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和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金投出后,一定会有大量现金流入吗

泰合资本宋良静:中国短期内已无结构性机会,创业者与投资人都必须更加现实
本文为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宋良静在最新一期榕汇活动上的演讲。作为业界长期以来低调、“神秘”存在的泰合资本,服务了包括快的打车、ofo共享单车、秒拍、拼多多等在内的众多案例,融资总金融超过40亿美元。在这次演讲中,宋良静首次分享了他对2017年一级市场的判断,包括:
-为什么说一级市场正在并将持续回暖
-为什么说资金短充足、但资产端不会再有更多结构性机会出现
-为什么说投资人正在且必须变得更加现实
-面对这样的情况,创业者该如何融资,以及其它应对策略
该次演讲系内部演讲。36氪授权首发。
注:榕汇为高榕资本发起的高端创新社群。
文 | 宋良静 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感谢高榕的邀请。去年10月,我们就讨论过资本寒冬下的融资之道,当时资本市场情况非常惨烈。大半年过去,今天我们再来谈这个话题,大家看到主题已经悄然变化为“用过冬的心态迎接资本春天到来”,后半句看起来还不错,对吧?拍续集嘛,总得让人有点盼头。
简单回顾一下彼时我们分享过的泰合内部的几个数字,以2015年7月份作为分水。2015年7月份前泰合从接一个项目到Close的平均融资周期只需要4.4个月;2015年7月后,融资周期拉长了5个月,Term Sheet飞单率从10%提升到40%倍,项目整体融资成功率从90%左右下降到70%多。
这些数字昭示的可能是我从业十年来最惨烈的资本市场情形之一了。因此,应对资本寒冬,我们当时给创业者的建议就一句话,必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具体融资策略是6条。第一是忘掉to VC,真正回归to B/to C的商业本质;第二是忘掉GMV,关注你的效率指标---UE(单位经济模型)/LTV/现金流;第三是忘掉Valuation,重要的是拿到钱,早拿钱;第四是忘掉忘掉常规轮次融资,常态化、小步快跑式融资;第五,忘掉常规交易结构,采用最灵活的交易设计;第六,落袋为安,钱不到帐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记得在上次分享的最后,我们提到:寒冬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么?今天大半年过去,现在市场情况怎么样了呢?谨慎乐观地讲,我们认为资本市场的春天可能正在来临。
美股持续强劲,A股逐步反弹
我们做财务顾问,天天都在盯手头项目的周转情况。我们注意到最近三个季度新签的项目融资周期正在缩短,从已经Close的项目来看,融资周期已经从9.4个月下降到四五个月的时间,基本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甚至有个融资上亿美金的项目,去年12月初启动的,今年春节就Close掉了,前后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
这是我们手头项目的统计数据,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级市场的情绪变化。另外,我们再从两个大的公开市场来看,一个是美股市场,一个是A股市场。
先看美股方面,这是从整个美股指数的指标,纳指、标普、道琼斯,整体上一路向上。2016年有一个短暂的下行,但很快就回来了。我们看到过去一年股纳指涨20%,标普涨14%,道琼斯涨16%。另外,今年应该有一堆中概股准备在美股或港股上市,例如传言中的陆金所、分期乐、爱奇艺、斗鱼、优信拍、搜狗、百世汇通等。综合看来,美国二级市场的情况今年是不错的。
我们也跟很多美股券商有交流,他们此前最大的担心是美国政治,不知道特朗普上台会不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可能这事儿谁也说不好,但我们自己判断黑天鹅事件出现概率不会特别高:第一,美国的国家治理结构决定了一个人想干比较出格的事情不容易。从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措施和反馈来看,出现极大不确定性的可能性不高。第二,特朗普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相对比,希拉里只是一个精明的政客,而政客出牌没有主见,只是迎合大众需求而已,这是政客的不确定性。商人的确定性在于他有价值判断,那就是逐利。只要符合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他一定会干。特朗普自传中提到,他自己永远会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这就是商人。因此,在中美经济联系如此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特朗普治下,即便有些短期行为可能会影响到美中关系及美国经济走向,但长期看黑天鹅事件概率比较低。
我们再来看看A股的情况。A股正逐步反弹,沪深过去一年里涨了10%。更重要的变化是,2017年Q1过审的IPO企业数同比增长75%,IPO排队天数减少100多天。按照这个节奏,今年肯定会发400到500家。如果现在还有六七百家在排队,最多一年半会全部发掉。证监会现在的思路就是鼓励更多企业第一次上市,加大二级市场资产供给,尽量减少过去那种上市后疯狂圈钱的行为。
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联动极强,虽然一级市场有滞后反应,但是相信二级市场的情绪稍后会传导到一级市场。
一级市场的存量和增量资金今年会开始投资
回到一级市场来看,目前看起来流动性泛滥的趋势已经形成。我们从两个维度来看: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
从存量资金看,不少基金在完成了募资 但这轮寒冬中多数人都没出手。所以,今天实际的情况是地主家的余量大大的,但都还没有投出去。
我有个朋友的基金,他们非常聪明,年市场高点的时候开始大量出货,退出时机把握极好,回报很不错。但问题是2016年几乎没投项目,现在没法儿跟LP交代了,因为手上没资产。他们最近开始疯狂投项目,毕竟要先有存货再有机会资产增值。说白了,这会儿都憋两年了,没法再不投了。
从增量角度,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新增的资金量很大甚至非常恐怖。
随便给大家几各数字找点感觉,大家从公开渠道也可以看到。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0亿人民币;广州基金预计募集1500亿人民币,已经到位500亿;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规模1000亿。除此外,还有大量险资、银行资金、国资、地方政府资金入市,体量非常大。咱们想想1000亿怎么投啊?假如一个项目投1个亿到2个亿,要投500到1000个项目!
一级市场有非常多存量资金要投,增量资金也需要找到出口,这就是市场的情况。
其实,还有一张图能更加根本性地解释中国资产泡沫的原因。我们发现,中国过去40年左右人均GDP增长不到120倍,但人均存款涨了快1400倍。这什么意思呢?老百姓的钱实在太多了,但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资金没有投向,大量财富在社会游荡,股市不行炒房市,打压房市就炒大宗商品,再不行还回来炒股市。这就跟打地鼠一样,刚摁下一头另外一头就涌出来,如此往复循环、泡沫不止,这是结构性的问题。
刚才看的是长期历史趋势,我们再看看过去两年M2/GDP的比重,一直在升高。货币超发,而大量吸金的海外并购、房地产投资已经被基本叫停,钱怎么办呢?钱肯定会进入资本市场。种种分析看下来,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整体上会往上走。
中国短期内已经没有爆发性的结构性机会
我们刚才一直在讲资金供给侧非常强劲,但是回到资产供给侧,我们认为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主要有三个:
第一,影响商业增长的根本动力依然缺失: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而且将作为“新常态”长期持续下去。任何生意机会都无法脱离宏观环境而独立存在,也因此我们习惯看到的高速增长短时间内很难再出现了。
第二,过去熟悉的爆发式结构性机会缺失:当下没有集中的风口,而凤毛麟角的几个领域都是很快就确定格局。如果今天你去和很多投资人交流,问今年有没有什么风口,大家会说我们也不知道,各种迷茫。所谓结构性机会,就像当时移动互联网上来之后几乎所有PC时代的产品都被重新定义了,在一个行业里可以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可以投。而非结构性机会是凤毛麟角的在行业里只能投5到10家,而且很快行业就变成1、2家了。
像去年出现的小风口,比如单车、直播、社交电商,我们做了ofo、秒拍/一直播、拼多多。但这些领域的机会在半年内结局就定了,市场上只会有一到两家能冲出来。行业马太效应极其明显,多数人到最后陪太子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未来可能的风口行业需要大量时间积累:例如AI、大数据、新零售等。比如AI,其实AI历史上不止出现过一波,每次都说风口已经到了,但每次都没到。我想这次可能会好一些,但还有大量需要看的东西,因为AI要有数据、计算能力、算法、各垂直领域的应用,这事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大家知道任何一项技术to C的大规模推广都需要一个过程,从美国的情况看下来,先进的技术一定要先应用在军工领域,然后用在政府领域,然后到to B领域,再到to C,所以过程会比较长。
还有大数据。现在大家非常积极地看大数据公司,我们也很看好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大量行业需要提升效率,而提升效率一定要基于数据分析,但数据的积累以及数据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生意,而且to B的生意更是如此。
还有新零售。今天我们理解“新零售”实际上是加互联网的概念,比如最近我们花比较多的时间看711、MUJI在中国的对标公司。我们发现这些公司是迎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在数据和用户体系的打通上。过去线下零售很大的痛点在于你不知道你的用户是谁,更没办法分析数据,而电商优势在于你所有行为都在我这边,从UV到订单、留存、复购等等,数据透视一目了然。今天我们消费组的同事从他们在谈的一些线下项目身上看到,这些公司在贴近用户选品、用户身份打通、数据分析方面都有了超越传统零售玩法的进步,这是很让人兴奋的。但线下开店就跟做to B服务一样,有自己的规律和周期,不是有钱就能砸出来的,需要有一个周期才能形成相当的体量。
2017年会产生“更现实的投资人”
综上,虽然今天资金供给很充足,但资产供给方面不能完全匹配,所以今年我们会看到“更现实的投资人”出现。
最近我们和很多投资人交流,发现以前多少有点儿情怀的美元基金,现在都特别现实。基本上一上来就问“这公司有利润吗?”,或者至少“什么时候打平啊?”大家想的都是当下的现实,跟过去主要看未来空间很不一样了。“更现实的投资人”有几个特征:
第一是更加回归到商业本质,特别关心你的财务健康程度。估值方面,从过去的P/Orders,P/GMV,变成了P/Revenue,乃至算P/Earnings了。过去习惯讲流量入口,从大流量转化盈利模式的故事方式,只在凤毛麟角的机会里投资人才信了。现在多数情况下投资人更倾向于你得先证明你有赚钱的能力。
第二是更加务实的回报预期。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原来大家都希望投home run的项目,也就是干一票就能退休回家的案子。但现在不少投资人追求变了,他们能接受一个合理的IRR,他们的LP也是这个预期,回报的稳定性变得更重要了。
第三是更加明确的退出需求。从刚才分析,我们看到人民币的钱蛮多的,但有两个因素会驱动投资人更关注退出的确定性:第一个因素是人民币基金本身的结构所限,导致退出周期不能太长。我相信任何一家美元机构,如果真正进入到人民币市场做机构投资,你看项目的视角都会调整,因为基金周期变短了。第二,大量新基金涌现,多数人做第一期基金时都是保守的,不希望项目挂掉。这时候大家愿意赌退出更加可预期的项目。三四千万的利润,可以排个队,或者被人并购,这种情况下大家一定会更加希望确定性退出。
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加现实的投资人”的特征,他们更关注downside protection。我们在一些项目上甚至看到一些大的PE机构,要求创始人做回报兜底。综合看下来,结合二级市场的IPO发行加快,现金流打平、盈利的项目,尤其是Pre IPO的项目可能会成为今年一级市场追逐的重点之一。
2017年,创业者该怎么融资?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建议创业者要以过冬的心态迎接资本春天的到来。为此,我们有6点建议给到大家:
第一、健康第一,高度重视运营指标和财务指标(净利润与现金流)。
过去有红利的时候没人关注精细化运营,反正有定单就有钱进来,有钱进来就干竞争对手,干掉竞争对手我就有定价权。但今天这个事件不太成立了,投资人非常关注运营数据及财务数据的健康性,特别是现金流。
为什么今年我们的项目融资周期在缩短呢?一方面市场情绪在好转,另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我们在选择项目时标准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今年的项目很多财务数字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不太亏钱。或者如果你短暂亏钱,但往前看大量现金流或利润可期。所以还是要健康第一,不要做过多烧钱的事情。
第二、灵活调整,规模、变现两条腿走路,先活好再活得精彩。
最近我们内部在讨论我们选项目的原则。过去我们看项目一定是看这事儿得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的逻辑都是围绕着“大”去的。但今天这个视角可能要调整,一方面是资本市场不完全买你这个逻辑;另一方面事实上有的生意其实是可以分阶段的。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最近看一些AI的项目和物联网的项目,我们发现有些项目很有意思,它可以先用硬件挣钱,赚几千万的利润,开始时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没什么可搞的,感觉做不成伟大公司。但仔细想一想,在AI这个领域里要做大量的数据积累。如果能够一边赚钱,一边积累数据,不也挺好的吗?。
今天很多生意的本质也决定了不能老是赌一把大的,万一踩空了呢?从最近我们一系列的项目结果看下来,如果自己就是有造血功能,能赚不错的钱,还有可能的Upside,这种项目在市场上是比较受欢迎的。所以我们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能一直闷着头,不见棺材不落泪,非到那一步才赚钱,这事儿今天不太靠谱。说俗点,得先活着,才有机会活得精彩。
第三,不恋估值,二级市场有自己的定价规则。
今天我们看到大量项目未来都会在国内上市,大家能看到国内上市的市盈率就定在23倍。当然可能会有人说很多项目一上去就搞十几20个涨停,那很牛。但随着资产供给的增加,这种事情已经很难成为常态了,红利窗口不可能一直持续。我昨天和一个浸淫国内二级市场多年的的朋友聊天,他甚至更悲观,他说也许10个月之后连23倍能发出来的都不多了。
目前这个形势,对于很多已经排上队的项目是不错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现在要排,怎么着也要一年半到两年后。一年半到两年之后还有没有这行情,不好说。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之间有传导效应,二级市场的反馈会过段时间才能传导到一级市场。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发现一级市场的估值一定会下调,因为二级市场已经给出价钱了。过去中国为什么爆炒各种概念,核心就是因为资产稀缺。上完市就拿到了牌照,别人没有牌照我有,有了牌照我就可以搞收购,把不好的做好,把不实的做实了,这是原来的制度红利。
但资产供给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会下来,所以二级市场的价格一定会传导到一级市场,只是一级市场的很多人反应太慢。前两天一个创业者找我聊天,他非要叫一个很高的估值。我说你不需要叫很高的估值,高估值只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如果本身你的底价是30亿,那你叫35亿就行。如果你从60亿叫,最后降到30亿,投资人心态会很不一样。从35亿降到30亿投资人会觉得给我面子。但如果从60亿降到30亿,投资人肯定就不会投了,所有人心态都是这样,买涨不买跌。
第四,拥抱融合,坚定联姻产业投资人,尤其是传统产业投资人。
在上次寒冬分享时我们也提到了不要放弃战略投资的选项,但最近几个月我们发现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上次统计时,我们的项目有小50%的项目里有战略投资人参与,有40%的项目是战略投资人定价。最近我们我又看了一下从去年Q3到现在的数据,有60%的项目是战略投资人在里面了。而今天,我们手头正在执行的项目中,80%以上都想找战略投资人。
中国人过去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今天你会发现有时候你不得不找战略投资人。战略投资人的视角和财务投资人不一样,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且更要命的是,有时候你不得不痛苦地发现你的项目长不动了。比如让你去搞C,你发现往上再烧太多钱,用户就是拉不来了,可能碰到“天花板”了,这时候也许就要考虑找线下的公司合作;而线下公司也在寻找如何破局线上业务,这就为产业协同创造了可能。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的课程,我们这一届大概有140个人。老师当时给我们讲了下分布,我们看这里面60%到70%是A股上市公司的老板,他们都要来搞金融。同学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产融结合”。
第一,因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不少主业都是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今天都面临非常大的升级压力。我有个同学搞矿的,他买了个影视公司放在那个地方做双主业。从他们目前的动力来讲是非常足的,一定要做经济转型,否则他们原有的这块也不保了。
第二,产业资本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会比财务资本更有价值。战略投资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在资金端,用的是公司的自有资金,我不需要为别人负责任,在资金端可以大量、长期供给。同时,资金成本很低,这种情况下普通VC是没法匹配的。越来越多公司上市之后,相信今天所有互联网产业都是未来所谓传统产业的延伸。产业资本的业务强协同会碾压纯财务资本。
五到八年后,定会是并购基金的天下。在这样的判断下,今天的公司要更主动地拥抱传统产业的投资人,他们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我最近接触传统产业的创业者越多,越看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智慧。
第五,合纵连横,考虑Roll Up成为小巨头的可能。很多创业公司长到C轮、D轮就长不动了,不是你能力不够强,而是到了一定阶段肯定会碰到这样的瓶颈。这时候我们要思考怎么继续长?要不就横向扩张,消灭竞争者,从而提高定价权;要不就做产业链的整合,链条上下一起干,合在一起比原有产业链的效率更高。这样,你就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通过互相之间的联姻成为小巨头。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已经上市的偏传统业务的公司,正在考虑把自己原有的某块业务拆出来跟创业公司合并。你懂互联网,我不懂,但我可能有独特的资源。可以考虑让创业团队来做大股东,线上线下全交给你来运营,做大了你单独上市去。这其实也是Roll Up的一种形式,而且可能未来会越来越多,因为互相需要。,
Roll Up最极致的案子在中国是框架传媒,为什么框架最后能够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分众,就是因为它在9个月时间内收购了全国各地十几家地方性电梯广告公司,形成了极强的议价能力,然后待价而沽。
所有公司都是这样,自己长得动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做Roll Up。但如果你判断自己的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不太能长得动了,就必须提前考虑并购的事情了。
第六,生态布局,找到自己“锅里”和“田里”的发动机。
今天在场有些公司可能是早期阶段,但如果是偏后一点的公司,我建议大家考虑更长远的事情。泰合经常在融资过程中建议公司要考虑“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业务布局。碗里的是你的基石业务,锅里的是你在培养的业务,田里的是未来有很大想象空间的业务。
我们自己经常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其实这对应着你对未来的战略思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今天是可以考虑做一些生态布局的。无论通过投资或者换股,都可能加强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与主业形成良好联动。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可能会找到你未来新的增长动力。但做这个事情的前提是,心态一定要好,尤其在赚了钱的情况下,一定不要把投资干成炒股,把炒股干成主业了。你的核心还是创业者,不能舍本逐末。
今天很多公司问我们,到什么地方上市?我说不管你在哪里上市,你一定要找到你的下一个发动机,不能只有一个增长引擎。为什么呢?你靠一个引擎花非常多的力气终于上市了,但上市之后就有业绩压力,无法做更长期的投入,缩手缩脚的,最终会伤害到业务的长足发展。因此,提早布局对于长期的业务增长是有帮助的,有条件的创业公司可以考虑。
以上就是我们过去大半年对资本市场一些新的观察,以及对创业者资本策略的建议。
归纳起来我们自己的判断:第一,今年一级市场肯定比去年好;第二,虽然说资金的供给是充足的,但资产端并没有很多结构性的机会,所以要冷静对待资本市场回暖;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回到生意本身。短期可以考虑一些资本策略,但长期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业务节奏以及资本战略。
说句更直白的话,我们虽然关注风口,但是不要赌风口。无论是业务还是资本,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业务不好你还是融不到资,业务好你总是能得到好的定价。好的公司在任何时候都会冲出来,还是那句话,希望下一波伟大的公司出自于在座各位。
多谢大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现金流量风险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现金流量风险
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甚至导致破产。
现金流量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具有原因复杂、偶然性大、潜伏期长等特点。
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现金循环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现金循环要经历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诸多环节,不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现金流量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营运资金不足而引发的风险——   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简单来说就是指存货加上应收账款减去应付账款。   营运资金风险是指因营运资金不足给企业造成的风险,它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营运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现金周转速度减慢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企业现金周转速度有所减慢,那么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将增加。这时,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就无法增加资金投入,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就会因现金周转速度的减慢而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营运资金将出现一定额度的缺口。   现金周期速度减慢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存货增加。由于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产品积压,库存增加,存货周转期延长。   二是收款延迟。因为客户的原因,企业应收账款没有按照约定的期限回收,导致收款延迟,应收账款周转期相应延长。   三是付款提前。因为供应商或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提前偿还了供应商的货款,导致企业应付账款周转期减少。   (二)销售规模扩大   当一个企业迅速扩张时,销售规模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仍会面临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它需要为不断扩大的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如果一个企业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将可能会导致过度交易,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   (三)营运资金被占用   营运资金不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企业内部,很多企业并没有将企业的营运资金用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而是将其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而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项目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使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   而营运资金的减少则要求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相应缩短,但缩短后的现金周转期无法保证在未来具有可持续性,并很可能破坏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企业经营最终产生不利影响。   二、销售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引发的风险——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赊销导致销售款不能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收回销售款,一方面会使营运资金减少,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偿付负债能力下降,使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应付供应商的货款或其他应付款项。   信用风险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极大。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业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突发性坏账引发的风险   突发性坏账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遇见性的变化,造成企业一笔或少数几笔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突发性坏账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不可遇见性和偶然性;二是往往是单笔应收账款形成坏账,且数额较大;三是一般很难预见且危害巨大。   (二)大量赊销引起的风险   某些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大量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但也因此增加了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的机会。因此,企业的信用政策直接决定企业信用风险的大小。   三、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的风险——流动性风险   流动资产是企业为偿付其债务所持用的现金数额或可以迅速筹集的现金数额。它包括现金及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其中可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存货的变现能力和速度没有应收账款强。   缺乏流动性是指相对于企业的短期负债来讲,企业的流动资产不足。缺乏流动性是企业一个严重的财务风险,我们称之为流动性风险。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后果是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就会面临被清算或破产的可能。   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是:   (一)增加流动负债,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   有些企业为筹集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所需的资金,出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的考虑,采用银行短期贷款等方式大量增加流动负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增加,偿债能力明显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某些企业采用了申请银行短期借款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流动负债,用借入的资金弥补企业的营运资金。由于流动负债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引发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四、投资失误而引发的风险——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投资失误,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企业由于投资失误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增加偿债风险。企业投资失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得不到回报,而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企业的负债融资。因此,企业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来源失去了保障,从而加大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二是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企业投资失误,也可能使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因而存在挪用营运资金的现象,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被挪用,必将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形成了由于投资失误连累主业的状况。   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增加,超过原计划,使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二是投资项目失败,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被白白地浪费掉。   五、相关方损失而引发的风险——连带风险   连带风险是指由于相关方发生损失,企业受到牵连而引发的风险。   连带风险最常见的情况是:某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由于被担保公司发生重大损失,该企业也会因连带责任而不得不承担被担保公司的相应义务,最终结果是被担保方的损失转移到了担保方。   当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的时候,其实风险就伴随在公司的左右。而如果受信方是从事资本运营的话,那么这种风险就会被无限放大。其实,商业担保既是一个商业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虽然控股企业可以因为决策权从被控股企业获得信誉担保,但是作为两个独立的法人,操作上依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从目前国内信用担保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合理的内部制约和合格的外部监管,大部分都存在法律上的漏洞。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家对资本过于信赖,或者对资本市场过于乐观。   从现金流量风险的成因来看,现金流量风险具有原因复杂、偶然性大、潜伏期长等特点。因此,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不同成因的现金流量风险,企业应采取不同的预警方法。对于营运资金风险,应通过现金循环周期比率、增长速度比率等指标进行预警,现金循环周期的延长以及销售额的增长都会引发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应通过有关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指标进行预警,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并引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流动性风险,应通过有关企业流动性强弱的比率进行预警,无论是速动比率还是流动比率的降低都意味着流动性的降低,都预示着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对于投资风险和连带风险,应通过对投资项目或相关方的收益、资金等情况的监控实现风险的预警。
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风险的控制
1、控制现金流量可减轻财务恶化的进程   建立银行存款及现金余额日报制,建立现金收支预算月报制,规范现金预算反馈制。   2、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额度   (1)在企业实际生产运营中,现金往往不能或很少能提供效益,是一种非盈利资产,过多持有势必造成浪费。但为了保证足够的流动性和正常经营周转,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最佳现金持有额度。   (2)确定了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额度后,企业应严格把握住这个额度,一旦货币持有量超过该额度,即将多余部分迅速追加于生产经营以扩大再生产规模或进行短期投资决策以实现最高资金利用率或偿付短期债务。而当现金持有量低于此额度时,即使有收益高的投资回报,企业也不能冒然投资。   (3)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额度,既有利于企业盈利,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手中的现金,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额度是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一个有效措施。   3、把握应付账款的时机   (1)应付账款是企业流动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是企业占用别人的资金且不用付利息。   (2)采用汇票付款。汇票支付给结算方式有一个承付期的过程,企业可利用这段承付期延缓付款时间。   (3)合理利用“浮游量”。现金浮游量是企业现金账户与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差额,这是由账款回收程序中的时间差造成的。企业应合理预测现金浮游量,有效利用时间差,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4、缩短现金周转期   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缩短,但缩短后的现金周转期应确保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可持续性,不会破坏企业的经营效率。如果企业通过减少存货或增加对供应商的欠款等手段来缩短现金周转期,那么缩短后的现金周转期可能会无法持续或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因不得不重新延长现金周转期而丧失所有的现金流收益。更糟糕的是,当现金周转期再次延长后,如果企业没有现金或无法获得借款信用,它将面临流动性危机并有可能被迫退出交易。   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利用财务杠杆决策,控制负债比率,采用资本总成本比较法,选择总成本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企业财务人员应利用这一财务工具,建立企业的风险预测体系,及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相关数据及经营清况的全面分析,将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预先告之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并做好相关决策,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总之,现金流动情况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尺度之一,现金的流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效率、耗费水平、获利程度,不管企业获利能力多强,利润数额多大,其成败最终取决于利润能否转化为现金,以及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快慢。以现金流量作保障的企业净利润,才是真正获得的、可以支配的收益。   所以,在现金流量的管理上,不但获利能力好的企业需要予以控制,获利能力差的企业更需要对其加强控制。良好的现金流量控制可以减轻企业财务恶化的程序,延缓其破产倒闭的进程,能为企业赢得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来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经营方向,使企业走出低谷,迈向光明。   参考文献  万俊丽.防范现金流量风险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