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相机的胶片机怎么取胶卷图解后盖问题

&主题: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关于胶片曝光。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我们用测光表测光得到了“正确”的曝光参数。也就是,对均匀亮度的景物(比如一面均匀亮度的墙),通过“正确的曝光”,在胶片上呈现的图像是总是中灰亮度的,无论这个均匀亮度的景物地亮度究竟是多少。也就是说,在相同的ISO下,“正确的曝光”使得胶片上接受的曝光量总是恒定的,因为胶片总是中灰亮度的。那么问题是,在一定的ISO下,这个恒定的曝光量具体是多少呢?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知道这个曝光量具体值,就可以通过胶片的特性曲线得到亮部最多可以比“正确曝光”过曝多少档,暗部最多比“正确曝光”欠曝多少档。这个问题找了很多资料都找不到。恳请高手来解答。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2372&&回帖:97 &&
泡网分: 0.022
注册: 2015年04月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font color="#3kacha 发表于
试着完全对照楼主的问题回答:
楼主: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
答:按特性曲线可知最多欠-2至-2.5
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
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答:“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就是你最初 “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所得到的值
其实你要拍任何东西,1,对它测光, 2, 想让它表现为中灰吗,yes, 按测光得到的数曝光, 如不想要中灰, 3, 想要很白但有一定细节,就在测光到的值上面加2档(比如白云很白,其实也有明暗层次)。超过2档行吗,一般不行,超过2档部分都变化白没有细节了。就算反转也要看什么胶片吧,rvp过曝两档已经不行了吧
泡网分: 35.28
注册: 2001年08月
钞票 发表于
超2档完全可以,胶片都有趾部和肩部,在相纸上配合滤镜做局部加减还是很方便的。为了简单这里特指反转片,其实反转片过2档是趾部,密度0.2-0.25, 不是死白但没什么纹理了。
泡网分: 35.687
帖子: 8237
注册: 2004年06月
<font color="#3kacha 发表于
试着完全对照楼主的问题回答:
楼主: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
答:按特性曲线可知最多欠-2至-2.5
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
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答:“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就是你最初 “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所得到的值
其实你要拍任何东西,1,对它测光, 2, 想让它表现为中灰吗,yes, 按测光得到的数曝光, 如不想要中灰, 3, 想要很白但有一定细节,就在测光到的值上面加2档(比如白云很白,其实也有明暗层次)。超过2档行吗,一般不行,超过2档部分都变化白没有细节了。超2档完全可以,胶片都有趾部和肩部,在相纸上配合滤镜做局部加减还是很方便的。
泡网分: 35.28
注册: 2001年08月
boltzmann 发表于
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试着完全对照楼主的问题回答:
楼主: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
答:按特性曲线可知最多欠-2至-2.5
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
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答:“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就是你最初 “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所得到的值
其实你要拍任何东西,1,对它测光, 2, 想让它表现为中灰吗,yes, 按测光得到的数曝光, 如不想要中灰, 3, 想要很白但有一定细节,就在测光到的值上面加2档(比如白云很白,其实也有明暗层次)。超过2档行吗,一般不行,超过2档部分都变化白没有细节了。
泡网分: 0.518
注册: 2013年08月
格物 发表于
把几个概念弄一块整,容易把自己绕进去了。把CMOS当成是一款胶卷会省很多钱。拍数码是先弄明白测光咋回事。然后才去查每种胶片的宽容度。
要自己冲洗放大,再琢磨曝光冲洗与特性曲线的事吧。试纸条试纸条。。。。。。
泡网分: 122.44
精华: 1帖子: 28258
注册: 2004年12月
下面这张表的 EV 列应该是 EV9、EV9-1、EV9-2、EV9-3,....以此类推
本帖最后由 晓巴 于
09:04 编辑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font color="#3kacha 发表于
再贡献张图供参考。至于“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文字性的描术网上大把,此贴也有多人提到了,这都是胶卷发明以来前人的经验总结,有人建立了理论就是特性曲线(因为特性曲线就是根据实拍绘制的)。比如它告诉我们,-3档时密度为3(RDPIII),即底片的透光率为1/1000,这当然等于全黑,没有细节或影纹,+2一般是反转片趾部的开始,密度为0.2(粗略),透光率为63%,这几乎已是一张白底片了(片基本身就有一定密度),继续过曝也没什么变化。那么在密度3-0.2(也就是-3档到+2档)之间的情形如何,黑白时代的亚当斯建立的区域理论就是每一级曝光差异与密度及影调整的对应关系,反转片一般压缩为4区。你大可建立一套自己的曝光体系,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乐于接受的细节程度和制作流程,但反转片大都数使用者乐于按正负2EV, 过细过粗都不好。
是啊,如果我知道你图中的0曝光在胶片平面的曝光量是多少,通过特性曲线得出最大多少曝光量还能保留细节,这个曝光量相对0曝光的时候的曝光量是过曝多少档,这样不就知道最多能过曝多少档了吗
泡网分: 35.28
注册: 2001年08月
再贡献张图供参考。至于“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文字性的描术网上大把,此贴也有多人提到了,这都是胶卷发明以来前人的经验总结,有人建立了理论就是特性曲线(因为特性曲线就是根据实拍绘制的)。比如它告诉我们,-3档时密度为3(RDPIII),即底片的透光率为1/1000,这当然等于全黑,没有细节或影纹,+2一般是反转片趾部的开始,密度为0.2(粗略),透光率为63%,这几乎已是一张白底片了(片基本身就有一定密度),继续过曝也没什么变化。那么在密度3-0.2(也就是-3档到+2档)之间的情形如何,黑白时代的亚当斯建立的区域理论就是每一级曝光差异与密度及影调整的对应关系,反转片一般压缩为4区。你大可建立一套自己的曝光体系,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乐于接受的细节程度和制作流程,但反转片大都数使用者乐于按正负2EV, 过细过粗都不好。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格物 发表于
唉,又往回绕了。
你不讨论EV值怎么获得所需的曝光量呀。
假如只是想知道令胶片呈中灰调的胶片受光量,那是一个定数,对你的曝光决策没啥用啊。这样假如对暗部曝光是中灰的,然后对这暗部欠曝设置,欠曝一档在胶片的曝光量就减半,欠曝两档再减半,一直欠曝到曝光量低于特性曲线的线性部分,即到达趾部,那就是可欠曝的档数了,所以最开始对暗部中灰曝光的曝光量要知道。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我指的曝光量是3,1是曝光值exposure value,2是曝光组合,曝光量是在胶片上单位面积接受光的亮度和曝光时间的乘积哦,“曝光量3”晓巴兄在前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泡网分: 122.44
精华: 1帖子: 28258
注册: 2004年12月
格物 发表于
嘿嘿,楼主一直在绕,之前建议先掌握测光、宽容度概念,楼主说知道,只是想了解曝光量。
问清楚楼主的曝光量是指啥,结果又来说测光。
顺着测光讲一大轮,楼主又说不想讲EV值。
嘿嘿嘿嘿,我上个厕所。格物兄,楼主的这个问题让我从多个角度理解黑白技术,如果市场上有廉价的全光谱照度计我的感光度测量和反差系数的测量早就出来了,利用照相机、照度计和密度计就能做到。
我早就列出了一个用照相机、照度计和密度计测感光度的表,我也有密度计,就等我需要的照度计了,将结果没找到,计划搁置了。
泡网分: 122.44
精华: 1帖子: 28258
注册: 2004年12月
boltzmann 发表于
还有一个疑问,在你说的测光表认为场景是18%灰度的曝光参数下,是同一个曝光量,但是这个曝光量在各款胶片中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刚好都是1,可能大概都接近1吧。这说明这个曝光量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什么胶片,胶片的制作厂家只能做的这个曝光量下尽量接近1吧。都是1,不同感光度胶片的特性曲线在横坐标(曝光量)上做水平平移,平移1级曝光量正好是1级感光度,总能是1。
泡网分: 63.898
帖子: 12531
注册: 2008年10月
格物 发表于
嘿嘿,楼主一直在绕,之前建议先掌握测光、宽容度概念,楼主说知道,只是想了解曝光量。
问清楚楼主的曝光量是指啥,结果又来说测光。
顺着测光讲一大轮,楼主又说不想讲EV值。
嘿嘿嘿嘿,我上个厕所。确实如此
泡网分: 122.44
精华: 1帖子: 28258
注册: 2004年12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是的,这个反射率设定应该对应不同的密度。物体反射率越高物体越亮,在正片胶片上就应该越亮,密度越小,负片反之亦然。但是有一个疑问,就是18%对应的密度是1是怎么定的,为什么不是其他密度,出处是哪里呢?先说密度1的事,ISO 规定感光度的测量方法其实不是1,是0.1+0.8 +/-0.05,近似为1,为了讨论方便起见说成1,我估计123咔嚓也是这个意思。
ISO 的测量方法源于 DIN 的方法,DIN 早于 Weston 发明测光表,ASA 很晚,Weston 发明测光表之后才有 ASA,ISO 不过是综合了 DIN 和 ASA 两种数学表达方式,而且同时存在。Weston 发明测光表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他摸索出来的 EV 值规范了曝光值,而且能靠到 DIN 上去。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与龙达共舞 发表于
你这意思和隔壁的冲厚冲薄的贴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个贴子后来楼主就表明是不会看底片的厚或是薄,但之前引入密度,之后大家都掉入密度的坑里纷纷发贴;你这是想了解暗部测光就绕了个大圈
暗部、高光的正确曝光或者要得到更多细节,除了要掌握了中间灰概念,还要针对胶片的宽容度,我之前的贴子已经说了,不赘述。嘿嘿,楼主一直在绕,之前建议先掌握测光、宽容度概念,楼主说知道,只是想了解曝光量。
问清楚楼主的曝光量是指啥,结果又来说测光。
顺着测光讲一大轮,楼主又说不想讲EV值。
嘿嘿嘿嘿,我上个厕所。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老顽童 发表于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是一个等比数列的问题。假定胶片感光是线性的,胶片密度大约3%是人眼察觉的下限,低于3%几乎是透明的,太弱没有意义。而上限100%是饱和,无法超过。所以密度范围大约5档,它的中点是2.5档,恰好密度是18%。2.5档即2^2.5大约等于5.66倍,18%÷5.66大约是3%,18%×5.66大约是100%,以18%作为曝光中点具有最大的动态范围。
它的实际意义就是:假如对反射率为18%的灰纸测光,那么比灰纸暗5.66倍到比灰纸亮5.66倍范围内的所有景物,都在拍摄的可容许范围内!权威解答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我是不想往ev值上靠,我是探讨在胶片平面上的曝光量啊。唉,又往回绕了。
你不讨论EV值怎么获得所需的曝光量呀。
假如只是想知道令胶片呈中灰调的胶片受光量,那是一个定数,对你的曝光决策没啥用啊。
泡网分: 63.898
帖子: 12531
注册: 2008年10月
boltzmann 发表于
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你这意思和隔壁的冲厚冲薄的贴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个贴子后来楼主就表明是不会看底片的厚或是薄,但之前引入密度,之后大家都掉入密度的坑里纷纷发贴;你这是想了解暗部测光就绕了个大圈
暗部、高光的正确曝光或者要得到更多细节,除了要掌握了中间灰概念,还要针对胶片的宽容度,我之前的贴子已经说了,不赘述。
本帖最后由 与龙达共舞 于
21:32 编辑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boltzmann 发表于
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哈,问出这个问题,看来已经弄懂了。
这是区域曝光的概念。要分三个方面讨论,这三个方面要互相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影调还原:
1.被摄物的光比。假设是5档,分别是深黑、黑、灰、白、亮白5档
2.测光,获得测光数据。即对准上述5档景物测光,获得不同的EV值,假定就是EV1、2、3、4、5吧。那么用EV3的数据来设定光圈快门,最后落到胶片上的光照量会使胶片分别呈现出深黑、黑、灰、白、亮白5种色调。
3.胶片的宽容度。假设其宽容度是5档,这时按照EV3的参数设置光圈快门,深黑、黑、灰、白、亮白5档影调的细节都能在胶片上还原出来。
人品好时,遇到被摄物和胶片宽容度匹配,那出来的片影调就比较耐看。
假如老天不作美,被摄物的光比有7档,例如增加了极黑、极白,超过了胶卷的宽容度,EV值假设就是EV1、2、3、4、5、6、7吧,这时中灰位是EV4,你就要作出选择了。假如还是按EV4数据设置光圈快门,那么极黑、极白的影调就损失了,胶片上会有黑呼呼和白晃晃无细节的画面。假如要保黑色的细节,那就按EV3设置光圈快门,这时亮白和极白的色调就损失了。假如保白色细节,就按照EV5的数值设置光圈快门,这时极黑、深黑区域的细节就损失了。你要根据拍摄意图,作出哪一部分的色调作为中间灰的,从而牺牲那一部分影调细节决定。
另一种情况,假如被摄物光比只有3档,即黑、灰、白,其EV值假设是EV1、2、3,中灰位的曝光值就是EV2,这时黑白灰色调都能落在宽容度有5档的胶片上。你可以减一档曝光,按照EV1设置光圈快门值,这时胶片上呈现深黑、黑、灰三种细节丰富的影调,当然也可以加一档曝光,按照EV3设置中灰位,那样胶片会呈现灰、白、亮白三种细节丰富影调。但是三档光比出来的影像其实很闷的。这里的增加和减少一档曝光而令被摄物影调保留,就是你上面提到的能欠曝或过曝多少档的问题,能欠曝或过曝多少档,取决于你设置的中灰位和胶片的宽容度。
所有胶片的宽容度,厂商都会在相应网站给出,只要查询和记住常用的几种胶片就可以了,不必用到特性曲线这些工具。
当然,针对被摄物光比超出或低于胶片宽容度的情况,要想获得更丰富影调,还可以利用曝光冲洗技术压缩或扩张影调(主要是黑白胶片),这时就要结合每种胶片的特性曲线,综合运用曝光量、色温滤镜和冲洗时间等手法来获得。这是下一步讨论的范畴了。
无忌交流论坛版主
泡网分: 146.687
精华: 14帖子: 50448
注册: 2000年06月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是一个等比数列的问题。假定胶片感光是线性的,胶片密度大约3%是人眼察觉的下限,低于3%几乎是透明的,太弱没有意义。而上限100%是饱和,无法超过。所以密度范围大约5档,它的中点是2.5档,恰好密度是18%。2.5档即2^2.5大约等于5.66倍,18%÷5.66大约是3%,18%×5.66大约是100%,以18%作为曝光中点具有最大的动态范围。
它的实际意义就是:假如对反射率为18%的灰纸测光,那么比灰纸暗5.66倍到比灰纸亮5.66倍范围内的所有景物,都在拍摄的可容许范围内!
泡网分: 63.898
帖子: 12531
注册: 2008年10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曝光量是在胶片上单位面积接受光的亮度和曝光时间的乘积科研项目?
和测光曝光值这家伙有么有关系?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与龙达共舞 发表于
胶片平面上的曝光量?
科普一下曝光量是在胶片上单位面积接受光的亮度和曝光时间的乘积
泡网分: 63.898
帖子: 12531
注册: 2008年10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我是不想往ev值上靠,我是探讨在胶片平面上的曝光量啊。胶片平面上的曝光量?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晓巴 发表于
离你解扣不远了,我也离理解你说的曝光量不远了,哈哈
18%跟密度1.0就构成了对测光表测光结果的双重限制,如果只有一个密度限制而反射率是变量那么就会出现你说的测光表 EV 值缺少基准点,反之亦然。现在反射率既不是9%也不是36%而是定死了18%再加上密度是1.0所以测光表给你的 EV 值就固定在这两个限定条件上了,就是你说的“恒定曝光量”了。
进一步解释,如果反射率定为9%,EV 值显示也依旧不变,那么密度就会是1.3了;如果反射率定为36%密度就会是0.7。还有一个疑问,在你说的测光表认为场景是18%灰度的曝光参数下,是同一个曝光量,但是这个曝光量在各款胶片中不一定都那么准确刚好都是1,可能大概都接近1吧。这说明这个曝光量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什么胶片,胶片的制作厂家只能做的这个曝光量下尽量接近1吧。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与龙达共舞 发表于
一个EV值,弄得楼主如此纠结,弄得如此竞折腰
EV值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要EV值保持不变,可以任意组合光圈和快门,可以跟根据要拍摄动体或是景深需要来改变快门或是光圈的,比如某个EV值,光圈是11,快门1/ 125,保持EV值不变,光圈改变为8,快门则随之改变为1/250,如此类推。
不知道楼主是想弄清楚什么,曝光?还是其他?
对于拍照,首要的是使曝光准确,曝光准确首要的是掌握18度灰原理,宽容度的运用就后一步说了。
不晓得我是不是理解了楼主的意思。我是不想往ev值上靠,我是探讨在胶片平面上的曝光量啊。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晓巴 发表于
离你解扣不远了,我也离理解你说的曝光量不远了,哈哈
18%跟密度1.0就构成了对测光表测光结果的双重限制,如果只有一个密度限制而反射率是变量那么就会出现你说的测光表 EV 值缺少基准点,反之亦然。现在反射率既不是9%也不是36%而是定死了18%再加上密度是1.0所以测光表给你的 EV 值就固定在这两个限定条件上了,就是你说的“恒定曝光量”了。
进一步解释,如果反射率定为9%,EV 值显示也依旧不变,那么密度就会是1.3了;如果反射率定为36%密度就会是0.7。是的,这个反射率设定应该对应不同的密度。物体反射率越高物体越亮,在正片胶片上就应该越亮,密度越小,负片反之亦然。但是有一个疑问,就是18%对应的密度是1是怎么定的,为什么不是其他密度,出处是哪里呢?
泡网分: 63.898
帖子: 12531
注册: 2008年10月
一个EV值,弄得楼主如此纠结,弄得如此竞折腰
EV值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要EV值保持不变,可以任意组合光圈和快门,可以跟根据要拍摄动体或是景深需要来改变快门或是光圈的,比如某个EV值,光圈是11,快门1/ 125,保持EV值不变,光圈改变为8,快门则随之改变为1/250,如此类推。
不知道楼主是想弄清楚什么,曝光?还是其他?
对于拍照,首要的是使曝光准确,曝光准确首要的是掌握18度灰原理,宽容度的运用就后一步说了。
不晓得我是不是理解了楼主的意思。
泡网分: 59.575
帖子: 7071
注册: 2002年01月
boltzmann 发表于
我指的曝光量是3,1是曝光值exposure value,2是曝光组合,曝光量是在胶片上单位面积接受光的亮度和曝光时间的乘积哦,“曝光量3”晓巴兄在前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泡网分: 0.034
注册: 2013年11月
<font color="#3kacha 发表于
有一点还是不太明白楼主,假如知道了这个量是X,对拍摄的曝光决策有什么用呢?
现在大家的作法是根据测光表建议的EV值,在看看景物的反射率进行补偿决定曝光(因为测光表假设都是18%灰)其实我想知道的是对暗部反射测光,按照测得的曝光参数暗部是中灰的,即对暗部来说是“正确的曝光”,那么在这个曝光参数的基础上最多欠曝多少档,暗部的细节仍然保留;亮部也是这个道理,最多能过曝多少档呢?光看胶卷的特性曲线也得不到答案,因为不知道这个“正确的曝光”具体的曝光量啊,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版权所有:&&&&声明:网友言论仅代表当事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或意愿无关,本站对其内容不负法律责任;未经本站及原作者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移动客户端
大阪本社 (广告)
地址:大阪市浪速区難波中1-9-6宮守ビル2F
東京事務所 (全媒体)
地址:東京都新宿区新宿1-10-5 岡田ビル7階
手机客户端
小春株式会社 & & 法律顾问 高桥史记 顾问 陈亮 & &
, 鲁公网安备50号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传统胶卷相机,怎样装上胶片的方法。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传统胶卷相机,怎样装上胶片的方法。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胶片相机与胶卷推荐指南
查看: 376|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摄影网
摘要:   在如今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胶片与胶片相机已经渐渐的远离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摄影爱好者们贴上了复古,文艺的标签。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为什么喜欢胶片的理由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觉得胶片每拍一 ...
  在如今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胶片与胶片相机已经渐渐的远离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摄影爱好者们贴上了复古,文艺的标签。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为什么喜欢胶片的理由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觉得胶片每拍一张的时候都会很慎重,很珍惜;也有的人会觉得胶片的色彩很惊艳,不同于数码,而且也不再需要怎么去后期了;还有的会觉得胶片有他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也不能及时的知道你按下快门后照片究竟是怎样的。其实怎样都好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对于胶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才得以让胶片这种古老的物件在数码时代下能继续延续下去。  这篇文章我主要推荐135和120两种胶片和胶片相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胶片相机,相机机身其实并不会影响照片的质量,相机机身其实只是一个暗盒而已,不同的相机机身只是在操作的舒适度和机身颜值方面存在差异,而真正影响到照片质量的是胶片和镜头。  一.135相机推荐  1.佳能AE-1和AE-1P  佳能AE-1  在135领域里,我最推荐的就是佳能的AE-1,我自己用过了比较多的胶片相机,现在收藏着的也有很多,但自从用过AE-1后,其他的相机基本上都是放在书架上吃灰的状态,有些相机里面的胶片甚至是去年十月份装进去的,一直没有拍完。  之所以特别喜欢AE-1,主要是它的颜值特别高,拿在手上的手感很好,很扎实,据说机身是全金属的。AE-1的卡口属于上世纪佳能的FD卡口,其镜头群也算是挺丰富的,二手市场的镜头价格现在也不贵。AE-1的自动测光系统虽然比不上如今数码相机那么先进准确,但还是够用的。还有一点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AE-1的快门声音是我听过众多相机中最悦耳的一个,当然,这一点上因人而异吧。  如果硬要问我AE-1的缺点,我只能说对于女孩子来说相机有点重;机器容易出毛病,我到现在已经用坏了两台AE-1(不排除是我个人运气原因)。  说完了AE-1,我们再来说说AE-1P吧,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AE-1P其实就是AE-1的升级版。二者的区别就在于:  1.AE-1P有个小手柄,握持感更好。  2. AE-1的测光是指针式,AE-1P的是LED灯。虽然AE-1从理论上更加精确,但是在晚上光线暗淡的环境下AE-1P可以靠LED灯发光辨别指针位置。  3.光圈优先AE的AV-1和带有对焦辅助的AL-1有点意思。  4.AE-1P相比AE-1增加了一个程序曝光,说白了就是多了一个可以变成傻瓜相机的档位。  关于两款相机的价格差距不大,AE-1的市场报价(加上50mm1.8镜头,成色优秀的)在左右,而AE-1P大概在800-1000左右。  2.美能达x700  图片源自于网络  现在流行着一句话叫做“索尼大法好”,指的就是索尼的各项黑科技,其实索尼做相机并没有多少年历史,还不说和徕卡比,就和自己本国的佳能尼康相比都要短很多年的历史。现在索尼的相机产业就是靠收购美能达的相机领域才起的步。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美能达就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大厂了,甚至有些相机的部分功能到现在也不算落后。  好,话说回来,我们继续聊美能达X700。首先,美能达的相机现在能使用的镜头群相当丰富,而且黑科技大厂下真的是无弱头,镜头的品质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X700有P,A,M几种档位供你选择使用,因此,无论你是新手小白还是对各种器材很熟练的“老司机“都可以轻松掌控。在自动测光方面,X700可以算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自动测光系统,其准确性可以堪比如今的一些入门数码相机。  X700机身是全塑料的,虽然降低了机身重量,但严重拉低了整个相机的颜值,并且塑料机身的手感也不怎么样。总之,如果你不是一个爱看“脸”的人,只是单纯的想拍照的话,还是推荐入手的。  搭配50mm1.7的镜头,成色优秀的话大概二手市场价在900-1100左右。  3.佳能kiss  佳能kiss是日本国内相机的名称,引入到中国后名字就变成了佳能100d。没错,就是那款女生专属的,也是佳能现在唯一的一款白色的单反相机,同时也是佳能全系列里体积最小的单反相机。  但遗憾的是胶片相机的kiss只有黑色和灰色两种颜色选择。我之所以推荐这款相机主要是它的价格很便宜,现在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100-200元左右(单机身),并且kiss属于佳能的EOS系统,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使用现在佳能数码相机EF接口的镜头,这样你也就能省下一笔购买镜头的钱。另外,kiss拥有各种智能档位和P,TV,AV,M档位以及准确的测光系统,kiss对焦点虽然只有中心点一个,但相比起需要手动对焦的相机来说,在拍人像方面已经便捷了很多。  其实我只是讲了一个佳能EOS系统中最便宜的一部相机,其他更高级一些的EOS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说1000s,30v,1n等等。对于kiss,主要推荐给一些手头比较紧张,但又想尝试一下胶片的感觉的朋友入手。  kiss的缺点呢,要说缺点肯定有很多,但价位本身就这么低,硬要挑刺当然不好。我只能说,在相机造型方面和现在佳能的数码机型没什么太大差别,用kiss拍照可能你会常常忘记自己手里拿着的是一台胶片相机。  4.佳能 Canonet GIII QL17  图片源自数字尾巴 williams24  QL17,旁轴七剑之一。用过一小段时间QL17,但我始终对旁轴相机不怎么感冒,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拍摄题材与旁轴有点格格不入吧。但QL17确实是一台不错的相机,用于拍摄人文纪实摄影再好不过。  GIII QL17是佳能QL系列不可更换镜头胶片旁轴相机的第三代产品,QL代表的是佳能自主的快速装片系统英文缩写,镜头是一颗40mm1.7的定焦镜头。快门系统采用镜间快门,速度为1/4—1/500秒。  QL17采用的是双向重合的黄斑对焦,如果你是新手的话才开始使用可能会不习惯,特别是在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拍摄,很难对上焦。另外,QL17也是全金属机身,厚重的感觉可能是男生想要的,但女生嘛,就不好说了。  QL17成色不错的,现在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700-900左右。  5.理光发条半格相机  如果你不是资格的摄影发烧友,玩胶片也是途个新鲜,不在乎成像质量,又不愿意支付太多昂贵的胶卷和冲洗费用的话,那么我推荐你买一台理光的发条半格相机。  这台相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一般135相机一卷胶片最多也就拍36,37张,但这台相机的底片大小仅为一般135相机的一半。简单的说来就是这台相机一卷胶片可以拍出72张左右的照片出来。另外,这台相机的快门需要上发条才能拍摄,这点和外面的妖艳货色完全不一样~~  现在这款相机价格很实惠,成色稍微好一点的在400-600左右。  二.120相机  1.美能达AUTOCORD  美能达的这款相机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抗衡禄来在双反中的霸主地位才得以研发生产的。说是为了抗衡,其实美能达当年就是模仿的禄来的双反相机。但它并没有一味的抄袭,在很多局部上做出了不错的改进和创新,比方说,这台相机采用了倒装胶片方式,胶片装在上面从上往下过片,过片路径上不会有折角,这就使过片后长期搁置,下一张胶片也不会起皱而影响画质。另外,autocord的过片摇柄不需整体翻折收纳,方便性超过禄来的折叠式摇柄。 autocord的制作工艺相当精细,不论是镜头的整体素质还是机械的精密程度上,都是值得你拿来把玩的。  这台相机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稍微会有点区别,二手市场的售价大概在不等。  2.mamiya c330  Mamiya C330 属于6×6画幅,但也支持120与220底片,并且它是双反领域里难得一见的可换镜头的相机,并且有八种镜头供你选择。  C330的相机功能也特别的多,例如,能更换取景屏和取景器,可以调节不同镜头之间的视差,可以拍摄220盒120两张胶片,有曝光补偿指示。Mamiya做工不错,重量方面,当你加上镜头整个相机大概在1.6kg左右,不如前面提到的美能达autocord轻巧,好吧,只是相对而言,autocord也不轻。  在做工方面,个人感觉还是autocord更加精致一些,但c330也不差。  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不等,关键看你选择什么镜头了。  3.海鸥4A,4B  如果你并没有多少预算投入到相机里面,但又想尝试一下双反的拍照感觉的话,海鸥的4A,4B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做为曾经中国相机品牌的佼佼者,海鸥跟国内的一些相机厂商比较相机品质会更好一些,但跟国外的一些大厂相比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4A和4B的差别在于: 4A的过卷和上弦是自动同步,自动计数;而4B呢,则需要你自己手动先过卷再后上弦,如果你忘了过卷的话,在同一胶片上多次曝光,就会造成重复曝光。但有时候你的确需要重曝效果的话,那就很便利。4A因为是全金属机身,需要的材料和资金更多,4B在很多元件上都是塑料的,生产成本更低廉,而使用寿命也更短些。4A和4B都用的120胶片,但4B可以拍6x6和6x4.5两种画幅的照片。  如果你要选择入手4A或者4B的话,我主推4A,虽然价格方面会贵一点,但使用寿命会更长一些,并且自己不用在拍照的时候担心有没有忘记过卷的问题。另外,4A和4B据我所知他们所搭载的镜头都是柯克镜头,这款镜头如果光圈开的很大的话,画面会很肉,所以尽量在拍摄时使用较小的光圈。  4A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800-1000左右;4B的二手市场价格大概在500-800左右。  4.宾得67  图片源自于网络  这款相机真的是相机中的“坦克”,光是机身重量就有1810g,再配上镜头。不过这款相机我挺推荐女性用户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相机既能拍照,还能防身,遇到歹徒直接拿起宾得67砸过去就行了~~  好,我们继续聊正题。一般的120胶片相机可以拍摄6x6格式的照片12张,但宾得67是6x7的画幅,也就只能拍摄8张,虽然单张照片价格算下来很贵(一张6x6画幅的成本加上冲洗,运费大概在5块左右),但照片的质量相比普通120相机拍摄到的却有一个不小的提升。这款相机也被称作“日本国民相机”,著名的摄影师滨田英明,荒木经惟,川内伦子等都是其用户之一。  67既可以像普通单反一样用普通的五棱镜取景器观察取景,也可以用腰平取景器取景,这一点我觉得特别的方便,无论你是选择低角度构图还是高角度构图,67都能让你游刃有余。有人说67在拍摄时反光板震动很厉害,但我觉得还好吧,也没有太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是强调一下67的重量,出门旅游如果你选择带一台67,再带一台数码单反的话。。。我看还是算了吧。女生就更别买这台相机了,除非你是女汉子。  三.135胶卷推荐  受数码市场的蚕食,现在胶片的种类已经很少了,常用到的胶片种类也就只有那么几种了。柯达color plus 200度  柯达color plus 200度,是我现在最常用的胶片,没有之一,柯达拍出来的照片整体上会偏暖色,特别是拍到黄颜色的东西,颜色会很好看。柯达的卷比较适合拍摄日系类的照片,还有就是适合拍摄偏暖色的夜景。  2.柯达gold200  这个卷偶尔会用一用,相比plus200它的颗粒感会更细一些,适合日系人像拍摄使用。  3.土豆卷  用土豆卷拍出来的照片红色会很好看,颜色很艳丽,价格也很亲民。  4.富士c200  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用的胶片,但它在环境较暗的时候色彩会很浓厚,我不太喜欢这种色调,所以现在用的比较少了。但用富士拍出来的绿色很好看,我比较喜欢在夏天拍草原或者有大片绿色的时候用到这款胶卷。  这款胶卷有个让我想吐槽的地方,在夜里光线比较暗的时候拍出来的照片色差会特别大,而用柯达的胶片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四.120胶片推荐  120现在能推荐的胶卷。。。额。。。好像现在还在售卖的,感觉用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1.柯达Ektar100  与柯达其他的胶卷一样,拍出来的照片黄色很好看,色调也整体偏暖。  2.富士PRO160ns  总体色调,颗粒感等等个人感觉不如柯达的 Ektar100,但在绿色方面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的,颜色也很艳丽,特别是画面中的紫色部分。  3.fomapan 100度  我很少用黑白卷拍照,120里这是唯一一款,这里也就只能说说这单独一款胶卷的使用感受,不能和其他的黑白卷做对比。 fomapan 100度 拍出来的效果不错,颗粒感细腻,价格也不是太贵,但就是冲洗时会比彩色的稍微贵几块。  五.其他配件  1.胶卷防辐射纸袋  每次出门旅行都会接受无数次上车或者登机时的安检,胶卷如果直接经过X光的扫描会对胶卷的画质产生影响,如果只是低感光度的胶卷还好点,高感光度的胶卷多扫几次可能就会废掉。而每次旅行的时候行李又会很多,不可能每次都有心思把胶卷自己手里拿着不过X光。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买一个防辐射纸袋,网上的价格10元到一两百的不等。如果你常使用的胶卷感光度比较高出门旅行次数比较多的话,建议购买一个贵点的;如果常用的胶卷感光度比较低,出门旅行次数也比较少的话,建议购买个便宜点的就行了,平时尽量不让胶卷过X光。  2.胶卷引片器  如果你一卷胶片还没有拍完,但又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把胶片取出来,放入另外一个相机里。而往往我们取出胶片时,胶片会完全进入暗盒里面,这个时候为了把胶卷牵引出来,就需要用到胶卷引片器了。这个小东西有十来块国产的,也有五六十块进口的。不过嘛,我向来都是自己用两张名片DIY制作一个引片器的。具体方法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片傻瓜相机安装胶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