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发布Material Design后,魅族 谷歌框架的SmartBar的未来会是怎样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两年后再看魅族 Smartbar:要湮没还是要重生?丨数字尾巴
昨晚在翻到自己 2012 年年底写的一篇的文章时,无意间看到了当时所提及的魅族 Smartbar 设计。仔细想想,这项在当时被魅族大肆宣传的交互方案如今似乎快销声匿迹了,在今年的 Flyme 4.0 更新和新机发布时,魅族也并未将其列为宣传重点,倒是让我有些好奇。Smartbar 最近过的怎样了?寻找相关的新闻信息,较为官方的就是一篇 12 月份的:
“主观来讲,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但也正是由于 Smartbar自身影响力还没那么大,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这件事也给魅族带来了新的思考:是否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模式?杨颜表示团队已经找到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来彻底解决兼容性问题,这个方案会在未来公布。”
所以,回过头来看看,经过了两年的发展时间,Smartbar 对魅族来说,还是一个好设计吗?
2012 年,魅族在发布 MX2 的时候,提出了这个全新的交互概念:Smartbar,这也是魅族首次尝试对当年 Android 较为糟糕的交互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还可以从看到这张图片,也是魅族官方对于 SmartBbar 设计作出的解析。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SmartBar 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大尺寸手机右上角出现“操作盲区”,所以选择把右上角的 Action Bar “功能键”全部整合至底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手指更好的照顾到屏幕下方,也方便操作。
可以说,在当时那个 Android 应用设计还较为混乱的时代,Smartbar 的设计理念还是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许,之后也有部分应用厂商推出了相应的适配版本,例如像当时新浪微博的 MX2 专版以及布卡漫画等,基本上 Smartbar 上都会有五个可操作的图标,而多余的则整合到了最右边的菜单键中,如同魅族所设想的一般。
当时魅族也表示,在 Flyme OS 中,只要应用是遵照 Android 4.0 开发规范设计的,便会自动匹配 Smartbar。
谁知道,也恰恰正是这个所谓的“开发规范”,直接影响了 Smartbar 的未来。
在当时 MX2 体验时,很多人就已经发现了问题,某些在界面上遵循 Android 4.x 应用设计规范的应用并不能很好的适配底部的 Smartbar,这种情况下 Smartbar 便只剩下了“返回键”和“菜单键“;如果是应用将 Action Bar 设计在了底部,则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一直被大家所诟病的”双层菜单栏“问题,而此时 Smartbar 就只剩下一个”返回键“了。
从魅族产品角度来说,从 MX2 开始,魅族正式取消了机身正面的实体圆点按键和两侧的实体触控按键,转而使用了感应式 Home 键,基本奠定了未来两年魅族手机产品的风格。简单来说,这是一颗带有手势操作的感应按键,你可以在锁屏时双击 Home 键唤醒屏幕、亦或者是按住 Home 键向上滑动起到“后退”的作用。
但在谷歌的标准中,正常的 Android 设备应该是无需配备正面实体按键的,在屏占比越来越大的今天,主要依靠屏幕内底部显示“返回”、“桌面”、“多任务”三个虚拟按键的导航栏。
那么问题就来了,魅族手机的小圆点(Pro 为实体键)对应的是“桌面”,而“多任务”则是依靠手势来完成的——从 Home 键一侧的屏幕外向屏幕内滑动调出多任务栏。那么“返回键”呢,此时只能单独放在屏幕内的 Smartbar 中。
尽管目前,魅族手机可以通过上划 Home 键来实现“返回键”的功能,我个人也是更倾向于这样的操作。但从魅族论坛的反馈来看,很多人似乎并不习惯这样的手势操作,而更倾向于最为直观的反馈——使用屏幕内“返回键”,尽管那条白条会占掉底部不少空间。
其次,从应用设计和开发角度来说,国内存在着非常多设计不规范的应用,典型例子无疑是两大顽固派微博和微信了。其实对于采用实体触控按键的手机来说——虽然外观不符合谷歌的初衷,但至少使用这类应用还是能够带来正常体验的;可这对于脚踏两条船——iOS 和 Android 设计杂交的魅族手机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不讨好了。
举个例子,当年的微信 5.2 由于采用了类似 Android Design 的设计而获得不少好评(可惜新版又改回来了),但位于 Action Bar 右上角的 Overflow 键和其它按钮并没有被 Smart Bar 所识别。本质原因在于,尽管从表面来看微信 5.2 是按照 Android Design 设计,但实际上,出于对“易用性”和“可见性”的考虑,微信 5.2 并没有使用标准的 Action Bar Overflow 控件,但是却推出了一个“看上去很像” Android Design 的版本。这样的案例其实有很多,对于只识别标准控件的 Smartbar 来说,无疑是嘲讽一般的存在。
▲已适配的新浪微博和未适配的微信 6.0
也有开发者表示,目前 Smartbar 给开发者的空间太少了,例如只能放图标控件,严重限制发展等。早前 NovaDNG 在《》一文中便表示:“Android 官方设计规范真正规定的只是一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不是程序的实现方式。”也就是说,开发者可以利用谷歌所提供的特征来自由使用控件,甚至包括自定义控件和自制控件,但应用整体依旧能符合官方设计规范的。所以,不少应用为了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甚至直接选择“干掉” Smartbar。
另外,在新的 Material Design 设计规范下,谷歌自己也已经有了新的设计和交互方向,如不推荐“双底栏”元凶 SplitAction Bar、推荐侧滑 Side Nav 侧边导航栏等。我们也看到,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演变,Android Design 并非原地踏步,而是飞速前进。从这一点上看,Smartbar 是否还符合当下潮流的发展,是否还应该固守那个死板的“开发规范”,确实值得去审视。
耐人寻味的是,早前魅族应用中心还推出过一个 “”的专题,里面包含了不到一百款的专门对 Smartbar 进行适配的专版应用,其中也不乏微博、QQ 国际版、ZAKER、手机淘宝等常用应用。我个人使用过不少 SB 专版应用,其实更新速度能跟上原应用适配速度还好说,但大多数情况下其实都事与愿违。如果 Smartbar 真的是和魅族当初宣传的一般“无需适配”,现在又何需再单独再推出一个专题呢?
在魅族最新的 Flyme 4.0 中,其实我们也明显感受到魅族一直以来试图改善大屏手机单手操作的设计思路,如系统级应用大多都没有将按键放在右上角,而是更多的选用 Tap Bar 滚动标签和底部的 SmartBar 来操作,随之所带来的交互体验是非常不错的。
但这仅仅只是对于魅族自家应用而言,第三方的问题仍无法很好的解决,在很多巨头级应用看来,易用性的重要程度远比遵循设计规范要来得高。试问,如果它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官方设计规范,是不是可以在照顾用户群体的前提下,把交互做得更为漂亮一些呢?
Smartbar 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个性化的体验?更易用的交互?双底栏的困扰?还是落后于时尚的固执?最近,Smartbar 似乎也走上了“自我否定”的道路:魅族在最新的 Flyme OS 3.7.7A 体验固件中,正式加入了一项“智能隐藏 Smartbar”功能,后面还加了一句“和双底栏说再见”,基本算是把当年的骄傲打入了“冷宫”。
让我们看一下 Smartbar 两年内的“进化史”吧:
2012 年 11 月,魅族正式发布内置 Smartbar 的 Flyme OS 2.0。
2013 年 9 月,魅族正式发布 Flyme OS 3.0,“Smartbar 2.0”可以基于用户使用习惯自动调节返回按钮位置。
2013 年 12 月,魅族发布 Flyme OS 3.3.1 正式固件,该固件可以自动调节 Smartbar 的高度。
2014 年 8 月,Flyme OS 3.7.7A 固件发布,“智能隐藏 Smartbar”功能推出,后面还补了一句“和双底栏说再见”
至此,从两年前的“智能适配”到如今的“智能隐藏”,魅族的 Smartbar 一路坎坎坷坷,似乎已经走到自己“人生”的一个拐点,是从此默默无闻的作为一个备选项供人凭吊?还是跟上潮流改头换面迎来新生?这仍然是一个问题...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谈谈魅族“MBack”的前世今生 - 简书
谈谈魅族“MBack”的前世今生
魅族手机 Home 键演变历史
一、MBack 的到来
在 602 魅蓝 Note2 的发布会上,魅族向大家宣布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MBack。 在 630 魅族 MX5 的发布会上,魅族又把 MBack 带到了 MX5 上面,并将它与 MTouch 结合起来,使得 Home 键的功能再次得到升级。
MBack 的核心交互载体是手机正面的实体 Home 键,这颗实体 Home 键具备按压与触摸的功能操作,分别对应 Home 与 Back/指纹识别功能。MBack 的最大亮点在于,解决了在安卓手机上让人诟病的“导航栏”空间占用及操作上的问题。简单粗暴的说,就是从此解决了安卓手机屏幕底部出现多层底栏的问题。
对于这个独特的“返回”操作方式,魅族把它称之为“革命性”的 MBack。然而,每当听到类似“革命性”、“颠覆”等词语时,我总是采取一种相对审慎的态度。因为能够称得上“革命性”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能把新出现的东西就称之为“革命性”,而是要看它以何种方式为用户解决了哪些问题。
那么,为什么产生了 MBack 这种交互方式?仔细一想,发现也只有魅族才有可能推出这样一种交互方式。
二、MBack 的诞生历程
1、魅族手机 Home 键演变历史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魅族手机 Home 键演变历史。
魅族手机 Home 键演变历史
M8:实体 Home 键
M9:实体 Home 键+虚拟按键(Back+Menu)
MX:实体 Home 键+虚拟按键(Back+Menu)
MX2:虚拟 Home 键+虚拟按键(SmartBar)
MX3:虚拟 Home 键+虚拟按键(SmartBar)
MX4:虚拟 Home 键+虚拟按键(SmartBar)
MX4 Pro:实体 Home 键+虚拟按键(SmartBar)
MX5:实体 Home 键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 MX5 又回到了 M8 时代的单一实体 Home 键。当然,MX5 这颗 Home 键也比 M8 的 Home 键要聪明得多。此外,我们还发现,SmartBar 存在了一段时间,然而又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2、Android 的应用结构
在讨论 SmartBar 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 Android 的 :
应用结构:状态栏、导航栏、工具栏(应用栏、顶部栏、底部栏)、侧边导航抽屉。
注:在最新的 Material design 中,应用栏(App bar)取代了原来的操作栏(Action bar)的位置,操作栏(Action bar)的形式及功能得到了扩展进而演变为工具栏(Tool bar)。
Android 的应用结构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 Android 应用结构,其中透明的顶部栏与底部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取与设计。
3、 Smartbar 的设计理念
了解 Android 的应用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SmartBar 的核心设计理念:
将操作按钮尽量放置在屏幕底部。
Smartbar 的设计理念
因此,SmartBar 想要做的就是把操作栏上的按钮拉到下面来,与 Back 按钮一起就构成了 SmartBar。所以, SmartBar 最好的表现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SmartBar 最好的表现
这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方案,然而魅族似乎高估了自己。
4、 SmartBar 的无奈
大部分应用程序并没有按照 Android design 中的规范来设计,很多应用只是照搬 iOS 的设计规范,抄的最多的莫过于屏幕底部用来切换视图的“标签栏”。虽然,Google 在 Android design 的 Pure Android 章节中一再强调:
Don't use bottom tab bars.Other platforms use the bottom tab bar to switch between the app's views.Android's tabs for view control are shown in action bars at the top of the screen instead.
不要使用底部的标签栏。其他平台的应用使用底部标签栏切换视图,Android 应用的标签切换应当放在顶部的操作栏中。
但是,这依然起不到太多作用,开发者还是固执地移植了 iOS 的那一套界面过来。这样, SmartBar 就无法兼容“标签栏”,于是就出现了“双底栏”。用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 SmartBar 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另外,Smartbar 的兼容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在 Android design 规范中虽然不建议开发者使用底部“标签栏”,但并不意味着底部就不放其它东西了。因为,上面也有提到底部栏(Bottom bar),那么底部栏应该什么时候使用呢?
To display actions and, if necessary, the action overflow, use the bottom bar.
如果有必要显示更多操作按钮,则可以使用底部栏。
SmartBar 很多时候对底部栏上的操作按钮也无法兼容,所以还是会出现“双底栏”的情况。此外,有些应用在操作栏上使用了自定义的控件,即使按照规范来设计也不能兼容 SmartBar 。因此,依然会出现“双底栏”的情况,有时候甚至出现“三底栏”。不过,魅族对这种情况也无可奈何,因为原生安卓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期间,魅族也有对 SmartBar 进行过小改善。例如,降低 SmartBar 的高度以减少空间占用,隐藏 SmartBar 以避免出现双底栏(配合上滑 Back 返回)。其实,与其说是改善,不如说是一种妥协。从这时开始,我就知道 SmartBar 终究会被取代。
5、“悬浮球”的出现
于是,魅族再次冥思苦想,终于又想出了“悬浮球”,它是类似于 iPhone 的“小圆点”(Assistive Touch)。
“悬浮球”
“悬浮球”可以通过单击、双击、上下滑动、左右滑动实现相应的返回、下拉悬停、展开通知栏及应用切换等功能。当看到“悬浮球”功能发布的时候,我并没有像现场观众那样欢呼鼓掌,而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Android design 中对桌面小部件的设计有明确的规范:
Because widgets live on the home screen, they have to co-exist with the navigation that is established there.
由于小部件是放在主屏幕上的,其手势必须和主屏幕的导航手势能够彼此共存。
The only gestures available for widgets are:
所以适用于小部件的手势只有:
Vertical swipe
垂直(纵向)滑动
现在,回到魅族的“悬浮球”。上下滑动/左右滑动手势与主屏幕导航手势相同,在应用程序界面中也同样如此,于是就产生了手势冲突。虽然苹果的“小圆点”手势与桌面导航手势也有冲突,但是它并不会直接对应用产生相应的动作,它只是使得“小圆点”的位置移动或者展开触摸菜单。而魅族的“悬浮球”并不是这样,对它的点击或者滑动会直接产生相应的操作效果。所以,“悬浮球”在看似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误操作问题。同时,“悬浮球”在视觉上也表现的不够友好。
因此,“悬浮球”只能算是一种辅助的交互方式,不可能取而代之成为“正统”的交互方式。
那么,难道就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把 Android 的导航交互做得好看又好用?
6、MBack 终于到来
这一次,魅族终于给出了相对完美的答案:
MBack,触摸返回上一级,按压返回桌面主页。
将 Back 键与 Home 键集成在一起,把视觉上和操作上的问题都同时解决了。手机应用不会出现导航栏空间占用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让人诟病的多层底栏的问题,甚至在运行全屏应用时也不会出现满世界找“返回”键的问题。
因为 MBack 的出现,让一切看起来都似乎完美无瑕。然而,有一件“怪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苹果既然能想到双触摸 Home 键触发屏幕下拉悬停,那它为什么没有想到单触摸 Home 键触发“返回”功能?难道它真的没有想到?这可能吗?要知道,iPhone 左上角的“返回”键也是最多人吐槽的。我也相信苹果在衡量触摸 Home 键实现“返回”功能与从屏幕左侧边缘右滑实现“返回”功能时做过一番思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是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思辨的精神。
三、MBack 是否完美?
1、MBack 与指纹识别的冲突?
先来看看,MX5 Home 键上面包含有哪些功能?
单击:点亮屏幕、桌面主页
触摸:指纹识别、返回上一级
长按:语音助手/锁屏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触摸代表的是指纹识别还是返回上一级?刚开始我想到的是,利用触摸时长来判别:
短触摸:返回上一级
长触摸:指纹识别
后来慢慢发现,这个方案体验不够友好。触摸时长本来就足够短了,短到什么程度,长到什么程度,用户更无法对此进行量化。另外,用户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也可能随时在中途突然取消它。所以,这个方案实施起来稍显混乱。
魅族的解决方案是:
:正确的做法是在业务调起指纹识别时轻触 Back 要屏蔽掉,且在 UI 上有明显的 Back 或取消设计。这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日常使用中指纹识别频率不及 Back 1/10,这种小冲突可以用 UI 设计规避而并不破坏整体交互逻辑。
进行指纹识别时,"返回"键的设计
通过 UI 设计来规避,只能说是在目前的条件下的最优解。我不知道具体通过那种形式的UI设计来提示用户,是简单的在屏幕上放置“取消”按钮,还是附上“此时触摸 Home 键返回功能不可用”的文字提示(由上图看来,并没有附上这个文字提示)?
此外,手机“返回”键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用户的操作习惯一旦被养成,便会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因此,上面的方案虽然解决了指纹识别与“返回”功能冲突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解决用户因惯性思维想要触摸“返回”而变成了指纹识别的问题。不要责怪用户笨,这个操作习惯是这个系统本身培养起来的。
2、MBack 弱化了 Home 键的使用?
再来看一下 Back 键与 Home 键的操作方式:
触摸返回上一级
按压返回桌面主页
这个操作有什么问题吗?把 Back 键与 Home 键集成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 Home 键功能的使用。iOS 的 Back 键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返回到应用程序的顶层界面,而 Android 的 Back 键除了可以返回到应用顶层界面外,还可以返回到桌面主页,甚至还可以在应用之间相互导航。
因此,大多数 Android 用户会一直触摸 Back 键直至退出应用回到桌面主页,因为这个过程在触摸体验上也是十分连贯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体 Home 键功能的使用。当然,这个问题在所有 Android 手机都会出现,只不过在魅族手机上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
3、MBack 弱化了实体按键的优点?
把 Back 键与 Home 键集成在一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对 Home 键功能的使用外,同时也把实体按键最大的优点给抹掉了。实体按键最大的特点是需要给予一定的力度才会进行反应,这种交互方式带给了用户难得的安全感。因为你甚至可以把一直悬空的手指放在实体按键上停留片刻,而不必去担心产生像触摸虚拟按键那样的误触动作。是的,iPhone 用户直到现在也依然可以获得这份安全感。另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老罗坚持在锤子手机上使用实体按键的部分原因吧。
4、MBack 带来了操作逻辑上的混乱?
在同一个按键上,集成两种不同且需要进行频繁操作的交互方式,会容易导致操作逻辑上的混乱。
你可能会说,触摸 Back 键返回上一级,按压 Home 键返回到桌面主页,这样的逻辑很清晰啊。是的,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如此,但当两者都是需要进行频繁操作的时候,就不一定那么清晰了。你可能还会说,怎么会导致逻辑混乱呢,或者说习惯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是的,我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我相信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底气是不足的。
你怎么就这么事儿逼呢?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是的,这都不是事儿,用户看到没有双底栏才是最重要的。不信?你看!!!
MX5 和 HTC M8 在新浪微博的表现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小编并没有 MX5,只是用的魅蓝 Note2 来假装拥有 MX5(希望能在
栏目中有机会试玩 MX5 ^_^)。还有,其实我也不是小编,只是假装是小编,哈哈。
5、其它手机厂商怎么做?
其它手机厂商对于 Android 导航栏有做出哪些努力吗?几乎没有,你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以下两种情况:
把导航栏放在屏幕外面;
照搬 Android 原生导航栏。
无论如何,魅族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这个问题,这也是魅族目前所能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是 Android 阵营中最好的解决方案。单凭这一点,魅族理应获得相应的掌声。
四、最后的话
1、现在的 Material design 表现如何?
在最新的 Material design 规范中,Android 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乱七八糟的Android 了,Android 应用也可以表现得很优雅美观,有些应用甚至和 iOS 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不信?你看!!!
遵循 Material design 规范的应用-1
遵循 Material design 规范的应用-2
还有,当年大家吐槽的导航栏,现在反而成为了优势。因为它用起来直观、顺手、效率高,这也才是 Android 应用原有的样子。其实,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在遵循 Android design 规范的应用,如知乎:
Android 版本的知乎
作为对比,我再来看一下 iOS 版本的知乎:
iOS 版本的知乎
你更喜欢哪个平台的设计风格?就拿 Android 与 iOS 两个平台的知乎应用来说,我更喜欢 Android 平台知乎应用的设计风格。
2、一点思考:
最后,我们把话题引回到魅族身上。
目前魅族的整个交互逻辑建立在实体 Home 键的基础之上,这也使得魅族手机的交互方式与其它手机显得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充当了一个领路人的角色。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看得更远一些?如果以后指纹识别可以在屏幕内进行,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取消了实体 Home 键,这是否意味着魅族要重建新的交互体系?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现在一系列的专利技术表明苹果未来可能会取消实体 Home 键。不过,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相信魅族都可以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去。
(全文完)
微信公众号:产品汪儿。谷歌发布Material Design后,魅族的SmartBar的未来会是怎样? - 知乎84被浏览6978分享邀请回答1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8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 刷谷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