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照相机是在中国第一个朝代的的哪个朝代发明的

清末科学家邹伯奇:发明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 军事历史 - 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株洲最大的新闻综合门户
清末科学家邹伯奇:发明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 & 实验烧钱 日子越过越穷
& & 既然说起了达芬奇,咱们再不妨说说一部被小资青年热捧的美剧&&《达芬奇的恶魔》。在这部&神剧&里,牛气冲天的青年达芬奇研制炮弹、发明照相术和照相机,试造原始飞行器,捣鼓1.0版潜水服和潜水艇,总之是上天下海,无所不能。电视剧免不了夸张,但达芬奇留下发明创造无数,却是史实。翻开后人整理出版的《达芬奇笔记》,看一看他研制设计的&祖宗级&自行车、悬挂式滑翔机、升降机、降落伞、嵌齿轮、风速计和潜水呼吸器&&种类之多,足可令人目瞪口呆。
& & 灵光一闪 率先发明照相机
& & 本来是为了写邹伯奇,结果又扯到达芬奇身上,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奇&字,而是因为邹伯奇对科学实验的痴迷程度,与达芬奇有得一拼。他发明设计了大量的科学仪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第一台照相机。按自然科学史专家戴念祖的研究,邹伯奇在用透镜取火的时候,脑中灵光一闪,开始研制起了照相机的&鼻祖&&&暗箱,当时他刚满26岁。不过,以笔者的理解,若不是在光学研究上花了近10年工夫,邹伯奇不会有这&灵光一闪&的时刻,比如,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脑中&灵光一闪&,多半只会想着去哪撮一顿,绝不会想到什么科学发明。
& & 在一份遗稿中,邹伯奇详述了暗箱的制作过程:找一个木箱,前端开孔,安一个凸透镜,箱中放一张白纸,木箱后端再开一孔,将木箱后半部分用黑布蒙上,将凸透镜对准&拍摄&对象,影像就会清晰地出现在白纸之上。这一发明看似简单,但从墨子做出&小孔成像&的实验,到利用光学原理做成暗箱,中国人花了两千年的时间。
& & 暗箱研制成功后,邹伯奇开始孜孜不倦地寻找感光材料。他的配料清单上有鸡蛋清、食盐、松香炭、火酒、鹿角汁、红信石铁锈水、银粉、桃树胶、苦木胶等不下数十种材料,其中一些还取自于岭南特有的植物。再看西方,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板照相术&;1847年,欧洲人又发明了&玻板照相术&,用玻璃板取代了银铜合金板。欧洲照相术的发明与改进日期被记得清清楚楚,但学者要考证邹伯奇发明&玻板照相术&的日期,却不是一般的困难。戴念祖先生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推测出邹伯奇应该是在1846年~1850年之间的某一年,用&光药水&和&鸡蛋胶&独立发明了玻板照相术,这几乎与欧洲不相上下。
& & 科研烧钱 富家子啃起菜根
& & 照相机是邹伯奇最广为人知的发明,此外,他发明的科学仪器与其理论研究如影随形。换言之,邹伯奇痴迷于研制科学仪器,其目的就在于验证基础理论,这是科学精神的真正体现。在天文学上,他以自己绘制的赤道南、北恒星图为蓝本,制成了一台高约半米的天球仪,当时,哥白尼的日心说才传入中国不久,他率先运用日心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太阳系表演仪;在物理学上,他造出了&水银流溢式取准器&、气压计(邹称其为风雨针);在测量学上,他造出了多种日晷,设计时还特意考量了广州的磁偏角问题&&种种发明,尽显奇思妙想。
& & 如果放在当代,像邹伯奇这样创造了多个&第一&的发明家多半不用为科研经费发愁,可在两百年前,他痴迷于科学仪器的研制,真是在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作为一个民间学者,邹伯奇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资金支持,科学实验又相当之烧钱,邹家在南海有房有地,原本是个小康之家,可到了邹伯奇手里,日子越过越穷,昔日的&高富帅&不得不嚼起了菜根。可就算这样,邹伯奇仍两度拒绝了出仕的邀请。现在,绝大多数人将他的选择解读为清苦守志,可我不揣冒昧,觉得假如邹伯奇听到这样的言论,定会一笑置之。虽然身处南海一隅,但他的心灵可以在太阳系里徜徉,这样的日子,快乐还来不及,哪里用得着&清苦守志&?
& & 可惜的是,邹伯奇只活了50岁就辞世了。历史没有假如,所以我们不能问,如果当时科学研究的土壤不是那么贫瘠,资金支持不是那么稀缺,生活不是那么清苦,他是不是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晚清年间的岭南民间学者对科学倾注了全部深情,并由此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实,就算到了现在,人们如果没了这份深情,哪怕外部环境再好,又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呢?&
[编辑:帅焯]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谁发明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知识文库》2015年16期
谁发明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摘要】:正按自然科学史专家戴念祖的研究,邹伯奇在用透镜取火的时候,脑中灵光一闪,开始研制起了照相机的"鼻祖"——暗箱,当时他刚满26岁。本土科学家邹伯奇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领先时代照相机气压计日夜晷天球仪太阳系表演仪无所不造名震广府"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全部深情。"这是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对哈佛大学毕业生所作演讲中的一句话。当我查阅两百年前
【关键词】:
【分类号】:K826.1【正文快照】:
按自然科学史专家戴念祖的研究,邹伯奇在用透镜取火的时候,脑中灵光一闪,开始研制起了照相机的“鼻祖”——暗箱,当时他刚满26岁。本土科学家邹伯奇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领先时代照相机气压计日夜晷天球仪太阳系表演仪无所不造名震广府“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辅彬;;[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照相机工业三十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