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则不是阳明骂黑魂3狱吏的钥匙在率兽食人的原因

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六)
2015年湖北省
【2015·湖北省武汉卷】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
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m&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臣,鄙民也&&&&&&&&
C.不知当狱&&&&&&&&&&
当:应当D.殆未有也&&&&&&&&&&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第二卷(非选择题&&
四、(14分)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
&译文:& &
三、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依旧考的是人物传记。考查重点仍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意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题型稳定,难度适中,与2014年基本持平。  第8题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字义。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C。  第9题考察常用实虚词“之”与“其”的用法,难度不大。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答案选D。  第10题是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答案选B。  第11题考查文言翻译,难度为易。考生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答案为: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2015·湖北省黄石卷】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其书未毕(全部)&&
&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写)&&&
D.牺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
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
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毕“是结束,完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科网]
B.皆以美于徐公&&&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之&&&
遂成竖子之名
D.读其书未毕&&
&其真无马邪?
9.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意义的掌握。A:于是,就B:比;在&
C:代词;助词,的&
D:代词;难道。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翻译与默写题(共10分)
10.C【解析】试题分析:甲文中,并没有显示曹刿有周密的部署。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以战?(2分)
&&&&&&&&&&&&&
(2)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2分)[来源:学#科#网Z#X#X#K]
&&&&&&&&&&&&&
【答案】(1)凭借什么作战?(2)(孙膑与士兵们)约定说:“晚上看到火把举起来就一起射箭。”【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结合注释翻译“以、何”“期、暮、俱”等关键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5·湖北省襄阳卷】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 &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是
&&&&&&&。(2分)
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0分)12.(1)面刺:当面指责。(2)以:用。(各1分,共2分)13.D(2分)14.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所谓”必须译出,“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分)。(共2分)16.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1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1分),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共2分)
【2015·湖北省十堰卷】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来源:Z#]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备,详尽&&&
浊浪排空& 排:充满
B.北通巫峡&
通:直到,到达&&&&&&&
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此乐何极&
极: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
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一)(12分)l9.(3分)A&
20.(3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片碧绿,广阔无边。(抓住“和”“惊”“一”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把“至若”连起来翻译扣0.
5分。)& 21.(3分)C&22.(3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意思也可)
【2015·湖北省荆州卷】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 D.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 &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曰能
8.(2分)下面对《关
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9.(2分)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10.(2分)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
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11.(3分)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
12.(3分)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文:&&&&&&&&
二、古诗文阅读(24分)6.(2分)B(“寤寐”指醒时和睡觉的时候,意为日日夜夜。)7.(2分)C(此为舒缓语气,另外三项为代词。)8.(2分)D(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9.(2分)D(应为表现了“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10.(2分)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特别清晰,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11.(3分)息心谛听/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断对一处得1分。)12.(3分)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重点解释“绝类”“矫首昂视”“不属”,错一处扣1分,句子翻译意近即可。)13.(8分)①天街小雨润如酥②春潮带雨晚来急③黄梅时节家家雨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夜阑卧听风吹雨⑥身世浮沉雨打萍⑦千树万树梨花并⑧惟长堤一痕(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2015·湖北省宜昌卷】
一、纵山居闲情(18分)
◆[宋]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⑦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
),乌⑧知此句之妙(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3分)
8.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2分)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译文:&&&&&&&&&&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答:&&&&&&&&&&&&&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
&。(3分)
一、纵山居闲情(18分)6.(4分)盈:充满,长(生)满
濯:洗 既:已经 相与:共同,一起。 7.(3分)A.矣
C.哉8.(2分)断句两处: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错一处扣1分)9.(2分)(我)不慌不忙(悠然)地步行在山间小路上,抚摸青松翠竹,和小鹿小牛一起在高高的树林和
茂盛的草地里休息。(重点关注“径、犊、于、偃息”等字词,正确通畅即可)10.(2分)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答出画线的关键信息亦可)11.(2分)崇尚这种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物我相融、悠闲自适的山居生活。(意近即可)12.(3分)A.《诗经》
B.韩愈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见错无分)
【2015·湖北省荆门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来源【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弓手应声刺之
B.远近皆服其能&&&
&&&&其真无马耶&
&C.学而不思则罔&&&
&&&&遂曳矛而斗
D.见必与之决生死&&&&&
轻寡人与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1.B&&&
A.齐人三鼓(鼓:击鼓)&&
&&&&&B.公将驰之(驰:奔跑)
C.远近皆服其能(服:佩服)&&&
D.适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l2.D&&&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
四、古诗文表述题(共13分)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②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译文:&&&&&&&&&
&&&&&&&&&&
13.①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衰竭了。(2分)②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2分)
【2015·湖北省鄂州卷】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
,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
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
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来源:]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D.战于长勺&&
[来源:学科网]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小惠未徧(     )   (2)神弗福也
(    )
(3)玮侦虏兵去已远(    )
(4)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
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答:      
(二)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
12.C(2分)13.(1)通“遍”,遍及,普遍&
(2)赐福,保佑&
(3)离开&
(4)派遣&&&&
(每个词1分,共4分。)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
枯竭了。(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
,扣完为止。)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
【2015·湖北省孝感卷】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
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
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
答:&&&&&&&&&&&&
①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得分点:“衡”,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②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分。得分点:“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12.B(3分)13.
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共3分。)
【2015·湖北省黄冈卷】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14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增其旧制(&)&&&(2)或异二者之为(&)(3)众客和·之如响(&&)&(4)中·坐有献鱼雁者(&&)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译文:&&&&&&&&&&&&&&&&&&&
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2分)
24.(1)规模(2)不同,不同于(3)应和,同意(4)同“座”,座位&&
26.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27.(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2)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28.【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2015·湖北省咸宁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凉)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为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住)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B.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之&&&&&&
8.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上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
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9.翻译下面句子。(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6.D(居:停留)(3分)7.B(A代小溪;语气副词&
C于是、就;竟然D代词;助词“的”
(3分)8.B(目的不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而是要表现人的快乐。)(3分)9.①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蛇”1分句意1分,共2分)&&②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许”1分,句意1分,共2分)
【2015·湖北省随州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题。(10分)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l)较明易习者也?&&
(2)君子必慎交游焉。(&&
(3)无友不如己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来源:学科网]
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译文:&&&&&&&&&&&&&&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二)(10分)14.(1)学习(2)慎重或谨慎(3)以……为友(交朋友)(每小题1分,共3分)15.C(2分)16.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2分)17.D(3分)
【附译文】: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2015·湖北省恩施州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8分,每小题2分)
 &&&&&&&&&&&&&&&&&&&&&&&&&&&&&&&&&&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以其境过清(&&&&
(4)乃记之而去(&&&&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⑵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21.第 2 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
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
▲ 特点。
22.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答:&&&&&&&&
(三)文言文(8分)19.(2分)⑴乐:以……为乐(感到快乐)&
⑵犬牙:像犬牙那样&
⑶清:凄清(清冷)&
⑷去:离开评分说明:每小题0.5分。20.(2分)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评分说明:一句1分,译文大意正确即可。21.(2分)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清澈。评分说明:一空1分。2
2.(2分)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评分说明:每问1分,意近即可。
【2015·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卷】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译文:&&&&&&&&&&&&&&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译文:&&&&&&&&&&&&&&
7.B(2分)&
8.C(2分)&
9.B(2分)10.(1)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2)示例: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狱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