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分家闹分家,持股51%的股东分家通知财务付款未与法人通知犯法吗?

大股东背后闹分家 先锋医药主力还得靠韭菜? _ 东方财富网
大股东背后闹分家 先锋医药主力还得靠韭菜?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这诡异的一幕让诸多韭菜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年年分红派息、市值水涨船高,面对这样一处好标的,大股东却嚷着要找第三方接盘。这诡异的一幕让诸多韭菜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日,中国先锋医药(01345)突然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已获公司大股东Pioneer Pharma (BVI) Co。, Ltd。告知,其正就可能出售Pioneer Pharma于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这也是其首次正面表达要“分家”的意向。  据智通财经观察,当时,Pioneer Pharma持有中国先锋医药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9.14%。虽然Pioneer Pharma表示,此商讨正在进行,不一定会引致任何交易。但假如全盘卖出,有关交易可能引致收购守则项下的可能收购建议。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三次……,细数公告,截至目前,为大股东“分家”之事,中国先锋医药已陆续发了8份公告,且专门挑在每月初的6日、8日这种略带“美好寓意”的日子发。  可老话说的好,事不过三。面对大股东“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中国先锋医药股价应声而落。以2016年11月第一次公告至今的147个交易日内为例,该股区间跌幅近17个点。  若排除期间因业绩利好影响,从日-6月15日计算,该股跌幅超过28.9%,成交量约8475万股,成交金额约2.4亿港元。  大股东脱手之心路人皆知  如果说,2016年离我们已有了一段时间,那我们就来好好述说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先锋医药所有重点公告。  智通财经查阅到,截止6月16日,中国先锋医药已发布了27条公告,除每月证券登记表披露以及2016年财报、股东会议外,其余皆为“根据收购守则规则就可能交易事项”作出的披露。  如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布,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公告日期(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  2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又发公告,称大股东Pioneer Pharma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过去的一个月由于恰逢中国的新年假期,因此并无重大进展。  遇到春节,关门度假,没有推进显然也说的过去。但过完年,总该有点实质性的进展吧?怀揣美好期待,无奈,中国先锋医药又戏耍了“韭菜”一番。  3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表示,获Pioneer Pharma告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由于目前被禁止于该公司年度业绩刊发日期之前60日内买卖该公司的任何股份。因此过去的一个月可能交易事项并无重大进展。  总是有理由,你究竟有没诚意?就在市场有些不耐烦之际,4月8日,该公司指出,已在日公布了2016年度业绩,因此该公司董事被禁止买卖该公司股份的禁售期已结束。获Pioneer Pharma告知,其与一名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双方正致力于完成可能交易事项的条款,旨在尽快于协议达成后公布。  一睁一闭,“哈嗯”!一个月过去了。5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告,Pioneer Pharma与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但双方之间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商讨仍在继续。  而到6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再玩文字游戏: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本公告日期双方之间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Pioneer Pharma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考虑到自11月公告日起已经超过6个月,为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最大利益,公司正在评估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  一晃半年时间没了,而Pioneer Pharma出售股权一事还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倍感玩弄的韭菜们也似乎磨灭了耐心,没心情看该公司继续演戏,于是纷纷外逃。截至6月15日收盘,中国先锋医药出现连续下跌走势,现报2.33港元,跌2.51%,要知道这已是该股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在16.49左右,成交量呈逐步放大趋势。  不过,好在6月16日,该股止跌,回升2.58%,报2.39港元,涉及金额747.33万港元。其中,大户资金净流出48.93万港元,散户资金反而流入38.14万港元。  良好业绩足以让股东“吃香喝辣”  大股东究竟想怎样,是不是舍不得这块优良资产了?  从财报来看,中国先锋医药的确表现优秀。2016财年,该公司收益17.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5%;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37亿元,同比增长36.23%;毛由上年的60.9%增加至63.5%;每股盈利0.18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3元。  从财报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先锋医药的有利财务指数都在呈现正面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表现抢眼。  智通财经通过分析发现,该公司财务指标大幅度增长,其得益于良好的销售网络。期间,通过营销网络扩大该等产品的覆盖率,及普利莫产品报告期内恢复正常进口销售(该药2016年4月恢复销售,9个月内实现的收益1601万元,较去年增加117.7%。),让药品收益增加36.4%至6.34亿元;医疗器械收益增加4.1%至1.38亿元。  另外,因为爱尔康眼科药品的销售重回正常增长轨道,该公司提供的联合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销售的产品收益增加17.9%至10.19亿元。  手握畅销药(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眼科药品销售权以及医疗器械业务,在现有的国内医药市场足能“吃香喝辣”。要明白,与之业务发展模式类似、市值是其11倍(约338亿港元)的推广龙头——康哲药业(00867)在2016年净利润也只有13.76亿元。若从业绩体量等方面平行换算,利润贡献相差并不明显。  如此说来,大股东表现的犹犹豫豫,或许的确处于难以抉择阶段。  投资合作朝国际化方面发展  事实上,除上述现有业务为期增量外,中国先锋医药还“满世界”地引进新产品。  目前,该公司已取得数十种处方药及医疗器械(第三梯队产品)的营销、推广及销售权,一旦获准销售,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同时巩固第一二梯队产品原有的优势,通过三个梯队产品的齐头并进,力争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具备高增长潜力标的之一的纽交所上市公司NovaBay,2016年中期总销售净值较去年同期大增约183%,不排除未来或直接助力于中国先锋医药财务,扩大利润增速率。  此外,中国先锋医药还与包括美国爱尔康、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了稳定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也为引进高端产品提供了便利与可行性。
(责任编辑:DF307)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字号: 】 【】 【】
马应龙汉深大药房股东闹分家
作者:陈红霞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img alt="汉深大药房股东闹分家" src="./W.png" OLDSRC="W.png" />
  记者 陈红霞 武汉报道
  曾让马应龙药业名声大振的医药零售板块的并购,如今却引发一场股东内部纠纷。
  11月14日,马应龙大药房大门口,武汉马应龙汉深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马应龙汉深公司)的员工提出诉求:公司运作瘫痪,连工资都无法发出来,要求控股股东解决问题。
  马应龙汉深公司隶属于武汉马应龙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2007年,马应龙大药房斥资3000多万元,并购武汉汉深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成立马应龙汉深公司,其股东构成为:马应龙大药房持股63.5%,汉深医药集团和叶柏深合计持股36.5%,马应龙方面控股。
  此番激化双方矛盾的,则是这两股东分家,武汉汉深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叶柏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初并购时,马应龙方面承诺5年内将医药零售板块上市,但今年已到第6年,上市仍然遥遥无期,我提出分家,但马应龙方面不答应。”
  马应龙药业(600993)方面称,双方确实有争议,但按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不能分拆资产上市”。马应龙方面称,公司一年营业收入15亿元,汉森大药房一年收入只有3000万元,达不到信披条件。
  结为“亲家”
  一场强强联合的并购,却引来尴尬的纠纷。
  2004年,马应龙药业首次公开募集2.8亿元,募投金额中,将416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连锁药店,此后,马应龙药业的版图范围中,医药零售成为其一个重要发力点。马应龙当时的目标是:将马应龙大药房打造为武汉市业内公认的直营店第一品牌。
  此后,马应龙大药房在湖北范围内大范围并购。2007年年初,马应龙药业投资管理部一位负责人找到叶柏深,洽谈并购合作。此时叶柏深执掌的武汉汉深医药(集团)公司下辖汉深大药房,在当时湖北医药零售市场上,汉深大药房以平价取胜,省内布局门店50多家,除了武汉市外,汉深大药房的触角还延伸到荆门、麻城等地,在业内市场份额占据前三名的位置。
  “虽在业内排名不错,但靠自主发展的增速有限,而且也不懂资本市场。”叶柏深坦言,当时的汉深大药房如果要实现快速发展,难度较大。面对着马应龙大药房抛出的“橄榄枝”,叶柏深最看中一点,“马应龙方面口头承诺,并购后5年内,马应龙药业会将药房零售板块单独拿出来上市。能够上市,则是汉深医药最为看中的。”在这种局面下,双方一拍即合。
  马应龙请专业审计机构扣除或含风险后,将汉深大药房当年净利润计算为400万元,并给出4倍溢价,马应龙大药房出资3150万元,出任马应龙汉深大药房大股东,拥有控股权。汉深医药集团资产及相关方面作价2600万元,持有马应龙汉深大药房36.5%的股份。
  日,武汉市马应龙汉深大药房挂牌成立,汉深大药房旗下零售门店整体更名为马应龙汉深大药房。
  汉深医药公司副总经理李荣华介绍,此前的汉深大药房股东为三个自然人,即叶柏深、李荣华和另一位向姓负责人,后两人持股比例分别为1.36%。“为了清理这种复杂的股权关系,当时谈判的条件之一是我和向退出。”李荣华说,她和向姓负责人将自己持有的汉深大药房股权过渡到叶柏深名下,转为隐形股东,股份由叶代为持有,同时,马应龙方面还承诺,除了这部分股权外,李荣华和向姓负责人还每年可以拿15万元的年薪作为补偿。
  除了汉深大药房外,马应龙大药房还先后收购中商平价旗下的爱欣大药房、武汉青山大药房等,甚至还收购一家叫做天下明的医药物流公司。
  “马应龙方面当时说,这些并购的目的就是做大医药零售业务板块规模,让其具备上市资格。” 李荣华称。
  分歧凸显
  双方合资后,马应龙大药房派人进驻合资公司,包括一名分管销售的副总、一名采购人员和一名财务科长。叶柏深称,“合资前后,企业并无多大变化。”叶柏深表示,自己出任合资公司总经理,李荣华出任副总经理,按照此前的运作模式,马应龙汉深大药房“独自战斗着”。
  在马应龙方面看来,叶柏森担任总经理期间,没有切实贯彻执行汉深大药房公司董事会的战略意图及决议,未能依托马应龙产业平台优势实施有效整合,致使汉深大药房经营能力每况愈下。
  不过也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出,双方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与汉深方面不愿意放权有关。
  但叶柏深对上市仍然是有期待,2009年春节期间,叶柏深听说马应龙药业从未有过将医药零售板块单独上市的打算,“我找马应龙方面核实,对方一位财务老总明确告知我没有上市的可能。”
  在叶柏深看来,兼并后的合资公司受限颇多。“以前的汉深大药房主要依靠低价抢占市场,但合并后,其价格受上市公司限制,要对股东负责,对利润的要求增大。”叶柏深表示,这些规则限制,还不如最初自己掌握控股权时灵活。汉深集团计划分家单干。
  2010年开始,叶柏深多次找到马应龙方面,要求分家。此时,马应龙汉深大药房的业绩却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从2007每年开始,每年都亏损100多万元,去年,国家将OTC药品降价,也大幅冲击行业。公司亏损面还加大,而到今年9月底为止,今年的亏损额已经达到了300多万元,如果按马应龙本金(3150万元)退还,即亏损马应龙完全不需要承担,这笔买卖并不合理。” 叶柏深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13年4月份左右,马应龙方面同意以各自持股比例退股,并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马应龙汉深大药房的资产进行审计。
  马应龙方面回应称,2013年11月初,审计工作正式结束,汉深大药房经营业绩连续亏损:2008年亏损140万元、2009年亏损159万元、2010年亏损394万元、2011年亏损248万元、2012年亏损263万元、月亏损更是达到536万元。
  “马应龙大药房传来过一份《武汉马应龙汉深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2013年临时股东会会议通知》,称会议将在11月4日举行,议题内容就是包括《武汉马应龙汉深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议案》。”叶柏深回忆说,会议举行当日上午9点多,他赶到马应龙大药房公司所在地参会。会议中的第一项是《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等的议案》,“这个议案的内容是,将我在马应龙汉深大药房的职务从总经理升至副董事长,但决定事先没有通知我。”叶柏深指其拒绝在议案投票上签字,但当时的董事会通过了有关于叶柏深变更为马应龙汉深公司副董事长的议案。也就是说,名义上,对叶柏深职务调整已生效。
  对此叶柏深拒绝执行。马应龙汉深大药房则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李荣华认为,公司员工工资只能垫付,缺少了上述U盾(对公网银),公司业务只能进不能出。
  马应龙药业有关人士直言,公司依照公司法调整管理层,合理合法。
  双方仍在博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公网安备-1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我在努力做业绩,大股东却背后闹分家 先锋医药(01345)主力还得靠韭菜?
逐年盈利、年年分红派息、市值水涨船高,面对这样一处好标的,大股东却嚷着要找第三方接盘。这诡异的一幕让诸多韭菜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日,中国先锋医药(01345)突然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已获公司大股东Pioneer Pharma (BVI) Co., Ltd.告知,其正就可能出售Pioneer Pharma于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这也是其首次正面表达要“分家”的意向。
据智通财经观察,当时,Pioneer Pharma持有中国先锋医药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9.14%。虽然Pioneer Pharma表示,此商讨正在进行,不一定会引致任何交易。但假如全盘卖出,有关交易可能引致收购守则项下的可能收购建议。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三次……,细数公告,截至目前,为大股东“分家”之事,中国先锋医药已陆续发了8份公告,且专门挑在每月初的6日、8日这种略带“美好寓意”的日子发。
可老话说的好,事不过三。面对大股东“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中国先锋医药股价应声而落。以2016年11月第一次公告至今的147个交易日内为例,该股区间跌幅近17个点。
若排除期间因业绩利好影响,从日-6月15日计算,该股跌幅超过28.9%,成交量约8475万股,成交金额约2.4亿港元。
大股东脱手之心路人皆知
如果说,2016年离我们已有了一段时间,那我们就来好好述说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先锋医药所有重点公告。
智通财经查阅到,截止6月16日,中国先锋医药已发布了27条公告,除每月证券登记表披露以及2016年财报、股东会议外,其余皆为“根据收购守则规则就可能交易事项”作出的披露。
如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布,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公告日期(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
2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又发公告,称大股东Pioneer Pharma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过去的一个月由于恰逢中国的新年假期,因此并无重大进展。
遇到春节,关门度假,没有推进显然也说的过去。但过完年,总该有点实质性的进展吧?怀揣美好期待,无奈,中国先锋医药又戏耍了“韭菜”一番。
3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表示,获Pioneer Pharma告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由于目前被禁止于该公司年度业绩刊发日期之前60日内买卖该公司的任何股份。因此过去的一个月可能交易事项并无重大进展。
总是有理由,你究竟有没诚意?就在市场有些不耐烦之际,4月8日,该公司指出,已在日公布了2016年度业绩,因此该公司董事被禁止买卖该公司股份的禁售期已结束。获Pioneer Pharma告知,其与一名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双方正致力于完成可能交易事项的条款,旨在尽快于协议达成后公布。
一睁一闭,“哈嗯”!一个月过去了。5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告,Pioneer Pharma与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但双方之间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商讨仍在继续。
而到6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再玩文字游戏: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本公告日期双方之间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Pioneer Pharma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考虑到自11月公告日起已经超过6个月,为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最大利益,公司正在评估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
一晃半年时间没了,而Pioneer Pharma出售股权一事还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倍感玩弄的韭菜们也似乎磨灭了耐心,没心情看该公司继续演戏,于是纷纷外逃。截至6月15日收盘,中国先锋医药出现连续下跌走势,现报2.33港元,跌2.51%,要知道这已是该股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在16.49左右,成交量呈逐步放大趋势。
不过,好在6月16日,该股止跌,回升2.58%,报2.39港元,涉及金额747.33万港元。其中,大户资金净流出48.93万港元,散户资金反而流入38.14万港元。
良好业绩足以让股东“吃香喝辣”
大股东究竟想怎样,是不是舍不得这块优良资产了?
从财报来看,中国先锋医药的确表现优秀。2016财年,该公司收益17.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5%;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37亿元,同比增长36.23%;毛利率由上年的60.9%增加至63.5%;每股盈利0.18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3元。
从财报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先锋医药的有利财务指数都在呈现正面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表现抢眼。
智通财经通过分析发现,该公司财务指标大幅度增长,其得益于良好的销售网络。期间,通过营销网络扩大该等产品的覆盖率,及普利莫产品报告期内恢复正常进口销售(该药2016年4月恢复销售,9个月内实现的收益1601万元,较去年增加117.7%。),让药品收益增加36.4%至6.34亿元;医疗器械收益增加4.1%至1.38亿元。
另外,因为爱尔康眼科药品的销售重回正常增长轨道,该公司提供的联合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销售的产品收益增加17.9%至10.19亿元。
手握畅销药(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眼科药品销售权以及医疗器械业务,在现有的国内医药市场足能“吃香喝辣”。要明白,与之业务发展模式类似、市值是其11倍(约338亿港元)的推广龙头——康哲药业(00867)在2016年净利润也只有13.76亿元。若从业绩体量等方面平行换算,利润贡献相差并不明显。
如此说来,大股东表现的犹犹豫豫,或许的确处于难以抉择阶段。
投资合作朝国际化方面发展
事实上,除上述现有业务为期增量外,中国先锋医药还“满世界”地引进新产品。
目前,该公司已取得数十种处方药及医疗器械(第三梯队产品)的营销、推广及销售权,一旦获准销售,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同时巩固第一二梯队产品原有的优势,通过三个梯队产品的齐头并进,力争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具备高增长潜力标的之一的纽交所上市公司NovaBay,2016年中期总销售净值较去年同期大增约183%,不排除未来或直接助力于中国先锋医药财务,扩大利润增速率。
此外,中国先锋医药还与包括美国爱尔康、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了稳定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也为引进高端产品提供了便利与可行性。
从财务基本面,到公司发展战略,中国先锋医药十分符合长期投资标的的要求。从这点,大股东还在吵着卖股权似乎有点特别的“意思”。假如没有这一出,从该公司仅12倍动态市盈率来看,相较于同行业的估值的确便宜了不少。(田宇轩/文)
更多港股重磅资讯,下载智通财经app
更多港股及海外理财资讯,请点击www.zhitongcaijing.com(搜索“智通财经”);欲加入智通港股投资群,请加智通客服微信(ztcjkf)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那辛与股东闹分家 黄圣依专辑面临流产--黄石新闻--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那辛与股东闹分家 黄圣依专辑面临流产
来源:东楚晚报&时间: 10:55:00&标签:&文字大小:【】
  本报讯 据《新闻晨报》报道,日前记者接到某演出商电话,称那辛已和黄圣依解约,而在前天,又有消息称黄圣依首张唱片母带丢失、不能按原定时间发行的消息爆出。记者前天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黄圣依确实已经和那辛公司解约。  前天有媒体称,黄圣依所签约的宇乐乐传媒遭到失窃事件,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黄圣依首张专辑的母带丢失。然而就在前一天深夜,某演出商致电记者,透露那辛已和黄圣依解约,“所以这张唱片按原定时间发行是不可能的了”。该演出商告诉记者:“原来那辛公司和黄圣依解约了,而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虽然前天记者没能联系上黄圣依和杨子,但和他们相熟的一位人士证实:“黄圣依确实已经和那辛公司解约了,在这件事中,她是一个受害者。”这位知情人士透露,宇乐乐公司现在高层已经乱套了,“他们现在在闹分家,两边分别拥有一部分黄圣依首张专辑的版权和母带,但谁也不愿意交出来给对方。”  前天,记者打通了那辛的电话,她表示:“我现在只能肯定地说,母带绝对没有丢。至于我们和黄圣依方面,目前确实有些问题,过多的内容我不方便透露,晚些时候我会公布的。”
【】 【】【】【】
www.hsdcw.com
今日报纸摘要
[黄石日报]...........................
[东楚晚报]...........................
[东楚时评]...........................
[社区精华]...........................
[衣食广场]:[衣食广场]:[市民茶坊]:[情感长廊]:[情感长廊]:[散文随笔]:[小说]:[文学评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社
电 话: E_MAIL: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www.hsdcw.com:www.hsxww.com)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鄂ICP备号 鄂新网备1101号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我在努力做业绩,大股东却背后闹分家 先锋医药(01345)主力还得靠韭菜?
日 20:04:26
逐年盈利、年年分红派息、市值水涨船高,面对这样一处好标的,大股东却嚷着要找第三方接盘。这诡异的一幕让诸多韭菜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中国先锋医药(01345)突然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已获公司大股东Pioneer Pharma (BVI) Co., Ltd.告知,其正就可能出售Pioneer Pharma于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与若干第三方商讨。这也是其首次正面表达要“分家”的意向。据智通财经观察,当时,Pioneer Pharma持有中国先锋医药全部已发行股本约69.14%。虽然Pioneer Pharma表示,此商讨正在进行,不一定会引致任何交易。但假如全盘卖出,有关交易可能引致收购守则项下的可能收购建议。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三次……,细数公告,截至目前,为大股东“分家”之事,中国先锋医药已陆续发了8份公告,且专门挑在每月初的6日、8日这种略带“美好寓意”的日子发。可老话说的好,事不过三。面对大股东“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中国先锋医药股价应声而落。以2016年11月第一次公告至今的147个交易日内为例,该股区间跌幅近17个点。若排除期间因业绩利好影响,从日-6月15日计算,该股跌幅超过28.9%,成交量约8475万股,成交金额约2.4亿港元。大股东脱手之心路人皆知如果说,2016年离我们已有了一段时间,那我们就来好好述说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先锋医药所有重点公告。智通财经查阅到,截止6月16日,中国先锋医药已发布了27条公告,除每月证券登记表披露以及2016年财报、股东会议外,其余皆为“根据收购守则规则就可能交易事项”作出的披露。如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布,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公告日期(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2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又发公告,称大股东Pioneer Pharma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过去的一个月由于恰逢中国的新年假期,因此并无重大进展。遇到春节,关门度假,没有推进显然也说的过去。但过完年,总该有点实质性的进展吧?怀揣美好期待,无奈,中国先锋医药又戏耍了“韭菜”一番。3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表示,获Pioneer Pharma告知,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仍在进行。由于目前被禁止于该公司年度业绩刊发日期之前60日内买卖该公司的任何股份。因此过去的一个月可能交易事项并无重大进展。总是有理由,你究竟有没诚意?就在市场有些不耐烦之际,4月8日,该公司指出,已在日公布了2016年度业绩,因此该公司董事被禁止买卖该公司股份的禁售期已结束。获Pioneer Pharma告知,其与一名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双方正致力于完成可能交易事项的条款,旨在尽快于协议达成后公布。一睁一闭,“哈嗯”!一个月过去了。5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公告,Pioneer Pharma与潜在收购方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最近有所进展,但双方之间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商讨仍在继续。而到6月8日,中国先锋医药再玩文字游戏:获Pioneer Pharma告知,于本公告日期双方之间就可能交易事项的商讨尚未得出定论,且Pioneer Pharma并无就可能交易事项订立任何正式或具法律约束力的买卖协议。考虑到自11月公告日起已经超过6个月,为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最大利益,公司正在评估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一晃半年时间没了,而Pioneer Pharma出售股权一事还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倍感玩弄的韭菜们也似乎磨灭了耐心,没心情看该公司继续演戏,于是纷纷外逃。截至6月15日收盘,中国先锋医药出现连续下跌走势,现报2.33港元,跌2.51%,要知道这已是该股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在16.49左右,成交量呈逐步放大趋势。不过,好在6月16日,该股止跌,回升2.58%,报2.39港元,涉及金额747.33万港元。其中,大户资金净流出48.93万港元,散户资金反而流入38.14万港元。良好业绩足以让股东“吃香喝辣”大股东究竟想怎样,是不是舍不得这块优良资产了?从财报来看,中国先锋医药的确表现优秀。2016财年,该公司收益17.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22.5%;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37亿元,同比增长36.23%;毛利率由上年的60.9%增加至63.5%;每股盈利0.18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3元。从财报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先锋医药的有利财务指数都在呈现正面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表现抢眼。智通财经通过分析发现,该公司财务指标大幅度增长,其得益于良好的销售网络。期间,通过营销网络扩大该等产品的覆盖率,及普利莫产品报告期内恢复正常进口销售(该药2016年4月恢复销售,9个月内实现的收益1601万元,较去年增加117.7%。),让药品收益增加36.4%至6.34亿元;医疗器械收益增加4.1%至1.38亿元。另外,因为爱尔康眼科药品的销售重回正常增长轨道,该公司提供的联合推广和渠道管理服务销售的产品收益增加17.9%至10.19亿元。手握畅销药(戴芬,希弗全,普利莫)、爱尔康眼科药品销售权以及医疗器械业务,在现有的国内医药市场足能“吃香喝辣”。要明白,与之业务发展模式类似、市值是其11倍(约338亿港元)的推广龙头——康哲药业(00867)在2016年净利润也只有13.76亿元。若从业绩体量等方面平行换算,利润贡献相差并不明显。如此说来,大股东表现的犹犹豫豫,或许的确处于难以抉择阶段。投资合作朝国际化方面发展事实上,除上述现有业务为期增量外,中国先锋医药还“满世界”地引进新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取得数十种处方药及医疗器械(第三梯队产品)的营销、推广及销售权,一旦获准销售,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同时巩固第一二梯队产品原有的优势,通过三个梯队产品的齐头并进,力争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具备高增长潜力标的之一的纽交所上市公司NovaBay,2016年中期总销售净值较去年同期大增约183%,不排除未来或直接助力于中国先锋医药财务,扩大利润增速率。此外,中国先锋医药还与包括美国爱尔康、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了稳定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也为引进高端产品提供了便利与可行性。从财务基本面,到公司发展战略,中国先锋医药十分符合长期投资标的的要求。从这点,大股东还在吵着卖股权似乎有点特别的“意思”。假如没有这一出,从该公司仅12倍动态市盈率来看,相较于同行业的估值的确便宜了不少。(田宇轩/文)
(更多最新最全港股资讯,)
下载智通财经App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智通财经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
友情链接:
深圳智通财经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腾讯股东持股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