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dt880770m 这款耳机怎么样

从DT831、DT770到T5p、T70 细数拜亚历代高端封闭耳机【beyerdynamic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12贴子:
从DT831、DT770到T5p、T70 细数拜亚历代高端封闭耳机收藏
在欧洲三大传统耳机厂商里,论封闭式耳机的水准,拜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三家厂商里也只有拜亚,几十来一直坚持把封闭式耳机视作其旗舰线的一部分。DT831之于DT931,DT770之于DT880,T5p之于T1,素质上虽然争论不休,骂娘之声不绝于耳,但拜亚官方始终把他们定位为同一档次的事实,至少说明拜亚在封闭耳机上的自信和口碑,要远超AKG和森海两家。我出于录音方面的爱好,封闭式耳机接触的比较多,本文就从一些不太一样的角度来说说拜亚的这几只封闭耳机。这四只耳机中,我拥有并细听过的有DT831,DT770和T5p。T70曾经多次蹭听过,也算是并不陌生。DT831:这个耳机年代比较久远,其他3个耳机里面,我只用DT770跟他同室操戈过不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当年的听音观以及各方面因素跟现在区别太大,只能凭印象说说一些突出特点。831在5K附近的齿音区有一个明显的增益,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音色过亮齿音比较突显,印象中931也有类似问题但是没有831严重。当年的烧友热衷讨论的就是怎么搭配能把这哥俩的齿音削弱一些。说到这我还是想多嘴几句,录音混音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都可以有效抑制齿音,到了母带压盘这个层面,如果还能听见明显的齿音,那只能是制作人觉得音乐进行到这就应该有一个齿音。所以我不会去琢磨找个什么耳放,来特意解决某个耳机的齿音问题,这个耳机就是这样,不喜欢可以换其他耳机。真找到这样特定的耳放,驱动其他耳机时高频就又会偏暗了。耳放甚至耳机中通过增加EQ电路增益或衰减某频段声音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也有,耳机方面K1000就有过这样的设计,耳放方面更是比较普遍。但与其为了一个耳放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个人宁可动动调音台的旋钮或者在Pro Tools里面动几下鼠标,想要什么样的频响都可以有。印象中831的中频虽然不厚但还是有一些味道的,不像后来的770那样白开水。不过味道归味道,它始终是拜亚出品,基本声底还是直白的,跟老AKG的味道还是十万八千里的差别。DT770:DT770版本众多,我手头直到现在还保有的这只是05年改版之前的最后一版DT770 Pro,250欧。虽然250欧,但由于灵敏度较高,这耳机非常容易出声,现今许多以低阻直推闻名的耳机,在随身设备上直插也不一定比它更响。据我经验,各种版本的770之间,包括Pro与非Pro,各种阻抗值,声音趋向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版本之间个体的差别以及使用年头的差别,有时反倒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还要明显。DT770是我最熟悉的耳机,没有之一。我所有玩录音的时间里面有超过80%用它做同期监听,有大约一半的时间用它做混音监听(另一半主要是240m)。由于出色的隔音效果和轻松的听感,在T5p入手之前,我用作随身用途以及在办公室听音乐也是以770为主。这只耳机很容易出好声(或者不惹人讨厌的声音),潜力不大,我用HIFI耳放、录音棚耳放、台机耳机口、随身听、手机、电脑、专业音频接口、调音台等各种设备都听过,只要推力稍游刃有余一些,就能出来个正常的声音,即便是在高档设备上,也没有什么太惊艳的提升。声底上总的来说跟大家熟知的880很接近,只是低频量多一些、中频薄一些、声场小一些。要说这耳机的缺点,莫过于中频太薄,以至于人声异常的瘦弱。从声音的残缺程度上来说,跟240df是一个级别的。设计上其实可以想见它的合理之处,首先中频厚的封闭耳机很容易发闷,适当的削弱中频以换取自然的听感在当时是可行度比较高的方案,再者770的中频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置身于外、冷眼旁观的感觉,非常有利于把人的情感跟音乐剥离开,以达到客观分析音乐的目的。在HIFI圈里这显然是一件非常2的事,但是作为监听耳机来说,毫无疑问这是有其必要性的。770跟240m非常互补,我在做混音的时候,通常只要这两个耳机同时都在,对整个频响区间的把握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即便在没有上档次的近场监听的情况下,以这两只耳机为主监听,混出来的声音通常也会八九不离十。除此之外,770这只耳机给人的声音是非常宽松的,当年我不管是在棚里录音,还是在家混音,带着770匆匆一天过去,都不会感觉累。如果说831还是一杯淡淡的柠檬水,770就是一瓶蒸馏水,你别想尝到什么味道,但是也永远不会腻。从声音的轻松度来说,我听过的耳机里面唯一能跟770相提并论的只有K501,后者得益于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宽松声场,也属于24小时戴着都不会累的耳机。770的低频量感名声在外,但其实由于它中频过薄,中低衔接处也比较弱,整个声底是相当单薄的,不会有森海的那种辉煌的气势和堂音,再加上低频下潜也不深,所以真正量感很大的频段,从听感上只是低频中很窄的一段。即便这一段上的低频也是快收快放,毫不拖沓。所以虽然频响上低频有峰,但在听大多数音乐时候实际主观听感并不会觉得低频过多。当然这是建立在单元充分舒展开之后的基础上。之所以我没有用“煲”这个字眼,是因为770这个耳机一度彻底颠覆了我对煲机这个概念的理解。这十年之间,我手头的这个770声音是一直变化的。从最开始的声场紧,低频过多,到一年之后的声场逐渐放松,低频逐渐变少,再到两三年后的声场定型,低频继续变少,不再过分强调解析,再到一直到现在的低频一直变少,中频也略微变得更薄。由于最初两年我使用得很少,我怀疑到声场定型才是真正煲开,后来的变化就是单元逐渐老化所致了。其他诸如高频延伸、解析力之类的素质,在那个只有HD600和K501的年代,770算是比较出色的。不过放在今天,尤其是跟拜亚自家的新旗舰打个照面,这些硬素质就实在是没有什么再提的价值了。
T5p:早在当年用770和240m混音的时候,因为换来换去着实麻烦,我就有个想法,如果能把这两个耳机的优点结合起来,并做成封闭式,这个耳机就是我不管玩混音还是听音乐都能用一辈子的东西。在T5p问世之初,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就是我当年一直梦想的耳机,因为那时候的T5p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说价格坑爹的,有说低频太监的,有说声场蛋疼的。不管你信没信,当时我是都信了,唯一不解的是太监居然也能蛋疼,不但能蛋疼,还能当爹。说得最多的当然还是说这货是T1阉割版,拜亚拿来骗钱的。作为一个自认为对封闭式耳机还算有点经验的用户,借此机会我倒想好好说说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封闭耳机由于结构所限,要想在保证听感不闷的情况下,做出能达到同档次开放耳机六七成的素质(尤指平衡性),研发上花的功夫就不会比开放式少。即便是用跟开放式相同的单元,放在封闭腔体里出来的声音也是完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调音手段。这实在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如果拜亚不是对自己做封闭式有十足信心的话,这耳机即便是定位低阻便携,也还是可以做成半开放,若讨论出街、火车、飞机等情景,大耳机即便封闭,隔音效果比起入耳塞子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拜亚实在没有理由通过自己故意定位一个坑爹的旗舰来自取其辱,要想骗钱,有很多比这更高明的招数。同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AKG和森海,尤其是森海,对封闭耳机完全不感冒的原因。森海挟大奥以称无敌于世,至今也没有一个拿得上台面的封闭式。AKG黄金时代最经典的240m和240df,如果以录音棚和广播监听的功能定位来说,是最应该做成封闭式的,但终其黄金年代也只有一个短命的K250出来露了一面。其后AKG的天才工程师设计了K340以及K1000这些旷世奇葩,也终究没有弄出一个像样的封闭式。270(271,272)系列和最新的K550已是AKG封闭耳机的巅峰,做了多大的妥协来换取一个勉强对得起那个价位的声音,又有多少问题至今无法解决AKG也不想解决,想也不用我多说。拜亚在T5p之前的封闭耳机,都是通过特殊手段,以严重破坏平衡性为代价,换取了相对自然的听感和六七成开放旗舰的素质。比如831的5K增益,用过分明亮的泛音来掩盖封闭耳机的闷声。再比如770的中频,以人声几乎残不可听的代价来换取自然的声场和轻松的听感。而这些明显缺陷,今天在T5p上已经看不见了。T5p的低频是被骂的最多的,在第一次听到T5p之前,这个问号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究竟T5p的低频弱到什么程度,是K501的程度,还是240df的程度?说实话如果弱到这对活宝当中任何一个的程度,作为一个旗舰价位的耳机我是肯定不能接受的。于是实际去听之前我先用邮件联系我们村唯一的耳机店的店主询问T5p的低频。501和240df这对冤家不知道店主手里有没有,手头翻来看去,AKG的新冤家K701是在产的,低频在当今的耳机里也算是比较弱了,就让店主帮我比较了一下。店主回复说T5p的低频再少也不比701少,我一想,全世界都在骂低频少,你还说没有701少,这厮空口无凭也作不得准,还得自己亲自去听听。隔几天去了一听,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预想。就怕鬼佬的701不靠谱,特意带上自己的701,店里现场挑了个还算对路的耳放插上701,然后把T5p插到iPad上一开声,很明显店主的听感没有任何问题,话说的反而还保守了些,T5p低频比701全面太多,下潜、层次都不是一个档次。即便不比这些,单说100Hz左右的常规低频的量感T5p也明显胜出701一筹。总体上T5p的低频量感虽然不能说怎么样多,但声底明显是健全的,跟501和240df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事实上由于T5p的低频下潜极深且中低衔接自然,我的主观听感并不觉得它的低频量感比我手头的770弱很多,如前文所说,770下潜不行,中低衔接部分也偏薄,所谓低频猛其实能量都集中在100Hz附近的一个很窄的频段里,往上往下都有陡降,低频整体听感还是很单薄的,而T5p则是把能量均匀分布在20到300这个很宽的区域内,低频听感上颇为丰满。
低频这个压在心中的大石头搬开了之后,随之而来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T5p居然有中频。当然特斯拉有了中频这事我当时是已经知道了的,听T1的中频相比于880确实是完完全全的两种调音路数。不过我惊讶的是正如前文所说,封闭耳机中频一厚必然发闷(831和770中频都是薄声,271即便没敢用240那种醇厚的中频,其声场也很局促),而T5p的中频厚度居然达到了我的银线240m的七八成,同时微微发闷的感觉又远不至于达到令人厌烦的程度。就凭这点,价格比770,271之流贵出个五六倍已然不算坑爹。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东西,不就是当年我梦寐以求的结合770和240m二者优点的耳机么(当然我没说T5p的中频可以达到240m的味道,我本人也是老AKG的狂热信徒,尚请兔大等AKG高手会心一笑)。仅低频不弱、中频够厚、封闭不闷这三点,我就掏钱了。至于煲开后低频的去芜存菁,旗舰水准的定位解析等等,那都是拿回家之后反复听渡口的鼓点、加州旅馆的掌声口哨才慢慢体会了的。经过一段时间苦思,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T5p这个耳机争议如此之大了。首先,烧友期望太高,总以为卖的跟T1一个价,声音就要跟T1一个档次。正如我前文所说,封闭式能达到相同售价的开放式的六七成水准,就算是成功的耳机,就需要在研发上投入不少于研发对应开放式耳机的资源,就不能算是坑爹骗钱之作。如果硬有人说T5p连T1的六七成也达不到的话,我只能说,砸钱是这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今天去砸20万,根本不用懂什么器材,随便在网上看看,也能配出一套听起来很上档次的T1系统。但即便是这么一套系统下,T1的50Hz以下的声音质感也无法胜过T5p。也没有人能带着这么一套系统进录音棚同期监听做完了再做混音监听。也没有人能在办公室或者深夜家中用这么一套系统听音乐不吵到同事和家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我本人没玩过也没精力去玩那些顶级耳机系统,但是我很尊重那些玩过的人,即便我有时候会对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在器材搭配上而我动动调音台的推子旋钮可能几分钟之内能达到很近似的效果表示不甚理解,我还是被他们为了1%的声音提升而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反过来我也希望玩过顶级系统的人,也能尊重没玩过的人的一些个人需求和看法。其次,有些烧友很少听封闭耳机。听惯了650甚至800的开扬大气,听惯了T1的中正之音,乍一听T5p,可能会发自内心的感觉这就是个垃圾,而并非刻意贬低这个耳机和懂得欣赏这耳机的人。对于这类烧友,我是万万没有资格去说诸如“你们应该多了解了解封闭耳机”这种话的,因为他们都是玩毫不妥协的顶级系统的高烧,而我只是70%的录音爱好者和30%的耳机爱好者。我只能承认T5p在解决封闭耳机声音发闷这个问题上面确实还只是出色的“人作”而并非完美的“神作”。虽然我从理性上觉得拜亚从831,770时期的那种剑走偏锋的回避问题,到T5p敢于直面问题并坚持平衡性原则以很小的轻松感损失为代价换来了醇厚的中频,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承认DT770才是拜亚封闭耳机里声场最自然,听感最接近开放耳机的。T5p大幅提高了平衡性、解析力、定位、两端延伸,但是声音的轻松感比之770还是明显的稍嫌不足。 我在此间以及隔壁发现有些烧友对T5p的评价随时间以及听到的不同的T5p个体而变化。再加上我手头这只T5p的低频质量兼优,而head-fi上的各国烧友确实都有反应T5p低频不足的事实,我不禁非常怀疑是不是T5p这个耳机的个体差异真的比较大。如果是这样,我只能对自己拿到一只低频健全的T5p感到庆幸同时对那些痛骂T5p的人表示理解。T70:最后再简单说说T70这个耳机,T70是本文四个耳机中唯一一个我没有拥有过的,所以不敢说我对T70有多了解。仅有的这点印象也都来源于蹭听的同一只T70,即我们村唯一的耳机店里的样机。从第一次听T70到现在至少有一年时间了,期间多次蹭听,最后一次是T90刚到货,顺便比较了一下T70,T90,T5p和T1这四只。T1的听感我保证不提,因为无论我说什么,肯定会有人说我根本没听过推好的T1,关键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听的T1算是推到什么程度的,所以找骂的事咱不干。
之前一个比较容易获得赞同的说法就是特斯拉除了T1之外都是T1的阉割版,这话不管你信不信,我当时是真信了。但是后来扑朔迷离的真相一步一步揭露了出来,让我更加坚信一点,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就得自己去听。首先如果说T5p是T1的阉割版,这话我30%同意,这俩耳机有些特点上是比较神似的,虽然前文说过封闭耳机肯定要有一整套的独立于开放耳机的调音,但是T5p的调音过程中,我相信拜亚的工程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T1。但是如果说T70也是T1的阉割版,这话我100%不同意。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被770的调音侵蚀了灵魂的人来说,T70这货的调音如果不是从770进化而来,我愿把我的耳朵割下喂猪。T70和T5p虽然同为设计时间上非常接近的两个封闭式特斯拉耳机,但是这两个耳机的声底完全是两个路子。如前文所说,T5p是拜亚首次直面“封闭耳机中频不能厚”这个宿命的勇气之作。如我所料不错,拜亚是先定下来“T5p中频一定要醇厚(我再也受不鸟你们说我的旗舰没中频了)”这个基调,然后再逐步靠调音手段,来消除封闭闷声的。这就直接导致了T5p的中频很坦荡,一副“这就是T5p的中频,爱谁谁”的气魄。但中频厚这个基调定下来,想靠调音手段彻底消除封闭闷声,那就不是一代工程师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了,所以T5p听感会不如上代770那么宽松,好在并不很明显。即便做到这一步,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特斯拉单元的高密度感高通透感的特性,玩880时代的那老一套,还指不定猴年马月能在这个价位看到这种素质的封闭耳机。反过来T70的中频,个人感觉非常的“扭捏”。一副想厚又不敢太厚,想薄又不屑于像770那么薄的忐忐忑忑的心情。如我所料不错,T70的调音,是在770的基础上稍微平均了一下低频能量,削平了100Hz处突起的异峰,对照着封闭闷声的变化亦步亦趋的提升了些中频的产物。在彻底完成原型机之前,拜亚的工程师不见得对T70的中频最后到底能提升到一个什么程度有一个胸有成竹的把握,事实也证明远没有提高到T5p的程度。除此之外,T70与DT770二者的调音在血缘上非常接近,特斯拉单元提升了点密度和两端延伸,但此等些微差别比起T5p那种自成一家的气派颇不相同,与T1的相似之处更是让我完全不知从何说起。这只T70样机据我所知在店里至少已经放了一年多了,人来人往应该有不少人听过,但是我直到最后一次去听,还是感觉声场透着一丝莫名的诡异,这诡异与当年我的770声场定型之前的那种怎么听也搔不到痒处的感觉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怪而不闷的感觉,跟T5p稍有闷声但正而不邪的气派非常不同。这不禁让我怀疑T70的振膜是否也与770有相似之处。同时蹭听的T90是新机,刚一开声声底反而很正,没有明显的没煲开的声场发紧的感觉。私以为T90是个很有潜力也很有意思的耳机。在特斯拉大耳机中,T90是中频最浑厚的一只,粗听之下中频厚度跟我的银线240m在伯仲之间(味道我暂时保留意见),比T5p明显要厚一些。如果把DT770,T70,T5p,T90这四个按此顺序排列,中频厚度差不多是个等差数列。T90的低频下潜竟似一点也不亚于封闭的T70,同比之下私以为T1的下潜是要稍逊于T5p的。我对DT990不是很熟,希望在此能抛砖引玉,等待对990和T90都了解的朋友说说他们在调音上的相似和不同。转载自耳机俱乐部论坛
作者:mercuryknight
附评论 T70/T90:这两只耳机我都没有拿回家仔细听过,往深了说可能纰漏会比较多,作参考可以,不能尽信。如果从HIFI用途上来说,T70虽然因封闭式带来的听感问题比T5p要稍微轻一些,但毕竟还是封闭式,对于绝大多数时间听开放式耳机的烧友来说,不磨一段时间耳朵,不一定能接受,磨了也不一定能全盘接受。但如果有比较丰富的听封闭式耳机的经验,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起码能找到玩的乐趣,不会一耳朵就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我倒是感觉T70这只耳机很有做监听的潜质,因为声低跟770有相似之处,都是比较冷静的分析声音,没有刺激性,不累耳朵,而T70平衡性上比770又进步了很多。跟T90相比,T70的声低要清瘦很多,T70在新特斯拉耳机里面中频是最薄的,低频能量平均了但量感不算多,也正是从这点上我才敢大胆推测T70的调音更多的是从770进化而来,而不是T1或T5p的阉割版。T90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声音比较热情活泼,人声有感情,低频量大不混弹性十足。从HIFI用途上来说我感觉T90潜力要比T70大,配合声音偏冷静、控制力强的前端,不过分纠结两端延伸和解析力等硬素质,而以味道为主的话,在一些方面可能会达到跟T1各擅胜场的局面。
看来特斯拉技术果然有独到的贡献,1月7号应该正好是特斯拉逝世70周年纪念日~
电脑,只能看到6楼9号12点的回复,后面的全部都看不到,包括你的和楼主的,我自己的也看不到
这个贴好像是本吧第一个回复上百的贴,值得庆贺,虽然是三个人水出来的.................
接7楼,现在据说德国下载一个1G的文件就要几秒钟。
你说tv-out 不足是怎么回事。
这么全面的听后感不多见 看了半天是赞t90呢吧
被爆的果然很惨啊...一直没怎么去过森海吧,觉得森海吧现在最主要发展的是Sennheiser吧,毕竟有了吧主,不过声海吧要说也是森海的正式名称,因此哪边建设的好估计哪边就人多吧~想想很庆幸拜亚没更名~
新买了一个背包,上面有一个硬制的播放器便携包,还有耳机孔,C4刚好放下,挺不错的。
我在家里翻着一个以前装防水手机的硬皮盒,放C4刚刚好。
DT770 pro 32欧姆的素质如何是否有提升? 想买来在家里听古典
@qiqicom69077转自golden ears
楼主忽略了很多很好的封闭式耳机啊,都不是拜亚的
学习了,多谢搬运,好文
这不是大家谈的文章么
研发是要米的,拔牙有了770这个金子招牌,还有150什么的,已经可以不用研发了t系列其实没有几个像铝箱880那么经典的
手握770pro和880pro的路过,感觉楼主描述的770pro和我的听感基本一致~
感觉770其实还没有摆脱闷这个行列,初听可以,长时间就会感觉到闷,不知道是我耳朵有毛病还是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拜亚DT770 PRO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LastProTbl >>> -->
>> PART:PluginVer3/Rank/Pro >>> -->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boutManu >>> -->
官方网站:拜亚DT770(250Ω)点评
您对该产品的感受,分享更多内容可选择高级点评
您的点评很用心,去写
>> PART:DetailVer3/Part/Detail/AdZPlusGoods >>> -->拜亚动力DT770 pro如何【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88,767贴子:
拜亚动力DT770 pro如何收藏
如题,这副大耳如何?音质什么偏向?求大神
耳机,京东数码大牌惠战,强悍来袭,&购&大牌够朋友!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更快,享受愉快购物就上JD.com!
防沉补丁1.0
这个价格考虑880
770和880还是有些差距的,不差500块吧
都上拜亚大耳了为啥还要封闭式开放式有先天优势啊
千元封闭式大耳声场最舒服的一款 其他方面也不错 很值得入手 建议250欧
美亚80o 150刀,易迅250o 999
出街交给耳塞吧,在室内使用这个吧,770PRO价格一般在1100,超过基本无视掉啦。
770pro和880都有。770pro作为封闭而且是监听,声场肯定小于半开放的880的。770p声音线条感更强,解析结像感也更强,声音是属于两头稍翘的,极低频多,但在80-125hz有个凹陷,导致流行那种轰隆隆的鼓声和氛围感不够。乐器倒是很好,人声是那种很平淡很乏味的,录音不好的流行会很毛刺,位置不远不近。隔音的话很好很好,作为封闭监听必须的。总的来说素质肯定值这个价,就看你能否接受监听风格了,而且电话线比较沉。880的话的确非常非常均衡,声音总体完成度高于770p,不过也可以说太平淡了。个人感觉1400元左右性价比是高于999的770p的,而且家用的话佩戴舒适度和耐听度也远超770p。不过楼主只考虑封闭的话就算了。以上供楼主参考,好像写太多了
洪亮声线,独特有型的纤细设计,稳固佩戴,全金属硬朗质感外壳!小巧设计贴合耳朵,舒适稳固佩戴体验,出色音质!
你问了店家双12 999了么?楼主
偶尔可以出街
冬天不怕耳朵冷
声音上来说
但也不能说有多少性价比
喜欢外观的话,可以入手。
为什么不买dt990 pro
建议买250欧的,声音比较直白,这价位几乎最好的声音了,另外这玩意儿上台没吊用,说不能直推的都是没听过的
这价格高了,声音还可以,就是有点欠煲
250欧的770pro双11之前亚马逊才800多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拜亚DT770PRO品评:告诉你什么是老而弥坚
  【PConline&评测】随着经济水平和鉴赏时间的双方面提高,过往被奉为&耳机四大厂&的产品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四大厂的其中之一,拜亚动力的产品线中有很多都被用户所喜爱,无论新旧。这里面,DT770和DT880这两个系列,无论是在录音监听还是音乐欣赏方面,都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笔者相信已经有不少朋友听过DT770PRO的不同版本,但会有更多朋友对于这款耳机有兴趣,想了解这款传奇型号的声音。因此,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DT770PRO的评测,希望能让更多有兴趣的朋友有所了解。拜亚动力DT770PRO 外形与细节的赏析:专业度十足  最近两年,耳机四大厂的产品都在外包装上来了一次革新,拜亚动力的产品自然不例外。拜亚动力DT770PRO的外包装采用了半开窗式的设计,这种现在较为常见的设计能够让用户第一时间感知到DT770PRO专业性强的外观。在包装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款DT770PRO采用的是32欧姆的设计,更易驱动的特质适合在多种设备上使用。从外观上看,纯黑色的拜亚动力DT770PRO虽然不算很酷炫,但专业范儿十足的外观相信会有不少朋友为它买单。在类皮革花纹的腔体上,我们能够看到DT770PRO&32&O的字样,让更多朋友在第一时间了解它的属性。  DT770PRO采用的是封闭式的腔体结构,虽然这种结构会使得耳机在声场上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录音师能够听到尽量多的细节,体现出拜亚动力对专业使用环境的考虑。耳罩采用的是皮质材料,虽然没有天鹅绒材质那么舒服,但能够保证不会太容易弄脏,实际佩戴感觉也是不错的。为了能够适配更多的头型,DT770PRO自然也采用了滑道设计。它的滑道并没有采用步进式设计,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但加上阻尼感较强的设定,其实更加方便进行微调以获得更好的佩戴感。  而在头梁上也是沿用了这种贴心的设计,包裹的材质不仅结实中柔软的感觉,还能够通过纽扣轻松组装拆卸,能够适配不同用户的需求,展现出DT770PRO更强的适配面。  虽然这款DT770PRO的阻抗为32欧姆,但在线材方面还是秉承了专业向的路线。拜亚动力为其配备了三米长不可更换的线材,能够方便用户在较大空间之内使用。只是外形加线长,基本上不是很适合出门使用。不过为了能够接上不同接口的设备,DT770PRO的接口还是使用了原生3.5mm接口,并可以通过螺旋接口接上配件中6.5mm插头用在专业设备上。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外设配件图赏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亚77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