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硬着陆硬着陆,会产生什么新的机遇

如何看待索罗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如何看待索罗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507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0条
正好看到篇文章,分享出来以供参考,原文作者不详,侵删,或私信我来注明.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索罗斯的言论,根本原因有三: 一、中国经济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容不得半点差错。 2015年是中国经济转升级的节点年,2016年则是真正开始步入正轨的起步年… 显示全部 正好看到篇文章,分享出来以供参考,原文作者不详,侵删,或私信我来注明.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索罗斯的言论,根本原因有三: 一、中国经济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容不得半点差错。 2015年是中国经济转升级的节点年,2016年则是真正开始步入正轨的起步年,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自己容不得半点差错,更不会允许任何人来折腾中国经济,给中国经济制造不良预期和打击中国经济信心。索罗斯显然不安好心,所以中国官媒连续对其进行警告。 二、索罗斯攻击亚洲货币的“黑”历史。 索罗斯1997年做空亚洲多国货币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他曾攻击港币但被中央政府支撑的港府强力狙击,亏20亿美元败退而去。虽然做港币亏了,但索罗斯曾攻击东南亚国家货币和港币则是其“黑”历史。有这样的历史,中国对其自然高度警惕。当然,中国其实更是借机敲山震虎,索罗斯也不过是正好赶上了,中国官媒的话除了说给索罗斯听外,也说给那些有图谋做空给中国的机构、国家。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处在关键节点,绝不能容许捣乱者。 人民币汇率改革2016年是关键一年,因为人民币日纳入SDR将生效,在此之前人民币要形成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这就需要人民币修复之前在美元上涨时的不合理升值。这种修复过程中也就是汇率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无疑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借机捣乱就可能给汇率改革制造麻烦,提高我国改革成本。所以,官媒对索罗斯的警告就是要避免其铤而走险。 由索罗斯“中国经济将硬着陆”、“已做空美股和亚洲货币”的言论,如今又引发了新一轮经济危机的争论。那么,未来世界会再爆发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吗?中国会爆发经济危机吗?关于这两点,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推导和分析。 会爆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吗 进入2016年,国际资本市场就风声鹤唳,先是人民币汇率、A股的大跌,接着是美、欧及其它亚洲股市的大跌,还有以原油为首的国际大宗商品更是加速下跌,美原油一度跌破30美元一桶到26美元一桶······国际资本市场为何一起大跌?这是否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前兆呢?中国又是否会因此真的如索罗斯说的那样经济硬着陆呢?在A股1月26日再次破位创新低后,很多人心中的疑虑恐怕更大了。 在占豪看来,当今世界爆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已经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了。之所以这么说,根本原因有三: 一、全球已适应较低经济增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因为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资产价格突然的暴跌导致需求急剧减少,由此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当时,如果不是联手救市,那么世界经济可能在短期内陷入窒息。 当时的情况,就像突然从桑拿房进入冷库,也像从高楼上突然失足摔下。经济从高增长突然断崖式下跌,全球都无法适应,自然会爆发危机。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较低增速状态,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方面不可能在出现经济增速的短期内急剧下跌情况,也就不可能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以中国为例,从2007年名义GDP增速超过23%、实际增速超过14%的状态一下子要跌到增速5%甚至更低,那自然是无法承受的。但现在怎样,现在实际GDP增长6.9%,名义GDP增长只有6.4%的情况下,哪怕遇到其它发达国家出现重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中国经济也可以维持到6%左右,这在世界范围内将依然是较高的增速,根本不会爆发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除了极少数个别国家外,都不太可能出现剧烈波动。所以,全球范围内不太可能再出现同时发生的经济危机。 二、大国基本都已根据自身做好应对。 无论是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经济大国都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应对,有了相关预案,各国对外部经济波动的免疫力实际上都增强了。以俄罗斯为例,哪怕是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经济出现了负增长,整体社会也没有出现经济危机和崩溃的情况。俄罗斯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经济大国呢? 三、经济层面的合作与博弈已经转入地缘角力模式。 经济层面的大范围危机虽然不再会出现,但因经济问题而引发的博弈却更加激烈了,只是层面上不再仅仅是经济,而是转入地缘角力和经济对立。比较极端的情况如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军事出击叙利亚,沙特伊朗断交······这些都是经济博弈转入地缘博弈的极端情况。和中国有关的类似情况也不少,譬如中日东海、钓鱼岛之争,南海中美之争等。 局部更大危机将在世界范围内频现 既然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会爆发,那么基于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地区经济危机会爆发吗?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局部个别国家的危机一直在爆发,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还包括社会危机。以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乌克兰等国为例,那还是简单的经济危机吗?显然已经不是,而是变成了国家危机、社会危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叙利亚数百万难民套利叙利亚,过去3年至少有25万叙利亚人死于战乱。伊拉克、利比亚的情况恐怕也好不了多少。所以,经济危机虽然不会再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但在局部远远超过经济危机的国家危机、社会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正在发生,而且这种发生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大国在着手解决自身危机和问题时,必然会去外部寻求更多资源来支撑自身,必然会更加用力地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权力以推动自身危机的解决。于是,那些在地缘上被大国争夺的地区和国家就倒霉了,利比亚、乌克兰、叙利亚都是在如此背景下成为牺牲品的。 未来,随着大国在地缘斗争中投入更多的力量,随着地区国家也参与利益的争夺,这无疑会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动荡,这种动荡下的国家和社会可就不仅仅是经济危机了,而是很可能发生国家危机、社会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由于地区国家、社会的动荡,恐怖分子、极端主义者将会不断增加,这必然又会恶化地区的稳定形势,摧毁经济。所以,现在的威胁根本不是所谓的全球经济危机,而是地区的稳定和恐怖主义横行带来的国家社会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 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崩溃、中国危机喊了多少年了?如果认真算起,从新中国成立就已经在西方充斥着中国崩溃论的各种声音,这种声音至今已持续六十多年。在中国崩溃论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人物是美籍华裔律师章加敦,这位每年都发表中国将崩溃的言论,迄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如今他依然喊着中国将崩溃,这种坚持精神也的确让人吃惊。当然,在国内喊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没有未来的人也大有人在,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一论调也喊了8年了,但中国至今不是好好的吗?所以,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硬着陆论都不值一驳,这些言论不可能成真。 可能有人就有疑问了,难道中国经济就那么好?真的就无懈可击?真的就没有任何漏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拙作《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之中,个人就论述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风险——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相比股灾,房地产崩盘才是真核弹。对中国股市来说,由于中国是散户市场,且股民又占人口少数,炒股的人往往又相对经济条件较好,所以股灾的发生对实体经济影响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大,同时往往也不会产生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往往不会去刻意维护股价。但是,房地产则不同,房地产上下游涉及50多个行业,一旦崩盘将会全面影响实体经济、就业,还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和国家财政,所以中国政府一般都会极力稳定楼市。 在发达国家,稳定楼市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城市化,消费潜力是有限;相对来说维稳股市则较为容易,释放流动性给机构即可。中国则不同,中国依然在城市化进程中,这导致中国买房的刚需力量很大,所以政府的调控往往容易见效;中国股市则恰恰相反,因为参与者主要是散户,央行仅仅释放资金往往不能奏效,更何况有时候政府为了避免实体经济出问题还会打压股市。 其实,看看现在的高房价,之所以还能维系,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未结束。就现在看,中国已经拥有了很强的金融自我调节能力,在有央行货币政策支撑,有政府稳定政策和刚需的情况下,现在看,只要未来宏观政策不进一步出大错,中国房地产崩盘可能性根本没有。 中国房地产不崩盘,中国经济又如何可能硬着陆?如今,中国外贸出口都已经负增长了,中国经济依然维持了6.9%的增速,又如何指望中国经济硬着陆?更何况,中国有超过50%的储蓄率,政府负债率很低,这些情况都决定了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阶段虽然有些困难,但也正是一时困难,根本不可能出现硬着陆。在消费增长方面,中国潜力巨大;在基础建设方面,中西部依然有很大空间;在新经济方面,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增长渠道······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正常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一直在加大力度推动转型,如今已过去了七八年,实际上已经开始初见成效。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消费、新经济增速都非常快,这意味着再有两年中国经济必走出现在的困难局面,进入新一轮的经济景气周期。 至于当今的股市,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市场其实节奏差异很大,只是在近期因为一系列情况出现了集体下跌而已。这一波下跌后,很快各国股市就会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可能长期共涨共跌。随着各国资本市场走势的分化,这种所谓的全球新一轮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言论会逐渐沉寂下来。
Kane读作卡呢
回答于日 00:00
很多答主也许懂经济,但肯定不懂新华社。看官方媒体的文章,不能只看表面。 @東东 的答案很专业,有理有据,证明了新华社批索罗斯的不合情理之处。但错在没弄懂新华社的意图。 中国经济的现状,看衰的人很多,保持信心的人也很多,两边都不乏中外重量级经济… 显示全部 很多答主也许懂经济,但肯定不懂新华社。看官方媒体的文章,不能只看表面。@東东 的答案很专业,有理有据,证明了新华社批索罗斯的不合情理之处。但错在没弄懂新华社的意图。中国经济的现状,看衰的人很多,保持信心的人也很多,两边都不乏中外重量级经济学家。年年都有人唱衰,但我们还是蓬勃发展到现在,只是今年声音更大了一些——但最终能不能挺得过去,谁又敢断言?所以政府在做什么?要给大家信心,要争取时间。而新华社在做什么?一是打气,二是防狼。手段是有些难看,但人家的目标读者根本就不是你啊,激动什么。骂索罗斯只是手段,刚好索罗斯撞枪口上,就他了,而不是有多讨厌他。国内股市不稳,政府正焦头烂额,国际上唱空声又起。首先这话是骂给国内股民听的:我们经济很稳健,别怕,要保持信心。国际空头蠢蠢欲动或者正在行动,但做空也是有风险的,经济是在下滑,他们却未必能赚的了。这是一场空头与政府间的博弈。有人说这是市场行为,就应该交给市场去定,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政府虽不能控制市场,却是对市场有一定干预能力的。换句话说,政府手里有一把匕首,新华社就是把匕首亮出来警告:小心点。有人把这比喻成小孩子的警告:放学别走。但这个警告真的没有用吗?如果警告的时候顺便亮出一把刀呢?做空有风险,进场需谨慎,小心我让你亏一大笔。至于骂新华社不专业的,那更是无稽之谈,什么样的错觉让你们认为新华社应该以专业媒体的要求去写稿?人家向来是全世界最专业的喉舌,是喉舌。明明是信号发射器,你们却把人家当媒体。再说了,新华社几十年都这么骂过来的,就比如一个村妇,用村骂骂了几十年,现在来了个洋人索罗斯,就要换一个更优雅更专业的方式,那对我们国内广大挨骂人民是不是很不公平?我第一个不服。
回答于日 00:00
索罗斯的确是大鳄,当年发现英镑的漏洞,如今也瞄准了中国金融改革未完成出现的做空机会,非常精明的家伙,当然实际的技术机遇并不是他唱空的内容那样堂而皇之,他所言只是制造恐慌来借力,让市场人心慌乱起来以产生更多的空方力量,毕竟要和大象跳舞区区一… 显示全部 索罗斯的确是大鳄,当年发现英镑的漏洞,如今也瞄准了中国金融改革未完成出现的做空机会,非常精明的家伙,当然实际的技术机遇并不是他唱空的内容那样堂而皇之,他所言只是制造恐慌来借力,让市场人心慌乱起来以产生更多的空方力量,毕竟要和大象跳舞区区一个大鳄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说实体经济不行是烟雾弹,索罗斯是想掩饰真实想法,他真正瞄准的是中国虚拟经济建设不足的转型时机,加上全球通缩背景,为毛选择中国而非欧美?理由有不少,主要是:1、中国资本市场健全度不如欧美,金融体制有诸多空子可钻2、中国经济目前全球最热,越热震荡越剧烈,这就和厄尔尼洛更容易出现爆发性寒潮一样,走软的欧洲反而缺乏这种震荡机会3、中国人这几年太有钱了,和香港回归时不一样,现在老百姓手上的资本相比中共所能直接调动的资本已经相当大了,如果市场热钱和中共不一条心,甚至被调动起来做空,中共的确会亚历山大,这类似万科事件,股权过于分散导致容易被外资个个击破拿下索罗斯出手胜率极高,然中共在香港击败过他,和国家资本主义斗还是要小心,否则二次晚节不保,我个人认为他更多的会试探性进攻,不会全力做空,否则岂不是没吸取教训么,土共虽然不如往昔,要面对少说半数知乎用户的不同政见者,但至少还有七八亿人能忽悠稳住为国牺牲,外加央企国企现在还没完全股份制市场化呢,所有行动还是听党的,这些资本集团的实力哪个不比区区一个国际大鳄大?改革没完成也有没完成的好处不过,我的确看到很多资本外逃现象,过去是国外投资者撤资,如今是浙江老板转移资产到国外,而且大多是没文化没见过世面的壕二代盲目出国,如果再加上恐慌形成风尚,有钱人都把国内资产置换出去,就抽走不少流动性,到时候可真能形成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危机了,然后就影响到实体经济,要知道如今民企已经是半边天了,和香港回归时不一样咳咳,简单的说更可怕的不是大鳄是猪队友,如果我是索罗斯也会攻心为上的
猫尾巴被踩
回答于日 00:00
你不会问帕尔帕廷关于黑暗面的问题: 这就像你问统计局:对中国经济有没有信心啊? 肯定有,必须有。这种问题说实话毫无意义。索大爷借着彭博社发发声音,只是做中国空头的“带头大哥”罢了。只有starsea这种白眼狼才会说“估值有点高”。 那你问中国经济到… 显示全部 你不会问帕尔帕廷关于黑暗面的问题:这就像你问统计局:对中国经济有没有信心啊? 肯定有,必须有。这种问题说实话毫无意义。索大爷借着彭博社发发声音,只是做中国空头的“带头大哥”罢了。只有starsea这种白眼狼才会说“估值有点高”。那你问中国经济到底会不会硬着陆?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了,中国经济分成好几个区块好几个层次,怎么可以一言以蔽之呢?北上广深,14年加起来名义GDP是全国的11%,增长8.8%,人均GDP18000美元不到(按常住人口计算)。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比达到67%。这四个城市的服务业产值是全国的17%,常住人口却不只有5%。而去年(上海披露了2015年服务业总值增长10.7%),全国整体第三产业名义增长11.7%。四个城市贡献率多少未可知,但是从上海的情况看,增长还是两位数,还是比较健康的。离索大爷心目中的硬着陆还有一些差距。天津、武汉、苏州、成都、重庆,14年加起来GDP是全国10%,人均GDP12500美元左右。服务业占比就只有48%,而工业去年名义增长只有0.9%,算上PPI,勉强也只有5%吧。但比这些城市服务业比重低的地方多了去了,这些地方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总体说来,我们国家太大,人太多,各城市间经济结构差异又很大,但恰恰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不会因为一时的风浪,而出现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么大的经济体如果倾覆,那做空者可能面临的可比08年时禁止做空更可怕的后果了,历史上又不是没出现过让做空者去死的情形。。。
zou johnny
回答于日 00:00
堆一些最近观察到的东西。 索罗斯在亚洲做空人民币并不是主力。但人民币看空会极大影响其他亚洲货币。只要空头相信央行没足够能力同时保人民币和港币,就有信心继续做空港币。 去年底人民币贬值已经让泰元到澳币跌惨了。 最近德国的业界看中国,认为对于欧… 显示全部 堆一些最近观察到的东西。索罗斯在亚洲做空人民币并不是主力。但人民币看空会极大影响其他亚洲货币。只要空头相信央行没足够能力同时保人民币和港币,就有信心继续做空港币。去年底人民币贬值已经让泰元到澳币跌惨了。最近德国的业界看中国,认为对于欧洲来说,中国to big to fall。欧洲不能承受中国硬着陆。而华尔街不久前才刚说做空欧洲的历史性机会来了。美国有一半企业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硬着陆的概念会让这些股票跌惨。索罗斯采访之后没多久,被发现其绝对主力资金在做空美股。当然,他还出来说卖股票是去买美债了。美发债意愿历史新低。买美债不是长久之计。这时候,也许做波段才是维持利润的办法。认为做大信心和事实之间的落差。才更好赚波段。另一个大佬巴菲特。买入石油,买入IBM。也许也是不看好中国概念。专门去加重和中国关联较弱的股票。但又不至于完全不受益与中国。大财团做政策市。对巴菲特,索罗斯来说,美国是政策市,中国不是。中国依然依赖国外市场。如果人民币贬值,虽然出口货品便宜。但新兴市场就完蛋了。以前不贬值是怕欧美制裁,现在是怕失去新兴市场。这3万亿外汇储备,恐怕会大半用于海外的。想起20年前的深圳。市政府扔下几千亿持续搞基建,房价涨飞起。台湾人说,买房!这就是20年前的台湾!那么海外新兴市场呢?仅个人观点。小企业主现在去南美,印度,东南亚,东非。宏观上看,有机会成为200年前远离欧洲的英国人。微观上看,确实风险大。如何抱团,如何抱紧国家大腿。这是最关键的。
回答于日 00:00
哪个市场经济国家没经历过几次硬着陆,有什么啊?不就是让哪些早就该死的僵尸企业死嘛,这不很正常嘛。中国去年发电量自从1968年出现第一次下降,铁路运输量出现了双位数百分比的下降而且是逐季度加速,这都不叫硬着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心是降杠杆… 显示全部 哪个市场经济国家没经历过几次硬着陆,有什么啊?不就是让哪些早就该死的僵尸企业死嘛,这不很正常嘛。中国去年发电量自从1968年出现第一次下降,铁路运输量出现了双位数百分比的下降而且是逐季度加速,这都不叫硬着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心是降杠杆降库存降产能,这不是收缩还是膨胀嘛?又没出现失业率大升,急什么?
回答于日 00:00
我大致看了一下索罗斯的采访,基本上我认为说的也都是非常客观理性的。 我从我的角度分析一下他说的主要内容: 1. 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的转换方面无所作为 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的。这点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无以为继,因为国内劳动力短缺,… 显示全部 我大致看了一下索罗斯的采访,基本上我认为说的也都是非常客观理性的。我从我的角度分析一下他说的主要内容:1. 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的转换方面无所作为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的。这点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无以为继,因为国内劳动力短缺,成本上涨很快。中国制造慢慢的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什么是出口导向?@王二麻子论产能过剩、出口导向、外汇储备飙升的本质,精辟至极: 比方说,10个人生产100个包子,要是平均分配每人10个,大家都吃得饱饱的,产能也不过剩。但当其中两个权贵分走了80个,其他8个人分剩下的20个,这时候这8个人只能勉强充饥,而那俩权贵手里却多了60个“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权贵们把这60个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美国。为什么产能过剩一直在中国出现? - 王二麻子的回答所以一旦中国对外贸易失去竞争力,产能就“过剩”了,因为国内人没有钱买。但是内需方面,由于常年的税收超国民经济发展及不合理的税制,已经令财富差距达到极值,中国的基尼指数到底是多少很多年没有公布了。但是有一点可能肯定。高税率高房价已经榨干了国民的口袋,国民是无力消费的。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需要进行整体的财富再分配。显然高层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推动这个。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寄生虫就是宁愿搞死宿主,也不会松开口的。2. 滞涨风险刚刚我看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数字:2015年中国劳动力减少487万。这活生生一个中等国家的劳动力就没有了。由于计生等原因,中国的劳动力减少已经比预计提前10年进入了高峰期,今后每年中国劳动力减少数百万,知道2030年到达千万以上的高峰。这个对经济发展是致命打击。劳动力减少这种状态除了日本这种高度老龄化国家,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劳动力减少,必然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减少。但是需求并没有减少。这必然会引发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国民生活水平将不断下滑。如何应对滞涨?还没有先例可循。滞涨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减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劳动力减少是计生人为引起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玩意。中国面临的劳动力减少趋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如何摆脱滞涨,可行的办法真的不多。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
回答于日 00:00
在知乎,如果说看多中国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那么看空中国也相应地变成了一件道德正确的事,许多人会把是把现实生活里对沉疴体制的不满交融到非常有局限性的观察中,得出令自己义愤填膺的结论;而实际上,回避判断中国经济会不会或者已经发生还是将要发生“… 显示全部 在知乎,如果说看多中国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那么看空中国也相应地变成了一件道德正确的事,许多人会把是把现实生活里对沉疴体制的不满交融到非常有局限性的观察中,得出令自己义愤填膺的结论;而实际上,回避判断中国经济会不会或者已经发生还是将要发生“硬着陆”是一件智商正确的的事。以股市为例一年前的此刻:大牛市论崛起,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权重抬升底部估值,题材股随之接力全面开花。习李也显精干之才,前者“一带一路”颇具声色,后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令人耳目一新。场外的人不说,场内凡是不信服的人,通通被市场教育,在大涨之后跟随。而短短一年后:2000点论此起彼伏;题材股、权重股全部补跌;全球都在唱空中国:“硬着陆”、“L型触底”、“金融危机”再爆发、人民币港币将要坍塌式贬值等等。当然甚嚣尘上的也有:习李山炮,前者好大喜功,后者朝令夕改;肖刚无能,一错杠杆融资,二败急上熔断。如果总结一下一年间财经媒体的言论,诸位会不会惊觉啼笑皆非,又是不是会生此感慨:市场只能跟随,不能随便定论多空。中国经济从来不是预测出来的,再好的预测做到的也只是跟随而已。退一步讲,硬着陆本身不是问题,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里根时代呢?—————————————————————索罗斯谈中国问题原文:Soros: Yes, we are repeating it, but the source of the equilibrium is different. In 2008, the root cause was the subprime crisis in America, Now the root cause is basically China, so it’s not comparable.索罗斯:是的,我们正在重演,但是这次均衡的源头不同了。2008年的根源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的根源基本上是中国,所以没可比性Interviewer: China because growth is much global than we think or it’s importing deflation so they’re devaluating Yuan?采访者:说中国是因为其增长比我们想象得更全球化还是中国正进口通缩所以贬值人民币?Soros: “It’s deflation and over-indebtedn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Total Social debt is 300%, or maybe up to 350% if you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ternal debt. So it’s serious. The Chinese left it too long to address the changeover in the growth model that they have to adopt from investment-and-export-led to domestic-led. The hard landing is practically unavoidable.索罗斯:是通缩和中国经济的过度负债。整个社会的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300%,加上外债的话可能达到350%。中国没有及时地在增长模式上从投资和出口引导向内需引导进行转变,硬着陆几乎不可避免Interviewer:So you are look at a financial crisis that would start in China when authorities also couldn’t still deal with it?采访者:所以你认为在当局也不能处理的时候金融危机会从中国开始?Soros:Basically the key issue is deflation. Now it’s the condition that we are not used to it. None of us have lived in a deflationary environment. The last time we have that is in the 1930s. We just don’t know how to end it. It’s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but now we have to face it.索罗斯:基本上关键问题是通缩。现在的情况我们并不适应,我们没有人经历过一个通缩的环境。上一次通缩还发生在1930年代。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终结它。这是一个不同的局面,但我们必须面对。Interviewer: On China, do you actually expect actually a hard-landing?采访者:对于中国,你是正在期待硬着陆的到来么?Soros: It has happened. I am not expecting it, I am observing it. China can manage it. It’s got resources and greater latitude in choosing policies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it has over 3 trillions of reserves and so on. However, they have a way of inflicting their problem, passing it 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So they can handle it even if they don’t get the transition right. They can certainly continue for 2, 3 years under wrong cause, but the effect 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that is actually the real deflation. It’s one of the sources of deflation. You got basically three major root causes: one is China, the other one is oil and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third is competitive devaluation, and you have all three.索罗斯:已经开始发生了。我不是期待硬着陆,我是在观察。中国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中国有资源并且在选择政策上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有更广的空间,因为中国有3万亿多的外汇储备以及其他原因。然而,中国有方法将这个问题传递给其他的国家。所以他们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即使他们没有将问题转移。中国肯定可以继续发展2、3年的时间, 但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才是真正的通缩。通缩只是源头之一。一共有三个主要的根源:一是中国,另外一个是原油以及原材料价格,第三个是竞争性贬值,现在三个都有了。(我觉得说得够面子了,你没见他欧债危机是怎么说…)
回答于日 00:00
索罗斯的这个观点是基于他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看到微信上有人把对索罗斯的采访都翻译出来了,转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24watt”,本文转载,侵权立删。 —————————————————————————————————————… 显示全部 索罗斯的这个观点是基于他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看到微信上有人把对索罗斯的采访都翻译出来了,转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24watt”,本文转载,侵权立删。————————————————————————————————————— Interviewer: Just two weeks ago, you said we should be much more careful because there is a risk repeating what happened in 2008 采访者:就在两周前,你说我们应该更加地小心因为2008年的危机正在重演 Soros: Yes, we are repeating it, but the source of the equilibrium is different. In 2008, the root cause was the subprime crisis in America, Now the root cause is basically China, so it’s not comparable. 索罗斯:是的,我们正在重演,但是这次均衡的源头不同了。2008年的根源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的根源基本上是中国,所以没可比性 Interviewer: China because growth is much global than we think or it’s importing deflation so they’re devaluating Yuan? 采访者:说中国是因为其增长比我们想象得更全球化还是中国正进口通缩所以贬值人民币? Soros: “It’s deflation and over-indebtedn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Total Social debt is 300%, or maybe up to 350% if you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ternal debt. So it’s serious. The Chinese left it too long to address the changeover in the growth model that they have to adopt from investment-and-export-led to domestic-led. The hard landing is practically unavoidable. 索罗斯:是通缩和中国经济的过度负债。整个社会的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300%,加上外债的话可能达到350%。中国没有及时地在增长模式上从投资和出口引导向内需引导进行转变,硬着陆几乎不可避免 Interviewer:So you are look at a financial crisis that would start in China when authorities also couldn’t still deal with it? 采访者:所以你认为在当局也不能处理的时候金融危机会从中国开始? Soros:Basically the key issue is deflation. Now it’s the condition that we are not used to it. None of us have lived in a deflationary environment. The last time we have that is in the 1930s. We just don’t know how to end it. It’s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but now we have to face it. 索罗斯:基本上关键问题是通缩。现在的情况我们并不适应,我们没有人经历过一个通缩的环境。上一次通缩还发生在1930年代。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终结它。这是一个不同的局面,但我们必须面对。 Interviewer: On China, do you actually expect actually a hard-landing? 采访者:对于中国,你是正在期待硬着陆的到来么? Soros: It has happened. I am not expecting it, I am observing it. China can manage it.It’s got resources and greater latitude in choosing policies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it has over 3 trillions of reserves and so on. However, they have a way of inflicting their problem, passing it 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So they can handle it even if they don’t get the transition right. They can certainly continue for 2, 3 years under wrong cause, but the effect 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that is actually the real deflation. It’s one of the sources of deflation. You got basically three major root causes: one is China, the other one is oil and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third is competitive devaluation, and you have all three. 索罗斯:已经开始发生了。我不是期待硬着陆,我是在观察。中国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中国有资源并且在选择政策上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有更广的空间,因为中国有3万亿多的外汇储备以及其他原因。然而,中国有方法将这个问题传递给其他的国家。所以他们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即使他们没有将问题转移。中国肯定可以继续发展2、3年的时间, 但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才是真正的通缩。通缩只是源头之一。一共有三个主要的根源:一是中国,另外一个是原油以及原材料价格,第三个是竞争性贬值,现在三个都有了。以上是关于中国的访谈全部内容。从索罗斯的回答中其实可以看出,他其实一直都在阐述事实而不是观点,说的是facts而不是自己的view. 另外,记者抛出了带有陷阱的问题后,索罗斯其实很巧妙的避开了—『我是靠观察而不是靠预判』。另外,索罗斯的回答其实后半部分是相信中国是可以处理这个危机的,他没有明说要对中国经济怎么样,人家也不傻,知道你有3万亿美元外储,干不过你,又不是没摔倒过。
回答于日 00:00
只看6.9%这个GDP总量增速数据,很容易雾里看花。 刚好各地的经济数据统计陆续出炉了,我们来结合这些数据,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硬着陆。 就2015年的名义GDP增速(我更喜欢这个数据,看的更清楚,以下全是名义GDP数据),31个省市地区全部下滑了,不过下滑的… 显示全部 只看6.9%这个GDP总量增速数据,很容易雾里看花。刚好各地的经济数据统计陆续出炉了,我们来结合这些数据,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硬着陆。就2015年的名义GDP增速(我更喜欢这个数据,看的更清楚,以下全是名义GDP数据),31个省市地区全部下滑了,不过下滑的情况差别很大,可谓冰火九重天。首先是东北三省+华北三省(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三省(新疆、陕西、甘肃),这九个北方省份的增速全部在4%以下,并且有的省份陷入负增长区间,说是硬着陆并不为过。这些省份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石油、钢铁资源产出地,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环境下,可以说早有定数。去年巴西、俄罗斯经济都是负增长,货币汇率大幅贬值,环球同此凉热。钢铁、煤炭中国产量占全球一半,主要是自己的问题。只要产能有效的淘汰个三成,马上就能恢复盈利能力。因此未来如何,就看李博士改革的力度。石油是全球性的过剩问题,中国减了没用,还得美国、俄罗斯、中东一块减才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似乎谁都不愿意减,都硬扛着,就看谁扛不住了。所以短时间内,完全看不到油价反弹的迹象。不过依中国作为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利益来说,油价越便宜越好,北方产油区也就只能委屈一下了,所以当局对这块的改革,比较保守。说白了就是,用其他地方的利润,补贴产油区,保证你不死,至于未来,就看各自非油产业的成长了。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蜕变,转型的时间估计以十年计。其次是西南三省(贵州、西藏、重庆),增速仍然高高在上(10%-13%),这和当地的固投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比如贵州,去年前11个月,固投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他们和中国的其他地方似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贵州的固投中,轨道交通的投资最惊人,增速同比为46%。翻看了一下贵州的高铁规划,未来五年每年都将会有新线建成,市市通高铁,上面似乎要将之打造成整个西南的交通枢纽。这样的大投入,要说持续性当然是可以怀疑的,不过在中国,什么奇迹都有可能。至少现在,要说他们硬着陆,鬼才信。只看最高和最低的都不合理,因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其实是东部和中部的广大工业省份。只要这些地方不崩,那么说硬着陆就是扯淡。2015年,增速落在5%-9%区间的省份,有19个,包括从山东-河南以南的三分之二国土。正是他们相对较小的增速放缓幅度,使得中国经济虽有风险,仍旧稳定。进一步细分,这19个省份,又可以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增速放缓相对明显的天津+中部内陆省份。重工业时代的明星天津,在2015年终于开始坠落,增速由9.41%跌至5.19%,放缓了4个百分点。天津的危机,显然是受到了去年那一场大爆炸的后遗症影响,不过就根源来说,仍是重工业的产能过剩。只不过与北方的单一矿业地区相比,天津的重工业结构更复杂,有大量的中间产品。与上游资源相比,虽然也有过剩的风险,但是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也因此,使得他避免了“断崖式下跌”的危机。中部内陆省份与天津所面临的形势是类似的,经济主体同样是服务于房地产的重工业。就目前来看,未来的几年,由于劳动力人口的萎缩,房地产需求不足,重工业应该还会持续回落,离谷底还有一段距离。漫漫长夜,何处是尽头?如果从人口增长的角度,结合产能出清的过程,起码还需要3-5年的时间去化疗。第二类,是增速放缓处于中速区间的上海+江苏、山东、福建。上海增速5.96%,同比放缓3个百分点。按道理来说,去年股市大涨,上海应该是最受益的才对,放缓幅度这么大,实在让人惊讶。翻看上海的经济数据,果然,三产表现还是不错的,拖后腿的主要是工业。在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拥有规模最庞大的重工业,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汽车销量基本停滞,钢铁、造船、石化都严重下滑,正是这些行业的寒冬拖累了上海。江苏、山东、福建三省,就跟上海一样,一边是步履蹒跚的重工业,一边是相对先进的消费品产业,比如山东的家电,江苏的高端制造,福建的电子业,占比都不小,这些产业拥有强大的出口竞争力,在危机重重中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第三类,是抗打击能力最强的北京+浙江、广东,放缓幅度都在2个百分点以内,已经是处于止跌回稳的转折点。1,北京三产比例超过八成,已经是一个纯服务业城市,基本不受重工业下滑的影响。2,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代工占比小,无重一身轻,电商红利催化,影视产业发达,可以说风险都避开了,新兴产业又捏在手里,所以就转型来说,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3,广东在所有省份中,拥有着最低的重工业比例和最高的科技产业比例。全国转型看广东,广东转型看东莞。东莞是中国世界工厂的核心,2008年开始转型,经过8年的腾笼换鸟,终于到了验收的季节。2015年,东莞的实际GDP逐季加速,第一季度6.7%,第二季度7.4%,第三季度7.9%,第四季度8%。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东莞蔚然成风的机器人工厂改造大潮,和大量深圳科技产业的迁入。与之对应,2015年广东的外资流入在11年后再次超过江苏,成为FDI第一省。如无意外,新兴产业占比较大的北京、浙江、广东在2016年将开始重拾增长的轨迹,宣告转型的成功。就像是一列长长的火车,车头已经驶出了风暴区。回过头来看,中国的31个省份,——北京+浙江、广东,约占经济总量的20%,即将进入上升轨道。——上海+江苏、山东、福建,约占经济总量的25%,正在转型谷底,下跌风险有限,但离成功还需两三年。——天津+中部省份,约占经济总量的30%,正在继续寻底的过程中,需要3-5年的时间。——重庆+贵州、西藏,约占经济总量的4%,继续打鸡血,一直飞在天上。——北方九省,约占经济总量的21%,已经趴着,5年内都难以看到复活的可能性。虽然说,北方九省已经是妥妥的硬着陆,中部省份的经济也未见底,但是毕竟,还有制造业底蕴强大+服务业日渐长大的半个中国,整体硬着陆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只要政策不犯大错误,有的是转身的空间。PS:1,希望各位评论的时候,先百度一下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谢谢。2,请各位不要拘泥于政府的中部省份概念,本文中的中部省份,包括四川、广西、河南等所有没有单独列出的,经济水平相近、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省份。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经济硬着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