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在1924-19271924年的革命党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影响

1.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贡献.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帮助国共两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并为其提供了军事顾问和武——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1.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贡献.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帮助国共两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并为其提供了军事顾问和武器装备的援助.第二.在理论上.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大革命初期和中期制定的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给予指导.使中国第一次大革命迅速取得了重大胜利.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8分)探究步骤一【搜集资料】兴趣小组请你搜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史料。小题1:请根据卡片中的“相关提示”,填写“查找类别”中人物和事件的名称。(2分)探究步骤二【解读史料】兴趣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小题2: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小题3: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分)【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小题4: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1分)【复兴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小题5: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2分)材料二&&&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1分)材料三&&&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1分)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1分)材料四&&&&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2分)材料二&&&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1分)材料三&&&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1分)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1分)材料四&&&&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2分)
(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与俄国(苏联)的关系更显得变幻多端、色彩斑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打响后,俄国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门外看热闹了,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向英法两国表示对于“有关欧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与英法携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l)材料中“战争”和“最大的利益”分别指什么?(2分)材料二&&&李大钊:“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和毛泽东共同颂扬的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开创性意义是什么?(1分)材料三&&&在结束对德作战整整3个月后,苏联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援助,也为反法西斯盟国最终击败日本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诺言”是在哪次会议上承诺的?(1分)为了履行“诺言”苏联又采取了怎样的实际行动?(1分)材料四&&&&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解体的影响。(2分)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8分)探究步骤一【搜集资料】兴趣小组请你搜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史料。(1) 请根据卡片中的“相关提示”,填写“查找类别”中人物和事件的名称。(2分)探究步骤二【解读史料】兴趣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2) 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3) 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分)【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4) 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1分)【复兴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5) 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再论大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错误
再论大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错误
作者:信规箴杨云芝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05期   年期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举起了反帝反封的旗帜,第一次在中国进行以革命武装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战争。但是,大革命中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独吞,掌握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而与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北伐英勇作战的共产党,则由合作者成为蒋介石蓄意消灭的“匪患”。回顾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过去我们总是自责共产党放弃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和军事武装。本文认为,自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之日起,共产党就没有掌握领导权,只是在统一战线中的局部,一些具体部门负责,当蒋介石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进而扫除共产党仅有的部分权力时,共产党才意识到应当争夺领导权。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军队而显得夺权的实力不足。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正是共产国际直接干预国共合作,执行倾斜政策造成的。    
一   国共合作中,国共两党本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因为,只有平等地位的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共产国际面对中国的现存政治与政党,特别是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与无产阶级的共产党之间,不是一视同仁,摆平关系,而是向国民党倾斜。这种倾斜政策的产生,是当时共产国际在东方的一项战略决策,它是与苏联的对外政策相一致的,亦即维护苏联的自身利益的结果。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与列宁及苏维埃政府的友好关系,多次在国内会见共产国际代表,认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必定会在中国产生反响,为中国树立了一国如何防御外国侵略和摆脱不公正枷锁的榜样。孙中山在苏俄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中国出现了共产党的政治氛围中,重新开始追求一条救国之路,果断地抛弃了依靠军阀的政策,而转向在对外方面联俄。因为,在孙中山看来,苏俄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与他的民生主义原则相符。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把他在中国了解到的孙中山、共产党等全部有关中国的事情,汇报给莫斯科。于是,产生了既是共产国际又等于苏联政府与孙中山签订的《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整个签订过程中没有让中国共产党知道。显然,共产国际及苏联政府是寄希望于国民党的。日,马林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一个报告中认为:“国民党的民族意识很强,而且其中有些还是深通马克思主义的,国民党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中共党员应该老老实实到那里去学习民族自觉。”①马林把他所建议、共产国际同意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转给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排斥一切党派到愿意与国民党合作,从主张“党外合作”到决定“党内合作”的转变过程”。②这个国共合作,如陈独秀所说,“如果这是共产国际的不可改变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的不赞同意见。”③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示中的错误理论,对于年青的共产党自身来说是很难排除的,如共产党的“三大宣言”,是陈独秀起草的,渐已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思想,“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等等”。④必须注意,这时的国民党还未改组,而说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实际等于承认资产阶级的政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这种理论上的认识,当它变成行动时,后果将造成共产党依赖国民党,让权给国民党。这就是,共产国际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和作用。   孙中山的国民党当时并不象共产国际所估计的情况那样,它虽曾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党纲,但不甚注意对民众解释他的主张,对于时局也不曾发表过最切近而具体的要求,且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人员复杂,他的中上层干部差不多都是一些腐化堕落投机取巧的政客。可以说,当时的国民党只是个复杂松散的政治联盟,全无战斗力。孙中山力排老右派的反对,决心“建立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党;开办军官学校,培训一支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⑤孙中山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境内可以帮助他改组国民党的只有共产党,在世界上能够帮助他建立军队的只有苏俄。所以,孙中山通过《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公开揭示了联俄的政策,这就标志着国民党需要共产国际来推动共产党去帮助它。孙中山对共产党方面的人才很钦佩,很想重用,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等。但孙中山向来主张“党内合作”,由国民党来容纳共产党,使之只有国民党,何有于共产党?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作法,来挽救正在堕落腐败的国民党。孙中山还认为联俄政策,只能使苏俄的援助给国民党而不是给共产党。通过国民党的组织来容纳共产党员,这是一种极为特殊形式的国共合作。在建立一支国民党的军队方面,孙中山挑选了他较为信任的蒋介石担任校长,所以,在军事方面国共合作开始时,国民党就控制了绝大部分权力。国民党容共的思想,以后被蒋介石所利用,并不断地加以歪曲,导致反共。   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双方内部的反对情绪很难消除,特别是国民党内部,孙中山在世时反对派感到惧怕,等到孙中山逝世后,反对派愈加猖狂。但是,在共产党内部,组织纪律性是国民党不能比的,绝大多数的党员认为,只要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党中央的命令,每个党员都要自觉执行。国共合作对于双方无疑都带来了利益,共产党希望通过合法公开的国民党组织,恢复和开展工农运动,使党的工作出现新的局面,而国民党吸收了大批的共产党员,能够避免它在堕落中死亡。当时的中国,只有国共合作才能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进。在世界上,中国作为苏俄在远东的朋友,只有实现国共合作才能是共产国际要求下的中国革命。共产国际由于重视孙中山的国民党,从人力、物力上源源不断地援助国民党,如苏联政府拨给黄埔军校二百万元现款作为开办费,并从海参崴无代价地分批运来各种枪械。共产国际认为,加强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就是加强中国革命的力量。派到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总是以苏俄革命胜利的经验为理论,教条地指导中国革命。然而,却不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具体情况。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落后于实际,根本没有预料到革命高潮的到来。当工农运动迅速发展时,还十分错误地认为共产党目前只能是长期发动群众,等到武装夺取政权时机成熟时,再去掌握武装。结果,蒋介石用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选择有利时机,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共产国际认为,“这次事件不仅没有削弱苏联同领导北伐的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反而大大增强了合作。革命仍在继续,但必须为其不断发展作准备。只有加强国民党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将尤其需要中共作出重大的让步。”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并非不主张反击,陈独秀写信给共产国际,“主张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⑦并且进一步提出,“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⑧但未被共产国际接受。“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在统一战线中篡夺军权的第一步。面对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竟同蒋介石妥协,接受了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活动。于是,蒋介石又提出了“整理党务案”,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竟肯定了“整理党务案”。所以陈独秀也只能是推行“整理党务案”,致使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被停止工作,其职务被国民党右派所代替,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国民党中央占了绝对优势。在北伐战争前,蒋介石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而共产党仅有的一部分党权、军权被剥夺净尽了。这表明,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与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国民党要求共产党去服从它,而共产国际也是这样要求中国共产党的。    
二   大革命危亡中,共产国际对挽救中国革命的指导不利,造成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篡夺。   正当北伐战争胜利发展时,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曾对中国革命作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指示和建议,如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等等。然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整理党务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不在其中谋取领导地位。”共产国际要求中国革命必须推进土地革命,但并没有把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问题提到日程上。必须看到,农村的土地革命从根本上讲是一场政治革命,农村的土地革命必须解决武装和政权问题,否则土地革命将无法进行。   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苏联的《真理报》从1927年初开始三个月都在宣传“蒋介石是服从群众意志的”,⑨始终认为蒋介石即便不是左派也是中派,决不是右派。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国际仍不肯放弃对国民党的信任,只是把信任的目光由蒋介石转向了汪精卫。而汪精卫“主张国共合作,原是为了挫败蒋介石,恢复自己在国民党中的权威”。⑩汪精卫和蒋介石在反共立场上是一致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共产国际认为汪精卫的武汉政府是国民党的左派,推进土地革命政策和维护统一战线,必须依靠武汉国民党政府来完成。于是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其后果是麻痹了自己的党员和人民群众。   大革命危机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五大”,土地革命成为会议的中心,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和鲍罗廷意见不统一,罗易主张进行激进的土地革命,鲍罗廷认为要避免冲突而保住统一战线。“至于如何在土地革命的同时,又能拉住那些切身利益受到破坏的革命同路人,共产国际都从未谈过,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二者之间深刻的矛盾。”(11)1927年5月共产国际致电罗易和鲍罗廷,指示发动土地革命,武装二万共产党员与五万工农组编新军队,排斥国民党政府中不可靠的将领与反动军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不同任何人商量,把共产国际“五月来电”指示的副本送给汪精卫。汪精卫认为,“苏联违背了一九二三年《孙文越飞宣言》,并准备将国民革命导向共产主义。”(12)为此,汪精卫加快了反共和与蒋介石的联合,经过“郑州会议”、“徐州会议”,汪精卫决定宁汉合作,共同反共。事实上,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给了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借口。   大革命后期,两湖地区和江西省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蔡和森同志向党中央提出,推翻已代表土劣的国民党中央,这个战略计划得到了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的坚决支持,并一度得到中央政治局和国际代表罗易的赞同,但很快罗易又改变了态度,不再支持这个计划,为此,周恩来曾与罗易大闹一场。关键是罗易和鲍罗廷,对于工农运动急剧发展的形势以及群众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拿不出具体的政策,认为要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依靠国民党武汉政府,所以抓住汪精卫不放。但是,武汉政府的军队控制在谭延闿、唐生智等右派手中,他们执行的是国民党限制工农运动的政策,共产国际欲加指挥改造武汉政府,实在是不可能的。   大革命中,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根本不可能摆脱共产国际错误的影响,只能是忠实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然而,共产国际却不能承担责任,“因为共产国际的威信若受到损害,就不利于它领导世界革命,就会帮助托洛茨基分子攻击斯大林的领导,而最有害的,会使党员怀疑共产国际的领导。”(13)最后,陈独秀成了共产国际错误的替罪羊。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问题,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而共产国际,“是把俄国革命中的阶级特性和阶级关系机械地搬到中国来,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14)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它的阶级特性和复杂的阶级关系,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中国特色,决不同于革命成功的俄国。用俄国革命的模式,来定型中国革命,是绝对行不通的。   综上所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产国际始终信任、依靠、支持国民党,并用武器装备了一个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共产国际没有让也不允许共产党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军队,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始终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并不存在共产党放弃领导权的问题,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主要应该由共产国际来承担。   注释:   ①③《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第134页。   ②《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1期。   ④《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大学中共党史资料室编,第399页。   ⑤《中国革命史》,第212页。   ⑥⑦⑧(11)(14)《中共党史文摘年刊》(1984年),第147、608、608、143、147页。   ⑨《中共党史文摘年刊》(1985年),第91页。   ⑩(12)(13)《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第265、280、256页。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中国近代史判断题题库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近代史判断题题库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
2014考研政治考前重难点题
万学海文edu.china.com.cn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坚持武装斗争
C.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
D.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
3.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的是()
A.《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5.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关于此观点可以概括为()
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B.二次革命论
C.“毕其功于一役”D.无间断革命
7.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丧失这些主权最先从以下哪个条约开始的()
A.《虎门条约》B.《黄埔条约》
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8.揭开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是()
A.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D.井冈山会师
9.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洋务运动开展起来,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C.使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得到了改变
D.是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
10.192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出了自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在此基础上,第二年制定出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修正,其修正的主要内容为()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由打击富农改为限制富农
C.由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D.由保留地主阶级到消灭地主阶级
11.奕诉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从奕?奏折中可知,洋务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B.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C.加强海防、边防D.抵御外来侵略
12.在1922年召开的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3.近代中国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14.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是在()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个政治保障就是()
A.党的领导B.四项基本原则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改革开放的国策
16.写《救亡决议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林则徐B.严复
C.魏源D.孙中山
1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下不属于中间势力范围的是()
A.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D.地方实力派
18.毛泽东指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认清革命的对象B.分清敌友
C.认清中国的国情D.认清革命的性质
1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0.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发生的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太平天国运动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其中,这个“高峰”指的是()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提出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定都南京
D.创立了拜上帝教
2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同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22.19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了洋务运动,主要是由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关于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B.加强海防、边防
C.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D.刺激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许多阶级阶层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也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步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李鸿章B.林则徐
C.魏源D.孙中山
24.近代中国的国情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这一性质是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一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5.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评述不正确的是()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
C.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步势力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顽固势力
26.对国家出路的早起探索期间,各派之间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其中,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妥协派的论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
A.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B.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C.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D.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主要包括()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B.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D.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原则包括()
A.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C.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D.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
A.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5.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A.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
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C.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6.下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C.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D.国际组织、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7.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陷入西北、西南、东南的“边疆危机”。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的图谋也日趋明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达到高潮。但是帝国主义的这一瓜分图谋并未得逞,其原因有()
A.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矛盾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相互制约D.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8.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提出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是戊戌维新运动发起的标志。但这一运动犹如昙花一现,历时仅103天便以失败而告终,史称“百日维新”。其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维新派自身具有局限性D.守旧势力的反对
9.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命名为新三民主义,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自此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
B.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强调了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10.在过渡时期,要想真正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完成两项任努,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两项任务()
A.都在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完成
B.具有不同的性质
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大约在1952年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在1956年完成
D.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11.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以下不属于这次讲话内容的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本质论D.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
12.近代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戊戌维新运动是这一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这次运动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主要有()
A.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是一次要求推翻封建清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D.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3.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A.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党——同盟会
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三民主义
C.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
14.日至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被称为“南巡讲话”。以下属于此次讲话内容的是()
A.指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D.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问题
15.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自身的软弱性,没有彻底革命性
1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有()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发起了一系列大会战,阻击了日军的进攻,鼓舞了士气
C.正面战场的抵抗,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17.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A.减少运动的阻力B.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C.发展农村经济D.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8.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与封建的军阀割据的区别在于()
A.形成背景不同B.社会根源不同
C.出现范围不同D.政权性质不同
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新特点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D.有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0.关于西安事变正确的有()
A.属于国民党内军阀混战性质
B.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1.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建设有一项首要和根本的任务,那就是加强政权建设,最后建立了三三制的政权。所谓的三三制是指()
A.共产党员B.国民党员
C.非党的左派分子D.不左不右的中间派
2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发生的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太平天国运动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其中这个“最高峰”指的是()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提出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D.创立了拜上帝教
23.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D.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4.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都蒙受了巨大损失。其错误之一便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那么,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是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
B.两者是同一性质革命的两个步骤
C.民主革命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新中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C.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标志着我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6.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首都,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以下对于这一政权评价正确的有()
A.太平天国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表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B.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彻底地摧毁了清朝封建势力
C.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能提出完整而正确的纲领和方案
D.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的高潮中已经包含着走向衰败的危机
27.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正确理解这个“新”是()
A.新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B.新的革命道路
C.新的革命前途D.新的革命方法
28.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关于中国出路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是亡国的根源,因此,必须改造国民性,被称为新文化运动。但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不同的,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表现在()
A.民主与科学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B.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并且注重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C.开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D.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29.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并且概括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其中,中间势力包括()
A.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D.地方实力派
30.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其“失败的地方”表现在()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B.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改变
C.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D.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
3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等方面进行。这次论战()
A.是两个阶级之间的一次斗争B.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C.暴露了革命派的弱点D.证实了革命派的绝对先进性
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黄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
(2)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1)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刃。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1,概括三民主义的主要内涵。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3)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4.阅读下列材料: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怎样理解材料1中“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2)根据材料2回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条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田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租完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1931年2月毛泽东《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
(2)材料2对材料1进行了什么原则性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正?
(3)材料3与材料1相比,在土地政策上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些修正?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军阀的革命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革命。这次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提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党革命运动为中心,决定同国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应该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日至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孙中山主持。会上,对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推进中国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
摘自新华网
蒋介石于日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表明了他的抗日立场:“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至此,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受到全国人民和民主党派的热烈欢迎。它的伟大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但这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必然会造成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局面。
摘自中国政协新闻网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已有的事实显示,两岸关系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幸逢难得的历史契机。国共两党领导人正在把两岸关系推向历史的新起点。
摘自中国新闻网
(1)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合作,也有过分裂。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关系的这种变化?
(2)材料2中,为什么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必然会造成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局面”?
7.阅读下列材料:
这八年中,我伟大的中国人民组成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在各个战线上,不分男女老幼,轰轰烈烈,与日寇作殊死的斗争;不管日寇如何凶暴残酷,也不管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及其统帅部的指挥方针有如何错误,中国人民仍本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前仆后继,坚持了这伟大的爱国战争。中国人民将赢得最后胜利,这已是无可怀疑的了。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针,就不能有正确的军事方针。胜利的人民战争,是只能在正确的政治方针指导下,并在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联合政府基础上来取得的。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到一九四五年三月的七年半(华南抗日纵队缺一九四三年以前的数字)中,总计对敌大小战斗十一万五千余次,击毙和杀伤敌伪军计九十六万余名,俘虏敌伪军计二十八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敌伪军计十万余名,敌伪总共损失计一百三十六万余名。我军主要缴获:炮类共计一千零二十八门,机枪共计七千七百余挺,步马枪四十三万余枝,攻克碉堡三万四千余座,攻克据点一万一千余个。
摘自朱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
在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坚持独立自主的正确主张,牢牢把握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首先,战胜了共产国际代表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主张的严重干扰;其次,面对国民党顽固重兵包围封锁边区、不断制造摩擦事件、破坏抗战的行径,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正确处理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事件和反共高潮,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赢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为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自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委员34人。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十一年间,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为了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同志和朋友,是很多的,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摘编自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的讲话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摘自人民网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及中共八大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分别提出了哪些方针?
9.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像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仅在人力面前,或在大自然面前,在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摘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936年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字,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摘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1937年
这次史诗般的逃亡跋涉了6000英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越过了十几座绵亘的大山,几十条河流,历史上几乎找不到更好的如此坚忍不拔而又是如此仓促的军事行动的例子。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情了……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毛泽东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摘自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984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摘自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自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的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进行……就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精神和传统。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2)材料2中,“万里长征”的含义是什么?在新的“万里长征”中,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解放思想是“新长征”的前提和保证,依据材料3,列举“新长征”中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重大事件。
(4)材料4中的“新的伟大长征”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多次强调使用“长征”一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摘自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2《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
下列事件是我国两次开放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怎样理解材料1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结合材料2,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1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摘自新浪网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o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摘自新华网
(1)19世纪和20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有怎样的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2)通过比较19世纪和20世纪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你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冀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结果遭到保守派的残酷镇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也归于失败。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尽管它们都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拯救中国、谋求复兴的斗争,但由于其都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先进政党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都没有能够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境遇,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出路。
摘自人民网
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99页)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极其弱小,不能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它就仍然不能摆脱对外国垄断资本的依赖,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就难免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而且,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将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不仅意味着工人阶级将继续长期遭受剥削和压迫,而且意味着广大农民将要失去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得到的胜利果实,大量手工业者也将走向破产。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所不能同意的。
摘自《光明日报》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武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基本结论。
摘自人民网
(1)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怎样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13年第36题):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日)、《方志敏文集》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日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VIP知识演练课程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只是反侵略,并非反封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其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都表现出明显的反封建的特点,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显示出其反侵略的特点。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2.【答案】A
【解析】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在这些教训中,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3.【答案】D
【解析】A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B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过是在1981年以后的新提法。只有D项是基本矛盾。
4.【答案】D
【解析】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变化。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5.【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B、C两项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次探索,但戊戌维新运动在前,因此它才是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6.【答案】B
【解析】“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观点,他主张在民主革命阶段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张这一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到了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再由无产阶级领导。他忽视了两次革命之间的联系。而A项是毛泽东的观点,是正确的,既看到了两次革命的区别,又看到了两次革命的联系。C、D两项是“左”倾冒进的观点,他们把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的事情想一步走完。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7.【答案】C
【解析】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通过这一系列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答案】B
【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三湾改编是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井冈山会师是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9.【答案】B
【解析】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是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创设的京师大学堂。
10.【答案】C
【解析】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故正确选项为C。
11.【答案】A
【解析】奕?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肘腋之忧”、“肢体之患”。所以兴办洋务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李鸿章也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由此可见,洋务运动还有加强海防、边防和抵御外来侵略的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12.【答案】D
【解析】土地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都是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的。所以AC错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则是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所以B项错误。1922年中共二大阐明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最高纲领、最低纲领等。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3.【答案】C
【解析】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故正确选项为C。
14.【答案】D
【解析】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故正确选项为D。
15.【答案】B
【解析】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概念。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今中国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政治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个政治保障就是四项基本原则。故正确选项为B。
16.【答案】B
【解析】严复写《救亡决议论》,并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故B正确。
17.【答案】A
【解析】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A属于进步势力范围,BCD都属于中间势力。故正确选项为A。
18.【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这句话是针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因此答案为C。
19.【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武昌起义在1911年爆发,是辛亥革命的标志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爆发在1927年,其中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性事件。故正确选项为B。
20.【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两个纲领,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另一个是《资政新篇》。其中,《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选项B正确。
21.【答案】B
【解析】A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C、D两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B项是毛泽东同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故B选项正确。
22.【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因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为了发展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客观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故正确选项为D。
23.【答案】B
【解析】记忆型题目。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故正确选项为B。
24.【答案】D
【解析】记忆型题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成为“洋人的朝廷”,因此,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故正确选项为D。
25.【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其中,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基础。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对他们,中国共产党不是实行打倒和消灭的政策,而是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对付。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属于中间势力。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日派不属于统一战线中要发展、争取、孤立的对象,而是属于要消灭的对象;他们不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因此,选项A正确。
26.【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开明与守旧的不同政见之争。资产阶级改良派(即维新派)是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因此,选项B正确。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争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选项C不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答案】AC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③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这些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要条件。
3.【答案】ABCD
【解析】这些观点都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来的。
4.【答案】ABCD
【解析】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伟大开端,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答案】ABC
【解析】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客观原因: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力对比的悬殊。主观原因:国民政府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有直接关系。蒋介石集团决心抗战的同时,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选项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让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所以不选D。
6.【答案】ABD
【解析】在长达14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7.【答案】BCD
【解析】之所以帝国主义没能最终瓜分中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是外因,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是内因。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8.【答案】ABC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便是维新派自身的原因,包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自身具有局限性。而守旧势力的反对是客观原因。因此,A、B、C三项是正确答案。
9.【答案】BCD
【解析】A项是三民主义的局限性,BCD三个选项都是孙中山所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中的内容。
10.【答案】BC
【解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在1952年底完成,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在1956年完成,这是性质不同的革命,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而且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为B、C。
11.【答案】AB
【解析】A项是十三大的内容,B项是十二大提出的,只有CD项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内容。
12.【答案】AB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是要求在不改变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因此C表述错误。戊戌维新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其宣扬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所以说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13.【答案】ABCD
【解析】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党——同盟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三民主义;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故ABCD都正确。
14.【答案】ACD
【解析】此题是记忆性题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共十四大,所以B项不选。ACD都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
15.【答案】ABCD
【解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6.【答案】ABCD
【解析】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虽然在相持阶段到来以后,正面战场抗战比较消极,但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作用巨大: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促使相持阶段的到来。②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③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大涨了中华民族的志气。④唤起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17.【答案】ABC
【解析】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这次土改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个体性质,农民对土地仍保有所有权。D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
18.【答案】ABCD
【解析】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形成背景不同:前者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吸取教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后者是袁世凯死后,军阀内部和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②社会根源不同:前者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落后的农村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革命之192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