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省的中直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待遇待遇享受同城同酬政策吗

★人社部2014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事业单位招聘-无忧考网
人社部2014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网络综合 - 事业单位招聘】19日人社部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已下发。目前部分中央部委公务员工资已调整,其中部级月工资涨2400元,局级1800元,普通科员1000元左右,且为“同城同酬”。对于养老金并轨后机关单位是否会“吃”企业结存基金,人社部回应将单独建账,不会和企业混用。昨天上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回应提问。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实现并轨。发布会上,胡晓义明确,改革后绝大多数人缴费之后收入不降低,还可以略有增加。昨天,向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求证,港媒报道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已经下发是否属实?何时会向社会公布?胡晓义证实,改革方案已经下发。“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他介绍,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下发1个文件、3个具体政策,3个政策包括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这个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我也在网上看到了,但是我没有进行对照,没有办法评价是否发的文件。但我想说的是,各单位在执行时,是要按照正式印发的文件执行的。”根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中央部委公务员工资开始调整。一位部委正局级干部说,2015年1月份工资已下发,扣完税9000余元,相比过去增加了1800元。上述正局级干部透露,其所在部门部级干部月工资上涨2400元,局级为1800元,普通科员则在1000元左右。另一中央机关的主任科员介绍说,自己每个月涨了1000多元。本月除了领到当月工资,还领到从去年1月份算起的上涨部分的工资。几个部委的公务员还表示,据他们了解,部委公务员工资将实行“同城同酬”,也就是说,中央部委机关与北京市直机关公务员工资将持平。红网 - 百姓呼声 - 请求解决娄底市、区“同城同待遇”和实行市、区财政体制一体化的报告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请求解决娄底市、区“同城同待遇”和实行市、区财政体制一体化的报告
退离休干部 发表于 &18:50:25『标签:&->&』
  关于请求解决娄底市市、区“同城同待遇”和实行市、区财政体制一体化的报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徐省长:  我们娄星区1700多名离退休干部和7500多名在职人员,与市直机关的同类人员同住在一个城市里,同在一个菜场买菜,同在一个商场购物,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完全一致,但同城却不能同待遇,福利水平两重天,市里的离退休干部和在职人员人平每年发津补贴18100元,而区里仅发13600元;市里的退休干部和在职人员每年每年发了一个月工资额的医疗保险三年过渡性补助,而区里则没有发放过这种补助;市里的离休干部每人每年发给了一个月工资额的年终奖金,对退休干部每人每年发了年终慰问金800元,而区里对离休和退休干部都只发给了年终慰问金400元。市里如此不执行“同城同待遇”原则,不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指示办事,这是很不公平和公正的,是极不得人心的。  娄星区之所以无钱,不能实行“同城同待遇”,是在地改市、市改区时新设立的地级娄底市确定的不合理的市、区财政体制造成的,市里过多的上收了娄星区的财源(上收了原由娄星区收取的总财源的75%以上);过多的上划了娄星区的创收单位(把原由娄星区管理的有收费和罚没功能的单位基本上都整体上划,由市里管理);过多的上划了娄星区的区域面积(娄星区总面积为430平方公里,市里在上收原县级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现扩大到90多平方公里,而这些被划去的区域的税收,全部归市里所有)。同时,这个不合理的市、区财政体制,还对应该核减的收入基数没有核减,对不应该核减的支出基数却又核减了,对应该确定递增比例的补助基数又没有确定递增比例。这种收入规模极小,发展空间极窄,补助基数不变的财政体制,根本适应不了刚性支出增长的需要,年年都要靠上级补助和调度资金才能过日子,到2009年止,累计已欠市里调度资金16013万元,区乡两级债务累计已达86719万元,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状况日趋困难。  根据上述情况,娄星区的党政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人民代表和广大离退休干部,都先后多次向娄底市人民政府写报告,人民代表还多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议案,离退休干部还申请游行示威,要求解决“同城同待遇”和改革市、区财政体制等问题,但都是石沉海底、没有音讯。为此,特上书徐省长,敬请徐省长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把娄星区的“同城同待遇”问题解决好,并根据娄底市只有一个娄星区的特点,指示娄底市人民政府,实行市、区财政体制一体化,以体现党的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政治稳定。  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  娄底市娄星区人大退休干部代表石荣发、粱胜初、谭斌华  娄底市娄星区政协退休干部代表袁承谟  娄底市娄星区政法委退休干部代表肖乾韬  娄底市娄星区委退休干部钟培芷  日
网友36:合法的权益还是要争一争第1楼我们同在省城长沙,省属各机关与长沙市级各机关同级同职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相比,每月的收入相差不少,市属的正科级人员的工资差不多相当于省属的正处级人员的工资水平.长沙区属事业单位与市属事业单位也不一样,例如市属教育系统的退休教师发每年发十三个月工资,而区属教育系统的退休教师就没有,明显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偏偏政府就是能这么作!现在工资制度反正是乱的,地方政府只要有RMB,想怎么着就可以怎么着!但功道不会亏己,制定相关政策的人永远是受益的.&10:43:36第三世界:我们期待实现“同城同待遇”第2楼我们期待实现“同城同待遇”让我们为早日在娄底实现“同城同待遇”而努力!&18:41:59网友29:冷水江市乡镇办的普通在职公务员也准备向徐省长汇报第3楼&&我们是冷水江市在乡镇办工作的普通公务员,市机关公务员的津补贴都由市财政统一发放,且都打入个人工资卡,而我们乡镇办的在职公务员却不执行这样的政策,津补贴迟迟没有兑现,我们乡镇办在职公务员的工资不及市机关的工资的一半,我在乡镇工作了22年,现在的工资还没有市机关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的工资高,这极不合理,更违背了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在娄底,在冷水江,同城不同待遇,一种身份,多种待遇。公务员收入差距被人为扩大,原因是权力制定政策,政策分配财富所致。尽管市里对公务员的津补贴发放也做了规范,但很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乡镇办公务员的收入不升反降,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我们期待省人民政府依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把公务员的津补贴统一纳入全省公务员的工资管理范畴,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确保全省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基本的一致性。同时加强对县市,乡镇办财政的直接监管,并对非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进行严肃清查。 &&&公务员收入如果不能保持合理性,势必严重影响基层特别是乡镇办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影响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现在任务最繁重的工作在基层,在乡镇办,可恰恰是这一级的公务员工资待遇最低,收入最少。以本人为例;在乡镇工作22年了,扣除本人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项也就不到一百元)外,到手工资才1100元左右,年收入满打满算也就1.5万不到。说实话这样的工资水准,说出去,谁都不相信,当然,我所在的乡镇是全市经济最差的了,不过好的乡镇办,公务员的收入也多不多少。乡镇办公务员的工资水准总体偏低是不争的事实。&16:40:29网友31:替楼主顶到底第4楼&期待徐省长关注,早日实现“同城同待遇”,还广大离退休人员和在职的公务员一个公平的待遇。&17:03:31网友39:同城同酬是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精神第5楼同城同酬是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精神。只主中央的精神一般到了下面都难得落实到位。习惯了就好了。&01:31:39网友02:建议楼主到“直通中南海”网站发表第6楼&&公务员干部不公平的待遇完全是地方政策造成的,建议老干们到“直通中南海”网站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去。&11:53:02网友47:冷水江市各乡镇办没有按议案的答复执行乡镇办公务员的津补贴第7楼冷水江市财政局《关于对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号议案的答复》 尊敬郭元红、谢小军、余黎、姜冬兵、刘署、曹智忠、李卫华、康宏、苏细明、余智勇、王得平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爱基层干部&&期望同工同酬》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是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分配秩序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津贴补贴发放秩序混乱、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而不是单纯增加公务员津贴补贴。 &&&&&&根据日娄底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是:“标准下管一级,经费本级负担”,即各县市区机关单位津贴补贴由各县市财政统筹安排,发放津贴补贴所需的资金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乡镇机关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参照县直机关执行。我市依据这一政策,明确规定乡镇办公务员津贴补贴参照市直机关单位标准并由乡镇办制定具体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考虑乡镇办财力紧张,工作人员结构复杂,由市财政对乡镇办在职公务员及参管人员按乡镇办经济状况分类分别给予40%、50%、60%的补助,对经组织部认可的退二线老同志从2009年1月日起给予60%的补助,离退休公务员参照市直离退休公务员给予100%的补助,对乡镇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市直全额拨款单位人员给予20%的补助。2009年1月在乡镇办没有上报方案的情况下,政府组织人事、财政、编办等部门加班加点完成了乡镇办津贴补贴财力补助审批,该补的补足,该列入包干经费的足额列入了乡镇办包干经费。 &&&&&&应该说,我市在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上,既严格执行了上级政策,又切实考虑了各乡镇办的实际情况。 &&&&&&感谢你们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特此答复,谢谢!
&&&&&&&&&&&&&&&&&&&&&&&&&&&&&&&&&&&&&&&&&&&&&&&&&&&&&&&&&&&&&&&&&&&&&&&&&&&&&&&&&&&&&&&&&&&&&&&&&&&&&&&&&&&&&&&日 &&&&&联系人:刘元忠 &&&&联系电话: &&&&&&&&&&&&&&&&&&&&&&&&&&&&&&&&&&&&&&&&&&&&&&&&&&&&&&&&&&&&&&&&&&&&&&&&&&&&&&&冷水江市财政局办公室& &12:00:47网友47:娄底市不合理的财政包干体制必须彻底废除第8楼娄底市公务员津补贴发放资金安排原则:“标准下管一级,经费本级负担”。这就是不合理财政包干体制在公务员津补贴发放领域的错误延伸,它严重侵害了基层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严重亵渎,是不依法行政,权大于法的错误执政理念的体现。公务员的津补贴是公务员工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津补贴不是工资”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无知或谬论。&19:20:47贪官当道:老百姓难活第9楼都是虚假政绩害的&18:44:40网友24:把公务员的津补贴纳入工资范畴是有法律依据的第10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依法把公务员的津补贴和奖金纳入工资范畴是合法的,也只有合法,才能趋于合理。倒是现在娄底市把公务员的津补贴游离于公务员的工资外的做法是不合法的,政策服从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公平公正。&18:53:24221189:要知足第11楼你们解决了小康乡镇农口站连温饱都没解决快饿死了&19:07:22这是第1 - 11条评论,共有11条评论。&首页&上一页&1页&下一页&尾页
?(*)代表必填项目<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为了能在百姓呼声进行正常的投诉和互动,请先,没有注册的请先!扫一扫,关注红网《百姓呼声》官方微信!同城同待遇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同城同待遇
   本报记者 刘 成
   以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新市民”进了城,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还是“二等公民”,在子女入学、就业、保障房、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限制。能否缩小乃至消除这种差别,是“新市民”能否认同城市、扎根城市的关键之一――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山东青岛市城阳区的城镇化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使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待遇逐渐与市民对接。
   孩子上学不愁
   陈宝龙夫妇老家在外省农村,来青岛市城阳区打工已经7年多了,现在两个孩子也定居在城阳区。说起全家在此定居的原因,陈宝龙直言考虑孩子上学是主要因素,“老家没这么好的学校。”
   城阳区的教学条件确实过硬。记者在城阳实验二中看到,学校不但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图书艺术楼、师生餐厅等设施,还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等20余个专用教室。“这个学校的学生目前有3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阳区教体局普教科负责人万德靖说。
   “现在,城阳区所有中小学都达到了省级或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都实行公办学校全接收、全部免除借读费,1.9万余名适龄儿童享受到‘同城待遇’。”万德靖告诉记者,目前,城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万余人,占在校生数的27.5%,各级各类幼儿园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达4000余名。
   农民工工作稳定
   子女能在青岛安心上学,基础在于家长有稳定的工作。城阳区通过组建全省首家集求职、住宿、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为他们搭建了就业平台;实施招聘求职“一站式”服务,每年举办几十场大型招聘会,已提供就业岗位3.2万余个。
   但不少农民工因为缺少相应的技能,很难找到工作。来自山东省滕州市的黄成伟,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业。后来他参加了城阳区维修电工的培训,取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很快就进入南车公司工作,月收入达到5000元至6000元。
   黄成伟的经历得益于城阳区的“造血式”培训。针对农民工就业存在的技能与岗位不吻合等问题,城阳区举办了内容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无论本地农民工还是外地农民工都可以参加免费的再就业培训。“今年前5个月,城阳区就业3万多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就业18362人。城阳能成为青岛市首家充分就业城区,就业培训功不可没。”城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于秀高说。
   住房社保医保都一样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把全区居民都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了,不设户口限制。居民只要具备保障条件,就可以申请保障房。”城阳区房产管理处住房保障科科长王淑萍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城阳区已建设了1.9万套保障房,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人群是主要保障对象。政府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公租房,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目前已解决了2000多户。
   社会保障方面,城阳区已经开始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目前,已有7万多名农民享受到市民的养老保障待遇,转移率达71%,全区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就医方面,针对“无钱看病、有病不医”,全区无论城乡,统一采取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大病救助,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报销比例最高达90%,低保户可实现“零负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对157个社区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造,全面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普及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全统筹。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事业单位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