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有了我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泄露他能盗刷吗

盗刷别人银行卡教程流出,吓死宝宝了
我的图书馆
盗刷别人银行卡教程流出,吓死宝宝了
近日有很多关于盗刷银行卡的新闻,少则被盗刷数千元,多则被盗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么,这些银行卡到底是怎么盗刷的呢?记者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成功卧底到一个盗刷银行卡的团伙之中,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揭开触目惊心的盗刷黑幕,这个涉及江苏、浙江、河南等多省市的利益链。记者暗访:十秒钟复制一张银行卡&在这些盗刷银行卡的群里卧底几个月后,记者慢慢地和群里的成员混熟了,为了揭开他们复制银行卡的黑幕,记者决定先从复制银行卡的成员入手进行调查。在多次试探之后,记者终于和一个名叫“老杨”的人搭上了线。&老杨说,他在广州、深圳一带活动,专门复制中国境内的银行卡。多次周旋之后,老杨答应卖给记者一台银行卡复制器,并承诺教会使用这台复制器。3月18号,记者在支付了8000元之后,拿到了这台银行卡复制器。记者收到复制器几个小时后,老杨如约而来,准备通过视频来教记者使用这台银行卡复制器。银行卡复制器连接到电脑之后,就有一个复制卡的程序出现在电脑桌面。果不其然,银行卡就在这台复制器上刷了一下,卡内的信息就变成一行行的编码出现在电脑上,而且还有密码。老杨在他操作的时候,记者进行了计时,把银行卡的信息复制到另外一张银行卡上,只需要短短的十秒钟。实验复制银行卡:成功并取钱视频教程结束后,记者决定亲自实验一下,到底能不能成功复制银行卡,又能不能成功取到钱呢?来看记者的实验。记者的实验让人难以置信,可能您会说了,即使买到了这样的银行卡复制器,想去随随便便的拿到别人的银行卡,恐怕也不是容易的事吧?其实,对于不法分子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个事。▲上百万条银行卡信息被泄露 &&& & &记者拿到泄露信息,核实后竟全都准确无误3月28号晚上,交易者通过QQ发过来一个目录,也是他们手中掌握的银行卡信息。其中,上海市储户信息38000条,山西储户信息17500条,山东150000条,浙江40400条等等,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份,所有的城市,而且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各个银行,这些泄露的银行卡信息加在一起足足有上百万条。记者先买了一万条郑州的储户信息,准备进行核实真假。付钱之后几分钟,这个交易者就把信息发了过来。咱们来看一下记者购买的信息,银行卡卡号,卡内的余额、银行卡的密码,开户日期一应俱全,咱们再来看看后面的这几行,这是开户人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甚至还有电话号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一条条的银行卡信息罢了,但是对于盗刷银行卡的不法分子来说,通过他们的技术手段,每一条信息都能复制出一张银行卡。如果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真不敢想象后果该是多么的可怕。一旦被别人复制成银行卡,我们卡里有多少钱,数额是怎么变化的,他们都会一清二楚,我们还有什么隐私啊?&为了核实这些购买过来的银行卡信息,我们把这些信息一份一份打印了出来。准备按照上面的地址去寻找,逐个进行核实。连续核实了多个上面的名单,记者发现,这每一个信息都是真实的,姓名、地址、卡号、开卡时留的电话号码全都准确无误。最让这些储户们接受不了的是,他们一直认为最为隐私的密码也不再是秘密了。& &&上百万条银行卡信息,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可能您会想到,既然这些人可以轻易地把银行卡复制,他为什么不愿意拿着复制的卡去取钱呢?那样获利不是更多吗?其实,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取钱会冒更大的风险,所以,取钱的活儿就交给了专门的“洗钱者”,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疯狂盗刷的。& & & & & & & & & & & & & & & 记者卧底盗刷团伙:现场盗刷取钱在江苏徐州,记者联系上了这帮复制银行卡的“洗钱者”,只有和他们接触后,见到他们如何从复制的银行卡中将“黑钱”洗白,整个盗刷的黑幕才能真正的揭开。4月1号晚上,他们和记者约好,在一个酒店门口见面。为了规避风险,记者提前复制了一张自己的银行卡,在里面存了10000块钱。只见这个年轻人从床头的一个纸袋内取出一个POS机,开始查询卡里的余额。刷过钱,这个年轻人还让记者确认了一下刷卡小票,然后再次把手伸进床头的那纸袋,给记者拿钱。记者原本和他们商量的是四六分成,复制卡中刷出的钱,记者六成,“洗钱”者四成,但是这些人嫌冒了这么大风险,嫌赚得太少了,只给记者五千块钱。记者特别留意了一下,他们的POS机都是和市面上虽然外观一样,但是上面显示的编码却很奇怪,这个年轻人说,这是他们改装过的POS机。整个“洗钱”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彼此之间很有默契,几乎连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现金交易,绝不通过银行卡转账。记者赶忙对自己的银行卡进行了查询,10000块钱已经被取出来了,但是在哪里被取的,用什么机器来取的却查询不出来,10000块钱就这样凭空消失了。看完这上百万条银行卡信息在“黑市”上这样随意的买卖,盗刷团伙的疯狂作案,你是不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专家认为,除了持卡人自己应当多加小心,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大力宣传银行卡使用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一旦银行卡被异地盗刷了,首先我们要证明卡在自己身上,比如你可以立即去银行存取一百块钱,然后保存好存取的凭证,这样可以证明该银行卡的确在你身上,钱是异地盗刷的。之后再报案处理。来源:互联网热点 (web-news)
馆藏&48405
TA的最新馆藏无需偷窥密码即可复制盗刷――你的银行卡还安全吗?(图)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5月14日电(记者王研)银行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5月1日,当天银行卡跨行交易超过8200万笔;全国银联磁条卡存量超过30亿张……  但是,当你在尽情享用银行卡带来方便的同时,复制、盗刷等安全问题也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身边。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盗刷银行卡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盗取卡片、窃取密码再盗刷银行卡的手法已经显得“陈旧”,一些犯罪分子把目光瞄向了POS刷卡机。你的银行卡,安全吗?  “偷窥密码”:已经过时了  在许多ATM提款机上,都能见到“输入密码时请注意遮盖”等安全提示。因为在传统的作案手段里,偷窥密码是比较常见的行为。  2014年,南京市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一名消费者在鼓楼区某酒店请客户吃完饭,女服务员主动接过卡到前台刷卡买单,结果不久后消费者发现卡被盗刷。其实,这是一个盗窃银行卡信息的团伙,他们派出一些年轻女子随身带着能复制银行卡信息的“猫仔机”,以服务员身份“潜伏”到一些大城市的酒店和娱乐场所。刷卡时她们用机器复制银行卡信息,并偷看客人输入的密码,然后把信息转给同伙复制。  浙江绍兴的卢女士也是在超市刷卡时被收银员复制了磁条,偷窥了密码,导致卡被盗刷。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  在这些案件里,“偷窥密码”似乎成为一个要素。但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你的银行卡密码就算不被别人看见,卡也照样能被复制和盗刷,而且无需“内奸”潜伏。  5月13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就公布了这样一起案件,这次犯罪分子的手段更为直接―改装刷卡机使其能够窃取银行卡的信息和密码,然后卖或租给商户。消费者到使用着改装刷卡机的商户刷卡时,银行卡信息就被窃取并复制。警方抓获的这个团伙,嫌疑人就有16名。他们非法窃取了1000多张银行卡的信息,盗刷了50余名受害人共计290万余元。由于涉及到云南、四川、河南、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查实有一定困难,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损失可能还远远不止于此。  这个团伙在改装刷卡机时用到了这些设备:刷卡机、破译芯片、电子按键软膜、手机通信发射器、内存卡。这些设备有的用于破解卡信息,有的用于记录密码,有的用于发射或存储信息。而团伙头目也很“高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一知名IT互联网公司在职员工。  “犯罪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上述方式科技含量更高、更隐蔽、侦破难度极大。”办理此案的王警官说。  银行卡信息破译:那都不是事儿  安全隐患、监管乏力……面对诸多问题,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时陷入了两难境地。  除了盗刷,银行卡信息可被轻易破译也是一大问题。作为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用户,记者就曾经接到过诈骗电话,且能报出记者的姓名、单位、招行卡号,甚至曾在信用卡商城进行过消费等信息。上网搜索不难发现,有不少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客户都有类似遭遇,有的已经被骗,但致电招行后,仅能得到一个“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的答复。  而一旦银行卡在使用的某个重要环节出现问题,被盗刷几乎成了必然。在昆明市发生的这起案件中,受害人正是利用了刷卡机的销售漏洞:我国刷卡机的指定一级代理商有160多家,下面还有许多二级、三级代理商,加上生产厂家也不少,导致了市场较为混乱。犯罪嫌疑人于是利用这种乱象,将改装过的刷卡机通过经销商卖给商户。“这家经销商是挂靠在一家二级代理商下面的,以该代理商的名义与他人签合同。”王警官说,经销商对设备被改装过并不知情:“一般的刷卡机要三四千元,而他从犯罪嫌疑人那里买来的刷卡机只要1000多元,出于利益驱动他并没有对供货商进行相应的审查。”  “银行卡给人的感觉太不安全了,所以我基本不用银行卡。”30多岁的昆明市民王女士说,就连单位办理的工资卡,自己也取消了卡,只留下了存折。昆明市民俞女士则对刷卡机的销售方式存疑:“毕竟是跟银行卡相关的设备,竟然到处都能买卖。这样太不安全了。”  关键是损失该谁买单?  遭遇了银行卡克隆盗刷的消费者,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如昆明这起案件,警方查到的盗刷金额有290多万元,但目前追回的只有20多万元。  对此,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春光认为,银行对储户的财产安全保障责任既是约定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义务。银行卡可以被轻易破译,足以说明银行方面的保障义务履行不足乃至严重缺失。就此引发的财产损害后果,银行应向储户承担足额赔偿责任。如果寄希望于储户提升安全意识,以防范将银行卡类犯罪,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在一些案件中,储户根本无法防范信息被复制、发送和盗刷。因此,希望银行业在收费问题上已与国际惯例快速接轨的背景下,能让储户的权利和保障也尽早与国际接轨。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巍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如果对自己的卡和密码尽到了保护义务,有不少判例是判银行承担全部或部分民事赔偿责任的。  记者了解到的相关案例表明,前些年频频发生的银行拒赔现象正在改变,银行主动赔偿、经法院调解赔偿和判赔的案件越来越多。多方面的原因,使银行方面也在寻求更安全的银行卡,如正在推行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就是举措之一。  “银行卡的保密性和不可复制性需要银行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毕竟新形势下,一些案件根本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防范的,除非他们彻底不用银行卡。”王警官说。  手机突然没法打电话?小心有人盗刷银行卡  男子疑遭境外盗刷 银行卡“丢”了17万  作者:王研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关键是损失该谁买单?
遭遇了银行卡克隆盗刷的消费者,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如昆明这起案件,警方查到的盗刷金额有290多万元,但目前追回的只有20多万元。
对此,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春光认为,银行对储户的财产安全保障责任既是约定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义务。银行卡可以被轻易破译,足以说明银行方面的保障义务履行不足乃至严重缺失。就此引发的财产损害后果,银行应向储户承担足额赔偿责任。如果寄希望于储户提升安全意识,以防范将银行卡类犯罪,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在一些案件中,储户根本无法防范信息被复制、发送和盗刷。因此,希望银行业在收费问题上已与国际惯例快速接轨的背景下,能让储户的权利和保障也尽早与国际接轨。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巍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如果对自己的卡和密码尽到了保护义务,有不少判例是判银行承担全部或部分民事赔偿责任的。
记者了解到的相关案例表明,前些年频频发生的银行拒赔现象正在改变,银行主动赔偿、经法院调解赔偿和判赔的案件越来越多。多方面的原因,使银行方面也在寻求更安全的银行卡,如正在推行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就是举措之一。
“银行卡的保密性和不可复制性需要银行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毕竟新形势下,一些案件根本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防范的,除非他们彻底不用银行卡。”王警官说。
&#160;&#160; &#160;&#160; &#160;&#160; 2&#160;&#160;
文章来源: 新华网责任编辑: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银行卡不离身也能被盗刷?
来源:作者:刘汝佳责编:悠悠
流言:近年,各地频频爆出银行卡被“盗刷”事件。银行卡明明就在自己身上,而卡内的钱却“奇迹”般地消失了。很多受害者都觉得不可思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真相:被盗刷的卡多为磁条银行卡,由于卡的磁条信息有固定的格式,可以被某种特制“读卡器”复制下来。犯罪分子将信息录入在另一张卡中,在知道这张银行卡密码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盗刷的行为。2013年银行卡盗刷事件愈演愈烈。12月2日,从未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而且银行卡也从不离身的王先生,卡内的钱被莫名其妙地分批刷走了18000多元,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银行卡安全性的担忧。无独有偶,10月份媒体所报道的“半小时银行卡被盗刷21万”的新闻更是令人震惊。报道中,据事主李先生介绍,他在家休息时,手机收到中国农业银行发来的消费信息,现支交易3000元。“当时我就翻看钱包,发现银行卡就在我的包内,我想是不是银行系统故障,发错了”。随后,李先生前往附近的ATM机查询,发现卡内余额确实减少了,他立即打电话报警,并到离家几公里远的农行ATM机上修改密码后,将账户冻结。其间,李先生不间断收到十余条消费信息。李先生表示,他的卡是借记卡,并未开通网银,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卡的密码,只是绑定了手机,“不知道怎么会被盗刷”。“银行卡不离身如何被盗刷”同时成为了很多人的疑问。我们注意到,这些“出事”的银行卡多为带磁条的卡片,由于磁条信息有固定的格式,磁条银行卡的信息确实容易被复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介绍,银行卡的磁条是可以被某种特制“读卡器”复制下来的。犯罪分子将信息录入在另一张卡中,在知道这张卡密码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盗刷的行为。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银行读卡器”的信息,这种“读卡器”的卖家多自称产品全进口,且轻薄容易隐蔽。其中一种“盗刷装备”套装包括银行卡信息采集器、复制器、卡口、摄像头、几张空白卡,及配套的软件、数据线和光盘,售价近万元,而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读卡器”单卖是2000元。据网上销售人员介绍,“盗刷装备”套装可用于银行ATM机以及商铺POS机,先把采集器安装在取款机或POS机的插卡口处,所有的银行卡只要经过这个卡口,就会把卡内的信息记录在采集器里。因为银行卡的磁条存有三轨信息,其中第二轨存的是卡号。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复制到空白的银行卡上,卡就被轻易地复制了,之后再通过微型摄像头记录下密码,就可以随时盗取卡内金额了。看来,银行卡不离身也能被盗刷的原因,就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情况下被复制了银行卡的磁条信息。郭田勇介绍,磁条卡不仅容易被复制,且成本仅为5元,所以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他还提到,与之相比,芯片银行卡比磁条银行卡的安全性就高很多,由于芯片卡卡内敏感数据难复制,且制作成本是磁条卡的五倍左右。现在欧美国家大都使用芯片卡,而中国大部分银行卡还停留在磁条卡阶段,所以对银行相关设备逐渐升级,普及芯片卡还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与此同时,警方提醒持卡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好密码。当输入密码时一定要注意遮挡,不要认为银行卡不丢,卡内的钱就是安全的。因为犯罪分子没有密码就算盗取磁条信息也无法使用被“复制”的银行卡,因此保护好密码才是保护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银行注册卡号密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