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原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特色小镇特色谈(武汉).pptx 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特色小镇特色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与规划陈桂秋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10月一、特色小镇的背景与概念二、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情况三、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特点四、特色小镇规划案例介绍一、特色小镇的背景与概念浙江“特色小镇”的缘起背景经济总量上升,增速减缓,面临转型压力;2014年全国省市GDP总量排名统计年浙江省GDP总量和增速排名地区2014年GDP总量(亿元)2014年GDP增速2013年GDP增速1广东%8.50%2江苏%9.60%3山东%9.60%4浙江%8.20%5河南%9.00%6河北%8.20%7辽宁%8.70%8四川%10.00%9湖北%10.10%10湖南%10.10%图表数据来源:新华网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块状经济高端要素聚合不足块状经济:浙江县域经济特色,新常态下面临转型升级困局浙江省部分产业类别地区分布表序号行业地区分布1纺织业长兴、苍南、椒江、黄岩、鄞县、萧山、嵊州、婺城、慈溪、常山、临安、江干、兰溪、嘉善、义乌、越城、新昌、绍兴、秀城2服装湖州地区、乐清、椒江、德清、宁海、青田、余杭、江干、东阳、义乌、绍兴、海盐、桐乡、平阳、嘉善、鄞县、泰顺、浦江、越城、永嘉3汽摩配平阳、瑞安、温岭、路桥、象山、奉化、松阳、永康、鄞县、婺城、萧山4皮革制品鹿城、平阳、龙湾、海宁、东阳、越城5织造萧山6五金临安、建德、诸暨、龙泉、湖州地区、嘉善、秀城、永嘉7印刷造纸平阳、苍南、路桥、龙湾、富阳、金华、义乌、平湖、嵊州、永嘉8机械海盐、平阳、瑞安、常山、江干、新昌、鹿城、滨江、兰溪、嵊州9低压电器建德、乐清、瓯海10竹木制品南浔、安吉、德清、嘉善、龙游、衢县、开化、庆元、余杭、江干、磐安、东阳、江山11针织瑞安、南浔、象山、桐庐、浦江、余杭、绍兴、秀州12印染绍兴、萧山13塑料制品庆元、江干、磐安、三门、温岭、椒江、黄岩、鄞县14贡缎诸暨15医药仙居、三门、新昌、椒江16不锈钢制品瓯海、奉化、永康、秀洲17袜业义乌、诸暨、瑞安18电线缆南浔、临安、富阳浙江省典型块状经济分布示意图图表来源:浙江在线网站城市发展动力转变的需要:由规模扩张到高端要素集聚转变大小强化集聚磁极,定向增强特色产业高端要素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转型需要:呼唤城市人性空间尺度的回归城市回归以人为本,亲人尺度、绿色生态、宜居生活将成为主角。现代人的追求:小镇尺度、小镇情怀、小镇生活。。。。。。VS浙江省“特色小镇”产业提升新载体集聚要素新平台两美浙江新城区——2015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100个特色小镇 要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什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空间发展平台,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组织形式。类别名称依托要素信息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智力要素密集,大型触媒支持,创新要素驱动金融山南基金小镇西湖风景区顶级城市型山水环境资源优势支撑私募金融产业集聚健康健康小镇大奇山风景区优质的风景要素和健康产业培育旅游丹霞小镇方山风景区风景资源和新型旅游产业结合时尚艺创小镇中国美院文化创意要素密集高端智造模具小镇黄岩模具城既有产业基础上的高端提升环保静脉小镇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特定环境空间的生态化要素集聚经典龙坞茶镇龙坞景区经典资源集聚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辨析浙江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全国特色小镇贵州, 云南, 陕西等省有特色的较小城镇,培育示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浙江省首次提出。产业创新要素发展平台东部沿海及相对发达地区。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提出培育。建制镇,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全国推广。关于不同“特色小镇”概念的辨析提出背景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效益意义运作方式浙江在规模上更类似于产业园区以既定面积控制贵陕云在规模上一般建立在镇区镇域范围,面积不固定浙江、广东的特色小镇侧重于经济、投资、利益贵陕云则侧重于城镇化的提升,作为连接城与村的支点作用特色小镇的管理方式更灵活,层次更高、权限更大资金来源不同:东部侧重于企业投融资,陕云贵以政府扶持、财政划拨为主城镇选取门槛不同;建设内容上陕云贵更注重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浙江更侧重产业提升转型。产业发展均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广州、浙江均建立在一定的城市化基础上陕云贵则处于加快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3页51页56页37页33页58页25页48页30页36页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与思考-政经干货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与思考作者:政经干货发表时间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考察与思考特色小镇是城乡链接的新节点,产业升级的新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块状经济转型的新业态。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加快推动我市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政研室联合组成考察组,赴铜陵市郊区大通镇、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吴江区震泽镇和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就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进行考察学习,认真听取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关注了解建设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问题,实地参观考察小镇的特色产业和规划建设。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和意义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是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集合体,机制灵活、环境宜人、集约紧凑,既可以是“园区镇”,也可以是“镇中镇”、“街中镇”。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新平台。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是联接城、镇、乡村的重要节点。在这个区块建设特色小镇,不仅可以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更能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可以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示范区。二是有利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通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可以叠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特色小镇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功能集合,有利于助力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特色小镇是小空间大投资,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有利于传承和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小镇是弘扬历史经典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新载体。挖掘各地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通过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产业业态创新,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新名片。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于日、日分别公布了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和21个安徽省特色小镇,其“特色小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域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127个中国特色小镇中安徽5个,分别是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和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21个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镇中,皖北6市各1个,我市十八里镇名列其中。(二)国家、省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系列政策梳理截止目前,国家和安徽省先后出台4个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文件。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日,省发改委召开加快建设特色小镇专题座谈会,讨论《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拟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比较分析住建、发改系统支持特色小镇发展政策,目前最为明确具体、最具操作性的是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的特色小镇培育实施意见,明确在财政资金、土地指标、财政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其他三个指导意见仅有方向性、框架性的支持政策,没有明确具体,但在项目申报、专项资金等方面,会对特色小镇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在特色小镇创建原则方面,省实施意见明确:一是到2020年,全省创建特色小镇80个左右,2017年启动第一批20个左右;二是规划面积原则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周期3年,旅游特色小镇按照4A景区标准建设,其它类型参照3A级景区建设;三是全省16个市不平均分配名额,注重质量和示范引领。按照市县申报,专家初审,部门联审,省政府批准的程序进行。 在政策措施方面,省实施意见明确:一是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主要在两个节点上进行补助:列入创建名单时,奖补1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规划编制,1200万元用于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年后验收合格时,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二是对特色小镇年度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实行“三免三减半”。三是特色小镇建设确需新增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待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后,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予以配套奖励,3年未完规划建设目标的,加倍扣除用地指标。二、先进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先进地区在打造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布局、特色产业、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和可取之处,值得我市借鉴学习。(一)强化组织力促创建。各小镇所在市、区、镇政府都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成立专门组织,建立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如铜陵市郊区成立大通镇特色小镇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办和区政办对接大通镇做好申报具体事宜。因为第一批特色小镇是在各省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及财政部共同认定,采用以审查申报材料为主、对材料存疑的部分小镇再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认定,因此申报材料的准备极为重要,领导小组在铜陵市政府、郊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高标准、高起点准备宣传片、PPT和有关申报材料,特别是考虑到特色小镇是各省推荐、专家复核、三部委共同认定,在创建过程中不同部门会有不同要求,领导小组积极与国家、省住建部门和发改部门沟通对接,明确重点,找准方向,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二)创新理念彰显特色。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特色”,其魅力在于“特色”,其生命力也在于“特色”。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理念,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把打造特色作为规划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如苏州甪直、震泽两个小镇特色就十分鲜明,与其他江南古镇不同,两镇并没有把“钱途”全部押宝在旅游业,而是分别以“模具小镇”和“丝绸小镇”入围全国首批特色小镇。震泽镇紧扣“蚕丝古镇、科技新城、田园乡村”的发展定位,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蚕桑技术薪火相传,打造丝绸产业养蚕、抽丝、生产、经营、服务的全产业链,近年来该镇累计创建与丝绸相关的国家级荣誉及称号8个、省级称号6个。(三)科学规划明晰方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对小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因素进行总体的统筹规划和建设,不贪大求洋,不鲁莽冒进,有效防止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碎片化。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根据小镇产业特色制定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实现“多规融合”。例如甪直镇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模具特色小镇等专项规划,最大限度实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三个规划的匹配融合,并根据不同的规划类型选择规划编制机构,聘请专业的城市规划机构制定小镇总体规划,聘请模具行业协会制定模具发展专项规划,让真正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四)发展产业壮大根基。打造特色小镇,其根基在于产业的选择、在于经济的发展。各地在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发展中,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特色化和产业品牌化,构建了小镇大产业。有“陶都陶瓷业发祥地”之称的丁蜀镇,立足其特色陶瓷产业基础,瞄准“从工业陶向高科技陶发展、从日用陶瓷向高端文化陶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确立“把丁蜀打造成为全国工业陶、功能陶、技术陶的产业高地”的目标定位,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陶瓷产业,目前该镇拥有上千家陶瓷企业,12大门类、8000多个品种,高技术陶瓷年产出规模约50亿元,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甪直镇将模具装备产业作为主导和支柱产业来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打造了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模具装备产业园、合金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涌现了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重村钢模、柳道万和等一批龙头企业,2015年该镇模具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约40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21%左右。同时,该镇聚集了一大批模具研究人员和创客,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各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要素保障,优化发展软硬环境。大通镇坚持简政放权的体制机制,先后下放72项行政管理权限,不断提升镇政府的自主管理能力;建设镇行政服务中心,推动多部门合署办公,打造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服务。甪直镇政府充分发挥产业服务、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搭建模具特色小镇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提升道路交通、商业配套、生态绿地、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为企业推进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便利。三、几点启示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总结几个小镇建设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前提。各特色小镇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在尊重发展规律、镇情实际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特色产业规划,并围绕总体布局和特色产业规划,制定土地利用、项目布局等专项规划,保证多项规划协调有序,使小镇的比较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做精、做专、做强小镇。(二)找准产业、落实项目是根基。产业建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原则,各个小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把项目作为建设发展的核心支撑,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三)厚植底蕴、凸显特色是灵魂。特色小镇的最大亮点和最强支撑点在特色产业,但产业背后的厚重底蕴和文化才是保证其“特”的根本。如丁蜀镇通过打造陶瓷产业园、建设陶瓷博物馆、举办陶瓷艺术节、组建陶瓷行业协会、评选陶瓷制作大师、将陶瓷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范畴等手段挖掘陶瓷文化潜力、发扬陶瓷文化精神,提升陶瓷产业黏连性,进一步拓宽了陶瓷产业发展的道路。(四)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是关键。各地在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格局,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转型升级,培育特色产业,深挖发展后劲,同时,不断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有力支撑了特色小镇创建发展。四、思考建议“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乡镇建设,一些镇村特色产业与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紧密融合,独具特色,基本具备了特色小镇的培育潜力,建议从以下方面积极推进。(一)完善创建机制,形成梯次格局。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市级层面,建立市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领导小组,承担特色小镇创建牵头工作,加强与省发改委、住建厅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第一手政策、资料,立足早、立足快、立足实,争取我市更多乡镇纳入国家、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市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做好相关特色小镇的谋划和业务指导工作。县区层面,既要负责特色小镇的统筹谋划、规划建设、目标落实等工作,又要承担企业引入、项目服务、配套保障等落实,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项目落地,确保取得实效。尽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试点工作,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对基本符合要求的“小镇”进行集中调研摸排,按照申报成熟度,组织专班人员,逐一分析,整合包装,梯次推进,建议先在每个县区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镇开展试点,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特色小镇,组织市级特色小镇评选,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形成示范引领、梯队培育、滚动推进的创建格局。以近期省发改委即将组织申报的特色小镇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十八里“万亩花海大世界”,进一步加大对十八里镇的指导力度,科学谋划,精心策划,争取进入“计划盘子”。通过整合上级多渠道政策资金,先期集中在十八里这一个点上发力,力求早见成效。(二)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核心,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为主线,以产业、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融合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加快形成一批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人口集聚多,文化积淀深厚的特色小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文化、旅游、生态和地域特色等优势,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主导、融合发展,本着“特而强”的原则,推进“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支持特色小镇多规合一,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融合。(三)加强特色培育,突出产业引导。特色小镇的基础是特色新兴或传统产业,没有特色产业就没有特色小镇。我市建设特色小镇,应聚焦中医药、白酒饮料、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重点产业及优势传统产业,紧扣产业升级趋势,引导各地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强”,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每个特色小镇,应着力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包括一产、二产、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等,谋划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小镇。如谯城区培育古井镇白酒小镇,十八里镇、华佗镇、十河镇大周村药业产业及特色旅游小镇等;涡阳县培育义门镇苔干小镇,高炉镇白酒小镇等;蒙城县培育小涧镇老街历史小镇,小辛集乡吕望社区布艺绣花小镇,马集镇田桥社区家居小镇,立仓镇皖北水乡小镇,楚村镇、篱笆镇、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等乡村旅游小镇,板桥集镇、许疃镇等湿地旅游小镇;利辛县培育城北镇机械加工产业小镇、胡集镇煤电产业小镇、马店孜镇湿地旅游小镇等。同时,注重挖掘产业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特色产业文化附加值,对中医药文化、老庄曹魏等历史旅游文化、白酒文化等进行深度研究挖掘,带动产业发展。(四)加强项目支撑,创新建设机制。要着力招商引资,创新筑巢引凤的激励机制,推动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围绕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定位,注重特色支柱产业项目的包装、策划,开展专业化招商。加强项目支撑,瞄准市场趋势,深入谋划研究,优先支持发展成长性好,能够带动小镇整体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的项目;对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实行“一镇一库”,建立项目储备库,细化排定重点项目;协调抓好项目前期及项目落地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加快开工建设。对于产业类项目,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特色小镇内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水利等投资项目,优先考虑选择PPP模式。探索政府基金投资模式,设立创投基金、特色小镇发展基金等,以市场化机制引入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在市级层面,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五)加强扶持保障,形成政策合力。对列入创建试点的特色小镇,给予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综合扶持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给予一定税收返还、创建补助和规划编制资金补助等。增强要素保障,对列入创建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特色小镇,给予用地指标倾斜;出台金融机构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探索特色小镇投贷联动业务;特色小镇引进的各类人才、项目均优先享受市委、市政府相关规定的各项政策;对特色小镇亟需的高端人才、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人一议”;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强特色小镇营销,深入挖掘特色小镇文化底蕴和内涵,选好产业,讲好故事,做好包装,谋划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加强新闻采访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我市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课题承办单位:亳州市政府办公室亳州市政府政研室考察组组长:葛伟王宇成员:潘 炜 李 楠 宋春华 马松松 执笔:王宇宋春华潘炜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滨湖传播合纵天下华东地区政策服务平台陕西和谐社区遵视玩转遵义怪味柚子茶#统计代码摘要: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²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在具体规划建设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政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政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
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图1)。
1、产业维度
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生产效率较高。
2、功能维度
特色小镇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及和谐度,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功能结构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程度较高。
3、形态维度
特色小镇就是要全面体现&特色&,除了特色产业以外,在空间上也要体现明显的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和整体环境都要体现相应的特色,具有较为统一和鲜明的风貌特征,城乡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投资的空间环境品质较好。
1、制度维度
特色小镇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特殊政策区,应围绕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建立起与其发展相适应,设计能激励相应产业、资金和人才进驻的制度,以及保障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和收益共享的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新闻发布会,浙江杭州云栖小镇、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作为特色小镇代表而被推介。
这两个小镇究竟有着何种神奇,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镇中脱颖而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浙江和西部欠发达的贵州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思路又有何不同呢?
浙江杭州市云溪小镇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位于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杭州市西湖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云栖小镇建设仅仅一年,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实现了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一个小镇的灵魂人物。
云栖小镇名誉镇长王坚博士,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阿里云的创始人、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云栖小镇主要创建者,致力于把云栖小镇打造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
一个高端的新兴产业。
云栖小镇坚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和团队。
一个创新的运作模式云栖小镇采用了&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方式。政府主导就是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民企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民企龙头引领作用,输出核心能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加快创新目标的实现。创业者为主体就是政府和民企共同搭建平台,以创业者的需求和发展为主体,构建产业生态圈。这是云栖小镇最有创新活力的部分。
一个全新的生态产业&
云栖小镇构建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创新牧场&是凭借阿里巴巴的云服务能力,淘宝天猫的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富士康的工业4.0制造能力,以及像Intel、中航工业、洛可可等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创新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黑土&是指运用大数据,以&互联网+&助推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科技蓝天&是指创建一所国际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就是西湖大学,现在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当中。
一个世界级的云栖大会
云栖小镇创建了真正服务于草根创新创业的云栖大会,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以及DT时代技术分享盛会。&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万多名开发者以及2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参与。
贵州安顺市旧州镇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就是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值得推荐的代表。旧州地处黔中腹地,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
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
旧州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旧州、天龙、云峰为重点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动了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的业态不断丰富。
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美丽幸福小镇&
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
创新投融资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辐射点。
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
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了镇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继成功创建生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
&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
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建成了连接镇区以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城市中国网)。
共有条评论&
中国乡村旅游网,乡游天下&旗下网站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网站运维:乡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茶文化研究院
新闻热线:010- /
8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小镇 规划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