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出来创业成功的概率概率高吗

读懂这篇文章 你就能在创业公司做个合格的产品经理_凤凰科技
读懂这篇文章 你就能在创业公司做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作者刘飞,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现为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产品经理。你知道现在创业最常见的搭配是什么吗? 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想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龙头巨星,但不太懂O2O 和C2C 和P2P 区别』的土老
本文作者刘飞,前锤子科技产品经理,现为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产品经理。你知道现在创业最常见的搭配是什么吗? 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想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龙头巨星,但不太懂O2O 和C2C 和P2P 区别』的土老板,和一个『半瓶子晃荡只会实现功能,其他的版本管理、逻辑优化、结构设计等听都没听说过』的技术团队,再加一个『「未来我肯定是要成为CEO 的男/女人」的觉得产品设计就是画原型图的』产品实习生。 如果你是这样的产品经理,在这样的团队里,那下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最有诚意的建议是:先去靠谱的地方学学怎么做产品再说。 那么,如果你是相对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在创业公司,应该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 严格把控需求,拒绝墙头草 需求简直是创业团队,尤其是早期创业团队,最要命的东西。 就像题主说的,『BOSS 对业务干预度高,销售觉得产品不作为,技术觉得产品节奏太快』,绝对是每个创业团队的经典面貌。 所以把控需求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把控需求不是说『推掉所有比较难的需求』,也不是『接受所有重要的需求』,而是你要花大量的时间,搞清楚几件事: &每个需求的来源,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不管是BOSS 还是其他部门)所有需求中,哪些是最重要的每个需求的实现方案,到底有哪些根据目前的需求重要程度和实现困难程度,下一步到底该做什么& 只要是需求有来源,那你就能问得出,这个需求的原理在哪里、道理在哪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比如,老板的需求可能是这样的:给我做个客户端实时记录美甲师GPS 的功能来。 作为忠贞不二的员工你可能就落实去了。但实际上,你需要搞明白老板为什么这么做。在再三的追问下,老板可能就告诉你他的原因是: 因为美甲师经常会为了奖励刷单,也就是不出门让朋友来下单。GPS 用来帮助判断这个。 所以你理解了老板的需求,那么下一步做的时候就清楚了:要查美甲师是不是刷单,没有必要实时做记录,这样增加美甲师端的流量消耗,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正常的接单时间都会大于半小时,因此完全可以将功能改成: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美甲师的GPS。 对于需求的重要程度,一定要从需求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产品经理,不要偏袒技术,觉得难就不管了。 比如运营那边急需一个后台可以封禁关键词的功能,的确很难,但如果你没做,可能产品第二天就被勒令下架,可能公司要被调查,这件事的严峻程度就不用多说了。 同时,对于同样的需求,并非是只有一个解决方案的。 比如,要做一个后台对某些用户数据的统计功能,这个功能的做法有很多种,可能是这样的:
可能是这样:
还可能是这样的:
呈现的方式不同,而且功能复杂程度也会不同。 简单的用户统计数据是一个方案,在用户统计数据上加入趋势图是一个方案,在用户统计数据上加入各种筛选条件又是一个方案。 并非是有了需求,就有了功能。功能是需要根据当下的状况设计的。 好了,下面教给你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注意,干货预警。 想象你现在是嘟嘟美甲的产品负责人,你打开了你的Wunderlist 中的需求列表,发现所有需求有以下这些(当然这是虚构的,真实情况下数量可能是3~4 倍): 来自老板: &实时记录美甲师GPS首页有点杂乱,不够简洁& 来自运营: &要统计用户对每个banner 的点击率秒杀功能(运营总监:『下周就要做活动,通知发出去了,必须做』)需要提供给用户在线改单的功能(比如换样式,补差价)提供私人订制的功能(包括用户上传图片、美甲师提供参考价、双方确认等步骤)& 来自产品 &用户下单时,支付失败后需要重新下单,不能继续支付,要改正这个问题下单步骤要跳转太多页面,应该集中在一页输入信息根据关键词筛选样式的功能& 好了,首先,我们把标题简化成几个字,然后把重要程度标记下(按照P1、P2、P3 来),顺便也把重要的原因写清楚: &记录GPS :P1 (记录GPS 是为了防刷单,不然公司损失巨大)首页简洁:P3 (...)banner 点击率: P2 (对运营安排活动有重要作用)秒杀功能: P1 (通知已经给用户了,必须做)在线改单: P2 (现在是人工后台改单,运营人员特别不方便,消耗大量人力成本)私人订制: P3 (订制用户较少,不着急)可继续支付:P1 (体验巨差,无法忍受)简化下单步骤: P2 (大大提升体验,但目前可以接受)筛选: P3 (目前的分类功能比较完善,筛选是补充)& 我们用图表表示:
下一步就是直接开发吗?当然不是。 根据目前我们的需求和你预想的功能,跟开发团队讨论执行的难度。同样,实现难度也做一次标记(按照D1、D2、D3,D1 是最容易实现): &记录GPS :D2(记录GPS 比较麻烦,服务器有负担)首页简洁:D3 (排班布局会耗费大量时间)banner 点击率: D1 (注入log,很简单)秒杀功能: D3 (逻辑特别复杂)在线改单: D2 (功能交互比较复杂)私人订制: D3 (同样是功能交互复杂)可继续支付:D1 (页面改动少,主要是调试接口)简化下单步骤: D2 (还是功能交互比较复杂)筛选: D3 (后台逻辑需要做大的改动,数据处理也很麻烦)&& OK,是不是现在也要做个表格?不着急。 现在是特别关键的一步:跟需求来源方核对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跟需求方确认当前的需求,有没有其他方案能够实现』。 讨论的结果如下: &老板对于实时记录GPS 的需求,可以改为每15 分钟记录一次秒杀功能可以分为两个版本,简单的是后台直接修改价格,秒杀的量够了后再修改回来,这样客户端不需要做改动,称作简单秒杀;复杂版本是后台可以控制秒杀款的起止时间和价格,称作复杂秒杀& 那刚才的列表就变成了: &记录GPS :D1首页简洁:D3banner 点击率: D1简单秒杀: D1复杂秒杀: D3在线改单: D2私人订制: D3可继续支付:D1简化下单步骤: D2筛选: D3& 图表就是:
下面,我们把P 序列和D 序列做成矩阵图。
这样,你就知道该做哪一步了。 一般来说,推动开发的顺序是这样的:
OK,这段说完了。 2. 捋顺产品思路,拒绝不合理需求 在早期创业过程中,捋顺产品思路是产品经理当仁不让的事情,尤其在老板不懂产品的情况下,尤其在老板不懂产品的情况下,尤其在老板不懂产品的情况下。 很多朋友问我,总觉得老板拍脑袋定的方法不对,但我也说不出来哪有问题,这该咋办? 这其实还是产品设计的思路上,你自身的经验所限。有一本书特别重要,建议每个产品经理都每天默诵:《用户体验要素》,当然,没读过没关系,你可以搜下这篇文章简单了解下它的思路:《漫谈用户体验五要素》。 其实道理特别特别简单,你看我画的这张图就明白了:
自下向上设计的思路是所有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所有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所有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个产品吧。 比如我们做个讲故事、说体验的知乎。我是这么描述它的市场定位的: 目前知乎主要定位还是分享干货、解决具体问题,但其实像大师兄、梁边妖、肥肥猫等老师写的东西大都是故事和体验。所以可以有这样一个区别于知乎严肃、严谨、严格的定位,再做一个类似的轻松愉快、讲各自在某个主题下的体验的平台。 这样的产品定位,用一句话就是: 讲故事、说体验、写段子的问答社区(或者内容分享社区),模(shan)仿(zhai)知乎。 第二层,我们要探讨做成这样一个社区,要满足怎样的需求,需要什么样的功能。 核心的需求,对于读者来说,就是获得乐趣或者实际经验;对于写作者来说,是成就感、个性品牌输出以及更实际的收益。 基于这样的需求,我们进一步推导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 读者:发现(热门、精选、搜索、自定义关注、个性化推荐、收藏等);阅读;评价(喜欢、感谢、评论) 写作者:写作(发现问题、编辑写作、邀请);积分或者奖励机制;个人页面(介绍、历史回答时间线、更多展示);专栏;IP 输出(电子书、剧本、出版物等) 考虑到这里,作为生产内容的牛逼产品,其实我们还能想象到有一批潜在用户,就是IP 接收方。我们也把这个列上: IP 接收方:获取IP 内容(故事、段子、剧本等) 现在跟知乎有点不同了,是吧? 我们再往上一个层次是结构层,要考虑基本的交互逻辑了。 既然整个产品的逻辑都是围绕着内容,那我们就以『文章』作为核心点,去展开具体的逻辑。 下图是对『写作者』来说,到达文章的页面路径。
下面是对于读者和IP 接受者来说,到达文章的页面路径:
这两个图只是简单的例子,具体肯定会复杂十倍,就不赘述了。 再到上面的两个层次,在这里就没法展示了,而且我原本也不准备介绍,因为这两层往往是大家特别熟悉的,什么页面动画啊、什么布局排版啊、什么视觉设计啊,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堆自己喜欢的APP。但创业公司中,老板和产品经理常常忽视下面的这三层。 没有基础,上层建筑怎么可能稳固呢? 好了,现在假设这五个层次的内容都丰富完善,大致是这样的:
未来,每一个需求,不管是谁提过来的,都可以从这里面找到它的位置。 如果它是悬空的,也就是说没有底层的支持的,或者是没有这个需求,或者是并不符合我们产品的定义,那这件事就是错的,这个需求就是不对的。不管这个需求看起来多高科技、多酷炫。 比如,这时候老板来跟你说,哎,我觉得咱们这上面可以加个卖书的功能。你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第一,这些用户都是爱读东西的,那肯定爱读书;第二,我们可以提供给书点赞给书评论的功能,还能让大V 们去写书评,让大家讨论起来;第三,这个功能是可以直接变现的哦~ 乍一听你会有些懵逼,尤其如果这个老板能言善辩,会集中某个点把你说得心悦诚服,根本找不出漏洞。但作为产品经理,你首先要从产品角度考虑问题。 这时候,你就掏出这张大表来,说:『卖书跟我们产品目前的设计有鸡【哔】关系啊?从根本上说,这不符合我们的产品定义,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人群,爱刷答案的确实爱看书,但未必买书吧?而且买书为什么不在京东淘宝买?非要在我们这买?我们是比他们便宜,还是比他们质量好,还是比他们送得快呢? 『另外,核对下目前我们做的用户需求,没有一条是能够用卖书来满足的,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确定要做这样的产品,也是要重新规划用户需求了,我们可以说是完全开辟了一个新产品线。 『所以从整个逻辑上,你说的即使都对,我们也是在做一个新产品了,反正现有的产品里,是不能随便做的。』 如果这个老板逻辑清楚,他应该会很快明白你的道理。 再举个真实的例子。 之前有个朋友的项目,是卖境外游路线的APP,主页就是各种境外游的展示页。但他们老板觉得,活跃度不够,想了想,决定在第二页做电商,用卖签证业务、卖随身WIFI 来吸引用户。现在他们又在考虑通过有趣而且精美的攻略和游记,吸引用户。 你能看得出问题了吗? 看似这些功能都是面向同样的用户,境外游游客当然既需要买路线、又要办签证、买随身WIFI,还要看攻略游记作为参考。但是这根本是三种需求好嘛! 简单用图表表示,大概就是这样:
有的创业者确实会天真地以为,我平台圈起用户来,总是有利可图的,管他娘的什么需求分析呢。 可是你通过卖随身WIFI 圈起来的用户,也许大量都是自由行、从来不购买路线的,那这些用户怎么可能引导到你的主要产品上呢? 再比如我就是阅读一次游记就感觉像出了趟国的,我看完也就看完了,我为毛要去买你的路线? 3. 成本最低的方式给用户解决问题,拒绝不切实际 这段是承接上一段的。 做任何产品的初衷都是给用户解决问题,如果你把用户当傻逼,想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成功,那你早晚也会傻逼。 说两个例子就明白了: 用砸钱的办法让用户去用并不需要的产品。 如果没有体会,你可以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到望京SOHO 跟麒麟社之间,或者到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转一转。你拿了很多传单和礼品,你下载了很多APP、关注了很多公众号,现在告诉我,有几个是你真正需要的。 烧钱总会带来用户。但有多少用户是不烧钱了之后还会留下的? 企图用高频需求拉动低频需求,用刚需拉动非刚需。 就像刚才境外游的那个例子。你可以用很多办法做好一个功能,比如你成为了随身WIFI 的全国第一,然后呢?你这边如果路线做得不好,那仍然没有人会在你这里买路线啊。 你用这种做另一个功能、满足另一个需求的方法去拉动核心功能、满足核心需求,就仅仅相当于是做了个产品B,在上面挂了产品A 的广告。 所以在初创期,每个人都心思活络,每个人都天马行空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做产品不是件有趣、好玩、瞎折腾的事儿,它是需要你冷静下来思考,并且一切为用户着想的事儿。 另外一点,成本低的意思是,没必要一下吃成胖子。 比如做境外游,那就把路线这点做得特别好,页面可以很简陋,但好用,支付不出问题、流程完整。相比杂糅了很多社交功能、游记功能、画面做得酷炫,但是用户连在线支付都很难顺利完成的产品,要靠谱多了。 最后一句,对任何功能都足够慎重,对所有用户都心存敬畏。 4. 尽力做好团队润滑剂,拒绝无尽的争执 这段倒是很简单,就是创业期间,不同的需求方和承接需求方都难免会有各种争执,但不要让它无休止下去。 不管是跟别人的争执,还是参与了别人的争执,记住几点就行了: &任何时候,注意讲话的语气,并且建议其他人注意讲话的语气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就事论事,不要提及之前的琐事(『你就是不做我的需求妈蛋,上个月那个就死活不给我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不要僵住有大家认同的解决办法之后,必须遵从有必要的话,多安抚从局势上来说比较吃亏的一方& 总之,千万不要跟老板一摊手:他们谁都说不过谁,我也不知道咋办。 而是当老板过问的时候,你有自信地说:刚才有问题来着,不过已经给解决啦! 说完啦。祝大家创业顺利。希望你的问题已经给解决了。 题图:《绝命毒师》剧照。老白其实也是在创业,也许从这部剧里,你能学到点东西。&
[责任编辑:余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28
播放数:28973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热点搜索:
周鸿祎:做个好产品经理到底有多难?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这样的层次和胸怀,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
  我刚才来的时候,会议主办方跟我讲,今天来交流的很多人是设计师、,据说还有50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个交流,对很多公司高管来讲,我其实有一个建议,过去这种公司分工特别明确,做一个产品好像变成一个生产线,有人负责策划,称为产品经理,有人负责项目实施,称为项目经理,还有专门做UE,我后来没搞清UX和UE怎么区分,曾经有一个大公司跟我讲半天,UX是用户体验,UE做UED,分的非常细,我听了半天,这两个角色至少从我的从业生涯来说,我觉得很难区分,最后可能还有负责做研发的人,负责拿到产品规划,用代码堆出来。
  我也非常反对在一个公司里,很多人把设计师看作一个美工,说设计师产品做好了,你给我美化一下,润色一下,调一下颜色,看一下像素,设计师本身应该成为产品经理。
  我有几个个人的心得,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而是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我在用户体验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大家看到我有投资和参与做的成功产品,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背后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产品,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和记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经验教训,我总结出几个简单的心得,就是几个&心&字:
  一是说起来最简单,就是用心
  很多人笑了,我们做事不用心吗?很多人原来在公司里只是一颗螺丝钉,很多时候做产品,真是为自己在做,还是觉得在执行老板旨意,还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吗?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你是这样的层次和胸怀,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所以我希望如果各位听了我的心得,回去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也不用管公司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拿出一点。很多人讲我又不是创业者,我干吗要创业精神,难道非要你自己办公司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好吗?其实在别人的平台上花着老板的钱,花着公司资源,做不成是公司交学费,如果我们都不能把自己充分调动起来,想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让这个产品在市场获得成功,给自己积累,无论是声望,无论是积累人脉关系,更多的是积累经验教训。难道你今天从公司出去拿一笔钱,自己再做一个公司,你真的觉得你做产品的能力就有所提升吗?我跟产品经理讲,你心里要有一个大我,要对这个产品负责任,要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产品,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我经常给员工举一个例子,很多员工,很多产品经理做产品,能挑出很多问题,但是他也尽到了他工作职责,仅仅靠尽到工作职责很难成为优秀产品经理。
  我做公司这么多年里,看到很多同事好不容易买一个小房子,然后装修,他们都成了装修专家,瓷砖专家,马桶专家,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的房子,他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卖建材的人斗智,只要拿出装修自己家的精神,一个外行能够成为瓷砖专家、浴缸专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产品专家。很多人问我,我先讲一个大家觉得特虚的用心,即便大家觉得我在产品上有一些心得,实话说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我也不是拿出几个锦囊,也不能在那三分钟有灵感,我也花很多时间看同行的东西,去论坛看用户评论,花很长时间用这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是要呕心沥血,有时候感觉做一个产品像一个妈妈十月怀胎生一个孩子,就算你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不用十个月,三个月就生出来,可能吗?还是要经历十个月的痛苦的孕育过程,我觉得用心,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做的产品负责任,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前提。
  尽管你在公司的头衔不高,职位不高,产品经理是最委屈的,因为他头衔最低,经常要协调很多人,要忍受技术部门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给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谓白痴领导给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协调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包括市场、传播。但是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就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总经理,就要通过人微言轻,但是你要敢于说话,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对一些意见说不,要能够鼓起勇气去推动很多事情的进展,哪怕非常难。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历经很多波折扯皮,最后能够把一个产品往前推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冠一个头衔,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能够这么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创业,发现美国那些创业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产品经理这个头衔,主程序员就是产品经理。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如果有一天想创业,想拥有自己的生意,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坦率的说很难,成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二是将心比心
  我刚才讲完了一个大我,比较自我,敢于承担责任,将心比心讲的是小我、忘我、无我,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卖给用户,有多么好的设计感觉给用户很酷的设计,其实都要把握一个理论,所有用户体验,什么叫用户体验,为什么不叫产品经理体验,不叫老板用户体验,因为所有体验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用户来看产品,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理由跟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有的时候是大相径庭。用户选择一个产品,有时候非常简单,如何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随着自己经验的增加、阅历的提升,每个人讲的最多的是什么?是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我们自我太多了,很多时候做产品,是给自己做。
  我们很多时候讨论产品的时候,在激烈争论不下的时候,争论双方可能没有站在用户角度,都是激烈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何能够让自己将心比心,这个心理学上有很多这种词,叫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原来我有一句话,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很多人颠倒过来了,像专家一样思考,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
  最近微信产品的负责人张小龙的观点,跟我几年前说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三年前我在主导这个话题,大道理是一样的,进入白痴状态或者进入傻瓜模式,你们每个人有没有一个按纽,能够快速的进入傻瓜模式,我在公司里很多时候讨论产品,我对产品经理的一个挑战,也是因为我能够这么多年被用户骂得多,经常到第一线看用户的帖子,在微博做用户的客服,这不是为了炒作,为了保持真正掌握用户的想法,我最喜欢的杂志不是行业高端杂志,类似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软件,在地摊上卖的中低用户的普及杂志,上面有很可笑的文章,这么简单的功能早就用了,为什么写一篇文章教育用户,那是用户真的不知道怎么用。
  通过不断的历练,我自己养成一种心得,我的手下做出一个软件,给我用的时候,我好歹也是一个程序员出身,也干了这么多年技术和产品,一个功能多动两下鼠标找到了,能难得住我吗?或者说一个按纽文字写的很晦涩,我看一遍,我稍微动脑筋一想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脑子里有第二个白痴的我起作用了,如果我看什么东西能够不假思索的去用,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很顺畅,但是突然我怔了一下,大家不要笑我,有的时候我亲手设计的产品,设计完了,我用的时候,我就精神分裂了,一个周鸿祎设计的,但是另外一个白痴周鸿祎开始用,用一下怎么就觉得别扭,这几个文字看一下,我就进入了小白状态,我怎么看不懂这几个字什么意思呢,我马上会告诉产品经理,这个体验有问题。
微信公众号
微博订阅号
从知识到智慧,从领悟到洞察
碎片时间,成长不设限
企业广告资讯
世界经理人2月刊杂志文章推荐
世界经理人网站App下载
热门排行榜注册 | 登录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10月22日,国内最早的一批产品经理,前51.com副总裁王武佳做客【起点公开课】,给各位小伙伴们分享了关于产品经理创业的精华干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借用雷军老师说过一句话“创业要做风口上的猪”,今天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什么样的机会才是一个好的机遇,怎么样去抓住这个机遇。
产品经理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家来说,除了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三点:能力、商业眼光和人脉。
【能力】第一点,你要具备一个基础的业务能力,大多数创业成功的产品经理他们在打工的时候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在原来的工作单位被连连提拔,能做到很好的一个位置,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原来的公司里面独立负责过1-2个公司里比较重要的产品。第二点是带过一个团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相对于做技术、做开发的人来说,作为产品经理会有一些优势,因为在工作中管理能力本身就起到连接器的作用,连接测试、开发、运营等,会驱动很多人,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会好很多。如果曾经负责过一个团队,那对创业来说算是有了一个锻炼或者是演习。
【商业眼光】要有比较强的商业眼光,所谓的商业眼光是说能从产品定位、宣传推广、市场方面去思考产品、思考战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团队有比较好的自由度或者说领导会支持你,你可以注重培养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练习和思考。对于很多从产品经理到企业家转型成功的人来说,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创业的眼光和意识,而不是说听了这节课才会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商业眼光的培养,同学们平时可以研究一些商业案例,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it桔子,这是一个研究投融资比较多的网站,大家可以每天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一下拿到投资的项目有哪些共性,在不断看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多的进步。
【人脉】人脉是很关键的一点,对于人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一种人脉是资源型人脉,可能是金钱、关系、人才等,还有一人脉是启发型人脉,可能是段位比你高的领导或者同事,他们能够启发你的思考。就像《从0到1》那本书里讲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秘密,这种秘密很多情况下是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而创业很多关键的想法的是在1对1或者小型圈子的交流中产生的。
今晚的分享主要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逗比姐姐整理了几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从这几个问题说开去…
产品经理创业关键的问题
Q1:产品经理应该何时出来创业呢?
如果你想创业的话,请尽早,早,当然不是毫无条件的早。首先,你要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比如上面讲到的三点:能力、商业眼光、人脉。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建议大学生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且这对个人自身成长的帮助是非常小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是毕业后工作四五年的时间,这时候第一次创业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给你带来的成长带来的进步是远远比在工作中多的多的,当然这里面的风险,大家要自己控制。
Q2:在BAT遇到天花板的时候应该留下继续工作还是自己创业?
首先,对于瓶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认识,遇到天花板是常态,每隔三四个月或者半年可能都会遇到天花板或者是瓶颈,这可能来自于自身,自己的能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很难提升上去,或者来自于上层领导,觉得领导没有重视你,没有把你放到应发挥的一个地方。但是不管是由于怎样的一个原因,要知道,遇到瓶颈是常态。创业不是去解决你职业发展的瓶颈,它是你本身要去解决的。当你职业生涯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再去创业,而不是用创业去解决瓶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建议留下来,因为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创业的动力不是很强,对于创业来说一定是你已经有了按捺不住的决心要去创业,不要因为当下流行创业而去创业。创业是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的:比如跟家里人相处的时间、财务上的付出、对团队成员的一些承诺等,而且很少有第一次创业就会成功的,大多数人前面几次创业都是失败的,比如马云,第四次创业做了阿里巴巴才成功,所以一旦创业,不要轻易放弃。
另外,建议把行动和心里状态的转化区分开来,就是说,你想创业的时候,不要直接去注册一家公司、去拉人等,要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一个创业人的状态。创业人跟职业人的圈子是不一样的,对于创业人来说,他会接触很多客户、合作伙伴等。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创业活动,去感受一下已经在创业的人,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平时在想什么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当你把自己的圈子从职业人的圈子切换到创业人的圈子,你的想法和状态就调整到创业人的状态,那这时候你决定是否去行动是否去创业就会容易很多。
Q3:产品经理与技术型人才比的核心优势?
可能大家会觉得,产品经理做的事,别人都会做,每个人都会对产品提一些意见看法之类的,可是,如果我们不懂技术很难对技术提出意见。其实产品经理就像拍电影,不是每个人都会拍电影,但是每个人都会对电影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另外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觉得同样工作时间差不多的,做技术涨工资容易一点,收入比我们高一点,会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是当进入创业阶段,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做技术做开发的状态切换的速度不如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平时就对产品的定位有所思考,眼界、见识和商业眼光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平时就要对这方面有所准备有所思考。
Q4:怎样选择创业方向?
选择创业方向有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和别人聊天,在沟通中去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切记一点就是不要闭门造车,去想问题。大部分企业家的创业都是在跟别人的交流中发现创业机会,比如做视频直播的菠萝蜜。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人脉是怎么认识的,要本着交流的目的来看待人脉,只有互相带来启发的朋友才会有持久的交流,大家都会有收获。
职业经历,很多人的创业成功是因为他们在职业经历中是有积累的,比如马化腾做的腾讯,QQ早期叫做互联网寻呼机,因为马化腾曾经在深圳一家非常大的寻呼企业中工作过。工作中的内容对职业方向是有大的帮助的,所以很多人为了寻找创业灵感而多换几家公司,多经历一些行业。
最后,当你选择了创业方向后,你就要在各种资源上做很多准备,比如人脉、资金等。
Q5:没有启动资金有没有办法筹集到?
对于这个问题,国外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3F(Family、Friend、Fool),就是你的家庭、亲人、朋友、还有身边的傻瓜。说傻瓜其实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你身边愿意给你出钱的人都是比较信任你的,毕竟创业是存在风险的,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会挂掉,所以管他们叫傻瓜,但他们是最宝贵的人。还是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说工作四五年之后再创业而不是一毕业就创业,因为刚毕业,你还没有很实际的社会关系,唯一你跟社会的联系可能就是你同学,能筹集到钱的话就是你的父母。如果你工作一定的时间,可能自己会有一定的积蓄,会积累一定的人脉关系,能帮助你筹集到资金。
Q6:如何找合伙人?
创业需要合伙人,现在很少说会有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去创业。对于找合伙人的话,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找陌生人,大部分核心的合伙人,至少有两到三年的交情,比如马化腾,腾讯的几架马车,马云跟他的十八罗汉,要么是朋友、同事或者是学生,都是认识很多年的一个交情,因为合伙人不像员工,员工你可以随便开除。第二个是你平时要积累人脉,你需要跟一群人一起去了解一起去沟通,他们可能会给你介绍新的工作机会,给你意见、咨询、交流这样的帮助。第三点是很多合伙人是通过二度人际关系来找到的,朋友的朋友也可能是你的合伙人。第四个是你需要找能够独挡一面的合伙人,能独立的负责一块项目,具有组建团队的能力。第五个是跟合伙人要有几个认同:对项目方向的认同、对你的认同、对团队的认同、对项目愿景的认同。
Q7:创业团队一定要控制团队的规模、成本。
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业团队一定要控制团队的规模和成本,推荐大家看《精益创业》,这是一本值得看好多遍的书,里面讲到,创业很难说你定了一个方向马上就能成功,会有几次转型和调整。所以成本很重要,成本越低,单位时间消耗的资源越少,你的跑道就越长,可转化调整的次数就越多。
Q8:对于创业的一些经验、教训及建议。
首先,郑重地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创新者的囧境》和《精益创业》。其次,创业团队一定要控制团队的规模和成本,一定要有耐心,越是着急就越容易犯错。然后,团队和人才是第一重要的,作为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人员的进出,一个人本身的基本素质很重要,所以要谨慎招聘。
总结起来一句话:要尽可能小的代价去迭代去试错。
以下是小伙伴们现场提问的一些问题:
Q1:转型做产品经理,是否一定要从产品助理做起?
细节问题,这个不一定哦,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人设定的一个职位,并不是说你一定要从产品助理、产品经理到高级产品经理。比如一些做技术的朋友,从来没做过产品,但是他平时对产品有很多留意和思考,平时会和很多产品经理做交流,转型做产品经理就可以直接负责一个产品,这是很正常的。当然你如果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必须从产品助理做起是毫无疑问的。
Q2:初出茅庐、经验不足、眼界不宽,怎样慢慢切入产品?
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首先要告诉你这件事其实很难,真的很难。那如果你没有被这句话吓到,还执意有决心做这件事,说明你已经卖过了第一关,因为做产品经理还是需要很大挑战的。关于具体怎么做其实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有心得话,你平时如果有看书,和朋友交流的话,就是刚刚说到的不要孤立的思考问题,要在关系中思考问题,可以咨询做产品已经做的很好的朋友,跟他近距离的请教、学习,问他怎么做这件事。
Q3:产品新人适合加入新的团队吗?
非常适合,创业团队对产品新人的锻炼是很有帮助的。
Q4:初步创业的话在职创业可以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好方法,在职创业的话,你不用一下子把自己逼到没有收入、破釜沉舟的境况里,也有很多人在职创业成功。同时,另外一个建议,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做一个大事业的话,你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兼职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当然第一次创业,练手是可以的,要平衡好本职工作和创业的关系。
往期【起点公开课】文章请往下看:
嘉宾介绍:王武佳,前51.com副总裁,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产品经理,有十年社交产品的经验:01年做一些学生论坛和一些个人业余爱好性质的网址站,05年开始第一次个人创业–外卖巴士,05年底加入51.com,是做个人空间业务做得比较好的一个网站,在最辉煌的时候,网站流量排名的前五名。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李金豆 整理编辑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收藏已收藏 | 210赞已赞 | 18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产品经理群运营交流群AI产品经理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区块链学习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1个回答19人关注
17个回答52人关注
18个回答56人关注
23个回答24人关注
42个回答144人关注
59个回答74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