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迷手机游戏迷失岛攻略不洗澡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天津慧道心理心理咨询师工作室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市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慧道青少年心理咨询】初三孩子爱玩手机不离手沉溺游戏怎么办?发布于 11:24浏览:1524分类:
一、基本情况——
小磊,初三男孩,很聪明,但是不太用功,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但是落实到行动上就比较困难。所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不太稳定,努力了就前十名,懈怠了就十几二十名。小磊总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怎么学习就可以考个很好的成绩,经常埋怨老师讲得太差,跟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同学总说小磊太自以为是自傲了。初三假期提前补课,小磊手机基本上不离手,下了课就打游戏,有时甚至课上也偷偷的玩手机,已经被老师没收过多次。回到家也是一直低着头继续玩手机打游戏。妈妈非常着急,小磊晚上玩手机很晚,早上就起不来赖床。爸爸脾气大,容易发火,因为学习跟小磊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有几次爸爸气的想揍孩子,都是妈妈在中间拦着护着,爸爸就指责妈妈太溺爱孩子,妨碍自己管教儿子。妈妈又担心不再中间调和,父子俩关系更加恶化,可是小磊再是这种状态,初三一年怎么办,故全家一起前来咨询。
二、问题分析
1、沉迷于手机游戏和聊天
小磊平时使用手机,一个是打游戏,一个是QQ聊天或是微信聊天。根据孩子母亲介绍,小磊小学时成绩很好,孩子从小就聪明,基本上没怎么下大功夫就可以考得很好。因此,到了初中,小磊依旧抱着边玩边学,聪明就能学好的态度,学习方法也没有及时的调整,逐渐的成绩就没有那么拔尖了。
其实对于一个成绩一贯优秀、天天被大家捧着夸赞着的孩子来讲,这种心理落差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因为下功夫学了才能上去,玩着已经不能像小学阶段那么顺手了;加上初一开始的基础其实并没有扎实,后面孩子心里也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聪明,那么优秀,也有自己听不懂不会做的了,这个时候心理承受力弱的小孩就很容易通过一种方式去回避这种“挫败感”甚至是“无能感”,而网络游戏就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回避挫折”的方式。
打游戏的时候,人的头脑会非常专注,专注于游戏的同时,也就暂时忘记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精神会得到暂时的放松;并且游戏的不断得分升级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满足感”和“胜利感”,恰恰掩盖了孩子最不愿意面对自我中的那一部分,即“我做不好”、“我不会做”。学习过程中因为遇到了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难题,所以会感到紧张,游戏过程中则是放松且刺激的,这种“学习紧张——游戏放松——回到学习更紧张——更想回到游戏中放松”的模式就会形成并逐渐固化下来,于是导致“上瘾”。
没有人愿意轻意承认自己不够聪明,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小磊的确聪明,但是不代表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好。小磊嘴上经常对同学说“只要我肯下点功夫去做,没有我做不到的”,对外界同学会感受到小磊的自视过高,其实这不是自信,是一种自负的表现。自负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极度不自信。说大话的人不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大话”,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所谓自欺欺人,给自己盖了一座空中楼阁,自己有多么优秀,自己有多么出色,自己有多么能干。但是这些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即头脑想的层面。想的时候可以想象的无限美好和神奇,但是做的时候会遇到现实性的问题或困难,就会验证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好了,于是聪明的小孩不会去做可能验证自己不行的事情。于是小磊父亲常说小磊的一句话“说的话特别漂亮,就是一件漂亮事都没干过”。
同时,小磊不虚心自负的态度不招人喜欢,同学伙伴关系严重缺乏,手机QQ和微信聊天,小磊通常是跟不认识的网友去聊,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互不认识,不介意对方到底是什么人,就更加利于营造一种虚幻的自我欺骗的美好感觉。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同学不喜欢自己,老师越来越看了不上自己,爸爸老跟自己对着干,妈妈虽然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没有心灵上的亲密感和精神交流,内心感到的是极度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一对比,于是容易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2、真贪玩与假懒惰、不劳而获
小磊父亲常说孩子太懒,就知道玩,其实家长有一个误区:“根本就没有懒惰的孩子!”为什么玩手机打游戏那么勤快,一点都不懒惰?为什么出去滑旱冰看电影那么勤快,一点都不犯懒?懒惰是假,贪玩是真。想学好做好是假,不劳而获才是真!
像小磊这样的孩子的头脑思维模式非常普遍,即便成人也是如此。“我非常想学好,我很想考第一,我特别想考重点大学……”,但是“学好了,考第一,考重点学校得‘付出很多’,比如睡觉的时间少了,玩的时间少了,还得做好多练习,而且天天做那些事情好烦啊!特别是如果做了能做好也行,甚至还会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太讨厌了!坚决不干!”
如同“因A”(付出)导致“果A”(收获),“因B”(不付出)导致“果B”(无收获),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是想“因B”(不付出)能导致“果A”(收获),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成立的规律。
学好做好这个过程实在是太复杂了,而且里面会有很多的可能性——于是回避;打游戏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结果可预知,有很强的可操控感——于是沉迷。
3、初三压力、逃避困难
头脑的思维模式特点是喜欢舒适、简单、快速得到回报、自我优越感等。很多同样的问题在初三、高三这样的特殊刺激情境之下,性质会得到升级。因为中高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性指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会在此时更为集中和强烈。
其实来咨询的学生中,聪明的孩子占绝大多数,是真的都很聪明,但是出问题又都是出在了自我头脑的“小聪明”上。这些聪明的孩子会告诉自己和家长“我想学好、想上好的学校”,本身是有追求和目标的,“但是”,但是骨子里“我也想要玩、也想要舒服、也想要……”,于是把“学”和“玩”对立起来,学了就玩不了了,玩了就学不好。不上不下,矛盾纠结;放也放不下,拿也拿不起来;玩也没玩痛快,学也没学成。想考好,但是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不去面对;稍微付出一些就感到累,贪图享受;但是又不想放弃那个“好的结果”。
因此,小磊长时间处于一种“自我较劲”的心理状态,头脑时刻与自己斗争,消耗自身能量,从躯体化表现上看属于脾胃严重不合,身体清瘦,吃饭没有什么胃口。因为心思消耗太多,长期处于一种竞争战斗的状态,放松不下来。
4、青春期逆反、亲子关系紧张
小磊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父亲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此时父亲对孩子的强硬与指责的方式,孩子是不会接受的,只会不断恶化父子俩的关系。同时,母亲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纵容让孩子有了钻空子的空间,一个过严、一个过松,都没有把握好“度”。而且父亲更多不满的是学习,母亲更多照顾的是生活,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成长中的小树苗是需要“阳光的温暖”和“水的滋润”的,爸爸是阳光,妈妈是水,如果父母各自的角色没有起到,这颗小树苗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会长歪。
其实青春期孩子的逆反表现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自我意识在此阶段要觉醒,小孩要独立必须经过逆反的过程。逆反代表孩子不同于家长,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行为。但是绝大多数家长是无法适应和接受孩子的这种变化,“以前那么乖、那么听话,现在怎么变了一个人?”其实部分家长之所以情绪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孩子挑战了家长的绝对权威,让家长体验到一种失控的感觉。
来中心咨询的青春期孩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孩子心理能量比较强大,孩子胜利了,家长完全压不住孩子了,这类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如亲子矛盾冲突或者离家出走;另一类是家长的力量太强大了,孩子被“镇压”回去,从此躲进自己的“小黑屋”,表现出一种没有活力、蔫蔫的、不阳光、性格内向不爱说等特点。咨询中第二类孩子占绝大多数,这类孩子没有经历正常的青春期发展过程,因为被家长的镇压中断了这个过程,长大后就会表现的没有自己的主意、做事犹豫不决,或者是表面不明着反抗,背地里搞消极对抗。
三、咨询过程(部分节选)
1、帮助孩子和家长各自疏泄心中负面情绪能量。
当人有情绪的时候,很多话是听不进去的,总是有什么堵在那里的感觉,这就是负面情绪的力量。家长跟孩子长期积累的情绪已经导致沟通交流无法正常进行了,因此此时需要心理专家通过积极有效的专业方式帮助孩子及其家长各自宣泄负面能量,甚至将此能量加以转化成一种动力和正面能量,后面的工作才能进行。
2、调整父母各自扮演角色,学习什么是“爱”,增强孩子情感支持,改善亲子关系。
父亲是天,安全感、阳刚、负责任、边界感和规则意识等都是父亲的角色给予的;母亲是地,爱的滋养,心灵的滋润,温情体贴但不娇惯纵容是母亲该起的作用。
将负面能量转化为正面能量的唯一方法就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绝大多数家长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了,觉得孩子不听自己话了,觉得孩子让自己操心受累了,觉得孩子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
孩子的需求满足了,家长自己就遭受损失了,骨子里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当小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做出种种令父母无法接受的行为,一来“报复”父母不爱自己,二来想进一步验证父母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自己。
真正的爱孩子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可以自由驰骋的心灵世界,不把孩子圈在自己身边,鼓励孩子走出狭小的空间,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陪着孩子,教给孩子勇敢面对和战胜困难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做。看到孩子真的开心了,成长了,独立了,不再一味计较孩子给自己带来了多少麻烦和损失,家长才能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喜悦。
因此,需要首先帮助父母学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父母心中充满爱了,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空间,孩子心中才能够从父母身上学会怎么爱、怎么尊重、怎么感恩……
3、帮助小磊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增强正面能量,接纳自己不够强大的一面。
孩子出生后是“零”的状态,父母的心灵状态和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是什么能量,孩子就会被注满那种能量。孩子表现出来的模式一定是不自觉从家长那里模仿而来的。父母对孩子过多的负面关注,孩子负面能量就多,但是这些负面的东西是不被接纳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自身不好的一面掩盖起来,只愿意表现出好的一面,但是这些“好”不是真实的实在的好,而是一种虚幻的假想出来夸大的好。越是沉浸在这个虚幻的美好当中,就越是不想看到现实中的不够美好的自己。
但是逃避只会越陷越深,要想挣脱出来,只有打破虚迷的幻象,敢于直面真实的一切,其实真相没有那么可怕,只是自己先把自己吓倒了。而好的咨询专家本身就是一个正能量的来源,可以逐渐增强小磊的心理承载能力,帮助小磊扩充心理空间,在此基础上,陪伴小磊面对自身的弱点甚至人格缺陷。
4、挖掘小磊深层次动力和潜能、树立目标,集中焦点回归到自身提升与成长上来。
每个人都有自身原发的生命力和成长动力,如同小苗会本能的破土而出。需要心理专家拨开一层层防御,挖掘到这最初的生命动力点,帮助小磊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道路。激发并不断强化学习与成长的愿望,学会有效开启和关闭头脑运行机制,不断调整认知,解除头脑纠缠强迫症状。
学会活在当下,增强自我觉知能力,将自身能量逐渐集中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上来。
四、咨询效果
1、小磊不再沉迷于手机游戏。
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是一种替代现实的逃避行为,小磊逐渐面对自己的真实现状,学会接受了,并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矫正训练,手机不再不能离手,只是一种通讯的工具。
当然幻境破除后,还会可能再生,中间会有反复,但是并不是让孩子彻底脱离手机或者电脑,而是可以有节制的使用它们。学习劳累之余当然还是可以放松一下,小磊也可以控制和调节好学习与放松的时间,一张一弛,灵活转换。
2、亲子关系有效改善,情感纽带重新建立。
小磊的变化非常感谢孩子父母的配合,尤其是爸爸变化特别大。每当一感觉不对,妈妈也提醒爸爸,夫妻俩就先停下来,出去静静,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对待孩子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
孩子感受到了,家庭气氛也逐渐变得轻松和谐了。一家三口彼此给各自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告诉对方,夫妻之间、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开启了一个情感交流的良好开端,彼此之间逐渐有了“人情味儿”。
3、小磊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和挑战紧张的初三备考。
小磊很聪明,只是一直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正道上。这股聪明劲使用好了,用在学习和自我成长上来,会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现。
小磊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的目标,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做”,小磊也不再停留于整天去“想”的层面上了。初三一年一定还有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但是小磊自身的调节和应对能力有了,对他来说,即不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天津慧道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学生心理专家薛连福主任
更多请见 天津慧道心理咨询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294次浏览751次浏览295次浏览172次浏览105次
大家在看什么专栏文章热门城市:沉迷手机游戏现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愿和父母沟通,还说不想上学了该问题已得到10位专业咨询师解答,送出3朵鲜花,126次浏览提问于日 11:39解&&答推荐查看无意见三级心理咨询师137-姚松波二级心理咨询师139-顾怡然二级心理咨询师188-心云流水三级心理咨询师135-三级心理咨询师137-孩子玩游戏很难办,游戏太吸引人。得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采取相应的干预。首先应该无条件冷静,放下自己已有的观念,合理引导【郑重提醒:因文字咨询局限无法全面了解情况,以上回复仅供参考】此解答获提问者评价:满意,送鲜花
您可能感兴趣的贴子已获11位专业咨询师解答已获10位专业咨询师解答已获6位专业咨询师解答已获12位专业咨询师解答已获4位专业咨询师解答
大家在看什么案例热门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游戏迷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