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中温度测量的低温试验不确定度分量有哪些

全站仪周期偏差振幅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_重庆世通检测校准实验室
全站仪周期偏差振幅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微信号扫描
技术支持:盐雾试验箱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技术文章-上海林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祥云路58号&(201111)电话:021-(总机)传真:021-098880 网址:.cn E-mail:linpin@ &.cn 销售(一)部021-
销售(二)部021-
机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880 2959 国际贸易热线021-2188824小时售后服务专线
盐雾试验箱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 8:11
&&&&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在行业内我们统称温度偏差,它是衡量盐雾试验箱精度和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标准,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流程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X1,…X2的关系、求最佳值,由Xi的最佳值X,求得Y的最佳值Y、列出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A类评定和B类评定、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扩展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报告,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步骤如下:根据温度偏差的定义,求最佳值,Ti的最佳值为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i,T。的最佳值为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它的最佳值为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列出测量不确定来源。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
1、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数据不重复引入标准不确定度u1;
2、测试工作空间其他点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系统的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3、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数据不重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
4、测试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温度时,由于测温系统的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根据实测数据评定,工作空间其他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i的实验标准差就是标准不确定度u1工作空间中心点在30min内的温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T0的实验标准差就是标准不确定度u3.盐雾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安全与电磁兼容》2013年03期
盐雾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摘要】: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意义,并以盐雾试验为例,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如配置盐溶液、盐溶液PH值、盐雾沉积量、试验箱温度、样品的放置与恢复条件、试验后的检测等对盐雾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各分量的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N06【正文快照】:
引言本文根据GB/T 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要求,以盐雾试验为例,对该实验中的各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根据各分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大小,提出了相应的减小不确定度影响的措施。1盐雾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1.1测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胡珮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蔺菲;;[J];安徽电力;2009年01期
张静薇;;[J];安徽化工;2010年05期
曹亚鹏;张啸峰;李海廷;;[J];安徽科技;2012年06期
栾云霞;李伟国;陆安祥;马智宏;潘立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宋国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张伟;索志荣;彭同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冯信平;田家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韩家才;韦航;李亦军;黄伙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兰;沈建荣;;[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娄明华;;[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陈月芳;陆素琴;;[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王海锋;;[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林若芸;余婉乔;;[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C];2011年
霍宏;李小建;;[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黄諾嘉;马丽莎;;[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李丽敏;牛宏凯;李昕;;[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朱智;薛孝民;段双;李宇彦;蒋辉;;[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王连庆;王建国;王红缨;;[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常念;[D];山东大学;2010年
常成利;[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童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崔天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李国厚;[D];浙江大学;2011年
谢少锋;[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朱立锋;[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马修水;[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康志茹;[D];河北大学;2006年
曹国庆;[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洪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耿丽红;[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张晓飞;[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万磊;[D];南昌大学;2010年
赖正聪;[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张利敏;[D];江南大学;2011年
张大利;[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张焕珍;[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赵恒喜;[D];吉林大学;2011年
刘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鸿儒;吴磊;史继芳;王学新;黎高平;吉晓;;[J];宇航计测技术;2007年05期
孙娟;刘莹娟;夏丽昆;杨登全;;[J];红外技术;2008年04期
邢荣欣;;[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6期
任玉文;[J];山东电子;2003年01期
应承平;刘红元;王建峰;;[J];宇航计测技术;2008年01期
温力杰;;[J];甘肃科技;2006年11期
朱根富;[J];计量技术;2002年03期
刘晓丽;李俊杰;;[J];电子质量;2009年08期
张贵军;;[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冀少峰;;[J];现代显示;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振坤;刘海峰;孙嵘;;[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尚志红;罗军;薛秀美;;[A];第三届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方瑜;;[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沈森祖;张明虎;;[A];第一届中国微电子计量与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南瑶;贾选军;向世明;于帅;杨冶平;桑鹏;吉晓;宋一兵;杨照金;;[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双;吴浩宇;李照洲;王骥;章骏平;郑小兵;;[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文捷;石坚;;[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代彩红;于家琳;于靖;殷纯永;;[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建忠;魏翔文;赖晖;朱斌;;[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迅;[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海平;[D];浙江大学;2008年
吕东方;[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磊;[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张宇;[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蔡华强;[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刘景莉;[D];天津大学;2008年
刘海滨;[D];燕山大学;2009年
周蒙;[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王迎春;[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桑鹏;[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田永胜;[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董懿;[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材料力学教学实验中的不确定度分析-仪表展览网
您好,欢迎来到仪表展览网!
微信扫一扫收获行业前沿信息
  关键词 材料力学实验,不确定度
  作为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等力学性能测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均匀性;试样的形状和制备方法;试样的夹持方式;试样的加载同轴度;试样尺寸的测量、引伸计标距、力和变形测定的误差;试验机的数据采集速率及试验软件;试验温度、加载速率等等。
  上述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诸多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材料无关的参数,如力、变形(位移)、试样标距和横截面积的测量误差,采样速率和试验软件的影响;一类是与材料有关的参数,如材料的均匀性、试验速率(应变速率或应力速率)带来的影响。本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主要针对与材料无关的参数。
  弹性模量是材料最稳定的常数,但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误差因素也最多。下面以测定拉伸弹性模量E为例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即误差分析),其它力学性能的测量不确定度也可按类似方法进行评定与表示。
  2 测量方法和数学模型
  2.1 测量方法
  在材料力学实验的拉伸试验中,一般采用圆形截面试样,利用微机控制电子式以受控的速率对试样施加拉力,用引伸计测量试样标距内的伸长,绘制(测量)试样拉伸过程中力和变形曲线,以测定有关力学性能。如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仅取决于力和试样横截面积的测量误差,而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和弹性模量E的测定却取决于力、变形、标距和试样横截面积的测量误差。表1给出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和GB/T《金属杨氏模量、弦线模量、切线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静态法)》规定的测定拉伸试验数据的最大允许测量误差。
  表1 GB/T 228和GB/T 8653规定的拉伸试验数据的最大允许测量误差
  参 数 拉伸性能,误差(%)
  ReH ReL Rm Rp E
  力 F 1 1 1 1 1
  变形△L - - - 1 1
  标距Le - - - 1 1
  横截面积S0 1 1 1 1 1
  2.2 数学模型
  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E是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比。在力-变形曲线的弹性直线段内,取试验力F,测量出引伸计标距Le的相应伸长?L,即可求得弹性模量E:
  &&&&&&&&&&& ⑴
  式中:E表示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GPa;
  F表示拉伸试验力,N;
  Le表示引伸计标距,
  S平均为试样标距部分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L为试样标距部分的伸长,
  T为试验温度;
  为应变速率。
  在试验过程中,温度和应变(或应力)速率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式⑴就是在GB/T 228和GB/T8653允许的温度和应变(或应力)速率下,拉伸弹性模量E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
  2.3 不确定度计算
  由于试验一般都是在同一试验室同一时间或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室温的变化较小,温度效应修正及其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应变(应力)速率效应,其敏感性与被测材料相关,又由于试验时控制在同一速率范围,故应变速率效应修正的不确定度分量,暂未列入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范围。
  在式⑴中,因各输入量彼此独立,根据JJ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不确定度传播率,E的不确定度按式⑵计算:
  则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则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影响弹性模量E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包括:力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F;引伸计标距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Le;横截面积测量不确定分量;变形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L。
  在JJF1059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为两类:A和B类。A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方差,是由一系列重复观测值计算得到的,即为统计方差估计值。B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方差,则是根据有关信息(包括以前的测量数据和经验、检定证书提供的数据和准确度等级、有关国家标准给出的测量误差等)来评定的,即基于事件发生的可信程度(主观概率或先验概率)通过一个假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的。
  a) 力标准不确定度
  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的力值准确度为1级(即1级试验机),力示值误差为&1.0 %,可认为示值出现在&1.0%范围内的任何处都是等概率的,而落在该范围外的概率基本为零,假设为矩形(均匀)分布。由JJF 1059表3可知,所以试验机的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为:
  1级试验机又是借助于0.3级标准进行校准的,该校准源的不确定度为0.3%,其置信因子为2,故由此引入的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为: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力值时引入的不确定度,与采样速率及系统分辨力有关。在满足最小数据采样速率条件下,根据实验可得到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所引入的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鉴于试验机、标准测力仪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力值影响FeL这三个不确定度分量彼此无关,所以力测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Fr可合成为:
  b) 引伸计标距测量不确定度
  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配置的引伸计为1级准确度。按GB/T《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规定,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其标距相对误差为1%,这同样是矩形(均匀)分布。由JJF1059表3可知 ,所以引伸计标距测量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为:
  c) 横截面积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GB/T228规定,测量每个尺寸应精确到&0.5%,横截面积测量误差为&1.0%,这同样是矩形(均匀)分布。由JJF1059表3可知 ,所以横截面积测量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为:
  d) 变形测量不确定度
  按GB/T 12160规定,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系统相对误差为1%,这同样是矩形(均匀)分布。由JJF 1059表3可知,所以变形测量B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为: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考虑到力测量不确定度、引伸计标距测量不确定度、截面积测量不确定度和变形测量不确定度这四个分量之间彼此独立,由此可得E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r为:
  所以,E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E为:
  5 扩展不确定度
  在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即可得到扩展不确定度。根据JJF1059第7章&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可知,在大多数情况下(置信概率为95%)取k = 2,因此E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为:
  而E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
  表2给出了ReH、ReL、Rm、Rp、E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表2 ReH、ReL、Rm、Rp、E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项 目 ReH ReL Rm Rp E
  试验机力示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0.58% 0.58% 0.58% 0.58% 0.58%
  0.3级标准测力仪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0.15% 0.15% 0.15% 0.15% 0.15%
  引伸计误差引入的Fp判读不确定度, - - - 0.6% -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引入的不确定度, 0.2% 0.2% 0.2% 0.2% 0.2%
  引伸计标距引入的不确定度, - - - - 0.58%
  横截面积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0.58% 0.58% 0.58% 0.58% 0.58%
  引伸计变形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 - - - 0.58%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r 0.86% 0.86% 0.86% 1.1% 1.2%
  置信度95%的包含因子,k 2 2 2 2 2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k&uRr 1.7%. 1.7% 1.7% 2.1% 2.4%
  6 表示形式
  作者用2004年春季学期学生测试的实验数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试验是在10台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进行,引伸计为YUU5010,试验速度为2mm/min。试验时间2004年2月~6月,一共做了171根低碳钢和171根硬铝试样的。低碳钢试样的拉伸弹性模量E平均值为208GPa;硬铝试样的拉伸弹性模量E平均值为71.0 G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平均值为339MPa。表3是低碳钢和硬铝的E、Rp0.2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形式。
  表3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形式
  材 料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扩展不确定度U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形式
  低碳钢 E 2.5 GPa 5 GPa
  硬 铝 E 0.84 GPa 1.7 GPa
  Rp0.2 3.6 MPa 7 MPa
  结论:落在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内的试样,低碳钢E有127根,占试样总数的74.3 %,硬铝E有133根,占试样总数的77.8%,Rp0.2有65根,占试样总数的38.0%。弹性模量E是材料最稳定的常数,而强度与材料品质有关,上述数据说明本不确定度分析是正确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