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初中开始玩儿撸啊撸现在高一还喜欢玩我一直喜欢玩游戏,但是技术怎么上不去,求大神们请教

中考高分学霸首次公开谈:考上省重点,我一直坚信这14个字!(建议家长都看看)
来源|摄图网
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的自诉: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2016年的山东中考生,以595分(满分610)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在我的三年的学习经历中,养成了很多宝贵的习惯和心态,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简单总结成14个字,在中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你们也能从中收益。
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
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成绩差的学生,99%都是拖延症!
拖延症的本质在于:你把所有学习任务都当成是给别人做的!从不知道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所以,要想战胜中考,你的第一步就是战胜拖延!
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考试采取“电子阅卷”,这对书写不认真的同学很不友好,因为电子显示屏会把你书写的缺点无限放大。
如果写字不规范、下笔力道也没练好,那答题卡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几乎就是一团模糊。
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怎么给分?
卷面是否好看不在于你的字体有多漂亮,在于整体观感是否清楚、干净、整齐。
写得丑不是你的错,不好好写就是你的不对了。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可不一定!
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
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些同学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决定成绩的并不是你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是否学到、学懂、记住了东西。
据我所知,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有走神的时候,但是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很快认识到并且把自己揪回来,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
再加上他们往往都有每天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一天下来学了多少东西每天都给自己一个“复盘”,做得不对的地方及时纠偏,日积月累知识容量是别人的好几倍。
很多同学都对作文发愁,有的说不会审题,有的说不会描写方法,有的说应试教育的作文没意思……
但实际上,作文写不出来的原因就一个:读书太少!
我的哥哥,在分考上清华,他有这样的成绩我一点都不奇怪,毕竟数理化将近满分,但是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语文还出奇的好,作文一度被当成范文。(这里说一下榜样的力量多么重要,他一直是我学习路上的标杆,不仅给了我最好的示范,还帮我解决了很多困惑)。
据我观察,因为他有一个几乎无敌的习惯——哪怕在高三的时候,他仍然保证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或者看看新闻时评,或者翻自己之前的读书笔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试的时候保持鲜活的灵感。
正因为这样,考场上他才能做到名言佳句信手拈来,再难的题目写起来也能举重若轻。
现在你还觉得看书耽误时间吗?
来源|摄图网
至于怎么看,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扔掉手边的高中作文选吧,那是给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笔的人看的,更何况里面有些作文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你。
你应该看的是时评、名家散文等兼具高度、深度和美感的东西,你看到以后的所思所感沉淀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是你的,才能够打动人。
坚持很难,但后悔更痛苦。
说的再多,如果不能坚持下来,就会功亏一篑。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收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哥哥的班里有一个农村的同学英语逆袭的故事,现在还让人津津乐道:
“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考试英语竟然考了30分,全班倒数第一。当时我就懵了,因为我初中英语成绩还过得去,在这里我连张口说英语都不做。而且因为老是拖班里后后腿,总是被英语老师叫去谈话,好丢脸。有一次我连20分都没有,终于忍无可忍,回到家就把那些不及格的英语卷全部贴在墙上警示自己,开始用最傻的办法—每天背单词。对于我这种英语盲来说真的特别痛苦,记了忘忘了记,但是三个月之后奇迹就开始出现了,我开始及格了。于是我更加起劲地背,越背越上瘾,足足坚持了高中三年就连过年都没有断过。”
那结果怎样?
最后嘛,他的高考英语成绩和我们省文科状元是同分。
也是他让我认识到:坚持,是一个非常酷的行为。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社会,很多00后的孩子看到的东西更多、思考得更深,往往更早熟,更现实。
比如总有学弟问我:“既然我再怎么好好学习,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还要拼了命考大学?早点进入社会磨炼多好?”
没错,上了大学也会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搬砖的农民工。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学没用吗?
错!这只能说明:你高中不好好学,考了个不入流的大学!然后大学又不好好学,整天混日子!
再好的大学,不好好学习也会变成渣子;再差的大学,努努力也能找到体面工作。
不要埋怨社会太黑暗,是你自己不够努力而已。
我哥哥虽然也考上了清华,但是等大学报到之后才发现,他在班里都快垫底了。
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男孩,每天都早早起来,嗷嗷背英语。
跟身边这群牛人待久了才会让人意识到,你的竞争者并非比你更聪明,而是人家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
六、课外补习
学习这件事,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你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
就像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见过太多盲目死学习的人,那时候我真的很想告诉TA们:
同学,你这一科没问题,你应该补的是另一科;同学,你的问题不是出在这里,你的知识体系根本就没建立起来……
看到身边很多人在死努力,花了大把时间精力,最后结果远不如预期,令人惋惜。
当自己苦苦学习却成果渺茫的时候,课外报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让老师来为你指明学习方向。
当然,并非鼓励所有同学都去报辅导班,毕竟很多人对于市面上学习班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
但是一定要知道一点:有没有效果取决于是否适合以及你所作的努力。
学习很好的同学: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是否报班。举个例子:
哥哥班上有位女同学,高中三年成绩一直特别好,排名始终稳定在全班前三,按理说这样的成绩只要最后高考正常发挥,结果肯定不会差。
但高考前100天的时候,她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对自己的很多失分的地方都不满意,也许是压力太大,就报名了一个文综冲刺班。最后呢,人家高考文综237分拿到了全市第一,顺利考入Top3的大学。
所以,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班,有些冲刺型的课外班,不光帮助你巩固知识框架,还能让你重振信心,特别是在中高考前,这一点非常有用。
学习中等或者偏后的同学:
这类同学一般会有学习方法不当、信心不足、甚至厌学的问题。
长期找不到学习突破口,曾经努力过见不到成效,提分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真正适合你们的是一对一的学习形式。
初中三年的学习有一个由易到难的完整体系,初二以后,辅导班已经完成了体系的一半,临时加入的你前面的知识根本无从学起,知识有断层,最后的效果未必好。
与其勉强去跟辅导班的进度,不如直接去报1对1的辅导,完全根据孩子自己的需求来学习。
小牛是我的同一个初中的学弟,一开始他的成绩还不错,但是上了初二以后因为知识量陡然增大,外加有段时间游戏上瘾有所懈怠,一下子有很多听不懂了,成绩止不住地下滑,情急之下找到了我。
考虑到他曾经有过报补习班的经历,但是效果并不好,自控力有些弱,而现在的学习方法根本不科学,知识点的漏洞比较多,急切需要把落下的补上来,我建议他直接去报名在1对1。
1对1辅导的好处在于,一般都要先进行诊断,再由专业老师给你量身订制学习内容。上课的时候老师只盯你一个人,不懂的地方立刻解决,再也不用照顾其他的人的进度而忽略你了。
什么样的1对1辅导比较好?
市面上1对1辅导的学习产品层出不穷,一定要选择有口碑的学习机构,比如好未来(学而思)旗下的大海1对1,采用在线的形式,在家就能听名校老师授课,不用在路上浪费大把的时间。
我最想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的是:方法确实比努力重要。我们与其担心,不如行动,大海1对1让孩子在家就能跟一线城市的学霸老师学习。恰好现在有免费试听课程,反正免费,不妨给孩子试试。
#大海1对1福利放送#
高中、初中都可选
语文、数学、英语都可领取
4个理由让全国众多家庭信赖大海1对1
师资怎样?
大海1对1身为学而思兄弟品牌,由好未来集团重磅打造的在线1对1产品,采用的是学而思的教学和教研内容。
老师100%来自清华北大等985名校,有知识、会考试、善沟通、数量多,师生精准匹配,制定专属提分方案。
怎么上课?
在家打开电脑就能上课,省去路上奔波,学习效率x2倍。名校精英1对1在线辅导,一位老师只负责一个学生,一门课。
上课时间由您来定,周末、假期、还是晚上,您说了算!
费用高吗?
相比线下1对1,线上课程收费更透明。根据每个孩子的课程规划的总课时数来收费,收费根据孩子的年级、科目、老师需求来制定。
效果好吗?
精英中学生都在用大海1对1。二三线城市,哪怕是农村,都能享受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大海1对1福利放送#
高中、初中都可选
语文、数学、英语都可领取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励志:高三最后两个月,你给我信任,我还你奇迹!
家长,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邱崇,同时也是数学讲师。
当你点开此篇文章的时候,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即将高考的高三生,说明你们没有放弃孩子亦或是没有放弃自己,都没有达到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的地步。
或许现在身为学生的你很迷茫,面对越来越逼近的高考你无从下手,内心焦躁不安,紧张万分,没有了往日学习的动力,但是有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而身为家长的你又是干着急,对于孩子的种种不适,却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你帮忙,今天我就拿出往届学生的例子,希望看到他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毅力能够给你们这些不知所措家长和同学一些启示和鼓励。
我是一名差生。成绩很差很差。差到被老师安排到最后一排,出于还是孩子的我,内心还比较脆弱,感觉很自卑,每人一周一次串座的机会,人家高高兴兴的大轮回串座,时而一排,时而第二排,时而第三排、、、、、、,而我永远是最后一排靠着窗户的角落,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千年不动最后排”。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曾经有和我一样的遭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再坚持一下,看完我的高考经历,你再决定是否要放弃。
曾经的我也是万众瞩目,被家长和老师呵护的祖国花朵。初中时我成绩优秀被破格免考试录取到市重点高中,当时完全被荣誉冲昏了头脑,骄傲的像只大公鸡,每天拽的跟个二五八万似的。认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脑子特聪明,不能和大家一样,必须保持特例。于是每天我是整天上网、看小说,课堂上,我总是偷偷在课桌下面玩手机;放学后,我会先去网吧玩几个小时再回家。
可能是初中的底子比较好,成绩在班里没有太差,成绩忽高忽低,总给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只要想学分分钟就能秒了他们,所以没有把学习当回事。
高二分班,我选择理科。当时学校一共20个理科班,还有10个文科班,头两个班是实验班,每年的清华北大都是在这两个班级产出的,号称清北孵化园。以我的成绩,我被分配在几个最差的班级,大家一度的打击,议论我,说“这不是那谁谁吗?破格免考试的那个优才生,怎么在这个班了呀?不是应该坐在清华孵化园吗”。
可能是由于班级整体成绩差,我的排名仍处于中游,自卑和青春期的心理,让我叛逆。(那时真是井底之蛙)于是,我依旧看小说、玩手机、上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
高三某一天从网吧回教室的路上,我无意瞥见成绩榜,发现有人考600多。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当时我被震惊到了,“心想,如果当初坚持学习,我也是这个分数吧!”。
当时距离高考还有不到300天,老师上课时说:你们考个三本就行了,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听到这话,心被严重的冲击了。
我默默地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可是名校的命呀!我一定一定要考个好大学!一定要考上我梦寐以求的香港大学。
所有人都有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有大学读就不错了,还想什么香港。我跟父母说,我想去香港读书,爸妈很高兴,感觉我又想学习了,对我说“只要你想读书,想学习,我们就全力支持你。”
当时我听完,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躲在房间偷偷的、无声的掉着眼泪,哭到头疼。哭完之后,我开始思考,我要学习,我要去香港。我要创造一个奇迹,我要逆袭。
距离高考还有250天左右,我利用周末去书店买了很多的复习材料,开始了逆袭之路...
开始的时候,我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睡,早上6点起床,中午午休1小时。我在闹钟、课桌上都贴了便条,不断提醒自己要考香港。每天醒来都会给自己坚定一遍去香港的信念。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耐同窗们的讥笑,忽略被预设为差生放在教室后排的尴尬。
我不再上网打游戏,不再迷恋小说,我天天拿着书,但是什么都看不懂。到了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此时,几个要好的哥们儿开始逗我,“放弃吧,我们这种人是不会考上大学的”。
说实话,由于无论怎么学都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动摇过。但是因为不甘心,就一直坚持着。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320多,这是我分科之后第一次破300。同学们依旧笑我,在他们眼里,200多跟300没什么区别,都属于没有大学读的那一类。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有进步了,这已足够。
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我考了400多分,班上排名竟然是第三名!当初嘲笑我的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流露出佩服、羡慕。那也仅仅是羡慕。
四个月来,我对香港的渴望不减反增,甚至觉得自己一定能去香港。老师单独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继续加油,争取考个二本。在老师眼里,差生班里的人只配得上二本,我暗下决心,我要考重点!
在距离高考70天的时候,也就是你们现在面临的时限,我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减小1小时,虽然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我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
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测验,我考了590,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甚至还惊动了年级部里的很多人,也许他们都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
最后一个月,我更加努力,甚至可以再减省去食堂走路的时间、洗衣服的时间...直到高考停止。
我最后的成绩652,当我查到成绩时,我狂笑到发抖,边笑边哭。终于,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看到不一样的我,我让所有人看到差班生也可以逆袭!我又作回了原来的那个优秀的我。
不是有人60天进步了400分吗?我200天为什么不能?正由于你不相信能,所以你永远都不可能胜利。没有所谓的命运,只有不同的选择,奋发向上或自甘平庸。
案例看完了,现在你还想放弃吗?人家200天提高400多分,我们用60天提高100分总可以吧!如果你也想向他一样逆袭、或者你的孩子也处在迷茫无助想寻求帮助可以微信联系我。
这里有最新的试题资料、最简便的学习技巧、最快的应试技巧,专门针对最会冲刺,以及清华北大学霸团队帮助你轻松学习。此外每周末还会定期的免费录制初、高一、高二、高三各科YY直播公开课,欢迎大家参加!
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高中衡水中学):孙倩璐
北京大学在读博士:邱崇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许鹿冰
清华大学直博:史家昕
以上数百名清华北大组建团队总结高考经验、汇集学习技巧,帮助考生快速提分。还可以免费领取衡水中学试卷及学习资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沈阳中学生情侣开房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主播 | 鱼叔
每个女孩的父母都会告诉女孩要好好保护自己,但是却缺少对于保护途径的普及,对于底线的强调!反之,很少有男孩的父母告诉男孩要尊重女性,保护女性。这种环境下,青少年们在懵懂阶段就容易做错事、越雷池!
吴先生在沈阳开了一家小型旅店,前不久,店内来了两名背书包手拉手的“小情侣高中生”,要求开一间房住。
因为没有身份证,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汇报给老板。
吴先生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民警火速赶到并将孩子带回派出所,将两个孩子的家长喊来。
看到女儿被人带去开房,妈妈失声痛哭:“平时,我对她管理挺严的,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她和男生玩,谁会想到,刚上高一,她就学会处对象了,还要去开房!”
据沈阳晚报记者对事件的详细采访。原来,这对男女生早恋,当日下午,因为学校有事临时提前放学,于是,男生便提出去开房,女生没有多想,也没有反对,便跟着前去了。
最后,在民警的劝说下,双方家长将各自的孩子带回了家,把可能要发生的恶果扼杀在摇篮中。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成长。
作家罗松讲过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女孩:
一个步入青春期的高中女孩凌晨才回家,过了几天,父亲约她外出喝酒:“尽量喝,喝醉,爸爸带你回家。”那一晚,女孩醉倒在吧台上。
第二天,她一醒来,就看见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你记得昨晚喝了多少酒醉倒的吗?一共是两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记住,这就是你的极限。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个故事关于男孩。
一个14岁男孩,在书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可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于是就偷偷把书藏进了怀里,不料却被老板发现了,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很快,孩子的父亲赶到了。
男孩低着头,等待父亲的大骂。但父亲并没骂他,而是对书亭老板说:“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做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
出了派出所,父亲对孩子说:“人这一辈子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讲完这两个故事后,罗松说了一句我非常认同的话: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有关女孩的底线教育,有四点特别重要,希望大家可以告诉自己的女儿。
第一个底线教育:身体底线。
《虎妈猫爸》有这么一个剧情:罗茜茜刚被保送直博的时候,博导陈小武开车带罗茜茜到他姐姐家,进门不久他就把防盗门反锁了,然后开始讲他和师母关系不好……然后他就要霸王硬上弓。
罗茜茜就大哭大闹起来,陈小武生怕惊动了邻居,于是立马停止了侵犯。事后,为避免再次落入“色狼”之手,罗茜茜寻求交换生项目,毅然出了国。
罗茜茜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迫于导师的打压和恐吓而默默忍受。因为父亲对她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身体,以换求什么好处。”所以关键时刻,她选择了抗争。
何为身体底线教育?身为父母一定要告诫女儿: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和伤害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底线教育:生活底线。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女儿考上大学后,父亲给她寄钱:“12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又说:“想买什么就买,别亏自己。”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
父亲觉得奇怪:“怎么了?”
女儿说:“室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1200元,但她生活质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麦当劳……”
父亲说:“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
“她没有打工,是在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替自己买单而已。她还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
父亲放下电话,立即给女儿打了1500元,对女儿哦:“从这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还有,如果你恋爱了就要告诉我。我每月再给你5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都不要忘了带上自己的钱包。”
这位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在给女儿灌输一个生活底线——要有经济独立能力。
“经济独立的女人,是最有尊严的女人。经济不独立,人格便不独立。人格不独立,爱情便不独立。”
第三个底线教育:感情底线。
作家柒柒曾写过一惨痛经历:大三时,她爱上一个男生,为了讨好这个男生,她低到了尘埃里。
男生喜欢吃鱼,柒柒就在寒冽的冬晨,在河边守候数小时,为他买最新鲜的鱼。
两人吵架了,明明不是自己的问题,柒柒也要站一整夜的绿皮火车,去他的城市,跟他说声对不起。
大冬天,例假来了,她蹲在地上,也要把他的臭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柒柒以为,这样就能换来他的真爱。
可她熬好鱼汤,电话他回来吃饭时,换来的是一声:“烦不烦,我正忙。”她将干净的衣服放到他面前时,换来的是一句:“这本来就是女人该做的事。”
即便这么忍气吞声,柒柒最后还是失去了他。
多年后,回忆这段感情经历时,柒柒这样写道:
“我一直以为妥协一些将就一些,这个世界就会为我让出一席之地,后来才知道: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所以现在,柒柒总是给女儿强调一个“感情底线”:“不要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要为他无底线地牺牲自己,因为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第四个底线教育:生命底线。
“我们一生中,总难免遇到恶人。当遭遇恶人时,如果你没有能力和歹徒斗争,就应该打迂回的战斗,不管手中的东西有多么重要,都不应该和其发生正面冲突。最好的选择应该是舍财保命。”
因此一定要教育女儿:生命高于一切,没有什么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
我们一生中,也总难免遇到伤心事。但不管遇到多大的伤心事,都不能选择终结生命,自杀是解决问题中最愚蠢的办法。”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有关男孩的阳光教育,也有四点特别重要。
第一个阳光教育:冒险教育。
我发小刘宇是搞地质勘测的,他最喜欢带儿子去探险。比如,上周他就带儿子小刘野营去了。奶奶本不想上孙子去:“那个山太陡了,摔了咋办?”“还有野猪,危险得很。”
但刘宇偷偷对妈妈说:“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旅游景区,我告诉他可能有野猪出没,是想练练他的胆。”
那晚,父子俩在帐篷里,似乎听到了野猪的叫声。刘宇把一根木棒递给儿子,
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装守卫起来。这样的“冒险教育”,让他家小儿子的胆子比一般小孩大,十足的男子汉气息。
现在总有很多家长这样教育儿子:“那里不能去,这个地方不能待,太危险了!”
教育家理查德说得好:“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创新。”一个男孩子,应该要具有冒险精神的。
第二个阳光教育:规则教育。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教育故事:孩子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大哭。
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
孩子说:“嗯,我要报仇。”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电视里一样,用剑刺他。”
“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帮你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孩子一脸惊讶:“你怎么拿这么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会被带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个月,所以要给你带换洗衣服;如果用剑的话,就要呆很长时间,肯定得准备被子啊!”
孩子红着脸说:“真的会这样吗?”
我回答:“嗯,法律规定是这样。”
“那我们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
“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险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得增加一个“规则教育”,用规则来平衡冒险。
我特别喜欢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试一试。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第三个阳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因为不堪导师骚扰而自杀;中兴程序员欧建新,因为不堪被公司辞退而自杀。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自杀,就是因为缺少了挫折教育。
前段时间,在央视看到一故事。一长途车司机,因为常年不在家,就利用寒假带着儿子一起出车。那路陡峭崎岖,行车步步惊险。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车子坏了。父亲趴在雪地上修车,一趴两小时。
车修好,冲上山顶那一刻,他告诉儿子:“你记住,人生就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着牙往前冲,冲上去就能看到万丈霞光。”
这位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给了孩子很多这样的挫折教育,后来,他儿子考上了博士。
在毕业典礼上,儿子说:“我之所以能跳出农门考上博士,是因为父亲从小就告诉我:生活中打倒我们的绝对不是挫折,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态度。”
第四个阳光教育:独立教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务员朋友,讲过他父亲教他做人的故事:
他爸在他暗恋一个姑娘时说:“一个姑娘不会因为你专一痴情而喜欢你,只会因为你优秀而喜欢你。”
朋友感叹:真是醍醐灌顶。
初中一年级,他爸问他:“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
“错了。是实力。”
朋友感叹:太他妈深刻了。
他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说话从来轻声细语,只对他说过一句狠话:“不要妄想我会给你报销发票。”
朋友感叹:这句话,成了我的做事准则。
后来,他身边很多同事都犯事入了狱,但他却一直清清白白、平安无事。他感叹:“所以我一直很感谢我父亲。”
ID:czjz100
编辑:東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