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服务员在农家乐摔伤谁付医药费摔伤了我该賠他传布医药费吗

《美丽和盛――我的家》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委员会 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人民政府 和盛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前言】 和盛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和盛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四千 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在这片“膏腴之地”上开拓耕耘,为古蜀鱼凫 王朝的发祥地。和盛,因水的灵动而泽润。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 地上,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在此游历唱合,留下 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千古绝唱。 二○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周年。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本书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了和盛英 姿,乡土风情,不仅对我们开展镇情教育大有裨益,而且是全镇 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通俗读物。 希望广大读者读过本书后, 进一步加深对和盛镇情、 民情的了解, 并借助历史经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前进,为建设更加 美好的和盛镇而奋斗。

【序】 和盛乃都江堰灌区的首泽之地, “水旱从人, 自古 不知饥馑” 。 站立于这块土地,感觉到了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她繁华不 失宁静,灵秀饱含创新。 和盛物产丰富,民风朴实,是一个容易让人从骨子里感觉安 逸的地方。和盛人民聪慧勇敢,锐意进取,树起了一座座历史丰 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盛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 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美丽和盛――我的家》 一书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 指导下,该书经过数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终竣其成,付梓出版。 该书以朴实的语言、准确的数据、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和盛镇经 济发展、 城乡建设、 社会进步、 文化繁荣诸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展现了和盛人民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 时也充分凸显了和盛镇的新风尚和新气象。 《美丽和盛――我的家》 图文并茂, 高度浓缩了和盛的人文、 地理、历史,记述了先辈们创业的艰难困苦和光辉历程,展现了 和盛英姿、乡土风情,堪称和盛镇的“小百科全书” ,使人能够 从中了解和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人们热爱党,热爱 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因此,这又是一 部对人民群众, 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育的极好乡土教材。 希望全镇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全镇人民加强学 习,进一步加深对和盛镇情、民情的了解,并借助历史经验,放 眼未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前进,为创造属于自己幸福 而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拼搏!

【和盛概况】 和盛镇是温江区北部重镇,也是温江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 一。 距温江城区 7 公里, 幅员面积 41 平方公里, 10 个行政村、 辖 6 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 3.32 万。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湖 广移民舒姓在此定居摆渡而得名舒家渡,有诗人曾留下“开口楼

头月,江边渡口灯,月落灯还在,廖廖几点星。 ”的诗句,形容 当时渡口的繁荣景象。自清顺治十六年建制以来,和盛一直是温 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和盛镇东接万春、西邻金马河、北接寿安、南邻成温邛高速 路,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 18,000 余亩,是温江主要的花木生产、 种植基地。2009 年,根据“全域成都、全境温江”的发展思路, 温江“八大经济功能片区”也应运而生,和盛涵盖了金马国际体 育城片区、国际乡村度假产业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片区、职教片 区四个功能区域,并以四大片区为依托,狠抓“333 战略” (三 个节点、三条轴线、三大板块) ,构建和盛镇“一龙头、一重心、 全域协同” 的整体发展格局。即以镇区及职教片区为龙头,以 现代农业片区为重心,其它农村片区全域协同发展,并以“节点 带动轴线,轴线带动片区,片区带动全域”为工作重心,形成以 职业教育为龙头,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与房地产为重要驱动 的统筹城乡、协同发展的示范地。 【地理历史】 建制沿革 和盛镇昔称舒家度,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 年)湖广 移民舒姓在此居住,摆渡而得名舒家渡,后在民国五年置和盛保 后得名和盛镇,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 年)安阜桥建成后,代 替渡口,清嘉庆年间有吴、龚两家在此开盐店,后又名山县张某 在此修建一排四间的 “开口楼” 房屋, 至此舒家渡场镇相继形成,

1954 年始置镇,1958 年并入柳江公社为直属大队,1962 年复置 和盛镇, 1992 年镇子乡合并和盛镇, 1998 年与镇子乡分离, 2004 年温江区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 将原属于天府镇的 8 的村划归了 和盛镇。 行政区划 和盛镇全境南北长, 东西短, 全镇幅员面积 40.21 平方公里。 有城镇一处, 即镇政府所在地舒家渡, 小城镇面积 3.5 平方公里。 全镇辖舒家渡、柳岸、广水、东宫寺、友庆、綦江等 6 个社区居 委会,土桥、渡口、石坝、李义、石牛、渡桥、玉河、春林、铁 篱、临江等 10 个行政村,共有村民小组 183 个。 舒家渡社区: 舒家渡社区: 舒家渡社区是全镇经济文化中心, 管理范围有安阜上、 下街, 兴盛街、前进街、大桐街、烈士街、和正街、和兴街、建设路、 滨河路、柳河街。总面积 0.75 平方公里,辖区居民小组 3 个, 总户数 826 户,1631 人。舒家渡是全区最大的农村集镇之一, 辖区共有单位 29 个,工商个体、经营户(餐饮、百货、服装、 副食、粮酒、日用、化妆等)500 余户。其中,和盛机械厂年产 值达 50 万元以上。 相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 年) ,湖广移民舒姓在此定居摆 渡而得名。 附:舒家渡集镇街路状况一览表


街路 起止点 长度(米) 宽度(米) 路面质量 备注
和正街 大桐街 烈士街 前进街 新街 安阜上街 安阜下街 柳河街 和兴街 建设街 滨河路 顺广路 农广路 和静路 和新路 和安路 合计 滨河路至烈士街 广水村至前进街 市农村校至大桐街 安阜上街至和正街 大桐街至前进街 安阜桥至和盛食品厂 安阜桥至柳金路 夹水沱至安阜下街 滨河路至烈士街 滨河路至烈士街 夹水沱至安阜上街 滨河路至农广路 市农机校至广水村 柳金路至江安三支渠 达鑫桥至安置小区

柳岸社区: 柳岸社区: 位处和盛镇新镇,杨柳河两岸,耕地面积 2780 亩,辖 23 个 居民小组,农户 1189 户,3889 人,商贸、蔬菜基地、花木园林 等为社区特色产业。 地处杨柳河两岸而得名。 广水社区: 广水社区: 位于和盛镇北部,由原三合村、广水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 农户 1018 户,3165 人,辖 20 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 2312.5 亩,全村以花木种植为主,紫薇、银杏、桂花、罗汉松、广玉兰、 树桩盆景为主要特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一个。 据传,清初广东坟一姓黄的在坟侧开沟,人称广水沟,又叫 黄水沟,此沟流经社区境内而得名。

土桥村: 土桥村: 位于和盛镇西北面,辖区面积约 5 平方公里,东临广水村, 西接渡口村,南临石坝村,北靠寿安天星。由原土桥村与棕桥村 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 15 个,农户 746 户,2340 人,耕地面 积 1812 亩。全村群众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业,主要品种以紫薇、 樱花、红叶李、桂花、黄杨为主,是全镇重要的花木主产村之一。 因当地有上潘家土桥和徐家土桥而得名。 石坝村: 石坝村: 位于杨柳河以西 500 米处,全村幅员面积 3.5 平方公里,土 地面积 2194 亩,全村农户 610 户,1930 人,全村花木种植业为 主。 因境内曾有一河漕,石头较多而得名。 渡口村: 渡口村: 位于金马河东岸,辖区总面积 2.8 平方公里,辖 4 个村民小 组,农户 521 户,1504 人,耕地面积 1332 亩,全村主要以种植 业为主,花卉面积达 1000 余亩,主要以紫薇、银杏、桂花、芙 蓉为主。 四川省著名企业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 地处辖区内。 因地处金马河畔陈家渡渡口而得名。 玉河村: 玉河村: 地处和盛镇西部,位于柳江路、李川路与陈川路交汇点,北 靠渡口村,西临金马河,东接渡桥村,南与春林村接壤。全村幅 员面积约 2.7 平方公里,全村 12 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 1700 余

亩,总人口 2278 人,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因地处玉石、金马两条河而得名。 渡桥村: 渡桥村: 位于杨柳河以西,府通路与李川路纵横交汇处,全村幅员面 积 2991 亩,辖 16 个村民小组,农户 1012 户,人口 2667 人,产 业以种植花木为主,主要种植品种有紫薇、银杏、天竺桂、桂花。 其次是种植大蒜和小麦、水稻,油菜子等农作物。 因境内有一渡金桥而得名。 李义村: 李义村: 地处老温玉公路杨柳河畔, 南接石牛, 西邻渡桥, 北靠柳岸, 全村耕地面积 2363.7 亩,辖 18 个村民小组,农户 900 户,2598 人,以花木种植业为主,是全区有名的“银柳基地” ,和盛污水 处理厂、成都蓝兴公司和成都东大食品有限公司地处辖区内。 因境内有一地名叫李子船; 此处曾架设一集义桥, “李” 取其 “义”二字而得名。 石牛村: 石牛村: 地处老温玉公路杨柳河 3――5 公路处,全村总面积 2.7 平 方公里, 现有耕地面积 2250 亩, 13 个村民小组, 辖 农户 750 户, 2012 人,有 9 个党小组,以兰草、花木种植业为主,是全区有 名的“兰花村” 。 因清代中期有一姓张的人在此埋了一头石牛而得名。 友庆社区: 友庆社区:

位于温江城区以北,紧邻花木交易中心和成温邛高速公路, 社区幅员面积 2800 亩,辖 11 个村民小组,农户 713 户,2086 人,社区经济以劳务输出,个体经济和花木、兰草种植为主。 2004 年社区由友谊村和庆元村合并,取其“友” “庆”二字 而得名。 铁篱村: 铁篱村: 位于花卉大道与府通路交汇处,现有村民小组 11 个,区域 面积 1823.5 亩,农户 490 户,1760 人,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因境内曾植有一片约一百米长,葱郁而茂盛的铁篱寨,该村 曾是通往崇州的主要通道, 过往行人常在树下休息, 故名铁篱村。 东宫寺社区: 东宫寺社区: 地处海峡两岸科技园以北, 社区辖 6 个村民小组, 面积 1380 余亩,人口 1351 人,以种植花卉、蔬菜为主要产业,花木面积 达 540 亩,蔬菜面积 170 亩,是全镇重要的花木、蔬菜主产地之 一。 因境内曾有一古寺――东宫寺而得名。 东宫寺: 东宫寺:始建于明朝,清道光初年重建。据传与之相距约 3 华里曾有东郭庵一座,庙宇宽大,内有水井 9 口。明末张献忠部 队由此经过,并驮有 15 匹马饷银寄宿庙内。半夜时分,追兵逼 近,只得将银子全部倒入井内,随即将庙宇放火烧毁而去。后人 将发掘出的银子作为经费,重建了东宫寺。 东宫寺占地约 6 亩,共分 3 殿,即灵官楼、观音殿、大殿,

是当时县内较大规模的佛教庙宇之一,红墙映衬着苍翠的竹树, 环境幽静,景争宜人,寺中尼众善作素食。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 常在庙内宴请宾客。民国 26―28 年(1937―1939 年) ,为躲避 日本飞机空袭,县佛教会的“爱道学校”迁此,一度使寺内女尼 增至六七十人之多。庙内有一水井,被人们称之为“美女穴” 。 据说,无论再丑的女人喝了此井之水,都会变得如花似玉,美貌 动人。 东宫寺无庙会,每年有两天向外开放,即农历正月初一和农 历三月初一川心店观音菩萨出驾经东宫寺开放, 只有这两天可让 游人进入寺庙游览,平时紧闭寺门。 解放后, 女尼们有的还俗回家, 有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1958 年和“文革”初破“四旧” 、立“四新”两次被破坏,只留大殿 和观音殿的房架,横梁的彩画字迹,已模糊不清。1968 年经维 修, 作为三圣公社的中心小学校舍之用, 办学近 40 年之久。 2005 年,规划建设府通路经此庙庙址通过,该庙大部分被扩为公路, 东宫寺也就不复存在。 春林村: 春林村: 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紧邻鲁家滩湿地,耕地 面积 1400 亩,辖 5 个村民小组,农户 498 户,人口 1540 人,以 蔬菜和花木种植为主。 因境内曾有一片茂盛的麻柳林.,当地人称之为春天林而得 名。

临江村: 临江村: 地处和盛南部,全村辖 3 个村民小组,农户 426 户,1144 人,全村总面积 1471 亩,以种养殖业为主。 该村紧临岷江正流金马河而得名。 綦江社区: 綦江社区: 紧邻天府街道,耕地面积 1784.60 亩,辖 7 个村民小组,农 户 605 户,1513 人,以种养殖业为主,花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 业经济支柱产业。 因境内玉石河上曾架设一綦江桥而得名。 人口及分布 2008 年底,全镇总人口 33213 人,其中农业人口 24683 人, 占全镇总人口的 74.3%,非农业人口 8530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26.7%,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东宫寺和友庆 2 个农村新 型社区正在建设之中。其余均为零星分布的小规模聚居点,受传 统耕作方式限制,各个院落呈现的是自由分散发展空间模式,无 序蔓延,特点是居民点规模小,数量多,空间布局分散。 地理位置 和盛镇位于成都市平原西部,温江区北部,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的的核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 30o45’ ,东经 103o46’ 和 。 盛镇城镇(舒家渡社区)距温江中心城区 7.5 公里,东距成都市 区 26 公里。和盛镇北临寿安镇,南接天府街办,西与永盛镇隔 金马河毗邻,东接万春镇。

地形地貌 镇域内河渠纵横,阡陌交错,地形平缓,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海拔高度在 550―575 米之间,地貌简单,属平坝区。从整 个微地貌看, 几千年来兴修水利和耕作改造等人为作用是很显著 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比降 4.1‰。 气候气象 和盛镇镇域在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之内,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短,各为 76 天,冬夏 长,分别为 108 天和 105 天,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为 280 天。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划分,和盛镇属于平坦温和粮经 养殖区。年平均气温 16.9℃,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为 25.0℃, 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为 7.3℃, 温差 17.7℃。 气温年际变化小, 年相差约为 1.2℃,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160 小时,日照时数和百分率属全国低值区。年平均降雨量充沛,平 均降水量达 740mm,5-10 月降水量约为 600mm 左右,约占全年降 水量的 83% ,上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降水量约为 120mm,每年 7、 8 两月的降水量最多,分别平均达到 120mm 和 180mm 左右,夏季 暴雨多,秋季阴雨连绵。降水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冬干夏湿气候特征,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 地质土壤 和盛镇位于成都平原沉降中心及东缘蒲东―新津隐伏断裂 之间,第四系沉积厚度 150 米―250 米。和盛镇土壤质地多为粘

性重的紫泥土和黄泥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丰富, 宜种物多,经多年耕作栽培影响,已熟化为高产稳产水稻土,土 层深厚,质地疏松而均一。水力动态均稳,呈中性反应,土层保 土保肥供肥能力强,耕作性能和生产性能良好,养分丰富,肥力 高,受都江堰自流灌溉网络优越条件影响,已成为著名的富庶农 耕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等,一年二至三熟,水旱 轮作。 沿河两岸有少量沙土和半沙土, 土层较厚, 承载力较稳定。 河流水系 全镇属于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沟渠河流众 多,流经镇域的河流主要有杨柳河及金马河,还有二支渠、三支 渠等许多农灌渠,地表径流丰富,雨量充沛,地下水充足,水质 良好。和盛镇经过多年努力,全面完成了斗、农、毛渠的改造, 实现了灌溉的水利化、节水化。金马河畔的鲁家滩湖波光粼粼, 四周绿色葱茏;杨柳河边法梧树成行,形成天然的绿色长廊。


杨柳河: 杨柳河:此河从寿安镇团结桥社区流入和盛镇的柳岸社区,流经 舒家渡、李义、石牛、友庆,进入柳城街办的黄金路社区,是境内的 排、灌兼用河道,在和盛镇境内流长约 10 公里。历史上杨柳河因受 洪水侵袭和水利建设的需要,其源头及河道曾多次变迁。清嘉庆《温 江县志》载: “杨柳江分水处原在虎郎庙旧水口” ,后因“金马江东决 与杨柳江合并,故堰堙灭”“汪洋横出” , 。为减轻洪患,于嘉庆、道 光年间在金马河张扉滩下玉石堤修筑杨武堰, “使金马江与杨柳江分 流,各循故道” 。自玉石堤起,经县境及双流至新津毛家渡与金马河

汇流,全长 105 公里。 。 民国《温江县志》记载:杨柳河“自全集乡西北境至双合桥,流 经八十余里,自大船滩以下可行小船,载重五千斤” 。在当时陆路交 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杨柳河实际承担了物资进出的运输任务,杨柳河 航运以县城为中心, 上溯经柳江、 玉石入金马河而通灌县, 下经双流、 新津而达乐山、泸州等沿江城市,主要输出境内土特产品菜油、烟、 麻、大米等,输入食盐、布匹、木材、药材、陶器等物资,每年来往 船筏不下 1200 余艘,泊航码头,热闹非常,素有“白日千人拱手, 夜晚万盏明灯”之说。以后,陆路交通逐步发展,杨柳河航运不断减 少。1957 年杨柳河改在江安河骆家滩起水前,仍有零星船筏通航。 1957 年杨柳河改从江安河骆家滩起水,归入都江堰内江渠系,成为 四条大河中唯一起水于县内的河流。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杨柳 河航运终被陆运所取代。 杨柳河从玉石乡至柳城镇西游家磨段,由于两岸地势低洼,农田 长期渍水,下湿田集中, “水肿病”严重,一遇区间暴雨,往往使大 片田地遭受涝灾,严重影响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缩短流程,便 利灌溉,增强排涝能力,1970 年改杨柳河于江安河青龙嘴起水,1976 年至 1978 年,又对杨柳河进行了彻底改造。改造后的杨柳河,起水 于玉石乡江安河一支渠,是灌溉、排洪兼用河道,杨柳河自西北入境 向东南贯穿全镇,杨柳河河床平均比降 1‰,河道断面宽 2-16 米, 最大流量每秒 120 立方米。现在,杨柳河已从过去的宽、乱、弯、浅 的自然河,变成沟端道直、两岸绿树成荫的人工河道。

金马河: 金马河:金马河从和盛镇境西部边缘流过,从寿安镇天星村进入 和盛镇的渡口村,再经该镇的玉河、春林、临江村,进入天府街办的 金府社区、流经和盛镇境域共长约 10 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 4‰, 河道断面最宽处 1200m,最窄处 300m,属游荡性河流,具有洪峰高、 砂石重、河床疏松、摆动很大的特点。最大洪峰流量可达每秒 6500 立方米,其主要汛期为 6-8 月。 金马河的名称,见诸《蜀水考》“流汶二江之源,其正派曰金马 : 河。 ”又说: “江水东南流至温江县西为金马河,即皂江正流也。 ”清 末,羊马河变成岷江干流,金马河改由此河起水。民国《温江县志》 载:金马河“自全集乡北境至天星渡流经八十余里,可行民船” 。当 时金马河兼具排、灌和航运之利。民国 22 年,叠溪洪水暴发,金马 河河床被冲宽,又成岷江干流。1957 年江安河、杨柳河改从内江起 水后,金马河专司泄洪,成为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基本定型的 岷江正流。

【社会经济】 经济结构 2009 年底全镇实现 GDP 产值 6.0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值 2.13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 0.45,工业增加值 3 亿元,民营经 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 1.75 亿元。 现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的产 业模式。 产业现状

(1)和盛镇地处成都平原,传统农作物有较大的发展,亩 产稳中有增,境内有肉鸽养殖场,观赏鱼养殖基地。以种花为龙 头,在全镇形成若干集约化的种花大户,养殖大户,蔬菜能手, 沿温玉路形成花木生态保护带。 该镇农民商品意识、 市场意识强, 已逐渐形成了以新鲜蔬菜、水果、花木、肉食、禽蛋为主的成都、 温江大城市服务的良好格局。 (2)和盛镇借助温玉路方便的交通和其它基本完备的基础 设施条件,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已基本形成了建材、家具、轻工、 金属加工、纺织等多门类的工业雏形,中小企业园初具规模。 (3)和盛作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古镇,历来集市贸易发达, 商气旺盛,街道两旁、商店淋漓,已形成服装、百货、日杂、娱 乐等行业。每逢赶场时,更是一派繁荣景象。这是聚集人气,以 “市”促“城”的重要资源,也是辐射周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 的重要条件。 道路交通 和盛镇位于温江区的北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成温 邛高速公路、光华大道 15 分钟即可到达成都市城区,成青快速 通道、温玉路、府通大道均可直达温江中心城区。温玉路从东南 向北穿越镇域,东南连接成温邛公路,北接都江堰市,另有李川 路、顺陈路横贯镇域,在此基础上建有通往各行政村的村道 10 余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道路网络。镇域内现 有镇道 6 条(柳金路、温玉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和镇路

和渡口路) ,村道 12 条,镇道和村道在镇域内形成南北贯通、东 西交错的路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村村通客运,全 面融入了温江城区 10 分钟经济圈。 柳金大道: 柳金大道:柳金大道起于温玉路(杨柳河)和盛镇舒家渡场镇,


止于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万春镇金星村,全长 1.837 公里,规划红线宽 50 米,按城市道路标准建设,沥青砼路面。道路设计吸取了巴塞罗 那兰布拉斯大街设计风格:中央绿化带 9 米,兼具景观和商业功能; 双向 4 车道各 7.5 米;两侧各 5 米绿化带,具有景观、公交港湾 功 能;非机动车道各 4 米,为彩色沥青砼路面;人行道各 3.5~~5.5 米。 道路景观以垂直绿化为特色,重点建设东、西入口形象广场和中央广 场,注重植入街道家具、雕塑小品和国学元素。整个道 路借鉴欧洲 国家中央大街区域的空间形态, “流动的博物馆” 按照 理念, “校 突出 园、田园、家园” ,将城市和景观空间通过林荫大道连接成一个有机 整体,凸显具有川西典型人文地理特征的新型田园城市风貌。

主要公路情况详见下表:


道路走向 都江堰 北至 青城山 南至温江 西至崇州 东至郫县 成青快速路 成青快速路、府通路 成温邛高速、三支渠路 三支渠路、温郫路 道路名称 温玉路

(2)主要公路功能概况


结 构 道路名称 断面形式 红线宽 度 起讫点 功能作用

联系青城山与温江的过境旅游 通道

区域过境功能被成青快速路取 代,目前作为镇域内联系道路

贯穿镇域南北的交通性道路, 承 担部分物流功能

镇区―成青 快速路 郫县―崇州 和盛镇―万 春镇 玉河村―温 玉路 邛崃―成都

镇区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 联系第二与第三圈层城市的过 境通道 镇域南部东西向联系通道, 促进 与万春镇的产业互动 镇域内农业产业板块的生态观 光道路 承担和盛镇远距离对外交通联 系

花卉大道 成温邛高 速

一块板 全封闭两块 板


路名 顺陈路 柳江路 陈川路 渡石路 庆临路 李川路 铜铁路 桂花路 春林路 临江路 綦大路 起止地 和盛场镇―金马河 和盛杨柳河―陈川路 和盛镇陈家渡―川心店 渡桥村―石坝村 庆云村―临江村(鲁家滩) 李义村―川心店 铜元村―铁篱村 大明村―友庆村 大明村―春林村 毛草堰―临江村 綦江―大明 行政等级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村道 里程 (公里) 4.4

给水 水源:镇域内基本采取深层或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场镇现建有一座简易自来水厂,日供水量为 4000 吨/日,解 决住镇居民和单位的饮水问题,镇域内各厂矿、开发商也建有自 备水源。镇域内各村无村办达标自来水厂。 排水 流经镇域的河流主要有杨柳河及金马河;还有二支渠、三支 渠等许多农灌渠。 供电 镇域现状自团结 35kV 变电站引 10KV 线路供电。 供气 镇域内现已部分住户使用天然气、罐装气、沼气及燃煤等, 燃料结构较复杂。 邮政通信 全镇现有邮政所一座; 电信模块局一座, 移动电话基站两座, 其分别隶属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社会设施 镇一级的行政经济管理机构较齐全,有镇政府、派出所、工 商所、税务所、邮政局等机构。 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机构健全,全镇有中学 2 所,职业学校 4 所,小学 1 所,另有村级医疗站 15 个。

【文化教育】 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历史文化来讲,和盛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和盛及其周边 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盛为古蜀国领域,1995 年来,和 盛周边均发现距今 4000――5000 年前的一批古城遗址。 “温江鱼 凫城遗址”于 1996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金沙史前 文明遗址被誉为 21 世纪中国首项重大考古发现。和盛东北寿安 境内的“八卦山”“大墓山” 、 ,相传为蜀国柏灌王墓和鱼凫王墓, “鱼凫城”距今 4000 年左右,早于广汉三星堆遗址,属于新石 器时代。2009 年 5 月,在四川艺术学校新校区和温江区职业教 育中心勘探工地中发现了三星堆时期的史前文化遗存。 此次发现 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其中可辨器型有高炳豆、 小平底罐、陶瓶、敛口罐等典型的三星堆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三教互动 2006 年,和盛镇在全区率先开展“三教互动、共育人才”工 作,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学校主体发挥、家庭和社区积极配合 的“三教互动”长效机制。 和盛镇坚持学校教育向家长开放, 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开学典 礼、散学典礼,搞好家长培训,评选优秀家长等形式,引导家长 主动配合和融入学校教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每月一次主题 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如与社区合作举行了 “国学经典进家庭”活动,通过家长与子女共同演绎国学经典文

章,较好地带动了国学经典的颂读和学习;通过评选社区文明小 公民、 “新三好”孩子等活动,广泛宣传和表彰社区优秀学生和 家长典型,带动和影响社区其他孩子和家长。 和盛镇先后建立了“家长学校” ,开展家长大课堂教育活动。 开设《理解?沟通?发展》《尽力--为了孩子的第一次人生选择》 、 等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改进与子女的交流 和沟通方法,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制定《家校联系手册》 ,在 “学生成长记录”部分,记录了孩子的成绩、在校表现、教师的 评语,由家长填写反馈意见后交回学校,加强家校联系。 针对孩子在放学后和假期的时间段内学生缺乏监管等情况, 开办假日学校,聘请义务辅导员为学生开展兴趣爱好班,培养学 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打造留守儿童之家,由志愿者辅导 孩子功课。开展“文明小卫士”活动,对社区乱扔乱丢、脏话粗 话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通过孩子带动家庭、进而影响社区居 民。同时,还组建了一支“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以切身 的体会为孩子们进行革命教育和书画指导, 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对孩子们进行帮教,有效推动“三教互动”的深入开展。 三史五好 2009 年 4 月,由区关工委等五部门牵头开展的“三史、五 好”思想道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和盛镇关心下一代工 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切实加强关爱队伍 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在全镇青少

年学生中掀起爱国主义的热潮。 和盛镇抓住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 88 周年、新中国成 立 60 周年、 改革开放 31 年的契机, 在全镇青少年中广泛开展 “爱 我中华,建设美好家乡”和“三史五好”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使广大青少年明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 本质的时代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 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 强大的生机活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 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祖国的繁荣昌盛是人民的福祉,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有志青少年的奋 斗目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镇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此项活动,他们勤奋学习,掌握好 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还积极参加主题系列活动, 树立正确的信念, 他们牢记共产党 88 年的奋斗史、伟大祖国 60 年的创业史、改革 开放 30 年的辉煌史,在全镇青少年中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 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进一步 引导全镇青少年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了青少 年的爱国主义信念,营造了全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职业教育 和盛镇教育设施众多,全镇现有大专院校 2 所,职业教育及

中专校 2 所,另有中、小学、幼儿园多所,教育质量优良。其中,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于 2008 年 6 月从都江堰搬迁至和盛,四川 商务职业学院于 2008 年 9 月投入使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温 江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多家职业技术学校已在镇区内征地建设校 区,镇区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2008 年,和盛职教产业园被列 为温江十大功能片区之一;2009 年和盛职教产业园被列入温江 八大功能片区之一, 市政府正式将和盛职教片区建设纳入全市职 教三年攻坚保障,确认“温江和盛职教片区”为“温江职业教育 园区” ,并将“温江职业教育园区”列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10 年 6 月更名为“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 ,片区建设全面启动,职 教产业成为和盛镇发展的“主引擎” 。 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片区 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片区 片区概况: 片区 概况:成都国际科教艺术城为温江区六大功能片区之 概况 一,位于温江区北部重镇――和盛镇,距温江城区 5 公里,距成 都市 23 公里,以和盛镇集镇规划区为核心发展区域,规划面积 6.5 平方公里,人口 7 万人。片区与温江区北部生态旅游产业片 区相融共生,文化底蕴丰厚,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水、 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置完善。 片区定位和目标: 片区定位和目标:片区借鉴剑桥大学(剑桥小镇)的发展模 定位和目标 式,按照“校在城中,城在园中,教育融入城镇功能,生态植入 城市空间”的发展理念,立足“在中国,再造一座剑桥” ,确定 了以新型教育产业为驱动引擎、联动发展商贸、房地产、旅游休

闲、 文化艺术等,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体系。 在产业发展上, 以科教艺术、商贸服务为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 端体系;在发展阶段上,确定了“一年夯基础、二年迈大步、三 年见成效”的战略步骤。力争用 2―3 年时间,将片区全面融入 成都核心都市区,最终把片区建成:国际科教艺术城、世界田园 职教城、 四川省新型教育产业和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的城市综合 体、成都西部新城最重要的功能组团。 附:片区主要学校简介 片区主要学校简介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办学历史始于 1953

年, 其前身为享誉中外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省舞蹈学校和四川省川 剧学校(四川省艺术学校) 。2005 年 5 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 四川省舞蹈学校和原四川省川剧学校(省艺校)合并升格为四川艺术 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一所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综合艺术学院, 学院以中等艺术教 育为基础、高等艺术教育为主体、各种艺术门类综合发展为主线,开 设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艺术类专业 20 余个,在校学生 4500 余 人,是一所视野开阔、学科齐备的应用型高等综合艺术学院。学院拥 有一流的专业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高级专任老 师 400 余名,专业过硬、技术精湛、耕耘不辍、迭创辉煌。学院办学 经验丰富、实训基地众多,建校五十余年来,成绩斐然、人才辈出、 名傲巴蜀、饮誉中外,己荣获国内外艺术大奖达 1000 余项,名列国 内舞台艺术教育前茅,享有“艺术家摇篮”的美誉。

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

教育部备案,直属四川省商务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四 川省唯一一所集内外贸于一体的商科类普通高等学校, 是四川省重要 的现代商务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先后为商务行业、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6 万多 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商务实践 经验的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学院现有现有教职工 500 余人,其中现 有专职教师 330 多名,教授和副教授以上 74 人,双师型教师 97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0%。同时,长期聘请知名教授、行业专家担任客 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院共有 60 余位教师担任有关学术团体或协会 的会长、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40 余位教师担任了不同职业的 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培训师。 全日制在校学生 7000 余人,和盛 校区现有学生 5000 余人。每年输出毕业生 2000 余人。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 是集中专、大专、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

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股份制的民办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全国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验基地、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 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省 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共三个校区, 温江和盛校区占地 81 亩,在校学生 3058 人,每年毕业学生 1100 余 人。 和盛校区现有专职教师 120 余名, 其中高级技师 3 人, 技师 5 人, 工程师 3 人,高级讲师 2 人,讲师 15 人,并率先在省内院校中通过

了 ISO9001:2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温江区职业教育中心(北京新东方成都外国语学校) 温江区职业教育中心 ( 温江区

职教中心是“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四川陶行知研究会 、 实验学校”“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 、 、 。学校现 有在校生 3000 多人,教职工 209 人,其中中高级教师占教师人数的 60%。2010 年,启动新校区建设工程,占地 160 亩,投资 1.5 亿元, 形成培训能力 8000 人(其中,容纳全日制学生 4500 人) 。新校区建 成后,学校将努力实践“四个一体化”即“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 教师师傅一体化、 学生员工一体化” 办学模式, 围绕区委、 区政府 “两 个率先” 的城市发展目标和 “兴三优二、 一三联动” 的产业发展定位, 加快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 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大力争创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和全国 1000 所示范职业教育中心。 优化职业教育中心资源,引进“新东方教育”品牌,新建“北京 新东方成都外国语学校” ,在温江建立西部唯一的新东方教育基地, 容纳学历学生 1500 人,形成年短训能力 10000 人;成为成都乃至西 部举办面向出国留学的初等和中等学历教育的唯一办学基地; 成为成 都乃至四川省开展新东方教育短训业务的重要培训基地。

【风土物产】 农业资源 和盛镇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有大蒜、 花木、蔬菜等。2008 年粮食总产量 9870 吨,蔬菜总产量 12012

吨,种植花卉苗木 20000 余亩,建有李义银柳种植基地和石牛兰 草种植基地等花木基地,推出了“和盛兰草”“和盛银柳”“和 、 、 盛紫薇”和“和盛花工”等品牌。畜牧业以家禽饲养(鸡、鸭) 为主,提供的农副产品主要有猪、鸡、鸭、鱼等。 川西林盘 和盛镇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生物景观独具特色。大量的古 树名木, 蕴藏着和盛镇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有的巍峨参天, 气势不凡,有的奇形怪状,充满灵气,使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精 神的永恒;丰富的花草植被,给人绿满四野、鸟语花香的感觉, 特别是鸟瞰成片的花卉苗圃和具有川西特色的岛式绿化竹林盘, 就象是在广袤的大地上铺上一层有立体感的绿色地毯。 花卉 和盛镇花草栽培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品种繁多独特,2009 年 6 月被评为四川省“花木之乡” 。温江十大花木优势品种雪松、 紫薇、银杏、罗汉松、桂花、梅花等,另有红宝石、蓝宝石、万 年青、龟背竹等十大观叶植物和红枫、红叶小蘖、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员在农家乐摔伤谁付医药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