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在东阳中信红木家具价格的发展现在非常好是吗

共10页到页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厂家: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产品: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东阳红木家具行业协会李黎明:“中国红木看东阳”不是梦东阳红木家具行业协会李黎明:“中国红木看东阳”不是梦家居头条百家号  在中国几大红木家具产区中,浙江东阳发展迅猛,地位突出,是全国著名的大型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之一。此有赖于东阳一大批有识之士的慧眼独具和着力推动。东阳红木家具行业协会会长李黎明是其中重要的推手,他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但红木家具始终是他钟爱,这源于他生于斯,长于斯。他说:“东阳的木雕技艺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没有被发扬光大,甚至失传,就是严重失职。”历史上的东阳是著名的“百工之乡”、“中国木雕之乡”,各种技艺正是通过红木家具这一载体得到继承和发扬。尤其是从2009年始由东阳红木家具市场牵头举办的红木经销商大会已连续十余届,为活跃东阳市场、引领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助推东阳家具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东阳红木家具产业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就这一话题为核心与李黎明进行了交流对话。东阳红木家具行业协会会长李黎明近照  笔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责任。于东阳而言,如何强化红木文化自信、讲好东阳家具故事呢?  李黎明:东阳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红木产业结构与其它地区有所区别。它有两个模块,其一是传承;作为百工之乡,东阳的工匠(木匠、雕花匠、油漆匠)等都属于传承模块。它的显著特点是与时代,与文化相结合。比如,东阳家具里很多木雕素材都来自于生活,东阳也因此大师辈出,亚太、国家级、省级的木雕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人数众多,他们成为了传承主题,不仅创造了东阳红木,其作品和现代红木家具成功嫁接,使得东阳红木家具带有了显著的“东阳特色”。  其二是东阳产业的发展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集群效应。东阳最近提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红木家具企业,实际上是对目前红木家具行业的一些散乱、品牌意识弱等问题的对症解决。以龙头企业带头来保留东阳木雕、竹编等工艺的传承,通过降低红木家具的制造成本来提升家具产品的性价比,增强抗风险能力,利用“百工之乡”与红木家具相关联的地域文化,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继续创造“东阳个性”,讲好“东阳故事”。  笔者:东阳红木产业近些年取得了卓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大批无私奉献者,您作为其中的主要推手,在推动产区的发展中倾注全力,做了很多工作,为地区产业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您能具体谈谈吗?  李黎明:以东阳红木家具市场为例,它的经营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我们当时的定位是不与本地区的红木家具厂挣饭碗,通过活跃市场来推动整个产区发展,以此来打开“东阳通道”。其原因是市场初建时只有167家在册企业,规模都很小,全部税收加起来也只有两三万元,他们非常缺乏市场和平台。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大家认知东阳,以走街串户的形式与红木经销商对接,把散结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串起来,使客户端形成一个有需求的链条,通过这个链条召开中国红木经销商大会,初期并未采用展览会形式,而是让来东阳的客商到各企业和工厂去,由此搭建起一个对接平台,让商家和厂家面对面对接,此中我们加入了许多内涵,以一年一度的“东作”家具评选来引领厂家,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创新上展示自己优势,以此通道传递信息给那些对红木家具有兴趣或者有需求的潜在客户。  同时,我们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以专著的形式整理出版,已连续出版了6册,在全国各大机场都有售。此外,我们创办的《东作》杂志亦成为厂家与商家互通信息的纽带,在产区宣传上我们下了大力气,在《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大幅度宣传,在《中国民航》等航空杂志连续几年广告,仅此一项前后三年就花了一亿元,因此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从第一届只有200余人参会到第四届达1300人,第五届起一直稳定在2000人以上,交易额从最初期几万元到今每届稳定在两亿元左右,呈以几何数增长。  笔者: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东阳红木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那么,东阳红木的产区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竞争力是如何体现的?短板和不足有哪些?在提升品牌优势和话语权方面要怎么努力?  李黎明:东阳产业优势实际上就是东阳人的优势。第一,这里是百工之乡,不缺优秀的工匠和精神;第二,东阳的工匠是以传承为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东阳人的现代企业投资意识很强,在其它区域还粗放式制作时我们已经在做现代厂房,引进了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关键是我们将设备与产品进行优化,某些产品主要部位依然由手工完成,其中的雕刻、修版有可能还是出自大师之手,所以拿得起、放得下是东阳精神的体现。另外,东阳人不急功近利,像明堂家具在G20峰会场的表现就很好营造和推广了区域品牌;在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一些国内外重要场所都有东阳红木家具的身影,由于企业抛开眼前利益,平台提升很快。  东阳的不足和短板实际上是整个产业的不足。首先要对原辅材料进行加速创新,与现代生活相衔接,走出红木意识,强化现代家具创意,进行多材料整合,引进皮质、软式等制作,先人一步才有机遇。第二,东阳家具市场要重新整合,过多就烂了,各市场要明晰定位,让来东阳的客商通过不同定位来找到他所需要的产品。比如东阳红木家具市场,现在个性化特装越来越多,商家从以前的模仿复制到现在的个性鲜明,已将自己的文化意识、文化烙印相结合,达到从文化传播到产品传播的高度。  笔者:环保问题涉及众多红木企业,有人认为此举是行业的新一次“洗牌”,有人则认为的是对产业的一次大“升级”。对此,您有何看法?其对区域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黎明:环保问题实质就是污染源的问题。红木家具污染问题来自三方面,粉尘、气味、污水。家具制作从开料到砂光,老方式灰尘多、噪音大,现在数控技术都解决了。比如噪音,现代带水锯几乎无声;以前人工开料锯缝一公分,而机器误差只有一毫米。除降低污染源的排放量外,制作垃圾可变废为宝,比如锯沫扫起来可卖,做成香包等工艺品。在工艺制作上东阳很早就开始技改,采用吸尘等无污染设备。对于没有环保意识的企业,要促使他们从利润里要拿出一部分费用来补上环保这一课,使其提升效益,延长生存周期。  技术上要进步,设备上也要同步,所以产业升级的投入和产出是相对应的。如以前几个人拍拍脑袋就做做家具的时代不会有了,如此所付出的价值和成本要比别人高很多。降低成本是发展要素,所以要在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做好污水排放的收集处理是其中关键,好材料可以直接擦漆、打蜡,现在很多环保漆也很好用,再引进烤漆房、喷漆房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红木家具的性价比会大幅度提高,竞争优势自然就有了。  笔者:红木原材料问题虽然是个老话题,但一直以来备受大家关注。近年来很多原材出口国限制进一步升级。今年越发严格,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企业该如何应对?  李黎明:我觉得这是两个概念。第一,《红木》国家标准 GB/T 1在颁布之前,传统的红木材料就是红酸枝等三大样,到2000年定为5属8类,有很多科属类别相同的材料并未收进来。第二,红木是深色名贵硬木的一部分,现在还有很多新材料在管孔、气干密度等指标上与国标红木相差无几,我认为家具是拿来用的,除了传承收藏等极小部分以外,要强调它的使用功能,弱化材质,提升强化深色名贵硬木概念。如此,目前还有很多材料可选,从这个角度来说深色名贵硬木的广度还很大。  笔者:据悉,东阳产区有3000余家企业,但在发展规模与品牌建设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呈现两极分化之势。在此情况下,未来要如何发展?  李黎明:东阳经销商大会开到第五届时我们就提出,东阳要走两条路,第一要走“小而专”,第二要走“大而全”。比如东阳有企业是专门做茶台的,他们只做六个品种六个款,因此劳动生产率就很高;其一次可能下500套产品料,全部流水线作业,人工的工资并不低,但出材率上去了,成本就下来了,工厂整体周转率也得以提高。做专做精是出路,比如做板凳、做花架等只攻一项,各取所专,所以小型企业的风险在于转型升级走专业化道路,应以技术见长。大型企业的风险是在于产品的创新,创新跟不上压力会很大,如果材料选择不准也会出现问题。  东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从目前的3000余家企业发展来看,我个人认为,将来有规模的应该在300家左右。有个性、能够得到传承的可能会出现100家。其它2000多家小型企业应该做自己独有产品,通过组合共同发展,比如以合作社的形式来做,还以做板凳为例,20家企业有50款板凳就很强了。另外小微企业可为大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做一条生产线需20人,做收加工费就可以了。一些手工开料、手工取胚、手工雕刻等机器替代不了的,正好可以发挥所长。如果什么都自己来做,最后的结果企业可能就死了;大家在同一个高度、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互相切磋,效果会大不一样。文化方面,东阳木雕已成为一个体系,“东作”概念由此形成;东阳还有全国唯一的木雕家具设计制作专业学院,每年毕业数百个大中专学生,有充足的“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补充,他们都是现在和未来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发展中坚力量。  所以,我们在顺应产业变化的同时,比别人快走一步就有使命、有能力引领行业快步走。东阳市场下一个五年计划正在酝酿实施中。相信未来三至五年,通过整合发展、精塑品牌,东阳依然能引领产业风向,继续打造“中国红木看东阳”的牢固地位。(文/周一 摄影/庞翠华)(责编:张桂贵、伍振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家居头条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民网美丽乡村频道报道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木雕红木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前些年企业自发性发展,我市木雕红木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近年,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红木家具行情不甚理想,不少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常态下,东阳木雕红木企业应该发挥优势,寻找短板,在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木材圈】
生产规模大,同质化现象较突出
作为中国红木家具重要产区之一,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2000多家,已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业内人士认为,东阳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快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而且优势非常明显。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市木雕红木产业的短板也随之显露:一是规模大、品牌响的企业较少;二是产品、经营同质化现象突出;三是经营、管理粗放,等等。
“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是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发展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中信红木董事长李忠信说。
【木材圈】
进入新常态,消费信心亟需提振
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红木家具消费还处在“寒冬”期,走出“寒冬”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红木家具市场出现像年那样的火爆行情已不太可能了,因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双洋红木董事长王海洋说,“即便出现,也是短暂的。”
大成尚品红木董事长黄秋奇认为:“当前红木家具行情不好主要还是大众的消费信心不足,即使上游材料涨价、出口受限,也不能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现在喜欢红木家具的人越来越多,消费能力也是有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我们的产品、服务等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企业家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企业要规范生产、诚信经营、创新设计,提振大众对红木家具的消费信心。
【木材圈】
拓展新思路,促进产业更好发展
我市的红木家具企业家普遍认为,针对木雕红木行业存在的发展无序、不规范等问题,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木雕红木产业管理办公室,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来谋划、指导产业发展,无疑是正确的,必将促进木雕红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许多企业家建议,在新常态下,各个企业都应发挥自身优势,寻找短板,规范生产,加强创新,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抱团取暖,拓展市场,扩大宣传,提升东阳木雕红木产业的整体形象,以更好的工艺、更优的设计、更多的选择、更高的性价比,吸引各地的消费者到东阳来购买红木家具。
木材圈是全球木材木业信息平台以及热门的资讯和供求服务平台,是权威的中国木材网,中国木业网,木材价格网,木材采购信息网!
江苏木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400-096-0309
请用微信扫一扫,到应用商店下载木材圈app进行注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东阳十大红木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