&&【Escape.】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京芳草地。那是我第二次去里面看里面的展览,其中有几组雕塑特别有意思,比如图中的雕塑实际是站在墙上的,这种空间的转换让人眼前一亮。展览的灯光看出来还是颇有心思的,无论是对比还是氛围都考虑的很好。而对于我来说,能做的也就是选取一个最佳的视角,拍下这个画面啦。
&&&&【Passers-by.】 by iPhone, Mextures.
&&&&拍摄于北京三里屯。正所谓老法师们偷拍美女的街拍圣地,每次去三里屯总能拍下几张片子来。这张街头作品之所以处理成黑白效果,也是因为现场色彩并没有太多亮点,反而过于杂乱,于是就转成了黑白,让光影的影调更为明显,弥补环境稍乱的不足。
&&&&【K-PAX.】 by iPhone, Mextures.
&&&&拍摄于北京蓟门桥。在桥下的通道,发现前面走着一位黑人哥们儿。又高又瘦,在逆光的影响下,身材更显得修长,有一种外星人的错觉。刚好那时刚刚看过Keven Spacey主演的《K-PAX》,于是就直接用了这个名字。处理成黑白也同样是因为为了增强逆光的高光与画面中心人物的剪影所带来的强烈对比。(当然,处理黑白影调并不仅仅只有对比。)
&&&&黑白风格并不永远都是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怎么转黑白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对色彩太贪恋了吧。
&&&&【Hopscotch.】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老食堂二层与三层的楼梯。马上到60年校庆,于是学校里很多地方在外观上重新装修了(大都是面子工程),比如老食堂的楼梯,地面铺上了似乎是地板革一样的东西,变成了干净的纯蓝色(虽然不久以后又脏了)。那天到三层民族餐厅吃饭,中午的阳光照进来,我便觉得又有的可拍了。那天也非常幸运,等到了一位穆斯林妹子下楼,也正巧顺着那束光影下楼,一切都堪称完美。
&&&&后来我也想过也要不要转成黑白风。当然转成黑白光影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但是我还是觉得那种蓝色所带来的氛围,与阳光稍显朦胧的感觉是黑白风格无法比拟的。此外,妹子的白色外衣被映成的淡蓝色,与她的黄色头巾与红色皮鞋,都是色彩的亮点,黑白风格则无法表现这些小细节了。
&&&&所以,黑白风格固然高大上,不过也要看条件适当地使用,当然,这个也是个人的喜好了。
八、Minimalism 极简主义!
&&&&有了线条,有了光影,有了色彩(当然也有黑白)。
&&&&它们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应该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手机摄影之中。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不再有什么拘束,将这些因素综合运用,更好地践行极简主义的拍摄想法中来。
&&&&究竟什么是极简主义,我并不想说(你是说不上来吧),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恰到好处地发现身边事物的细节,摒弃无用的事物与元素,用简单的线条、光影、色彩的组合撑起整个画面的内容,以完成抽象化的呈现,传达形式美之外,更注重画面的趣味性与故事性。
&&&&【Gradient.】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京798。前段时间在798有朋友的画展,于是前去捧场,在画展现场拍摄的一张。直接拍画倒没有什么意思了(而且感觉真的好老法师啊),于是便开始注意展厅的一些细节来。由于展厅内多盏灯光的照射,在画框的下方,形成了一系列的灰度层次的渐变,这成为了我的最大的兴趣点。后期也并没有做黑白处理,也是觉得右上角的粉色纯色也是不可抛弃的一部分。
&&&&【Window,shadow.】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我大学本科宿舍阳台对面的景色。对面是新盖的经管楼,窗户的排列有点规律,大小又各不一样,我总琢磨着要拍一张。这天天气好(恩又是天气好呵呵),在中午的时候,当时没人在里面的空楼难得有几扇窗户打开了,在墙上投射下来影子。只有几扇窗户的影子,这使得规律中又隐藏着不规律,还是比较难的瞬间的。我马上就有了拍摄的想法。其中的难处,就是我的拍摄位置受限(只能在阳台上拍),所以很难校正手机拍摄带来的畸变与变形吧。后来我开始在手机上使用SKRWT这个APP来校正变形,再拍摄这类的照片就容易得多了。(大大满足了强迫症心理)
&&&&除了这种“普通意义”上的极简主义,在我看来,还有另外一种极简主义:Repetition.&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在画面中不断重复的出现与构成,无论是有规律还是无规律——极繁亦极简。这种“极繁主义”其实拍摄起来也比较简单,甚至要比之前提到的各种拍摄方式要简单,当然难点就是如何要在这种不规律中寻找有趣的点。
&&&&【Puberty.】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京交大附近的番薯餐厅(就是地瓜餐厅哼)。在吧台结账时,发现了一盒子色彩各异的吸管,彩虹般的颜色再加上杂乱的排列,十分有趣。拍的时候还是费了点小心思,究竟在画面中放进多少吸管(即画面中疏密程度)才最好呢?试了几张,拍出了最满意的一张。兴趣中心?构图?其实并没有。有的就是各式各样颜色的强烈对撞与不规律的美。
&&&&【China.】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校园内。当时正是消防演习,也有一大批灭火器要更新换代,我在校园里溜达时,在保卫科附近发现了那些被废弃的灭火器。它们紧密地站在一起,都蒙上了一层灰。这么多灭火器在一起的情景实属难得,赶紧拍下。至于题目,看到这些拥挤在一起的灭火器,黑色的嘴向各个方向伸展似乎在争吵的样子,和那一片红色,自然而然地就将这张照片取名为【China.】了。
九、城市街头的决定性瞬间
&&&&拍摄了一段时间的极简主义之后,我又开始了更多的探索与尝试,其中一种,就是在城市的线条光影中放入人物,拍摄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发现有趣的细节是是关注小角落,而拍摄街头作品则是将视角放大,选取广阔空间的规律,再在构图中空缺的视觉兴趣点上点缀上人物,这样便成了。这种拍摄方式也决定了取景的视角要更加广阔,同时也要更加细心,而为了那一个或几个“人物”,则要经常等待、抓拍。等待最合适的一瞬间,抓拍下这一瞬间,不要错过。
&&&&【Dance!Dance!Dance!】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京宣武门地铁站的地上入口。最初是地铁站的墙壁颜色吸引了我,总感觉有点外国的风情。然后我发现,因为这个地下通道两边都有楼梯,所以光线可以从另一处楼梯投射下来,这样,经过的人物便可以形成剪影,可以成为画面的关键元素。于是我就站在原地拿着手机等待。拍摄了好几组之后(按下iPhone的连拍,往往一组就啪啪啪了十几张几十张),有一位女士独自出现在楼梯的尽头。上楼梯的同时,她整理了一下头发,被我拍下了。结果回学校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其中一张特别像她在那个地方跳舞,实属难得的一瞬间,于是其他备选的照片自然都被我舍弃了。题目当然也取为【Dance!Dance!Dance!】。灵感嘛,当然是村上春树的《舞!舞!舞!》。
&&&&【Ant-Man.】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三里屯太古里。正是黄昏时分,我关注到两处高楼之间有天桥,便想,若是有人经过那正中间便牛逼了。我选择了仰拍方式,将建筑部分作为画面内容的大部分,而人物如蚂蚁般大小却也是关键兴趣点。我等待了很久很久,也没有人经过。正打算放弃,忽然有一个背包客经过,并且恰好停在了画面的正中心,当时的我惊喜地叫了出来。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似乎看到了我,还向我招手,我还特意回头看看身后是不是有别人再跟他打招呼——但是没有。我连拍拍下了这幅画面,也真是庆幸能有这样幸运的一瞬间。不过,在后来选片的时候,我并没有选择这个“蚁人”招手的一瞬间,因为觉得太刻意了。我最后选取的这张,一个孤独渺小的身影没有任何动作地站在钢铁森林之中,我更喜欢这样的氛围。
&&&&【Red light.】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上海街头。在黄山拍完风光后,我和朋友回到上海准备飞回北京,在这之前我们在上海街头溜达溜达,我也开始准备拍摄一些街头作品。这张同样是源于等待后的抓拍,我本想的是在画面右侧有一个人走入光亮即将步入阴影之中,但是拍了几张都不满意。后来拍到了三位男士身穿黑色大衣走过,我也才明白为何之前不满意:之前人物的衣着格格不入,太杂了,而三个黑色大衣则更符合画面的氛围。尽管三位人物的位置有些过于偏右,但是左侧的红灯与指示牌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平衡。
&&&&这种拍摄城市街头的方式,比之前的拍摄方式难度上要大很多,这也是我在尝试了之前的一些拍摄方式之后将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的更高阶的探索。这种风格现在也比较常见,有许多优秀的手机摄影师拍摄城市的极简主义,会在其中加上模特小小的身影,或背影,或飞跃,或做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动作。或者,仰拍一些城市建筑,并且总是能够在天空恰到好处地发现一架飞机飞过。(飞机还真是在城市上空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呢)这当然是一种很棒的创意,不过对于我来说,我更愿意选择等待,抓拍陌生人走进画面中的那一瞬间。一方面我不喜欢摆拍(其实有时候等待的实在不行了,如果有同伴同行,还是可能让同伴充当一下模特的),另一方面,其实陌生人意料之外的姿势,也在帮我创造我拍摄的画面,因为他们的动作、身影,往往会出乎我的意料,呈现出惊喜的一瞬间。
&&&&等待是考验拍摄者的耐性的,要耐心地等待下一个画面的到来,不过也不要过于固执,如果真的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自己满意的画面,那就舍弃掉吧,也许没多久还会发现别的精彩瞬间呢。
&&&&当然,拍摄街头作品的方式不只有等待着一种,只是我个人最喜欢这样的方式。其实,瞬间发生有趣的画面,及时、准确地抓拍,是更考验摄影师的观察力和摄影功力的。
&&&&【返程。】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漠河机场。去年的端午假期我和朋友去漠河游玩,返程的时候,在机场遇到了一位僧人。当时觉得蛮新鲜(新鲜个毛),登机的时候在他后面,他忽然一低头,我第一反应那是对着飞机拜佛的动作,于是不由分说拿出手机立刻拍下了。后来才发现,这位和尚先生其实是在低头看手机,然后,登机前他还来了张自拍。。。=_=
&&&&拍摄街头是很自由的,方式同样自由,只要善于发现,敢于抓拍,总是能发现独特的那一瞬间的。
十、诙谐幽默取胜
&&&&其实大多时候,在我所身处的环境,并不是总能发现那些极具形式美的极简主义画面。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杂乱的环境中找到一抹幽默的小细节。可能画面本身并出彩,但是在我们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之后,本身没有意义的事物可能就有了故事。这其实也是街头拍摄的窍门之一,那就是用平凡无奇的画面讲述有趣的故事,让观者会心一笑,心有回味。
&&&&于我来说,更多的则是将寻常事物拟人化,投入一些个人情感,构建故事,已达到诙谐的效果。
&&&&【思过。】 by iPhone, VSCOcam.
&&&& 9月5日在长春考完托福后我回到家乡——吉林农安县呆上几天。第二天我陪我母亲去她学校里打乒乓球。县城最主要的一条路农安大路正在掘地重修,学校门口的石狮子也被搬到了校园里来。那是陪伴我童年的两个石狮子,十多年不知我看过它们有多少回了,再次见到,居然是静静立在操场的边缘,面对着围墙,就像是在面壁思过一样。(你又觉得有趣了是吧?)额……于是我再次觉得有趣,拍了下来。其实画面本身并没有什么,但是两个狮子的特殊状态则给人别样的感觉,造成了诙谐的效果。
&&&&【魚,魚。魚!】 by iPhone, VSCOcam.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拍摄于家中。看到父亲在厨房弄小鱼儿,我发现这些鱼大小不一,只是一瞬间的灵感,我忽然想找三条鱼从小到大排列在菜板上,摆拍一张,题目也一瞬间想好了,就是鱼,鱼。鱼!说实话,真的就是在一瞬间的灵感,于是,拍摄过程也是十分轻松了。这张照片自己后来看也越发喜欢,总觉得是有生活的趣味在里面呢。(爱鱼协会的同学请不要生气,买到家的时候,这些鱼应该早就驾鹤西去了。)
&&&&【Where are we?】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操场,我的本科毕业典礼。
&&&&北邮的本科毕业典礼在操场露天举行,绿色的操场上铺满蓝色的塑料凳,我们在暴晒下进行完典礼,之后排着队等待四位院领导给我们进行学位授予仪式。那些个蓝凳子被整理成了一摞摞,被人暂时遗忘了。他们好像一个个“小蓝人”,在操场上疑惑不解:我们是谁?我们在哪儿?我们要到哪里去?
&&&&除了鲜明的色彩,拟人化的主体事物,或许题目中的那个问题,更应该是我问我自己的吧。考研失败,我没有当专职的摄影师,最后选择gap一年出国,毕业的最后几个月,匆匆忙忙地过去了,而那时候我在操场穿着学士服排着队,真的真的很迷茫。
&&&&我的手机摄影拍摄历程,算是大致讲述完毕了。(当然还没有结束)在这一年半中,我从最简单的随拍出发,探索多种手机摄影的新方式。当然这不是结尾,只要有手机,还是会继续拍下去的,也许在未来我还会有新的想法付诸实践。
&&&&这篇文结束了吗?还没有。除了拍摄历程,还有一些似乎更重要的东西要讲述:
十一、构图的功力
&&&&构图是一个很玄的概念,同样是可以让摄影师与摄影作品高下立判的东西。当然构图不仅仅是拍摄画面的选取,在我看来,构图也包括:对感兴趣的被拍摄事物的发现,取景时元素的取舍,后期时二次构图的再创作。其实,在前面的篇幅中,我一直都在提到构图这个东西。
&&&&不如,再举个“栗子”。
&&&&你来到了三里屯,打算拍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你看到了通往地下的楼梯,因为是纯色的黄色,所以吸引了你。你开始感兴趣。
&&&&你走近了些。
&&&&再走近些。
&&&&你关注到了那个安全出口的标志。那个小人好像是要逃出黄色的转角处。但是画面还是太杂乱了,对吧?再走近些。
&&&&似乎可以拍了。不急,我们要好好地取景,好好滴构图。
&&&&【Run away.】 by iPhone, VSCOcam.
&&&&上图拍摄于今年1月份,之前的三张“随拍”是几天前和朋友们去看摄影展在同样的位置拍的示例,本来就是打算留作这篇文章的备用,所以拍的粗糙了些,哈哈。(暴露了吧!)
&&&&这便是发现,构图,拍摄的一个过程。如何发现,取舍,需要平时用心的拍摄,反复的练习与琢磨。
&&&&当然许多人更想听的是构图的方式。其实正方形构图的方式也是有太多太多。最简单的,中心构图;或者放在偏左偏右偏上偏下偏角等等;三分构图;黄金分割;螺旋式构图……天啊太多太多了。然而这些总归是概念,也许可以学习可以理解,但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我讨厌这样学习构图的方式,我也并非是这样学习构图的。(那你是怎么学习构图的啊愿闻其详呵呵)
&&&&学习摄影之前,因为家庭的缘故,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了中国师范类学校的所有美术类教材。周末无聊,我就在母亲的书柜里找一些绘画艺术的书籍来读,更多的时候是看画,感受,体会。绘画的构图与摄影的构图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但是两者可以融会贯通,而且许多绘画作品的构图都要有趣、复杂得多,用到摄影中反而会显得十分轻松。虽然也走过一些弯路(有时候我偏偏喜欢奇怪的构图),但是长远来看,绘画的影响对我的构图的思路与想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玩摄影之后,为了练习自己的构图与摄影的感觉,我通常会用一种“单眼相机”的练习方式:在平常生活中闲着无事,可以只用右眼来看世界,就好像在用相机取景一样:反复思索,想象自己真的有相机在手上,该怎么取景,怎么构图,调什么参数,拍出来应该是什么效果。这只是个思维的小游戏,但是可以起到锻炼摄影感觉的目的。
&&&&开始手机摄影之后,我就很少做这种练习了,因为遇到有意思的东西就直接用手机来拍摄了。所以手机摄影于我来说看,不光是一个摄影计划,也是练习构图功力、保持摄影感觉的一种方式。
&&&【5】 于&北京&红砖美术馆
&&&&这张并不是用手机拍摄的,而是用单反。先拍摄下超广的画面,然后完美矫正变形,呈现纯净的极简主义环境,而且还是在暗光条件下,手机还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之所以有这张照片,也是源于手机摄影中的练习与积累。至于独特的构图方法,虽然上了中国摄影报,其实褒贬不一&,不过我就是喜欢这种“不见眼前路,唯有身后生”的留白感觉。
&&&&比如:
&&&&【TO THE MALL.】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当时在里面溜达,去了趟厕所,再回商场的路上看到了这个标识。独特的风格,也让我莫名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酒店》那部电影。因为箭头的方向,可能别人拍的话会让这个指示牌在画面左侧。但是我就喜欢放在右侧,喜欢这种冲突之后的留白。任性。(小朋友们不要模仿哦)
&&&&所以怎么练构图?
&&&&靠美感的基础,靠练习的积累,靠那一瞬间的灵光一现。
十二、张弛有度的后期
&&&&终究要说到后期处理上来。后期其实只应该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而不是苦苦追求的“摄影万灵药”。我的手机摄影的后期处理一直从简。之前因为后期技术的不断进阶,我考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处理相机拍摄的照片时,后期简直达到了偏执狂的地步,对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像素都要求严苛,往往一张照片要处理好久。虽然完美主义是好事,但是这也让我疲惫不堪。
&&&&而用手机摄影APP后期,则让我获得了放松与解放,不再纠结于太多的细节,但是反而让我在宏观上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思考。所以一开始,我一直热衷于尝试各种复杂的后期APP,尝试了几百种;可是慢慢地,我的手机里的APP越来越少,直到现在,其实只有四五个常用的了。
&&&&究竟如何后期,这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谁都可以写,所以我不写。我想说的只有:恰当的后期,不等于准确的后期。正常曝光不一定意味着好,准确白平衡也不一定意味着好,完美的色调也不一定意味着好。摄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在于自由,在于创意。要根据场景的需求,根据我们的想法与目的,进行张弛有度的后期处理,这才是好的后期方法。
&&&&【Faceless and Hunter.】 by iPhone, VSCOcam.
&&&&同样拍摄于红砖美术馆。有一个展厅里面,墙壁与地面都是纯白色,而展示的作品是一些没有头颅的动物。每一个展厅都有一个安保人员在巡逻。我便将其中一个动物与这个人物拍到了一起。后期我故意提亮曝光,使得画面过曝,为了让纯白的背景更显极简主义(其实,也是因为地面太TM脏了,正常曝光没法看哦)。而动物模型那一处触目惊心的红,自然成为了画面的兴趣中心。
十三、拍摄时的小聪明
&&&&当然,手机摄影没那么严肃,有时候还是要用一些小聪明的。比如:
&&& 1.没什么可拍?拍天花板,拍墙角,呵呵。
&&&&【Whisper.】 by iPhone, VSCOcam.
&&&&【Melancholy and Mystery of a Wall.】 by iPhone, VSCOcam.
&&&&(其实……只是爱拍墙角而已)(就是因为你没什么可拍了呵呵)
&&& 2.画面没意思?旋转试试看咯。
&&&&【Depressed.】 by iPhone,VSCOcam.
&&&&黑白压抑的背景,画面中,一个不知是什么的物体,柔弱的身躯似乎也在诉说着自己的忧郁与压抑。
&&&&这物体是什么?旋转180&试试看。——只是厕所的百叶窗的拉绳而已。
&&&&【11,11,11,11…】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北邮教三。顺时针旋转90&,这只是教学楼的一个直角而已。但是再逆时针旋转回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数字“11”的组合。
&&&&有些事物也许第一眼看上去没什么亮点,那么不如旋转一下哦?
&&& 3.取一个恰(bu)当(ming)绝(jue)妙(li)的名字。
&&&&在前文中也提到了,一个绝妙的名字可以引发观者的发散性思维,让观者思考;更可以升华照片中的内容,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起标题自然成为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Born to break.】 by iPhone, VSCOcam.
&&&&只是一堆鸡蛋而已。后期方面柔和了鸡蛋表面的色彩,让色彩看上去更舒服。可是此外还有什么呢?直接叫【Eggs.】吗?那天我想了一晚也没有答案。直到第二天灵光一现:Born to break!于是一下子鸡蛋就有了现存的状态,有了未来的结果,有了存在的意义。
&&&&不过有时候对待某些事情,我们是要认真对待的。比如,永远不要为了分享、为了组图而发布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觉得不满意,勇敢地舍弃,精彩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不要为了朋友圈,为了分享数而急于发布自己其实不满意的摄影作品。摄影计划终究不是炫耀,而是要一步一步,扎实地来践行。
十四、对一张手机摄影作品的究极考量
&&&&随拍,不是随便拍。看似再随意的照片,其实也有拍摄者的细心的思考与寄托在里面的。
&&&&【Don Quixote's Giants.】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张北草原天路。看似很随意的一张风景照,会有哪些考虑呢?
&&& 1.地平线位置的选择: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天空与草原的比例。
&&& 2.草原不同颜色层次的疏密:看似不可控制,实际上是可以的。拍摄者距风力发电机的距离的远近,是可以让画面中草原颜色分界线的疏密程度发生变化的。这些线条太密则展现不出层次;太稀疏则会抢夺观者的注意力。
&&& 3.几个风力发电机在画面中的位置。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 4.风力发电机旋转的角度: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是可以影响画面的构图感觉的。拍摄了很多张,每一张扇叶都在不同的位置。要选取角度最舒服的一张。
&&& 5.后期处理:对天空的蓝色渐变如何处理?由于手机画质的限制,后期过重,可能会破坏这种渐变。
&&&&随便拍,和用心拍,也许在一张照片上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是否用心,会影响到你以后的摄影之路。时间长了,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最后再举个例子吧。(所以这篇文章终于快接近尾声了哼)
&&&&【Tail after...】 by iPhone, VSCOcam.
&&&&拍摄于五道口摄影城旁的定慧桥下。拍摄这张照片,需要考虑什么?
&&&&构图的区域比例与线条引导:
&&&&影调的对比与渐变:
&&&&对于画面细节的考虑:
&&&&&地面所占比例要适当,不能完全没有,因为地面同样有线条;也不能所占过多,会影响画面的主次。此外,头顶线条细节的还原程度也要考量,如果暗部过黑,线条就看不见了;阴影还原过多,线条会分散观者的兴趣点。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关键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如果光线是从人物身后投射的,那么为什么人物背后还有一个影子呢?那说明这个影子不是他的,他的背后还有一个人,不过并没有在画面里。仔细看,那个带着兜帽的身影,似乎不怀好意,但这也许只是你的猜想。那个身影与画面中的这个人是否有联系?还是两个无关的个体?
&&&&所以,标题才取的是【Tail after...】即为【尾随……】。
&&&&对一张手机摄影作品的考量,究竟要用心到什么程度?
&&&&永无止境。
十五、最后的最后:手机摄影究竟是什么?
&&&&“手机摄影”其实什么也不是,因为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对手机摄影最大的侮辱。(你在自己打自己脸你知道吗)
&&&&我为什么要用手机拍照?一开始是为了方便快捷,去关注一些平常生活中不怎么注意的、拿起相机可能不屑于拍的东西。后来我加入了更多的思索和尝试,使得手机摄影成为了独立的摄影计划。
&&&&直到有一天我发觉,手机摄影之所以会受到观者的欣赏与青睐,一方面在于照片中本身的美与意义,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观者在心里早已将“用手机拍摄”作为了一种低标准的参照,所以即使拍出了并不那么出色的摄影作品,也会因为是使用手机拍摄,而看似变得优秀起来。而一个人用手机拍摄,往往带来了逼格,因为大家会认为TA用非专业相机的器材拍出了不错的片子,所以更凸显其功力。于是,才会有那么多人开始热衷于用手机去拍摄,即使完全有条件有时间去拿起相机来拍摄同样的东西。——这便是手机摄影的悲哀。
&&&&当我拍完20辑的手机摄影,我认真思考之后,觉得手机摄影的意义,就是应该没有手机,没有相机,没有一切关于器材,关于虚荣,关于逼格,没有一切与摄影的纯粹无关的东西。我们只关注摄影本身,只关注线条,关注光影,关注色彩,关注没一幅幅画面的美丽与故事,关注摄影的本质。
&&&&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拍摄,并不是因为手机本身有什么,只是因为那是我们在那一瞬间想到的,能够拿出来的最顺手的拍摄方式。如果身边有相机并且有时间拿出来,我们就拿出相机拍,并没有什么。所以买了理光GR之后,如果条件允许,有时候我也会用它来拍摄,并不觉得这对我的手机摄影计划是一种损失。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是摄影。
&&&&选自街头拍摄计划:GoStreetsGo!&第一辑& by 理光GR
于&北京&中关村SOHO&
&&&&是的,为了摄影的纯粹,为了纯粹的摄影。
&&&&在这一年半,因为手机摄影我收获了很多。一年半的坚持,不仅仅是因为它锻炼了我的摄影的功力,更使得我对摄影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当然,期间也遇到了一些不如意,比如这种拍摄方式并不受杂志、比赛的青睐;比如旁人对这种极简主义的不理解与吐槽,认为内容空泛,没有实际意义。我也曾经迷茫过,不知道自己拍了一大堆光影线条,究竟有什么用。
&&&&&但是,所谓摄影的意义,就只能停留在人文含义这一层面吗?所有的摄影,为什么都要有隽永的故事,有深刻的内涵?为什么不可以简单,纯粹,有趣?
&&&&&而为什么又可以说麻团张的手机摄影没有意义呢?其中意义,在这篇文章,我已经讲过了。
&&&&&现在,我的感悟是,尽管我们并不是艺术家,但是摄影是艺术。艺术是多元化的,是有包容性的。摄影,无论是作为一种记录方式还是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允许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应当允许各种各样的探索存在。从纯粹出发,直到大千世界,最后归于纯粹。
&&&&&是的。从纯粹出发,直到大千世界,最后归于纯粹。
&&&&&这就是,我的手机摄影。
&&&&&微博:
&&&& Instagram: JasonZhang_BYR
&&&&&图虫:麻团张&
&&&& Lofter:麻团张&
&&&&&最后,欢迎关注麻团最近心血来潮开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这篇文章也会发在这个公众号上,不过并不是一个严肃的公众号,只算是自己在微信的一个小平台吧。发发照片,写写文字,生活随感。^_^
&&&&&&&&&&&&&&&&&&&&&&&&&&&&&&&&&&&&&&&&&&&&&&&&&&&&&&&&&&&&&&
&&&&&&&&&&&&&&&&&&&&&&&&&&&&&&&&&&&&&&&&&&&&&&&&&&&&&&&&&&&&&&&&&&&&&&&&&&&&&&&&&&&&&&&&&&&&&&
&&&&&&&&&&&&&&&&&&&&&&&&&&&&&&&&&&&&&&&&&&&&&&&&&&&&&&&&&&&&&&&&&&&&&&&&&&&&&&&&&&&&&&&&&&&&&&&&北京,北邮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推荐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转载了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很喜欢此文字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x拍照人像效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