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lp可以加达里lp换什么么比较好卖,价值比例也不错的

(小兔子乖乖)
(多肉動物)
(白灼红烧肉)
第三方登录:深度对话中国顶尖LP/GP 开拓股权投资市场新格局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题: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
  时间:日上午
  地点:JW万豪酒店
  主持人开场
  主办方致辞
  股权投资行业报告解读
  巅峰对话:2017顺势而为
  对话: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竞争新格局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还有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我是本次峰会的主持人杨静,非常荣幸和大家共同分享这次峰会的所有内容。
  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活跃,背后的LP机构亦不表现积极。全国、保险、政府引导基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国内基金的重要“资金池”,首批商业银行获准从事股权投资,国有企业也获得政策鼓励设立或参股创投企业和母基金,“国家队”大踏步迈入股权投资领域,为机构LP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新时期LP如何做好资产配置,GP如何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LP获取更高的收益,依旧是LP、GP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峰会,峰会力邀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资产配置策略。
  在本次峰会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在此隆重介绍,并特别感谢给予此次大会鼎立支持的赞助单位,他们是:
  钻石赞助:中植资本
  白金赞助:上海嘉定、磐霖资本、尚颀资本
  金牌赞助:达泰资本、红杉资本、IDG资本、景林、宜信财富、国金投资、君联资本
  银牌赞助:红点中国、软银中国资本、德同资本、源星资本、盘古创富、松禾资本、青域基金、仙瞳资本、LB投资、亚商资本、华领集团、平安资本、熠美投资、明道投资、新程投资
  感谢中华有限合伙人联合会、上海所对本次大会的支持,感谢以上单位。热烈的掌声送给以上所有的赞助单位。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宣布: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正式开始。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主办方清科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先生为大会致开幕辞,让我们掌声欢迎倪总。
  主办方致辞
  倪正东: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LP朋友,各位GP,各位行业的同行,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第十一届LP峰会,时间很快,这个会一办就是11年,超过一个基金的年限,我们还是正如当年一样,11年前一样看好这个市场。今天我跟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分享,有自己的观察,第一个感受,今天这个市场跟十年前,或者是五年前,或者15年前相比,我们今天的市场,今天的中国,创业者和创投人前所未有的受到关注,也受到了尊敬。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20年前在清华我们做创投和创业,一个班上50个人里面一个人出来创业,做创投更没有,今天这个市场确实是在同学前,不管做创业和投资的,还是受到很多的关注,这个是为整个股权投资行业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也是为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创投人,进入这个市场,我觉得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是一个大的感受。
  第二,今天这个市场,资金不断的涌入这个市场,我看了一下,从区、县到市,到省,各种资金涌入股权,汇入股权投资的行业,除了乡村之外,到区里面,到县里面,市里面,都有很多的资金跃跃欲试,想进入这个行业,汇入中国股权投资这个巨大的河流当中,这条河流也越来越宽广,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募资超过一万亿,跟前面说的这两点密不可分。
  上次我们在深圳开会,(洪)会长说最近这一年时间,拿到基金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差不多有7万人,参加考试有6万多人,十几年前,或者15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还拿到从业资格进入这个行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这个市场虽然各种钱进来这个行业,但是我们跟欧美相比,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是缺少机构投资者,今天在中国成功的美元基金,红杉和IDG,他们募美元根本不用发愁,资金都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中国虽然说社保对股权投资有投资,虽然说对股权投资有投资,但是他们参与的机构是寥寥无几,就是那么一桌,可能就是那么十个,20个,非常有限。去年年底参加清科排名问卷调查6、7家,保险机构和社保基金进入的寥寥无几,凤毛麟角,杯水车薪。今天我们看到大学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中国的大学基金非常少,最大的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也就是差不多60、70亿的人民币。
  再看一个中国比较典型的5个亿的早期,我们来剖析它的LP构成,一个普通的典型的基金,一个是政府的引导基金,限制你在某个地方,拿了广州的钱就在广州注册,拿了长沙的钱就在长沙注册,拿了武汉的钱就在武汉注册。第二个是个人或者是家族的钱。第三个是上市公司的钱。第四个一两个FOF。中国股权投资和创投基金LP构成,现在还严重的还没有机构化,既是机构也非常有限,另外中国缺少长期的投资者,首先缺少机构投资者,现在还缺少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另外中国缺少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这是一个很大的方面。清科研究中心每年要协助各种引导基金,包括社保,包括保险机构做净值调查的基金,接近一千家。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在我们看来很多的机构投资者,还是缺少专业性,这一方面也是需要再加强的。
  还有中国这些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中国这些富有家族,他们虽然投资,今天比过去几年的情况要好很多,即使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需要更加的专业。我们今年办了一个沙丘学院,参加培训的人,有很多都是做了几个基金的LP,也有他们是上市公司的二股东,三股东,四股东,或者是五股东,他们也投了基金,他们告诉我,说他们在参加学院培训之前,他们见了一个基金,就觉得这个基金是中国最好的,然后就投了。再看到另外一个基金的时候,好像觉得更好,再见别的基金,发现也特别好,所以特别迷茫。中国不管机构还是个人,需要在专业性需要大大的提高,我们也期待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他们都能够更加专业,更加长期的来做这个投资。
  最后我想讲的,我个人和清科对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是长期看好,上周我们在深圳开会的时候,基金业协会百人论坛,行业的老大哥靳海涛先生,讲出了我们的心声,我建议大家去读一下靳总讲的那段话,是吐出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心声,我们这个行业看上去很好,虽然这个行业越来越得到人的关注和尊敬,但是同时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基金从出生的一天开始,到退出,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真的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但是时间会逐渐解决基金行业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这个行业从15年前,从一片沙漠中间,在行业这些同仁们,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从一个沙丘变成了一片森林,我相信未来这个森林会更宽广,这个森林会更加枝繁叶茂,这是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清科参与这个行业从99年,已经17、18年的时间,我本人进入这个行业20年的时间,我们会继续在未来得10、20、30年,为打造一个创业和投资的生态系统而努力。我们为从双方面,一方面在基础业务方面,从数据研究、咨询、媒体、会展,甚至培训各个方面,继续为这个行业服务,做这个行业最大的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
  第二个方面,我们也继续扩大我们的资产管理的规模,为行业的基金,GP们,创业者们,提供更多的子弹,清科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也作为LP参与投资了40、50家基金,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时间,会参与更多的基金,清科母基金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还有一个募投管退,在募资和退出方面,我们也继续为行业提供更好的交易服务。今天大家过来的时候看见最前面都有一个我们一个新的平台,叫项目工场A,(融新城,卖老股),欢迎大家入驻我们项目工场。感谢大家参加我们今天的峰会,今天来的LP非常多,钱真的很多,昨天下午在我的办公室挤满了LP,每个LP管的钱都是几百亿,上千亿,我希望今天LP的钱,跟今天在座的GP在一块,能够有更多的基金募到钱,很多的LP投到好的GP,这是我们办这个GP、LP大会的最终原因。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倪总的精彩致辞。2016年股权投资市场处在一个徘徊期,那么2017年的股权投资市场将发生怎样的转折与改变呢?下面有请 清科集团 符星华女士为我们带来股权投资行业报告解读。
  股权投资行业报告解读
  符星华:欢迎大家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正如倪总所说,我们这个论坛已经办了11年,相比2006年的时候,现在真的非常活跃,排名非常靠前的,可能是05、06年开始设立的。还有很多的机构,今天在清科榜单的前10名,前20名的投资机构,可能在2006年的时候还没有诞生。但是我们LP的群体,实际上在过去的15年,23年,一路走来,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今天在2017年的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了很大的一些变化。
  清科研究中心,每年、每个季度、每半年都会发布整个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整体行业报告,从2016年以来,我们研究中心的100多个小伙伴,每个季度,每个月去整理这些数据的时候,其实既有兴奋,又有担心。在过去23年里,整个中国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管理资本总量,到2017年的上半年,已经是7.5万亿,7.5万亿是什么概念?2017年的上半年,全球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整体管理资本总量,是在32万亿到33万亿之间,也就是说7.5万亿,已经占到了全球整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整个管理资本总量接近23%的比例。
  今天我们来看过去的2016年、2017年,整个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管理资本总量的数据只有5.6万亿,从1993年第一支市场化的基金设立,到2015年,23年的时间整个管理资本的总量是5.6万亿。2016年新增了1.37万亿,2017年上半年新增了4500亿。今年我们看了一下数据表,今年我们预计这个新增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1.3万,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很多大基金的关闭基本上都在三季度,还有二季度这样一个时间节点。
  现在整个中国在工商注册的这些投资机构和管理机构,大概有4.9万多家,在基金业协会备完案的1.1万多家,整个管理7.5万的资金的两。1万多家已经备案的机构里面,从业人数达到了22万人,完成考试了,拿到基金从业资格证大概7万人。
  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协会上周刚发布的数字,按照协会的统计来看,现在一万多个,管理着两万多支基金,实缴资本量5.5万亿。这是整个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领域最近一年大跨不得发展。
  我们看到这一张地图,我们把中国最活跃的这些基金管理人和机构,300家以上的这些基金聚集地在全国的分布,主要还是分布在北京、江浙沪和广东省,以广东省整体的数量是排在全国第一的。我们看一下过去的2016年整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新增基金募资总量是1.37万亿,加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整个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的可投资资本存量是接近2.3万亿,2.3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2016年比2015年的一个数值,有一个大幅可投资存量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基金的投资期短则三年,长则5年,未来3-5年整个对投资的压力,是非常的加大。那么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总额,是接近4500亿,已经完成交割的基金数大概在(158)支,在三季度,在全年的时候,会达到在去年同期的水平,甚至是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但是今年的投资数据,尤其是二季度的投资数据,其实是非常不乐观,今年一季度的时候,整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是2100多个亿,二季度我们发现在早期投资和VC投资整个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都在下滑。而在PE项目的金额和数量一直是在上升。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的总额超过了3800万,完成投资项目案例个数接近于4400家,平均投资的规模,加上天使市场早期投资机构对外的投资是下浮了20%,VC是下浮了40%。
  从今年上半年整个退出的情况,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370多笔的退出,其中有500多笔是集中在147家境内外IPO企业的退出,境内有144家VC和PE支持的上市公司,境外只有三家,上半年IPO在加速。上半年VC和PE退出里面,以IPO,和并购,这三大块的占比超过了整个退出的一办以上。整个市场退出,募资和投资的比例,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上半年VC和PE机构IPO退出排名在前的机构,达晨去年同期只有三家IPO,今年上半年就有13家IPO企业,九鼎去年有9家,今年上半年就有9家,还有深创投,启明,江苏高新投等机构的业绩凸显。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看实际业绩的清单里面,机构LP参与的部分其实有,但是并没有占到机构的一半,甚至30、40%的份额。我们总结了2017年到2007年十年整个中国股权投资市场IPO退出的账面回报,2017年上半年我们的147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平均账面回报在8倍,境内整个平均回报是远高于境外市场的。
  16、17年整个中国VC和PE整个业绩格局,可能也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对于一个每年新增1.3万亿到1.5万亿的市场,对于一个每年投出去8千亿到1万亿的,其实我们要去试问说,每年投进去的这8千亿到1万亿,在未来5-8年的时间里面,有多少是能够通过各种我们看到的方式进行实际退出的。所以我们来去看看这个市场的这1.3万,1.5万亿到底来自于哪里,LP格局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上市公司在2012年的时候,只有312家参与做了LP,或者自己做了直投平台,或者自己参与这样的一些资产配置和投资,那个时候政府引导基金只有207支,那个时候的银行和保险机构,也只有100多个,参与到了这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不管做LP,还是做直投。到了2017年上半年,我们再来看这一组数据,我们会发现上市公司里面有1200多家,都作为了基金的LP,或者是项目直投方,参与到了这些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里面,政府引导基金更是激增到了1700多家。1700多家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的股权投资的金额,已经是几万亿,我们看到投资和资管公司的规模,还有银行、信托、保险机构参与到创业投资和的规模,也有了非常大的数量激增。从金额上面再看这个变化就更大了。
  大家再看整个的结构,2017年上半年把LP实际管理资本量拿出来梳理,我们会发现最大的来自于机构,来自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整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已经超过了1.7万亿,然后是实缴的政府引导基金,信贷和保险机构的比例在激增。刚才看嘉宾,我大概算了一下,实际可投的管理资本量是绝对超过了1万亿,因为在现场有好几位的实际管理资本,政府引导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规模,都是超过了一千亿的,而且实际投出去的量已经有300亿,或者是400亿的规模。所以这也是看到在过去的两年到三年,我们的LP结构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我们认为会将持续引导整个行业的募资和GP出资结构里面,也会产生这种系统性的变化。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募资管理能力和LP管理能力,和对接的方式,沟通交流的方式,可能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把2012年LP类型的分布做了一下对比,在2012年的时候,本土的这些LP实际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参与机构的这一块,其实还是比较低的,更多的是外资和合资的机构。2017年的整个数量的比例是完全颠倒过来的,本土LP群体在快速的发展,快速去充实自己的一个资本力量。其中国资的占比,尤其是在年这一轮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机构参与了以后,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占40%,去年1.37万亿和上半年4500万,有接近40%是国资的比例。
  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这个市场一万多家活跃的机构,备了案的机构,7.5万亿的资本量,每年还会新增1.3-1.5万亿基金总量,大家LP最关心的是股权投资行业的收益情况到底如何?我们把中国的情况和全球的情况做了一下对比,从1992年到2013年这些基金的平均回报,我们把亚洲、欧洲、美国拆分出来去看,我们拿中位数去看整个的基金回报,亚洲的基金在2010年之后的表现,是要高于欧洲、美国的这些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大家非常关心中国,我们统计了890多支已经完成有业绩出来的这些基金,在2014年以前和2014年以后,每一年按照成立年份去看的基金表现,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投资回报趋势的分析,我们把天使、VC和PE混合去看,中国股权投资平均回报水平在20%左右,前四分位是33%左右,对LP来讲,能投到表现最好的25%的基金里面,在过去15年的时间,这个收益实际上是比较可观,后四分位的平均收益水平大概在12%左右,12%在过去十几年整体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基金表现情况。很客观的说,我们发现这些数据每年都在调整,不同年份的基金如果结合他们的现金回流,分配的一个情况去看,可能就是另外的一个反应。
  我们在去看,不同退出方式的投资回报倍数的比较情况,我们通过IPO、并购退出,股权转让退出,,大几千退出的笔数全部拿出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看到IPO平均的实际回报,大概2.7倍,股权转让平均在15%。天使投资大概在2.47倍,VC在2.25倍,直投在2.1倍,PE在1.73倍,我们需要比较客观不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回报。
  再把过去十年通过IPO退出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通过并购退出收益率变化的趋势,做一个十年的分析和对比,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是在逐渐的下滑,一个是在逐渐的上升,在每个季度和每年的退出分析表里面,其实大家也能看到这个图的变化,不用说太长的时间,可能在2012年,五年前我们的退出表里面,可能80%多集中在IPO的退出,尤其以PE的退出里面,通过IPO去实现的比例是最高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并购和股转退出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退出方式。
  从行业的情况来看,我们把过去所有的这些退出的行业做了一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行业退出的一个分析情况,整个中国在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案例数最多的行业是机械制造。第二个行业是生物技术、,第三个是电子及光电设备,第四是IT。那么从整个行业的投资汇报倍数和IRR的比较来看,我们看到排前面的是互联网、半导体、IT,电子及这一块。在互联网领域整体的投资回报退出中位数是领跑于所有的行业,所以我们也把互联网行业和大家非常关注的医疗行业拆出来,我们再来去看,看TMT截止到2017年,因为每一年的退出案例我们全部拿来做分析,TMT今年上半年整体退出中位数大概在17%,去年高一些,在34%。这是我们每年再去看不同的行业,在每年实际退出的案例和交割过程当中的一个回报情况。不同细分领域和不同的退出年份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非常火爆的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我们梳理了一下,国内现在有多少在投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我们梳理了600多家名单,其中有300多家基金和基金管理机构,是历史上有投医疗健康和生物技术的项目和业绩的,其中实际回报非常好的,也就不到30家。如果是跟很多的母基金去交流,这30家里面,可能实际大家参与过的,或者说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可能就是15家左右的体量。
  整个这么多钱,年,大概涌进生物技术的钱是3千家,有效分布在三百家做过生物技术投资的机构里面,而且有大部分的钱集中在最头部的30家机构里面,试想这个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内外资机构回报来讲,这些年也发生了一些,2009年之前,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都是以外币基金为主的市场,2009年之后,以人民币基金为主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外资机构的退出历史回报,在之前的那个阶段,相较于本土的机构是略高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本土机构整个投资汇报在近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反超了很多的外资机构。美元投资的项目退出收益,历史整体高于人民币,但是近几年的数据在快速的缩小。我们还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现在有大量的可投的资本存量,但是机构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经常在一起开玩笑,连母基金的团队,现在投资的都很累,因为这两天我们邀请了有十几家国内知名和领先这些母基金机构管理人,跟大家一起来讨论。我们在私下讨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感慨一些事情,连母基金现在做投资也都非常累,所以直接投资的团队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竞争对手是60万到100万的从业人员,有一万多家活跃投资机构,有两万支基金同时在市场上去运作。
  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图,就是把过去几年累计的募集金额和投出去的金额做了一个比较和分析,把每年的投资案例个数和退出案例的个数做了一个对比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实际我们现在退出的案例笔数,大概占整个市场不到20%的比例,不管通过IPO,通过并购,通过股转,通过等方式的退出,这个退出实际上会使得整个机构在选择,实现退出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所以2016年我们认为整个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7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在进一步的加剧。清科研究中心经常会说2015年是一个划段,如果2018年作为第一个划段,2015年将作为第一个划段,2018年之前整个中国VC和PE市场是以外币基金为主,2015年之后整个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的结构,将会在2016年到2022年之间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了LP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机构投资人和政府引导基金,包括机构深度参与,上市公司和家族的深度参与,使得LP期望和管理模式,还有投资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999年的时候,中国活跃投资机构100家,2005年中国活跃投资机构不超过300家,现在整个中国活跃投资机构有上万家,LP会对那些投资机构进行重新的选择,这也是一个机构重塑的过程和机遇。中国机遇会集中在短短三到五年的时间,从退出的方式上面也是一样的。大家看这个图,大家会关注到其实最好的三四家,可能很多人连名字都不了解,但是在2016年,2017年,2018年,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一些业绩出来的这些GP,会逐步的被广大的LP所认知,所了解。那么这一部分也是我们看到整个行业格局和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环节。
  所以清科集团,清科研究中心也希望在未来的多年,能够跟大家一起,能够跟这个行业一起成长。清科研究中心也会用我们这些完整的数据分析,还有我们的尽职调查的服务,为广大的LP,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做好充分的研究和数据的提供,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符总的精彩解读。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重磅环节!为了向为中国投资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投资人致敬,清科旗下中国创业与投资第一门户―投资界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国内顶级私募股权数据库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前后历时4个月筹备评选的2017年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榜单,今日隆重发布。
  投资界TOP100投资人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两届,本届评选自5月15日启动以来,吸引了上千位早期、VC、PE以及战略投资人积极参与。投资界、清科研究中心和私募通系统整理候选人近3年的投资数据。从1000余位候选人中,评选出取得卓越投资业绩,同时对于中国投资界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100位杰出投资人。
  让我们掌声有请清科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先生,上台为我们公布榜单。
  巅峰对话:2017顺势而为
  我们也要为大家隆重开启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对话环节,也是今天大会第一个对话环节,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对于制定策略,采取行动具有更多的重要的意义,在2017年的今天,LP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许多新老基金多元发力,在新时代,新市场背景之下,大家又将如何顺势而为,让我们听一听接下来几位嘉宾来我们带来的巅峰对话环节。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陈浩,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泽望,同创伟业创始人、董事长郑伟鹤,同时有请到来自于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董事、总裁陈文正担当这一场的主席。
  陈文正:我理解党主席的都是没有什么话说,没有什么内容的,嘉宾是内容丰富的,我们这个专场,这个主题是2017年顺势而为,刚才符总把整个股权投资行业这些年的变化情况,给大家做了一个报告,那么在2017年,在这之前过去的一年,我们这个行业有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呈现了哪些趋势,在微观上,在每个机构里面有什么体会,来请嘉宾发表他们的看法。
  先请君联资本陈浩来说一说。
  陈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尽量说得简短一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些思考,虽然宏观一点,但是今天有这个机会拿出来分享,所以谢谢清科这个活动,让我们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也谢谢主持人,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思考。
  前面刚才符总也提到了一些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这两三年创投和PE的行业,人民币基金无论从募资,投资还是退出,超越了美元的基金,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可能14年、15年那个时候是一个分水岭,我们看到募资的规模,还有退出项目的个数,这一点也许对于美元LP感觉到有一些压力。但是对于我们这样既管美元有管人民币的GP,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的策略。
  第二,我觉得变化很大的就是LP多元化和成熟,这一点其实刚才符总的数据里面也很清晰,如果说我们讲传统的美元LP是以养老金、捐赠这些专业的FOF为主,人民币LP多元化其实是非常让人感到兴奋,让人也感觉到耳目一新,这里面看到的包括上市公司,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引导基金,还有金融机构旗下的专业化的母基金,这个都代表了一定中国的特色。这种阶段性给我们GP的募资带来了很多的选择,当然我们也关注在这种类型的LP持续性和专业化的问题。
  第三个变化是在GP这个层面,如果说14、15年的时候是GP的一个动荡,变化的高峰,大家看到很多新的机构出现,很多老的一些GP发生一些裂变,都在这个时期。从去年下半年相对变得稳定一些,我觉得中国的GP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成熟的标志应该是头部效应的显现,前25%由于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了这个行业比较能够持续发展,或者是竞争力越来越凸显的稳定架构。当然这个还没有形成,我相信这是未来。
  另外后面75%可能是一种不断变化,生生死死的过程,这在LP选择GP的时候,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四个方面的变化,在项目投资这个层面,如果14、15年是一种高估值,泡沫竞争很惨烈的格局,今天逐渐应该走向理性。但是资本多,好的标的和资产少,这个格局并没有根本的变化,所以就导致一些好的项目的估值,还是下降程度是有限的。标杆项目的估值下降有限,导致平均的融资也是在缓慢的下降,或者并不是那么显现的,在座的GP可能都有体会,大家还是要更专注来看能不能更早发现这些机会,在更好的条件和更好的价格的时候,能够介入进去。
  我先说这么多。
  符绩勋:感谢清科的邀请我到这里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可能有对于三个变化的看法,一方面纪源资本前后17年了,我们也投了不少独角兽,从,到去哪儿,还有UC,还有YY,我们一直以美元为主,美元之间都是以海外架构,海外退出,海外上市。尤其在TMT领域特别是这样的,近两三年发生的变化还是挺大,我们看到了一些新兴TMT的项目,比如说,围绕着安全,围绕着文化和娱乐这些项目,他们要的是人民币,不是美元。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也要应对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我们需要人民币的基金来配合这个市场的需求,所以这一方面的变化对我们来说还是挺明显的,在美国我们也有一支美国的团队,我们也看了很多企业互联网,包括大数据跟安全的领域,经验是很多的,但是用到中国这样一个市场,我们必须有适当的基金和适当的币种,来应对市场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第二个改变,或者说第二个趋势性的变化,中国跟以往相比,市面上的钱是很多的,总体上中国整个池子是挺大,投出去的钱不少,也意味着大家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仅是投资上的竞争,包括被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所以我们在看这些领域的时候,我们现在更加关注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壁垒,技术本身也越来越重要,就是我们在看这个团队除了考核他的执行力各个方面以外,我们也在想技术方面的这种驱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最近看了很多的公司,可能是围绕着,AI,还有就是技术上的结合,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一个变化。
  第三方面是退出,国内跟海外市场确实有点不太一样,国内IPO市场还可以,海外的市场相对来说IPO个数很少,所以退出的方式现在就是靠很多的整合,整合的过程里面,去造就一个巨无霸,然后我们退出的方式可能通过一些老股并购的方式来退出,这样一种趋势也是非常明显。刚才跟几位同行聊的时候,对于LP来说,看得出我跟很多LP沟通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要看账面值是多少,还要回款的速度有多快。作为我们一个VC职业经理人,我们在管理资本的时候,我们也要找到一些适当的退出方式,让这个回款能够回到LP的手上。这是我这一段时间看到的三个变化。
  倪泽望:2017年应该说是变化最大的,第一,确实竞争更加激烈了,尤其是和股权投资这一块,这个激烈程度,从今年反映得是更加明显。大家刚刚看到微信,6月份私募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公募也就是10万亿,私募超过公募3万亿,以前是不可能的。私募这一块,主要做一级市场,也有做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竞争这一块是非常激烈的。
  我们也非常理解大家意见比较大的基金协会备案的问题,确实也忙不过来,机构申报登记的太多,说明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第二个就是大家明显感受到IPO的发行正常了,对我们这样一些机构是重大利好,所以我们也希望IPO确实还是要正常发行,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或者随着一些舆论的声音,去改变它,因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符合发行条件就要让它发行,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坚定的IPO发行,不能被市场舆论所左右。
  当然对于创投机构来讲,IPO正常化,确实对创投行业的推动是很明显的。包括我们在上半年也发了很多,这一周要发一家,下一周要发两家,这个速度还是蛮快的。
  第三,大家也会感受得到的,就是出来的减持新规,对我们做一二级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也在开会,因为深创投每年的利润主要是靠股票减持,减持这一块就会影响每年利润的实现,就会考虑哪些股票怎么卖,明年能卖多少,我能实现整个利润的完成计划,这里面对我们做一级市场应该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对整个的布局和战略都会有比较高的影响。
  第四,并购难做了,本来我们是把深创投这一块很重要的战略考虑,就是并购业务。并购难度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愿意被并购的标的少了,因为IPO正常了,很多企业愿意慢慢等,等IPO慢慢报,不愿意谈并购合作。第二,并购审核更加严格了,很多标的可能也花很长的时间去通过这个并购重组的审核,所以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们做一级,或者一级半,甚至做二级市场来说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今年的变化还是比较大。
  郑伟鹤:我讲三点,第一点我想讲一下大的形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国内上市了246家公司,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300%多,去年同期只有60、70家,和美国市场IPO家数差不多,73家左右,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了60、70%,也非常好。我觉得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腾讯和阿里,在海外的市值增长,可以说是以几何数字在增长,增长了50、60%,包括京东,这些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国内的蓝筹指数,像平安和茅台。
  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到了目前为止,是我从业以来最好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讲?第一,我觉得无论是从双创的角度,14年左右提出双创,到现在整个创业的氛围,确确实实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创业的国度,对投资者来讲,尤其是GP管理人来讲,有大量很多项目来进行选择,同时资金面还比较充裕。
  我们经历过11、12年的全民PE,是自下而上,是(603883,)推动的,都想挣快钱。到这一波来讲,哪怕老百姓或者是富有的个人都变成了机构,跟母基金合在了一起。包括银行和保险都在进入这个市场,11年我募了一个基金25亿左右,今年还会募一个基金30亿左右,30亿基金的规模,可能要超,加入要超,怎么办,我要控制额度,可能会出现这么一个局面,到底控制还是不控制,总体来讲还是希望控制额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尤其是优秀的GP出现了额度稀缺的情况,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另外来讲,我觉得还有一点,刚才符总也有总结,她提到了今年上市了这么多家数,147家跟GP有关,147家跟国内有关,只有三家跟海外有关,如果把香港算上,香港有70多家,可能不只三家。整体来讲海外的活跃度不够,我们这种人民币基金出身的,陈总和符总很早都是在美元基金,我们确实想在美元基金方面的尝试,但是我们觉得美元基金的活跃度大幅度的下降,人民币基金有可能很火,美元基金突然发现熄火了,这个不正常。最近创新板的退出,包括和,包括MSCI指数,还有最近出了一个报告,下半年二级市场的投资,还是新兴市场,把新兴市场作为一个重点,我相信还是在香港。对海外市场的关注,还是值得大家来提升这一方面的看法。这个讲的是募资。
  第三个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因为今年上市的项目,大部分是11年前后投的项目,相反明年上市的项目,可能就是今年投的项目。上市期和退出期的速度在加快,为什么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我的六期基金,规模不大,十几亿,最近很多项目走向IPO的路径,或者是退出的路径,这一点确实值得投资人思考。包括怎么把变现的速度加快,当然也需要很多的耐心。
  附和一下符总的报告,并购的回报在提升,IPO的回报其实在下降。今年有一个回报的项目,今年有100倍左右的回报项目,实际上还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风险投资从种子期,天使期,Pre-A,A+,然后到上市,然后是,开玩笑。整体来讲,榜单有很多天使投资人,一方面后移抓住了退出快的机会,前移抓住了高增长,技术性的这么一个机会。
  陈文正:四位结合自己机构的特点,从募投管投方面总结了过去一些年行业的变化,我觉得加一个面粉比面包贵,钱多了,机构多了,退出方便了,但是投资成本增加了很多。
  郑伟鹤总,你现在上市的企业,当时投资的成本可能是十倍左右的PE,现在可能已经是将近20倍,或者有的更高,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从市场上看到的,并购的时候,如果按照账面,并购收进去的估值低于当时投资的成本,就是面粉比面包贵。主办方安排嘉宾很有特点,第一个产业背景的君联资本,在北京。纪源资本资本的外资,从美国到上海。倪总既管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又做投资,在深圳,国有背景。伟鹤总是纯草根,发源深圳。符总提到了这个钱很多,13万亿,占到全球大概四分之一,我想问问倪总,您现在管得差不多国内基本上最大的规模的基金,一千亿,您对市场上募资的变化,您怎么看?
  倪泽望:深创投去年开始也受托管理深圳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号称1000亿,800多亿的基金已经到位了,按分期说,不只这个规模了,我们一直对外说一千亿的规模。这个基金我们开始管,我们有80多支子基金,一共签约是101支,101支子基金,出资规模是2500亿,政府引导基金承诺出资是520亿,在全国来讲还是力度非常大的。实际上101支基金管理人,都是全国各地的基金管理机构,因为我们申请了深圳市引导基金条件并不苛刻,只要你在深圳注册一个管理机构,特别需要你有这个历史的业绩,你要有管理的经验,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份额是25%左右,一般不超过30%,需要你放大,需要你去社会上募资75%,同时要求深圳市出25%,要放大,不少于2倍,50%的额度要投在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
  我也希望大家踊跃去参加深圳市的引导基金申请的一些竞标,应该说资金相对比较充裕,竞争不是特别激烈,我们特别欢迎这些知名机构参与到深圳母基金的申请当中来。除了深圳市的引导基金,去年还管了佛山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是21亿,市财政除了21亿,已经到位了。佛山市引导基金的情况跟深圳基本上类似,也是我们全权管理。我们的管理方式,包括深圳和佛山,包括最近接手管了东莞引导基金,是10个亿的规模,这三个政府引导基金,钱都是政府出的,最后的决策权不需要上到市政府这个层面,直接母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就可以定的,深圳、佛山和东莞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很多地方的引导基金还上政府的会议,这个程序就很长,我们就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一个角度去决策,所以这一块应该说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我相信除了深圳、佛山、东莞,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引导基金,很多地方是通过母基金本身有放大的,政府拿一块钱,可能要通过银行去募五倍,十倍的钱,佛山、深圳、东莞母基金的层面没有放大,没有说政府拿一块钱,到银行去募十元钱,那个十元钱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三个地方的资金都是到位的,都是确定的。
  这里面101支子基金的申请机构,拿到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函以后,有些机构募资还是有困难的,我们要求半年内必须把这个募资要到位,社会出资人要出75%,75%要募到钱,募不到钱,政府那个钱是不能先出的,我们是要求其他出的人都到位了,我们的钱是可以随时到的。所以社会募资这一块,应该说有一些机构募资不到位,有的合同协议已经签了一年了,这个资金也到不了位,最后就只能放弃了,审批失效也过了。所以也是希望更多的,更有实力的机构到深圳、佛山、东莞,申请政府引导基金。
  陈文正:倪总把政府引导基金的情况说了一下,在座另外几位嘉宾,对现在LP,不同的性质,这个属性大家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欢迎程度怎么样,或者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浩:无论什么样的背景,只要解决了长期发展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都是非常愿意合作的。
  有三种建议,关于LP的方面,LP对GP太重要了,几乎就像我们股东一样,给我们钱。第一点建议,就是LP应该也是能够解决自身的一个根本的资金来源的问题。长远也是一个一个基金来这样管理,或者运作的,应该就是自身资金的来源。还有就是投资的这些GP业绩怎么样,能不能循环。上游的水源源不断的进来,投资的资本能够很好循环起来,这样自己的发展就解决了资金长远化的问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机制的问题,我想本质上也是一个靠聪明才智,靠人来运作的生意,所以本身LP也要解决好自身机制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也有人才的流失。我发现在这一点上,其实解决好的并不多,在中国LP在机制上解决好的并不多。
  第三个就是投资策略,中国的LP普遍有一个跟投的策略,这一点跟国外确实不一样,有中国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我们倒不是反对这么一种投资策略,恰恰我们某种程度还很欢迎,这里面就要注意这个度,LP毕竟跟投是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收益率,第二个是经济率,降低你的成本,GP是要拿管理费,这个度怎么把握好,不要对GP投资的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竞争。第二个就是在经济性上,还是要保持对GP足够的激励。要适当的注意。
  符绩勋:我有两个建议,一方面,至少从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来看,VC和PE对于LP来说只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LP在投VC和PE的时候,其实是要做一个适当的资产的配置。因为VC和PE这个行业,应该说回报是更高的,不管前四分,还是后四分,有10-30%多的年回报率。但是现金流的速度,周期是长的,这个也是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笔账,怎么去看现金流的问题。所以资产的配置,配合到资产的管理,这个非常重要。
  其实投资机构,VC机构各有千秋,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有他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LP来说,你要选更看重哪一个行业,或者你是否看重TMT,还是看重医疗,在医疗这个领域需要有一个布局,2-3个VC或者是PE的机构,中早期的,所以我想可能是LP在配置当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郑伟鹤:我们跟政府引导基金打交道比较多,科技部和发改委,包括深圳市政府,我觉得政府这一方面对风险投资支持力度非常大,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它有它的诉求,一个是投资阶段的诉求,国家级的母基金要求60%多投在中小企业比例上,还有地方引导基金,据说有的地方1:5,今年以来我看到投资数额飙升,原来在全国排不到前十,确实促进了地方的产业发展,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对GP的压力就比较大,包括国家级的母基金,一设就是40、50亿,60%要投中小企业,初创期的企业,这种关系怎么处理,对GP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个,我觉得母基金有母基金的诉求,他希望你更加专业,然后有联合投资的机会,还有很多产业的资本的需求,特别喜欢参与到投资决策的层面,产业资本不仅仅来做投资,希望能够参与到决策的层面,把握产业的机会,其实这一方面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利的。个人投资者最大的诉求,其实就希望你快点回本,每个诉求确实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基金,往往我们的基金,你怎么满足所有人的投资需求,确实有难度。母基金联合跟投有要求很多,GP基金规模还越做越大,这个好的项目到底分给谁,水露均沾比较难。
  陈文正:过去几年LP的结构在变化,我们最早资金来源是政府的,但是金融机构比较难,保险和银行,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像人保、太平、建信,也是我们的出资人。另外(600036,),(601169,),从他们的角度,通过同权,招商银行的招商资管,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符总讲的更多就是金融机构进入到这个领域。另外有一个体会,富有的个人、家族或者是企业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母基金到后来有很多出资金额不是很大,1、2个亿的时候,我们觉得没法融了,这个基金最多的投资人只能是50个,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像我们的规模280亿,我的投资人已经接近50个了,没法融了,所以我觉得从国家的层面,如果能够把这些人的资金来集合起来,通过适合的渠道,改变现金管理方式,我认为对于整个LP的构成,包括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分享股权投资的成果,有很多的好处。
  清科有一个统计,LP有1.8万多个,刚才几个GP也说了,到一定的程度,GP的份额,投资权利是稀缺的,一般的投资人是投不进去的,未来以双方母基金的方式来去做投资,可能是一种方式。这其中有探索的东西,包括国家的管理,包括利益机制结构的设计。商业化的母基金,因为它没有地域的要求,没有投资阶段的要求,也没有行业的要求,只是一个配置,可能能够更好配合政府的引导基金这一方面来发展。
  再分享一个话题,刚才说到了,一万多个管理人,到基金协会备案的,13亿的资本,按照清科以前的统计是22万从业人员,今天说60万,100万,包括那么多的投资机构,我们未来有一些什么策略顺势而为。还是从陈总开始。
  陈浩:作为GP这一边,这个问题肯定是我们要认真来考虑和回答的,最关键要选择好的LP,我们也希望LP变成长期的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希望给LP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关键点,我觉得是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个GP和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你有没有足够的特色,一万多家,几十万人,姑且不说这么一个数据,我们就说好的也得上千家,或者是几千人,怎么样让LP选中呢,就是你有没有特点。可能这个特点是你在某些行业里面做出你的特点,或者你在某些投资阶段做出你的特点,或者你在某些领域里面投出你的特点,我相信这是LP在选择GP的也是一个组织配置,你越有特点,越不会错过你。
  第二个是GP管理人,就是你的投资能力,你的退出能力,你能不能把这个钱投得很好,业绩投得很好,回钱回得很好,我想这是根本的。
  第三,应该是GP在你投资的布局这些方面,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面体现足够的竞争力,能不能真正出现好的项目,能创造巨大回报的项目,能够被你投到,也是反映在投资能力方面的。
  君联资本做了十几年,跟我们打交道的LP也很多,我们也一直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积累,如果近期有一些什么的策略和想法,我想主要是三点,第一,就是我们是做美元出身的,但是我们在09年以后,我们也管了人民币,第一个策略是人民币和美元还是要平衡的发展,刚才说美元这些年在退出遇到一些压力,在投资方面也有一些政策的限制,但我想这是周期性的,特别是退出,本身也是有周期性的,我相信在未来的海外市场退出,仍然可以预期,可能更好能够有一个周期性的到来,所以美元还是继续要坚持,当然人民币我们也重视,要平衡的发展。
  第二个是专业化,君联资本提出了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我们在一些特定的医疗健康,文化方面,我们提出一些专业化的基金,专业化的团队,来提升我们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从LP的角度,我们希望构建一些核心LP和关键LP的长期关系,不光是投一两个基金,甚至成为君联资本更长期的十年,甚至更长的合作伙伴,我们正在设计考虑当中,联想控股是我们重要的支持者,也是我们最重要的LP。我们对联想控股这样的LP,我们也有特定的给他一些好的地方。联想控股能支持我们多个基金,真正是股东的关系,支持我们长期的发展。
  符绩勋:其实这么多人在外面,这么多的机构,肯定每家每户,每个人都要有他自己的差异化,就是你的专注,你的专长在哪里?纪源资本每个合伙人,包括符总和投资经理,每个人都会去选择他所熟悉的一些行业,只有你在懂得这个领域的过程里面,其实不仅仅是你在选项目的时候,你有优势,你在后续的管理和退出里面,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
  我在旅游领域看了很多,投了去哪儿,还有途家,还有海外的airbnb,所以我对整个旅游产业是非常熟悉。每个合伙人,每个GP,每个副总都会去这么深挖,然后比较有效的发挥。退出可能是IPO,可能是早年的时候,现在的退出都是要靠很多方式去谈的,土豆跟优酷的合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事情,是要去撮合的事情,滴滴跟快的也是要去撮合的事情,这样一些资本上的运作,其实作为投资人来说,如果你是一个主要的投资人,是可以有所发挥的,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让这个项目,或者让这个公司能做得更好,然后通过这个并购的方式能够做得更大。说到募集资金方面,我觉得跟LP的这种关系,其实投资的领域是人的生意,人与人之间要产生信任的,跟LP之间也是要有一个长期的很好互动,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包括自己的团队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在这样的过程里面,能够去产生信任。所以本身我们在人才机制上,也是很关注的,从而使得我们自己相对于稳定,LP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稳定。
  我们现在有六七支美元基金,基本上LP就是从头到尾一直跟着我们在投。包括美国各种各样的大学,淡马锡等这些都是我们长期的LP。我们希望未来在做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也跟人民币的LP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倪泽望:主持人谈到顺势而为,确实大家面临着一些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两位老总也谈到专业化,怎么投资更加专业,实际上也是最近深创投一直在推进的事。我们也希望在早期阶段,更早的阶段介入进去,早期的投资更需要专业化的能力,我们也组建了互联网基金,生物的基金,大的消费行业的基金,包括居民融合的基金。这些都是针对特定行业和特定领域的一些专业化的基金,这样也希望能够早期阶段能发现一些好的项目,或者好的公司。
  第二,我们也在适度的多元化,实际上除了创业投资之外,我们也在围绕创业投资这条主线,做了相应的业务。我们在国内专门挖了领先团队做并购,深创投投的项目多,投了758家企业,上市了123家公司,这个数字非常大,而且大部分公司的股票我们都还持有,这样就变成了这个平台本身的资源还比较多,这样一些并购的业务,内部就可以发生。所以我们专门有一个顶尖的并购团队,以专门为深创投投资为主的企业,有上市的平台,还有没有上市的,这些团队加入了以后,这些业务发展得很快。
  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不动产基金,主要围绕产业地产,也是跟全国各地政府合作,容易拿到一些产业地产的项目,也是结合这样的条件和资源,不动产基金专门运作这个板块。
  第三,今年竞争白热化非常严重,有的项目我们已经过完会了,被投企业提出来还要加价,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相当于你已经谈好就是这个价格,等我们过完会说不行,说这个价格投不了。我们现在也转过来了,逐渐的转到国外去投资,上半年我们投的国外几个项目,现在发现效果非常好,而且和国外的顶尖创投机构一起投的。包括一些国外颠覆性的技术,全球50个最聪明企业,我们投了一家美国的公司,排19位。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项目技术比国内好,价格比我们便宜,我们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是看重中国的市场和生产能力,由于这两个条件,使得我们对国外的项目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一定要加紧走出去。到十三五末期国外的投资占市场投资额度达到20%,我们也逐渐转变一些投资领域,投资方向,投资的区域,也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方法,去适应新的形势。
  郑伟鹤:应该从投资队伍角度来讲,不像两位以美元基金为主的,投资比较稳定。我们原来以富有个人为主,通过银行的一些渠道来募资。
  到今年,我相信我们的基金大部分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实际上到16、17年以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才走向这么一个舞台。陈文正说我们草根出身,草根也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17年算是一个开始。
  因为我们原来做中晚期比较多,实际上11、12年开始做早期,我们说要打通早中晚期,这一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过去还是以财务投资者为主,现在特别强调打通产业链,原来投的项目是点状的,慢慢投多了,比如说投多了,对产业链就熟了,这一块由点到线到面,甚至到生态。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实也是在研究,甚至做一些控股性的投资安排。
  第三个,一开始我讲了二级市场的变化,跟一级市场的变化也很大,我们也在打通一二级市场的连接,这个中间很多的并购,很多的交易,跟二级市场的关系非常大,并购的买家大部分是从二级市场来的,我们侧重这几个不同的投资阶段,不同的跨市场,然后建立在产业基础上,培养我们专业的能力,把握市场的变化机会。
  陈文正前海基金作为专业的管理机构,我们要顺势而为,一个是发现,一个是培育有业绩,有专注,有责任的GP,为我们投资人服务。同时,也让我们的GP能够得到长期,好的高质量资金的供给,同时成为市场上有欢迎的,有品牌的专业性投资机构。
  下面每个嘉宾用一句话对这个专场做一个总结。
  陈浩:我想讲的是对于君联资本来讲,17年我们是二次创业,基业常青,作为结束语,我们觉得GP关键的资产就是人,必须在人的无论是调动积极性,还是好的人才的培养和吸引,还有公司核心新老团队的更替,要从文化和机制上来保障,作为17年老的机构,我们提出二次创业,基业常青是我们的目标和想法。
  符绩勋:我们也经历过17年市场的变化,从无到有,到今天这样一个市场非常活跃,也非常人才聚集的市场,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要不断的去学习,因为变化是不间断的,所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跟着这个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投资方面,包括不断去吸引更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队伍,为我们这个平台,为我们的LP做出更好的业绩跟表现。
  倪泽望:我们一直希望把深创投打造成一个合作开放的平台,非常愿意很业内的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非常欢迎青年才俊加入深创投这个大家庭。
  郑伟鹤:希望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导向,在创造价值的路径上,给投资人带来最大的回报。
  陈文正:前海母基金有一句话,全中国有钱人联合起来,做LP爸爸。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的分享,谢谢各位!
  对话: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竞争新格局
  对话嘉宾:达泰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李泉生,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德同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达晨创投合伙人于志宏,同时有请到了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浦晓燕,担任这一专场的讨论主席。
  浦晓燕: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我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浦晓燕,今天非常容幸能有机会主持这一场的讨论。
  讨论之前,想请在场的嘉宾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
  李泉生:我是达泰资本创始人李泉生,我们快七年了,第一支基金在10年9月底成立,台上的嘉宾我们是最年轻的,我们是人民币稍微多一些,是以消费、服务升级和制造升级为主,包括IT制造。
  陶涛:我是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基石资本是一家从2001年起团队开始在中国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机构,目前我们的投资品类涵盖了从早期的VC投资,到成长期的PE投资,一直到,包括我们在一级半市场的定增基金,我们都有涉足。累计管理资产规模接近400亿人民币,我们在PE和VC领域累计投资的项目大概超过100多家,其中有40多家已经实现了成功退出,累计本金回报将近7倍的水平。
  田立新:我是德同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我和我的团队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做PE和VC的投资,目前我们管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加起来管理的规模是超过了100个亿等值的人民币,我们投资的方向包括大消费,包括,还有。整个公司是有十个分公司,遍布中国,总部是在上海,现在投资是一如既往投出了几十个项目,目前手中还管理了将近200个项目。
  于志宏:达晨是比较老牌的VC机构,管理的基金规模210多亿的人民币,投了400多家企业,主要退出通道在大陆,在中国市场上有70家企业IPO或者是并购,新三板有70多家企业,作为17年的机构,还是希望在今后的格局中,能够保持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
  浦晓燕:台上的嘉宾都是活跃在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老司机。我也简短介绍下红杉资本。红杉中国创立于2005年9月,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管理规模超过了800亿,目前已经投资了超过400家的企业,实现了在多个资本市场超过50家的IPO退出,主要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
  下面就切入今天的正题: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竞争的新格局。我们的嘉宾在台下讨论时提到,今天第一个问题要从“竞争”切入。在座的各位早上都听了关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报告,里面说中国今天有超过1.8万家私募股权基金。随着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基金募集的金额也越来越大,LP们的一个疑虑是市场上是否存在着这么优质的项目?而且过度的竞争会不会推高所投企业的估值等?所以,我想请在座的各位私募股权的行家们,一起聊一聊各自的观察和体会,从过去五年到未来,大家怎么看行业间的竞争问题?
  李泉生:中国快2万家私募股权基金,其实在座的行业当中,从事至少十年以上的行业投资,包括参与的募资,跟在座的LP都有打过交道。
  大家讨论的时候,比较一致的观点,作为LP来讲,其实你只要看当中10%,5%就可以了,只要看一两千家,活跃只有100多家,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可选项。一个行业大家看到有望上升,势头很快的时候,不管投资行业,包括互联网,包括一两年就轮换的风口,都是一拥而上。或者拿着名来做不同的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个行业的趋势,我们从美国学过来的,这个行业的趋势一定是未来做投资的出资人,一定是以机构为主,无论是家族基金,都是以这种机构的方式。台上人的选择其实也不多,达泰资本成立到现在做了四个人民币的基金,机构投资人占到了70%左右,所以选择也没有那么多。这样就把这个问题更简单化一点,我没觉得竞争有那么激烈,这是我的观点。
  陶涛:目前从我们竞争的格局来说,分为三个竞争,一个是对人才的竞争,一个是对投资人的竞争,对LP的竞争,第三个是对所谓的投资领域上面的竞争。从人才的竞争,本身PE和VC这个领域,本身就是以人力资本为起点,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机构,当他投了优秀成功的案例,往往会有一些优秀投资团队从这个机构出来,自立门户,不光在中国,在美国都有这样的情况。也就说明了对人才的竞争,一个成熟的PE机构用于行之有效的方式,留住优秀的人才,都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基石资本来说,在顶层我们也设计了人才激励股权安排,也设立了各种项目的激励制度,同时在基金层面来给优秀的团队以选择的空间。
  第二个层面就是LP的竞争,在座都是经过清科邀请来的优质的LP,在中国市场上我们最欢迎的是成熟稳健,对GP投资风格比较熟悉,对VC投资品类比较了解,在座还有很多政府的LP,能够把政府追求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能够与GP本身追求最大化的目标能够完美结合起来的优秀LP,这个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第三个就是所谓投资领域的竞争,因为现在在中国很多的新兴人类,会在短期内一下子在一个赛道里面涌进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既有像成熟一点的PE和VC资本,也有大量的社会热钱,这个资本涌进到一个赛道的时候,一定会造成赛道短期过热,这样就使得行业的竞争,一方面其实真正退潮以后,在市场上能够坐在台上也就是这么几家,一方面短期内出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情况。
  浦晓燕:听完陶总的解释,感觉竞争还是挺白热化的。
  田立新:我觉得这个竞争的事情是很现实的事情,现在说白热化也好,或者是与时俱进的,竞争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几个方面都有,一个是好的项目,一个是好的GP,还有一个是出资人,LP,包括在座的潜在的LP。
  竞争为什么是好事?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展望一下未来,再点评今天。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的团队是从2000年开始做这一行,2000年没有竞争,加起来估计这个场子十分之一能坐满就不错了,那个时候没有竞争,没有项目,钱也很少的,基金6600万美金,都排不上了,今天都不意思说这个数了。在当初大环境下,好的项目不多,那种情况下我们也是跟着行业成长,我们也投了一些好的项目,给LP赚了比较好的回报。
  2009年开始有,竞争非常激烈,大家看到了第一批上市能赚很多倍,某些比较激进江浙地区,一个星期成立很多PE和VC,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来做,竞争非常大。09年创业板的热潮,2015年的时候,中间IPO断闸的时候,所谓的PE和VC也不存在了。一开始有100家,到09年也有上万家,80%已经不存在了。今天又迎来了投资大热潮,现在有1.8万家,展望未来的五年,这1.8万家会在哪里,我觉得看看历史,大概可以推测到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这种竞争,我们觉得是一种噪声,这种噪声的存在不可怕,但是我们这种作为时间稍微长一点,而且扎扎实实做VC的专业机构,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就培养我们自己的竞争力,我们的竞争力就是让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强,更有创造性,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你要有创造性,以更新的方式,更有效的方式,有前瞻性,抓到更好的标的。我们有三个元素,一个就是好的公司,也就是说投资标的,一个是好的GP,还有一个好的LP,在好的更正环境下,三位一体能够持续不断有更好的创新模式,能够让让这个行业更好,更健康的往前发展,这是我们作为GP要来面对的。对于德同资本来讲,一直要价值投资,发现个回,跑在最含面,最终的目标就是大家多赢,让被投企业成功,让LP赚到大钱,GP也发现和创造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们对竞争家但的看法。
  于志宏:达晨已经17年了,确实竞争是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的,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第一,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这个事应该是挺好的一个事,无论怎么样在这么多年,都是带来很高回报的行业,为什么这么多人又进来了,趋势确实在行业里面赚钱了。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度比较好,国内有200多家企业上市的,达晨今年上半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13家企业IPO,下半年可能还会有几家,这都是前几年竞争当中过来的。大家要对这个行业乐观,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08年行业基本上崩溃了,有的投资人说大家赶紧上岸,大家坚持下来,还是有丰厚的回报,这个行业还是好行业。
  具体落看是自己的打法,我们把价值投资作为自己内心非常坚定的基石,我们肖总有一个演讲,说资本市场每天都有风,我们更关注的是坑,我们不会追逐热点,打法上你要有一些先进的地方。我们很早布局的一些企业,达晨以成长性投资为主,IPO热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不会去碰那些东西,我们有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基金的打法,我们在企业的选择上,坚持价值判断,坚持抓一些拐点,坚持抓一些有中国错位的东西。我们在成长期或者更早期的项目,整体来讲保证基金能在自己独特的赛道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能保持一个理想的值,而不是跟别人去拼。
  在台上这几个机构,在日常投资过程中经常有合作,达晨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愿意和大家去抢的机构,你出价高一点,我们再高一点,我们不做。我们用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服务能力,来跟我们投资的标的,跟大家做交流。大家能够把自己的价值,能够在你的投资标的上展现出来的,这个时候你会取得更好的回报,而不是拼价格。有人说认为发改委的人,通过这些来打动项目,现在对于整个格局,头部投资机构基本上形成了,清科每年的排名前50名基本上都是这些机构,大家都是一个相对的,更多的是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面对1万多家,更多是生手和外行进来,我觉得并不可怕,大浪淘沙,过了十年之后,在台上还是这些老戏骨。
  浦晓燕:很认同于总的一个观察,之所以有这么多新的行业进入者,说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还是有很多优质的项目资源可以挖掘,依然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在座的LP如果能够选到优质的GP,还是能够获取非常好的回报。
  下面我们聊聊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竞争格局问题,过去十年间,尤其在过去五年里,人民币基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人民币基金募集的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了美元基金。07年应该是人民币基金募集个数超过了美元,08年人民币基金募集的总规模超过了美元基金。16年人民币基金募集的规模差不多是美元基金的9倍左右,基金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大约2300多家,而美元基金仅为106家。一些非常典型或传统的美元项目,渐渐变成了人民币投资的标的。由于监管政策的限制,以及市场PE倍数明显高于跟海外资本市场,尽管A股PE倍数呈下行的态势,但在一定时期内该差距会依然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倾向于接受人民币投资。在座的各位如何看待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之间的竞争和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的趋势?
  李泉生:台下以人民币LP为主,不排除个别的美元LP,为什么有人民币的,还要做人民币基金?达泰资本第一个退出项目,是在A股市场被上市公司(000917,)并购的,做一个移动精准广告投放系统,给了那个公司6千万的美元,为什么美元投的项目会被A股市场的一个上市公司并购,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虽然是美元投的,运营在中国,控股架构在海外。
  第二个,我们当初用美元投,这是一个比较技术的公司,一般来说美元基金大家抢得多的地方,都是抢得能够成为独角兽的公司,这个往往偏技术比较多。考虑到LP基金年限不能太长,往往不能做那么早期偏技术的投资,本身投的时候会有区别。到了退出的时候,其实这个区别并没有那么大,当时人民币和美元一起投了很多的项目,这个界限在投资的时候并没有区分那么大,总体上美元基金可以投更早期技术类的项目,可以8+2,人民币基金往往是5+2,就是七年左右,这是一个区别。
  因为整个国内资本市场周期性的政策调整还是比较快,对人民币管理经验的团队来说,往往是“双枪”,便于在投资策略上,布局会比较好。从这个格局来看,因为过去五年,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以后,退出就相对容易很多,人民币基金规模上来非常快,相比之下美元的规模就有点下降,还有一个就是九年前,十年前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资本市场,投到长期投资资金的缺乏,这是一些客观的原因。
  我觉得从未来来看,应该作为两种币种,还是会长期的存在,更不用说未来人民币的管制,长远来说还是会有一个放松的趋势,政策,包括产业,包括资本市场国际化,这必然是一个大趋势,短期会有一些调整。我个人来看,我们长期会有两个,美元会投一些偏技术类的,可以更长期投资的这么一些标的。第二,有些消费类的行业,教育一直是一个不那么明朗的,所以我们明年投资这一类的公司会比较多。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纯粹在币种上未来有多大的竞争,但是在一定阶段上,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我的观点。
  浦晓燕:李总的观点是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另外这种双币种的配置,给投资机构带来捕捉投资机会的灵活性。
  陶涛:基石资本并没有大规模管理美元基金,从本土PE机构成长的历程来看,基石资本主要投的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医疗健康,一个是,还有科技。在文化传媒这个领域,因为跟互联网比较接近,很多时候人民币的资本投资会方便一些。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主要也是用人民币来投,也是需要一些标的接受美元的情况下,以人民币换汇出境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需求。前几年我们对美元需求并没有那么大,这两年我们看到了两个方向上的机会,第一个方向的机会,就是说美元的资本对于VC资本来说更加长线,有更加成熟的投资者,在新兴科技领域,募集人民币更容易适合抓取更为长期的项目。
  基石资本在过去人民币的投资过程,我们采取集中服务的策略,投了之后,帮助被投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相当多的活动是跨境并购的活动,中国企业出海进行境外的收购,兼并活动,能够有效从海外购买到好的产品技术,或者是服务,然后再来跟中国本土市场相结合,其实能够产生很大协同效应机会。由于近两年国家外汇政策的规定,使得好的美元定价为主的基金,和中国优质企业共同出海做收购,这样的行为是存在两个机会,一个是协同效应兑现的机会,一个机会是中国资本存在于类似套利的机会,今年基石资本开始和这些机构进行策划,进行美元基金的论证和募集的工作。
  那么在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讲人民币基金的规模过去几年大于美元,因为美元基金在过去从资本配置上更多是UC类,UC类的VC项目投资并不大,美元基金的规模也不可能大。未来把中国企业出海并购型的美元基金,或者在中国的并购美元基金加起来,可能未来美元资本在中国PE和VC资本结构的比例也许还会上升。
  浦晓燕:陶总认为美元基金在中国未来甚至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尤其在跨境并购领域。有请田总分享。
  田立新:德同资本从2000年开始,其实是从美元基金开始的,真正做人民币是有了创业板,10年开始做真正的纯人民币基金。其实我们做哪个币种,也是与时俱进的,在09年以前做人民币基金,当年跟我们同时起家的,会很痛苦,因为赚不到钱,没有创业板,对纯人民币的基金压力是相当大。有了好的创业板,有了A股的渠道,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在人民币的基金,从退出到退出的机会是非常多,10年开始布局真正的纯人民币基金。去年在光在A股市场就有7家,清科评为我们是前五名中国的PE和VC机构,今年我们已经上半年有五家A股登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管理币种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我们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的,因为我们是纯市场的市场化的机构。我找投资标的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只要人民币基金,文化娱乐和相关的,美元基金根本不用开谈。有些可以美元基金,还有人民币基金,我们可以做合资公司,大多数的情况下,的确今天中国的现状很多被投企业只要人民币投资,这种情况下我们从GP的角度来讲,一定要给LP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也是顺势而为,也是只能用纯人民币基金来进行投资。
  人民币基金非常猛,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有6.3万亿可投的人民币基金,最终来讲大家冷静想一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投资,这种噪音真的不可怕,最终我们还是要价值投资,挖掘到好的投资标的,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打法,要有创新,最终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最终给大家赚到钱,可能是人民币基金赚的钱。美元基金的优势,比如说我们的美元基金都是十年,甚至10+1,10+2,可以投相当的早期,人民币基金一般是5+2,甚至还有5+1,有的新三板是2+1,这些机构在中国特定的阶段,币种有特殊的优势。作为德同资本这样一个GP,我们就坚持价值投资,找到好的标的,希望人民币和美元一块进,实在不行,用人民币进,也是给GP赚到丰厚的回报。今天的现实要人民币投资的机构要大于美元投资的机构,这是一个事实,未来这两个币种投资的存在,是中国的特色,我们把人民币和美元都投出去,赚到最好的回报,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和我们的任务。
  浦晓燕:达晨在人民币基金领域是深耕细作多年,17年来在人民币领域也斩获非常多,是继续专注于人民币基金的投资?还是也有在美元基金方面有所发力的设想呢?
  于志宏:达晨创投就是面向中国资本市场,从根上和骨子里对这个市场更加熟悉,美元基金的打法更长期一点。从我们的LP来讲,我觉得中国LP也在成熟,达晨现在的基金基本上将近10年,7+1+1+1,可以做更耐心的一些投资。我们也在想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些高估,从退出的角度来讲是更好,未来是不是跟国际接轨?我们自己做项目的时候,包括肖总给内部的一个投资的理念,我们就叫国际视野,中国机会,我们看项目的时候也是要用外籍的眼光去看项目,不是简单的挣钱,不是完全这么一个简单的投资逻辑,也是要看是不是后面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来应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国外的资本市场PE差不多的时候怎么办,我们更多的是跟国际上是接轨的,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境内,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准备。
  第二,在最近的两年,在合伙人的会议上,还是想把人民币的规模做大一点,美元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包括我们在硅谷,开始有同事做一些这样项目的搜寻,还有机构的对接。可能在短期内会有美元的做法。还有把人民币做得更大一点,更强一些,产品线上更丰富一点,这是两三年的步骤。
  浦晓燕:下面我们探讨谈一下有限合伙人的变化,大家都观察到在过去的五年,我们的机构投资人是不断涌现和崛起,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人进入到私募股权行业,从以前只有老牌的机构投资人社保、国开金融等,到几年前大举进入的,现在是银行,同时一些大型国有动辄几百亿或者千亿级的母基金也纷纷成立,大型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也不断加大针对私募股权领域的布局和投资;民营的母基金也不断涌现,而高净值个人也逐渐走向家族办公室化,准机构化运作。一方面好像私募股权投资资金供应是非常充沛,另外一方面是其中一些钱并不好用,有各种方面的限制。请各位分享一下,机构投资人的不断崛起,会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李泉生: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问题,顺势而为这是一个趋势,几年前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就是发动大家到创新体系的建设当中,在座的各位肩上都担负着这样的责任。
  我们每一家GP在基金架构上,包括管理架构上是不太一样的,达泰资本这个团队基本上是工科男为主,两个清华,两个上海交大的,这是四个合伙人。我们一帮以理工科为主,所以我们很愿意跟有这种产业特色的政府和国资基金合作,我们基本上投偏行业的技术多一些,我们是早中期为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地方的政府有一定的诉求,我原来就在政府工作,我原来是浦东经贸局科技处的处长,01年下海开始做投资,也没有离开过科技。因为有我自己的背景,我又管过上市公司,做过上市公司CEO,所以我比较能理解一些诉求,我的每个人民币基金,基本上国资都占到了40%-45%,我没有特意去安排过,但是结果就是这样。一般不超过45%,有国资控股的问题,前提有一点是国资背景我们不参与,这个是责权利不对等。另外一个我不接受对当地非常硬性投资比例的要求,我拿政府引导基金很少,我拿国资的比较多一点,国资系统有多元化的诉求。我这个基金虽然有国资的成本,都是我们是非常市场化的运作,也非常开放的这么一种方式。
  为什么我能做到这一点,是跟我个人的背景有关系,因为我是土鳖,没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过,虽然我也一下海先做的是外资的基金,台湾的背景,一开始管的是美元,我的经历是国内做投资A到Z基本上都经历过了,我做人民币基金就是国资占了很大的程度,像宜信母基金,还有一些家族基金,还有小村资本,都是我们其他的LP。这是跟我团队的背景和我个人的经历有关系,团队不同,GP的风格不同,其实跟LP形成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是有差异化的。
  陶涛:结合基石资本自身的机构LP的发展,来看未来变化的趋势,基石资本最早也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这么一个LP的构成,之后基石资本投了一批企业上市了之后,这些企业家成功了以后,对基石资本有反投,占基石资本的三分之一。再就是市场化的母基金,像诺亚,还有(盛世),还有宜信都是我们的LP。还有跟地方的投资平台,山东、浙江、安徽,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既包括银行,还有保险,阳光保险是基石资本的LP。
  实际上本土PE成长过程,也是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的群体的过程,因为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投资时间比较长,比较专业,你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跟个人LP建立关系,你只要专心致志把业绩做好,把核心策略进行机构交流,就能获得长期机构跟机构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人跟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跟大量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进行广泛的接触和合作,这里其实主要遇到的问题,李总也谈到了,地方政府自身的诉求,不光要让基金赚钱,而且还希望这个基金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机制的角度来说,从过去和未来有两个方面的经验,是希望来跟在座的LP做一个分享,第一个经验,前年开始在安徽,合作了安徽产业基金,相关的LP就相对来说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空间,一方面也许我们以这个基金的平台来实行国内外的并购活动,只要把主体注册在省内,这样也能使省里的GP得到发展,我们也会把优秀好的产业在省里面能够安家落户,这是一种打法。
  第二个结合基石资本这两个策略,这两年对于一些重点的,重点投资了一批龙头企业,还有AI里面的商汤科技,还有迈瑞医疗,跟这些平台的公司做产业基金,他所落地的地方也是我们重点投的对象。如果我们在和地方政府在他的范围内,优秀的平台企业,或者优秀的行业龙头企业,我们非常愿意来和这样的龙头企业一起,形成机构投资者,就是PE+优秀的龙头企业,在加上地方政府,三合一的打法,来发展这样的基金,一方面兼顾基金本身的收益,一方面也能兼顾地方政府的诉求。
  田立新:机构投资肯定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LP群体,因为我们做美元基金的时候,一说到机构投资人而且都是非常大的机构,包括加州,包括华尔街高盛集团的母基金,沃尔玛家族。
  做人民币基金,从第一期的时候,第三方财富,还有发的产品,现在更多的是机构。机构的好处,就是比较专业,因为这个行业不是,今天进去明天就能出来的,五年也好,七年也好,这个时间耐性还是大家需要有的,但是你要理解这个行业,地是高风险,高回报,或者时间换空间,这些基本的道理大家理解了以后,可能GP甩开膀子,给大家赚取更好的回报。
  现在机构投资里面有一部分是政府相关的,还有一部分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相关我们也愿意来合作,但是我们希望来把事情做得简单,当然我们理解政府的引导基金出资目的,一是为了出来的资金有回报,二是要投到本地,或者是对某些行业,或者是企业的阶段有所要求。这个其实来讲,可能在目前发的基金是最合适的,现在我们发的这期基金是20亿,纯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肯定是兼顾进入德同资本里的,为国家和区域做贡献。第一个目标我们要利益最大化,怎么利益最大化,对基金要非常灵活,北京和上海肯定是投资的热点,比如说大家介绍的偏远的地方,或者投资机会相比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投资热点,市场很多,只投在那里,我们是没有办法答应的,我们拿的不是一个LP的钱,拿了诸位LP的钱,为了所有共同的LP利益最大化,我们一定要做到让我们的整个限制能够最优。这种情况下,跟某些政府引导基金,有些可以合作,如果是比较僵硬说某些限制,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其实我们也愿意跟政府相关的一些机构进行投资,跟我们合作的银行和保险,很多都是跟政府相关的,尤其是银行现在做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有投资银行,包括股和债联动,这样的话可以投出更好的一些企业,像有一些纯粹用稀释股权的方式是很难的。银行是我们的LP,可以做得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找出类似的投资机会,跟政府相关的机构合作,其实还是有很多的空间和潜力可以挖掘。德同资本这些年坚定价值创新,然后要创新,比别人早一点,或者更有创意的创造投资机会,给所有LP带来比较好的回报。
  于志宏:达晨最早是非常草根的企业,最初期的投资是高净值的个人,现在开始一些机构逐渐占了大的比例,现在一些母基金,或者一些保险的机构,也都是我们的LP。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就是我们自己投资的公司上市了之后,也愿意跟我们合作。
  我们的决策,我们的投资非常通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关系,一些地方的出资,可能涉及到一些投资区域的限制,从达晨的角度来讲,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基金,基金的覆盖面会够,第二,平衡和分散一下风险,收益会最大化。这一点上达晨还是比较坚持的。我们希望更市场化,追求一个最大的回报,我们愿意拿出一定的份额来进行合作,我觉得可能也是一个趋势,现在钱也很多,政府出的钱也太多了,可能也是一个竞争。
  浦晓燕:在座的各位都希望我们LP能够不设限,松绑。此点我也感同身受,在市场上优秀的GP通常被非常多的LP追逐,他们更希望能够寻找到长期的,采用市场化原则来进行投资的有限合伙人。
  下面请在座的各位简单谈一谈,未来三年内关注的投资的热点。
  李泉生:说到这个问题,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正在考虑怎么把前面讲的竞争这种格局,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变成一种新的态势。我们是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离不开投到好的产业,投到好的产业好的标的公司。一个是未来的投资有一些重点,前面两个基金,第一期是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在两年前我们做了一些梳理,觉得形成比较优势的,比较熟悉的,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当中比较完整的布局,比如像制造升级,这一块有几个,一个是比较时髦的大数据应用,还有智能制造。我们对未来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在募资的时候,从去年开始做了第一期大数据的基金,已经投完了,效果非常好,第一年的IRR是49%,今年我们启动了第二批,第二批LP主要是第一批参与的公司。还有我们和苏州政府成立的苏州基金,这也是政府要推的一个大的产业。这个当中从募、投,未来的退,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生态。
  另外一个就是在行业当中,我们也在做这个事,上海可能同行知道,(600663,)金融发展局,第一财经和我们,发起了陆家嘴股权投资联盟,我被邀请做理事长,这个联盟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希望形成产和融的生态,和我们要做的产融是不一样的,讨论竞争,和未来讲行业的专注,其实通过这个联盟的方式,有母基金,有政府引导基金,有GP,还有一些各个细分领域当中的龙头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这样我们形成一个生态,这可能是未来我们想着重往前推的这么一个方式。
  陶涛:我们未来几年仍然是按照现在重点关注的领域,一个是医疗健康,这个领域基石资本已经投资了40多亿,而且非常完善的产业布局,这仍然是我们基本坚持的。
  第二个是科技领域,一共投了40多亿,这里面文化娱乐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品类,还有消费升级,它们的市场非常大,我们非常坚定的看好。新增的是在智能这一块,包括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领域,我们陆续布局了平台级的企业,未来继续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一个比较重的仓位持续的跟进投资。
  田立新:德同资本一直专注于三个大方向,一个是消费升级,跟移动互联网相关。另外一个就是大健康,还有一个是高端制造,我们全国将近90多号人,分布在10个分公司,所有专业团队都是在这三大领域里面来关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领域里面都分很细分的某些领域,跟消费升级AI和大数据,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跟消费升级相关的金融科技,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而且布局了这样一个子行业。
  这三大方向我们一直是不变的,到下面具体的子行业,我们一直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方法,来寻找早期的机会。
  于志宏:现在基本上以综合基金为主,然后有一些专业化的子基金的打法,因为我们的母报主要还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做退出的渠道,大体上国家讲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某个赛道上布局。我们是综合基金,但是在每个方向上的投资基金都是专业化的,具体哪些东西,第一,达晨不是特别看风投,而是看趋势,我们更多要跟产业界的人去结合,去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可能在一些行业的拐点,或者行业先一步爆发的时候,我们先进去,包括新能源汽车,布局都比较早一点,收获比较大一点。
  还有国际视野,中国机会这些方面,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打法,比如说在中国机会上,现在的军工、环保,大家不见得很完全重视,对达晨来讲有很多的机会,我们有专门的人去看这些领域。
  还有在消费升级,围绕中国的现实特点,包括智能制造,4.0方面,我们都有自己的专业人员在跟踪。达晨总体还是一个比较均衡的基金,可能在各个赛道,各个领域都会看,从趋势中去发现机会,争取能够做到在拐点,我们等风来,不是去追风,给投资人创造比较大的回报。
  浦晓燕:看来大家关注的投资大方向都比较类似,但是各有侧重。最后请大家用一句话,对在座的基金合伙人说一句心里最想说的话?
  李泉生:股权投资行业在中国还只是青年期,未来还有成长,我非常看好未来10-15年的发展前景,愿意跟在座的各位一起努力,来创造财富,创造未来。
  陶涛:尽管这个行业现在对项目争得比较热,我们投资不仅要有第一层的思维,这个企业估值该估多少。还要有第二层的思维,PE通过这个产业上的资源,给这个企业增加什么样的价值,让这个企业增值,能创造更好的回报,从第二层的思维来获利,这就是基石资本的做法。
  田立新: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这种理念下我们一定在不远的未来,可以持续能创造很多的价值。在这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大家如果能够在合作上,未来从LP的角度,或者资源合作的角度上,我们能够强强联手,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共创多赢。
  于志宏:对于达晨来讲,跟行业内都是合作,最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自己能不能适应趋势,能够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能够在决策方面做得越来越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回报,这是我们自己面临的挑战。
  达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还是有信心,在未来的10年能够带给投资人跟前20年一样的回报,这是我们对投资人的的承诺。
  浦晓燕:由于时间的关系,本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在座嘉宾的分享,也感谢台下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常福强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金融界基金超市共2824只基金,全场购买手续费1折起!
股票型收益榜
混合型收益榜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6.3%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60 天可投金额 287,000 元8.5%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65 天可投金额 635,000 元8.5%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65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ve海军lp换扫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