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手机虚拟定位软件ios软件能在美国用吗

&主题:智能手机里的导航软件在美国能用吗?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请教各位,智能手机里的导航软件如高德地图、白度地图、图吧导航、谷歌地图等在美国能用吗?
多谢! 本帖最后由 yebanzhongsheng 于
11:25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865&&回帖:22 &&
泡网分: 4.791
帖子: 2629
注册: 2011年03月
关键是地图,google应该可以吧!
泡网分: 21.436
帖子: 12557
注册: 2007年12月
别的不说,谷歌地图在美国不能用,那一定是奥巴马家电饭锅被谷歌老总给偷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8.967
帖子: 28992
注册: 2002年02月
百度没有国外地图.其它国产地图没用过,不知道,估计也没有。
本帖由 Sony 客户端编辑于: 13:34:20
泡网分: 15.188
注册: 2007年02月
nokia here应该可以,我在国内还下了美国地图。
泡网分: 22.421
注册: 2005年09月
送光明 发表于
nokia here应该可以,我在国内还下了美国地图。当年在澳洲 用着NOKIA E72的ovi导航挺好的,提前下好全澳洲的地图,貌似也就大几十M?
导航还知道是靠左行驶,
不知道国货软件到国外了会不会弄笑话!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多谢楼上各位!
泡网分: 12.656
注册: 2007年12月
google可以,其他也只要有对应地图就好。
关键问题是如果你能使用数据流量就好说。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arrrx 发表于
google可以,其他也只要有对应地图就好。
关键问题是如果你能使用数据流量就好说。您的意思是这些导航都需要手机走数据流量?只用GPS卫星不行吗?还请多多指教。谢谢!
泡网分: 12.656
注册: 2007年12月
yebanzhongsheng 发表于
您的意思是这些导航都需要手机走数据流量?只用GPS卫星不行吗?还请多多指教。谢谢!开启数据流量的话定位会快点。
泡网分: 36.32
帖子: 2067
注册: 2001年05月
google地图可以用,但是能不能用不在于地图,而在于手机。几年前去英国专门买了两个手机,一个移动定制的HTC XP系统,一个苹果4,结果是HTC的不能用。带的有4个手机,就怕不能用多带了两了,一个是三星的另一个是诺基亚的,这4个手机都是国行,能用地图的只有苹果。重新下载地图也不行,断断续续的能用几次,经常提示找不到卫星。后来想想应该国行的手机有某种限制,在国外不能用地图。而苹果比较牛没有加限制。在国内也出现过其他手机定不了位,就苹果可以的现象。从此出去必定要有一个手机是苹果的。
泡网分: 31.357
帖子: 2257
注册: 2002年05月
手机屏户外导航在光线大好之下,很费眼,得遮来遮去的瞅,在车内还好。要不就上专用手持GPS,大太阳下也看得到。
只用GPS卫星导航的,要用预装有地图的导航软件 本帖最后由 马刀 于
22:58 编辑
泡网分: 1.251
帖子: 3339
注册: 2012年02月
诺基亚可以下载美国地图
泡网分: 20.934
帖子: 3152
注册: 2006年04月
Route66……
泡网分: 16.683
注册: 2004年10月
美国的话,楼上推荐的R66可以,还有Garmin、iGo、Sygic等软件都可以,这些都有Android版本的,其他如WM、IOS版本的需要耐心搜一下。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多谢各位!
本人是要去美国游玩,想租车到处跑跑。所以想有个比较可靠的导航解决方案,最好是带中文语音的,英文也行。
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再次请教各位:
国内买的车载导航仪到美国能用吗?哪位有实际经验能给推荐一下。
在美国租个导航仪要一天十几美元,我觉得还不如在国内买一个。
泡网分: 16.753
帖子: 1990
注册: 2006年10月
yebanzhongsheng 发表于
再次请教各位:
国内买的车载导航仪到美国能用吗?哪位有实际经验能给推荐一下。
在美国租个导航仪要一天十几美元,我觉得还不如在国内买一个。
多谢!用过garmin的,从网上找个北美地图,放到SD卡上,然后在设置中把中国地图的勾选都去掉,就可以在美国用了。
泡网分: 28.847
帖子: 5554
注册: 2003年11月
yebanzhongsheng 发表于
多谢各位!
本人是要去美国游玩,想租车到处跑跑。所以想有个比较可靠的导航解决方案,最好是带中文语音的,英文也行。
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最方便便宜的解决方案就是买个诺基亚的手机,自带ovi导航可以免费下载全球的离线地图(日本地图没有)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wahhh 发表于
用过garmin的,从网上找个北美地图,放到SD卡上,然后在设置中把中国地图的勾选都去掉,就可以在美国用了。多谢!还请您详细说说型号,以及哪里找北美地图,我问过garmin,地图要去他们的北美网站购买。
泡网分: 16.753
帖子: 1990
注册: 2006年10月
yebanzhongsheng 发表于
多谢!还请您详细说说型号,以及哪里找北美地图,我问过garmin,地图要去他们的北美网站购买。我用的1455,其实任何型号都可以。
地图可以去小胖熊论坛GRAMIN区找:
http://www.sosaw.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3&filter=typeid&typeid=51
当然,保险起见,手机上备一个地图也是需要的,比如tomtom、IGO 本帖最后由 wahhh 于
10:04 编辑
泡网分: 17.018
帖子: 1330
注册: 2007年03月
手机要有GPRS流量,在线地图一定是Google Map,没有更好的导航地图了。离线地图建议Garmin+美加地图。离线地图是应急用的,搜点东西奇慢无比。
泡网分: 22.352
帖子: 1199
注册: 2005年05月
董方 发表于
手机要有GPRS流量,在线地图一定是Google Map,没有更好的导航地图了。离线地图建议Garmin+美加地图。离线地图是应急用的,搜点东西奇慢无比。多谢!
&版权所有:&&&&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为什么中国科技巨头如此热衷在海外发布“无聊”的工具应用呢?
原文来自,由逐鹿网编译。美国的科技公司经常会抱怨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困难,尤其对创业公司来说,不友好的商业法规、不一样的消费者偏好以及语言障碍,都造成了他们的移动应用无法吸引中国消费者。另外,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几个玩家——阿里巴巴于购物和支付方面、腾讯于社交方面、百度于搜索方面——也让企图在中国开拓消费者市场的国外企业毫无用武之地。但是,对于打算打入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市场的中国的应用开发者,情况也是一样。看看美国App Annie 上美国区 iOS App Store 的排名吧。除了长期高排名的 Facebook 或者流行热门的 Candy Crush Saga,你几乎找不到任何来自中国的应用。再看看中国呢,你会发现百度、腾讯所制作的一大堆应用里,也就一两个有英文名。尽管有一道藩篱把中国互联网生态和世界分隔开,一些大型中国公司还是找到了在海外市场制造人们应用的方法——方法你估计猜不到。工具类应用,虽然无聊但是足够有效如果说世界上最热门的中国制作的应用都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无聊。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斥巨资给国际用户开发各种工具类应用,包括浏览器、安卓桌面、安全应用。北京的猎豹移动去年九月宣布,猎豹清理大师,一个管理安卓设备垃圾文件的应用,已突破100 万的日活跃用户大关。据称,他们 2.84 亿的月活跃用户来自旗下的移动应用产品矩阵,包括金山手机毒霸、猎豹浏览器国际版、金山电池医生。猎豹没有透露其单个应用在海外的用户数,但宣称超过 65% 的用户来自海外。久邦数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他们的 GO 桌面已经超过 2 亿下载量大关,并成为市场上最有名的安卓桌面之一。GO 系列的其他应用包括一个天气应用、一个短信管理应用、一个键盘应用、一个垃圾文件管理应用和一个电池管理应用。2013 年年末,其超过 70% 的用户来自海外。围绕搜索引擎,百度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其在海外最有名的产品可能是点心优化大师,一款宣称可以优化手机性能的应用。百度告诉 Tech in Asia,点心优化大师的海外下载量很快就将达到一亿次;同时其姊妹应用点心省电的海外下载量已经突破了五千万。点心应用工作室负责开发百度面向国际系列工具应用,他们也已经开发了一款浏览器和一个手电筒应用。广州的 UCWeb 制作了 UC 浏览器,中国最流行的手机浏览器,他们的产品也在印度、尼日利亚和孟加拉国等其他国家享有盛名。奇虎 360 是中国一家极具争议性的开发反病毒软件的公司,他们也有一系列的英文工具应用。360 Security则是其在国内PC 市场360完全卫士的仿制品,公司宣称该应用在海外已有六千万用户。这些应用不是初创公司制作的。百度、奇虎、猎豹移动和久邦数码都是美国上市公司——后两家在去年上市。同时,阿里巴巴去年六月收购了 UCWeb,数额未公开(但估计不小)。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何关注工具,因为这是在盲区为什么这些有钱、有人的中国公司都在这些无聊的浏览器和电池应用上下赌注,企图打开国际市场?为什么国际市场上下载量最大的工具类应用都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制作的?这里有五个理由:1. 这是他们老本行一定程度上,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为世界贡献无聊的应用,这是他们的习惯。金山公司在 2014 年年初分出猎豹移动并赴美上市,而金山在 1999 年就发布了 PC 平台上的金山毒霸。虽然金山公司还是以其软件服务著名(也是小米公司 CEO 雷军的前东家),但他们还是有一系列工具应用。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同样也发布了 Windows 平台上的浏览器,杀毒软件,和垃圾清理应用。而奇虎则利用其无处不在的 PC 反病毒软件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奇虎在国内现有一个流行的搜索引擎,也有足够的资金投资美国初创企业,奇虎应该大胆利用简单的应用进行产品多样化。2. 可以快速进行本地化除了简单以外,工具类应用也适合出口,因为他们很容易适应新市场。“比方说我是来自武汉的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我想在美国大干一场。我当然明白我不能选一个商务应用,因为那样我光运转起来就得雇一批美国人。”Edith Yeung,海豚浏览器的商务拓展说。海豚浏览器也是一个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中国工具类应用。“但如果我做一个工具类应用,我只需要把我的小米手机切换成英文,我就知道我在旧金山的用户眼睛里面看到的是什么。这样,我和当地竞争对手比起来的优势就不会像做商务应用那么少。”3.留存度高每一个开发应用的人都希望用户不光下载他们的应用——他们还希望参与。和其他的应用相比,工具类应用对用户的要求不多。Candy Crush Saga 需要用户不停的砸薄荷糖过关。Facebook 要求用户阅读或者给状态点赞。但是优化和电池应用只需要用户按一个键就行了。为什么首先要按键呢?这个嘛……4.对于垃圾手机遍地的新兴市场,工具类应用再适合不过偶尔,iPhone 或者 HTC One 的用户会觉得自己的手机性能下降了。但是,一个手里拿着 30 美元手机的印度小伙子可能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应用来榨干手机的性能。“对于百度所关注的市场,工具类应用非常合适。因为在这些国家——泰国、埃及、巴西——智能手机普及率在快速上升,很多新设备都是中端而不是高端机器。”百度的发言人对 Tech in Asia 说。“这就意味着用户希望尽可能的利用手机,所以省电和加速应用是必需的功能。”5. 没有人大规模做这个App Annie 亚太地区的 VP Junde Yu 说,这些实用的应用其实是西方互联网公司的盲点。省电和加速应用开发费用都较高,而这些产品的也不会有迅速的收益。从创新角度来说,工具类应用也不是那么让人兴奋,这也让有创新能力的初创公司不愿意在此倾尽全力。“花 99 美分下载一个工具应用,或者花 99 美分买一个工具类应用的内购,愿意这样做的人不多。这就是为什么工具应用不吸引大公司的原因。”Yu 说。“一般来说,做电筒 APP 和电池增强应用的都是美国的小工作室,他们认为他们的应用很好,绝对值 99 美分。”这就给中国的机会主义者公司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大公司不缺资金,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就能轻松地在这些免费应用上进行投入。在一篇九月份的英文博客中,猎豹移动的 CEO 傅盛坦白地承认:虽然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有很多不错的应用,但在效用/工具类别中,竞争不那么激烈,尤其是跟中国本土的应用市场相比。在美国,用户在 Google Play 商店中下一些工具应用需要付费,而在中国这些应用都是免费的。这就是中国的“免费试用”模式。多亏了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我们相信这其中还有盈利的空间——我们希望把中国的免费模式带到美国,为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百度、猎豹和 UCWeb 都会把他们应用的成功归结于有机的生长。但是这也已经不是秘密: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广告上,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他们的广告可能在 Facebook 里,可能在 Candy Crush Sage 里,或者任何一个页面里。木瓜移动是一家位于北京的公司,他们运营有一个叫做 AppFlood 的广告平台,根据他们的数据,去年来自中国的全球广告支出平均每个季度增加 116.5%,超过了美国的开销。该公司的客户包括百度和金山。“突然间这些中国大公司就开始在推广工具类应用上大量投入,”Yu 说。“只有他们才能够将他们的应用变成在每一块手机屏幕上都有的国际产品和国际品牌。”获得用户、数据,和分发渠道有人想知道,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驱使百度和猎豹在工具应用上去投入那么多来获得用户?毕竟,有多少人会像痴迷 Instagram 或者喜爱 Uber 一样喜爱电池管理工具呢?Yu 说,争相吸引国际用户的原因,在于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他说:“如果你跟一群投资者说一个月入 100 美元的热门产品,你的投资者会问你产品的寿命如何。但是,如果在一系列平淡无奇的应用里面,你给投资者展示一个有一百万日活跃用户的产品,再跟他们说你能通过不断增长的日活来推广其他应用,投资者估计听着就高兴。”另外,这些智能手机工具并不是只是工具应用。他们是数据挖掘的工具,能深挖你手机中的数据,来销售最依靠互联网的产品——广告。“点心电池医生和清理大师比你更了解你的手机,”Yu 说。“电池节能应用需要知道一个设备上哪个程序最耗电,所以它也需要知道你手机里都运行着什么程序。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清理大师——它知道哪些程序正在消耗内存。为了帮你优化内存,他们需要知道哪些应用在消耗内存”点心优化大师截图深藏在这篇文章讨论的应用中的,是一个用户可以下载推荐和相关应用的板块。在每个应用被下载之后,百度甚至会奖励用户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可以兑换增强的工具功能。按理说,用户使用这种数据跟踪的工具越多,或者下载此类的应用越多,百度和猎豹就能有更精准的广告(建议安装应用)。所以,如果猎豹知道你现在玩 Candy Crush Saga 上瘾了,没准就有 Pet Rescue Saga 或者其他的三消游戏。猎豹清理大师中,点击「应用管理器」下的「精选」就会出现一个应用商店式的板块中国互联网公司偷窥你的手机内容,但在你大发雷霆之前,你要知道这和 Facebook 根据你的资料和谷歌根据搜索请求给你推荐广告没啥区别。通过挖掘用户许可的资料,猎豹、百度和其他类似的公司都把一个简单的应用做成了一个临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广告主和经纪人进行互动。利用工具,然后开发更强大的应用一个中国工具应用的基本逻辑,是伪装成性能优化的工具挖掘用户数据,通过营销将其冲到 Google Play 排名的前面,然后拉拢需要抵达数百万用户手机的广告商。但是,一旦你手里有了几百万用户和他们的数据,机会就多得是。比如猎豹移动,建立一个品牌就是可行的选择。这家公司全世界都有办公室,似乎也是为了助力其公司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利用用户数据来开发更强大更能留存的应用也是一个选择。比如奇虎,如果他们发现他们的在埃及的用户喜欢玩 MMORPG,他们就可能在这个市场销售中国制作的类似游戏。或者,如果他们发现秘鲁用户喜欢照相应用,他们可能就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有何优势。完全的销售数据也是一个可能(更新:奇虎书面表示 360 安全软件有隐私控制功能,不会销售用户数据)。猎豹移动和百度甚至希望他们的海外的运营更像一个广告网络。为了在他们的应用中销售广告位,这些公司可能和一些会电话营销的第三方广告网络公司合作。两个变化暗示着这个进程正在发生。去年二月,久邦数码收购了加州的移动网络网络 GetJar,价格为 530 万美元,这是久邦数码的第一个海外收购。六月,猎豹移动收购了香港移动广告商品众互动,一家谷歌广告代理商以及 InMobi 和 Tapjoy 的伙伴,价格为 3000 万美元。Yeung 说这降低了货币化广告空间的费用。“通过收购当地团队,他们已经有了可以打入销售网络的人。所以,这就是捷径。即使对于 B2B 企业来说,还是需要理解广告文化。收购当地广告团队,就可以帮助他们将库存和流量转化为资金。”有人说,在多年的山寨和落后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领导着互联网创新。这些工具类应用现在可能不会获得任何概念或者设计上的创新奖项,但是在战略渠道上他们确实是创新。像小米,通过销售硬件能将用户吸引进一个日渐成熟的生态系统的产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找到了直接拓展一个市场、抵达海外消费者的方式。给国际市场提供无聊的电池工具应用,而这可能只是这些公司真正创新和走向国际的开始。逐鹿网专注于互联网创投市场,微信公众号:hizhulu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0626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hizhulu注册花火通行证,没有账号
智能硬件分类
&>&&>& > 正文
分享文章到微信
关注花火网微信公众号
  美国市场主要社交网络
  其实最受欢迎的软件永远是社交软件,因为社交软件是人跟人打交道,成为一个平台,至于其他的软件,都是指人机交流,算软件里面的变成设计的在怎么精妙,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可是人们却不会厌倦社交软件。这就是社交软件的强大之处,任何人都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自然是微信,可是你知道美国人最喜欢什么样的社交软件吗?
  10月19日早间消息,美国投行派杰近期发布了对美国青少年的半年度调查报告。有1/3的受访者表示,Instagram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交网络。
  Twitter排名第二,被20%的受访者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交网络,而Snapchat以19%排名第三。Facebook的主应用目前排名第四。只有15%的青少年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社交网络。
  这对Facebook而言并不完全是坏消息,因为该公司已于2012年收购了Instagram。不过自2013年以来,青少年用户对Facebook的
接受程度就一直受到怀疑。当时,该公司对投资者表示,年轻人使用Facebook的趋势正出现小幅下滑。只有吸引青少年用户的使用,Facebook才能在当前的核心用户年龄逐渐增长之后确保不被边缘化。Facebook拒绝对此置评。
  派杰此次对美国青少年对待消费类品牌的态度进行了广泛调查,而社交媒体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去15年中,派杰每年都会进行两次这样的调查。最近一次调查访问了9400名年龄13至19岁的青少年,其中56%为男性。他们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8万美元。
  此次调查结果与2015年春季的调查略有不同。Snapchat超过Facebook排名第三,认为Snapchat最重要的青少年比例从13%上升至19%。Twitter的占比则从24%下降至20%。
  调查结果表明,年轻用户使用Facebook的比例正在下降,并转向其他社交网站。2012年秋季,Facebook曾是青少年用户最热衷的社交网络,在调查中获得的支持率达到42%。Twitter和Instagram紧随其后,而当时Snapchat尚未推出。
  另一些报告则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在今年春季的一份报告中,皮尤互联网项目指出,Facebook是13至17岁美国青少年最常用的社交网络。在皮尤的调查中,41%受访者表示,Facebook是他们最常用的网站,随后分别是Instagram和Snapchat,各占20%和11%。
  2013年,皮尤的报告曾显示,青少年用户对于Facebook上充斥成人用户感到失望,不过这一人群也没有就此放弃Facebook。去年,在
Forrester Research的调查中,4517名青少年中的近一半表示,他们使用Facebook的频率比一年前更高。
  其实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小编觉得任何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发展起来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创新力度,只有创新才是源源不断的源泉。这一点不管是在软件方面还是在网站方面都是一样的。
加载更多新闻
Copyright @
HUA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花火网【纽约时报】中国手机应用花样多 现在跟风的变成了美国|界面新闻 · 科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中国,香港&&通讯服务Snapchat和Kik利用看起来毫无章法的条形码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用智能手机拍的照片来共享信息。Facebook正在着手在自己的信息应用Messenger里增加叫车及支付功能。Facebook和Twitter都已经开始搞视频直播。
所有这些新动向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背后的技术都是率先在中国普及。
中国的两大应用微信和支付宝很早就将类似条形码的代码、二维码用于用户的购物付款及资金转账。两者都允许用户直接叫车、订披萨,无需切换到另外的应用。视频直播服务YY.com多年来一直在制造年纪轻轻的中国网红,他们在自家的摄像头前搔首弄姿、聊天、唱歌。
硅谷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之都:它孕育了社交网络和iPhone,把这些科技产品散播到了全世界。一直以来,中国都在追随硅谷的脚步。
但现在,中国的科技行业、特别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一些西方的科技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巨头,现在正在把视线转向中国,寻求灵感。
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的Kik创始人泰德&利文斯通(Ted Livingston)说:&我们认为中国走在前面。&
这种转变表明,中国在全球科技行业发展方向上有望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目前,中国使用移动设备支付账单、预订服务、观看视频、交友约会的人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都多。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超过了美国。根据某些估算,新型非正规在线银行P2P发放的贷款同样超过了美国。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全球唯一能够在规模上与美国公司抗衡的竞争对手。本周,经过旷日持久的竞争之后,滴滴出行终于收购了中国Uber,表明中国科技行业的竞争者至少可以在本土市场上挑战运作最成熟、规模最大的美国初创公司。
在线支付及互动的未来从刘铮(音,Liu Zheng)开在北京中部的面馆上就能窥见。60岁的刘秀娥(音,Liu Xiu'e)和她邻居、55岁的张丽新(音,Zhang Lixin)在微信上看到了这家面馆的文章。于是,她们午餐在这家店点了餐、付了账,还在这家餐厅外面自拍了照片发到网上,所有这些全都用的同一款应用。
刘铮和刘秀娥并不是亲戚关系,他说,自动点餐和付账意味着他可以减少服务员的工资。
刘铮说:&将来,我们店里只需要一名服务员在餐厅帮忙,另外一名帮忙安排座位。&
美国科技行业的领头人们指出,中国在一系列领域都是先行者。在线交友应用Tinder出现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在使用陌陌这款应用和附近的单身男女谈情说爱。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开始探讨利用无人机送货之前,中国的媒体就曾报道,中国当地的一家快递公司顺丰快递(S.F. Express)正在测试这个创意。微信领先Facebook很久就开始在应用内提供更迅速的新闻文章,抢在WhatsApp之前开发了对讲功能,而且早在Snapchat之前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二维码。
Venmo成为美国千禧一代用来转账的应用之前,中国的老老少少就已经在使用基于智能电话的数字钱包互相转账、支付账单、从商店购物。
&老实说,中国抄袭美国这种说法已经过时很多年了,而且在移动领域,情况恰恰相反:美国经常抄袭中国。&科技研究公司Stratechery创始人本&汤普森(Ben Thompson)说,&比如,Facebook的Messenger应用要想搞明白发展的路线图,最佳途径就是研究一下微信。&
Facebook发言人不愿意就此发表评论。腾讯也没有回应置评的请求。
Facebook等公司及Kik这些较小的竞争对手的高管们都在努力复制中国出现的事物:某个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的支配性在线平台。这种尝试的焦点大部分放在了聊天上面。
&关于聊天,酷就酷在,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操作系统,&利文斯通说,&无论是去自动售货机、点餐、还是叫车,聊天都能驱动这些互动行为,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在微信身上看到的情形。&
中国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依然落在后面。它最强大的高端服务器及超级计算机一定程度上常常要依赖美国的技术。中国的虚拟现实初创公司还在跟随国外的同行,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也领先于百度。中国的许多产品也缺乏美国同类产品所具有的那种精良品质。
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科技行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经济基本上是1976年以来从零起步发展起来的,存在一个真空供科技行业去填补。美国的银行和零售系统已经在消费者中拥有坚实的基础,但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国有放贷机构效率低下,零售商的扩张范围也从来没能跟上快速壮大的中产阶级。
许多中国人也还没有买过个人电脑,意味着智能手机是中国6亿多手机用户主要的、通常也是他们的第一台计算机设备。
汤普森说:&美国人率先发明了信用卡,所有人都有个人计算机。但在中国,所有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在电话上。所以,他们现在实际上是跳过了个人电脑和信用卡,在移动电商和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了领先位置。&
中国公司采取的互联网策略也不一样。美国科技公司强调的是应用的简洁。但在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百度以及微信母公司腾讯都在互相竞争,希望开创单一某一款应用,塞进尽可能多的功能。
人们在阿里巴巴的购物应用淘宝上不仅能够买日用品,还能购买在线游戏的点卡、扫描优惠券、搜索附近商家的优惠活动。百度的地图应用则允许用户预约Uber平台上的车,预订餐厅、酒店、叫餐、购买电影票,还能找到附近几乎所有类型的商店。
腾讯已经向其他公司开放微信端口,允许他们在微信中嵌入自己的应用。E保养是一家创业公司,可以让人们直接通过智能手机下单预订汽车换油服务。它起初几乎完全依靠微信招徕生意。E保养公司创始人之一高峰称,公司现在一半的支付以及20%的新客户依然要靠这款应用。
他说:&我们当初从微信起步。所以它是我们最主要、也是最早的客源。&
根据野村证券的数据,通过服务及在线游戏,微信每位用户每年能够产生7美元的营收。这款应用目前拥有近7亿用户,超过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总用户数,部分原因在于,一些用户身在国外,还有些人拥有多个账户。
或许在美国是这样,但微信的营收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广告,而是来自于人们在游戏、服务以及商品上的支出。风险投资公司恩颐投资(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合伙人周一华(Carmen Chang)说,这种模式或许并不能直接从一个市场移植到另外一个市场,但两者可以互相借鉴。
&中国能够开发出大量从一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两地生活的周一华说,&无论我们硅谷是否承认,它都对我们和我们的思维模式都产生了影响。&
(译者:轩然)
来源:纽约时报原标题: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虚拟定位软件io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