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今年实体经济下滑经济无比惨淡

“经济过热”确有苗头 结构失衡引发矛盾_国内财经_财经纵横_新浪网
“经济过热”确有苗头 结构失衡引发矛盾
.cn 日 16:49 财会时报
  编者的话: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现在有各种说法。有人提出了警惕经济“过热”和“通胀”苗头的话,有人说当前经济“体温正常”。为此,本期特发表记者王祥光的带有个人性观点的文章,以供读者思考讨论。
  本报记者 王祥光
  进入盛夏,国家的宏观调控频频出手。先是央行推出“房贷新政”,后是国务院制止“圈地运动”,全行业的“大炼钢铁”、遍地开花的“汽车城”和冒气泡的“硅片热”也被亮出了黄牌警告。但和理论界的冷热歧见一样,不同的宏观调控部门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种情况在过去很难见到,但在有关部门意见分歧的背后,也让人更加注意一些深层次矛盾对国民经济影响。
  “经济过热”确有苗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7月在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时说,今年各地区、各行业的贷款普遍上涨,半年的新增贷款便接近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经济失衡,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不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部署央行下半年工作的会上也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和高度重视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其次要警惕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可能加剧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
  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今年的贷款增长超过23%,明年经济的增速则会上升到10%甚至更高的水平,经济有可能出现过热。而樊纲则认为,无论是信贷规模、投资规模,还是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出现过热的苗头。樊纲说:“我们不能等到经济过热之后才来谈防止过热,宏观经济需要提前微调,过热后再去治理就晚了。”
  “不轻言过热”也有道理
  主张“不轻言过热”的首先是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媒体指出,上半年8.2%的增长速度来之不易,他指出:“目前国民经济运行的高速增长,是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所以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讲,目前没有必要探讨过热还是不过热的问题。”
  而国家发改委7月17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对下半年工作的建议》则指出:“由于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日益坚实,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
  有关部门不轻言“过热”,认为新一轮增长出于“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日益坚实”自有道理。
  从宏观上讲,这轮高增长势头是由风行全国的城市化运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是趋势性的,中国经济有可能再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
  从微观上讲,新的景气期有两大支撑因素:一是企业利润和资产状况改善,银行愿意增加贷款;二是较低利率刺激人们增加住房、汽车贷款的需求,借助信贷又形成新的购买力。
  矛盾引发于结构失衡
  新一轮增长既然有市场支撑,为什么又有相关部门的政策歧见呢?问题虽然有各司其职的主观偏好,但结构失衡的矛盾是动因。结构失衡的矛盾表现在:
  一是经济结构的内在构成出现错位。GDP增长与工业增长历来具有同向性,但二季度却出现明显的错位,工业增长为近9年来同期的最高点,而GDP则是近12年同期的最低点;第二季度投资增长为7年来同期的最高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却为3年来同期的最低点。以上错位情况既有悖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不符合投入产出相得益彰的效益原则。
  二是轻重工业增长差距拉大。两者的比例从1998年的0.81降低到现在的0.56,由此反映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在价格结构上,初级产品价格上升过快,中间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最终产品价格则有所下降。目前钢材价格同比上涨14.9%,价格因素让早为国家明令禁止的小钢厂死灰复燃,上半年的钢产量突破1亿万吨,相当于3年前全年的产量。
  三是增长与就业不协调。从理论上说,促进增长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上百万就业岗位。正因如此,过去试图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投入,促进增长来缓解严重的就业压力,但实际情况却是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日趋脱节。在经济形势最好的上海,GDP虽保持十几年的两位数增长,但目前4.8%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创历史的新高。
  以上问题,证明我国的经济运行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结构的传导机制很不顺畅。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可能依靠总量增长来解决,即使有高增长,也无从解决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效益、增长与就业的矛盾。区别仅在于,增长过慢会让效益和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
  正是久治不愈的结构综合症,经济运行总是冷热交替,冷热并行。一方面是信贷膨胀,投资过热,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银行坏账积累,最终消费过冷,通货紧缩的阴影挥之不去。究其原因,则如中国社科院经研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所说:“生产在增长,经济在发展,但人们还是没钱买东西,其结果是需求没有随着经济而增长,造成通货紧缩。这是生产中的分配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表现。”而根子则在于“两极分化,冷热反差加剧”。
  结构失衡是种体制性矛盾
  结构失衡的症结早已溢出经济层面,这不是可以在这里讨论的问题。能研究的是,调整结构是行之多年的既定政策,为什么结构问题却愈演愈烈,以至成为经济运行的瓶颈呢?
  问题既表现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政绩偏好老是让国家的宏观调控失控,又表现在诸侯经济和部门垄断导致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还表现在扭曲的行政行为让“看不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这些问题仍需忽略不计,且就信贷扩张看看体制矛盾对结构扭曲所产生的作用。
  去年下半年以来,贷款增长呈加速之势,今年上半年的贷款规模便达到全年新增贷款计划的98.94%。央行担心通货膨胀,急踩煞车也是职能所在。但另一个侧面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并未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物价指数徘徊在1%以下,零售物价还是负值。针对这种冷热综合症,不是紧缩一下银根,来一剂退烧药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通缩与通胀一样,都是经济运行的非正常状态。时下货币供应虽超过增长率与通胀率之和,但“改制”所加速的资产货币化却是一个新的变量。与产品货币化不同,资产货币化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考虑新出现的资产货币化因素,很难说货币供应太多。加上数万亿银行存差需要消化,商业银行已有风险意识,轻言通货膨胀,急踩煞车值得商榷。
  就房地产信贷规模而言,简单论大小缺乏说服力。因为我国金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又以国有银行为主,房地产投资主要来自国有银行无法避免。对于房地产业所出现的问题,仅堵住现有贷款渠道不行,这不仅不能减少和分散风险,还可能加大和集中金融风险。房地产贷款比例偏高有银行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结构的问题。如允许开发商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和发展不动产基金和不动产信托基金,问题就会基本解决,资本市场太弱太小、直接融资不发达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发展直接金融,分流银行储蓄,比单纯堵住银行贷款更为有效。但这个问题涉及金融创新,涉及银行改革,问题最终又归结到一个体制问题。
  综合分析新一轮增长周期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冷热歧见可概括,过冷过热都是结构性矛盾的释放,根本则在于体制矛盾。就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政绩偏好”的扩张冲动,行政手段在投资领域的主导作用太强。如房地产业的问题就不主要是出在后期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上,而是出在前期的土地批租环节和种种“经营城市”的不规范行为。加上分配结构的扭曲,资源配置的失衡,应引起警惕的不是市场自然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而是行政行为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并实现改革的综合配套。
   更多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新闻,请查阅
  点击此处查询
【】【】【】【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比基尼美女
&&理财新时尚-收藏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相关链接
(18日10:45)
(16日09:15)
(14日10:13)
(13日07:53)
(13日07:10)
(12日09:50)
(12日09:34)
(12日07:43)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3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小马牵牛_天涯社区
给小马牵牛发短消息:
最近玩过的游戏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人物】有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新朋友】点击图片上面蓝色字“投行资本论坛”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莫
【新朋友】点击图片上面蓝色字“投行资本论坛”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 &感谢而且佩服日本朋友们,为论坛选择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议题。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当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担任了高官,要满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钱。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没钱(经典之言)。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而掷之,已属不易。庄子垂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个使臣请他去做官,他对两个使臣说:楚国有神龟,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锦缎包裹,供于庙堂之下,对神龟来说,是被供在庙堂之上好呢?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呢?使臣说,那当然还是活着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庄子的这则寓言,包含着退让避祸的机心。& & &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们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蝇逐臭,从古至今,酿成了无量悲剧,当然也演出了无数喜剧。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当然会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学家大多也是爱财富逐名利的,但文学却是批判富人、歌颂穷人的。当然文学中批判的富人是为富不仁、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学中歌颂的穷人也是虽然穷但不失人格尊严的穷人。我们只要稍加回忆,便能想出许许多多的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性格时,除了给予生死的考验和爱恨情仇的考验之外,经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贵当成试金石,对人物进行考验,经过了富贵诱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经不住富贵诱惑的便堕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帮凶。当然,也有许多的文学作品,让他的主人公,借着金钱的力量,复了仇,雪了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富且贵的大团圆结局,这就又从正面肯定了富贵的价值。& &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 &在人类社会中,除了金钱、名利、权势对人的诱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诱惑就是美色的诱惑。这问题似乎与女性无关,但其实也有关。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因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发生的战争,也曾经因为美女,而让某些统治者丢掉了江山社稷。绝对地否定色欲当然不对,因为没了这欲望,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人的性欲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们多半是口是心非,尽管深宫中妻妾成群,但民间却要存天理灭人欲,男女之情,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体现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对于人类贪婪的财富欲望和权势欲望,文学与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对于性欲,尤其是升华为爱情的性欲,文学作品却经常地另唱别调,有时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中国有《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外国有《卡特莱夫人的情人》。这也是一个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男女之间的欲望,没有情与爱,似乎也就没有了文学& & &毫无疑问,贫富与欲望,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痛苦或者欢乐的根源。中国人近年来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个人的自由度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宽松,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多大的提高。因为财富分配不公,少数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致富导致的贫富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发户们的骄奢淫逸、张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层百姓的仇视,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与权势的勾结又制造出种种的恶政和冤案,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种仇官心理。仇富与仇官的心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既使某些人物和阶层谈网色变,恶行有所收敛,但网络自身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 & &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 &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 &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毫无意义。& &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 &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投行资本论坛(ID:touhang88)董事长、高管、投行人士必读,原创作者专栏精品文章,资讯荟萃,深度了解投行圈、金融界、TMT行业。(提示:本论坛的非财经版块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内容,实为放松心灵的一本小杂志。即使不懂财经的微友也不妨关注一下, 别有洞天哦!)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touhang88
投资银行资本论坛、境内外上市顾问、结构化融资、私募债券、上市公司再融资、信托、资产管理、基金专户业务交流、上市公司董秘俱乐部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投资理财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