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万夫莫敌主动三国志13单挑杀人人率最高是%多少是,吕

  世界顶级记录500斤出头,古人再牛,您确信能超过今天的顶级记录?力量越大,速度越慢,所谓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又要力量,又要速度,无法同时做到极致,不要被所谓的“李元霸”式传说人物蒙蔽。牛人我信有,但力拔山兮我认为十足的吹牛皮。也没读过小项单挑过哪些高手。指名道姓单干刘三,说明他比刘三高明不到哪里去,如果公认水平相差很大,那他挑战刘三岂不是让人齿冷?就像成年人挑战小朋友,那是在讲笑话。  小项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论战绩,我认为比戚继光,陈庆之相去甚远。
  @潇湘观渔
11:09:12  不需要惋惜。霸王只知道武力镇世,却不知爱民惜民,他比不上刘邦能与民休息  -----------------------------  @龙族丶青龙星
13:36:19  1.霸王心怀百姓,为天下人着想: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  2.霸王因征战而为江东父老感到忏悔: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3.霸王身死之后,鲁地百姓守义不降: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  -----------------------------  霸王杀降屠城,十分暴虐,楚军抢杀捋掠、残害民众是历史事实,与刘邦的政策宽宏、治军严谨、与民生息对比,霸王就是一个野蛮人。  1.所谓单挑,是霸王在无法彻底打败刘邦的情况下,用乡下莽汉思维来对待敌手。他的立足点是单挑比武能赢,要是不能赢的话,就不会出言单挑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军士百姓!要是真为了百姓,也可以单挑比智慧嘛,看他还敢比不?  2.无脸回江东更不是为了江东群众,而是自己拉不下脸面。  3.鲁不降,只能说明鲁将忠心。  作为国家统治者,首要素质是爱民惜民,这点刘比项强多了。
  @潇湘观渔
11:06:23  霸王杀降屠城,十分暴虐,楚军抢杀捋掠、残害民众是历史事实,与刘邦的政策宽宏、治军严谨、与民生息对比,霸王就是一个野蛮人。  1.所谓单挑,是霸王在无法彻底打败刘邦的情况下,用乡下莽汉思维来对待敌手。他的立足点是单挑比武能赢,要是不能赢的话,就不会出言单挑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军士百姓!要是真为了百姓,也可以单挑比智慧嘛,看他还敢比不?  2.无脸回江东更不是为了江东群众,而是自己拉不下......  -----------------------------  既然你说到屠城这个问题,对于霸王杀降屠城,杀降姑且不论,因为这与爱民无关。屠城确实不符合道义,严重践踏人类底线,所以我从来不否认霸王屠城是残暴的行为,然而刘邦就有你描述的那么高大上么?以下是刘邦集团的屠城记录:  关于刘邦本人的屠城:  1.【南攻颍阳,屠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引水灌废丘。】——《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3.【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4.【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5.【至函谷关,有兵守,不得入。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  刘邦集团其他成员的屠城:   樊哙的屠城:   6.【从攻项籍,屠煮枣。】——《史记·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7.【屠胡陵。】——《史记·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周勃的屠城:   8.【击陈豨,屠马邑。】——《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9.【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柴武的屠城:  10.【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刘贾、周殷、英布的屠城:   11.【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十一月,刘贾南渡淮,围寿春,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   12.【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阁下认为楚军抢杀捋掠、残害民众,汉军也一样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你说的刘邦治军严谨、休养生息。如果霸王是一个野蛮人的话,刘邦就是一个披着伪善外皮的野蛮人。为什么刘邦和李世民屠城还能冠以仁圣之君,曹操屠城称作超世之杰,成吉思汗屠城更是一代天骄,霸王屠城就成了屠夫和野蛮人呢?无非就是成王败寇的思想。  这里中间插上一段,项羽和刘邦屠城有本质上不同。项羽和秦有国仇家恨,齐国曾经灭过项国,这个《公羊传》《毂梁传》都有记载。刘邦原是秦吏却反秦,屠戮秦国的城池。拿秦国屠城,项羽屠秦国城池,刘邦屠秦国城池三者来做比较,秦国屠城,就好比日本侵略中国,项羽屠秦国就像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中国人,屠杀日本人,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在先。而刘邦屠城可以说是中国人看日本来侵略中国,投靠日本人,来屠杀中国人。刘邦原是秦吏,那个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反秦,这点也不必我多说。  然而即使霸王最终失败了,在西汉王朝的记载里却依然找不到任何霸王残暴治国的例子,你找不到霸王苛捐杂税的记录,你找不到霸王强拉壮丁的记录,你找不到霸王屠灭商人的记录,你找不到霸王治下官员穷凶极恶的记录,算不算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霸王?霸王治下百姓,历经战争,却是恢复得最快的,江东没有经受战争直接冲击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能看出霸王不施苛政,体恤民众。  最后我想说的是,阁下多次提到爱民惜民,政治家所谓的爱民,都是有功利性的,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根本不可能和爱子这种亲情相比。这点无论是霸王还是刘邦,都是如此,区别只在于刘邦赢得了战争,霸王却输掉了战争。
  @二十五弦是吾儿
00:09:39  韩信?呵呵。。。顶着“兵仙”头衔而战绩平平。  根据百科中关于《还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陈下之战》介绍;又看数遍《史记》发现韩信战功真是战绩平平,乏善可陈,《淮阴侯列传》韩信战功没有多少,对话就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司马迁往《淮阴侯列传》里大量的注水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把战绩平平的韩信给打造成名将形象。  为什么司马迁如此的包装韩信?  汉初
记载多源于......  -----------------------------  在我阐述下面的观点之前,首先得让你搞清楚一件事,你的嘴中司马迁左一句吹捧项羽右一句韩信注水,所以《史记》在你眼里也就成了故事小说。下面我就以史料来论证《史记》的客观性和严谨性。如果以后再说项羽是被司马迁吹起来的,麻烦你拿史料阐述你的观点,你要是想好好辩我就跟你辩,要是耍无赖咱也一点不虚你。  1.汉武帝因为司马迁客观记载汉景帝与自己的事迹而震怒,所以汉朝完全是有动机篡改《史记》的。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三国志o卷十三o魏志十三》:  补一句,貌似你这人文言功底不是很好,我发了你恐怕也看不懂,但是这一段又很重要,省得你接下来再胡搅蛮缠,所以我就给你进行翻译吧:  【明帝又问:“司马迁遭受宫刑的缘故,是他心里怀着怨恨,写下史记诋毁贬低汉武帝,令人切齿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录史事,不凭空赞美,不掩饰过失,刘向、扬雄佩服他善于记事,有优秀史官的才能,说他是如实记录。汉武帝听说他撰写《史记》,拿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来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扔了。到现在这两篇本纪有目录而没有记载内容。后来司马迁遭遇李陵的事,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宫刑。这有怨恨的是在于汉武帝,而不在于司马迁。】  2.汉朝不仅有动机,而且有实力篡改《史记》。根据记载,西汉博士褚少孙修补过十卷史记。  《汉书o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  《史记o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载:“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成一家之言...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史记o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郭璞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史记o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载:“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史记o集解》(裴)骃案:《汉书音义》曰“十篇缺,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  《史记o索隐》案:《汉书》曰“十篇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表,三王世家,日者、龟策传、傅靳等列传也”。案:景纪取班(固汉)书补之,武纪专取封禅书,礼书取荀卿礼论,乐取礼乐记,兵书亡,不补,略述律而言兵,遂分历述以次之。三王系家空取其策文以缉此篇,何率略且重,非当也。日者不能记诸国之同异,而论司马季主。龟策直太卜所得占龟兆杂说,而无笔削之功,何芜鄙也。
  @二十五弦是吾儿
00:09:39  韩信?呵呵。。。顶着“兵仙”头衔而战绩平平。  根据百科中关于《还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陈下之战》介绍;又看数遍《史记》发现韩信战功真是战绩平平,乏善可陈,《淮阴侯列传》韩信战功没有多少,对话就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司马迁往《淮阴侯列传》里大量的注水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把战绩平平的韩信给打造成名将形象。  为什么司马迁如此的包装韩信?  汉初
记载多源于......  -----------------------------  然后再给你发韩信的经典战役,看看是不是你所认为的战绩平平,伐善可陈,一切都以事实依据来说话。  【一】陈仓之战   汉高帝元年(前206)六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以“汉中策”帮助刘邦确定“东向争权天下”的方略。八月,韩信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多人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之策吸引了敌军注意力,当敌军的主力被引诱到了栈道一线时,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陈仓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倒攻大散关,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仓城(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打开了守卫关中平原的大门。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紧接着汉军主力挥师东进,占领了三秦,奠定了与项羽争雄天下的基础。   这就是韩信生平所指挥的第一个战役,韩信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成功地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由汉中进夺关中的战例。韩信出其不意奇袭陈仓,尔后分兵略地,连续作战,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地区。在这一过程中,韩信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  【二】京索之战   汉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彭城溃败后,留守关中的韩信迅速赶到荥阳前线,利用荥阳有利地形,组织多层次的战略防御体系,多次击破楚军于京(今河南荥阳南)、索(今河南荥阳)之间,歼灭了不断西进的楚军前锋,止住了战略溃败的颓势。   韩信不仅阻止了楚军的追击和进攻,还不时抓住战机,组织起必要而适当的反攻。他派曹参、灌婴、靳歙等将领分别出击,先后夺回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燕县(今河南长垣西北)、衍氏(今河南郑州市北)、武强(今河南郑州市东北)、菑南(今河南民权东)、昆阳(今河南叶县)、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等地,消灭了这些地区的楚军以及叛汉投楚的势力。   韩信把战线由荥阳向东推进,协助刘邦,重点部署了由荥阳至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洛阳的纵深防御。依托这一带的有利地形,组织起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准备抵抗项羽新的进攻,阻止其连续突破。这样,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构成一个纵横各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楚汉斗争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   韩信在刘邦彭城惨败之余,阻止了楚军乘胜入关,稳定了战局,经营一个强大的正面战场,使刘邦转危为安,为夺取下一阶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在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至七月之间完成的,充分显示了韩信扭转乾坤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安邑之战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击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魏王豹于安邑的一次渡河进攻战。   汉高祖二年五月,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线形成对峙后,魏王豹反汉。豹踞河东,南下可切断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与荥阳、成皋一线汉军的联络,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前后夹击之势;西向则可直取关中。为解除侧翼威胁,八月,刘邦先遣谋士郦食其游说魏王豹未成。即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骑将灌婴、步将曹参等攻魏。魏王豹陈兵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以阻止汉军渡河。韩信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战术,集结船只,佯作由临晋关渡河,主力却直奔临晋关上游百余里处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乘魏军无备,用木柙缚罂缶(一种简易渡河器材)迅速渡过黄河,直捣魏军后方重镇安邑。魏王豹率军仓促迎战,并急调蒲坂之兵北上救援。九月,汉军在安邑西南击败救援的魏军,并俘获魏将王襄,袭占安邑。魏王豹率败军东奔曲阳(今河北曲阳西)。汉军乘胜追击,再破魏军,生擒魏王豹。   此战,韩信出其不意灭魏,使刘邦得魏降卒补充前线,加强了对楚正面防御,并为尔后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开辟北方战场创造了条件。  【四】破代之战   安邑之战胜利后,鉴于黄河以北代、赵、燕三国和占有今山东大部的齐国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楚汉战争全局,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o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汉高帝二年(前205)后九月(即闰九月),韩信率军开始进军攻代。他针对代、赵联军的部署,决心以突然袭击的手段,长驱直进,快速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代军,消除自己东下破赵时来自侧翼的威胁。   此战,韩信的作战目标是首先歼灭代军,然后夺取邬县。韩信率领汉军自平阳沿汾水河谷北上,秘密行进,直奔邬县之东,突然向夏说军发起攻击,当即将其击败。夏说率军东逃,企图越太行山向赵军靠拢。汉军置邬县城的代军于不顾,全力猛追,追至阏与(今山西和顺),终于全歼代军主力夏说部,擒斩夏说。接着,韩信、张耳麾军东进,去攻赵国;由曹参率兵回师,包围邬县。这时,由于夏说部被歼,邬县成为一座孤城,代将戚公不敢坚守,弃城而逃,被曹参迫斩。至此,代国的武装力量基本覆灭,代国灭亡。   这次作战的规模不大,代军的力量也比较弱小,但仍然体现了韩信用兵的一贯特点,即先消灭敌人的军队,而后再解决攻城问题,即使作战的对象兵力弱小,也要突然袭击,出奇制胜。因此,汉军进展十分顺利,既未顿兵于坚城,也未被阻于险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敌,致使代军既未能屏蔽赵军,也未能迟滞汉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五】井陉之战   韩信灭亡代国以后,由于西线正面战场受到楚军强大压力,刘邦收取韩信的精兵充实成、荥防线。韩信从长远打算考虑,坚持要开辟北面战场进取赵国(位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   汉高祖三年(前204)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与张耳统兵数万越过太行山攻赵。当时,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省鹿泉市土门关),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赵国谋臣李左车建议陈余派精兵3万,绕路截断韩信军辎重粮草,正面赵军则高筑营垒,拒险坚守,使韩信进不能战,退不能还。陈余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史记o淮阴侯列传》),韩信兵少而疲,避而不击会贻笑诸侯,拒不采纳李左车建议。  韩信率军在距井陉口30里处扎营。夜半,令2000轻骑每人手持一面红旗,沿小路隐蔽前进至赵军大营附近设伏。随后,韩信又根据敌强我弱,士卒多数未经训练,运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史记o淮阴侯列传》)的战术,以万人在绵蔓水(今绵河)东岸列背水阵。翌日拂晓,韩信率军向井陉口进攻。经激战,韩信军丢旗弃鼓佯败至背水阵。陈余中计,误以为韩信不懂阵法,遂命壁垒内士卒倾全力追击。依山隐蔽的汉军轻骑,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更旗易帜。赵军攻汉军背水阵不胜,突见壁垒上汉军旗帜摆动,顿时一片混乱,士卒争相逃命。汉军乘势两面夹击,大败赵军。赵王歇及陈余率残部向南逃抵邯郸(今属河北)。汉军转入追击,在郎北(今河北高邑东南)再败赵军,斩杀陈余,生俘赵王歇。   此战,韩信奇正并用,背水列阵,拔帜易帜,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二十五弦是吾儿
00:09:39  韩信?呵呵。。。顶着“兵仙”头衔而战绩平平。  根据百科中关于《还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陈下之战》介绍;又看数遍《史记》发现韩信战功真是战绩平平,乏善可陈,《淮阴侯列传》韩信战功没有多少,对话就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司马迁往《淮阴侯列传》里大量的注水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把战绩平平的韩信给打造成名将形象。  为什么司马迁如此的包装韩信?  汉初
记载多源于......  -----------------------------  【六】胁燕之战   平定赵国之后,北方诸国只剩下燕、齐两国。韩信下一步要须考虑继续东进的问题了,他的目的是要绕到项羽的彭城侧后去打项羽,而不是平定了赵国就算完事了。燕国虽然没有像太行山这样的险阻,但是它国大兵众,城池坚固,而这时的汉军由于远离后方,又连续征战,士卒疲惫。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战法去降服燕国,是韩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韩信采纳李左车“先声后实”的计谋,将军队屯住赵地休整,并摆出要大举攻燕的态势。与此同时,韩信遣使者入燕,致书燕王臧荼,说以利害,劝其归降。燕王臧荼见到韩信派来的汉使者,很是恭敬。臧荼闻知韩信取三秦、平魏、破代、灭赵,勇略过人,所向无敌,早已吓破了胆,不敢与韩信交锋。鉴于魏、代、赵等国败亡的教训,慑于汉军的强大和韩信的声威,燕王果然如李左车所言,韩信一纸书信,便纳款投降,背楚归汉。   韩信没有费一兵一卒,也没有动一枪一刀就迫降了燕国,这固然是李左车的计策高明,但同时我们也看出韩信不愧为名将,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能慧眼识英雄,更能尊重贤能之士,辨别出计策的好坏,果决地采纳别人的良谋妙策。  【七】破齐之战   汉高祖四年(前203)十月,率军北攻代、赵、燕、齐开辟汉军北方战场的大将韩信,已先后灭代、破赵、降燕,兵锋直指齐地(今山东)。齐王田广派部将华无伤、田解率重兵屯守厉下,以备韩信军。是时,刘邦恐韩信不能迅速克齐,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齐王同意与汉媾和,撤历下守备。  韩信未接到刘邦停止攻齐之令,采纳谋士蒯彻建议,乘田横、田广正和郦食其纵酒作乐,疏于戒备,迅速率军从平源津(今山东德州南)渡过黄河,袭占历下,由于齐军主力在历下被歼,齐国已无力防守都城临淄,其领导集团遂仓惶出逃,齐王田广逃往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相国田横逃往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守相田光逃往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将军田既逃往胶东;将军田吸逃往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整个齐国陷入崩溃和混乱之中。韩信乘势攻占齐都临淄,并分兵追击,灌婴追田横至博阳,大败田横所率的骑兵;又追至嬴县(今山东莱芜西北),再次击败田横,田横脱身而逃。接着灌婴挥军北上,击斩田吸于千乘。曹参进军济北,连克各城。韩信率军东下,直逼高密,去追击田广。各路齐军一败再败,整个齐国很快就掌握在了韩信的手中。  【八】潍水之战   韩信袭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田广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向楚求救。项羽为保侧后安全,急遣将军龙且救援。楚军号称20万,与田广会合于高密(今高密西南)。时有人向龙且献策:坚壁勿战,联络齐地诸城困扰汉军,使其无处得食,不战而溃。龙且以为韩信不足畏,急于一战成功。   汉高帝四年 (前 203年)十一月,楚齐联军20余万与汉军数万对峙于潍水两岸。韩信鉴于敌众己寡,遂令所部乘夜在潍水上游以沙袋垒坝塞流。拂晓,亲率一部兵力渡河进攻,随又佯败退回西岸。龙且以为汉军怯弱,率军渡河追击。汉军乘其半渡,决坝放水,将楚军分割在潍水两岸。汉军回击西岸楚军,杀龙且。韩信率汉军渡过潍河,分兵略地,追击至城阳(今山东鄄城北老城镇东南),俘齐王田广。灌婴俘获故齐王广之相田光,进至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曹参率军追击至胶东,斩杀齐将田既。齐相国田横闻齐王田广被擒杀,自立为齐王,攻灌婴军,兵败。灌婴击杀齐将田吸于干乘(今山东高青东南高苑城北)。至此,汉军尽定齐地(今山东),直接威胁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完成了对楚军战略包围。  此战韩信灵活用兵,以囊沙堵水,诱敌半渡而击,出奇制胜,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九】彭城之战   汉高帝四年(前203)八月,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   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阳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韩信接到刘邦的驰援固陵的命令后,统揽全局,认真分析战场形势,没有挥师径驰固陵,而是作出了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的战略决策。当时,楚军主要兵力集中在固陵和寿春等战场,楚都彭城防守比较薄弱,韩信命曹参留守齐国,自己亲率大军南下,如一柄利刃从项羽的背后直插而来。   韩信率领数十万齐师南下,战局为之一新。韩信与灌婴在下邳击败项声、郯公,接着斩杀薛公,攻克下邳。再克薛(今山东滕县南)、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沛(今江苏沛县)等县,一举攻占彭城,俘虏了项羽的柱国(相当于宰相)项佗。韩信转锋西上,势如破竹,连克萧(今安徽萧县西北)、相(今安徽濉溪西北)、酂(今河南永城西)、谯(今安徽亳县)、苦(今河南鹿邑)等县,与刘邦会师于颐乡(今河南鹿邑东)。   固陵解围,韩信不径趋固陵而首攻楚都彭城,既解了固陵汉军之危,又打破了项羽的持久战略。彭城之战前,项羽围刘邦于固陵,虽兵少食尽,其力量尚存,仍可与刘邦相持。然而,彭城一失,楚军便失去了战略依托,根本已亡,人心涣散,项羽极为惊慌,立即解固陵围兵向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撤退。汉军同项羽在垓下展开最后决战的时机终于成熟。  【十】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雄姿英发的韩信与拔山盖世的项羽在垓下谱写了一篇壮丽凄绝的英雄史诗。韩信与项羽,两位卓越军事家的激情碰撞,是智慧的交集,也是命运的对决。   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只也约十万人。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对楚军;将军孔熙率军一部为左阵;将军陈贺率军一部为右阵;刘邦率其大军为中阵;将军周勃与柴武率军一部为后阵;英布和彭越的军队,部署到了楚军的侧后,主要用以牵制楚军的行动,机动应战。   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诈败而退,避开楚军锐气。韩信引兵后撤,他一后撤,项羽就向前追击,这时,事先安排好的接应部队立即从左右两边突然杀出,猛攻楚军侧面。韩信在项羽大军穷于应付两侧的进攻时又引兵杀回,将楚军三面包围,双方激战一日,楚军终于失败,大部被歼。韩信又用“四面楚歌”瓦解敌人的斗志。楚军在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项羽败退至乌江,被迫自刎。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二十五弦是吾儿
00:33:46  再来看看被吹牛逼的项羽:  项羽顶着“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名声——浪得虚名!  《史记》项羽军事才能只是司马迁吹捧的厉害!《项羽本纪》司马迁吹得比较厉害!!而且夸张恐怖!!!彭城三万破五十六万联军;广武项羽怒目吓的汉楼烦将躲起来;东城项羽怒目汉追军赤泉侯杨喜,吓的杨喜人马俱惊,逃跑数里;乌江边项羽步战独杀数百汉军铁骑,项羽如此能力,超级赛亚人???  彭城之战联军真有56万人吗?根本不可能!是......  -----------------------------  最后再来说说霸王,实际上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你是在为黑而黑。黑霸王性格和政治也就罢了,残暴也说的过去,因为确实是这样,但是连统兵和武力都要丧心病狂的贬低真不知是什么心态。至于彭城之战的兵力数字,五十六万也可以是战兵与锱卒民夫混同在一起计算的结果,否则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里为什么赤壁和淝水就可信,彭城就是在吹牛呢?这三场战例双方兵力悬殊都很大啊,所以没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陈庆之和霸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关于他的记载是有其他史料作为反证的,因此说他水分不少。比如陈庆之在《梁书》里就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但是在其他史书里,就成了这样:  高琳  【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周书》  尧雄  【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北齐书》  【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北齐书》  这样来看,至少有两个人打败过他,尤其是在尧雄那里败得还很惨。霸王除了垓下之外何时有过这么囧的时候?即使最后输了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陈庆之的武力水平是有记录的:“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大概也就普通人的水平。刘邦的单兵实力不弱于樊哙列出史料来,樊哙多次先登累计斩首百余级,刘邦又有什么?他要是武力很强鸿门宴上还用得着樊哙保护么?这种言论简直不可理喻。至于你后面写的纯属一大堆废话,除了能看出你满是脑泡之外没有别的,要证明霸王武力全史第一有两点就够了:  1.【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霸王凭借自身气势吓走楼烦神射手,楼烦神射手之前已经射死了楚营三位壮士,而“壮士”在楚汉时期可是樊哙和季布这种级别的人才能得到的称谓,虽然不能说那三位壮士就一定比得上樊哙和季布,但由此可见楼烦神射手绝非等闲之辈。结果尚未与霸王交手掉头就逃,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程度胜过任何一场单挑。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霸王最后一战步战斩骑兵数百人。历史上的百人斩不少,但是能创造出霸王这样战果的人没有一个,霸王一是一夜未眠体力消耗,二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三是敌我优势差距极大,四是步对骑兵难度极高。仅凭这一战,形容霸王“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就一点不为过。那些所谓的武林大腕能凭气势带动起一整支军队吗?能在战场上瞪眼吓退神射手吗?能在步行状态下斩数百骑兵吗?既然没有人做到,那就别说他们的武力比霸王强。
  @潇湘观渔
11:06:23  霸王杀降屠城,十分暴虐,楚军抢杀捋掠、残害民众是
事实,与刘邦的政策宽宏、治军严谨、与民生息对比,霸王就是一个野蛮人。  1.所谓单挑,是霸王在无法彻底打败刘邦的情况下,用乡下莽汉思维来对待敌手。他的立足点是单挑比武能赢,要是不能赢的话,就不会出言单挑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军士百姓!要是真为了百姓,也可以单挑比智慧嘛,看他还敢比不?  2.无脸回江东更不是为了江东群众,而是自己拉不下......  -----------------------------  @龙族丶青龙星
21:51:17  既然你说到屠城这个问题,对于霸王杀降屠城,杀降姑且不论,因为这与爱民无关。屠城确实不符合道义,严重践踏人类底线,所以我从来不否认霸王屠城是残暴的行为,然而刘邦就有你描述的那么高大上么?以下是刘邦集团的屠城记录:  关于刘邦本人的屠城:  1.【南攻颍阳,屠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引水灌废丘。】——《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3.【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史......  -----------------------------  1.刘邦比项羽宽大,这是当时人就这么说。《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起义前就“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个时候与维持统治没关系。  2.义帝嫌项羽暴虐,所以派刘邦进攻关中。  3.古时候的屠城,与今天理解的稍有差异,只要占领城池后杀了平民,可谓之“屠城”,即使杀得不太多也这么说。  刘邦所谓“屠咸阳”,实际没杀多少人,对投降官吏很宽大,与老百姓约法三章,“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不久后也来到咸阳,“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同样是屠城,刘邦广受官民欢迎,项羽令百姓惧怕,这就是差距。
  @潇湘观渔
15:55:14  1.刘邦比项羽宽大,这是当时人就这么说。《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起义前就“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个时候与维持统治没关系。  2.义帝嫌项羽暴虐,所以派刘邦进攻关中。  3.古时候的屠城,与今天理解的稍有差异,只要占领城池后杀了平民,可谓之“屠城”,即使杀得不太多也这么说。  刘邦所谓“屠咸阳”,实际没杀多少人,对投降官吏很宽大,与老百姓约法三章,“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是刘邦的优点。霸王同样也有“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这种品质丝毫不比刘邦差。  2. 霸王暴虐无非是因为杀降屠城。关于杀降,刘邦同样也有杀降记录,只是没有那么明显,但事实俱在,不容置疑。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诸如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殷王司马卬、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齐王田广、韩王郑昌,均属被俘。然而除郑昌不详其所终外,其余均留下死于非命的记载。关于屠城,这点我在前面已经有过大量论述,但是人们只记住了霸王屠城,对于刘邦的屠城记录却集体性失忆,所以用这种标准来评判二人是很不公平的。  3.“屠”这个字义有过三次改变,分别为唐初以前、唐初至宋、宋元以后。  (1)『南朝』范晔:【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2)『唐朝』颜师古:【屠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3)『元朝』胡三省:【屠,杀也。自古以来,以攻下城而尽杀城中人为屠城,亦曰洗城。】  无论在什么时候,“屠”和城池联系起来的时候都跟大肆屠杀脱不了干系。我在前面虽然说过霸王屠秦城和齐地是因为国仇家恨,但终归说来也是以暴易暴,属于不道义的行为,这点我从来没有否认。刘邦屠城就是屠了,所以没有必要为了突显霸王的暴虐而去洗白刘邦。  “屠咸阳”和“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此项可以存疑。对于这一点能够这样解释:原文只说“闻”沛公已屠咸阳,并没有明确记载刘邦屠咸阳,可见霸王只是听说刘邦屠咸阳而已,因此刘邦屠咸阳此项不一定正确,很有可能是道听途说。但是除去这一条,刘邦集团还有11次屠城记录,同理也再没有出现过以上“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这种自相矛盾的场面。  此外刘邦不仅在反秦之战中有屠城的记录,而且在诛杀项羽之后也曾经想屠城以泄愤。项羽自杀之后,西楚诸地都向刘邦投降了,只有鲁地不降。刘邦闻讯,最初想率天下大军屠灭鲁地(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只是后来改变了态度。霸王已死,天下之事已定,刘邦却依然想屠鲁地,这点更加能证明刘邦在之前的统一战争中屠城行为是完全成立的。
  楼主不忍继续写下去了吗  
  作者:舔牙唠嗑2802 时间: 21:03:01  楼主不忍继续写下去了吗  ————————————  哈,这些天忙别的啦。现在更新。。
  感谢大伙支持!!
  书接上回  垓下大战,霸王的兵从十万变八千子弟,又从八千子弟变一百骑兵,最后从一百骑兵变二十八骑,简直太残酷了!  项羽的小宇宙爆发了,他对这二十八位打不死的小强说:“我从起兵至今,已经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挡我者必死,我击者必服,从未败北,得以称霸天下。然而今日被困于此,乃天亡我也,绝非我不会作战。今日我铁定是要死了,但死前我愿为诸位再和汉军作一决战,定要三战三胜,我要为诸位突破重围,斩将夺旗,使诸位知道,今日我的死,是老天爷要我的命,与我无干!”  慷慨陈词后,项羽于山岗之上把二十八位猛男分为四队,面冲四个方向。此时汉军已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又把项羽变成了馅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几乎密不透风!  看着乌央乌央的汉军,项羽冷笑一声,道:“诸位,看我取一汉将!”说完命四队骑兵飞驰而下,于山岗东面分三处集合,自己则大声咆哮,挺戟冲锋。  楚霸王的冲击波迅猛异常,汉军如被狂风吹倒的草木,东倒西歪,一片散乱,项羽长戟刺来,似流星划空,一汉军将领当即毙命。  汉将杨喜相当有种,面对如此刚秒杀他一名战友的霸王,他丝毫不惧,勇猛地追杀项羽。项羽突然怒目一声“狮子吼”,杨喜这才认识到霸王的恐怖,他连人带马吓得屁滚尿流,竟不由自主地一连倒退几里地,直到停下来还心惊肉跳!  项羽和他的骑兵猛男们再度集合,而汉军也是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兵分三路,又打算合围项羽。项羽二次冲锋,一汉军都尉瞬间被他长戟挑死。紧接着,项羽冲向汉军最拥挤的地方,左手戟席卷风雷,右手剑气贯长虹,狂劈乱刺,横冲直撞,不一会儿,汉军便有“数十百人”死于霸王之手!而项羽的“玩命小组”仅损失两人,二十八骑变成了二十六骑。  霸王又霸气了一回,他很得意,轻松地对二十六骑道:“你们看到了吧?感觉咋样?”二十六骑无不折服,皆道:“大王所说,果然不差!”  项羽率二十六骑成功突围,传说中的“十面埋伏”也没能围住这位武力接近于神的英雄。霸王和他的“玩命小组”来到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准备好了,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也足有千里,百姓有几十万,足以独立称王。大王快上船,汉军追来也没法飞过河去。”  面对滚滚江水,项羽苦笑道:“天之亡我,我渡江有何用?当年八千江东子弟随我渡江西征,如今他们无一生还,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就算江东父老不说什么,但我心中怎能无愧?!”  说音刚落,后面尘头大起,坚持不懈的汉军又杀来了。项羽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一位忠厚长者,我无以为报,我这匹马随我征战五年,所向无敌,日行千里,就把它送给你吧!”  至此,项羽的最爱都离开了他,美人死了,良驹送了,他再无牵挂。他命令玩命小组全体成员集体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项羽最后一次冲向潮水般的汉军,依然是咆哮如雷,依然是剑戟狂舞,依然是血肉横飞,依然是霸王风格……汉军挨着死,碰着亡,项羽就跟割草似的,杀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数百名汉军兵将被项羽变成了冰冷的尸首!  项羽的武力值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也达到了整个中国武功史的巅峰!  项羽的勇猛像神,但他终究不是神,他也是血肉之躯,手刃数百人的同时,他自己也受伤十余处,血流不止。
  奋战中,项羽突然看到汉军阵中有他的旧部吕马童,项羽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  吕马童相当惭愧,不敢正视,他对旁边的战友王翳说:“这位就是项王。”  这时项羽说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我听说汉王要购买我的人头,价值千金,还封为万户侯。吕马童,我们既然是老朋友,我就送你点好处吧!”  说完后项羽拔剑自刎,这一年,他只有三十岁。  汉军诸将见霸王死了,脑子里顿时都是升官发财的美景,他们纷纷上前争夺项羽的尸首,以至于竟自相残杀,相互践踏,连死了好几十人,这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利益不要命的人自古以来就不少。  看来,这项羽够本事,他都变成了尸首,还能让汉军因为他继续挂掉几十人!  最终,这帮汉将把项羽的尸体给抢碎了,王翳冲得最快,抢得了霸王的脑袋,其他四位将领(包括吕马童和那位被霸王吓退好几里地的杨喜,霸王死了,他终于不怕了)各得尸体的一部分,他们拿项羽残破的尸体合为一体,向刘邦表功,刘邦把他们都封为侯爵。  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正式宣告结束,中国再次统一,刘邦称帝,国号大汉,定都长安。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刘邦厚葬了项羽,并在丧祭时嚎啕大哭……
  @潇湘观渔
15:55:14  1.刘邦比项羽宽大,这是当时人就这么说。《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起义前就“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个时候与维持统治没关系。  2.义帝嫌项羽暴虐,所以派刘邦进攻关中。  3.古时候的屠城,与今天理解的稍有差异,只要占领城池后杀了平民,可谓之“屠城”,即使杀得不太多也这么说。  刘邦所谓“屠咸阳”,实际没杀多少人,对投降官吏很宽大,与老百姓约法三章,“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  @龙族丶青龙星
10:45:14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是刘邦的优点。霸王同样也有“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这种品质丝毫不比刘邦差。  2. 霸王暴虐无非是因为杀降屠城。关于杀降,刘邦同样也有杀降记录,只是没有那么明显,但事实俱在,不容置疑。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诸如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殷王司马卬、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齐王......  -----------------------------  1.那时候的史书记载,有个规律,凡是杀人较少的屠城,一般只讲“屠某某城”即止,若杀人很多,讲“屠某某城”之后,还会记叙杀人毁城的惨状,刘邦所谓屠城记录,就是前者,说明杀人不多,若以今天的眼光看,绝大多数可能够不上“屠城”的标准。而项羽相反,他的屠城行为更接近现代人理解的屠城标准,滥杀无数,摧城破家,几近“洗城”,惨不忍睹。  2.刘邦基本不杀降,像鲁地投降后,就不屠城了。  3.最重要的是,刘邦实行了许多爱民护民、与民生息的政策,所以深得民心。项羽呢,历史记载中好像找不到几条他为老百姓松绑的政策,因此,谁对老百姓更好,一目了然。
  唉,长叹一声为霸王  
  王不过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感谢楼主剑戟如奔电大作,让我们认识到在中华历史上的超级武者之精彩绝伦功夫大片!此贴深收,可读可品可励志  
  下一位是赵匡胤还是冉闵
  为精彩文大顶
  作者:liuyeping22 时间: 10:57:51  下一位是赵匡胤还是冉闵  黑名单 | 举报有礼 | 633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  天王,哈哈。
  黑名单 | 举报有礼 | 633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舔牙唠嗑2802 时间: 20:08:25  王不过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黑名单 |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举报有礼 | 633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舔牙唠嗑2802 时间: 20:15:43  感谢楼主剑戟如奔电大作,让我们认识到在中华历史上的超级武者之精彩绝伦功夫大片!此贴深收,可读可品可励志  ——————————————  感谢,会更努力:)
  感谢支持 前来更新
  书接上回  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正式宣告结束,中国再次统一,刘邦称帝,国号大汉,定都长安。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刘邦厚葬了项羽,并在丧祭时嚎啕大哭……  西楚霸王,史上最神勇的男子,他在这个世界只蹦跶了三十年,但他的赫赫威名却流芳千古,可谓“名驰宇宙、晃动乾坤”。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天下人才几乎都归了刘邦,虽然他最终失败而刘邦才是那个辉煌帝国的缔造者,但是他死后,喜欢他的人却远远多于喜欢刘邦的人。汉高祖的人气似乎一直不如楚霸王,相比刘邦,项羽更像一个拥有超凡魅力的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除了那天下无敌的武功有点夸张,项羽身上的其他特点都还正常,和普通人差不多,他高傲、自信、坦诚、豪迈、坚毅,但有时大脑也会严重“分裂”一下,时而温柔多情心太软,时而残暴杀人不眨眼。有些人觉得他可爱可敬可歌可泣,有些人却觉得他可恨可怕可笑可悲。  作为一名纯粹的战将和一名纯粹的猛士,项羽是完美的。  在沙场上,他绝非韩信所说的“匹夫之勇”(“水浒”中的黑旋风李逵和霹雳火秦明才是货真价实的“匹夫之勇”),从巨鹿大战到彭城大战,都能看出,他很懂得军事谋略,一眼就能瞅准敌军的弱点,一下子就能找准突击方向,还特明白切断敌军的要道。骑兵战被他玩得炉火纯青。他最终失败了,确实“非战之罪”,他不是不能打,更不是不会打,而是争夺天下,光靠打是没用的!他明明是个干仗无敌的军事家,却被迫去当角逐天下的政治家,注定悲剧。  再聪明的军事家也玩不过老狐狸般的政治家,别说项羽了,那位军事才华比他还牛的韩信,还不是照样被刘邦给玩死了吗?!  项羽死后的历朝历代,直至今日,都有大量粉丝把他奉为偶像。很多武勇盖世的人都被誉为新版的项羽。诸如三国的孙策、南北朝的高敖曹、隋朝的杨玄感(这三位老兄前面都曾陆续登场)。关于项羽的诗词也是数不胜数,杜牧写过他,王安石写过他,就连婉约清雅的李清照也为他的魅力所征服,写下如下诗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话说项羽乌江自刎的五百多年后,一个和项羽十分相似的肌肉型男在轰轰烈烈大杀大砍了一阵子后,也如项羽般轰然倒塌,只不过项羽是自杀,而他是被杀。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属于武力无敌的王者,都曾在敌强我寡的形势下独杀数百人,项羽活着的时候自封“霸王”,而他呢,死后被追谥为“天王”。  下面说的便是这位“天王”传奇的一生……
  武悼天王——冉闵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五月,一个勇力绝人的汉人皇帝因战败,落到了一个博览群书的胡人皇帝手里。  战败者依旧傲骨铮铮,把战胜者骂了个狗血喷头。战胜者暴怒,狠狠抽了战败者三百鞭子,一个月后又将其斩首示众。  身为胜利者的胡人皇帝对那位死也不服的汉人皇帝是恨之入骨的,这不仅是因为他骂了自己,还因为就在不久前,那个汉人皇帝在厮杀中十战十胜,且亲自手刃胡兵三百余人,只是最终中计寡不敌众才被生擒。更严重的是,这个凶猛的汉人皇帝曾以一道命令屠杀了数十万胡人!  这位汉人皇帝就是十六国时代的冉闵,谥号“武悼天王”,一个被誉为项羽再世、孙策重生的超级猛男。  冉闵生活的乱世比项羽的时代更乱。想当年,司马家终结魏蜀吴三国时代,何等拉风,但没多久,司马懿的不肖子孙们就开始内斗,他们享受着杀戮自家亲戚的快感。匈奴人看到晋朝内部闹得如此欢乐,赶紧插足,也来欢乐一把。  匈奴人建立的前赵王国(也称“汉赵”)趁机攻晋,往死里蹂躏司马家,原本统一天下的西晋被蹂躏碎了,缩水成了偏安南方的东晋,北方成了胡人的娱乐场,他们穿着货真价实的皮草、吃着纯天然的烧烤,张弓搭箭、纵马驰骋。  此后一百多年里,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大胡族首领乱打一气,个别汉人枭雄也跟着凑热闹,于是乎,先后出现了十六个王国和东晋呼吸在同一片蓝天下,史称“东晋十六国”。  十七个国家大乱斗,已很是夸张了,但还有好些个雄心万丈的牛人闲得无聊,也纷纷加入这场火热的竞技,其中就包括猛男冉闵。  冉闵凭借他不亚于吕布的超凡武勇,也鼓捣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遗憾的是,他的王国太短命,以至于被史学家深深地“嫌弃”了,都没把它排进“十六国”之列。不过冉闵的神勇,超过了东晋十六国时代所有的英杰。  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今属河南安阳)人,出身武将世家,祖祖辈辈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的。冉闵的老爸冉良(又名冉瞻)在儿童时就参加了陈午领导的“乞活军”(无业游民组成的武装集团)。不久,后赵王国的建立者石勒(一个从奴隶混成皇帝的羯族牛人)打败了陈午,俘虏了冉良。这一年,冉良年仅十二岁。
  顶顶更快乐!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龍振威
15:58:09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楼主不是说只写三位吗,估计刘裕和刘秀不会写的。
  什么时候出书呀  
  @龍振威
15:58:00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肯定是霸王牛了,八千破三十万的这种,哪有第二个  
  现在写冉天王正当时,胡人又要乱华了!  
  楼主什么时候出书,通知一声,我定会购买。  
  李晚芳《读史管见》云:“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今观萌大所书霸王,读来凛凛有王者之气,熠熠有赫烈之风,比之太史公《项羽本纪》,霸王之勇武绝伦更为栩栩如生矣。激赏阿萌兄雄文杰作!
  @龍振威
15:58:09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我在这里越俎代庖说一下我的观点:霸王和冉闵的最强武力展现无非都是最后一战的数百斩。成果看似一样,实际区别很大。霸王的条件十分困难,一是一夜未眠体力消耗,二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三是敌我优势差距极大,四是步对骑兵难度极高。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创下数百斩的记录简直就是逆天奇迹。反观冉闵朱龙挂掉之后直接被秒擒了,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而且他的三百斩里缺少单、独、躬、孤、亲、身、手、自、唯、只这种字眼,即使那段描述很像个人动作,然而只要没有以上的字眼以及史料间接表示在这种战况之下只有他一个人,就无法做出最确凿的定论。所以三百斩是不是他一个人斩的都不好说,当然这点你可以选择忽略。冉闵武勇还是相当厉害的,虽然比不上霸王,但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个人认为无人能出其右。至于你后面说的那三位,刘秀没有太多武力展现,可能还不及李世民。倒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有实力跟刘裕、赵匡胤并驾齐驱,然而了解他的人甚少。
  @龍振威
15:58:09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龙族丶隐风
00:05:57   我在这里越俎代庖说一下我的观点:霸王和冉闵的最强武力展现无非都是最后一战的数百斩。成果看似一样,实际区别很大。霸王的条件十分困难,一是一夜未眠体力消耗,二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三是敌我优势差距极大,四是步对骑兵难度极高。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创下数百斩的记录简直就是逆天奇迹。反观冉闵朱龙挂掉之后直接被秒擒了,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而且他的三百斩里缺少单、独、躬、孤、亲、身、手、自、唯、只这种字眼,即使那段描述很像个人动作,然而只要没有以上的字眼以及史料间接表示在这种战况之下只有他一个人,就无法做出最确凿的定论。所以三百斩是不是他一个人斩的都不好说,当然这点你可以选择忽略。冉闵武勇还是相当厉害的,虽然比不上霸王,但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个人认为无人能出其右。至于你后面说的那三位,刘秀没有太多武力展现,可能还不及李世民。倒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有实力跟刘裕、赵匡胤并驾齐驱,然而了解他的人甚少。  -----------------------------  谢谢老师指点!  
  作者:HeZudDao 时间: 12:51:28  楼主什么时候出书,通知一声,我定会购买。  ————————  多谢,我努力:)
  作者:龍振威 时间: 15:58:09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霸王和天王各有千秋,但霸王应该是武力巅峰吧。至于对中国武术史的发展,宋太祖其实影响相当大。
  作者:龍振威 时间: 21:37:21  @龍振威
15:58:09   除了霸王和天王...估计还剩刘裕、刘秀、赵匡胤吧...不过...请教阿萌老师,您觉得霸王和天王谁的纯武力更胜一筹呢(另外三人感觉比这两王略逊)   -----------------------------  @龙族丶隐风
00:05:57   我在这里越俎代庖说一下我的观点:霸王和冉闵的最强武力展现无非都是最后一战的数百斩。成果看似一样,实际区别很大。霸王的条件十分困难,一是一夜未眠体力消耗,二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三是敌我优势差距极大,四是步对骑兵难度极高。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创下数百斩的记录简直就是逆天奇迹。反观冉闵朱龙挂掉之后直接被秒擒了,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而且他的三百斩里缺少单、独、躬、孤、亲、身、手、自、唯、只这种字眼,即使那段描述很像个人动作,然而只要没有以上的字眼以及史料间接表示在这种战况之下只有他一个人,就无法做出最确凿的定论。所以三百斩是不是他一个人斩的都不好说,当然这点你可以选择忽略。冉闵武勇还是相当厉害的,虽然比不上霸王,但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个人认为无人能出其右。至于你后面说的那三位,刘秀没有太多武力展现,可能还不及李世民。倒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有实力跟刘裕、赵匡胤并驾齐驱,然而了解他的人甚少。  -----------------------------  谢谢老师指点!  ————————————————  多谢龙贤弟代答:)
  前来更新 书接上回  石勒见冉良小小年纪便生龙活虎,十分喜爱,便让侄子石虎(后赵王国的第三位君主)收他为养子。冉良在石虎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成为一名擅长玩命的武将,正所谓“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遗憾的是,在一次极其激烈的战役中,冉良玩命过火,英勇壮烈。  冉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老爸还要生猛百倍,正所谓“幼而果锐”。  自打养子冉良战死后,石虎便把对养子的疼爱都转给了养孙冉闵,石虎对冉闵,简直比对亲孙子还亲。长大后的冉闵身高八尺(一米九多),“勇力绝人”。最难得的是,这位肌肉男看似莽汉匹夫,实则智商不低,他头脑灵活,擅长谋划,眼珠一转,鬼点子就立马蹦出来了。  一个武功超群的聪明人,对他的敌手来说,是相当可怕的。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率军讨伐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王国——这慕容家族盛产美男,且人才济济(十六国中的前燕、后燕和南燕都是他们家建立的)。棘城一战(棘城是今辽宁义县),一位英俊的前燕小王子奋起神威,把石虎的后赵军打得落花流水,然而时任后赵游击将军冉闵却在这败仗中声名鹊起,因为在全军崩溃的糟糕形势下,唯独冉闵率领的军团丝毫未损,全身而退!  那位击败石虎的鲜卑小王子名叫慕容恪,棘城一战,只是他的牛刀小试。这是慕容恪和冉闵的第一次交集,当时他们都还是青春焕发的小男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两位十六国时代的风云牛人还会再次交集并展开惊天动地的厮杀……  棘城一战,石虎对冉闵这个干孙子更加喜爱。别看石虎是个严重心理变态的著名暴君,平生最爱虐杀(两个亲儿子都被他杀了,当然他的俩儿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个个残忍,他们一家子都变态),但对干孙子一直慈爱宠溺、情有独钟。冉闵也很为干爷爷争气,没多久,他凭借超人的武力轻松灭掉了两个惹怒石虎的人——一个是和后赵交战的东晋大将蔡怀,一个是造反的东宫卫士首领梁犊。  自此之后,冉闵不但在石虎心目中的形象愈发光辉,在后赵军队中的威望也节节攀升,那些胡汉各族的老将都对他极为敬畏。  此时的石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这个他特别器重的干孙子,在不久的将来,几乎杀光了他石家所有的子孙,还把全体羯族人给灭了种……  后赵太宁元年(349年),变态了一辈子的石虎终于蹬腿了,十一岁的太子石世继位,小皇帝啥都不懂,由小皇帝的妈妈刘太后(是个大美女,石虎宠爱的皇后)和满肚子阴谋诡计的大臣张豺(看这名儿就知道这家伙是啥人了)共决国事。新上台的领导班子惹怒了一个人,他就是石虎的第九子、彭城王石遵。  石遵认为一个小屁孩、一个女人再加一个外姓人凭什么主宰朝政?!正巧这时候,冉闵刚班师回朝,他和几位战友听说老领导石虎挂了,便都开始研究自己的前途,他们告诉石遵:“王爷啊,您才是最有资格继位的,现在幼主无知,女主和奸臣瞎胡搞,我们坚决拥护您!”  石遵听了这话,好不兴奋,他把冉闵拉到一边悄声说:“好好干!只要我当了皇帝,一定立你为太子!”  冉闵一听这话,也兴奋了,于是乎,他们一拍即合,激动地率大军杀入首都邺城(今河北临漳),砍死了张豺、废掉了刘太后,又把在位仅三十三天的石世踹下了龙椅(没多久,石世和他妈就被杀了)。  石遵兴高采烈地登了基,冉闵开始心花怒放地等待新皇帝宣布立自己为太子的好消息,但等到的,却是一个严重刺激他的坏消息——石遵立侄子石衍为太子(这家伙估计生不了儿子),而给冉闵的赏赐是: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  按说这封给冉闵的官儿也挺大的,相当于军队总司令呢!但是这和太子之位相比,就显得不值钱了!太子,那可是未来的皇帝呀,千百年来,为了这个宝座不要命的人,数也数不清。  好你个石遵,把我的欲望勾起来了,但又迅速给掐灭了!说话不算数!你等着!冉闵觉得自己被耍了、被侮辱了、被伤害了,他要让石遵付出血的代价。
  楼主,快回来  冉闵天王,吼吼吼  
  顶萌萌!
  感谢支持 前来更新
  好你个石遵,把我的欲望勾起来了,但又迅速给掐灭了!说话不算数!你等着!冉闵觉得自己被耍了、被侮辱了、被伤害了,他要让石遵付出血的代价。  脑子极好使的冉闵开始培植党羽,收买人心,一时间搞得全军上下都觉得冉闵大将军比皇帝好得多。  石遵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冉闵对他很有威胁,于是乎他把一帮兄弟聚起来商量如何干掉这个威胁。可是还没讨论出结果呢,石遵就被他的两个亲人个坑了。先是他的妈妈、太后郑樱桃(石虎的诸多美女老婆之一,名字很可爱、出身演员即“优伶”)劝他说冉闵是功臣不能杀,后是他的三哥、义阳王石鉴吃里扒外,这家伙散会后马上派人告诉冉闵:石遵要杀你,你赶紧先动手!  冉闵行动了,一声令下,禁军闯进内宫,把正和妃子下棋的石遵给杀了。石遵在位的时间比他干掉的小皇帝石世要长——一百八十三天。  后赵的龙椅上又换人了,在冉闵拥护下,石鉴登基,冉闵受封大将军、武德王,成为事实上的掌权者。  石鉴在龙椅上屁股还没坐热呢,就和他干掉的石遵一样,觉得冉闵威胁太大,于是乎,他也打起了除掉冉闵的主意。  事实证明,但凡想动冉闵一根毫毛的石家人,结局都很惨……  石鉴先派兄弟石苞攻打冉闵,结果如同老鼠惹了猫,石苞惨败。石鉴担心冉闵知道自己才是幕后主使,便杀人灭口,砍死了石苞,然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石鉴的小伎俩岂能蒙得住冉闵?没几天,冉闵就把他给软禁了。  不久,更大的杀戮降临了!石鉴的另一个弟弟石袛拉拢羌族首领姚弋仲(他的儿子姚苌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和氐族首领符洪(他的儿子苻健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前秦)打出了“讨伐冉闵”的旗号,而龙骧将军孙伏都也趁机集结三千羯族武士打算“保卫石鉴、干掉冉闵”。  这帮胡人!都活腻味了!冉闵彻底怒了,他率军冲进皇宫,狠劈猛砍,那孙伏都和他的三千羯族武士哪里敌得过,不一会儿就被杀了个一干二净。  邺城宫殿,已是血流成河,但冉闵觉得这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于是乎他发出命令:国内敢碰兵器的胡人一律杀掉,正所谓“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  此令一下,羯族等胡人吓坏了,纷纷连滚带爬欲逃到城外。接着冉闵又发出一道命令:想跟我混的,留下;不想跟我混的,爱上哪儿上哪儿!  这道命令直接造成邺城的城门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城外的汉人争先恐后地入城,城内的胡人你推我挤地要出城,搞得跟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似的。  交通堵塞让冉闵彻底认识到胡人不可能跟自己混。既然不听话,留着也没用,冉闵发出了第三道命令:汉人只要砍掉一个胡人的脑袋献上,文官连升三级,武将都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属于帝王比较器重信任的武将,大名鼎鼎的赵云便担任过此职)。  升官发财的许诺刺激了无数人的欲望,一场极其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一天之内,数万颗胡人的首级堆成了小山!  看着血淋淋的人头山,冉闵极其亢奋,他按耐不住,亲自出马,带领汉人在全国展开屠杀比赛!汉人欢呼雀跃,积极响应,该出手时就出手,个个都杀红了眼。他们见着羯人,管他男女老幼,一律砍死!还有些人本不是胡族,但长得鼻梁高挺、眼窝深陷、胡须茂盛,也全倒了血霉——谁让你长成这样呢?!不和你讲理!杀!  汉人何以都被冉闵忽悠成了疯狂的屠夫?只因多年来,那羯族等胡人蛮横惯了,他们仗着特权,横行无忌,对汉人重则大批屠戮,轻则歧视奴役,汉人对后赵羯人的暴政早已深恶痛绝,可那时羯人毕竟是统治阶层,毫无地位的汉人只能打碎牙齿活血吞,敢怒不敢言。如今冉闵“解放”了汉人,汉人憋了许久的仇恨终于得以发泄。只可怜那被屠杀的羯族百姓尤其是大量妇女儿童,实在无辜呀!  在冉闵的指挥下,羯族逐渐灭了种,仅邺城堆积的尸体便有二十多万具。冉闵在滔滔血海中圆了自己的梦。东晋永和六年(350年)闰二月,冉闵废掉并杀死了被他软禁的石鉴,自己乐呵呵地坐上了皇位,改国号“大魏”,建元“永兴”。  屠杀羯人虽然满足了许多人的复仇心理,也让冉闵成为“拯救”汉人的英雄,但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无论怎么说也显示不出冉闵“武勇”的一面,而接下来的一些列战场厮杀才使他成为真正的勇士、闪光的战神……
  今天更吗?赶紧出书啊!!!!  
  阿萌大大,周末好,来顶您的好文!
  学书不成,又学剑,又不成。呵呵
  作者:0火七0 时间: 10:15:50  今天更吗?赶紧出书啊!!!!  ————————  多谢支持。我来也 !
  书接上回  屠杀羯人虽然满足了许多人的复仇心理,也让冉闵成为“拯救”汉人的英雄,但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无论怎么说也显示不出冉闵“武勇”的一面,而接下来的一些列战场厮杀才使他成为真正的勇士、闪光的战神……  后赵石家被冉闵杀了个鸡飞狗跳,可石虎的儿子实在太多,难免有几个“漏网”的,比如新兴王石袛和汝阴王石琨,都比较活跃,他们在襄国(今河北邢台)高举打倒冉闵的大旗,一些对冉闵恨之入骨的胡人纷纷聚集旗下,随时要和冉闵拼命。  听说冉闵称帝后,石袛气炸了肺,自认为正统的他干脆在襄国也披上了龙袍,并任命石琨为相国。就这样,后赵王国起死回生,以襄国为基地,和邺城的冉闵势不两立——两拨势力离得很近,都在今天的河北,若是现在开车的话不到俩钟头。  早在冉闵称帝的一个月前,石家哥俩就亮出了拳头。石琨纠集七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回邺城老家,没想到他们遭到冉闵极大的鄙视和侮辱。冉闵竟然只率领一千多名骑兵迎战!一千对七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冉闵和昔日的项羽一样,自信得一塌糊涂,把敌手全当成了土鸡瓦犬!  战争史上的奇迹出现了。在邺城北郊,冉闵“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石琨七万大军被冉闵一千精锐打得惨不忍睹,石琨逃跑神速,所幸没挂。  冉闵赖以克敌制胜的因素,除了他的盖世神勇和军事才华,还离不开他那威猛的兵刃和豪华的座驾(就像昔日霸王的骓马和长戟)——堪称三大经典装备:  第一是双刃矛,即两头都带利刃的长矛。这一兵器在历史上并非冉闵所独有,想那汉末三国群雄之一(《三国演义》上说他是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的公孙瓒是正史记载的第一个使用双刃矛的猛男。  第二是长戟,和项羽差不多,只不过冉闵的长戟还带有锐利的铁弯钩,所以称为“钩戟”。不过和石琨的这一战,冉闵只用了双刃矛,并未使钩戟,估计是他觉得石琨这路货色还不值得两种兵器一起上吧,一柄矛,足矣。  第三是日行千里的朱龙宝马,看这名儿就知道,这匹座驾和吕布的赤兔马相似,都是红红火火的颜色,奔驰起来,一团烈焰,何其惊艳。  带着三样极品装备上阵的武将并不多,巧的是,东晋十六国也有位猛男和冉闵一样拥有“无敌三宝”,他就是前面登场过的陈安(装备是七尺大刀、丈八蛇矛和聂骢宝马),只不过陈安是十六国前期的,他死时,冉闵可能还没出生呢(即便出生了,也是个幼儿),而且陈安武力虽强,但比起冉闵来还是差了许多。
  项羽小时候读书,很快便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心不在焉了,于是“学书不成,去学剑”,弃文从武,结果学剑“又不成”。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他的监护人项梁就生气了。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十岁那年父母亡故,自此便跟着叔父过活。面对叔父的震怒,项羽的一番解释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那么多课本知识没用,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武功再好,也是单打独斗,战场上派不上用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的兵法,学指挥打仗的能力。  因为西楚霸王的名头,因为破釜沉舟的气概,人们心目中的项羽是一个武功盖世的高手,但根据《史记》中的这段记载,基本可以断定:真实的项羽武功并不高。项羽对武功感过一段时间的兴趣,但时间并不长。功夫,功夫,那是由时间和汗水凝聚起来的,没有速成的道理,所以真实的项羽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武功修为,绝不是飞檐走壁、出手如风、认穴极准的武林大腕。
  力顶!
  @16-07-05 20:19:16  项羽小时候读书,很快便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心不在焉了,于是“学书不成,去学剑”,弃文从武,结果学剑“又不成”。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他的监护人项梁就生气了。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十岁那年父母亡故,自此便跟着叔父过活。面对叔父的震怒,项羽的一番解释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那么多课本知识没用,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武功再好,也是单打独斗,战场上派不上用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  霸王学书不成,著有一部《项王兵法》;学剑不成,战场之上万夫莫敌;学兵法不成,成为一代军事奇才。无论后世之人再怎样对霸王评头论足,恨也好,爱也罢,也终究改变不了属于他的辉煌成就。
  萌大好,来顶您的贴子,支持佳作!
  作者:龙族丶隐风 时间: 19:45:10  @16-07-05 20:19:16  项羽小时候读书,很快便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心不在焉了,于是“学书不成,去学剑”,弃文从武,结果学剑“又不成”。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他的监护人项梁就生气了。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十岁那年父母亡故,自此便跟着叔父过活。面对叔父的震怒,项羽的一番解释是:“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那么多课本知识没用,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武功再好,也是单打独斗,战场上派不上用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  霸王学书不成,著有一部《项王兵法》;学剑不成,战场之上万夫莫敌;学兵法不成,成为一代军事奇才。无论后世之人再怎样对霸王评头论足,恨也好,爱也罢,也终究改变不了属于他的辉煌成就。  ————————————————————  飞檐走壁和点穴的武林大腕,那是武侠小说。真正历史上哪有那样的大侠?@这位朋友对“武功”的理解有些偏颇和狭隘了。不过正儿八经的武术大师到了战场上,还真未必打得过楚霸王,哈哈。
  感谢支持 前来更新
  书接上回  带着三样极品装备上阵的武将并不多,巧的是,东晋十六国也有位猛男和冉闵一样拥有“无敌三宝”,他就是前面登场过的陈安(装备是七尺大刀、丈八蛇矛和聂骢宝马),只不过陈安是十六国前期的,他死时,冉闵可能还没出生呢(即便出生了,也是个幼儿),而且陈安武力虽强,但比起冉闵来还是差了许多。  石袛称帝后,又发动十二万大军讨伐冉闵,冉闵依旧把他们当成泥捏的,他只率八万精卒迎战于苍亭(今山东阳谷北)。冉闵疾若振翅鹰隼、猛似探爪虎豹,利刃电光划处,敌兵人仰马翻!不多时,十二万后赵军土崩瓦解,被斩两万八千人!  冉闵两次得手,皆以少胜多,乍一看,他似乎前途一片光明、霸业指日可待。然而如果仔细看一下当时的天下形势,就会发现,这位猛男的未来并不乐观。  冉闵倒是趾高气扬地称了帝,可他的地盘也就那么大一点,在他周围,瞧他不顺眼的人多着了。除了离他最近的襄国石袛,还有北方的鲜卑慕容家族以及南方的东晋朝廷(身为汉人的冉闵打算和东晋联手,但自认为高档次、有品位的东晋瞧不上他,根本不搭理),两位胡族老大——羌族的姚弋仲和氐族的苻健也是蠢蠢欲动。  此时的冉闵,可谓四面树敌,所以对他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劲地扩充军队,随时准备和群敌玩命。  冉闵大肆征兵,很快就鼓捣出一支三十多万人的军队,钟鼓旌旗连绵一百多里,雄浑壮阔,杀气冲天,已经完全超过了后赵王国全盛时的武装力量。  之前都是襄国的石袛主动来打冉闵,这回冉闵有了新的大军,开始反击了。  冉闵登基的十个月后,严冬再度降临,他亲率步骑十万进攻襄国,把襄国围了个水泄不通,可是连攻一百多天,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襄国城池依旧傲然挺立,气得冉闵暴跳如雷。  作为一名所向披靡的骑兵战将,冉闵的野战本事登峰造极,攻城战的水平似乎差了那么些。其实这也怪冉闵当初对羯人屠杀得忒狠了,襄国城中的羯人都知道他是个热爱杀胡的屠夫,很清楚一旦城破自己会是什么下场,襄国军民心想: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全豁出去了,于是他们集体玩命死守,让城外的冉闵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干着急。  一座孤城,即便再坚持,也有弹尽粮绝的时候,所以,必须求助。“冉闵专业杀胡,乃我胡人最大仇敌,天下胡人是一家!都来救我啊!”石袛向他的胡人盟友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没多久,三路援军陆续到来,他们是:羌族老大姚弋仲的儿子姚襄、鲜卑族燕王慕容儁的大将悦绾和石袛的兄弟石琨(曾被冉闵打得惨败的那位)。三拨力量加在一起有十多万人,不过永远自信心爆棚的冉闵依旧以睥睨的眼光看待他们。
  周末快乐
  周一快乐
  作者:廖正华 时间: 12:35:00  顶!  黑名单 | 举报 | 6377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11:43:08  周末快乐  黑名单 | 举报 | 6378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15:05:14  周一快乐  黑名单 | 举报 | 637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12:34:06  顶起  黑名单 | 举报 | 6380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11:10:03  顶起  黑名单 | 举报 | 6381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廖正华 时间: 12:19:16  顶!  _____  感谢支持,前来更新。。
  书接上回  没多久,三路援军陆续到来,他们是:羌族老大姚弋仲的儿子姚襄、鲜卑族燕王慕容儁的大将悦绾和石袛的兄弟石琨(曾被冉闵打得惨败的那位)。三拨力量加在一起有十多万人,不过永远自信心爆棚的冉闵依旧以睥睨的眼光看待他们。  冉闵抄起兵刃跨上座驾,准备亲自冲过去宰杀三路大军,这时他手下的大将王泰突然拦住了他,说:“襄国还没打下来,陛下又去和城外的敌寇亲自玩命,万一腹背受敌咋办?臣认为,敌寇们貌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咱们应该再等等,待到他们内部闹矛盾了再出手。”  冉闵觉得此言有些道理,准备返回大营,不料还没等他抬脚呢,一个名叫法饶的道士站出来神神叨叨地说:“贫道夜观天象,看到太白星经过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昴宿,这预示着是胡王会被杀光,我军必能百战百胜,陛下不可错失良机啊!”  道士的“星相学”严重刺激了冉闵,本不打算出击的他又热血燃烧了,只见冉闵两眼一瞪,把袖子一撸,高呼:“我战心已决,敢劝阻我者,斩!”  事实证明,“星相学”这东西,随便玩玩就得了,若拿它来决定人生中的大事,尤其是事关兴亡这样的超级大事,纯属作死。  冉闵一声咆哮,冲入敌阵,其麾下精兵也全伙出动,在襄国北部和三路敌军杀作一团。  冉闵的勇猛自然没得说,和先前一样,速度激情、狂野骁锐、无坚不摧……  就在冉闵杀入忘我状态之时,悦绾的鲜卑骑兵突然以树枝绑在马尾之上,奔腾起来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冉闵的魏军见此情形,直犯迷糊,三军大军趁机合围猛攻,冉闵的十万精兵全军覆没!冉闵仗着个人功夫高强,突出重围,仅率十几个骑兵逃奔邺城。  迷死害人啊!冉闵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冉闵全军完蛋的消息传到邺城,搞得人心惶惶、秩序全无,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乱成了一锅粥,文武百官为了权力自相残杀、各族百姓为了钱财也自相残杀,冉闵回到邺城后见此情景,恼羞成怒,哇呀呀暴叫,当即下令把那个坑他的占星大师法饶给凌迟了。  冉闵的惨败和冉魏的内乱使把襄国的石袛乐坏了,石袛特想痛打落水狗,便派大将刘显率七万大军杀向邺城,打算一举灭掉冉魏。  要知道,被逼急的猛兽发起飙来,是相当恐怖的。冉闵大喝一声,率领所有的残余军队出战,他把上回全军覆灭的愤怒转化为掀天动地的巨大能量,疯狂进击,大破刘显,斩首三万多,刘显吓得腿都软了,派出使者秘密请降,还表示愿意回到襄国割了石袛的脑袋送给冉闵当礼物。
  迷死害人啊!冉闵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  迷信。。打错字啦
  萌萌哥盗匪不应该用高大上形容,张献忠这种变态杀人魔也不配用优秀二字  
  顶好文
  周末快乐
  应该把我霸王作为压轴的  
  阿萌大大,周末好,来顶您的好文!
  被你们徐州人坑了??  
  这就是剑戟奔如电的由来吧,萌萌哥?  
  周一快乐
  一周快乐
  支持好文,大鼎!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夫莫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