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平台值得信赖吗?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呢?

大数据——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大数据——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人民风采网5月11日电(崔林龙)耕耘天地间,澄澈连天境”,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一直奉行的使命。佳格是一家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服务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身为名校毕业,且曾任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张弓,离开在美国生活的妻女,毅然回国创业。当问及张弓,为什么离开令人歆羡的职位,而选择回国在农业大数据领域创业时,张弓表现得很淡然:“如今中国的农业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如果佳格能在这场变革中有所助益,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回国从事农业大数据领域工作的原因。”言谈之中,张弓流露出致力于通过农业大数据驱动现代农业进程的宽广胸怀与弘大格局。
农业大数据发展势在必行
谈及现今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张弓说道:“中国农业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一方面比较传统,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如果通过农业大数据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那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基于这些因素,我觉得应该把空间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且时下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正当其时。”
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记者问及张弓,在数据搜集上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时,张弓告诉我们:“佳格目前在用的数据,全要靠卫星、气象、地面、物联网探头等设备搜集。但是农业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这种空间上的差异性是农业一个特别突出的表现。以前我们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数据来作用于农业,就是因为这个差异性很难描述。随着现在卫星、气象模型等对空间差异性逐步有了一个很好的描述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数据更好、更直接地为农业提供相应的作业方案。佳格推出的数字农业系统——耘境,集合了全方位的农业大数据获取、存储、分析以及可视化模块,为农业大数据服务,用户通过个人电脑、平板、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快速了解和预估天气变化、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农事安排、农机调配、农药喷洒等活动,大幅度实现增产增效,同时实现降低成本。”
农业大数据如今已为人耳熟能详,那么现在农业大数据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张弓介绍道:“现在农业大数据企业在数据方面,普遍采用在地面布置物联网、探头等设施,这是比较常用的方式,而且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方法,但不能涵盖全部,还缺乏很多空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作用和其环境之间的关系,除了天气还包括土壤、植被等情况,这块要有一个更大的框架,要考虑到农业的各个方面,因为农业特别是对种植来讲,所受影响因素特别的多,也要有一个综合的考量,这也是为什么是‘农业+大数据’,而不是‘农业+数据’的原因,它是涵盖了不同方面的数据,包括卫星、地面信息采集等,在国内这类企业做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那么佳格想结合已有的技术再加上数据,综合地去做这件事,而且它不是服务于农业的一个方面,包括种植的时候怎么浇水,种植前选什么样的种子、农药、化肥,此外还包括种植出来以后预期有一个怎么样的产量,收获时会有一个怎样的效果和品质等。所以这种大数据在种植过程中是包含了从农田的初始到最后上餐桌一个整体的过程。”
农业大数据推进万事具备
我国农业发展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小,农田耕种情况不一,那么佳格的耘境产品现在推广情况如何呢?张弓说道:“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土地本身也比较分散,这是我国一个现实的情况,但是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土地集约化的趋势会逐步加强,一方面佳格做这件事也是顺应了‘天时’,‘天时’包括我们本身的地理条件,也包括国家的发展情况,我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是更进一步地实现城镇化,这个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去。所以,这个规模化程度虽然不够,但是规模化的速度已经显现出来了,十年前土地流转只有百分之几,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实现了流转。”
谈及现在集约化种植情况不太理想,张弓接着说道:“佳格现在的农业大数据平台——耘境并不是只适用于大规模的种植,不论生产发生在哪里,要实现集约化生产是需要有数据支撑的,现在北方主要的大田作物是玉米、小麦为主粮,主粮作物想要获利必须大规模、大范围去种,一亩地可能只赚六七百元,如果想一年达到8万元的收入,要考虑种多少亩的主粮才能达到这个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种主粮必须大范围去种,需要数据来提供支持,通过主粮来获得收益。而在南方,比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种主粮更多的是自给自足,那么想要在田地里获得收益,只能种经济作物,比如火龙果、猕猴桃等作物,可能要种500亩或1000亩的经济作物,这样一亩地的收益可能会达到1万元,南方地区大部分是小规模种植,那么在这种层面上他们也需要数据的支持,因为他们需要更精细化的数据。所以不会被集约化的程度所限制。如今用非规模化的方式去种地,已经是没有价值了,现在大部分农村大都采用机械化的种地,地是分块的,土地的边界比较清晰,但是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已经非常清楚了,比如一些农机手或播种采用大规模的机械操作方式,那么,未来佳格就是致力于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
随着农业变革的步伐渐入正轨,未来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将不再遥远,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搜集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谈及现在佳格的数据积累情况,张弓说道:“农业产业跟其他产业不太一样,它受外部的影响特别大。我们知道现在农业普遍还处于‘看天吃饭’的阶段,而农业数据的搜集不是你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就能获得的,要通过地面的监控设备、卫星天眼,或是通过气象模型去模拟来得到这些数据,所以外界的信息是需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方法去搜集的。土壤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如果想知道土壤的温度怎么办?农民测试方法很简单,只要下手摸一摸,但现在并不是那么实用,这就需要通过无人机、卫星等来做大面积的探测,所以是要靠科学技术得到内外部的数据,包括具体什么时间来做数据,采取怎样的操作和田间管理措施,同时也需要与客户结合来搜集数据。耘境系统是抓住了上游整个农业的生产环节的信息,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业生产,下游是仓储、物流、冷链运输和加工,我们知道上游有农资销售平台、电商,下游有生产、产品电商,帮你去卖产品。上游可以告诉农资企业哪里需要什么样的种子、化肥和农药,同时也可以帮助、指导销售,甚至是生产,那么对于下游来讲,物流就非常重要,哪里的产量丰收,就可以合理的调配物流资源。”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国家历来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张弓表示:“我们很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政府在农业大数据方面的支持力度。佳格在做的和政府倡导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使农业走向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建设等举措是相符的,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同时国家对我们数据上更重视,包括安全方面、数据的作用等,因为它不仅牵涉到作物种植也包括粮食贸易、期货、保险等方面,我觉得这块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块主要是商业公司来运作,同时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商业公司出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构成我国农业数据护城河的一部分,从土地上保障我国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此外,我国中心结构的调整,是从农业数据上开始的,从佳格角度来说,也要保证我们国家粮食的安全。”当问及现在这类企业数量情况时,张弓说道:“我觉得随着政策的切入,这类企业会越来越多。但是侧重面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企业可能是从电商结合角度切入,有些企业比如佳格是从生产数据结合角度切入,也有企业可能从农资角度切入,虽然视角不一样,但围绕的是整个农业比较长的生产链。”
农业大数据运营初见成效
企业要实现良好发展需要正确商业运营模式的引导。张弓说道:“佳格会根据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调用不同分辨率和精度的卫星或无人机来实时采集地面和气象数据,再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来做识别,要素包括纹理、地垄方向、间距和稀疏程度等,最终实现面积测算、适宜区规划、长势监测、产量预估、病虫害防治指导等一系列服务。通过提供这一‘智慧农业信息云平台’,佳格会按照耕地面积和使用的功能模块,向大、中型农户收取SaaS服务年费。佳格提供的数据成本应从几方面考虑,需要大规模地去看,比如说种主粮,我不可能去看每一棵玉米,但是需要有一个范围上,一个总量上的统计,对于小块精细类的作物,比如火龙果,我可能真的要看到每一个火龙果的生长情况。因为每一个火龙果都很值钱,而且价钱也不便宜,可是一斤玉米售卖才9角钱,所以要具体分析。佳格对针对于不同地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数据,对于大田作物来说,可能提供的数据不需要那么精细,因为种田的量很大;那么对于在小范围面积上就可能要求很精细,分辨率很高,可能面积不需要那么大,就可以覆盖到很多范围,数据成本其实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数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现在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问及张弓现在对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和发展持怎样的观点和看法时,张弓说道:“植保无人机是中国利用自身的一些技术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的一种形态,通过这种商业化运作的无人机,最终会实现专业化的大规模作业,实现高效率,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覆盖农业植保的一部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农业的体量非常大,即使是这一部分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时下农业大数据市场仍处于一片蓝海,那么将来佳格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呢,张弓表现得很务实,也很淡然:“首先我们是从农业相关的领域切入,做好农业种植板块,得到种植经验积累之后我们再逐渐向上下游来推进,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目前来讲,我们还是要专注做好当下,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潜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大数据服务。”
谈及公司的团队情况,张弓介绍道:“佳格的核心研发团队来自于美国加州硅谷,创始团队成员具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农业领域从业经验。比如顾竹,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院,专注于遥感影像的深度学习应用。王蕴刚,清华大学环境本科,美国德州农工硕士,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研究科学家。张文鹏,美国杨百翰大学本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员,美国农业部ARS研究员,Willis Re韦莱农业再保险总监,孟山都公司中国市场总监。现在公司是70多名员工,其中3/4是开发人员,剩下1/4是行政、商务方面的管理人员,技术方面,包括遥感、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服务端云计算,云存储等板块,是综合性、跨界的技术载体。”
农业大数据未来前景大好
在创业创新的大浪潮之下,创业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初创企业融资上市,张弓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初创型企业存活率低是正常的现象,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现在风潮稍微冷却了一些,这是伴随技术产生的,而且很多技术互联互通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我觉得不能说存活率低大家就不去创业了,很多时候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需要大家不断试错的一个过程,现在人们看到微软、谷歌等大企业很强大,但是他们背后倒了多少企业,大家可能不是很在意和了解,其实这在商业和科技上是需要有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我不敢说企业成活率越高越好,我反而不那么认为,这没有一个正向关系,企业存活率低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更多的是感谢国家的政策,国家一直支持创业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下岗工人创业,比如一些研究所的人也可以停薪留职出来创业,包括鼓励大学教授出来创业,国家在大力营造这种气氛和环境,让大家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把人从原来的机制里面‘解放’出来,让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去做事情。创新的一方面是试错,你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更怕的是没问题,怕的是一切顺风顺水,你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要改进、要提升,我们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表面看着很惬意,实则蕴藏着极大的危险。我们国家跟美国相比,在商业模式上、技术创新上,还有整个公司运营等各个层面上,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年轻人创业能把最好的经历和时间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积累经验并努力提升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畅想不久的将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大数据的有力支撑,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景,张弓说道:“中国是在数据支持上实现虚拟化的规模经营,比如在美国,虚拟化经营可能就是在一大片地上实现规模化经营,在中国,要在碎片化的土地上通过数据支持来实现虚拟化、规模化经营,这是在信息领域优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因为我国在做,国外也在做,但是我国在航天数据、卫星空间数据、气象数据的发展条件上不比国外差,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一定能实现从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营迈进,进而实现超越式的发展。”说到这里,张弓信心十足。大家对农业大数据的平台知道多少?知道农大数据的平台的人多吗?_百度知道
大家对农业大数据的平台知道多少?知道农大数据的平台的人多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 还是比 较了 解的
采纳率:66%
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进行加工处理。如慧云信息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就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大数据平台,用以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自动监测、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农业大数据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将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数据信息、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
阅读(26311)
想与老朋友联系?有应用程序。想记录健身目标?有应用程序。想让农场更具有可持续性?当然,也有应用程序!在技术驱动的世界中,农民、科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正在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来保持领先地位...
想与老朋友联系?有应用程序。想记录健身目标?有应用程序。想让农场更具有可持续性?当然,也有应用程序!在技术驱动的世界中,农民、科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正在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来保持领先地位。
几前年,美国农场局(AmericanFarmBureau)的几名成员说,数据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他们的议事日程上。但是在今天,数据却频频出现在PowerPoint幻灯片、各种谈话,以及问答大会中。日,QuentinHardy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在土地和数据中工作(WorkingtheLandandtheData)》中指出,今天如果想要在农业中取得成功,就不要只想着把时间花在田间地头,相反,应该花在电脑屏幕上。
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为此,全球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才能够养活这个世界。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就需要更大量的土地来提供动物饲料。然而,全球的耕作用地总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怎样养活这些人口对农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负担。2014年3月,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系列报告中,粮食安全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领域。
许多农场技术专家认为,大数据这项新技术来得正当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研究,农民能够预测最佳播种时间、用什么类型的种子以及在哪里种植,以提高产量、降低运营成本,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粮食安全依赖于强健且适应性强的植物与动物性作物的生产及发展,因此让大数据这个沉睡的巨人充分发挥在农业中的潜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也刻不容缓。
大数据在农业中的作用概览
农民熟知自己的每英亩土地,从作物每一寸的生长,到可能破坏作物的虫害,再到风、雨、雪、霜、热和灰尘。可以说,农民对所有这一切对土地的影响了如指掌。但毕竟,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农民没有足够的人力或资本来利用他所收集的数据来做事情。在近几十年的高科技热潮中,农业世界已经悄然引入了数据聚合技术。比如在农用机械中整合内置的数据系统,在谷仓或联合收割机中启用无线网络,而一些大型农场开始使用软件来管理业务。
生产是农业产业中最最重要的词。据统计,在过去的将近70年间,美国的农业产量增加了一倍多,平均每年大约增长1.5%。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每个农民的脑海中,或者是每个农业产业人的脑海中,都会时刻想着如何养活在2050年将会高达90亿的人口。可耕地的减少和管理法规要求的增加,都迫使农民要&少花钱多办事&,使用更少的化学品,并采用非常精确的施肥方式,从而取得更高的产量。这也正是为什么杂交种子会有吸引力,为什么大农业公司会取得胜利,为什么在新的水平上追踪数据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原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天气波动性的增长,以及依赖石油的农业对化石燃料的价格越来越敏感,必然会激励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并管理风险。围绕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以计算生物学的研究活动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科学家和组织能够更好地养活全世界,并提高食品和动物作物的质量。这些研究都涉及宠大的数据集和计算分析。那么,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大数据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农民需要测量和了解数量巨大、种类多样的数据所能带来的影响,因为这些数据驱动着他们的耕地的整体质量与产量。这些数据包括当地的天气数据、GPS数据、土壤细节、种子、化肥和作物保护剂规格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运行长期和短期模拟,以应对气候变化、市场需求或其他参数造成的&事件&,对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民而言不可或缺。同时,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在整个供应链跟踪并追溯产品,或是实行原产国标签,无疑是额外的大数据挑战。
其次,种子、植物保护剂和肥料的供应商需要接收所有的这些数据,将其放入统一的模型中,并使用专用算法,以便向农民提供尽可能最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再次,农业机械制造商是整个价值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需要确保其资产能在最低成本保持最长的正常运行时间,还要支持移动数据采集(如土壤样本、水分监视器和传感器、田间作物的颜色、生长速率、天气破坏、营养水平、农作物品种等),并能让这些信息在价值链内被实时获取,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除了农民、农业企业、供应商和农业机械制造商以外,气象站和实验室、贸易商和行业合作伙伴、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也是这个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他们对来自无数信息源的大数据也有巨大的需求。这就需要向农业供应网络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独立的、以大数据为手段的、值得信赖并且安全的平台,让他们在支持精准农业的概念时,能够互惠互利地放置、分享和交换数据。同时,这一平台应该简化并协调农民和与其有共同最终目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不断推动产量提高,并可持续地养活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
使用现代化的机器,就意味着很难摆脱大数据。可以说,数据科学是农业新的推动力。在农业支出中,大约有2/3是侧重于做出选种、繁殖和土地使用权的决策。而有大量的数据会影响这些决策。现在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比如航空影像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农民来说,考虑使用他们收集的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非常重要。
大数据应用&&精准农业
大数据在农业中应用最普遍的领域之一就是精准农业。通过对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作物成熟度,甚至是设备和劳动力的成本及可用性方面的实时数据收集,预测分析可以用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这就是所谓的精准农业。在精准农业中,控制中心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来帮助农民在播种、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决策。遍布田间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此外,卫星图像和无人机会被用来拍摄田地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会显示作物成熟,加上对未来48小时的精准天气预测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的情况,并帮助农民做出前瞻性的决策。
农民无法创建土地,甚至他们在不断地失去耕地,因此他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的潜力,而精准农业能让农民更高效。最近一份对种植大豆的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精准农业可以得到快速回报&&种子、肥料和化学品的使用节省高达15%。另一份出自美国国务院高级科学顾问RajKhosla教授的研究表明,仅使用一种类型的精密技术,农民就可以将产量增加16%,而同时将用水量减少50%。如果足够重视精密技术,并加以合适地利用,精准农业将让农民有机会加倍其产出,从而养活90亿人,并改变社会对农业这一产业的认知。
大数据遍布于农业生产的整个价值链,也就意味着,几乎在这一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精准农业的概念。仅仅天气一项,就足以为例。
为了能够以最佳方式种植农作物,农民需要通过数据了解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如何培养这些作物,为此需要考虑种子对天气和当地疾病的耐性,同时还要考虑种植的种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河附近的田地种植,最好就选用需要较少肥料的种子,从而减少污染。
一旦种子已经种下,围绕着施肥和维持作物的各种决策都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农民知道第二天会有大雨,他们可能会决定今天不施肥,因为肥料将会被冲走。知道是否即将下雨也可能会影响何时灌溉。由于全世界有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农业用水将会对全球淡水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气不仅影响作物如何生长,而且会影响围绕作物收割和运输的物流。例如当收割甘蔗的时候,就需要土壤足够干燥,从而可以支持收割设备的重量。如果土壤潮湿,设备就可能会破坏农作物。通过数据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以及哪些区域会受到影响,就可能提前做出更好的关于工人部署的决策。
作物收获之后,将其运输到配送中心的物流至关重要。大量的食物浪费发生在分配环节,因此尽快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输食物很重要。而天气也可能会对此造成影响。比如如果很多道路是泥土路的话,大雨就会导致卡车陷入泥中。通过了解哪里会下雨,有哪条路可能会受到影响,公司就可以更好地选择出运输食物的最佳路线。
随着全球食品供应链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农业资源最大化至关重要。因此,大数据带动的精准农业也势必继续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属于高科技的工作,因此相比于传统农业,精准农业更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到来,这无疑增加了农业在整个社会价值链中的活力。
面对大数据,大型农业公司的反应
现在,当有人提到农业时经常会想到的是什么?是孟山都公司(Monsanto)。虽然该公司已经被妖魔化为企业贪婪和罪恶的代表,但也正是它使得农业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成立于1901年的孟山都公司最初是销售DDT、牛激素、多氯联苯(PCB)和阿斯巴甜的化学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起,孟山都公司开始购买种子企业并投资于生物技术研究,战略性地过渡成为一家农业公司。孟山都公司早在公众认识到之前就看到了农业的长期机会,并投注于此。该公司认为,农业大数据是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而其在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间收购的几家农场数据分析公司也验证了这一点。
2012年初,孟山都公司收购了精密播种(PrecisionPlanting)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硬件和软件能够在田间播种空间、深度以及根系方面向农民提供帮助。2013年10月,孟山都公司以9.3亿美金收购了农业数据科学的最大的公司之一,即位于旧金山的气象数据分析公司&&气候集团(ClimateCorporation),标志着要转向数据与生物技术解决方案的整合。而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报道说,孟山都公司的这一收购行动标志着首宗重大的&大数据&收购顺利完成。随后,在2014年2月,气候集团买下了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土壤测试服务公司Solum。而孟山都公司的主要软件产品FieldScripts适用于所有的这些系统,以确定土壤的生产力和产量。
孟山都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BrettBegemann说,随着数据存储越来越便宜,并且能够更容易地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他们预计精准农业将继续快速增长,而目前该公司还仅仅是开始探索使用这些工具能够为农民所创造的价值。孟山都公司估计称,在种植方面的建议有可能每年让全球作物产量增加值达200亿美元。
几乎所有的大型农业公司都纷纷向农业大数据投钱。杜邦先锋(DupontPioneer)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并且最近加大了其服务。在孟山都公司收购气候集团之后,杜邦公司(DuPont)和迪尔公司(Deere)都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动自己进军农业数据科学。目前,Deere的FarmSight、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FieldScripts和先锋公司(Pioneer)的Field360都是被广泛使用的农业大数据系统,所有这些系统都与气候云(Climatecloud)相结合,它们可以让农民收集来自机械化农场设备的种植和产量数据并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当与多个来源的匿名数据整合后,能够得出详细的对策。或许,这将有机会彻底改变农业,它使农民与公司之前的事务更加透明,并有助于农业的成功。
大数据在农业中应用的
MySmartFarm农民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数据,有机农业运营更需要采集大量的耕作数据。MySmartFarm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WolfgangvanLoeper正在利用大数据来改造农业。MySmartFarm致力于为农民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的耕种更适应自然,即更多地利用大自然的技巧,用更低的成本收获庄稼,并让作物含有更多的重要的天然植物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在经过大量化学处理的农产品中含量很少。
MySmartFarm是个SaaS系统,它将收集到的数据与预测数据相结合,帮助农民对预测或趋势做出反应。通过MySmartFarm系统,农民能够拥有他所有的数据,包括收获、施肥、实验室、天气、疾病,以及来自当地土壤或叶片水分和卫星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同时还能有重要的映射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MySmartFarm将所有这些数据与气候数据相结合,并产生新的情报。将其加入农民自身完整的安全存储的数据中,农民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方便的管理仪表板,指明面对众多的参数时,要做出快速而高效的决策,最重要的是什么,从而更及时地采取行动。
MySmartFarm将推动农民走向更可持续的耕作实践活动,这不仅仅是节约水和化学品,更是帮助他们通过知识转移(比如成功并且盈利的,或者是更加生态的耕作实践),转向更农业生态化的做法。
iPlant奶牛养殖需要参考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大量数据,也就意味着大数据变得非常重要,而其中获取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是真正的制胜法宝。设在德克萨斯高级计算中心(TexasAdvancedComputingCenter)的iPlant是一个植物与动物生命科学分析和大数据的知名平台。该平台的科学家可以使用奶牛的基因组序列来预测奶牛的产奶量,其精度是以前的三倍,而成本只有1/20。并且,现在科学家能在奶牛刚刚出生就提供这一信息,而不是象以前一样要到奶牛5岁的时候才能预测。这项技术中,很显然,这项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奶牛养殖,并彻底改变乳品行业。因为只要可以抽取样本,就能评估公牛,并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最终它的女儿的表型。
大数据应用于作物种植在哥伦比亚,水稻产量不断下降,加之自由贸易协定危及当地农民,因此利用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来改善耕作条件显然非常有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TropicalAgriculture)发现,在哥伦比亚某些地区,作物产量的变化有30~40%是由气候影响造成的。2014年10月,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哥伦比亚的水稻种植者联合会(ColombianRiceGrowersFederation)开发出的计算机模型正式发布,它能够得出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气候条件下,哪种作物生长得最好。
早在2013年,通过该模型,研究人员就建议一些哥伦比亚农民不要种植作物,因为他们预测大干旱会严重破坏收成。听从这一正确的建议的农民们节省了380万美元,而那些不采纳建议的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失去了他们的庄稼。在2014年9月,该项目在联合国大数据气候变化挑战(BigDataClimateChallenge)中获胜,并且已经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比如尼日利亚。
农业大数据这一双刃剑的
农业数据的力量无法估量,它是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同时,农民也可以通过数据来增强自身。比如如果极端环保主义者来敲门,并试图指责农民使用了太多的农药或用错了种子,那农民就可以简单地拿出一部iPhone,提供与比相反的证据。在某种程度上,这使得种植在公众面前更透明。
但在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会成为对付农民的武器,因为它总会让人产生被监视的感觉。对于大数据公司而言,农民就是一个帐号,是在每个人身边的种植者。但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如果他们的数据落入坏人之手,将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大数据带动的精准农业的最大风险不在于将数据与竞争对手的数据集中在一起,而在于让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具有了这些专有信息的访问权限。如果有人知道了某项农业运作的数据,那也就意味着他可能也知道了这些作物产于何时何地,产量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甚至农场的利润是多少等。而一旦这些数据落入坏人之手,就可能会被用来对付农民。有些农民表示,他们担心一些没有相关知识的人获取了关于农业操作的机密信息,然后故意扭曲农民实际上在做的事情。比如数据中会反映出氮肥的使用,这一使用是严格受政府监管的,而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很容易制造出错误信息,产生误导。
农民一直在担心他们专有的农业数据的隐私问题,其最大的担忧是要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暴露给外部分析人员。在农业中使用数据科学原理或大数据技术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应用相对较新,并且其潜在应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在整个农业领域采用一种陌生的技术,有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实践证明,当对亲自收集的自身农场的数据的使用、隐私和控制有确定性的时候,农民们会更容易接受那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因此,当许多行业正采取狂野的西部方式应用大数据的时候,农耕世界却正在处理更有份量的问题,包括隐私权、数据集成和安全漏洞等。农民们正在密切研究如何将种子科学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同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竞争优势。
日,美国农场局联合会(AmericanFarmBureauFederation)主席BobStallman在发布会中指出,从个体农场收集到的专有数据具有价值,应该是农民的财产。创新和技术对这些数据的使用经过扩展,能为农民提供新的管理工具,因此保护这些数据的隐私至关重要。
2014年3月,开放农业数据联盟(OpenAgDataAlliance,OADA)应运而生,其主要目标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监督跨不同的技术或数据来源平台的流畅的互操作性、通用数据格式,以及安全和隐私标准。该组织构建了一系列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API),从而让农民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能够通过安全的云服务自动进行通信。使用这一开放标准软件,农民可以整合来自各种各样的来源的数据。该组织确认,如果农民们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的数据处理平台,那么农民就有权优化农业产量,改善养护方法,进而增加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
同时,美国农场局(AmericanFarmBureau)也在设立关于如何妥善收集及处理收成数据的行为规范。毕竟,农业是一种高竞争性的实践活动。在大量的数据收集工具背后,有当今一些领先的大型农业公司(如孟山都),那么农民必须要努力确保他们这些高度机密的数据不会被泄露,不会被供应商滥用,或者是不会被竞争对手得到。因此,开放农业数据联盟和美国农场局为设立围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行为规范而做出的努力非常有必要,因为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基准。
作为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的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认为农业投资是战胜饥饿和贫困的最佳武器。大数据让农民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每年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运作的知识,从而更快地理解生产与实施新方法的实践。有人认为,数据带来的趋势会鼓励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从而实现技术有效性的最大化,因此可能会造成科技趋势排挤小型农场;但另一些人认为,随着大数据成本的迅速下降,小农场主也能使用这些技术来不断加强自身。但无论如何,我们正在迈进一个人口更多、资源更少的时代,这使得农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最终,农业会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名称:吾谷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金桥天阶大厦7层
电话:010-
email:.cn
反馈内容(*必填)
欢迎提出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宝贵建议(400字以内),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方式(*必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大数据平台 招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