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如何进行工厂对某设备进行设备的合理布局?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问题点及改善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甚至是惨痛教训,如何杜绝这些问题,找出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治本之策,是管理者殚精竭虑的主要工作之一。
&  以下企业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  1.胸中无数。这一单接下来能有多少利润,真正做出来后能得到多少利润;本来计划将材料采购价格控制在报出价格之内5%的,结果执行的怎么样;这个月补数补了多少、补料补了多少;生产计划和指挥缺程序,不追踪,少汇报,无总结,对现有的生产能力未测算,很少做到胸中有数;有的公司有计划无调度,控制力差;有人门前工件堆成山,有人门前无活干;有的人不知道干什么,有的人在窝工。
&  2.生产不均衡。有人干得快,有人干得慢,明明看到生产线忙闲不均,到处乱糟糟,却不知如何去解决;不但有人忙有人闲,而且有时忙,有时闲;闲时东走西窜,忙时昼夜加班,很难均衡生产;生产前松后紧,秩序混乱,还常常不能及时交货!
&  3.计划被打乱。临时下发紧急订单,全盘计划打乱,只得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甚至将南墙和北墙也拆了。
&  4.现场管理乱。每个工位旁边在制品堆积,工件和工具摆放无序,废弃物乱扔;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物料消耗没有定额,购进的材料常常超过了需要量,仓库里边成品、半成品堆积如山。
&  5.布局不合理。平面流程重复、交叉、倒流时有发生,工件在做无效的长途旅行;或是拥挤不堪,或是运输路线过长,或漏单。
&  6.采购不及时。采购出现问题,生产和质量常常受制于供方,延误交期却又无可奈何。由于原材料质量得不到控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  7.准备不足。技术工艺准备和防错措施往往不足。新产品匆忙上马,搞出样品,图纸未定型就急忙批量生产,由于生产技术上事先准备不足,埋下批量出问题的重大隐患。平时工艺不能贯彻到位,随意化现象严重;技术管理薄弱,工艺纪律无人遵守。
&  8.质量责任事故。经常出现低级(不应该出)的质量责任事故。机构和职责设置不合理,设置做不到预防为主;从不统计质量损失,缺乏质量成本概念;出了生产技术和质量问题,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
&  9.缺少科学流程。生产和工作流程缺少科学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控制机制,横向不协调,各吹各的号,工作起来相互扯皮推诿,效率低下,什么事都是老板一人在想,备岗位员工不能各负其责。如此等等,整天脑袋疼!
&  10.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得不到保障。
&  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变管理落后的局面?怎样才能使管理规范化?怎样才能有序工作?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怎样来对症下药?所有这些,显然是我们迫切希望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拉长,如何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何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几个步骤将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  1、工艺流程查一查
&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
&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  2、仓位管理调一调
&  有些在建厂或租厂房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通过分析作业方式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按生产流程的流动方向,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合理调整和设计一种新的布局,来缩短工艺路线和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3、流水线上算一算
&  生产线和流水线应该按照一致的节拍进行,生产才能均衡。有的企业生产常常出现“前面干,后面看,前面提前走,后面在加班”的局面。造成的原因一个是移动方式不合理,另一个就是节拍不均衡。如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每干完一批活以后再移到下一个工序,这就会造成下工序的等待和窝工。如果以平行移动方式传递,即干好一个就往下工序传递一个,往往会使效率提高一倍。
&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流水线上,干得最慢的人就是决定流水线最终效率的人。生产线的平衡效率=各工序净作业时间的总和/最长工序的作业时间&人员数。很多生产线的平衡率常常不到50%,如果把时间长的工序通过简化,提速、换人、或拆分的方法,对时间短的工序通过裁并、增加等等手法来平衡流水线。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个别工序缓慢而导致的窝工和堆积就会消除。
&  4、人机效率提一提
&  人和设备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不是人等机器就是机器等人。人和设备构成了人机工程的关系,在分析时要分析作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有无窝工、等待、无效时间,通过调整工作顺序改进人机配合,寻求合理的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将等待时间减少到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就象挤水分一样将互相等待的时间挤出去,这就是向人机联合作业要效益。
&  5、关键路线缩一缩
&  有的机器设备都是由若干零件组成,通常要在不同几个工序生产或分几条线生产,最后都要把部件一点一点组装起来,在形成零件、部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工序工作量大小不一的情况。这就会在后期的生产中带来互相制约,工作量小的工序的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而工作量大的工序就会没有一刻休息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时差为零,成了生产上的瓶颈。时差为零的工序就叫关键路线,它制约了企业或车间的产能和交货期,我们在找出关键路线后,要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人财物,加强关键路线,或采用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等等形式,缩短关键路线,不断修改和优化计划、达到缩短日程节省费用的最佳目标。
&  6、目视管理看一看
&  人类大脑来自视觉方面的信息高达80%。因此用视觉来沟通和指挥的方法更为直接了当。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以图表、图画、照片、文字注解、标志、符号、作为目视管理的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解释、认知、警告、判断、行动等功能。所以目视管理也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可视化管理”。
&  7、问题根源找一找
&  每日寻找差距,以求第二天干得更好———这是海尔模式独创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永不休止地进行改进,这是质量改进、8D工作法、CIP等活动的共性。正是这一点推动着管理运作过程,使企业处于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中。
&  8.各项成本压一压
&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现在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
&  1)没有精细的成本计划
&  2)没有全面的成本控制
&  3)局限于事后的成本总结,无法进行系统的成本追踪和管控。
&  4)各项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
&  5)产用料大手大脚;
&  6)在原材料、物资采购、仓储等方面存在的质量及浪费问题;
&  7)只重视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成本管理。
&  9.管理流程变一变
&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是需要流程来驱动,就像人体的血脉流程把相关的信息数据根据一定的条件从一个人(部门)输送到其他人员(部门)得到相应的结果以后再返回到相关的人(或部门)。一个企业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人员和不同的供应商都是靠流程来进行协同运作,流程在流转过程可能会带着相应的数据:文档/产品/财务数据/项目/任务/人员/客户等信息进行流转,如果流转不畅一定会导致这个企业运作不畅。
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将会使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成本大大降低,利润显著提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
& 专利分析、专利布局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正文)
专利分析、专利布局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专利检索就是科研立项和申请专利之前需要检索专利,以免重复研制,侵犯他人专利权,事先检索也可判断该项技术成果是否有可能获得专利权。常见的专利检索工具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SOOPAT,佰腾网或者是运用专业的专利检索工具。下面我从专利分析的方法,专利分析对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怎样进行专利布局三个方面为大家做具体阐述。
  首先,专利分析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又称统计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来进行统计分析,也就是通过专利文献上所固有的项目如申请日期、申请人、分类类别、申请国家等来识别有关文献, 然后将这些专利文献按有关指标如专利数量、同族专利数量、专利引文数量等来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有关统计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 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定性分析也称技术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图纸等技术内容或专利的&质&来识别专利, 并按技术特征来归并有关专利并使其有序化,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专利分析时, 需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用, 也就是将外表特征及内容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才能达到较好的分析效果。
  其次,专利分析对企业开拓产品市场及了解竞争对手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本行业中技术的发展动向及趋势
  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经费;另一方面可以从已经获得专利授权的专利技术中获得启发,优化自身科研项目。
  二、了解竞争对手技术情况,做好专利布局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全部专利或分析该技术领域的全部专利, 可以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及其相对的技术性竞争优势、劣势。 对已申请专利的技术尽早做回避设计;将零散的专利资料转化为系统的、有价值的专利情报资料 。在此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专利权具有不稳定性,做专利分析时应注意该类专利的查证与使用。
  三、善于运用已经公开的技术及放弃专利权的技术
  四、对企业的研发、投资、收购等活动形成参考意见。
  再次,专利对企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申请专利企业可以谋求该技术在市场的垄断地位,建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专利技术转让直接获得收益。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加拿大北电公司的6000件专利在2011年被以苹果为首的联盟以45亿的天价买下 。除此之外,专利还可以用于企业申请科技项目,企业及个人荣誉等。
  既然专利对企业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对企业进行怎样的专利布局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重大核心专利技术的布局:
  企业应该对研发成果尤其是重大的研发成果寻求专利保护; 核心专利技术采用建立专利池的方式,在核心专利外围申请多件相关联技术的专利。
  2、 申请专利时的权利要求:
  申请专利时尽可能提供多个技术方案,包括最优的和次优的技术方案,以支持较大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中专利的保护范围合理,太小的话他人可轻而易举的绕开专利,降低专利的价值;
  3、 国际市场的专利布局:
  在申请中国专利的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市场的分布情况等,注意国外专利的布局申请。
编辑:王直板
热门产品分类
电源、点火系统
休闲男上装工业4.0概念火爆 如何了解并布局工业4.0?_网易财经
工业4.0概念火爆 如何了解并布局工业4.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简单的说“”,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交织产生新的价值模型,在制造领域,这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工业4.0概念首先由德国提出。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于2013 年12 月发布“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2014 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主题“融合的工业——下一步”很好地契合了德国自2013 年以来力推的创新概念“工业4.0”。东方证券对工业4.0的定义是:在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突破的条件下,通过工业互联网将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生产的“四化”:供应和仓储成本较小化,生产过程全自动化,需求相应速度较大化和产品个性化。工业4.0的终极目的是使制造业脱离劳动力禀赋的桎梏,将全流程成本降到较低,从而实现制造业竞争力的较大化。在4.0 时代,不仅制造环节的人工将得到节省(机器人为主体的自动化生产连线),前端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互联网接入,实施管理订单)、后端仓储物流管理(WMS+自动化立体仓库)都将实现实现无人化,以及较低的渠道库存和物流成本。工业4.0的特点是什么?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应用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先进的工具逐步将人力从生产中解放,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4.0,一项更为伟大的工具 – 互联网将深度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和生产成本的优化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1)工业革命1.0:18 世纪末期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叶结束。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2)工业革命 2.0:第二次工业领域大变革发生在20 世纪初期,形成生产线生产的阶段。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3)工业革命3.0: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随着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充实到工业过程之中,实现了生产的优化和自动化。自此,机械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中金公司认为,与现行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相对应,工业4.0 将确保多批次,小产量状态下产业的获利能力,确保工艺流程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这种生产模式成功后,能够提供品种更丰富的个性化、功能更齐全的多样性、性能更稳定的高质量、使用更人性化的产品,中国依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高性价比产品的吸引力将会降低。东方证券指出,互联网让工厂设备“能说话,会思考”:在理想化的智能车间里,所有加工设备、待加工部件(运输小车)、装料都装有CPS,都具有无线上网功能。待加工部件不通过中央控制器,直接与加工设备联系确定,到哪台设备进行哪些加工。工件控制工厂负责下道工序的加工设备直接调用待加工件,独立自主的运输小车根据地下铺设的感应线路,把工件送给装料机器手。所有后续工序需要的产品信息,包括生产销售文件都由各工件自己携带。如果出现差错,或顾客的特别要求与现有的CAM 数据不符,研发部的工程师会立刻得到报警。补充改进措施会立刻在一个虚拟的试验环境下检查,然后发给工件。为什么要推动工业4.0?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有数据显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接近。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大概率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工业4.0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中金指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德国成为市场主导者: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即CPS)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标准制定者、领先供应商),从而使德国制造业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意味着德国人创建了新的生产环境,包括新的管理、流程、模型等,还提供新的智能生产装备和新的技术手段。将推动德国的机器人、制造成套装备、IT 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的变革,并加入到工业4.0 体系内,再借助这新的工业体系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冲击世界原有生产体系中的产品,“确保了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德国的工业4.0 概念是建立在德国在自动化装备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上,几乎所有国内的大型自动化工业企业,以及上千的中小企业也将加入到这一体系里去。、菲尼克斯电气、倍福、施耐德电气、库卡等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 西门子(Siemens):凭借全集成自动化(TIA)和“数字化企业平台”,西门子长久以来占据着信息技术集成领域的领导地位。西门子公司还将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以及大众汽车公司,通过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进行虚拟生产规划,可降低生产线上机器人的能耗高达50%。► 菲尼克斯电气(Phoenix Contact):全面投入Profinet 工业以太网的开发,目前形成了全面的基于Profinet 工业以太网的竞争力。► 倍福(Beckhoff):与传感器、视觉系统及机械厂商一起参与“科技自动化-系统化工程”与“极速控制-标准加工设备能效提升”两个项目的实施。►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推出的EcoStruxure 能效管理平台,除了实现了对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和安防5 大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经验的整合,EcoStruxure 与其子系统更强调软件带来的灵活性。► 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通过与密切合作,推进标准以太网EtherNet/IP 快速发展。Ethernet/IP 是未经修改的以太网标准,可以和现在所有的标准以太网设备透明衔接,使得产业融合成为可能。值得关注的是:2014 年4 月全球最大的工业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展示的新一代汽车生产线吸引了很多人。从表面来看只是机器人对生产线上的车体进行组装,任何一个汽车工厂都有这样的组装线。不过,制造的思路却完全不同。在该生产线上,车体与机器人一边“对话”一边进行组装。其工作原理为在车体内嵌入IC 标签,记录汽车型号、必要零部件以及组装顺序等信息。车体接近机器人时会发出“需要5 扇门”等指示。机器人会按照指示进行作业。其他工业化先进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新工业战略”与德国的工业4.0 相比,其他工业化国家虽然未普遍使用这一术语,但尽可能降低生产操作成本、提高灵活性和加快创新周期也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目标。► 美国:在美国, 主导的“工业互联网”革命同样如火如荼,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回归”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工业4.0 的基本理念相似,它同样倡导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但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九大平台)。相比于西门子的“工业4.0”,GE 的“工业互联网”方案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大数据等对于工业领域的服务方式的颠覆—— 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服务恰恰是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经济较为擅长的。根据GE 的预测,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能够使生产率每年提高1%-1.5%,那么未来20 年,它将使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当前水平提高25%-40%;如果世界其他地区能确保实现美国生产率增长的一半,那么工业互联网在此期间会为全球GDP 增加10 万亿-15 万亿美元—— 相当于再创一个美国经济。► 日本:一是采用“小生产线”的企业增多,本田公司通过采取新技术减少喷漆次数、减少热处理工序等措施把生产线缩短了40%,并通过改变车身结构设计把焊接生产线由18 道工序减少为9 道,建成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二是采用小型设备的企业增多,日本电装公司对铝压铸件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革,使得铸造线生产成本降低了30%,设备面积减少80%,能源消费量降低50%。三是通过机器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细胞生产方式”等突破成本瓶颈,公司从“细胞生产方式”到“机械细胞方式”,再到世界首个数码照相机无人工厂,大幅度地提高了成本竞争力。此外政府加大了开发力度,加大对3D 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2014 年,经济产业省继续把3D 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扶持对象,计划当年投资45 亿日元,实施名为“以3D 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开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 打印机。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东方证券指出,美德等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信号给我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欧洲计划到2030 年将其制造业占P的份额提高5个百分点,而竞争的矛头即直指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 中国。反观我国,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根据美国某咨询机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单位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接近。客观上说,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 - 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中国作为生产1/3 世界的制造大国如果不积极应对,一方面,规模化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时将被动接受德国的新标准、新设备。近几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支持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例如上海 、昆山、徐州、芜湖等多地规划了机器人产业园,推出政府引导资金、所得税优惠等多项产业扶持政策。2013 年11 月,浙江省提出在未来五年年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0 项、完成技术改造投入5000 亿元。2014 年10 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在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后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群慧等认为,“工业4.0”不仅会削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比较优势,而且有利于发达国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控制产业制高点,发达国家可以运用现代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装备传统产业来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通过装备新兴产业来强化新兴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同时,其在高端服务业的领先优势也可能被进一步强化。因此,后发国家的产业赶超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全方位抑制。“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是人机关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大大增加了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积累,恰恰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最大挑战。工业4.0离真正的产业化大规模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金公司在报告中指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能效以及自动化整体水平,降低生产能耗是我国当前制造业转型的第一步。目前我国已经在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有了诸多布局。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在纷纷支持工业机器人、3D 打印等新型智能制造项目的发展。工业4.0应该关注国内那些公司中金公司在报告中看好机器人、智能工具、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设备。主要因为:1)系统集成商的业绩能够快速释放,2)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单个集成项目的合同额大幅提高,集聚效应开始显现,3)现在从事机器人相关集成的两化融合企业有望统治未来的“智能工厂”的大集成。中金重点推荐机器人和和利时,关注博实股份。东方证券则将工业4.0产业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企业,并看好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工业4.0 产业链的上游看,现代智能工厂所高度依赖的四大基础条件 – 传感器(数据采集)、大容量存储(数据存储)、大数据计算能力(数据处理)和工业以太网(数据通信),以及执行单元-智能机器人,均是工业4.0 实施的关键要素。智能工厂这种新型生产模式的兴起,必将带来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传感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大数据服务商和通信服务商的兴起。东方证券建议关注工业以太网服务商东土科技、管理软件提供商用友软件、传感器供应商华天科技和汉威电子等。从工业4.0 产业链下游看,智能工厂将大幅节省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制造厂商的竞争优势。较早适应4.0 改造的产业和厂商将先受益。建议关注云印刷运营商长荣股份。东方证券看好工业4.0 产业链中游环节,即软硬结合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工厂总包商掌握核心的技术诀窍,也是智能工厂模式兴起的直接受益者。由于在中国大部分行业并没有成熟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先进入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在细分行业形成较高进入壁垒。东方证券看好智能工厂行业方案提供商,新松机器人、软控股份、蓝英装备、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昌达、京山轻机、慈星股份、上工申贝等。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坪山工厂设备回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