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关于理财产品批理财产品乱象 高利率理财产品还会有吗

银监会整顿理财市场乱象 变味理财或将回归正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银监会整顿理财市场乱象 变味理财或将回归正轨
  身处房地产调控、资本市场缺乏上涨动力的负利率时代,越来越多百姓通过理财产品抵御通胀;而有些银行在今年货币政策趋紧、揽储压力巨大的背景下,逐渐偏离代客理财理念,将理财产品作为充时点的工具,理财市场乱象丛生。
  经过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9日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在理财的风险评估、保证收益、变相揽储等方面加以细化,厘清了理财买卖双方角色,希望将“变味”的理财引向正轨。
  做好理财产品风险揭示
  数据显示,2010年15家主要银行的理财产品共为客户创造560亿元的收入。截至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的7.05万亿元。不可否认,银行已成为个人投资者选择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渠道。
  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激增的背后,理财市场潜伏着信息披露不对称、欺诈销售等乱象。据财汇数据显示,三季度到期产品数量为4968只,其中仅1142只产品公布到期收益率,占比不到23%。
  此次正式印发的《办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还要求销售理财产品必须明示风险,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商行应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审慎尽责开展理财产品销售。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规范了销售环节的行为,明确银行作为销售商的定位,厘清银行与投资方和资金使用方的关系。既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销售环节的风险,也能防范恶意竞争。《办法》明确提出,银行要制作理财产品的专业风险揭示书,特别强调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理财产品的类型、期限、风险评级结果、适合购买的客户等信息。“银行要做到理财产品明示风险,至少五级分类,这将使得销售合约更加完善。投资者也要认真阅读合同,明确知晓融资方实力,擦亮双眼为自己负责。”赵庆明说。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做好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真正做到“卖者有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买者自负”,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实现合规销售,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代客理财难保收益
  今年以来,理财市场竞争火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在节节攀升。“看到个别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9%,徘徊在违规边缘,大行也感到不小的压力。”建行副行长朱小黄说。
  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至6%的水平,有部分银行甚至推出了收益率超过20%的理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理财产品均能达到预期收益,此前一些商业银行推出挂钩汇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出现过零收益状况。
  中信银行理财分析人士指出,受产品结构和产品条款设计因素影响,对于结构性产品而言,如果挂钩标的出现最极端的不利情况,理财产品很可能出现零收益。
  新出台的《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银行只是代客理财,并不能决定到期收益情况,理财产品不同于存款,有达不到收益的风险,销售人员应该在推销产品时明确告知客户。“理财产品应该有一个最低收益率,这应该是由融资方保证的,而不能在销售中保证。”赵庆明说。
【编辑:王晔君】
----- 经济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一月内短期理财产品调查:交行浦发等8行33款涉嫌违规
第1页:一月内短期理财产品调查:交行浦发等8行33款涉嫌违规
第2页:理财产品仍在发行
第3页:滚动型产品接棒预期收益上调
第4页:年底到期理财产品偏多,部分产品可提前赎回
  近日,一个月内产品被叫停,对理财乱象再次提出警示,目标剑指银行变相高息揽储。
  11月11日,在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新任银监会主席强调严格执行存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一直以来,通过理财产品变相揽存成为银行惯用的伎俩,尤其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高利率超短期理财产品在月底更加泛滥。然而,存款流失是今年多数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满足年底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又要遵守规定,无疑是对商业银行的一大考验。理财周报记者调查了多家银行,发现多数银行遵守规定,然而仍有部分银行销售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距离年末考核大限还有一月有余,不少银行频频发行30-45天产品的行为也显得颇具深意。
  交行、、等8家银行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仍在发行
  存款大幅度流失是银行三季报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根据银行三季报披露的存贷比,一些银行并没有达标,如中行、民生和兴业存贷比都超过75%的监管红线。然而年底将至,考核大限临近,为达标,在四季度这些银行必须努力增加存款同时减少贷款。
  从今年6月份银监会实行存贷款日均考核标准以来,下半年超短期理财产品异常火爆,收益率也不断上浮,其中多数商业银行存在利用理财产品揽储的嫌疑。这其中,经历过多次银监会的整顿,直到近日开始叫停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上一页
  相关链接:
张慧宇 冀欣】 (责任编辑:赵婷婷)
关于的相关新闻银监会点名批评银行理财乱象
日 08:31来源:
早报讯 随着6月30日的临近,为满足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监管压力、美化半年报业绩,大规模发行短期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救急锦囊”。对此,已于近日紧急召集银行开会,要求限期整改高收益理财产品“变相揽存”现象。
据社报道,银监会上周五下午召开了理财业务会议,指出目前理财市场出现乱象、恶性竞争,已成为绕过监管的吸存手段,以影响存贷比指标。
路透社消息称,银监会在会上批评了个别中小银行通过发行高利率理财产品吸收存款,以此绕过贷存比考核的不规范行为,并要求银行限期整改。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这块会要求整改,大的方向是表外资金要纳入表内管理。”
为什么要“变相揽存”?报道称,这是因为银监会日均贷存比不超75%的监管规定牵制了银行贷款投放。零售银行部人士对该媒体表示,“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一月一调,银行已经非常‘缺钱’了,进入6月,银监会又开始日均贷存比考核,更火上浇油。没存款就放不了贷款,只能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拉存款。”
为长期缓解资金压力,银行近期开始热推滚动投资系列理财产品。而面对6月30日月末考核,各家银行推出的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其收益水平都纷纷看涨。其中,某股份制银行的一款四天期理财产品,宣传广告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5%-8%;五大国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则普遍在5%-5.5%。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5月42家银行发行债券类产品65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4%,较上月上涨0.0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存贷比年中大考催生理财乱象 银监会点名整改_银行首页_行业动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存贷比年中大考催生理财乱象 银监会点名整改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徐子莫 胡俊华 邓莉发自北京、上海、深圳
  编者按
  银行冲刺存贷比年中大考进入最后几天的冲刺阶段。在资金面持续偏紧的背景下,各类长辄一个月,短辄三两天的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做大存款数据的利器。
  由此引发的理财乱象已引起监管层注意。银监会上周五召集各商业银行座谈,点名六类理财违规操作并要求整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的同时,也给P2P等民间借贷形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产品有限,先到先得,售完为止!”这样的广告让人产生某商场在做产品大促销的错觉,然而这却是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
  日均小考,季度中考,年中大考,年终终考,自6月1日银监会正式实施银行月度日均存贷比以来,存贷比的考核似乎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年中存贷比考核肯定是银行面临的一次大考,银行揽储早已经白热化。”某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是最为直观快捷的渠道。
  今年以来,在市场资金紧俏背景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日趋火爆,也直接促使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乱象丛生,风险也逐渐凸显。
  银监会相关人士昨日证实,银监会6月24日召开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座谈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提示,要求商业银行合规开展理财业务。
  据了解,银监会在上周五的理财会议中,点名六项银行理财违规操作,即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投向政府融资、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票据资产理财产品。
  被疯抢的“超短高收益”
  “现在我们这款产品已经销售完了,全国各地分行都在销售,有客户中午11点打电话进来,我们这里都已经没有额度了。”北京分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昨日(6月28日),招行银行一款名为“‘大运金牌理财季’――安心回报人民币178号理财计划”的理财产品,在4小时内完成了150亿的资金募集。该产品期限为2天,10万元起步,但是其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7%,意味着投资10万元两天可以收益38.4元,远远超过活期存款。
  上述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尽管上述产品已经售光,但是到6月30日还有款3天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3%,募集金额将达到60亿元。上述两款产品均是100%的保本收益,而且预期收益率基本上能够达到。
  “买理财产品,在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是最合适的时机,主要是给客户的收益率较高。银行能够给出那么高的收益,还是为了吸收存款。”上述某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士坦言,存贷比考核冲时点,银行在这些时间段内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高于平常。
  打开建行的首页,其弹出广告也变成了兜售银行理财产品的内容。一款命名为跑赢CPI的理财产品,与产品成立日前一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挂钩,其期限为30天,收益率也达到5.52%。投资100万,如果按照最高收益计算可得到4536.99元。
  在本月末,博理财产品“超短高收益”的还有平安银行,在昨日到6月30日其发行的两款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其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7%。该行于昨日发行的一款9天期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了7.2%。
  记者根据Wind数据整理统计,6月20日到6月30日之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65款,其中就有91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超过5%,有5款理财产品超过7%。
  博利银行间市场
  那么,究竟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能够获得高收益呢?
  “其实,银行是能够通过投资达到这个收益率的,发行这种超短高收益产品也不单单是为了存贷比,因为投资银行间市场的确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上周1天国债回购利率最高能够超过9%,银行投资债券、票据、拆借等银行间市场业务,完全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一位银行理财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Wind数据显示,昨日,隔夜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5.0589%,7天利率为6.6385%,14天为6.5414%。“尽管较前日有所下降,但是月末资金紧俏还会再推高回购利率,这也是促使银行发行超短期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理财师分析称。
  纵观各高预期年化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大部分均投向银行间市场。上述招商银行178号理财计划,预期收益达7%,其资金投资于我国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中期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该产品还可以通过信托计划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分离债、新股申购、交易所债券和银行存款等。
  “目前银行间资金紧俏,这推高了银行拆借等资金价格。像招行等银行可以给出客户高收益率,是因为他们能够在银行间市场中找到较好的交易对手,给出高利率。”上述理财师表示。
  整治:严防理财表内转表外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渐高,这引起了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操作风险的注意。
  “不排除有些银行通过这种高收益吸引客户将资金存到银行里面。”该理财师向记者分析认为,银行有两种方式可以将理财产品的钱转化为银行存款。
  其中一种方式是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时间上做游戏,例如,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期限包括存贷比考核最终时间,一般是在月末,因为在销售期内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将作为活期存款体现在银行的负债项目中,而到了下个月初,银行就将这笔资金从负债项目中转入到投资资金池。
  另外一种是营销手段,由于超短高收益产品销售非常迅速,银行销售人员会让客户先将钱存入银行,最终消费者或者并没有抢上该产品,销售人员会推荐近期的另外一款产品,让客户考虑购买。而客户不愿意折腾资金,一般会选择让资金留在该行账户内。
  针对第一种情况,招商银行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的6月30日的产品,正是当天销售,但是从7月1日起息的产品。一位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这可以看做是银行将负债从表内转向表外的现象,上市银行需要在年中做一份漂亮的业绩表,因此在6月30日让理财产品的资金作为存款余额,可以减轻存贷比压力。
  根据上市银行一季度报以及去年年报综合统计,有7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而其中招商银行在去年年末的存贷比更是接近监管红线达到74.59%。
  “银行理财产品的确存在表内转表外的情况。比如说是在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也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为企业做融资的。我觉得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整改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理财风险。”上述银行理财人士称,目前还未收到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整改的具体文件。
  同时,该分析师还称,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进入到银行间市场,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也起到对冲的效果,会让债券等收益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市场逐鹿/
  银行钱紧 P2P机构“圈地”微小信贷
  每经记者 徐子莫 发自上海
  在各家银行 “赤身肉搏战存款”的时候,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正慢慢分食市场。以P2P(PeertoPeer即个人对个人)形式从事民间借贷的公司加快了“跑马圈地”步伐。
  面对国外P2P机构的大举进军,本土P2P机构也快速扩张,银行嘴边的“捡肉大军”愈加壮大。
  昨日(6月28日),总部在北京的P2P公司宜信集团在上海宣布成立财富中心。
  抵押的是信用
  假如你想借5000元,而自身又没有可抵押的财产,除了问亲戚朋友借款之外,别无他路。但是,资本市场从来就不抗拒金融模式创新。面对千元或者万元左右微小融资需求,P2P微小信贷模式便诞生,这类机构服务的人群通常只需要几千或者万元左右的融资。
  P2P小额信贷模式,是借款人通过专业网络平台或者服务机构,由这些专业的公司推荐有信用的借款人,双方达成借款协议。而扮演“桥梁”的服务公司根据借款多少来收取服务费。
  “事实上P2P模式是信用管理的创新,借款人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他们的财产就是他们自身的信用。”宜信集团CEO唐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通常在这个平台上贷款的人群只需要几万元的创业成本,而银行是提供不了借款的。”
  唐宁透露,针对“三农”问题,宜信的一款“宜农贷”产品每笔最低贷款100元,而出借人和贷款客户,仅收1%的管理费和2%的利息。
  “不是每笔借款都是来者不拒,如果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不好,我们会对他借款的级别降低,甚至不借。”唐宁表示。
  英国网络银行寡头Zopa、美国Prosper都从事P2P模式的经营,它们是基于互联网的P2P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不再通过银行,而是提供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服务。
  来自英国Zopa银行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银行成交额已突破1.3亿英镑,活跃的用户数量达到60万。
  风险的不确定性
  面对信贷投放紧缩,私营业主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部分商业银行已经降低对这部分客户的门槛,但是单户贷款资金仍需要10万元~100万元不等。贷款年限也从6个月至5年不等。
  一国有银行对公业务部经理认为:“虽然贷款金额相对降低,但是我们对企业的审查依旧严格。”
  “私营业主申请贷款不仅要提供营业执照,还要有收入证明、纳税证明、发票以及一定的担保方式才可以,这样做也是为了降低风险,你每笔借出去的钱虽然有利息收入,但是风险也是摆在那里的。”上述经理表示。
  (601398.SH)根据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和资金周转的特点,个人小额贷款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单户贷款金额最高为50万元。
  相比银行,P2P机构扮演的角色只是“桥梁”,那么在信用评级的审核上如何把关,成了致命的硬伤。而在欧美国家,个人信用体系非常透明,个人的信用记录、个人税号、社保账号、银行账号都可以一一验证。而国内仅信用体系仅处于初建阶段。
  而借款人对于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是没有办法验证的,P2P机构如何去跟进?成为必须克服的障碍。
  唐宁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出现坏账的几率很小,因为借款人也不会为了这笔小钱来破坏自己的信用。”
  宜信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P2P模式理财的坏账率低于2%。同时,公司设立一个风险管理账户,提取贷款额的2%作为风险资金,一旦有违约情况发生,这笔资金将先行赔付。
  /资金情况/
  到期资金补充流动性银行间资金旱情缓和
  每经记者 胡俊华 邓莉苹发自上海、深圳
  此前异常紧张的资金旱情逐渐趋于缓和。
  “虽然资金价格还是很高,但至少大家都愿意出借资金了。”昨日,一股份制银行市场交易员如此描述当前的流动性情况,“前段时间的恐慌情绪在散去,近期到期的央票和现券也在补充流动性,预计过了6月底,7月初的资金会更宽松些。”
  央票昨日继续地量发行,央行昨日共发行20亿一年期央票,收益率上涨9.63个基点至3.4982%;因本周到期资金1420亿元,若不出意外,本周央行将连续七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此外,央行周二仍未进行正回购操作。
  此前,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连续六周净投放资金,六周累计净投放资金4940亿元。因本周到期资金1420亿元,其中央票到期820亿元,正回购到期600亿元。
  市场流动性获得到期资金的补充,大型商业银行融出意愿开始增强,恢复向市场融出资金,令市场资金旱情趋于缓和。
  昨日收盘,隔夜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5.06%,较前一交易日的6.12%回落106个基点;七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6.63%,较前一交易日的7.25%回落62个基点;21天期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7.79%,较前一交易日的7.94%回落15个基点。
  而在票据市场,因资金面持续好转,部分机构开始入场收票。
  /行业思考/
  企业缺钱知识产权融资难突围
  每经记者 田文会 实习记者 李玉敏发自北京
  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可谓是 “使尽浑身解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企业也在探索一条路,那就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遭遇了困境。
  知识产权融资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知识产权融资一直也没能大规模的发展。中欧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合作的德国知识产权专业郝韬福(MarcL.Holtorf)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即使在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比较早的欧洲,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也不多见。
  科技担保公司的一位员工也证实:“科技型企业贷款,我们主要是看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仅凭知识产权是不可能融到资的。”
  MarcL.Holtorf说:“很少有资金运转良好的企业把自己的知识产权质押出去,除非是要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想轻易让别人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即使是银行也不例外。
  知识产权的融资,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来评估其值多少钱。当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融资方面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国外,MarcL.Holtorf就介绍了一种方式,那就是“政府对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鼓励,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企业的发展。”
& 相关专题:
& 相关报道: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银行资讯
银行理财乱象初露 银监会紧急排查代销风险
  董云峰 夏心愉
  [ 在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到理财产品兑付能力之际,不少银行在近期提前开展了针对理财业务的全面自查 ]
  近期发生的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违约事件,掀开了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引起各方强烈关注。以此为开端,银监会着手“亡羊补牢”,紧急排查代销业务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近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抽查。
  “《通知》已经陆续下发到各地,要求银行对代销的第三方产品进行全面排查,防止因内部违规引发的外部风险传染。”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本周二银监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要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加强对非法集资、高利贷、骗贷等案件的防范与处置,严控外部风险传染,牢牢坚守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逐笔排查操作风险
  本报记者获得的《通知》文件显示,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对本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排查;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暂不在其列。
  近年来,为了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国内商业银行加大了理财产品的代理销售力度,主要包括基金产品、保险产品与国债产品,以及信托产品与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后两者以较高的收益,满足了银行部分高端客户与公司客户的需求。
  一位大型银行个人金融部人士告诉记者,基金、保险与债券,都是标准化的产品,风险基本可控;然而,银行代销的信托与私募产品,自主权往往在分支机构手中,从而为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留下了较大空间。
  此次《通知》提出了十大风险排查点,具体包括是否建立对被代理机构的审慎尽职调查和全行统一的内部审批制度及流程,是否建立持续性跟踪评价机制,是否对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的被代理机构建立退出机制,以及总行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定期对代销产品进行审计等。
  《通知》指出,各银行应对照代销产品清单,对本行的销售系统进行自查,检查代销产品是否通过销售系统实现系统出单和系统管控,是否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情况;如代销产品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产品是否经过总行批准。
  “这几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很快,操作风险的防范变得越来越重要。”上述大行人士说,近期发生的银行代销风险事件,实质上是内控不严的结果,支行层面的操作违规,最终损害了银行的整体声誉,值得业界警醒。
  这份下发时间为12月14日的《通知》指出,各银行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基层网点人员排查,特别是对客户经理和理财销售经理等一线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重点排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推荐或销售未经批准的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现象。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总行及分支网点应在30日内向对口监管部门报送自查报告和代销产品清单明细;在此基础上,银监部门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抽查,并于抽查工作结束后的30日内向银监会提交抽查报告。
  部分银行提前自查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到理财产品兑付能力之际,不少银行在近期提前开展了针对理财业务的全面自查。
  民生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该行在两个月前就下达了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通知,而理财产品正是“重点领域”之一。
  “总行的要求是,彻查所有年底前到期的理财产品的还款来源是否可以落实,同时彻查是否存在影响现有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的重大风险点。”上述民生银行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理财业务”是此轮排查的重点板块;对于现金流未能全覆盖的融资平台,更是被民生银行列为重点关注领域。
  上述民生银行人士并称:“总行还要求排查和理财有关的表内授信相互叠加情况,以及表外授信超过表内授信的所有客户情况。”
  本报记者获悉,交通银行近日亦展开了理财产品风险及代销问题的全国分支机构自查。记者还从上海银监局了解到,其已要求辖内各家银行自查代理销售股权投资类产品情况,并着手约谈银行理财产品负责人和销售人员。
  银行理财乱象初露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47%。
  但与此同时,关于理财产品的风险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近年来高歌猛进的银行理财业务接连“出事”。
  监管部门早已觉察到风险的存在。在今年10月底举行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尚福林表示,一些银行为规避贷款规模、监管指标考核以及限制性信贷政策等要求,借道信托、证券、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同业,将银行资金投向融资性项目,资产表外化趋势明显。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亦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到了极大冲击,银行的资金越来越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取,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上升。
  与往年不同,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由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发售。惠誉并称,“这些银行流动资产较少,且存款基础较薄弱,因此更容易出现理财产品的偿付问题。”
  实际上,与信托、债券市场面临的困境一样,对商业银行而言,真正风险在于隐性兜底责任。诚如尚福林所言:“银行在部分业务中承担了实际的代偿或兜底责任,而相应的风险管理远未到位,潜在风险很大。”
  基于此,尚福林在上述通报会上强调,银行要规范发展理财业务,充分披露信息,提示风险,避免不当宣传与销售,防范表外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监会 理财产品 保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