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台怎么样?

您当前的位置 :
  过去的一年,公益众筹迎来爆发之年。不仅是参与人数、关注程度和具体众筹金额,还包括陆续入局的各类平台,都显示出公益众筹市场的火爆。然而,在后续入局者野蛮开垦之后,面对新生公益众筹这片脆弱的生态,如何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对所有平台经营者的严峻考验。
  崛起的网络公益众筹,火爆之下存隐忧
  近年来,网络公益众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紧急求助,身患白血病儿童急需筹款换骨髓,恳请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患者情况绝对属实。”“我同学的姐姐,刚刚查出患上癌症,还有一个7岁的孩子,请大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家。”……打开微信朋友圈,类似的求助信息不时出现,往往会收获不少爱心。个人通过社交众筹平台发起求助不仅帮助受困者解了燃眉之急,也让公益理念、捐赠行为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全社会的公益水平。
  以发展较为迅速的公益众筹平台轻松筹为例,自2014年9月成立至今平台已有将近1.5亿注册用户,发起筹款项目180多万个,共获得3亿多次支持,仅去年就帮助了13.8万个大病家庭,项目数量惊人。
  与之对应的,是行业内同类平台的日渐泛滥。公益众筹前期起步投入成本和技术门槛较低,而可能带来的潜在的回报却看似很高,尤其一些众筹平台接连获得多轮融资,深受投资者青睐,这让外界纷纷觉得个人救助是一块利润十足的“大蛋糕”,于是纷纷入局渴望分一杯羹。据悉,目前市场上围绕个人求助业务平台,已知的就有20~30家,相当一部分是既无背书也无投资、跟风而起的小平台。在成立几个月之后,很多平台因为难以盈利而不得不停止运营。显而易见,网络公益众筹远不是一些初创者眼里“投入低、获利快、利润高”的模样,真正担负起公益的使命离不开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投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小平台隐患凸显,行业需要可持续发展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业内一些小的公益众筹平台,较多地采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常见玩法,通过“0手续费”等诱人的条件快速圈占用户,企业通过表面上的数据增长融到投资或下一轮投资。
  作为业内个人救助业务量最大也是发展最早的平台,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于亮告诉,事实上,公司在个人求助业务上并不能实现盈利,公益众筹类业务对于轻松筹的意义更多在于用户引流。轻松筹在创立之初便秉持着公益的初心,不用“互联网”的方式盲目烧钱炒作,不靠大额补贴催肥,而是唤醒和激发大众内心“善”的力量。
  所谓“0手续费”其实本质上是企业自掏腰包去进行补贴,因为平台正常的运营绝非是零成本的。以轻松筹为例,在个人救助业务上,平台需要给微信支付0.6%的费用,除此还有公安部查询接口的信息验证费用,以及平台150多个客服的工资、保险、水电等。显而易见,从平台搭建到风控到客服每个环节都需要成本,而在审核上投入的人力越多越完善,成本也会越高。正因如此,很多网络大病求助平台都会收取合理的手续费,来维持这项“惠民”业务的长期发展。“0手续费”则意味着这笔钱只能由企业承受、由投资人买单,这对企业无疑是巨大的损耗,一旦融资受阻,烧钱的模式难以为继,首当其冲的就是会员们的救命钱。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关停的平台,在成立初期砸钱运营,勉强维持半年之后发现与预期相去甚远,砸进去的前期投资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回报,投资人在看到盈利无望之后,自然也望而却步。
  近日,轻松筹也宣布针对个人大病求助项目实行0手续费,并有爱心企业为项目进行配捐。既然大病求助业务几乎不能带来利润,又需要付出可观的成本,那么免除手续费的轻松筹如何可持续发展呢?于亮表示:“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研发其他新产品、新业务,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比如我们在布局电商、保险、健康等领域,通过这些增值服务为公司造血,反哺公益,这些业务的贡献率非常高。”
  多方参与抬高门槛,网络公益众筹将走向规范
  在当前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公益众筹行业内的小平台更加难以控制。很多初创平台由于资金、成本和人员的限制,且缺乏大的投资方的监督,在审核经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参与者的爱心和资金安全也都无法得到保障,而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时,带来的就是对整个行业的质疑与伤害。 “实际上最可怕的就是那些打着众筹旗号去骗钱的小平台,他们在蚕食着大众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互联网求助的信任。”面对这种情况,于亮的回答很无奈。
  于亮认为,对于小平台风险管控上,政府政策管理是最为根本的管制动力,但不能是唯一的手段。互联网时代不能完全依靠传统手段,直接禁止投机者进入行业是很难的。管理乱象应该要看他们通过什么渠道来做,把渠道锁死,自然可以解决问题。
  他建议,首先要提高一些政策的门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条款,建立起行业准入门槛,设立资质标准,由各平台进行申请,符合标准才能做相关业务。相关政策可以参照基金会的申请制度,即需要保证一定额度的原始基金,还要考察资历、背景、运营能力等,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行业。其次,可以把部分监管权力交给像腾讯、支付宝等类似第三方收款平台。政府立好门槛后,将举报通道授权给相关支付平台。事实上,互联网筹款核心能力在于支付,如果把做这类业务的审核门槛提高,没有资质就不对它开放支付能力,切断了这一关键链条,就能杜绝不规范的小平台带来的一系列隐患。
  对于未来公益众筹、个人救助业务的走向,于亮判断,在政府慢慢规范个人求助的标准之后,个人求助会更多的转向和公益基金会的合作,加上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和民众保险意识的提高,纯个人求助行为会越来越少,大家会更多的转向基金会这种真正的公益层面上去。(光明网 温源)
本网各平台二维码,扫一扫新闻更精彩众筹平台坚持纯公益难以运营 发展冷热不均路在何方_凤凰财经
众筹平台坚持纯公益难以运营 发展冷热不均路在何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联系到“病友帮”CEO田园,他首先强调,病友帮的大病众筹平台并没有停止运营,已更名为“萤火互助”继续运营。但他坦言,大病众筹平台的行业生态的确面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朋友圈刷下来,全是我同学的求助信息,点进去看是轻松筹的链接,我也捐了10元。”广州的张先生近日在轻松筹上捐了钱,但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这些平台到底可不可靠,接受谁的监管?一堆问题找不到答案。其实类似“轻松筹”的筹款平台都可以统称为大病众筹平台,是公益众筹平台的一种,目前主要作为个人求助信息发布平台。但是,记者也了解到,大病众筹平台虽然越来越受关注,但行业发展却遇到冷热不均的尴尬,热门平台很热,但也有平台停运的消息传来,关于盈利模式和行业监管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领域该如何良性发展?成长11月各平台筹款近5000万上月底,在广州读书的李同学因重症肺部感染而住进重症监护室,每天上万元的医疗费让他的家濒临破碎。无奈之下,他的家人在一个名为“爱心筹”的众筹平台上发起求助,两天时间里,15余万元的爱心款从四面汇来,减轻了家庭负担。去年10月,来自清远的女孩黄荣梅被确诊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置换骨髓的费用高达数十万元。当时除了社会好心人士的捐助以外,黄家人还在一款名为“病友帮”的大病众筹平台上发布了个人求助信息,不久就募得善款1.2万元。遇到大病,目前人们可以选择的求助方式越来越多,大病众筹平台正是其中之一。“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医保可以报销,也可以申请医疗救助或相关基金,但是家人的病需要立即用钱,来不及等待申请救助或基金的流程走完。”有家属直言不讳,选择大病众筹就是希望立马有资金到手,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医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公益众筹平台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据专业咨询公司发布的《2016年11月份众筹行业发展月报》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8家公益众筹平台。仅11月,在这些公益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的项目数就达到达1576个,成功项目筹资金额达为0.49亿元,吸引了376.25万人次参与。不过,在众筹行业内纵向看来,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仍属小众,比起奖励众筹、非公开股权融资等众筹平台动辄几百个的数量来说,公益众筹平台发展速度算不上迅猛。差异有的发展火热,有的遇到困难但是,即使在如此小体量的新兴领域中,各平台的发展都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一方面,以轻松筹为代表,大病众筹平台发展火热。据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在2015年有2.3万多例医疗类个人救助项目发布,筹款总额超过1.8亿元。进入2016年,上半年大病救助项目就超过了4万个。另一方面,有的公益众筹平台却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此前被多家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据《2016年10月份众筹行业发展月报》统计,10月共有30家平台下线,其中专注做个人救助业务的“爱心筹”、“病友帮”两家公益众筹平台宣布停止运营。为什么会出现停止运营的情况?“爱心筹”平台在上文提到的月报出炉后发出声明,称平台仍正常运营。记者12日登陆该平台官方网站发现该平台仍可以发起筹款。记者联系到“病友帮”CEO田园,他首先强调,病友帮的大病众筹平台并没有停止运营,已更名为“萤火互助”继续运营。但他坦言,大病众筹平台的行业生态的确面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田园介绍,“病友帮”及其运营公司因为投资人的投资方向进行策略性调整,于日暂停运营“病友帮”App及其包括的大病众筹功能板块。同时将大病筹款用户尚未提取的善款一次性全部结清。不过仅仅过了一天,事情发生转机,一位热心公益人士“陈先生”找到“萤火互助”,提出要资助这个大病众筹平台继续运营。于是在72小时内,该平台人员、经费、技术优化、账户管理和办公场地等问题全部解决,服务器重启,资金到位,平台继续运营。难题平台资金投入大,仅靠资助难长久对“萤火互助”而言,这是个颇为戏剧化的转机。但这一过程也暴露出大病众筹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果没有“陈先生”关键性的资助,或许一个大病众筹平台就倒下了。业内人士纷纷指出,说到底,现在大病众筹平台的发展问题还是盈利模式不明朗造成的。对于公众而言,大病众筹平台只是一个个人求助的工具,但是对于平台的运营者来说,人力和技术等都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病友帮”此前想要做成一个综合性的病友互助平台,不仅有大病众筹板块,还设有病友交流板块、寻医问药板块等。但是从研发到停运,两年半的时间,烧了3000万元,平台并没有实质的收益。而根据媒体的报道,“轻松筹”的“造血能力”在于,除了大病救助的业务板块以外,该公司还有尝鲜预售、梦想清单等其他盈利性业务,因此其他业务能够“供养”其公益性质的大病众筹业务。此外,其大病众筹平台也要从筹集到的款项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此维持平台的运转。相比之下,刚刚恢复运营的“萤火互助”则仍然坚持“纯公益”运营模式,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个人可以在平台上免费发布求助信息。这样一来,平台运营只能靠着爱心人士的资助走下去。田园说,目前“萤火互助”不做推广,将求助量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通过计算“慈善转化率”(即资助一元能够相应募捐到多少钱)向资助者反馈平台运营效果。至于哪种模式能够更长久地走下去,现在一切都还未知。 隐忧行业监管由谁来完成这是一个“朝阳行业”。就像罗尔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一样:求助方式多元化和公众捐款日常化之后,慈善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化之路在何方?公众普遍认为,《慈善法》出台之后,大病众筹行业会有所规范。但专家表示,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区。“公众在大病众筹平台上求助属于典型的个人求助行为,不受《慈善法》监管,而这些平台只是一种互联网工具,因此也不受《慈善法》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褚蓥认为,这些大病众筹平台与民政部指定的能够与有公募资格的社会组织合作公募的13家网站有本质的区别,不存在受《慈善法》的约束。因此,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个行业无疑处于“灰色地带”。现在轻松筹属于公众认知中最为规范和权威的大病众筹平台,其官网介绍,有一支100人的团队在负责内容的审核;若项目属实但举报人仍对项目存疑,可申请退款。“萤火互助”也表示将会严格审核求助者的贫困和就诊证明,至少一天之后才会将审核通过的信息发布到平台上。但其优点在于能够随时提现,用于紧急情况。当然,平台也有受到《慈善法》出台影响的方面。田园说,现在“萤火互助”是个人求助和公募双通道,该平台和广东省公益恤孤促进会(下称“恤孤会”)合作,如果选择公募通道,筹集款项全部打到恤孤会账户。但是目前恤孤会仍处在申请公募资格的阶段,因此这一通道何时继续仍有待观察。观点做公益应提高“慈善效率”公众为何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大病众筹平台来求助?田园认为,这涉及一个“慈善效率”的问题。传统公益组织以“公平、正义”等作为慈善事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但是互联网时代,效率却已经发展为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轻松筹”、“萤火互助”等平台之所以能够吸引公众持续使用,就是因为其效率高,“今天筹款,明天就能提现”,相比传统救助形式,自然有很大优势。(记者 化麦子)
关注了会赚钱!后市不知如何操作,抓不到牛股?尽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证券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7095
播放数:593807
播放数:1839418
播放数:5808920当前位置:&&&&&&正文
公益类众筹为何“吃力不讨好”
来源:深窗综合&|& 16:55&编辑:众筹
与产品众筹以及股权众筹相比,公益类众筹的结果无法评估和具化。但参与公益类众筹的人都有默认的准则,即在这方面不应该有商业利益的追求。
公益类众筹一方面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又深陷舆论危机。
6月1日,社交众筹平台轻松筹宣布完成近2000万美元B+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由腾讯、IDG、德同资本、以及同道资本共同投资。目前,轻松筹估值3.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融资消息公布一周前,轻松筹刚刚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波。从5月20日起,微博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陆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系列,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往往夸大治疗费用,筹款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病人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在每笔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
随后,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于亮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当初制定筹款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的规则确实&考虑不周&。于亮还坦言,发起人在接受善款后,究竟把善款用到了何种用途、病人此后是否有医保报销,目前的监管上都是空白。
这并不是轻松筹第一次受到质疑。与产品众筹及股权众筹相比,公益类众筹的影响力大,公众对&瑕疵&的容忍度更低。而新《慈善法》即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公益类众筹平台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监管难题。
&蹊跷&的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于日正式上线,是独立众筹工具平台众筹空间首个上线的子产品。同年12月,轻松筹获得了IDG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
与其他平台相比,轻松筹主打&社交众筹&概念,即轻松筹上的众筹项目主要是通过发起人自己的社交圈子进行传播,如微信朋友圈、社群等。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轻松筹网站发现,目前轻松筹拥有三个业务板块,分别是尝鲜预售、梦想清单和微爱通道。其中,微爱通道板块主打&传递社会正能量&,包括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等。此次遭受质疑的大病救助类项目就属于这一业务板块。
据轻松筹方面透露,平台已累积众筹项目686413个,获得近1亿人次支持。而媒体公开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轻松筹平台上共发起了23464例大病求助项目,筹款数额达1.8亿多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从数量上来看,大病求助类项目占总数比例较低,只有3.4%。而大病求助类项目的平均筹款金额约为7671元,数额也较小。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金额上来看,大病求助类项目都不是轻松筹的&主要业务&。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轻松筹在此时突出融资新闻,有试图调整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之嫌。&自从百度事件之后,社会对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取向比较关注,但轻松筹拿到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并不能代表正向价值。&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风投机构主要看中了轻松筹在移动端的布局。&未来移动端的影响力肯定越来越大,轻松筹主打社交化,在这一块是做得最好的。&盈灿咨询行业研究员陈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公益众筹&悖论&
事实上,由于公益众筹的特殊性,因此目前国内并不存在单一的公益类众筹平台。
投壶网CEO赵妍昱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产品众筹以及股权众筹相比,公益类众筹的结果无法评估和具化。但参与公益类众筹的人都有默认的准则,即在这方面不应该有商业利益的追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益类众筹往往难以&独善其身&,而通常是依赖于产品众筹或股权众筹平台存在。陈挚认为,众筹平台开通公益类众筹项目,主要是为了扩大影响力,因此很多平台的都宣布对公益类众筹项目免收手续费,以免遭人诟病。
&但对于类似轻松筹这样较小的平台来说,人工、运营费用都很高,作为一个平台也要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陈挚补充道。
在此次舆论风波中,媒体和公众的一大质疑就集中在轻松筹在所有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是否过高。
对此,于亮解释说,不仅是个人求助医疗救助的项目,所有在轻松筹上筹款的项目,平台都会从筹集到的资金中抽取2%的手续费。这是为了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手续费用。同时,只有善款最终到达项目发起人账户上,轻松筹平台才从中扣取手续费。在此之前,所有善款均保存在轻松筹专门为大病救助项目开通的银行账户上。
而另一大支出则是审核成本。所有在轻松筹上发起&大病救助&项目的病人,必须上传本人手持身份证原件的照片,从而确认病人的身份。于亮表示,身份证号和姓名是否对得上,可以直接在国家指定的接口查询。为此轻松筹每年要付出40多万元的查询成本。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众筹平台的手续费在3%左右,因此2%的手续费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但亦有观点认为,众筹平台需要活下去本身无可厚非,但盈利设置在哪一环值得探讨。赵妍昱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果平台将手续费与筹款金额挂钩,那么资金流通量越大,平台的收益也越大。此外,平台的审核成本也需要有公认的第三方标准,并且由无利益关联方进行监管。
&用商业的逻辑来操作公益的项目,本来是一个悖论。&赵妍昱说。
尚存法律盲区
公益类众筹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是法律上的监管盲区。根据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不过,轻松筹方面一直强调,轻松筹上所有医疗救助项目的发起人均为个人,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或直系亲属治病,且信息只能在朋友圈内传播,属于个人求助行为,个人求助不在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规制范围。
对此,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施蕤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判断这一问题的标准是轻松筹是否向&特定人群&进行募捐。虽然筹款信息只是通过朋友圈进行转发,但轻松筹是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互联网平台是针对不特定对象的。因此可能存在着一些向&不特定公众募捐&的特征。
施蕤同时强调,如果仅是私人之间的赠予,属于民事法律范围内,那么《慈善法》无需对此行为进行监督。&建议平台应该在取得慈善组织资质后再开展相应的公益众筹项目,无论对捐赠人、受捐人还是平台来说,都能够保障权利。&施蕤表示。
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也认为,轻松筹在目前医疗保障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发挥了一定的救急救难的作用,整个社会的慈善文化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应当引导公众通过合法登记认定、拥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捐款表达爱心。&慈善法规定了民政部门对于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行为的,拥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力,慈善法实施后,具体可能还需要研究观察&。
本文由众筹之家()转载发布&如您对股权众筹行业感兴趣,可关注微信公众号:zczhijia每日为您推送更多原创行业资讯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深窗立场。
深窗公众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公益众筹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