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福建海域爆发赤潮赤潮恢复正常了吗?恢复正常后海产品多久才能上市?

福建泉州、厦门海域赤潮仍在持续,马尾藻或成黄海新威胁!
查看: 1355|
评论: 0|来自: 科技日报
摘要: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12日晚通报称,当日福建泉州、厦门海域赤潮仍在持续;漳州赤潮海域水色恢复正常,赤潮已经消亡。据福建省海洋渔业部门监测,泉州海域赤潮影响面积减小为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崇武大岞、西沙湾至高 ...
  频道报道,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12日晚通报称,当日福建泉州、厦门海域赤潮仍在持续;漳州赤潮海域水色恢复正常,赤潮已经消亡。  据福建省海洋渔业部门监测,泉州海域赤潮影响面积减小为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崇武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以及杜庴附近海域。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仍为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链状裸甲藻,最高细胞密度为8.2×10^5个/升。  厦门海域无毒赤潮仍在持续,影响面积扩大为15平方公里,分布于同安湾后田、五缘湾海域。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无毒的旋链角毛藻,最高密度达1.3×10^7个/升。漳州漳浦、龙海海域水色未见异常,未检出链状裸甲藻,赤潮已经消亡。网络图片  随着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影响,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将产生较大风浪并有较强的降雨过程,气象、海况条件均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  根据监测结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要求,泉州、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赤潮应急响应程序,继续做好赤潮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报告赤潮信息;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对赤潮消亡海域保持跟踪监测,防止有毒赤潮复发造成危害。  福建沿海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继续按照《福建省重点养殖海域赤潮灾害专项应急监视监测工作方案》,对所辖海域保持加密监视监测,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海洋专家预测:2017年黄海海域马尾藻或成新灾害  6月12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召开“2017年度黄海浒苔绿潮发展态势”研讨会,通报了黄海绿潮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预测,2017年黄海海域绿潮规模总体上将会显著低于往年,而另一种大型藻—马尾藻的规模显著增加,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灾害现象。  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6年部署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重点针对黄海绿潮连续多年暴发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我国近海其他生态灾害现象,开展灾害成因和防控策略研究。黄海绿潮,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2016年3月以来,该项目组在南黄海和苏北浅滩海域先后组织了14个调查航次,由山东和江苏两地科学家共同采集样品,共同开展海上多船同步联合调查,应用遥感卫星、无人机与现场调查实时同步的观测方案,配合现场取样、现场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开展综合研究。据分析,2017年度黄海海域绿潮已经初步形成,但其总体规模将会显著低于往年,漂浮绿藻生物量与往年相比将降低一半以上。海上漂浮的马尾藻,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度的现场调查与遥感分析发现,苏北浅滩附近南黄海、东海海域有大规模的漂浮马尾藻存在,并已有大量马尾藻入侵苏北浅滩区,在养殖筏架上堆积,对浅滩筏架养殖构成严重危害。漂浮到达南黄海的马尾藻数量巨大,它们对养殖业、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关键字】:福建 &赤潮 &马尾藻 &危害 &黄海&&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水产频道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水产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水产频道联系。联系方式:020-。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Top10
一月新闻点击排行Top10紧急通知!福建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近期,这些赤潮地的贝类别买!
!突发!昨天,漳州一则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刷爆福、厦、漳、泉……一共有36人中毒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其中一人病情较重!中毒者大多是食用了青蛤(淡菜、贻贝)突发 !多人紧急送医昨天晚上,多名网友向海都记者报料称,漳浦佛昙、赤湖多人因食用淡菜中毒,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部分已送往漳州救治。海都记者随后向漳州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核实,对方表示,确有此事,他们正在调查处置中。昨晚9时45分许,海都记者从漳浦县宣传部门获悉,目前,该县相关部门正在紧急处置此事。据了解,昨天下午,漳州市医院先后接诊6名食物(淡菜)中毒患者。其中,3名男子林某、吴某、刘某均来自漳浦佛谭。当天上午9时许,3人共同在工地进食“淡菜”,均于11点半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林某、吴某出现口唇、颈部、手指轻度麻木感,刘某出现口唇发麻以及四肢麻木无力。同样来自佛昙的杨某、陈某都是早上11点多进食“淡菜”,后出现面部、口唇、四肢麻木无力、畏冷寒颤、呕吐症状。另外,来自漳浦赤湖女子陈某上午7时许进食“淡菜”,9点左右出现口唇面部麻木及四肢麻木无力。但是,其母亲一同进食无不适表现。除了这6人,据了解,还有患者自行分流至解放军第175医院就诊。部门通报6月9日凌晨1时许,漳浦县相关部门发布通报,通报称,一共有36名村民送往当地和市级医院救治,其中一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均相对稳定!通报全文如下:关于漳浦县多名群众疑似贝类中毒事件的情况通报&6月8日下午,漳浦县佛昙镇多名群众疑似使用贝类海产品后,出现头晕、四肢麻痹等中毒症状,先后到市县两级医院就诊。接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长黄庆华第一时间带领县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领导亲赴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并召开会议汇集情况,研究部署及时救治和全面防范措施。同时指派县领导到市级医院看望慰问住院人员。截止6月8日24时,先后有36名村民被送往漳州市级医院和漳浦县级医院检查救治,其中有1人病情较重,其余患者病情均相对稳定。据初步了解,中毒者大多是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漳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漳浦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日&& & & & & & & &&你爱吃淡菜吗?&淡菜也叫壳菜或青口,是贻贝科动物的贝肉。壳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它是很多海边人的餐桌美食!不过,它也很容易受到污染!事实上,因为食用淡菜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在全国多地都发生过!淡菜中毒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初期症状均为口唇、手脚麻木后期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伴有昏迷!淡菜为何吃了会中毒?专家分析淡菜中毒有可能是这种情况产生的:淡菜体内毒素一般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形成。淋痹性贝类毒素一般可能存在于双贝类体内,烹煮并不能把该种耐热的毒素消除。受赤潮影响而对于此次漳州中毒事件有网友指出引发原因是这些贝类海鲜受海洋赤潮影响紧急提醒漳浦县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发布提醒信息称,因海洋赤潮影响,该县沿海出现个别群众食用青蛤(淡菜、贻贝)引起头晕、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为确保群众饮食全全,有效预防贝类毒素,请各餐饮单位严禁制售青蛤类食物,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近期暂时不要购买和食用青蛤,慎食贝壳类海产品。记者8日晚间在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方网站看到,当天该网站发布的福建沿海赤潮发生条件预测(2017年第41期)中显示,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6月6日,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今天上午(6月9日) 09时继续发布赤潮预警公告:据我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7日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位于预警海区Ⅶ区)赤潮仍在持续,面积约3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9-10日,受西南气流影响,我省沿海风浪较小,天气以阴到多云为主,气温、水温较高,此类天气形势有利于我省沿海赤潮的发生和维持。根据沿海生态浮标的实时监测显示,闽江口、泉州大港湾附近海域叶绿素浓度有所上升,其它海域浮标水文、生物、化学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于其他海鲜贝类食用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在烹饪贝类时,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2、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3、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4、到信誉良好、有检测证书的商家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最后如何更安全放心的吃各种海边海鲜一张图赶紧GET起来!!食品安全不可麻痹大意!赶紧扩散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中毒啊!!!综合:海峡都市报漳州第一时间(zztong001)、新华网、海峡导报海峡都市报社新媒体生活部 &出品值班编辑:秀钦& &统筹:石磊磊
微信号:haixiadushibao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关注我们就对啦!每一天,为你献上新鲜热乎的八闽新闻和服务资讯(*^__^*)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域赤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