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与创业的残酷区别还是自己创业好

50被浏览11853分享邀请回答30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创业好还是打工好? 一个资深创业者的答案
你喝你的星巴克,我喝我的枸杞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来源 |&财经头条(ID:iiifacai)
文 |&山哥&
今天一条让山哥感叹的新闻就是,百度外卖终于还是被百度出售了。
据《财经》报道,百度已与饿了么签订协议,将百度外卖出售给饿了么。
交易总金额为8亿美元,其中百度外卖作价5亿美元,百度的一些流量资源作价3亿美元。
流量资源包括:百度搜索,使用年限为两年。手机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地图,使用年限为五年。
去年,百度外卖就曾两次传出消息称,百度外卖要出售给美团点评。今年,百度外卖又两次传出消息,百度外卖要卖给顺丰。
最终的交易对象是饿了么,山哥认为,卖给饿了么是百度外卖最好的选择,饿了么+百度外卖,对战美团+大众点评,外卖市场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有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才能享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还可继续享受投资人给予的补贴。
百度外卖出售 各方多赢
百度外卖的出售,颇让山哥有些唏嘘。
了解山哥的朋友们都知道,过去两年,山哥在创业,从事的领域是生存状况惨烈的生鲜电商领域。
在创业时,山哥和百度外卖有过很多合作,和百度外卖的CEO巩振兵先生,以及百度外卖的很多中层朋友都有过交流。
山哥认为,百度外卖已经做的很成功,百度外卖出售,对投资人、对员工、对客户都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对百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放弃自己不擅长的O2O,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相信百度未来市值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借着百度外卖出售给饿了么这个新闻,山哥接下来贩卖些关于创业、打工和生活的心灵鸡汤。
山哥的经历非常丰富,打过工,创过业,体制内外都工作过,体制内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体制外是在三家著名的网站搜狐、腾讯、京东工作。
所以这些鸡汤都是实战派的干货,分享给亲爱的财经头条的读者们。
谈创业:失败概率很大 不要轻易尝试
关于创业,山哥想分享的是:
第一、不要想着把自己的公司做成像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大公司。
因为流量和资源都在向大公司集中,虹吸效应明显,所以,腾讯2017年上半年总收入1061.58亿元,同比增长57%。京东营收932亿元,同比增长43.6%。阿里巴巴一季度营收达人民币501.84亿元,同比增56%。
未来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应可继续维持50%左右的高增长。
大树底下,寸草难生。
小公司很难再成长为像腾讯、阿里、京东这样的大公司。
第二,如果把&创业&两个字换成&做生意&,踏踏实实挣钱,当一门生意去做,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第三,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管是大公司、小公司、还是个人都一样。
大公司,阿里巴巴擅长电商,做社交就不会成功。腾讯擅长社交和游戏,做搜索和电商就不行。
小公司,得分析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扬长避短,争取盈利并活下去。
个人,则轻易不要换工作领域,要把过去积累的资源利用起来,而不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学起,那样会很累,也很难成功。
第四,创业真的很苦,不建议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去尝试。
马化腾、马云、张朝阳都曾说过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他们不会再创业。因为想成功太难了。马云、马化腾、张朝阳成功了,更多的人失败了。
国内创业板前十大市值公司利亚德董事长李军先生也曾对山哥说过类似的话:利亚德做了二十一年才做到今天的规模,大家只看到了利亚德的成功,却没看到利亚德成功背后是无数倒下的企业。
所以山哥一直很尊重中国的企业家,他们用个人的牺牲,换来了民众的就业、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家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谈生活: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最近有很多热点在朋友圈刷屏,比如前阶段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今天又有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这些刷屏文章,说句实话,山哥一个也没点开看,因为没兴趣。
山哥的观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行,谢绝标签化,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不管是在北京呆着,还是回老家呆着,或者去国外呆着,都是正确的选择,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谢绝标签化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不用非此即彼,妖魔化别人。广场舞大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街头篮球少年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每个90后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每个个体抱有最大的尊重,每个个体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要反对一切形式的妖魔化和歧视,谢绝标签,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精彩。
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已经够多了,希望平权的概念深入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每一个国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就是,如果你真的喜欢端着保温杯,喝热水泡枸杞,那就请继续,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你喝你的星巴克,我喝我的枸杞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自己开心就好,别人的嘲笑和看法,一笑置之即可,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创业和就业之间该如何做选择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进大公司,在大公司比较规范,能够学到的东西很多。
在大公司长期呆着,比如呆5年,呆10年,甚至更久,都是可以的,最后的收获也不会差。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未来中国很可能也会像日本、美国、德国很多人那样,在一家公司服务一辈子。
当然,如果去创业公司,或者自己选择创业,也是可以的,梦想总是要有的,尽管实现的可能性极小。
还是那句话,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后悔。周鸿祎:很多人创业 只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_网易科技
周鸿祎:很多人创业 只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周鸿祎:很多人创业,只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
本文来源于:正和岛摘要:我曾在多个场合提过,创业永远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它的成功率不会因为激情的增多而提高。每一个成功的公司背后一定躺了100家不成功的公司,而且这些不成功的公司创始人却和你一样勤奋、聪明、刻苦。
很多人创业,只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周鸿祎在《开讲啦》演讲时说的这句话,不知道戳中多少创业者的痛点。创业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没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极大的勇气、疯狂的激情和超出理性范畴的决心,单凭“老子不干了”的一腔热血,恐怕于成功创业无多大助益。最近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个统计,说美国在30岁以下的人里面,企业主的比例达到了24年以来的新低,但在美国很多顶尖的商学院,“要么创业,要么破产”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比如,在斯坦福大学,不参加任何招聘面试被视为一种光荣的事情。在中国,创业也很热,好多年轻人觉得很时尚,说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大家对创业投入如此巨大的热情?创业这件事看起来非常酷,很英勇。你在没有规则的地方制定规则,也可以在有规则的地方改写规则。你可以把车库当办公室,把球桌当会议桌。你像动物一样工作了几年,后来某一天,你的公司上市了,在证券交易所敲钟的人就是你。再过几年,你的公司被收购,一切又可以从头再来。这样的生活听起来非常吸引人,对吧?但实际上,创业并没有那么美好,也没有那么简单。01 “好创意”是创业的前提在我看来,创业并不简单地只是自己开公司,而是应该把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并且让更多人去使用。这是我创业的动机,但实践这个动机,离不开“好创意”。最近看到杰克 韦尔奇的一本新书叫《商业的本质》,他强调,“要成为创业者,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个好创意。”韦尔奇提出的这个“好创意”要具备两个特点。它要足够有潜力,有利可图,能带来增值,能让人兴奋。这是指要发现用户的刚性需求,发现用户在用已有产品的过程中不方便、不舒服的地方,你要把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出改变,提升这个产品的价值。创业者不要去做一些别人已经做成功的事情,而是要Think Different,从刚性需求中做出创新。此外,这个创意要能改变固有的范式。与以往的创意相比,你的创意要有特色,要更好。比如改变用户习惯,将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再比如,改变企业商业模式,“人家收费,我免费”、“人家很贵,我很便宜”。微博就是通过140字的发布限制改变了商业模式也改变了用户体验,最终获得成功。02 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我曾在多个场合提过,创业永远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它的成功率不会因为激情的增多而提高。每一个成功的公司背后一定躺了100家不成功的公司,而且这些不成功的公司创始人却和你一样勤奋、聪明、刻苦。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杰克 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里强调,创业者要有“无畏的精神”。他认为,这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他说:“这种 无畏 不是对风险的普通容忍,也不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容忍。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你需要极大的勇气、疯狂的激情和超出理性范畴的决心,忍受反复出现的近乎死亡的体验,在你的想法成为现实的过程中,这种体验肯定会出现的。你可能好几次面临钱被用光的情况。你可能会犯愚蠢的错误。你的供应商和合伙人可能会欺骗你。你很可能不想睡觉,不需要睡觉,或者根本没有机会睡觉。”听听,这才是一种创业者的真实状态。我常常说成功创业是小概率事件,从开始到成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创业者如果缺少韧性,根本坚持不下来。我们都知道创业维艰,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恐惧失败,从哪儿跌倒就要从哪儿爬起来。我曾经也是个失败者,我只有从每次失败中汲取教训,才可能真正地坚持创业。我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不再鄙视失败,也不嘲笑失败,能够宽容失败者,也能够宽容自己。03 创业之前,都要做什么准备虽然创业的成功概率很低,但我仍然鼓励年轻人创业,不过我建议他们先调整对创业的态度。很多人有创业梦想,但并没有独一无二产品或服务,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想成为创业者,只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如果你现在对自己的创业方向很迷茫,那意味着你现在还不适合创业,你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我总结为缺什么,补什么。比如你可以“曲线救国”,先进入相关行业的大公司去学习。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要创办自己的电脑公司,所以在高考之后选择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西安交大的计算机专业。后来读研究生时,又选了管理专业,因为我觉得将来要创办一家公司,需要学习管理。毕业之后,我也没有急于创业,而是加入了北大。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要到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去看一看,一个软件公司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在这一点上,韦尔奇的观点也和我不谋而合,他说,“如果你希望成为企业家,却没有好创意,那么你不妨先加入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在过去30年里,有无数个企业家在其职业生涯刚刚开始起步之际,都是供职于这样的科技公司。”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就梦想着去一个国企或大的外企,因为有保障。但事实上,如果去了相对较大的企业,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学会创业。我觉得加入创业公司,虽然要承担一些风险,但获得的经验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承担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这样才能给自己未来的成长累积经验;只有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创业到衰败,在下次创业时,就可以避开很多险滩和暗礁。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你不能总是用钱来衡量前期在初创公司的打工经历。如果有朝一日你有了一个伟大的创意,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做好准备,把这个创意运用到商业实践中去,你很可能获得成功。注:本文根据《商业的本质》一书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开讲啦》节目演讲内容整理。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张洁_NT56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去打工还是创业比较好?_百度宝宝知道打工还是创业先从认识自己开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年初大变动,成为职场上的一大风景。但无论另谋高就,还是创业,其实都应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先说另谋高就,本质上还是打工。现在就业机会多,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过去,新兴行业工资不低,尤其是管理层岗位还不少,这对于有些职场经验的人士来说,当然是一大诱惑。从一个部门的核心骨干员工,跳到另一家公司做一个中层,很多时候,这种职务上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待遇的提升,更意味着平台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提升,以及人脉资源的拓展。因为更高一层的职务,不仅意味着你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也意味着你可以动用的资源更多。又或者,你从一个工资待遇一般的岗位,跳到另一家公司,薪酬有了较大提升,对于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这也是划得来的。总之一句话,从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家单位,要么是工资提高了,要么是职务提升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归结到你的职场价值得到提升,如果你的个人价值得不到提升,能力发挥的空间得不到拓展,即便多了些银子,其实跳槽也是不划算的事情。任何时候,你的能力都是第一位。
  对于每一位职场人士来说,年初跳槽都有无数次的机会,到底该不该跳呢?还是那句话,你得认识你自己。很多时候,在一个单位,是需要“熬”的。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虚度光阴,而是说你要有所发展,职务上有提升、待遇上有提高,除了你一直努力外,还需要坚持。比如说你的领导升到公司的高管了,如果你一直都表现不错,可能你的机会就来了;又或者公司新开拓了一块业务,你因为是老员工,而且能力得到领导认可,你的机会也来了,职场上过于功利会害了自己。至于那种在一个单位混个十年八年还没任何长进的,一要反思你自己的工作能力,二要反思你自己的为人处世。当然,如果你工作能力不错,为人处世也还行,但是在一个单位受到打压,或者没有归队到“领导自己的小团体”,你怀才不遇,恰巧年初又有跳槽机会,我只能说,你不跳槽,你傻啊!
  再说创业,这年头,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让多少职场人士热血沸腾!加上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大发展,只要有好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创业型公司大部分时候是不差钱的。谁都想做回老板啊,你打一辈子工意味着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你创业了,尽管失败的概率很高,但至少这辈子还有财务自由的希望。而且,创业的那种激情,以及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豪情,谁都想体验一把。看着身边的老同事、老朋友一个个地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之中去,今天谁融到了A轮1000万,明天谁融到了B轮5000万,而创始人也许在打工时业绩还不如你,但人家有勇气创业了,这就是人生。谁有勇气走出第一步,谁可能提前成功,或者失败,这就是命运!
  创业的机会多多,寻找好项目的资金又多多,这给真正有能力的创业者提供了太多的机会,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但也有太多的职场人士,出于一种并不明确的内心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冲动,或者纯粹是一种赶潮流甚至是想当一回老板的虚荣心在作怪,这样的职场人士,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打份工得了,要不然,迎接你的大概率是创业失败。到时候你弱弱的小心脏能否受得了那种创业失败的打击,又有谁说得准呢!
  又或者,你对创业的坚信根本没有足够的预期,或者你压根儿不是一个能够承受得住高压力的人,也死了创业那条心吧!创业说起来是一件时髦和风光的事情,但只有创业者才真正体会得到:创业的过程中有多辛苦、有多难熬!很多时候,创业者会一再处于绝望的境地,连工资都发不出去、客户拓展一筹莫展、团队人心涣散,这些都需要创业者来忍受高压、迎难而上,甚至力挽狂澜,创业成功很多时候都是九死一生,没有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九九八十一难的雄心和坚韧,你别轻易选择创业这条不归路!
  无论打工,还是创业,你都要从认识自己开始,最终无论作何选择,你的目标都应该只有一个:让你的生活更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创业还是打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