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地流转政策对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的影响有哪些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7|
上传日期: 09:35: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关注微信公众号热门推荐:分享到:781人有用11271人有用3975人有用2650人有用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步伐不断加快,为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不少种田大户成立合作社,种植特色产品。利用土地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调整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收入影响调查(下)-土流网手机版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收入影响调查(下) 09:38:23
  土地流转带来的影响
  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方面,流转收入稳定。根据流转合同,转出户每年每亩土地保底租金收入在500元以上。调查的32户有土地转出户中,流转耕地面积最少2.5亩,财产性收入最低也达1300元。受访者中,有43.5%的户每年每亩土地可获流转收入500-600元;39.1%的每年每亩可获流转收入600-900元;17.4%的可获收入900-1200元,大家都表示土地流转收入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流转收入增加。通过对土地流转前后收入变化情况的调查,有87%的受访者表示,土地转出后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得到了增加;有13%的受访者表示,土地转出后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基本没有变化,没有受访者反映土地转出后,收入减少的现象。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由于大户和经营业主的种养、带动,使流转村的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农业产业逐步萎缩,而一些适销对路、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特色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如:巴州区水宁寺镇三皇村有耕地1300亩,转出340余亩用于种植优质猕猴桃;通江县大兴乡贾家梁村转出土地1120亩种植茶叶。通过土地流转这些村初步形成了粮、油、果(茶)为主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通过土地流转后,由经营业主再次实施土地整理,将大量贫瘠、零散、陡坡、高坎土地变成适宜耕种的良田好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造成土地撂荒的问题,又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空间提供了可靠保障,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分散农业向现代集约农业的转变。平昌县江口镇大运村共流转土地1350亩,全村仅剩100亩不便利用的土地未流转。经土地流转后,原来的草山草坡、撂荒土地都得到了开发利用,种上了蜜柚、猕猴桃等水果、花木;巴州区青木镇鹿台村转出土地800亩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0.5亩左右,农户完全有能力、有时间耕作,有效避免了土地撂荒现象发生,土地的使用价值得到明显提升。
  加快了农村劳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许多农民尤其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务工经商,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土地流转后,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留守的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从土地转入业主创办的产业园里从事劳动,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取工资,原来的纯农民变成了现在的&农业产业工人&。土地流转后,农民就近务工,季节工每天工资100-120元,长期工每天60-80元,每个月最低可保障10天的务工时间,全年平均可收入元。土地流转有效地增加了农户的就近务工收入。调查的四个村农村劳动力总数量为36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089人,占62.2%。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户总数为1456户,占农户总数的87.6%;其中,全家外出务工农户数304户,占涉及劳动力转移农户总数的20.9%。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流转收益期限与土地承包时限的矛盾。调查中发现,一些规模较大、投资较多的土地流转项目,在合同中一般约定流转时间至2028年,有的甚至更长,合同期满可优先流转给原业主。但未对土地承包到期后,该流转土地上的农业产出权益作明确规定,而农业投资收益时间较长,如一些果树、林木收益期可达数十年甚至更长,易引发土地权益纠纷,可能给下轮的土地承包和流转带来一些无法预料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经济收益与今后生活养老的矛盾。对农村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年纪较长的老农来说,他们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其生产生活方式又同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地在他们心里就是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和最后防线。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还很脆弱,他们担心自己失去土地后粮食无保障,生活无着落。走访的8户未流转户,有6户表示虽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但自己眼下还能务工赚钱,不在乎现在的流转租金,将来的形势说不清,如果不能定居城市而需退守农村,那么土地将是他们生存的最后保障。有2户是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对土地感情很深,习惯日日耕种,不愿意流转。
  土地流转使用与日后返还复耕的矛盾。调查中发现,个别土地流转项目,在流转土地上修建了永久性的建筑物,如水泥路、农家乐等。还有部分项目因土地整理需要,将原先自然形成的田埂和护坡清除掉,形成新的田地虽有利于种植果树和蔬菜,但却失去了蓄水保水功能,今后难再进行插秧种稻,也很难恢复原貌。大部分业主未与土地转出方签订土地复耕协议,流转期满后由谁复耕、复耕费用由谁支付等都无明确约定,一些土地转出后,经营业主已改变了土地原来的用途,将用于种植的变成了搞养殖,甚至是其它的行业,在上面建起了养殖场,兴建了加工房,改变了用途的土地大多难以复耕。
  土地流转效益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由于现阶段种植粮食的效益比较低,除普通农户和部分种粮大户转入土地用于种植粮食外,那些大规模、连片集中流转的土地,绝大部分转入户因追求市场经济利益,都用于了种植非粮食作物,部分流转农户连口粮都难以自给。调查显示,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中,有42.3%的口粮还可以完全自给,有18.3%的可部分自给,有39.4%的农户完全靠买粮吃饭,农户口粮自给率比较低,这对地区的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要采取措施把粮食生产与经济收益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业主投资兴业与产权确权颁证的矛盾。按照相关规定,土地流转后,经营业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流转土地上建设一些生产性厂房,如:养殖房、加工房、办公房等,但并未办理相关产权证明。一些流转土地上的生长物,如:栽种的果树、花木等也无法办理产权,若土地流转合同期满后,这些厂房及生长物的归属无法界定,经营业主(投资人)的权益难以保障。业主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势必影响其投资兴业的信心,将给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加强监管,有序流转。要严格执行巴中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流转期限超长、无土地复耕协议、无书面流转协议等滥流转、乱流转土地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进行规范和完善,确保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规范有序推进,流转出效益,流转出实惠,流转出老百姓致富。
  创新机制,鼓励流转。探索制定奖励政策,支持鼓励土地流转;建立流转土地种粮保障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大对撂荒土地的清理、处罚,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流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的确权颁证,便于大户参与融资,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搭建平台,服务流转。强化土地流转中心职能,抓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做好流转审批、合同签证、流转登记、建卡归档等工作,调处好矛盾纠纷;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实现公平、公正流转;建立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库,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_经济观察_人民论坛网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
—基于农村转移劳动力视角
【摘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日益锐减,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户籍改革进程缓慢、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当、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相矛盾,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过程中的农村土地流转受到严重制约。
【关键词】农村 转移劳动力 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F321.1  &&&    【文献标识码】A
构成人类生产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就是劳动力与土地。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无可替代的。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人均耕地面积可达120公顷,而我国却只有0.4公顷,是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300。而且,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对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使得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城乡户籍的限制,社会公共服务及保障等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缺乏安全性,无法彻底放弃将在农村拥有的土地进行转移,不仅使农村的土地被闲置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展开。李克强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多方关系都需要平衡。城镇化不是单一的打造一座城,不仅仅要提高它的内在承载力,而且要走节能、生态、集约的新型城镇化路线。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结合,是让农村转移劳动力真正融入城市环境,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市场,使得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成。同时,要想进一步打造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土地资本化,合理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打造出一条崭新的城乡发展之路。显而易见,基于农村转移劳动力视角下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全吻合。
农村转移劳动力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户籍改革进程缓慢,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为了鼓励土地进行多种形式流转,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制度,借此鼓励成立专业的农村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实现农村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浪费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但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我国城乡户籍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地打击了农民工城镇化的积极性。尽管农村人口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进城务工,但是农民工拿到的劳动报酬远远低于城市人口拿到的劳动报酬,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也会受到城市人的歧视。目前,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够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医疗、教育、公共服务、住房等各个方面均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如此促使农村人即便是进城务工,也不会放弃他们拥有的土地。农民可能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出去,但是不会放弃土地的经营权,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和规模。国内的户籍制度不仅严重影响到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造成了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较慢的局面。①
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导致我们很多地区农地产权不清晰,而且农村存在过剩的劳动力,他们无法彻底转移土地经营权,农民的合法权益很难在法律制度面前得到保障,进一步限制土地的流转速度和规模。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土地的产权体系不够明确,土地具体归属于哪一级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制度的缺陷导致土地所有权的混乱。由于土地不能明确归属于所有者,这样造成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无法界定交易双方权益,双方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合理协调,这使得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权益纷争,加大了土地流转难度,阻碍农村人口转移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进度,也对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其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残缺,即使我国已出台《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但是从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大环境来看,其没有体现出法律法规在现实中的作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能用于抵押,使得土地的物权性质表现出残缺的一面。其三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残缺,关于宅基地流转问题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定,这样一来,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认可,无法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房产及宅基地的流转,城乡一体化建设又多了一道障碍。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缺陷,使得农民无法自由转卖房产的所有权,也无法在转移宅基地或者房产中获取收益,进城务工者的房产便会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
市场机制不健全。在国家倡导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已经非常普遍,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机制流转模式,这也是制约劳动力转移及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专业服务平台,一般乡镇建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没有严格的制度,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频发土地流转价格参差不齐且不合理现象。另外,大量的土地流转却没有足够数量的服务机构,大量的交易资料及文档没有专业人员保存整理,土地档案混乱残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纷争,也没有设立相关调解机构。二是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在数量上,由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形成时间较短,中介机构的数量相对于土地流转量较少。中介机构数量较少,服务不够周到,不利于买卖双方获知对方更多的信息,在交易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交易双方会各自承担一部分中介费用,也会增加各自成本,影响利益。在服务质量上,农村的土地中介机构制度不够健全,人员不够专业。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农村大部分的土地流转都没有签订相关的法律合同,而大多是通过口头协商进行流转,极少有人会到相关部门登记备案,土地流转市场较为混乱。综上所述,土地流转市场制度的不够健全,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部门或者中介机构数量较少,虽然已经建立了部分信息服务平台,但是由于农户缺少对网络资源的认知,很难充分利用信息服务平台,这些都是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
政府监管不当。在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推动者,监管行为的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监管不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土地的监管权属于土地所属的地方政府,这种垂直管理的方式使得中央政府要想真正掌握我国土地流转的真实状况必须经过省、市、县等多级政府,这大大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土地流转的监管滞后;二是地方政府对于不合法、不合规的土地流转行为不加以制止,甚至为了牟利与一些地产商合谋,将耕地强行非农化的事件频频被新闻媒体曝光,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得农民不再相信政府,不愿意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中,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的规模流转。
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使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缓慢。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非常不平衡,在农村投入非常少,所以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农民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由于缺少学习土地流转相关知识的条件,不具有正确的土地流转认知,还秉承靠土地吃饭的传统观念,因而很多农民非常抵制土地流转;二是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很少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从而使得其就业力与适应力不高,就只能依靠土地来保障其生活,从而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此外,尽管目前我国研发或者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收益,让农民不再依赖土地,但是这些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在农民中的推广力度并不大、利用率并不高,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视角下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加快户籍改革进程,完善农村社保体系。要加快推进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其重点就是要打破当前的二元结构,并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③因此,除传统的放开人口流动限制之外,还要从根本上消除户籍差别所带来的问题,从而使得现有的城乡子女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实现平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到城市,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并增加农村土地的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由此,一方面要制定农民进城的专项社保制度,保障农民在城市中拥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让农民获取保障资金是比较可行的。这对于已经在城市稳定工作的人群来讲,可以通过用自身农用地换取社保的方法,由政府为其提供一定的补偿,并赋予一定的保障,达到鼓励这部分群体退出的目的。
另外,也需要逐步完善农村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对此,首先是完善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其次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最后是结合实际,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养老制度,让农民能够感受到切身的利益,减少对土地的传统依赖,并积极推动土地的流转。
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与当前的土地制度有紧密的关系。对此,首先,要健全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从法律的角度,赋予农民对土地承包的物权,从而从法律的角度,真正将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抵押权等完全释放给农民。而通过这样的工作,也可以进一步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后因缺乏社保制度而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可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逐步完善现有的土地流转法规,对当前的《城乡土地规划法》等类似法律进行逐步细化,并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相关细节进行明确规定,如权责问题、等级问题、抵押担保问题、征用问题、解决机制等。因此,在现有的法律问题上,必须注意法律条文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同时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描述也必须要做到明确、具体,避免在其中出现一些比较笼统的表述,导致法律规定不清楚。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完善,让农民在参与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根据法律的情况进行处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更好地保障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再次,制定专项的土地流转法规,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从而做好农民用地的基本登记和管理,让土地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可实现自由支配和管理。从具体的实施环节来看,需要在现有《物权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制定关于土地流转的专项物权法,将真正的土地权利掌握在农民群众自己的手中,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农民最为基础的土地权益。同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土地登记法和合同法,保障在交易中的农民基本的权益。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鼓励那些在流转中实行规模化经营的企业,从而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和长期利用。
健全市场机制。农村土地要实现大规模的科学流转,就必须构建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这样可避免因为土地流转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制约土地流转规模化的进程。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的两大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建立高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针对目前建立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度不可行的问题,其上级县或者区政府应该与乡镇政府一起建立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结合本地土地流转真实状况,将两级政府的权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与标准,以保证该平台的高效、高质。在这一平台中,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将中央及省、市级政府的相关最新政策进行宣传并执行,对本县范围内的各乡镇的土地流转真实状况进行调查、监督与管理,一方面要及时进行调研,了解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进行考核,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乡镇政府则负责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土地信息进行及时的登记完善与管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纠纷。
二是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在提高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数量措施方面,一方面可以大力扶持成立土地流转方面的非营利性中介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可以真正从保护农民权益出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给予土地流转双方最优质的服务,大大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土地流转专业人才的培养、减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成立限制条件等多种手段鼓励一些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成立,以促进土地流转市场中的中介组织的蓬勃发展。在提高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质量措施方面,第一,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价格体系,规范中介收费行为;第二,明确土地流转中各方的权益,以合同等多种法律形式落实服务,以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行为;第三,完善中介组织人员的招聘与选拔、绩效考核等机制,提高中介组织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强化政府监管。作为土地流转的推手,各级政府都要重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监管职能,将保护耕地作为监管的核心要务,规范自己的监管行为。各级政府应该共建农村土地管理平台,应该对土地流转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土地流转前的规划用途和土地流转后的实际用途进行调查、监督、管理,对于那些使得农民利益受损、不按照规划用途进行土地流转的行为及时纠正,对于不按照要求纠正的进行处罚。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颁布监督土地流转问题的奖励制度,对于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监督过程中的农民,特别是发现不合法、不合规土地流转行为并进行举报查实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构建起农民与政府同步的监管体系。此外,各级政府应该在监管的过程中注意自查自纠,对于政府本身的不当行为进行及时的改进,从而真正实现以保护农民权益为根本的土地流转监管职能。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一是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传播先进的理念,让农民对土地流转有科学的认知,积极地参与到土地流转的改革过程中;二是利用日益普及的互联网,通过网络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使其不再对土地有依赖心理,从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此外,应该对农民进行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技术的普及宣传及培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作者为新乡学院政法系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体制障碍及对策&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GGJS-224)
①江淑斌,苏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基于动力视角的研究&,《经济经纬》,2012年第2期,第110~114页。
②樊兴丽,布海东:&浅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4期,第72~73页。
③小龙,蘧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土地理论视角&,《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6期,第37~38页。
责编 /苏娜(见习)
[责任编辑:张蕾]什么是三农问题?谈谈对中国目前的农地资源流转的政策的认识_百度知道
什么是三农问题?谈谈对中国目前的农地资源流转的政策的认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看 土地流转政策和作用 或许会有帮助详见 作业帮首页&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o.o正面意义包括下列诸条:  其一,盘活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中的资本要素,激活农村经济、商业活动,数年以后,农村局面丕变,自是意料中事.可以预估,大、中、小城市郊区将首先改善经济状况.  其二,近年在各地频频爆发的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群体性暴力抗争事件,多数由于政府勾结地产商对农民土地强取豪夺所致.如今农民获准自愿转让宅基地和耕地的权益,必然分享对土地定价的权力.宅基地和耕地不久就会具有随行就市的市价.土地市价昭彰,在人耳目,地方政府抑或地产公司难以上下其手,或者动辄巧借名目... ...&&&&&& 其三,宅基地和耕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已经获准“流转”,为下阶段的农村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地产公司自会对城市郊区的宅基地择肥而噬。&&&&&&&&现逐点评估新政的负面后果:&&&&尽管政策规定,农田用途不准变更,中国国情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以时日,必然会突破中央规定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就给中国粮食安全平添了变数.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从国外连年进口大量粮食,作为权宜之计,未尝不可,然而,设若进口粮食成为基本国情,不但受制于人,而且从长远观点来看,也不现实.一言以蔽之,能源不足,仅牵涉发展的速度;而粮食短缺,就涉及生存大计了.&&&&以前中国农业用地没有市场化,自发流转的农地不受法律保护,存在风险折价,农民收入极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自发流转的土地急剧升值,农民已经开始闹事,或者要求收回土地,或者要求补偿收益.目前许多事端就是农民毁约引起的.如今农民获准流转农地,今后事端或法律诉讼大批涌现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百度文库中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其意义”对优点阐述很清晰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采纳率:100%
南工院 形势与政策期末试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