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年 信息系统整合方案建设 整合经验

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我的图书馆
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全球政府信息化发展形势
&&&&(一)北欧三国成为全球政府信息化建设新的引跑者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府到整体治理》显示,北欧国家电子政府发展水平较高,瑞典在电子政府方面的完善程度居全球首位,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电子政府发展的领导者,丹麦和挪威分别占据了第二、第三位。北欧三国渐趋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子政府潮流的新引跑者。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3月发布报告进一步指出,北欧国家是2010年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瑞典则在排名中位居首位,其他北欧国家均跻身前十。
&&&&(二)战略规划不断推陈出新
&&&&很多国家推出了新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规划,如2009年7月,日本在原有的e-Japan计划、u-Japan计划、新IT改革战略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的i-Japan2015计划。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理念,如英国的“变革型政府”、新加坡的“整合型政府”、澳大利亚的“响应型政府”、韩国的“开放型政府”等。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兴起,使环境文化构成了国际政治关系中新的因素,打造“绿色政府”成为一大重点。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纷纷推出绿色政府计划。韩国政府于2009年投入巨资通过十大绿色IT项目,开展“绿色IT战略”。打造“绿色电子政务”将是今后全球电子政府建设的重点方向。
表1:2008年全球电子政府完备度主要国家排名
&&&&(三)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入政府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合一逐步成为现实;物联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能够把各类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库系统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技术进一步发展,为统一身份管理和安全认证提供了有效保证;宽带和无线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更加普及,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信息化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以适应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
&&&&(四)向互联整合成为新趋势
&&&&政府信息化建设目前正面临着阶段性转变,越来越显示出跨组织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1)很多国家积极搭建顶层设计框架,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标准,指导和保障跨部门服务的统一、无缝链接,并引申出一系列后台服务项目的整合。(2)建设统一的政府应用系统和业务协同平台。在统一的基础设施、组织架构和标准、政策指导下,将政府各部门处于运行状态的业务系统进行协同和整合,成为今后“无缝链接”的关键。(3)建立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信息源进行整合。依据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发布标准,将需要共享和交换的数据集中到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实现数据的整合、内容的整合,以及后续应用的整合。(4)对信息和服务传递渠道进行整合。根据用户需求将各部门的功能和服务集成起来,通过多种渠道提供给用户,是未来几年公共服务整合方面的热点和难点。
国外部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
&&&&(一)更加强调“以公众为中心”
&&&&发达国家和城市始终都把“以公众为中心”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最为强调的理念,他们把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有效服务的目标作为跨部门业务联动的主要方向。例如,瑞典政府提出政府信息化要达到的第一目标,就是为公民和企业服务,还要求政府网站不仅应该提供信息服务,还要在网上帮助居民办理就业、助学金、缴税、失业和养老保险等事务;德国政府提出“让数据而不是公民跑路”,“帮助弱势群体上网”;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按照居民由生命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完全以居民为中心设立政府服务网站;韩国提出了“面向公众、清廉”的服务理念;日本则坚持“高效、统一、迅速应变,与国民关系和谐、满足公众需求”的理念,2009年7月,新一代的i-Japan2015信息化战略更加强调为公众服务。
&&&&(二)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府成为各国共识
&&&&近年来,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将电子政务作为深化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电子政务促进民主建设,提高政府行为透明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增加民意调查内容,利用在线方式让民众更多地参政议政,澳大利亚、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更是纷纷将博客应用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如,美国政府门户网站USA.gov上新增了政府博客栏目Our Blog,欧盟电子政务政策门户网站ePractice也增加了博客栏目。2008年,奥巴马借助互联网宣传成功竞选美国总统也再一次证明了网络渠道在政府与公众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关注政府流程重构,注重“效能”,推进政府创新成为热点
&&&&从国外情况看,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是根据轻重缓急逐一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再通过部门业务协同整合资源和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固化现有政府结构,并借此梳理政府职能,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
&&&&另外,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气候大环境的变化,使电子政务建设在“效能”和推进政府创新方面都有着新的发展和方向:(1)推行云计算,提高效能。美国通过云计算帮助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安全性、性能和成本。如美国政府网站USA.gov的改版,以传统做法,政府得花上6个月时间,且一年花上250万美元预算。改用云计算,只要一天就完成升级,一年的费用只需80万美元。(2)重视绩效评估。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电子政务项目和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比如,欧盟专门出台了《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美国采用“电子政务记分卡”制度,并推行企业界广泛采用的“挣值”管理方法,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评估和绩效管理。日本建立了“电子政府评估委员会”,并引入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工程管理体制(见图1),使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在不断地改进中得到完善。
图1:日本电子政务最优化推荐体制与流程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及CIO辅助人员培训机制
&&&&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的目标,都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来领导、规划和建设。同时,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CIO制度,各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政府信息化实际上是一把手+CIO工程。美国总统亲自倡导、领导联邦政府信息化建设,并为此建立了上下一致的组织管理体系。总统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协调,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专门成立了电子政府和信息技术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联邦政府各个部委也都设立了CIO,相当于副部级领导,全权负责本部门政府信息化建设。日本政府在各府省设立了CIO(大多由各省的官房长官担当)。i-Japan2015计划还明确规定,在政府层面首次设立副首相级的CIO职位负责监督执行工作。并引入了“CIO辅助官员”制度辅助CIO推进建设。为加强人才培养,日本政府于2007年末制定了“行政机关IT人才培养、确保实施计划”;总务省还制定实施了“信息系统统一进修”课程;高等院校也根据需要,设置了培养CIO专业人才的课程,为政府信息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如东京早稻田大学从2005开始设置了CIO硕士课程。如此形成了一套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为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重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共识。美国通过出台标准和指南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有《联邦雇员和合同商个人身份认证标准》、《个人身份认证加密算法和密钥长度标准》、《联邦信息系统安全控制评估指南》、《密钥管理指南》、《传输层安全实施和选择指南》等。此外,美国联邦事务框架程序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电子政务所需的软硬件平台标准,各种信息编码、信息交换、文件格式标准,认证标准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并通过联邦政府发送各地区、行业系统统一贯彻执行。日本总理府办公厅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则制订了《政府机关关于信息安全的统一基准》,为政府部门开展信息交互和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国内典型省市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广东、浙江、上海、青岛、厦门等省市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多年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值得借鉴。
&&&&(一)加强领导、建设队伍,保障可持续发展
&&&&各省市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青岛、厦门市均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直接领导电子政务建设,部分省市参照国办做法组建了副局级的电子政务办公室。同时,广东省还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机关工作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上海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以市政府办公厅为主导,成立了信息技术处、信息处理中心、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编辑室和外网管理中心四个处级单位。由于办公厅系统对于业务数据的产生过程非常了解,又是政府部门最核心的一个,有利于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
&&&&另外,各省市均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扩大人员规模,壮大工作力量。如广东省建立了100人左右的省级信息化队伍,负责政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明确指出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首席信息主管,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如厦门市近年坚持开展全市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参训人员已达数万人;广东省委规定2009年至2011年,用三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图2),共培训120万名干部。
图2:广东省信息中心网站
&&&&(二)注重规范、统一标准,促进有序发展
&&&&浙江省注重以规范化、标准化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政府网站12类信息发布规范》、《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规范》、《省长信箱邮件处理工作规则》、《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上海市制定了电子政务地方标准《上海市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以及多项应用、运行和维护的规范和制度。推行电子政务管理规范化、技术服务标准化,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政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业务协同、应用整合,实现整体推进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建设,至2010年已经建成了横向连通110个省直单位,纵向连通21个地市,121个县区的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网络接入充分,促进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浙江省非常重视加强政务门户资源整合,如宁波市2009年6月开始建设基于统一用户体系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政务外网资源整合门户,实现对政务外网、互联网、和现有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并实现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授权访问和单点登录。厦门市注重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依托政务内、外网运行办公OA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市民基础数据库和网上审批等50多个系统,收到良好成效。
&&&&(四)创新模式、集中统一,推动集约化进程
&&&&青岛市是我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实行一网式协同办公,网上一站式政务公开,收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打破了传统组织机构中的部门和层级界限,建立并坚持了“四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将电子政务办公室作为全市统一的机构,从而解决了由于管理体制造成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形成了独特的“861”核心技术支撑体系(8个平台、6个中心、1套目录,见图3),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图3:青岛市“861”核心技术体系
&&&&(五)加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浙江省实施了“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广东省近年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过100亿元。同时采取有效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如青岛市在年建成了全市机关共享机房,规定各部门不再建设新机房,不再建设新的平台级的信息系统,不再成立信息中心,逐步把所有部门的应用系统都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共用平台建设,节省了电子政务系统50%~80%的建设投资。厦门市大力推行服务器等设备的集中托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绩效。
&&&&(六)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
&&&&上海市强调“从政府视角到百姓视角”的转换,非常重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政府信息公开,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并以闭环式管理做保障。出台《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要求,并责成监察和法制部门组织监察和评议,赋予公民和社会组织以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力。上海政府网站强调其业务内容和相关形式紧密结合公众需求,把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真正为公众服务的平台。2010年,门户网站又添加了一个“无障碍浏览”工具条(图4),使视障人士和老人从中受益。厦门市建立由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系统、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系统、信息公开手机网组成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并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了发布机制,畅通了公开渠道,更好地保障了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图4:“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增加“无障碍浏览”工具条
值得借鉴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一)侧重为公众服务是发展趋势
&&&&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今后随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府信息化建设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侧重于为公众服务。依托政务外网的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基层民生服务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和法人的信息化服务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扩展,政务内外网之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也应尽快研究更为快捷的联通手段和方式。
&&&&(二)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前提
&&&&梳理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责部门的层级、地位的提升有效提高了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一般的市级信息中心为处级单位,协调全市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不足,力量相对薄弱。建议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委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总责,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三)完善工作机制是必要基础
&&&&虽然在市一级实施了党政统一的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系统之间信息化资源有效整合,统一管理仍待加强,各区县、部门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责部门不统一,管理模式各异,对全市横边纵底、自上而下地统筹、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整合机构资源,理顺工作机制。
&&&&(四)健全政策规范是重要手段
&&&&尽管有的地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文件,但从政府信息化建设角度看,内部管理性、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多,从宏观上对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有实质政策性内容的不多,相关地方标准建设仍相对滞后。借鉴有关省市经验,由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委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研究,针对统筹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出台全市性政策文件,并着手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标准,切实起到指导工作、推动建设、规范管理的作用。
&&&&(五)加强信息安全是可靠保障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和强化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应该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加强防范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信息安全的法制环境。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法规和政策,同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条例和政策研究工作,对信息安全保护作出强制规定。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出台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规范电子文件管理,解决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行为和电子政务信息的法律效力问题。加强技术防范。按照涉密网的标准建设政务内网,并根据保密等级和业务要求在政务内网上划分不同的安全域,进一步强化采用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内外网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安全备份等措施,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引入包括网络层实名认证、统一威胁管理、电子标签、传感器监控网络等在内的多项信息系统安全新技术,解决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问题。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实行业务分级、分层、分域处理和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监控,跟踪修补技术漏洞,提升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六)抓好队伍建设是重要依托
&&&&注重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培训机制。可借鉴广东成功经验,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重点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重视信息安全专门技术人才引进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建立信息化工作联络员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各处室信息化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建立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主要方向
2013年受宏观政策影响,政府信息化建设开始向提升效率、强调质量、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领域投资的同时,开始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积极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并基于平台尝试进行管理和服务。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4年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电子政务投入达532.2亿元。图表 2013年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投资总体状况2013年政府落实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推进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13年,《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相关政策均强调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实施,防止重复建设和频繁升级。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国务院机构改革促使政府以信息通讯技术打破部门间的行政界限,建设跨部门网络化办公平台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机构改革基础上的一次渐进整合式改革。在机构改革方面主要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机构改革有助于政府以信息通讯技术打破部门间的行政界限,建设跨部门网络化办公平台,完善整体政务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国务院行政系统政务资源集成整合,提升整体行政系统的施政能量。近几年政府信息化仍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居民信息消费展开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等领域探索交互共享、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以食品安全为例,全国基层县市级政府基本在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将实现企业端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公众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及政府端的监管。另外,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重点围绕建设宽带和TD-LTE等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智能信息产品、培育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开展试点示范。政府在信息化安全、存储、服务上的投入将继续较快增长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强调“加大电子政务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制力度,建立应用评估机制,建设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应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也表明我国政府将就网络安全问题开始采取更高层次的应对措施。政策上的要求、新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驱动再加上“棱镜门”事件的持续发酵,致使信息安全受到更强重视,尤其是涉及国家、社会重要信息和机密的政府部门。另外,由于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始终处于各行业的领先地位,自然已成为国内存储市场最大的买家。政府行业的存储需求覆盖了我国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特点各异,又相互渗透和交融。同时,“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也逐渐成为政府行业信息化的一个理念。将IT服务采购为主导的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能充分体现出政府采购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老司机大成哥带你超四川。憋说话,快上车!
成都生活,最有态度的本地生活指南
跟着帮帮超,买房不挨刀
关注热点事件,以大数据视野守望世界
传递“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能量
提供政务资讯、党政公开、人事任免等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带娃去泰国看海 海鲜吃到爽还看了两场秀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 10:41
千里马论文网:/kj/dsh/53287.html
  一、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必要性   (一)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阶段与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在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建设信息系统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阶段模型&&诺兰模型。在该模型中,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进入了诺兰模型中从控制阶段到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的转型期。特别是集团企业,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衡性,在内部已形成了多种基于不同平台、不同语言、功能和数据彼此独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存的局面,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随处可见,呈现出了诺兰模型数据管理阶段初期的典型特点。如何将孤立、分散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起来,通过加强系统整合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资源共享,以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问题,摆在了集团企业的面前。   (二)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体系构成   由于集团企业固有的管理上的层级性、业务上的差异性、地域上的分散性、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性特点,其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较一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多以的方式进行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现代项目管理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形成以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及综合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组成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在国内外传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缩短项目周期、节约项目投资、控制项目质量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本文结合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例,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探讨,以期为集团企业应对数据管理阶段必然面对的集成问题、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二、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以A集团为例   (一)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阶段   A企业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经历了单项应用软件、通用会计核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和企业级ERP五个阶段。在会计信息化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集团内各企业除自行开发的工资等单项应用软件外,普遍使用由A系统计算机应用规划小组统一设计、开发并推广的全系统通用财会计算机软件;在会计核算软件向财务管理软件的转型阶段,亦即控制阶段,集团总部制定并下发了财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企业&以现有财务信息化成果为基础,统一规划、统一功能、统一标准,分阶段、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由于集团内各企业间管理基础、管理理念的差异,以及信息化应用的不均衡性,一些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企业,依据所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以自行开发、外购国产软件、外购国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等方式启动并推进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或ERP系统的建设。   (二)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综合应用   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A集团内部已形成了会计核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企业级ERP软件并存的局面。同时,A集团内部还运行着其他从总部贯通到下属企业的纵向业务系统。集团企业内部的这些应用软件系统在技术实现、应用环境、数据库平台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随着A集团企业级ERP项目的推进,A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正面临着对大量异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筑覆盖集团公司、跨平台、跨系统、跨地域、跨业务的会计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任务。   三、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的任务   (一)启动阶段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对A集团而言,在这一阶段,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研并根据集团内会计核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企业级ERP软件并存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现状,集团内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现状,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建设统&信息平台的需要,在集团整体信息化框架下提出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需求建议书。需求建议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目标和范围、需满足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度要求等,为系统集成商编制包括项目技术、管理和费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其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变更、验收提供依据。该阶段经可行性论证形成的项目实施方案,是整个项目开展后期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已经过论证、项目各方认可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分解确定具体的系统集成工作范围、工作进度、可交付成果、责任人。项目计划中除最基本的范围计划、进度计划、费用计划和资源调配计划外,还应包括质量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人力资源计划。A集团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计划中应对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从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三个层面进行分解,并划定财务部门内部系统集成、企业内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集团内企业间财务系统集成的具体工作范围及变更控制,明确责任人、活动排序和历时估计。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集成项目计划应取得A集团及集成范围内所属企业相关部门、集成商等项目相关各方的充分理解和明确确认。   (三)实施与控制阶段   项目实施过程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完成项目规定的最终交付成果,依据项目计划,通过一系列具体、实际的活动准确、及时地完成项目中的名项工作,并取得认可的过程。项目实施既是执行项目计划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项目计划控制项目进展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项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采购、项目按计划的执行过程等典型活动。A集团由于管理层级多、地域覆盖广、企业间财务管理基础与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信息沟通和过程控制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会议、培训、讨论等多种方式保证上下级企业之间、企业内财务部门与业务等相关部门之间、项目组内部成员之间,都能配合项目的推进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项目信息,第一时间纠正项目偏差,对项目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为保证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成果,可以借助项目管理软件来支持项目工作。   (四)收尾阶段   项目的支付成果获得认可后即进入收尾阶段。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一般包含项目工作范围的确认、项目相关文件的准备、项目的验收及项目的后评价等。由于A集团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更工作范围的情况。在项目收尾时,一方面要依据双方商定的项目解决方案进行工作范围确认,另一方面要对项目的重大变更进行工作范围确认。同时,考虑到A集团会计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子项目多,建设周期较长、可采取分段验收和评价的方式来保证对项目实施成果的及时反馈和控制。   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在技术上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安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历史应用及最新发展。本文仅从项目管理生命周期主要任务角度对项目管理在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在实践中,对于上述技术领域,以及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技术的最新发展、信息标准、集成规范等,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系统建设经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