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题为什么难大跌,什么逻辑

比特币下跌,虚拟货币大跌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孟永辉,资深撰稿人。百度百家、i黑马、创业邦、亿欧网、投资界、品途网、未央网、环球老虎财经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销售与管理》、《通信信息报》特约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多篇文章在钛媒体、创业邦、亿欧网、i黑马、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发表。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孟永辉,资深撰稿人。","urlToken":"mengyonghui","id":14525,"imagePath":"f33e043aee.jpeg","slug":"mengyonghui","applyReason":"0","name":"孟永辉","title":"孟永辉","url":"/mengyonghui","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38,"avatar":{"id":"f33e043aee","template":"/{id}_{size}.jpe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f33e043aee_l.jpeg","articlesCount":230},"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v2-470a8dbc3bfcb5d65039b6b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v2-470a8dbc3bfcb5d65039b6b.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16712],"summary":"文/孟永辉数字货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外部势力正在深度影响并改变着当前业已形成的金融秩序。改造并不能一蹴而就,金融领域市场行情的变化更是喜怒无常。因此,我们看到了虚拟货币市场跌宕起伏的一些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17:17:16+08:00","sourceUrl":"","urlToken":,"id":3221492,"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比特币下跌,虚拟货币大跌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14525,"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v2-470a8dbc3bfcb5d65039b6b_r.jpg","author":{"bio":"行业资深撰稿人,媒体人","isFollowing":false,"hash":"8e357beec5a","uid":737900,"isOrg":false,"slug":"meng-yong-hui-8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资深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name":"孟永辉","profileUrl":"/people/meng-yong-hui-84","avatar":{"id":"v2-a232f0cf378a8f3b19ea865fcb398b8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697696}],"title":"比特币下跌,虚拟货币大跌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author":"meng-yong-hui-84","content":"文/孟永辉数字货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外部势力正在深度影响并改变着当前业已形成的金融秩序。改造并不能一蹴而就,金融领域市场行情的变化更是喜怒无常。因此,我们看到了虚拟货币市场跌宕起伏的一些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以及它们对于未来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和变化。因为从这些虚拟货币的产生和运作机制来看,它们大大提升了原有的以实体货币为主要交易标的的传统金融市场的效率,并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出现,市场对于这些虚拟货币充满了信心,投机心理的增加让这些虚拟货币的成长超脱了原有的轨道。今年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就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上涨。从4月1日以来,比特币的价格就上涨了两倍多,本月突破了3000美元。而以太币的价格今年更是一度上涨了40倍,从1月的8美元,升至6月的400美元。虚拟货币的不断上涨一方面表现出市场对于这类新兴货币的热衷,更加彰显出整个市场对于这类货币未来发展的十足信心。那么,是不是当前的市场的确需要这么多的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呢?显然不是。这轮虚拟货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炒作造成的,对于虚拟货币的不断调高和拉升,不仅能够让外部市场对这类货币更加重视,而且能够从这种炒作当中获利。所以,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投资层面都会比较热衷看到虚拟货币市场出现这种情况。从市场层面来看,虚拟货币市场的出现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相对较为深远的。传统金融体系的交易标的主要是以纸质的货币为主,即使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交易方式和用户来源的获取方式都产生了影响,却依然没有改变基本标的为纸质货币的现实。而虚拟货币出现之后,这种以纸质货币为主要交易标的的情况得到了本质性的改变,通过数字货币的形式,我们依然能够实现交易,而且这种交易并不是基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证券等基础元素,而是通过互联网公司的形式来完成的。相对于传统金融的壁垒深重以及行政色彩浓厚的特点,虚拟货币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交易的流程和环节更加简单和方便。通过虚拟货币,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世界进行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交易,这种交易的方式真正超越了国界限制,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效率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货币的出现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金融交易当中的诸多壁垒,实现了金融元素运行的无缝、快速和直接。因此,从提升金融效率的角度来看,虚拟货币的火爆是市场层面深层次需求的外在表现,正是有了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让市场看到了这其中潜藏着的巨大的潜力,并愿意去推高或炒作这种货币。从投资层面来讲,以传统金融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方式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它的风控措施、监督手段、盈利模式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在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氛围当中,想要再次获得超乎寻常的高收益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只有在一个新生的市场当中,在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都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获利空间才能更大。因此,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在今年以来出现了轮番上涨的情况。在这当中,或许市场投资者对于这种新型货币的炒作成分较高。其实,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虚拟货币此轮上涨背后的炒作味道。因为在过去两周的时间里,虚拟货币市场的价格一直在出现剧烈波动。风投资本家Fred Wilson周一在博客上写道:“我的人认为我们将在加密货币领域遭遇一次抛售。”他旗下的Union Square Partners几年前就开始在这一领域投资。Fred Wilson对于虚拟货币的抛售无疑是市场对于虚拟货币这种新型的货币形式操作心态的一种具体体现。由于市场的抛售,最终让虚拟货币市场出现了很大的跌幅。其中,跌幅最大的是以太币,Coindesk的数据显示,这种虚拟货币价格一度大跌24%,至231美元。与此同时,比特币下跌7%,至2424美元。为什么风投机构热衷于炒作虚拟货币呢?首先,就是因为虚拟货币的监管机制依然不太完善。因为虚拟货币是建构在网络空间上的存在,在相对较为成熟的网络衍生品的监管依然存在漏洞的今天,对于虚拟货币这种相对并不太成熟的网络衍生品的监管则更加漏洞百出,于是这就给很多风头机构有了很多可以直接参与投机的机会,同样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对虚拟货币的价格进行炒作。其次,虚拟货币是建构在网络空间的一种存在,网络空间并不像现实空间一样,有国界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整个网络空间就是虚拟货币的交易平台,在世界任何地方的投资者都能够在网络上面进行虚拟货币的交易。另外,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虚拟货币的交易还不用支付高额的交易费用,这就让很多投资者更加热衷于炒作虚拟货币。因此,从市场层面和投资者层面都可以看到虚拟货币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新型的货币形式,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体系影响的逐步加剧,以虚拟货币为主要元素和基本标的的新金融时代的到来将会成为一种可能,并将会更加深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以虚拟货币为主要交易标的的新金融时代的到来将会让金融真正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新金融时代的一个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货币数字化,而货币的数字化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数据与货币数据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并开始产生深度联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我们将来的生活可能是一种数字化的生活,而虚拟货币正是这个大数据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尽管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获取用户的方式,改变了用户的交易方式和消费习惯,并催生了P2P、众筹、网络信贷等新生事物的存在,并催生了以蚂蚁金服、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诸多新生平台的产生,但是金融和其他行业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融通,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诸多壁垒。这些壁垒的存在让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和智能时代始终都给人一种难以落地的感觉。但是,金融则能够将看似并不相关的行业通过交易的形式联通起来,并最终打破两者之间的壁垒。如何联通呢?如果交易都是在两个行业端口来完成,并独立实现交易的话,这种联通是无法实现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将两个端口完成的交易进行数字化的处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两个行业的联通,这样两个不相关的行业也有了联通的可能性,大数据所提出的融通和共享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看到了以阿里、腾讯都在通过支付端口的布局来实现对于用户最终的支付端口的控制。阿里正在借助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电商平台将不同行业的产品聚集在一起,在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将不同行业与金融行业最终联系在了一起;腾讯则借助它在社交领域的深耕,通过将人们在日常社交过程当中的行为进行金融化的处理,推出了红包、打赏等一系列社交相关的产品,同样与金融联系在了一起。互联网巨头不断借助先发优势将不同行业与金融端口实现结合,从而保证了它们所打造了全闭环的产品流程。在一切行为和产品都在被数据化的当下,虚拟货币的出现无疑能够解决线下的现金货币与线上的数据交易无法真正实现对接的难题,通过将线下交易进行数据化处理,才能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全数据的交流,减少壁垒,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结语线上交易的数据化趋势正在愈加明显,金融的基本标的却依然是以纸质货币为主,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壁垒变得愈加深重。只有将金融标的进行数据化的处理,才能打破线下和线上并不统一的现状,让金融与其他行业真正融为一体。虚拟货币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彻底让货币告别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线上和线下交易效率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虚拟货币在联通各行业的时候将会表现出更加独特的优势和力量,并通过金融的数字化真正将其与其他行业真正联系在一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虚拟货币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当代金融体系历经百年所建构的体系并不会被它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瓦解。但是,虚拟货币取代现金货币的趋势将会不可避免,只是这种趋势的发展还将会遭遇诸多反复和重新推倒而已。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updated":"T09:17:1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470a8dbc3bfcb5d65039b6b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比特币 (Bitcoin)"}],"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45,"height":361},"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mengyonghui","name":"孟永辉"},"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7:17:16+08:00","url":"/p/","lastestLikers":[],"summary":"文/孟永辉数字货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外部势力正在深度影响并改变着当前业已形成的金融秩序。改造并不能一蹴而就,金融领域市场行情的变化更是喜怒无常。因此,我们看到了虚拟货币市场跌宕起伏的一些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162aeecbaaab62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互联网金融"}],"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行业资深撰稿人,媒体人","isFollowing":false,"hash":"8e357beec5a","uid":737900,"isOrg":false,"slug":"meng-yong-hui-8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资深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name":"孟永辉","profileUrl":"/people/meng-yong-hui-84","avatar":{"id":"v2-a232f0cf378a8f3b19ea865fcb398b8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mengyonghui","name":"孟永辉"},"content":"文/孟永辉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生态金融等金融新概念的不断出现都在说明金融与人们生活深度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以致于未来的金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源自人们的生活,并落脚到人们的生活上。这种趋势似乎印证了凯文-凯利此前提到的“金融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预言,他表示随着科技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逐步深入,金融将会一种手段让这种影响力最终落定。同其他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改造一样,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造则让金融更多地体现出某种互联网特质——不断开放、不断共享,最终导致以大数据、智能科技为代表的诸多科技都开始与金融行业产生联系,并持续不断地应用到金融领域之中。这其实是一种趋势,亦是一种必然。大数据在行为分析上的应用,智能科技在风控上的逐步展开都在让金融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可能性。因为大数据和智能科技的很多应用都和人们的生活相关,人们的日常行为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展现,智能科技将会取代人类进行更多的工作……所以,未来的金融则呈现出更多生活性的特征。在外部技术对金融行业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围绕着生活衍生而来的消费金融的增加则成为金融衍生领域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尽管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它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4%,随着以分期贷款、信用贷款为代表的消费金融的逐步铺开,相信这种增长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表明金融与人们的生活开始产生越来越深刻的联系,另外一个方面则表明我们的消费金融发展依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为低级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尽管我国消费金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为在2015年年末,我国的消费信贷占整体信贷规模的19%,这个数字与西方发达国家的60%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国内消费信贷规模在整体信贷当中占据的比重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依然以现金消费为主,只有大额消费才会使用信贷。我国消费者在进行普通商品的购买时,通常会选择现金支付的方式,并不会用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支付。以购买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为例,很多消费者会选择用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进行,而很少为选择时下比较时兴的分期付款的形式来进行,尽管一些年轻用户会选择使用信用卡的形式来进行消费,但是这种消费形式并没有涉及到信用的层面上。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主要是以70后、80后等群体为主,由于这一群体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并没有使用消费金融的习惯,在他们看来使用消费金融非常不方便,甚至还有安全方面的隐患——很多时候由于忘记了按时还款,他们还要被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守旧和整体消费观念的壁垒最终让国内的消费金融并没有大规模增长。那么,国内的消费者究竟在哪些消费时才会选择使用消费金融呢?答案是房产和汽车等大额消费时才会使用。相对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和难以统计,大额消费的频次是非常低的,在这一领域借助消费金融形式来进行不但可以减少资金过度消费带来的拮据,而且能够让消费更加具有可预见的增值性。以房产消费为例,国内很多购房者会选择支付首付的形式来获得住房,而随着房价的增长,即使购房者通过信用贷款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但是这些利息与房价的上涨相比较来讲依然是很低的,所以他们依然会选择使用信用贷款。国内消费者目前的消费习惯最终决定了国内市场上的消费金融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消费者在消费金融上的观念也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将会让消费金融在整个心信贷体系当中的比重增加。第二,金融在国内市场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属性上,对于消费端的理解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为低级的阶段。尽管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让人们参与金融的门槛有所降低,但是从当前人们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表现来看,用户之所以会选择互联网金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然在于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投资门槛,让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层层审批才能获得的投资机会平民化。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用户参与互联网金融其中一个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想要投最少的钱,承担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用户心态最为真实的写照,但是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获得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尽管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投资门槛,但是并不代表它的风控机制会比传统金融先进多少,因此,我们也看到了诸多P2P平台跑路情况的发生。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筹却让用户获得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投资体验。通过众筹,用户不仅能够以极低的数额就能够参与项目投资,还能够获得其他项目相关的衍生性的福利,最终让众筹变成了一个具有多种特色的“发光体”。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通过以不同的形式切入其中,让用户最终变成了互联网和金融融合过程当中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然而,我们依然无法否认国内市场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依然是停留在投资属性的认识上的现实,只有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金融除了投资之外,还有更多消费、生活、社交等其他的属性才能真正让消费金融在整个金融行业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金融体系的架构才能趋于科学化、合理化。第三,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依然以投资为主,消费端的切入依然较少。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形式,尽管众筹具有很多特点和优势,并产生了诸如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等优质的众筹平台,但是从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机制来看依然是以投资为主的,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参与众筹依然是冲着收益来的,而不会关注其他隐性消费方面的收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众筹当前功能依然是解决项目方的融资难题的,项目方想要通过众筹主要是想要融到钱,而不是通过众筹想要向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抑或是某种产品等相对较为“软性”的东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显然并不具备消费金融在整体份额中占据相对优势的条件。只有等到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从融资属性转移到消费属性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才能发生根本改变,消费金融在整体信贷体系当中的比重才能占据绝对优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那就是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人们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开始出现金融层面的影子。以时下较为火热的大数据为例,我们生活当中的行为最终都能找到金融的相关动作作为注脚,通过这样,用户在日常生活当中的金融行为不再是金融本身,而是具有了更多生活层面的意义。未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的金融衍生体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不再仅仅只是解决项目方的融资难题,更多地将会代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动作将会最终让金融行业基本结构当中消费端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最终将会让消费金融在整个消费体系当中的比重增加,从而让金融不再是以投资为主,更多的将会体现出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上。结语当前国内市场上用户的基本特征最终决定了消费金融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当中的比重并不会太高,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日趋成熟,传统的以解决融资难为主要切入点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将会逐步被以解决用户日常生活便利为主要切入点互联网金融体系所期待。投资属性的式微,功能属性的增加折射出来的不仅是金融属性的变化,更多的是金融对于人们生活影响逐步深入的体现。尽管当前用户通过互联网金融依然是以投资为主,但是这种投资的频次、周期都决定了这种金融体系和架构需要不断改革才能完成让金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目标。因为相对于额度较大的投资端来讲,频次、周期较短的消费端所表现出来的张力更加强大,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5:32:51+08:00","url":"/p/","title":"消费金融影响生活方式,或将改变金融体系格局","summary":"文/孟永辉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生态金融等金融新概念的不断出现都在说明金融与人们生活深度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以致于未来的金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源自人们的生活,并落脚到人们的生活上。这种趋势似乎印证了凯文-凯利此前提到的“金融将会成为一种生活…","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bf934e24cf10ce36b7b9c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网络安全"}],"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行业资深撰稿人,媒体人","isFollowing":false,"hash":"8e357beec5a","uid":737900,"isOrg":false,"slug":"meng-yong-hui-8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资深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name":"孟永辉","profileUrl":"/people/meng-yong-hui-84","avatar":{"id":"v2-a232f0cf378a8f3b19ea865fcb398b8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mengyonghui","name":"孟永辉"},"content":"文/孟永辉前段时间袭击全球的“勒索病毒”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变种。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新一轮的网络攻击在本周二席卷欧洲,上个月令人心有余悸的勒索病毒有再度重演之势。本轮攻击中,受伤最为严重的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一家丹麦航运和能源公司以及丹麦最大的政府机构。同前期勒索病毒的模式一样,被攻击的电脑会无法正常运行,黑客借此会索要一笔赎金。目前,这种被称作新型勒索病毒的家伙甚至已经破坏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防控系统,最终迫使科学家们不得不手动检测辐射水平。如果你简单地以为此轮病毒仅仅在欧洲施虐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据报道,类似的攻击在印度和美国也开始出现。默克制药公司就发布推文表示说,他们旗下的制药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遭到了破坏,并已经就此次攻击事件展开了调查。从此次病毒攻击电脑的方式,还有“解锁”电脑的方式来看,这种新的病毒可能是前期勒索病毒的变种。根据网络专家分析,此次攻击中的病毒与名为“Pterwrap”或“Petya”的恶意软件有关,后者与上个月的“Wannacry”一样,同样源自于美国国安局之手,后来被黑客盗取,并放到了网络上。继上次的勒索病毒之后,此次病毒爆发是第二次针对政企机构的较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病毒的爆发目前来看仅仅局限在以欧洲为主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印度和美国尽管也受到了同样的攻击,但是相对于五月份的勒索病毒来讲,这次病毒攻击的强度显然并不是太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与勒索病毒的机理相类似的病毒再次爆发不得不让我们对当前政企机构的网络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如果这种病毒的侵袭变成常态化,那么它的轮番出现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以受到此轮攻击最为严重的国家乌克兰为例,首都基辅的国家电信公司Ukrtelecom、乌克兰邮政和国家储蓄银行均受到了攻击。尽管病毒的制造者们声称只要支付赎金并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由攻击所引发的混乱则可能让因病毒而导致的损失远远超出病毒本身。当病毒爆发不再仅仅拘囿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国家时,或许到了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病毒肆虐这个现象的时候了。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受到病毒攻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到底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个病毒,这个病毒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无论是早前影响较大的千年虫还是后来的熊猫烧香病毒,我们将目光全部都聚焦在了前面提到的这两个方向上。我们关注的将会让我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因为我们的聚焦点偏离了方向。针对勒索病毒的再次肆虐,我们或许更加关注的是黑客们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发动病毒攻击。从这两次病毒的爆发来看,越来越多的病毒爆发与实际的金钱利益结合在一起,即黑客们借助病毒攻击想要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这或许是黑客们发起病毒攻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越来越多的黑客想要得到经济上的利益,而是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联系的日益紧密,人们在经济利益上的表达方式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其中,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出现就是这种趋势的最为直接的体现。这些虚拟货币不仅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自由流通。以勒索病毒为例,黑客们借助这个病毒勒索的赎金就是以比特币的方式进行支付的,这种货币的存在让黑客能够借助一款病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勒索”,因为这种数字货币不会像传统货币那样地区限制那么明显,只要用病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攻击即可。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与人们生活日益紧密结合所衍生出来的诸多新事物最终给黑客们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只需要钻一下这些新生事物的空子就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有关网络世界的新生事物,特别是这些数字虚拟货币的监管不够完善的话,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未来还将会有类似的事件继续发生。由新的支付方式和新的货币表现形式所导致的互联网新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隐患,而这些隐患将会成为未来黑客们能够进行攻击的一个重要对象。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我们当前所建构完成的电脑系统是不是也是一个软肋呢。尽管微软公司已经将Windows系统进行了不断升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很多地方依然在应用较为陈旧的XP系统,而且这种现象在政企机构表现得更加广泛。与XP系统所对应的电脑的配置同样也是非常低端,这是不是也暴露了很多政企机构在计算机硬件上的一些问题呢。因此,黑客们之所以能够接二连三地对政企机构的电脑发动攻击,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能够利用同样的套路进行持续不断的攻击。而这也是很多网络安全专家都十分疑惑的一点。比如,全球最大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的高级策略顾问比尔·怀特(Bill Wright)就表示,Petya与WannaCry同属蠕虫病毒,能迅速传播感染易受攻击的电脑。难以控制攻击范围的特性让这些恶意软件不适合用来发起针对特定电脑的攻击。他疑惑为何会有那么多政企机构中招,微软明明已在3月份发布了“永恒之蓝”漏洞的补丁,且又在WannaCry爆发后特意为年迈的XP系统发布了补丁。或许能够解释比尔·怀特疑惑的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相对于个人电脑来讲,政企机构的电脑版本更新和维护效率更低,成本更高。因此,当前勒索病毒之所以会选择政企机构的电脑进行攻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电脑的系统较为陈旧,硬件配置较为低端,让黑客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攻击。如果说利益驱动和机构缺陷是导致黑客们能够轻而易举并乐于进行攻击的话,那么网络世界之间的利益争夺则可能助黑客们一臂之力。正如此前勒索病毒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质疑美国国家安全局一样,这次病毒的爆发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身上。因为勒索病毒的出现的源头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身上,这个病毒的漏洞被认为是其对国外的政企机构进行监控的一个“窗口”。国家之间在网络世界当中的利益争夺和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给了黑客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能够借助这些战争当中的漏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几位网络安全专家就认为泄露NSA工具集的黑客组织Shadow Brokers或与俄罗斯政府有关联,上月的Wannacry攻击中,朝鲜是少数几乎未受攻击的国家之一。美国也不例外。此轮肆虐的病毒就被认为是黑客份子从美国国家安全局手中窃取的。尽管美国国家安全局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是此前已经出现过很多它的黑客工具被窃取的例子,这也让人们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局与此轮病毒肆虐联系起来。国家之间有关利益的争夺最终将会由普通民众买单,黑客们正是利用了这个漏洞所以才会屡次用同样的手段介入其中,并攫取了巨额利润。如果各个国家之间在无形的网络世界里的战争不会停息的话,那么黑客们借助系统漏洞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的步伐就不会停歇。结语以勒索病毒为肇始的新型电脑病毒的轮番爆发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两面性的影响,即互联网技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带来了隐忧。同样,勒索病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肆虐说明互联网不是一个独立王国,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只有真正将我们的生活与网络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机会。未来,以勒索病毒为代表的新型病毒将有可能持续出现,我们只有做好信息安全的保卫工作,借助新的系统语言和科技才能减少由于病毒肆虐所造成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真正将网络安全这根弦深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0:41:31+08:00","url":"/p/","title":"新型勒索病毒再度爆发,网络世界到底怎么了?","summary":"文/孟永辉前段时间袭击全球的“勒索病毒”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变种。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新一轮的网络攻击在本周二席卷欧洲,上个月令人心有余悸的勒索病毒有再度重演之势。本轮攻击中,受伤最为严重的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一家丹麦航运和能源公司以…","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meng-yong-hui-84":{"isFollowed":false,"name":"孟永辉","headline":"资深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avatarUrl":"/v2-a232f0cf378a8f3b19ea865fcb398b8c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meng-yong-hui-84","bio":"行业资深撰稿人,媒体人","hash":"8e357beec5a","uid":737900,"isOrg":false,"description":"资深撰稿人。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profileUrl":"/people/meng-yong-hui-84","avatar":{"id":"v2-a232f0cf378a8f3b19ea865fcb398b8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webAnswerRecommendLive":"newVersion","newMore":"new","sendZaMonitor":"true","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oldbuy","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mengyonghui":{"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mengyonghui","name":"孟永辉","creator":{"slug":"meng-yong-hui-84"},"url":"/mengyonghui","slug":"mengyonghui","avatar":{"id":"f33e043aee","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回归为什么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