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和玩具朋友们2017,排列7这里玩的人多不多?(练挤)

知识点梳理
最小公倍数怎么求?1.用分解质的方法,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2.用短除法的形式求。3.特殊情况:如果两个数是互,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五(1)班学生人数不足50人,排队时,每排3人,结果多1人;...”,相似的试题还有:
某校五年级(共3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3人、5人或7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人.这个学校五年级至少有()名学生.
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团体操,每排8人,10人或12人都正好排完,表演团体操的小朋友至少有多少人?
五年级乙班不超过50人,在“六o一”儿童节进行大合唱时排队,可以6人一组,也可以8人一组,刚好分完,五年级乙班最多有多少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当前位置: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王者荣耀九大射手里谁最强?哪位英雄会是NO1呢?绑好安全带,起飞!射手在王者农药这款游戏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期的主力输出,玩的好就是carry全场,玩的不好,人头送成狗哈。TOP9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这个英雄给小编的感觉就是前期伤害不足,建议大家放好陷阱安心的去猥琐发育就行了。宗师之力刷出来之前,远离团战。打团务必保证身上带红爸爸。不需要忍耐多久,成吉思汗大招刷野快,经济发展迅速。多用1技能探好视野,防止对面蹲人。成吉思汗建议开黑选择,打团寻找拥有草从的野外,否则在高地上打个痛快不是成吉思汗的风格,路人局的话,建议少选。进入后期,成吉在攻塔守塔战略有疲软,建议不要堵高地而是诱对面打龙,在龙坑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成吉思汗作为一名有坐骑的射手,他具有极其强大的战术性技能,能为己方的开团等创造了十分好的环境,在进攻方面永远处于主动方,而不至于被动挨打。TOP8 孙尚香孙尚香在小编的心中就是个小公举的形象,被他形象迷住了哈!在王者荣耀中,孙尚香这个英雄要怎么出装呢?什么样的装备最适合他?香香作为核心输出,需要保障输出能力,怎样能达到输出最大化呢?孙尚香拥有非常灵活的机动性,在比赛中经常秀翻全场,让对面的肉都不知道怎么吐槽。孙尚香是王者荣耀中一个爆发非常高的射手,虽然她前期比较疲软,但在后期装备齐全的情况下,她一个技能就足以打掉敌方半血!小编列出两种前两件输出装,破甲弓+泣血(3130金币),无尽+三圣(4650金币),破甲弓的百分比穿甲效果,应当是目标物防越高收益越大,那么我们选择15级项羽318物防,第一张是破甲弓+泣血的伤害,第二张是无尽+三圣暴击后的伤害孙尚香玩法技巧。开局在辅助的配合下快速拿下红Buff,然后到线上清兵发育。在前期能够通过一技能强化后的普攻,有效地消耗敌人,抓准时机快速推塔。之后游走于中下路,对下路敌方造成进一步的造成压力,也能适当刷下己方小野,让自身经济始终保持不断提高的状态,从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团战中打出高爆发的输出锁定胜局。(孙尚香的出装是一定要看阵容出的,每个人风格和思路不同,他人的思路只能做为参考,自己研究摸索创新才是最强的。)TOP7 黄忠燃炮英雄黄忠,黄忠是王者荣耀中一个非常热门的射手英雄,却只能排在射手第七位!前期的黄忠灰常的脆皮!后期的黄忠在开启大招之后基本上可以一个人守住整座高地!但是有时候操作不当的话也会让敌方给灭了!虽然作为王者荣耀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个射手,强大的推塔能力和后期伤害使得这位英雄深受大家的喜爱,开大之后的黄忠就如同一座人形防御塔,敌方没有太强的切入能力都无法威胁到黄忠的安全。黄忠前期是比较弱势的,此时装备尚未成型,打出的伤害也不是很高,因此一定要确保自己的稳定发育;中后期只要能时刻跟团作战,轻松团灭敌人都不在话下。TOP6 后羿如果有人问我,我想练射手你有什么英雄可以推荐,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半神之弓,后羿!因为不论版本如何更迭,我一直坚信,作为最正宗及老牌的弓箭手,后羿始终是检验一个射手好坏与否的最基本标准。后羿,王者荣耀的经典射手之一。以其独有的全地图大招和超强的留人能力,在王者荣耀射手阵营中独树一帜。TOP5李元芳李元芳在射手中是有位移的,这一点保证了他的生存能力也加强了他的风筝能力!李元芳可打野可对线,伤害都爆表。只是玩的人基数比较少,高端局也少见。李元芳可以当刺客玩,捉人粘人都很厉害!推荐带幽灵疾步,利用较远的普通攻击距离走A打出伤害,及时捕杀残血,利用标记的叠加爆炸效果,对意图逃跑的残血施以沉重的打击!李元芳连招可以用一技能来消耗敌方,找到机会则可以三技能减速,二技能贴近并且减速。拥有一技能的李元芳,在推塔和刷野方面拥有异常恐怖的优势,四级在做出吸血之镰后可以单刷暴君。TOP4 狄仁杰成也狄仁杰败也狄仁杰,从曾经的垫底射手现在终于爬上了顶端,很值得高兴。自从改版之后的狄仁杰经常能在高端局看到,其技能让其在单挑能力和团战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不会玩射手的人都说越改越废,会玩的人则视若珍宝,在这里摸着自己的36D良心告诉你们,狄仁杰是真的大增强了,好好珍惜吧别等被削再流泪。TOP3 虞姬虞姬前中后期都很强势(玩好虞姬的关键就是1技能的命中率),前期下路攒被动一技能打到对面两次(轻轻松松人头到手),二技能用不怕刺客抓你(除了被法师一套能带走,遇到物理的基本全都不怕),虞姬装备出到破军就基本成型了,打团注意自己位置,不吃法师技能基本不死。虞姬伤害是所有射手里技能伤害最高的,黄忠开大,对着箭头方向两个1黄忠就死了,脆皮刺客,法师,3普攻1直接带走,玩的分分钟凯瑞全场。虞姬在王者荣耀射手排行榜胜率排行前三,超强poke能力以及在中前期的参团能力,让虞姬这个英雄能在团战中有自己的强大输出能力。TOP2 鲁班七号智商250的鲁班七号曾经一段时间的半肉班让人头疼不已,后来削了鲁班的多段伤害和射程之后,鲁班的势头有些下降,但依然阻挡不了小学生之王的称号,出场率高达60%以上。低中高端局都是很厉害的一个射手!鲁班七号通常的连招:敞开大招-2技术-普攻扫射-1技术-普攻扫射-疯狂走A,就算单挑依托高吸血高输出不被控的情况也不一定会输!小编昨晚连用了好几把鲁班七号,不论是单人对线还是参与团战,小编都能自如应对,而且从技能释放顺序以及出装上看,小编的朋友都说我是“老司机”了。小编的经济转化能力也相当出色,经济占比和输出占比皆是遥遥领先队员,蝉联了好几局的MVP!(自恋中)TOP1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的灵活性是射手最高的,而且技能释放还不用蓝量,如果攻速叠加到150%,一技能的如果全中一个脆皮,差不多都可以秒掉了,连坦克都受不了。大招碰到对面都残血,那简直就是一台收割机,射手一哥可不是吹出来,实力杠杠的,就是需要点操作手速!马可波罗这个英雄从出来到现在一直强势拿下射手一哥的宝座!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改天小编也要去玩一玩!游戏中优秀的射手英雄有很多,孙尚香、后羿、虞姬、狄仁杰、李元芳、、黄忠、鲁班七号,这些国产的射手都很厉害。可是,最强的射手却被一个歪果仁强走了,他就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算是王者荣耀adc中较为全面的有位移有POKE,后期爆发也可以!马可波罗虽然作为一个外国人,但是他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的,他将我们中国大天朝的东西带向全世界,相信大家可以勉强接受马可波罗这个外国人作为最强射手吧!马可波罗一直是射手中的超级热门的人选,恭喜马可波罗一度登顶最强射手。后语:所有的射手,不论强弱,前期皆需猥琐发育,当今版本,战士横行,刺客当道,尤其高端局的刺客,对刺杀射手的渴望亘古不变,刺杀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每一位英雄都是无双的王者,能力无高低之分,只有版本强弱之别。而在英雄低谷之时,唯有真正热爱他的召唤师,才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完成淬火一般的蜕变。愿每一位玩家热爱自己的英雄,对自己的英雄不离不弃!当然游戏玩得开心最重要哈!
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王者超神助手”微信公众号带你超神带你飞!
王者超神助手微信公众号
王者超神助手
王者超神助手为小伙伴们提供王者荣耀最新版本更新情况、精品英雄攻略以及各类视频解说等内容,带你超神带你飞!!
点击或长按关注
精彩图文推荐
近期看点推荐
游戏视觉焦点
相关热点推荐
网友跟帖吐槽&7.7亿人挤在城里,还有3亿人正在进城的路上,中国661座城市会被挤爆吗?
7.7亿人挤在城里,还有3亿人正在进城的路上,中国661座城市会被挤爆吗?
日08时27分来源:
逃离城市的人以万计,涌入城市的人以亿计。图/AFP
3亿人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美国的人口总数加到城市里来。
今天只有7.7亿人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已经堵成这个样子了,再有50%的新人口进入以后,城市怎么办?路在何方?
刘岱宗,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
本文转载自一席(微信号:yixiclub)
完整街道 Street For All
刘岱宗大家好,我来自于一个国际NGO组织,叫作世界资源研究所。我们是在环境政策领域排名全球第一的,在中国也有分支机构。
在聊交通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过去中国的城市是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发展的。这张图是Google Earth从1984年到2014年的累积图,这是我们的上海。所以你可以看到,在过去15年的城镇化模式下,上海是以一种什么速度在向外扩张。我们管这个专业领域叫作城市蔓延。
这是1986年苏州的总体规划图。所有红色的地方是要进行城市化开发的地区。从1986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城市化阶段,我们的城市是以大量的土地消耗为基础来打造的,可能2004年之后这种模式相对来说很难维持,大家也可以看到,基本上全是红颜色了。
这张图给我们一个概念:城市化,中国在多么快速地推进城市化。这种大规模的城市蔓延跟扩张背后的一个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交通的问题。
我们在前期是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化规划。大家最想在什么情况下开车?半夜两点钟出来,旁边没有任何一辆车,我是最高兴的。如果这边有一栋楼,一百层,里面所有人都开车,那我很不爽,因为这周围立刻就交通拥堵了。
所以小汽车导向的城市规划需要干什么?需要扁平化,城市像大饼一样,越扁越大,摊得越多越好。这就是小汽车导向的城市规划。没有小汽车大家也不会跑到郊区去居住,城市也不会扩展出去。
我们再进入一些街区,看看城市的一些细部。这是曾经的苏州的古城,以及现在认为很新潮的一个现代城区的样子。
这是成都。你可以看到,现在这张图上面大概1/3左右的土地是被交通设施所占用了。
在广州,我们也可以发现既有城中村,也有我们认为所谓非常新潮的地区。这种新的地区楼跟楼之间间距很大,它不需要你步行,自行车都很麻烦。
这张图大家可以猜猜这是哪里。可能也不用猜,其实这张图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得到。城市扩张的一个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在城郊建立大量住宅,然后希望大家一开小汽车就上旁边的高速公路,可以抵达我们的工作岗位。
我们再走到更细一点的地方,看看我们的街道。这是故宫。这是古人给我们的一个很简单的街道。可以好好看这张图,这是冬天,你看大家都走在什么地方?所以大概你就知道夏天大家会走在哪边。就是这样一个很小尺度的街道,创造了一个很宜人的气候适应性。
但是现在我们的街道是什么样呢?这是昆明的呈贡新区。可以看右转转弯的那一条车道,我们希望小汽车时速60公里时不用踩刹车就可以直接右拐过去。
而它给我预留的穿过马路的绿灯时间有多少呢?只有15秒。也就是说我还行,现在还行,还能跑得过去。我的领导比我大20岁,可能就确实有点费劲。
而且问题来了,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将来越来越多的人很难通过这个路口。因为它是为小汽车服务的,所以这个尺度是非常大的。
除了街道,我们又走到更细一点的地方,叫作公共空间。这个照片是我在昆山照的。可以看到这里有非常好的座椅,有花有树,政府也用了很多钱。但是你看这位很高兴的朋友坐在什么地方呢?
这就是因为当我们设计公共空间的时候忽略了人性要求。座椅的设计是想让大家坐在那儿,像练气功一样地去看花跟草吗?这是他所需要的吗?不是的。
大家为什么今天用微信,因为我们是社会型的动物,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交流的。这个位置刚好可以看到别人,看到美女走过去他也可以有一点感受嘛,偶尔也能偷听别人的声音,所以他愿意坐在这里。
本来土地已经没有多少了,但还可以看到土地如何在被我们浪费。这是北京的天通苑小区,它有一个非常豪华的广场。当然我不是晚上大妈跳舞的时候拍的,这是在中午。
大家可以看人在哪里?在这里。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概念呢?我哪怕在这儿摆一个烤羊肉串的也有经济效益,因为人愿意在这里享受生活。所以这就是说,当我们设计公共空间的时候,要想一想这么多土地都要浪费是不是值得的。
所有这些工作导致了一个结果,今天大家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甚至在县城也可以看到,就是交通拥堵。很可怜,我们没有自行车道,没有步行道,这些人就这样堵在路上。这张图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得到。
挑战来了。今天我们有7.7亿人生活在城市里,也就是说大概一半多一点的人口在城市。但未来十几年,我们还要转移3亿人口进入城市。这个过程没有办法逆转,因为农村现有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农业人口,所以必须把这些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里,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这些人口吃饭生活的问题。所以未来会有3亿人口进入城市。
3亿人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美国的人口总数加到城市里来。而今天只有7亿人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已经堵成这个样子了,再有50%的新人口进入以后,城市怎么办?路在何方?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过去十几年的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是无法持续的。一开始的第一张图就告诉大家了,我们没有那么多土地了,还得留着土地保证吃饭问题。中国今天50%的粮食是依靠进口的,所以当你把所有土地都变成城市,难道百分之七八十的粮食都依赖进口?
今天中国城市总体规划里20%到30%的城市土地是被谁吞噬了呢?是这种以小汽车为主导的高架桥,这种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所以如果还有3亿人要进城,我们还有更多的土地维持这种发展模式吗?
第二点。小汽车除了桥跟路以外还需要什么?它还需要停车设施。一辆小汽车大概需要25平米到30平米停车位的空间,因为还包括了进出。停车位跟小汽车数量配比还不能1:1,因为你家里有个车位,工作单位还得有一个,所以大概是1:1.5的关系。打个比方,比如北京有600万辆小汽车,你就需要有600万辆乘上1.5再乘上30平米的土地用来作为停车空间。这还不涉及道路跟桥梁的使用空间。
所以就会发生这种事情。这是在东北的一个城市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一棵20多年的杨树被拔掉了,就为了多提供一个车位。
汽车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是可以散养的,我妈就把我扔到楼底下,我自己就玩起来了。但今天大家不可以了。因为你所有的可用空间几乎都变成了小汽车的车位,或者车来车往,你会觉得很不安全。
最重要的一点,小汽车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这是北京的官方数据,PM2.5里面大概有31%是由汽车这个行业所贡献的。很多人会质疑,说我开车没有那么难受,没觉得它产生这么多污染。
这个问题其实大概有两块,第一,小汽车本身相当于是一种扬尘工具。北京如果有600万辆车,就会有600万辆车在街上把尘扬起来。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风沙一来工地要进行扬尘处理,是因为不希望它扬起来。但其实600万辆车每天在城市里就是不停地在扬尘。
第二,小汽车在城市里面有一个问题,叫冷启动,也就是说发动机不够热。如果它在高速公路上80迈的速度跑的话,发动机很热,油会烧得很干净。但在城市里有路口有拥堵,起起停停,这种冷启动本身会产生大概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PM2.5的颗粒物。
以及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小汽车的排放物里面有一个氮氧化物,大概百分之八十几的氮氧化物是来自于机动化出行。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结合水分子,结合PM10,会在自然界产生二次反应,把PM10“轰”地一下变成PM2.5,而且是量级的变化。
所以这是为什么小汽车在PM2.5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物里面的贡献比例超过30%。
其实过去十几年我们也还在做一件事情,我们也在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今天在所有城市里面,领导在说地铁发展多迅速的时候,一般会给你提一个指标,类似“我市的地铁明年要开通100公里或者是200公里”这样的。
他们很关注的一个指标叫作地铁的长度。但是今天可以来看看我们地铁的质量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简单,对比一下北京跟东京。北京整个地铁系统的规划是学习日本的地铁发展经验,但是有一点它没有学到。这是东京的新宿地铁站,新宿地铁站的乘客量在东京只排到第三位。它有159个出口。
看看我们北京的国贸,国贸是北京CBD的地铁站了,它只有9个出口。
这两个尽管只是数字上天壤之别,但它给你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东京的地铁系统是把人送到目的地,而北京的地铁系统是把人送到地面。
到了地面之后,我们再来看地铁系统如何跟城市整合的。这个数据有点老,这是2008年由Robert Cervero所做的对比分析。他是一位很著名的公共交通专家,也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他比较了纽约、伦敦跟北京三个城市,从CBD地铁站出发走20分钟所能抵达的区域里面所覆盖的岗位数量。
可以看到,在纽约它所覆盖的岗位数量大概有170多万个,也就是说,有170万人走20分钟可以使用这个地铁系统。但是在北京2008年的时候,我们只有15万个岗位。
但今天,北京跟纽约的地铁造价几乎一致,因为我们拆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地铁系统服务水平的这个层面上看,地铁并不仅仅只有长度,还有许多要把地铁跟整个城市发展结合起来的内容被我们忽略了。
我们可以再来举北京的一个案例。这是回龙观的13号轻轨线,这两根红线就是轻轨线,这个地区没有任何河流山脉这种自然性的东西来阻隔两侧。
资料来源:茅明睿 储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但是北规院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分析,它分析大家的手机数据,晚上12点到早上4点钟你的手机一直连哪个基站,它就能分辨你是北边还是南边的居民。因为那个点都在睡觉嘛。之后看这些点活动的情况。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13号线北边的居民,他的活动区域总在13号线北边;13号线南边的居民他就老在南边活动。
但公共交通系统是什么?公共交通系统是联系城市的一个系统,它把人从A点送到B点,把A点跟B点联系起来。但是在这种没有任何河流自然分割的情况下,13号线在我看起来像是一个篱笆,把城市的南北进行了分割。
所以这些很多跟城市发展质量相关的内容没有人去关注,我们只关注长度,只关注有多少个站点。
看到这个图片很伤心啊。很多人说中国人素质不好。我想跟大家说一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命最重要,但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冒险来过马路呢?
因为当你以小汽车为主导的时候,是希望小汽车不要老停,所以一个路口跟另一个路口可能离着两三公里。但人是走不了那么远的,你又不给我过多的过街措施。当你制定的规则是违反人性的时候,人的本性就不会按照你的规则来做。所以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建设规则要更人性化。
这是2014年美国CNN提出的“世界上最危险的步道”。
最开始看这张照片时我觉得一定是这个人不守规矩,乱跑进去了。但是大家看看细部,这里是有盲道的。这就说明,这是我们规划出来的道路。当然我不知道盲人能不能走到这个地方来,但这一定是规划出来的。
为什么?你首先要保证小汽车有三米五、四米宽的车道,然后再挤巴挤巴看看哪儿能有点地方给我们行人做个步道。这都是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一种思考,所以根本不考虑行人的安全与否。
那么未来的路在哪里?每个人都问我们交通拥堵怎么解决,这张图告诉你大概怎么解决。我们运输200个人,需要133辆小汽车。当这些人可以使用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这个街道就会从一个非常拥堵的状态变得非常轻松活泼有活力。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
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不能逼着大家使用自行车跟公共交通系统,而是需要邀请大家回来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跟自行车。
这是1972年的丹麦,美丽的哥本哈根河入海口。这张照片告诉你,当时它是服务于30个非常happy的小汽车车主,我可以把车停在最漂亮的哥本哈根河的入河口周边。
但是到了1985年的时候,同样的地区,每天会有4万到5万人的游客来。今天大家想到丹麦,除了童话,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丹麦引以为豪的是它宜居的人性化的城市生活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提升它的产业和创意功能。
1972年的丹麦的街道跟中国今天一样。只有开车过去或者停车的两种功能。它的自行车也可怜巴巴的,照片里有一两辆吧。
但是到1985年之后,整个丹麦街道是属于所有人的。Street for all,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街道。这个街道是有生活的,它属于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使用小汽车的这些人在停车或者在行驶。
围绕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当时也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对比模式。一个是库里蒂巴这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可以看到,它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是集中在BRT走廊。这中间是一条BRT,没有任何小汽车车道,小汽车在两边。
另外一个是巴西利亚的这种以小汽车为导向的模式,跟我们中国很像。
现在,库里蒂巴是在巴西排第三位的经济发达城市,类似于苏州在中国经济体量上的地位。它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拿过联合国可持续宜居大奖的城市。而巴西利亚的模式至今已经没有人再去学习。
下面给大家看一个直观的比较。我给小汽车、公共交通有轨电车、自行车、步行,各分配一条车道,同样运输200人。大家可以看,相比起来小汽车需要一公里长的道路。现在我们让它们同时出发,看看到底谁的效率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所以当我们没有更多的土地的时候,我要保证3亿人口在城市里面更好地运输,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转变现有土地的使用效率。那当然要用更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系统跟步行系统来承担更多的城市土地。
阿根廷跟中国一样都是人口非常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它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前跟长安街一样,也是给小汽车服务的大马路。但今天它把中间的几条车道已经留给公共交通系统。
大家可能会说这是非常大的街道,城市里没有那么多大的街道可以同时为公共交通和小汽车服务。但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很好的案例。湖北宜昌在2015年拿到了世界可持续交通大奖,它就是在一个四车道的道路上实现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这是宜昌的BRT系统。
我知道今天上海也开通了71路的BRT系统。这种系统可能在开展之初会有很多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提高整个道路使用效率的唯一途径。
但是如果有些地方连四车道都没有,全部是高架,那怎么办呢?我们再来看首尔。李明博在任首尔市长时干了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他从2003年开始拆除清溪川高架,那个高架大概是一九八几年修好,是一个非常新的高架。拆除并不是因为它有任何隐患或者是其他原因,他只是为了把清溪川恢复成一个更宜人的公共空间的环境。
今天清溪川已经成为韩国很著名的一个景点,很多旅游团会把大巴停在那里,我去过两回。两侧有非常好非常豪华的餐馆、购物中心以及非常宜人的环境。但是如果是一个高架桥环境,谁会去清溪川享受生活创造更好的城市空间呢?
而今天这种拆除高架桥并不是个特例。在西班牙、在巴西都重复出现过。这是把城市恢复给公众,恢复回人性化的城市所进行的努力,是从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恢复到人性化的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同时我们来看看新西兰是如何邀请大家回来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的。这是基督城。大家可能知道2013年的时候新西兰发生一个很严重的地震,那个地区都给摧毁了。然后城市开始重建。它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呢,是按照机场的标准重新建设了整个公交枢纽。
现在可以看到,有很多很豪华的品牌的商场也入驻了这个公交枢纽。就是说,如果你有很好的设计设施的话,公共交通节点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商业购物中心。
我们很多道路可能没有那么多空间,那如何来进行车道的改造?这里正好有一两个很好玩的小视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是四车道的改造。改造后两边分别有个自行车道。
但是自行车道没有被保护,它跟小汽车会有一个冲突。所以有一种新的模式可以把自行车道放在那边,然后在小汽车跟自行车之间还有个半米左右的隔离带。这样小汽车开车门的时候不会跟自行车有冲突,这就由一个孤零零的自行车道变成了一个受保护的自行车道。
这就引申出来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三个话题:如何把大家邀请回来使用自行车系统?
大家可能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几个自行车之都,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丹麦的哥本哈根等等。我们继续以哥本哈根为案例来谈如何邀请大家使用自行车。
大家一谈自行车有几个问题,第一,地形的问题,如果都是坡度我骑不了自行车。第二,夏天热冬天冷,夏天一身汗,冬天冻得不行,我不使用自行车。
可丹麦哥本哈根纬度非常高,都快接近极昼地区了,那儿冬天非常冷。这些人并不都是穷得开不了车,他们的月工资大概是快5万块钱,但是在冬天的时候,这些人还是使用自行车系统,并不是想象的开小汽车的生活方式。
那它为什么能够把大家邀请回来主动使用自行车系统呢?比如说我上天桥的时候会有自行车的渠道,你很容易推上去。
垃圾桶都朝向我自行车的方向,我扔垃圾很方便。
在路口的时候我不用下车,踩着它就可以等绿灯。这个很爽,等红灯的时候可以玩一下App,发一个微信 。
以及最重要的,爬坡不是很累吗,你看看大家怎么来玩爬坡。
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但是我是想告诉大家,如果真的想把大家邀请回来使用自行车系统,你一定会找到解决方案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很聪明,就像今天可以把大家都弄到使用小汽车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丹麦还有一些什么案例呢,丹麦的自行车系统还有一个自行车绿波。你看它有很多绿灯,当你骑自行车的时候,你能赶上这一连串的绿灯,那你下一个路口就不用等红灯。这是按照你的骑行速度给你设计绿波,你可以直接通过。
或者有些路口就告诉你5秒,你5秒通过这个柱子,再经过下一个柱子就不用等红灯了。这就叫绿波,它能保证你骑自行车很顺畅地出行。它不是为小汽车设计的。
这是丹麦的中央火车站,相当于我们上海虹桥火车站。在它最好的位置上面,它做了一个7500个车位的自行车停车场。有过夜停放,有临时停放。你把自行车停在那上面,一下子就可以进入枢纽区换乘其他公共交通系统。
再看看这个人。这是丹麦王子,很多小朋友们的偶像。他每天都是使用自行车来送他的孩子上下课。所以在整个文化氛围里,并不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个很不好意思说出去的事儿,因为王子都这么干。
最后我们来看纽约。大家都知道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是小汽车发展最快速的一个国家。这是2008年的纽约,时代广场第五大道附近的这些走廊。之前这是一个非常车水马龙的地方。
后来它做了一个什么事情?它把更多的空间归还给了我们,街道是为每一个人准备的。这不是效果图,是现场拍的。
这个项目在2008年只是个半年期的项目,因为它觉得会有很多小汽车用户反对。但是当这个项目推出来以后,到今天它仍然存在着。因为人的本性是需要享受街道生活的,而不是让小汽车来使用的。
这个项目最根本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它可以帮两侧的房地产价值提高百分之二十几。为什么这个项目能够帮房地产提升价值?当你是这样的一个街道的时候,你这么多的土地对两侧商家没有任何意义:你能刹车进去买个东西,买个促销产品吗?没有办法。这些都是通过性的交通。
但是当你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首先人立刻就多了。我就是再穷,从这边走到那边,我渴了也得买杯什么“一点点”奶茶之类的喝一杯。所以我要留下来一块钱到两块钱的消费,当两侧的租金消费高了的时候,那它的物业价值当然高了。
吭哧吭哧修个地铁要花多少钱?但这个完全不用花钱。我只是把小汽车禁了,把环境整整好、涂涂漆,立刻把两边的商业价值提升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案例到今年仍然存在着。你看谁敢再把它恢复成小汽车,这两边商家不跟他急才怪。
所以我只想说,美国今天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的趋势。包括达拉斯,这里以前是高架桥,现在它把上面盖起来了。
这是新西兰汉密尔顿街道,他们更狠。以前这是一个停车场的入口,但是它今天把停车场入口整理了一下,因为停车场那边有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它希望这个楼跟那个公共空间更好地连接起来。
这是莫斯科的红场寺院。
再来看看北京该怎么来做。这是今天北京的南礼士路。我们可以看到,每天可能只有不到一百辆小汽车通过,但每天横行过去会有一千多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以小汽车为导向简单的交叉口,行人没有办法被保护。
我们如何来改造它?小汽车给它一个减速坡,可以减慢它的速度。而我们的老年人,我们的残疾人,或者我们走的时候都希望是平平地走过去,所以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改造,我们今天应该推动这些内容。
这也是在北京的南礼士路。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路很宽,但自行车很容易受到上下车停车开门的影响。
这种模式的街道在北京很常见。我们需要改成这样。这样很简单的改造可以保证有停车,但是有大概半米到70公分的隔离的时候,即使这边有人开门,它也会跟自行车有一个缓冲。这样自行车的速度可以提高得很快。
这是北京的长虹桥。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跑到一半过不去的时候,我会很孤独地在所有车流中间祈祷每个司机都能看到我,要不然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改造的时候,可能不能给它更多的时间,但我们至少应该给它更好的安全保护措施。用更好的颜色区分,让它停得更有序一点。
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把大家从不同的小汽车上邀请回来,更好地更舒适地使用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跟步行系统,这也是为了我们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小汽车情怀,包括今天的一席也是由别克来赞助的。但我想跟大家说,我今天所说的每一件事情并不是我发明的,它是必然会发生的。但今天有很多人跟我一起在努力工作,希望把大家邀请回来使用自行车跟公共交通系统。因为这个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只要我们付出一分努力,就会有人能更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会更好地减少资源浪费。
而应对交通拥堵问题,我有的时候愿意说这跟我们减肥是一样的。我们认为修桥架路就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儿堵了我就在旁边修条路。这跟减肥概念是类似的。当我两尺六腰的时候觉得很胖,然后把我两尺六的腰带变成三尺二,你认为这可以减肥吗?
所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出行结构,这也是国务院从2009年开始推动整个城市化交通整体变革的一个最终目的。
我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快速的发展跟进步。因为我从11年前开始就在中国推动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先发展。在那个时候,很不幸,我见到一个市长、副市长,他只给我5分钟让我发个言,让我把这些事情能在5分钟讲完。所以我说话相对比较快,因为要把这些给他讲清楚,要传递更多的信息。
但是今天我想说,我们国家在进步。我从去年开始,几乎能够给很多的市领导、相关决策者提供大概一个到两个小时的演讲,希望他们更重视我们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跟步行的发展。
我们有一群志愿者在这个公号里面,在不停地推动着可持续的城市与交通的发展。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来继续支持我们。
点击图片打开文章
你若知道人类祖先多残忍,你就明白人类现在多孤独
本文来自一席论坛公众号(ID:yixiclub)
转载请联系一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利和玩具朋友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