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6相供电和8相供电是供电相数越多越好吗

当前位置 &
09:50:08&&&&
编辑:上方文Q[])
免费提升平台性能:超频
在高端主板市场,超频一直是经典的话题,随着主板BIOS的完善,CPU超频变得越来越简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抑或是极限超频玩家为追求更高的频率,将CPU的性能一步步挖掘出来,于是超频这个重点又开始向另一边倾斜&&主板。
主板的设计和用料直接影响CPU的超频性能,不过在面对超频性能和主板成本,成本优先使得大部分用户不会用到顶级的主板来配合CPU超频,实际的超频重任更多的落在千元级左右的市场。
单就主板而言,影响CPU超频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如供电规格和设计、芯片组、MosFET散热、BIOS设计等,另外CPU散热器也会对超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就从这些比较直观的现象来探讨主板成本(供电相数)对CPU超频性能的影响,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主板来超频。
主板供电原理解析
主板CPU供电部分一般是由多相并联控制电路组成,每一相供电是由输入、输出、控制三部分组成。输入部分元器件包括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输出部分有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组成。
典型的4+1相主板供电回路
在CPU正常运行时,由ATX电源提供的+12V电源先通过由一个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L1振荡电路进行滤波处理,然后经过PMW控制芯片与两个晶体管导通后达到需要的输出电压。
单相供电回路
这个时候得到的输出电压由于纹滤较高需要滤波,于是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就可以达到CPU所需要的Vcore,这个电压也就是CPU真实的电压,可以通过CPU检测工具(CPU-Z、AIDA64)或者在主板BIOS里面查看到。
多相供电就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提供更大的电流以满足CPU的供电需求。而发展到现在由于CPU的高度整合,需要数组不同的电流以满足计算核心、控制器、显示核心等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多路PWM控制器或者多颗PWM控制器。&
主板供电相数狂飙为哪般?
一般来说主板的供电和散热与成本是直接挂钩的,当然不同的主板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但都大同小异。而供电相数成为一个非常直观的供电规格体现方式,但这并不能绝对代表CPU超频等多方面性能差异。
Ivy Bridge最大TDP只有77W
而随着工艺的进步,处理器的每瓦性能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体来看处理器的功耗也得到了下降,最新的Ivy Bridge处理器TDP只有77W,而移动版本会更低,一些产品甚至只有17W。
早期的三相供电主板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在主板市场,超频系列主板的供电相数并没有随着处理器工艺改进而降低规格,早期的主板两、三相供电设计现在也几乎不存在了,尽管供电元件电气性能、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本文枚举多款市售LGA1155主板,产品覆盖高中低端产品线,最低的CPU核心供电只有3相,而最高的达到了24相,直观的反应出供电相数对于CPU超频性能影响。
12+2+1相供电:技嘉G1.Sniper 3
技嘉G1.Sniper 3主板专为极限发烧游戏而打造的,超频性能也非常出色,主板基于IR3567 PWM芯片,支持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6+2相供电设计。
G1.Sniper 3主板则提供了高达15相供电设计,其中CPU为12相为一路,另外三相为一路,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IR3567 PWM仅支持6+2相供电设计,那主板是怎么支持这15相供电的呢?
原来在PWM芯片和MOSFET部分主板还为配备了7颗IR3598驱动IC(正面4颗,背面3颗),可以管理14相供电,另外1相单独并联,那么其中的6颗驱动IC管理的12相供电就为CPU核心服务,1颗驱动IC管理的2相为显示核心供电,最后单独的1相为IO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主板全部采用了铁素体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3+2相供电:技嘉GA-Z77M-D3H
技嘉GA-Z77M-D3H是一款中规中矩的Z77芯片组主板,产品基于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3+2相供电设计。
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最大支持1.52V电压输出,最大电流为90A,支持VR12供电规范。
而GA-Z77M-D3H主板则完全基于这一规格来设计,采用了3相CPU核心供电,另外2相为显示核心供电。
主板稳定在4.5GHz
用料方面,GA-Z77M-D3H采用了铁素体电感,并配备一上二下SOP-8封装MOSFET,以及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24相供电:技嘉GA-Z68X-UD7
技嘉GA-Z68X-UD7主板定位旗舰产品,主板基于Intersil IR6366 PWM和Intersil ISL6322G PWM芯片,Intersil IR6366支持两组电压调节,其中一路支持双6相供电调节,另一路支持单相调节。
Intersil IR6366支持双6相供电调节,配合驱动IC可以实现最高24相CPU核心供电,最大输出电流高达200A,最大电压为1.52V。而Intersil ISL6322G PWM最高支持四相供电,最大电流为50A。
GA-Z68X-UD7主板就是使用了24相核心供电设计,最高可以支持304W的功率输出,可以为极限超频玩家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主板稳定在4.9GHz
用料方面核心供电部分全部使用了DrMOS供电,配合铁素体电感和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4+2+1相供电:技嘉GA-Z68XP-UD3
技嘉GA-Z68XP-UD3基于Intersil ISL6322G PWM+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的组合,其中Intersil ISL6322G PWM支持VR11供电规范,负责显示核心供电,而Intersil ISL6364 PWM支持最新的VR12供电规范,负责CPU核心供电。
Intersil ISL6322G PWM芯片提供1组供电调节,整合了驱动IC,最高支持四相供电,最大电压为1.99375V,最大电流为50A。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大支持4+1相供电组合,最大输出电流为1.52V,最大电流为130A。
技嘉GA-Z68XP-UD3主板则采用了2(ISL6322G)+4(ISL6364)+1(ISL6364)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4相。
稳定在4.5GHz
用料方面核心4相供电和1相IO供电采用了整合式DrMOS供电设计,而2相显示核心供电则采用了SOP-8 MOSFET设计。
8+2相供电:技嘉GA-P67A-UD3R
技嘉GA-P67A-UD3R采用了和GA-Z68XP-UD3相同的芯片解决方案,都是基于Intersil ISL6322G PWM+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
所不同的是GA-P67A-UD3R采用了10相供电设计,由于P67并不支持显示输出,所以无需配备显示核心供电模块,这样Intersil ISL6364 PWM负责CPU核心的供电,而Intersil ISL6322G PWM负责IO部分供电。
同技嘉G1.Snipper 3一样,GA-P67A-UD3R也使用了驱动IC扩展供电相数,主板共使用了四颗驱动IC管理8相供电,另外两相负责IO供电的则单独并联。也就是主板为8+2相供电设计。
主板稳定在4.6GHz
用料方面核心8相供电采用了整合式DrMOS供电设计,而1相IO供电则采用了SOP-8 MOSFET设计。
12+4相供电:华硕P8Z77-V RPO
华硕P8Z77-V RPO主板采用的供电PWM芯片为EPU,实际型号被打磨掉,我们无从得知产品供电规格支持。
从主板上来看主板采用了共16相供电设计,而华硕官方给出的说明为12+4,其中12相为CPU核心供电,我们知道目前没有一颗PWM芯片可以直接支持12相供电,所以华硕也采用了驱动IC级联的方式,主板配备了8颗驱动IC来管理16相供电。
主板稳定在4.8GHz
用料方面也就是华硕官方宣传的超级合金供电,包括合金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富士通固态电容。
8+4相供电:华硕TUF Z77
华硕TUF Z77主板采用的PWM芯片同样是EPU,我们依然无法窥测具体的供电支持规格。
从主板上来看主板采用了共12相供电设计,华硕官方给出的说明为8+4,其中8相为CPU核心供电,另外华硕也采用了6颗驱动IC级联的方式管理12相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华硕7系列主板基本都采用了相似的数字供电引擎,配合超级合金供电系统,包括合金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富士通固态电容。
8+2+2相供电:华擎Z77 Extreme6
华擎Z77 Extreme6主板基于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支持2路Intersil ISL6364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大支持6+1相供电组合,最大输出电流为1.52V,最大电流为130A。
而主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为12相设计,自然的也要用到驱动IC管理,每2相使用1颗驱动IC,其中4颗驱动IC用于一路,而在这一路还并联了两项独立的两相供电,另外一颗用于一路。
而主板的供电就是这样:4&2+2+1&2的组合,其中8相(4&2)为CPU核心供电,2相负责IO供电,最后的2相(1&2)负责显示核心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用料方面,供电采用了低阻抗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黄金电容。
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介绍
了解了以上7款主板的详细供电规格后,下面就开始逐一进行超频测试,读者会发现这些主板全部基于Intel LGA1155接口设计,而为了保证测试CPU的兼容性,测试使用的CPU并没有使用最新的Core i7 3770K旗舰,而是Core i7-2700K。
由于此次超频测试主要全面面向用户实际应用,CPU超频后采用LinX工具对CPU进行满负载测试以确保稳定,所以这些超频成绩可能和之前一些测试的超频频率要低一些。
CPU散热器使用了酷冷X6 Elite,产品配备了6根6mm热管和12cm大尺寸风扇,以保证出色的散热效果,这也更加符合超频用户的配置。
酷冷X6 Elite散热器
除了简单的频率测试,我们再次引入了超频后的功耗,因为超频会导致功耗的不断攀升,这些是超频用户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超频性能全面比拼
超频测试中,所有主板关闭CPU的节能技术,并只调节处理器的倍频和电压,保持100MHz外频不变。所取的成绩全部经过了LinX的极限负载测试,虽然不及CPU默认频率时稳定,但是已经非常可靠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蓝屏的可能性很小。
超频可以为CPU带来近乎直线的性能提升
所有测试的主板基本都具备4.8GHz启动系统的能力,除了一款技嘉GA-Z77M-D3H(主板无法调节核心电压),不过要使其稳定,仅有两款产品能够通过LinX测试。由于时间的限制,所有测试并没有跑完20轮的测试,因为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不稳定蓝屏现象基本发生在第一个循环中。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差的GA-Z68XP-UD3和GA-Z77M-D3H最终稳定在4.5GHz,其中GA-Z68XP-UD3稍微出色一些,在4.6GHz时已经可以通过大部分严格的测试,包括CinBenchmark 11.5、wPrime,不过在LinX极限负载测试下还是败下阵来,而GA-Z77M-D3H不能在4.6GHz下通过多核测试,主要由于电流达不到要求,不过另外一个原因是CPU的电压无法调节。
接下来的主板基本都具备不错的供电规格,产品的价格基本已经达到了1000元或更多,这些主板大部分可以稳定运行在4.7GHz,仅有一款GA-P67A-UD3R稍弱,不过在4.7GHz下可以通过CinBenchmark 11.5、wPrime等的测试。
在往上就是GA-Z68X-UD7和P8Z77-V PRO,其中GA-Z68X-UD7在经过一番调试后可以稳定在4.9GHz,不过此时的负载电压高达1.52V,而P8Z77-V PRO表现也不错,可以在1.37V稳定运行在4.8GHz,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都具备5GHz通过大部分的负载测试,甚至包括CinBenchmark 11.5,不过面对LinX的高压依然败下阵来。
超频功耗对比测试
理论上CPU的功耗基本和频率成正比,不过由于不同主板供电设计不尽相同,导致即使在同一频率下会出现不同的电压才能稳定,另外即在相同的电压下,功耗也有一定的差别。
功耗测试中,使用电流钳表测试通过CPU +12V的电流值以及实时电压值得出功耗(此时CPU运行LinX),另外为了更加真实的反应用户的使用习惯,除了技嘉GA-Z68X-UD7主板,其余所有产品均加压不超过1.4V,毕竟长时间使用过高的电压会对CPU的体质造成伤害。
测试中不出意外的,技嘉GA-Z68X-UD7主板使用Core i7-2700K超频4.9GHz功耗高达195W,这基本是目前一套终端平台的游戏满载功耗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超频是要付出不小的电力损失,特别是近期执行阶梯电价后尤其要注意。
通过我们也注意到供电最简单的GA-Z77M-D3H主板将Core i7-2700K超频至4.5GHz极限负载功耗只有123W,低了将近60%,相对来说非常节能。
总结:主板供电相数够用就好
通过上面8款主板的测试,相信消费者已经对想要购买什么样的超频主板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而最终的选择除了与主板的超频能力挂钩,还受到了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极限超频玩家来说,供电规格最强的主板无疑是其无二的选择,而事实上大部分用户并不会选择极致供电规格的主板,另外消费者还会受到主板扩展性能、接口等因素的影响,而千元左右的LGA1155主板基本是目前超频用户选择最多的产品,产品已经具备和极限高规格主板一拼的实力了。
上面的图表很直观的给出了8款主板的CPU核心供电相数,最少与最多的主板相差达八倍,主流1000元左右的主板主要集中在8相供电,这些产品基本具备超频稳定在4.7GHz的能力。
而对于预算比较有限的用户来说,千元以下的主板也具备基本的超频能力,稳定4.5GHz问题不大,这些主板搭配Core i5系列不锁倍频处理器性价比显得非常出色。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说下主板的三相供电和四相供电|电脑软硬派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先拿三相供电来说明,三相供电的好处就是用三组开关电源轮流分担任务,这样有效地降低了每相的负荷,能够提供更大的电流,还能有效的降低热损,提高转换效率。 既然越多相能够提供更多的电流,那是不是相数越多越好呢?首先,我们先排除用料不同而每个开关电源的参数不同来说。相数越多,能够提供的电流就越大,一般来说,一相能提供大约30A~80A的电流,三相能提供大约90A~270A的电流,四相能提供大约120A~320A。这是理论值,一般来说能提供三相供电的理论值,再大一点功耗的CPU,主板也能支持,但实际中是不能提供这么大的电流的。 再拿Prescott核心处理器来说吧,这种核心的CPU需求的电流比以前的Northwood核心的CPU大得多,所以有些主板就无法支持这种核心的处理器。原因除了BIOS不支持外,在硬件上就是CPU的供电部分不符合要求。所以要支持最新的CPU,就必须满足最新CPU的电流要求。怎么解决呢?两种方法,从水流的角度我们也能考虑出来,一就是将上水管换大一点的;二就是再加一条上水管。这就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支持Prescott的主板中既有三相供电的,也有四相供电的原因了。像Intel的945/955主板,由于CPU功耗较大,因此大多是三相或四相供电)。 其次,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用料和设计,也就是说用料和设计到位的三相供电的主板其实好过于用料和设计很差的四相电源的主板。这个道理很明显,就像说三条水管输水量大还是四条水管输水量大?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看看两个管子内径是不是同一个规格的。如果一样大,那就是四条水管输水量大,如果不是,那结果就不同了。&&&&&&&&&&&&&&&&&&&&&&&&&& &&&& 然后再说下三相供电和四相供电的区别就是指有几个回路给CPU供电,因为现在的CPU用电多在六,七十安培以上,只有一个回路供电不行,所以多采用多回路供电,你看看主板上安装CPU的附近用了几个粗的电感,就是几个回路供电.不过回路多也不见得就好,关键是用件的质量及主板上电路的设计,记得买名牌大厂的东西就不会有问题的.
赞助商链接
欢迎火星人到来
赞助商链接
我以为三相电了,,,,,,,
现在显卡超频版都基本8相供电了。 主板还4相供电。 是10年前的吧
我以为三相电了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6950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数字供电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数字供电的准确称谓应该是“数控供电模块”,只是大家都习惯的把它叫做数字供电。数字供电技术在服务器,高端显卡等领域早有应用,只是最近才有厂商把它应用到民用级上。
数字供电详细介绍
显卡上的数字供电模块
众所周知,尽管处理器的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其的升高和内部晶体管数量的急剧增加,CPU的功耗还是越来越大,当然,这也对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各大厂商也都推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增加多相分流电路,通过增加多相分流电路来增强主板的供电能力;采用更多相的供电来缓解过程中对单相电流的供电压力,让高频更为稳定。现在的处理器所需要的电流都很大,甚至在100A以上,而业界普遍认为每相供电电流最好不要超过25A,所以三相以上设计是必须的。
多达12相供电的技嘉965P-DQ6
但是这种设计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多相供电必须增加数倍于以往的元器件,这些密集的元件不仅发热量大而且不利于散热,为此主板厂商不得不为CPU供电模块安装硕大的一体式热管散热器来加速热量的传递,而如何不通过增加更多的元件就能维护系统的稳定同时又不激化发热量的矛盾,成为厂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此硕大的散热器并不是每个厂商都采用的起
如此一来,简单元件系统就能应付日益夸张的处理器功耗要求成为了厂家的首选。我们都知道,传统的PWM供电模块学名叫做Buck降压斩波电路,主板CPU的供电部分一直由传统的铝制电解电容、MOSFET开关式场效应管、扼流电感线圈以及PWM控制芯片构成,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12V直流电压降至适用于CPU的0.8-2.3V低电压。如果将上述的元件更换为电气性能更高的贴片/BGA封装元件,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有效避免传统铝制电解电容大功耗下不稳定、爆浆等问题。另外这种技术相对传统的供电方式,电压不稳和信号干扰的情况将大幅减小,令处理器之后更容易也更稳定地运行。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主板供电相数是不是越多越好呢?_百度知道
主板供电相数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还有PCB板层数目,越多越好吗? 一般多少就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供电相数多的起到了降压限流的作用,以此来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同时多相电路可以更精确地平衡各相供电电路输出的电流,达到各功率组件间的热量均衡,在器件发热这项上多相供电具有优势,提升超频性能,但是价格更昂贵,设计成本增大, 高端奢华板子供电相数多的实际上是采用的是单相等效双相的供电设计看上去12电感的,实际上市真6相供电, 一般来说 6相供电对高端4核,+OC已经足够了,
不同的主板有不同的供电相数,越多越好。简单判断,可以看主板供电部分的电感数。因为每个完整的单相回路供电都会包括1个扼流线圈,也就是电感。以TAC75 ULTRA3主板为例,通过计算其供电模块中,电感的数量,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该主板采用了8相供电设计。
当然是供电相数越高越好,但也会带来额外的功耗,一般主流中高端CPU不超频 4-5相供电足够,如有超频需要或者是发烧级CPU,6-8相供电也足够了,即使是液氮超频,10相左右也足够了,不过目前好多厂商为了炫耀实力,老弄16相供电,硬是要用电感把CPU围一圈,个人感觉比较恶心,毕竟还是花了消费者的钱。PCB层数肯定是越多越好,一般4层6层就够了,高端的主板会用8层以上,但无可厚非希望帮到你。
CPU的供电吧多相只能说更节能 有的时候多相不一定供电能力就强很多时候看MOS管的数量别让商家的什么“多相供电就强”之类的忽悠了PCB的层数越多 主板越容易布线 但很正常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导致价格飞升如果你不是对主板有很高要求的话 不必注意PCB层数
是的,PCB版层数越多,供电也就越稳定,屏蔽防干扰效果也就越好,主板供电的相数也是同样,相数月多,供电月稳定,一般多少够用这个的根据你这个主板干什么用途,如果是服务器,要6层板和8相供电以上,如果是普通台式机,PCB 4层,供电 3相就不错了。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主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多少相供电够用 主板供电相数与超频关系有多大
互联网 & 02-08 14:32:27 & 作者:佚名 &
对于用户来说,大部分的不超频用户使用6(4+2)相供电就相当富余,特别是IVB处理器,4-5(3+2)相就可以满足需求。从这一点来看那些H77、B75主板供电超过6相的基本就是在浪费资源了,而这些成本会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高端主板市场,超频一直是经典的话题,随着主板BIOS的完善,CPU超频变得越来越简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抑或是极限超频玩家为追求更高的频率,将CPU的性能一步步挖掘出来,于是超频这个重点又开始向另一边倾斜--主板。
&&&&主板的设计和用料直接影响CPU的超频性能,不过在面对超频性能和主板成本,成本优先使得大部分用户不会用到顶级的主板来配合CPU超频,实际的超频重任更多的落在千元级左右的市场。
&&& 单就主板而言,影响CPU超频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如供电规格和设计、芯片组、MosFET散热、BIOS设计等,另外CPU散热器也会对超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就从这些比较直观的现象来探讨主板成本(供电相数)对CPU超频性能的影响,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主板来超频。
并联电流翻倍 主板供电原理解析
&&& 主板CPU供电部分一般是由多相并联控制电路组成,每一相供电是由输入、输出、控制三部分组成。输入部分元器件包括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输出部分有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组成。
典型的4+1相主板供电回路
&&& 在CPU正常运行时,由ATX电源提供的+12V电源先通过由一个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L1振荡电路进行滤波处理,然后经过PMW控制芯片与两个晶体管导通后达到需要的输出电压。
单相供电回路
&&& 这个时候得到的输出电压由于纹滤较高需要滤波,于是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就可以达到CPU所需要的Vcore,这个电压也就是CPU真实的电压,可以通过CPU检测工具(CPU-Z、AIDA64)或者在主板BIOS里面查看到。
&&& 多相供电就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提供更大的电流以满足CPU的供电需求。而发展到现在由于CPU的高度整合,需要数组不同的电流以满足计算核心、控制器、显示核心等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多路PWM控制器或者多颗PWM控制器。&
主板厂商狂堆供电相数为哪般?
&&& 一般来说主板的供电和散热与成本是直接挂钩的,当然不同的主板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但都大同小异。而供电相数成为一个非常直观的供电规格体现方式,但这并不能绝对代表CPU超频等多方面性能差异。
Ivy Bridge最大TDP只有77W
&&& 而随着工艺的进步,处理器的每瓦性能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体来看处理器的功耗也得到了下降,最新的Ivy Bridge处理器TDP只有77W,而移动版本会更低,一些产品甚至只有17W。
早期的三相供电主板已经不见了踪影
&&& 而在主板市场,超频系列主板的供电相数并没有随着处理器工艺改进而降低规格,早期的主板两、三相供电设计现在也几乎不存在了,尽管供电元件电气性能、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而本文枚举多款市售LGA 1155主板,产品覆盖高中低端产品线,最低的CPU核心供电只有3相,而最高的达到了24相,直观的反应出供电相数对于CPU超频性能影响。
<font color="#ff+1相供电:技嘉G1.Snipper 3
&&& 技嘉G1.Snipper 3主板专为极限发烧游戏而打造的,超频性能也非常出色,主板基于IR3567 PWM芯片,支持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6+2相供电设计。
&&& G1.Snipper 3主板则提供了高达15相供电设计,其中CPU为12相为一路,另外三相为一路,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IR3567 PWM仅支持6+2相供电设计,那主板是怎么支持这15相供电的呢?
&&& 原来在PWM芯片和MOSFET部分主板还为配备了7颗IR3598驱动IC(正面4颗,背面3颗),可以管理14相供电,另外1相单独并联,那么其中的6颗驱动IC管理的12相供电就为CPU核心服务,1颗驱动IC管理的2相为显示核心供电,最后单独的1相为IO供电。
主板稳定在4.7GHz
&&& 用料方面,主板全部采用了铁素体电感、一上一下SOP-8 MOSFET和日本化工固态电容。
<font color="#ff相供电:技嘉GA-Z77M-D3H
&&& 技嘉GA-Z77M-D3H是一款中规中矩的Z77芯片组主板,产品基于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提供2组供电调节,最高支持3+2相供电设计。
&&& Intersil ISL98953 PWM芯片最大支持1.52V电压输出,最大电流为90A,支持VR12供电规范。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板几相供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