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丁桥镇区丁桥镇江宁居半路松小店,有人知道吗?

您的位置:首页 &
& 丁桥镇地图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概况:丁家桥镇位于泾县城西南10公里。东邻泾川镇、黄村镇,南靠黄村镇,西接云岭镇,北界泾川镇和南陵县。总面积57.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44个村民组,有82个自然村,5060户,16489人。其中农业户数4432户,人口14462人。家乡新造的桥--金水大桥:区划沿革:丁家桥镇以驻地丁桥得名,1949年解放,初建丁桥、丁渡、新渡、宝墩、枫坑、三朋、省湾、鹿园、观武、官庄、许湾、小岭、簪缨14个行政村。1952年划建丁桥、后山、小岭、枫坑、官庄、新渡6个乡。1956年,除小岭、枫坑、官庄、丁桥、后山5个乡和新渡、黄村、湾3个乡部分区域合并官庄乡。1958年属五星公社(1959年改名黄村公社),1961年析置丁桥公社,1983年改为丁桥乡,1992年更名为丁家桥镇。2005年进行村级区划调整,现辖丁桥、后山、李园、小岭、官庄、新渡6个行政村。地形气候:青弋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西四顾山海拔639.7米,为全境最高点。徽水河沿东南边界流经泾川镇境,注入青弋江。陈村灌区总干渠有3条灌溉渠入境,年平均15.6℃,无霜期24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500mm左右。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林木有檀、松、杉、柏、樟、枫、榆、桂花、板栗、枣、桃、李等百余种,其中以檀木尤为丰富,境内有百年古檀木近千株。竹类有毛竹、水竹等。药材有金银花、桔梗、党参、贝母等百余种。动物资源有獐、鹿、麂、野猪、山羊、野兔、水獭、獾、蕲蛇、黄鼠狼、穿山甲、野鸡、鹭丝、猫头鹰等数百种。自然灾害:1988夏,天大旱,连续42天高温无雨,地表水断流,河水干枯,小岭村人饮水发生困难,有98户、672人远离1000米挑水及岩缝渗水生活,5690亩旱粮绝收,3925亩水稻绝收,62户造纸企业停产,折合经济损失9125万元。1996年4月,总干渠大冲地下涵水段修复,1200亩水田无水灌溉,镇政府调动3台10×10柴油机泵提水27天,确保人畜饮用水和农田灌溉。1996年7月洪水,2日5时12分,洪水位最高时达38.17米,倒塌房屋17间,淹死耕牛4条,生猪2头,工业区进水11家,杆线折断178根,淹没农田面积6200亩,道路水毁2处,127米,桥涵水毁47座,折合经济损失10170万元。1998年6月洪水,至26日8时15分,最高水位达38.56米,为百年一遇,淹没农田7293亩,倒塌房屋13间,淹死耕牛1条,水毁桥涵78座,杆线折汤112根,停电2天,青弋江沿线7户企业进水,折合经济损失11251万元。经济建设:农业丁家桥镇有耕地15872亩,水田11962亩,建灌溉站8座,引青弋江和徽河水灌溉。由陈村灌区总干渠引支渠3条,实行自流灌溉,有效灌溉面积9670亩,是县内主要粮棉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稻、麦、油菜籽、棉花、豆类、蚕茧。2005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366亩,产量8087吨;油料种植面积8608亩,产量952吨;棉花种植面积1398亩,产量112吨;蚕茧饲养量110张,产量41吨。2000年以来,丁家桥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向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这期间逐步涌现出一批种、养、加大户。官庄村陈兵创办桃花潭米业有限公司,张国林创办国林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县仅有的两个粮食深加工规模企业。李元村张三五发展龙虾养殖,2006年饲养量达2万尾。到2005年,丁家桥镇生猪存栏4230头,耕牛存栏1142头,家禽存栏6万只,山羊存栏710只,水产品产量189吨。2005年,丁家桥镇投资49万元与皖南烟叶公司合作,在新渡、丁桥、后山三村种植烤烟450亩;引进金光公司在新渡村种植意杨1100亩,旨在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多元化经济作物发展。乡镇工业丁家桥镇有生产宣纸、剪刀的传统,境内小岭生产的宣纸被誉为“千年寿纸”,已有千年历史,从未间断。传统工艺的剪刀,有四百多年生产史。丁家桥镇工业企业起始于镇轮窑厂,自1978年以来,大力发展以造纸业为龙头的各类企业,企业收入逐步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十五”期间,丁家桥镇以“打响纸乡牌,做强纸文章”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农业生产平衡发展、旅游发展实现零的突破的发展思路。至“十五”末初步形成了以造纸业为龙头,富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即宣纸书画纸产业、机械造纸业、玩具加工业、粮食加工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1亿元,社会固定投资达1.2亿元,财政收入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至2007年底全镇有工业类企业416户(在全县63户现有规模企业中,丁家桥镇占有7户),其中以宣纸书画纸生产为龙头,生产企业达230余户,形成了500多廉槽的生产规模,宣纸、书画纸总产量达5000多吨,占全国书画纸总产量的30%,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以来,丁家桥镇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第一件大事,以“突出外向抓招商,围绕园区作文章,重中之重抓项目,做好招商大文章”为思路,依托青弋江沿河公路,构筑工业发展园区,并以此为载体,以人为本,以情招商,按期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金马纸业、天宇纸业、金世奎(韩国)纸业、自来水公司、金光公司(林业)、道武木材加工、宏泰能源(液化气)等一大批重点外来投资企业顺利建成投产。皖南新四军将士纪念园林(旅游)已经开工,宣纸故里游遴为2005年香港徽商大会招商项目。金马纸业2005年上缴税金99.7万元,与百乐玩具厂齐驾并驱,跨入百万元税户行列。基础设施:道路交通322省道沿青弋江北横穿境内,2003年丁黄(丁桥——黄村)柏油公路顺利竣工,有9条支线公路通往各行政村。1993年兴建丁桥至李园跨青弋江大桥(又名泾水大桥)。2006年,小岭、新渡、后山3条水泥公路进行浇筑,公路里长8.6公里,总投资140万元。供电供水供气2005年完成全镇农网改造工作,镇内现拥有日供水1200吨自来水厂1座,拥有液化气站1座。广播电视1997年建成有线电视网络,电视节目12套,2004年与县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共缆传输,转播县有线电视节目28套,广播节目3套。教育卫生:教育2004年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工作。1997年原丁桥初级中学接受丁桥人张必清教授捐资100万元,镇政府投资120万元,进行改建、扩建,建成教学楼2幢,配备了多功能阶梯教室,各项教育、教学设施都得到硬化,建成后改名为必清中学。2003年,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建成李元小学教学楼,2004年澳大利亚援助丁桥小学、官庄小学40万元,建成教学楼2座。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周岁儿童入学率100%。在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的同时,全镇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了各类助学助教活动,李元小学接受上海师范大学捐资。卫生丁家桥镇现有卫生院1所,16个村医疗室(所),医护人员17人,乡村医生16人,分别负责丁家桥镇境内的医疗防疫、保健、计划生育等卫生工作。2002年投资30万元,新建丁家桥镇卫生院大楼500平方米,有床位8个。2005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1.7%,位居全县前列。从2004年起,镇卫生院与芜湖弋矶山医院连续三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名胜古迹及特产:张氏宗祠祠址在丁家桥镇省湾村。相传始建于1880年,祠地面对承流峰,背滨青弋江,主房建筑面积960平方米,附属建筑物计1300多平方米。该祠设计考究,造型美观,前有栏栅门,设有左、中、右三门,中有天井;二进(俗称祭堂)为大厅,东西花砖固砌的两壁,嵌有“忠”、“孝”、“节”、“义”四字,相传出于宋代朱熹手迹;三进是享堂(俗称挺身楼,跑马楼)。整个建筑制作精细,雕梁画栋,木、石、砖“三雕”俱全,堪称古建筑中“精品”。小岭村许湾古法宣纸纸槽旧址许湾古法宣纸纸槽地址在泾县西约二十华里处,是小岭村俗称的九岭十三坑之一。纸槽作坊修建于明末清初,历代都加以修复改进。目前,纸槽旧址保存完好。根据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小岭营造宣纸的历史已逾七百五十年,它的创业奠基人为小岭曹氏始祖曹大三()。小岭宣纸生产的发展历史,始于宋末之初,兴于明清,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宣纸的发明者蔡伦庙就建立在许湾深潭之上,过去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传说蔡伦诞辰日),人们都要到庙中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纸业兴旺。宣纸: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造工艺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丁家桥镇境内生产的“红旗”牌、“三星”牌、“金星”牌宣纸,均为部优产品,具有质地绵韧、纯白细密、纹理匀净、光而不滑、透而弥光、不蛀不腐、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耐老化等特点,有“千年寿纸”之美称,被誉为纸中之王。小岭村手工生产的宣纸,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牌。后山剪刀创制于清道光年间,是泾县仅次于宣纸、宣笔而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后山剪刀口薄头尖,钢韧锋利,使用方便,具有凹口,钢性强,吃布力深,易修易磨,经久耐用等特点,可与杭州张小泉剪刀相媲美。丁渡香菜系安徽泾县地方名菜,因产地位于皖南丁渡,产品以地为名。产品依据民间古方和传统工艺,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以高脚白菜棵芯为主要原料,配以纯真辣椒粉、黑芝麻、植物油、大茴香、蒜泥等纯天然原料精制而成,香辣咸甜皆全。产品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不可缺少的铁、钙、磷等微量元素,是馈赠亲友之佳品。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区域概况: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是青阳县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背靠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脚踏“黄金水道”长江。枕山临水近城,东邻芜湖,北接铜陵。镇域面积94.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1万人,2005年,有注册企业50余家,铜材、建材、矿产、纺织、新材料和农业产业化六大支柱产业正不断壮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县约三分之一,工业用电量占全县五分之一。1994年底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又被安徽省政府列为全省200个中心镇之一。区位优势:丁桥区位独特,优势明显。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合黄高速、318国道均擦境而过;103省道贯穿全境,是进入黄山、九华山“两山一湖”旅游热线上的北大门,距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27公里,距铜陵火车站、铜陵港、池州港均在40公里以内,镇内有季节性港口直通长江。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境。资源状况:丁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尤其是矿藏十分丰富,主要有煤、金、铁、锰、石灰石、方解石、陶土、大理石、石膏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优质米、经果林、丹皮、水产资源可成片开发。历史沿革:据县志记载,有丁氏建桥,名为“丁家桥”。丁桥乡1949年属吴谭区。1950年设丁桥区,1952年境内置丁桥、天屏、茗山、长狮、牛山、平山等乡。1957年丁桥、茗山合并成立丁桥乡。1958年建丁桥公社。1960年并入木镇公社,翌年恢复。1984年恢复了丁桥乡。1992年5月根据县政府青政字[1992]12号文件,报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发展战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农业项目建设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用市场化理念来经营集镇,以经济高速增长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打造诚信丁桥,努力把丁桥建成工业强镇,经济名镇。经济状况:一、工业,:在工业建设上,坚持“工业强镇、项目兴镇”战略,形成了铜材、建材、煤炭、绣品四大支柱产业。“独龙”和“茗山”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拥有一批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的特色产品。市级工业园区青阳县丁桥镇工业园区获批准,正在筹建。同时,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丁桥工业化进程的实施办法、建立了激励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创建“亲商、留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为切入点,真正使“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心丁桥形象”的观念深入人心。二、农业,:实施科技农战略,走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路子。积极培养和引进农业项目,兴办龙头企业,鼓励个体大户创办实体,开发农副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典型示范户的带领下,我镇的蚕桑、棉花、经果林、丹皮、葛粉、野菊花、食用菌、水产养殖等基地已初具规模。坚持用工业理念来建设、经营集镇,将小城镇建设和水利、交通等基地设施建设作为推动以济增长和改善投资硬环境的重要载体来抓,全镇交通便捷,水利设施完善。社会建设: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环境;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地皮卡”,全镇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面貌一新的丁桥,热情开明的丁桥人民,正立足资源,立足存量,立足开明开放,立足创新,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把丁桥这一方热土建设的更加美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区域概况: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位于杭州市郊东北部,距市中心10公里,是一个新兴的私营经济发展基地、杭城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开发区域。该镇东接天都娱乐城,与余杭区星桥街道为界;西连下城区科技经济园,与石桥镇为界;南至大石一级公路,与市区和绕城公路相连;北部是著名的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全镇辖辖9个社区、2个行政村:丁兰、丁桥、同协、大塘、长睦、三义、后珠、赵家;沿山、皋城,1个市级开发区——杭州私营经济园区;2005年统计总人口2.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8万人。人文历史:千年古镇丁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横贯东西的古运河——上塘河,曾载着秦始皇巡视东南,康熙、乾隆爷数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黄鹤山,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风景旅游胜地和佛教文化宝地:元军统帅伯颜曾发兵二十万南侵,与文天祥抗论皋亭山下;方腊曾率数万义军在此迎战宋江招安军;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败清兵。皋亭、黄鹤两山近处众丘环绕,山峦起伏,谷深幽静,古木参天;登高望远,古运河千舟横渡脚下,河前一马平川,近处黄龙浜似卧龙盘踞其间;远处钱塘江似白练极目东海,西侧杭州城廓尽收眼底。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风光胜景,留下了帝王将相的遗踪和忠臣义士的故事,苏东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数以百计的馆、轩、寺、庙、庵等等,其间尤以众多寺庵之首的龙居寺为最。十里桃花坞,数千进香船。皋亭山下曾经热闹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桥还是著名的孝乡——东汉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乡。明末清初,丁兰的后人为纪念这位大孝子,在丁桥镇建了丁桥、兰桥两座桥。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中,由于东有星桥、西有石桥、南有笕桥,遂改名为丁桥公社,随后就称作丁桥镇。经济发展:丁桥镇素以粮、麻、茶、水果为主业,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丁桥诚招天下客的大气。经过多年的努力,至2005年,一个私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基地——杭州私营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并全力拓展开发,上百家来自省内外的私营企业在这里兴旺发达,海通木业、阿思家羽绒、祝强医疗设备、西林链条等企业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丁桥建经济大镇的支柱;随着大杭州城区发展的构想和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花卉、珍禽、特种水产养殖正逐步取代传统农业,森禾花卉、三雄种苗、建塘水产、同协食用珍禽等省、市农业示范园从小到大,以其强劲的辐射力迅速推进了丁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丁桥集镇综合开发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丁桥现代城镇建设目标由蓝图变为现实;以龙居寺景区开发为龙头,黄鹤山、皋亭山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列入了杭州市的总体发展规划,杭州“东南佛角”即将重现其间。城镇建设:2005年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后,镇容镇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环境综合品位得到了提升,为巩固改善后的背街小巷,该镇狠抓落实、明确职责,切实加强了背街小巷改善后的长效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了城市“四化”长效管理。该镇的做法是:一、明确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召开全镇城管工作会议,成立镇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管理综合协调办公室,明确镇城管办、综治办、执法中队、环卫站等单位责任和义务,落实背街小巷中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环卫作业体制改革,强化城管执法的司法保障。二、狠抓源头,实行长效管理。全面推进城管执法进小巷工作,在整治后的背街小巷建立执法中队队员包点巡查制度。同时,在42条街巷采取“四定”、“四落实”措施,即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和管理力量落实、责任落实、时间落实和路段落实,狠抓日常管理工作。三、突破难点,大力整治占道。制定了以“全面整治、重点突破”为方针的占道整治工作方案,做到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城管执法中队针对夜间烧烤点和夜市排挡占道经营等难点问题,成立整治专班进行集中整治,对集镇周边的笕丁支路、丁桥路采取每周一个重点进行平推式整治,文明路、昙华林路等一批道路的占道经营被取缔,集镇夜间占道得到控制,确保改善后背街小巷良好的环境秩序。四、开展达标活动,提高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全镇开展了背街小巷“无暴露垃圾”的达标活动。进一步完善环卫作业机制,做到“三定二包三明确”,规范了环卫站的管理与作业行为。加大了清扫保洁力度,对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实施包干管理,严格奖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街巷做到了每日清扫两遍,垃圾定点储存。垃圾清运做到“扫净、存好、运光”,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使背街小巷暴露垃圾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集镇的整体环境面貌。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宁丁桥镇汽车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