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依法维权文明消费下联

鄂尔多斯工商倡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
-包头频道 -法制网2016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有奖征集获奖人员名单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公开征集活动,广泛听取广大消费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见和要求,最终确定2016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新消费
我做主”,按照奖项设置在参选稿件中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一等奖:3名
倡消费文明,建全面小康
依法维权和谐消费
     
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二等奖:10 名
消费与网络
        
倡节约 反浪费
      
放心消费 贴心维权   
净化市场 理智消费      侯宝良
理性消费 依法维权      潘飞鹏
文明消费美丽中国       孙景伦
消费与诚信          赵擎宇
消费与创新          宋振华
消费与公平          单正萍
至善至美 阳光消费      杨龙山
三等奖:30 名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邱笑笑
倡导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活   邹淑蓉
创新消费 乐享生活      周荣晖
诚信经营立根之本       蔡之良
共同破解维权难题       张启贵
消协,正能量;维权,有保障  管明朗
凝聚共识 理性消费      程秀玲
与法同行,放心消费      钟招贞
消费,不止于民生       陈江璐
构筑诚信,健康消费      王慧芳
理性网络消费         王晨晖
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穆怀升
消费安全,乐享低碳      乔 刚
消费安全和谐         郑宗良
合理消费           李 江
乐享消费,乐享生活      李文成
消费与诚信          刘富利
低碳消费           金雪珍
诚信风,消费梦        戴守旭
明白消费,维护权益      黄开平
让消费更明白         张金平
依法维权共建和谐       张德兰
绿色消费,乐享网购      冯亚智
消费维权,“众”在行动    杨勇明
消费与创新          张广霖
创新消费理念         王树军
新消费新供给         沙银昌
健康生态合理消费       武增荣
新常态,新消费        蒋云中
质量为本信誉为真       程 蕾积极做好新时期消费维权工作积极做好新时期消费维权工作
——访中国消费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母建华
&&& 2008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随着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记者就200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维权工作的新思路新打算采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母建华。&&& 母建华介绍,新的一年,中消协和各地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工作的总体设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按照“一三三五”的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以“消费与责任”年主题为主线,以着力解决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和完善协会各项工作制度为重点,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指导、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受理消费者投诉及救助工作,继续加强消费维权法律与理论研究,加强信息化和组织建设,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母建华说,要继续加强消费教育和指导,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中消协拟在15”期间,召开消费者社会责任座谈会,向社会公布《消费者社会责任导则》,倡导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权,科学、合理、文明消费,还要继续加强与国家工商总局、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进一步办好电视“消费者学校”,围绕消费者关心的衣、食、住、行、用、农资等方面,与地方消协组织联合开展比较试验,指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200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继续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维护公平正义的消费环境。各级消协组织要以中消协《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为依据,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对企业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关于企业开展消费维权诚信承诺活动办法,组织企业广泛开展消费维权诚信承诺活动。&&& 他表示:“加强受理消费者投诉和救助工作,畅通有关投诉渠道,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新一年中消协的工作重点。中消协将进一步改变受理投诉方式,重点抓好转办、督办、协办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工作,规范受理投诉工作。不仅要积极推进全国消协受理投诉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定中消协关于推动经营者建立协商和解制度暂行办法,还会继续发挥好律师团作用,组织疑难投诉研究,支持消费者诉讼。同时,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借鉴人民调解制度的经验,探索人民调解消费纠纷的途径。”&&& “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与理论研究建设方面,我们会紧紧抓住消费者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法律与理论研究工作。”母建华说。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及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定和修改,适时就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建立消费维权情况每月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消费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适时发布中消协观点。三是组织进行新形势下消协组织重要地位作用与社会责任课题研究,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四是利用社会力量,建立消费者保护法律理论研究队伍,结合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消费维权理论研究。“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强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努力开创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新局面。各地消协组织不仅要积极建议和推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地党和政府主导的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领导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一会两站’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受理农村消费者投诉的救助网络,妥善化解消费纠纷。重点抓好与广大农村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农资、食品、百货以及供电、金融、电信、保险等公共服务行业的社会监督,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五是针对农村消费维权的实际情况,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或提示,加大对农资、食品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比较试验力度,引导农村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六是积极建议建立农资强制保险,实行农资先行赔付准备金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母建华同志如是说。(《中国国门时报》)本报记者 罗 莎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2014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 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 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 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 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 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 家的知识。 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 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 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 p5 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 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 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 18 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 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 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 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 6 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3)6 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 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 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 回答书本的问题: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 9 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 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 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 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结论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 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 即四个结论)。 第二课 第一框我们应尽的义务 公民的义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 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 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 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 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 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 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 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 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 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 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 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 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 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 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 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 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 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 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 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 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 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 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 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 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 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 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 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 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一框我们的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 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 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 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 对方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 命和健康;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是人格权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 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如:有关人格权、生命 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本课和各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学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人格权”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反思自己是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反思 自己是否有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收集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学生阅读引言中的 3 个情景,简要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也有这 方面的经历,在这个方面还有哪些疑问。(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利于教学。)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惜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 对社会的义务。 新授:板书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第一框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一)看图例案例回答问题: 1、请同学观察三副图,编一个情景剧本。恶作剧的可以让学生表演; 2、补充最近煤矿爆炸新闻(北京讯)就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煤炭生产安全之际,山西却发生煤矿爆炸 事故,吕梁交城县煤矿在 3 月 8 下午 6 点半左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至 9 日下午 3 时为止,已确认有 16 人死亡,11 人仍然下落不明,伤者 6 人已送医院抢救。事发当时井下有 83 人工作,54 人成功脱险。中国 有三分之一的煤炭产于山西,山西也因矿难频发而出名,官方数字显示,2004 年各类煤矿发生死亡事故 1 75 起、死亡 497 人。 2、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格权的重要性 (三)相关链接 人权知识(四)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 特点: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 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五)相关链接 封建和新中国对于人格权的维护情况 (六)生命健康权的地位——首要地位 (七)相关链接 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请学生齐读后,谈对健康问题的看法) (八)通过对书本三个情景问题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权 1、分析三个情景,提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了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侵权行为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一)分析雇佣童工的案例 1、阅读案例 2、提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 未成年人的生命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未成年人 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共同讨论作为未成年人受害者应如何依法维权。) (三)相关链接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四) 国家法律 (提问哪些法律) 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 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 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 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 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 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探究,在此基础上 掌握。 教学重难点: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课标内容: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创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结合以前所学 设 情 境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行使其他权利 知识,提出新的 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 主题 权呢 活动一: 一、出示一组图片(见教材 28 页) 积 极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图景中,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2 、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权利 二、出示资料(见教材 29 页)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1 、上述行为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 利的行为为什么 2 、我们身边有哪些珍爱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作为青少年,应正确行使生 命健康权,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种责 任。 活动二: 关 爱 他 1 、出示案例(见教材 30 页) 2 、学生思考:
此事给小君,小哲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通过对小哲伤 害案的分析,使 学生认识到不 得侵害他人的 激发学生的探 究意识,鼓励学 生畅所欲言,形 成对行使生命 健康权的正确 认识。合 作 交 流行 使 生 命 健 康 权合 作 交 流人 的 生 命 与 健 康 “进一步山穷水尽,进一步海阔天空”,“己所 生命健康权,害 不欲,勿施于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 裁”,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人就是害自己, 遇事应冷静,应教师指导总结: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 通过合法手段 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活动三: 1 、出示案例: 案例一:“杀人狂魔黄勇伏法”(见附录 1 ) 解决问题。 沉溺于暴力电 影和游戏,虽不 至于直接促成案例二:“美国青少年枪杀数人案(见附录 2 ) 犯罪,但却在诱 2 、学生思考: 两则案例告诉我勿什么道理导青少年以暴 图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归纳:我们要远离暴力文化、珍爱生命。 学生中形成远 离暴力,尊重生 命,敬畏生命。 活动四: 1 、出示“同学落水之后”案例(见教材 35 页) 2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拓 展 延 伸
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如果你遇到 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提示:从 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考虑)。 活动说明: 全班分成 8 个小组, 每 2 个小组组成 1 个大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基础上进行大组汇总,然 后选派 1 位代表发言。 1 、各组交流。 2 、教师指导、归纳 结语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生命与健 康。 引导学生认识 到既要珍爱自 己的生命和健 康,也要主动关 爱,他人的生命 与健康。附录 1:2003 年冬,中国震惊全国的雇舆特大杀人案侦破,29 岁的杀人魔黄勇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连 续杀死青少年 17 人,杀伤 1 人,黄勇供述本人身小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恐怖片,自感杀人刺激。 附录 2:1999 年 4 月 20 日 ,美国,年龄同为 18 岁的哈里斯和克莱佰特身穿黑色军用雨衣,闯入位于科罗 拉多州丹佛市的哥伦拜恩中学,开枪扫射杀死 12 名学生,1 名教师,打伤数人,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 的校园枪击事件,该屠杀案的两名凶手平时喜欢在网上“冲浪”,并经常玩“世界末日”等暴力电子游戏。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 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 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 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 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 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 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 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法律权利 人 格 尊 严 姓名权 名誉权 肖像权法律行为 侮辱、诽谤等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法律责任 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 权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5、教学具体活动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3)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 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如: 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 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 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 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 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 38 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5 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 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品行表现 优良 不良评价所用的词 (诚实、善良、正直等) (奸诈、邪恶、卑鄙等)名誉 (好的名誉) (坏的名誉)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 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 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 101 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 权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 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 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 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 为方式 1.侮辱 2 3具体表现 谩骂他人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 裁。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活动和建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4、教学过程 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 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 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3)、案例分析: 见书本:15 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 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使用权 获酬权 肖像制作权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 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 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 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 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 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 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 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 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 (2)、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 利);知道法律对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 姓名权。 (3)、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 年 9 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 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 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 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 5100 元。 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我国《民法通则》第 99 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 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 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 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 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 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 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 99 条的规 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 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 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 课前准备: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 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教学方法: 讨论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一、情景导入: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 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学习新课: (一)、人人有隐私 1、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 p46 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 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2.阅读 p47 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 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3。共同学习教材 p46 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 权的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 p48 相关内容,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 3.讲解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1)学生阅读案例(某派出所非法搜查的事例),并结合 p49 页的相关链接的内容,讨论:该派出所的行 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2)讨论:“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保护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资 料而采取的措施。“一米线”的设立有什么作用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 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 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小结:学生归纳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p51 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2、假设你把一些个人的秘密说给朋友、同学后,他们泄露了出去,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二、学习新课 (一)、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结合导入中的情景, 思考:(1)、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2)、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小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1。友谊与隐私: 材料一、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 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不守信用很气愤。 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材料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 qq 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 qq 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 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你认为王军的行为: a 破坏友谊 b 太不道德了 c 没什么关系 d 侵犯了其隐私权老师归纳: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 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2。再列举一些和隐私有关的情景,由学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 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出示材料: 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 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 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 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1)学生阅读 p54 页大字,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 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学生在了解书中的两方法后,思考:保护个人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还可以怎样做 4、结合 3 中(2)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 的人沟通和交流。 三、小结本课: 1、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隐私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目的: (1)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2)增强学生的初中能力;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维权“工具”。 操作要求: (1)学生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围绕生活、学习等方面搜集侵权的表现; (2)结合法律条款和维权帮助的范例,整理出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3)查询能够给予维权帮助的机关、部门的地址和电话(如消协等的地址、网址、投诉电话),为维护权 益提供信息资料; (4)按照拟订的提纲,以“当 xx 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为题撰文; (5)将上述成果装订成册。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学生面临的问题 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身受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 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 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一方面,现在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 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 碍学生学习,等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现在在 初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 如有的初中生动辄迟到早退, 甚至逃避作业, 逃学, 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对于正在接受高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履行 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 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接受 教育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⑵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⑶明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⑷明确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三项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⑴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⑵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懂得教育既赋予人类智慧与美德,又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 离不开教育。 ⑵懂得教育对下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 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时:2 课时。第一框为 1 课时,第二框为 1 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一、知识助我成长 创设情境: 例子——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 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 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 一种对生存的厌倦。 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 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 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1)教育的含义 p58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 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重要作用意义。 ①p59 对个人来讲,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 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 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 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②p60 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 创设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 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引出: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每位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了吗请看以下事例——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 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 12 岁的孙小燕和 8 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小燕的 父母在工厂里打工, 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小燕的奶奶就带着姐弟俩挤在这间不足 10 平方米的小屋里。 早上 6:00 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 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拖她带 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今年 2 月 16 号,也就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 的打工子弟学校 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 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 200 元车费失学在家。 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 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师过渡):小燕和弟弟虽然失学在家,但仍坚持自学,她的经历令人心痛。但是,是谁剥夺了小燕上学 的权利,谁又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热点辩论。 热点辩论 : 1、辩题:少年失学谁之过 [教师事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师):请同学们结合录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对其进行加工重组, 要求:1、寻找对方的责任 2、尽力为自己开脱 记住:你给对方找的过失越多,你的责任越小,为自己开脱的越好。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让我 们赶紧行动吧。 [第一阶段:学生看书、资料,自由讨论, 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教师应随时调控、并适时转移矛盾,挑起战争。 此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学生的看书、交流、整合知识、自由辩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 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从中找到对方的责任,从而为己开脱。本环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本 节课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很激烈,也很会为自己开脱。但我们知道,在失学儿童问题上,国家、社会、 学校、家庭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是责任大小而已。 为了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下面我们来学习—— (1)p60 受教育权的含义: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面对向小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 2 复学之路共探讨 :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 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 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 你们各方的措施都很好,关键是付诸行动,挽救失学儿童。 (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 校、家庭予以保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总结义务教育的含义: (2)p61 义务教育含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含义) 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 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 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师过渡)另人欣慰的是,失学儿童的遭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 加教育经费,到全社会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无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风,点燃了失学儿童心 中的希望。但有些人想得更远,提出了修改《义务教育法》,让我们关注来自两会的最新报道: 时事追踪: 3 月 5 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修改义务教育法,实 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议案。他指出: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即使是象征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可能 成为他们读书的障碍,因此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是他们受教育机会的根本保障。 请回答:程佳华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议案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分析、总结] 师分析:1、提出全免费,说明目前的义务教育不是全免费,而仅仅是免除学费,这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特征。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免费,真正体现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2、 如果议案能够实施的话,所有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3、 他提出修改法律,想依靠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而法律又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这体 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特征) (3)p61 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 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义务 教育全免费这一天早日到来。 知识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积极,很活跃,老师非常感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请同学 们结合前三个版块的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二、珍惜学习的机会 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这些适龄儿童、 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请看课本第 62 页 “小梅的遭遇” 。 它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我们还有不少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 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 育权的情形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不少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 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以上介绍的是: ⑴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梅的遭遇”思考—— 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⑵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方式一:寻求学校及老师的帮助; 方式 二:方式 三:方式 四:方式(请同学上讲台到黑板上填写) (课本第 63 页寺庙建到学校旁)针对这一事例,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②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 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 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 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 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 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 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 64 页。共有三项。具体地说, 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③ ④ ⑤ 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 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 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 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 彩,为祖国的繁荣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⑶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 ⑴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保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3 课时。第一框为 1 课时,第二框为 1 课时,第三框为 1 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 有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结合教材 p68——70 页来学习。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材 p70 分别解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1)为什么要保护p71 (2)怎样保护 ①宪法保护 ②民法保护 ③刑法保护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2)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 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 后,打开一看,内有 5000 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 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 于是就将这拾到的 5000 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 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 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 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 5000 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 映(学生回答) 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 求返还钱包中的 5000 元现金。 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 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 5000 元现金。 教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支持)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 3000 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 2000 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 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 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 365 天,你最喜欢过哪个 节日(法定节日)(学生回答) 教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 1000 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学生回答) 教师:你会把这 1000 元放在哪里(学生回答存银行)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 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 500 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 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 500 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 500 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 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 好!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 生回答)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 (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 月初,我花 3600 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 1000 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 1000 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 认为:张明是 14 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 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 11 条和第 12 条规定: “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 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 一个只有 14 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出卖 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 14 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 因此, 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 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 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 68~69 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 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 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教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教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 110 报警) 教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 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 da 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 1991 年 3 月 2 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 600 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 年 3 月 4 日,甲一时疏 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 市上买来的。1991 年 3 月 23 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 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 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 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 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 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 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 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 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规定了 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对应的课标内容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 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 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故事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几个概念、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 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高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请看 活动一: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 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 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晓军也觉得似 乎有理。) 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况,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 生 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生 2:即使晓军父亲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财产和家产都能继承。 生 3、假如晓军父亲的财产中有来源不明的,晓军的家人就不能继承。 生 4:父亲死亡后,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如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生 5:还有家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属于父亲的那部分可以作为财产继承。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谁来归纳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归纳得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的个人财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 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人生 ab 剧(学生扮演)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 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师: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 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的坐在右边,赞同母亲的说法的坐在左边。 生 1: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 生 2:姑姑与父亲是亲兄妹,财产分给妹妹也是理所当然。 生 3:姑姑总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财产带给外人。 师:同学们似乎说得都有点道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77 页,然后请你再次作出选择,赞同爷爷奶奶的坐右 边,赞同母亲的坐左边。 生 4: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 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所以我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 生 5:我赞同母亲的说法,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 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姑姑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而不能继承。 师:同学们通过争论、阅读教材已经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共识,姑姑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父亲的遗产。师:晓军家的这种继承方式属于哪种继承方式它应该按哪些原则对遗产进行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 78 页,理解上述案例属于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 学生角色扮演晓军一家和律师: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 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 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由暂时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师问: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生答: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继 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围。 师: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方式与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 生: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达到财产。 师:晓军家到底该采取哪种继承方式继承父亲的遗产呢 生: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而晓军一家应该根据父亲的遗嘱继承遗产比较合理合法。活动四:家庭纷争 媒体展示: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 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 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 顾他们的邻居。 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 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 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 , 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师:晓军爷爷奶奶的遗嘱有效吗 生: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的条件。 师:姑姑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生: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 师: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的两种继承实现形式。而邻居接受遗赠取得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但 是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 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生 1: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 产的效益。 生 2:通过老师,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生 3: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你最赞同哪种做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媒体展示:(一)我国继承法第 15 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 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湖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45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 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模拟法庭 媒体展示:金、吴夫妇生育了四个儿女。甲男、丙女在家务农,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 共同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两老口相继病故后留有房产三间。丙女、丁男因房产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 丙女提出丁男收入丰厚就别继承房产了,三间房由其他三兄妹个继承一间,而丁男却不同意。最后四兄妹 弄上了法庭。 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四兄妹等角色,然 后全班交流。第三框无形的财产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2.能力: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3.知识: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难点 培养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教师提问:平时生活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喝什么或者你最喜欢什么品牌 看看你喜欢的品牌是否在下列排行榜里。 我想同学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这些排行榜里,一定很高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喜欢的有些 品牌,特别是我们国家有些著名品牌的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 材料分析: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材料一)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 15%的企业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最近内地企业的商标在港澳台地区也开始频 遭抢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注册处工作人员提醒企业,强化商标先行意识、适当构筑防御 性注册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可以有效规避遭抢注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超过 80 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 100 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 200 个商标在澳 大利亚被抢注。今年 6 月份,拉芳、舒蕾、雕牌等 13 个知名日化商标在香港遭抢注;3 月份,泉州 8 个知 名鞋业商标被台湾商人抢注;2 月份,泉州有 17 个知名商标在澳门遭抢注,其中大部分为服装品牌商标。比如,五粮液集团正是因为错过“异议期限”,只好耗时长达 15 个月,花费数万元,终于夺回被一韩国人 抢注的品牌价值达 269 亿元的“五粮液”商标权利。 五粮液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陈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夺回自己的商标,我们又将面临着被诉侵 权或退出已有市场的命运。”他还表示,“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应该成为品牌先行的必要手段,准备拓展国 际市场的企业更需对这些炒家们的恶意行为提前防范。” 目前内地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反抢注”行动,除了五粮液成功在韩国夺回商标外,在香港遭抢注的“满婷” 品牌拥有者九鑫集团已经请了律师并定好基本方案,日前向香港商标总局递交了异议申请。 而柒牌服饰集团办公室主任叶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抢注事件使我们意识到在商标保护上的缺 陷,我们在国际上的商标注册已经付诸行动。” 教师提问:看了这份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我们再看两个案例。 材料分析: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 日前,记者从“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处了解到,“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将于今天在北京市 一中院开庭审理。目前,“小小”方面已向法院申请增加为耐克公司进行广告创意的一家国外代理公司“w ieden+kennedy”为另一被告。 去年10月,耐克公司在电视媒体上相继推出一则“stickman”(又名“创意小子”)的广告。但闪客“小 小”(朱志强)认为,这则广告中的主角“stickman”的形象是抄袭自己“火柴人”的创作,因而将耐克 公司告上法庭。 此前,双方对各自形象的创作都有自己的解释。“小小”认为,“火柴人”的形象源于其早年创作,早已 深入人心并已完成商标注册,这一创作的运用可带来可观的效益。耐克一方则表明其所涉及的广告形象“s tickman” 由耐克及其广告代理公司原创, 类似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多见, 例如人行道指示灯里表示 “停” 和“行”的小人等。 昨天,“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表示:“‘火柴人’形象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创作,已被多数网友认可, 而耐克‘stickman’在广告中的形象存在雷同,已构成对‘小小’创作的侵权。” 材料分析:《细节决定成功》一书发现盗版。 2004 年 6 月 11 日,《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地坛书市发现盗版,当日下午一时左右,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执法大队进行了查收。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书第二版 2004 年 2 月出版,为 16 开本,红色特种纸内衬,定价 24.80 元。在书市查收的盗版书为 32 开本,定价 18 元,无内 衬,印制粗糙,封面颜色黯淡,插图模糊不清。据新华出版社有关人员说,该书在广东还有一种盗版,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