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没用的发明第一台电脑是根据什么发明的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还编写了第一个国际象棋程序,但全世界却有80%的人不认识他。。
来源:另一束光(ID:otherlight)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我们用的计算机
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劲
但是如果要问
谁是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人呢?
有的光友可能会说
第一台计算机
是莫尔小组在1946年
发明的“ENIAC计算机”
也有光友会说是阿塔纳索夫·贝瑞
在1942年成功测试的“ABC计算机”
以上是两台计算机是许多人都公认的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但是,真正的事实是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应该是在1938年发明的Z1计算机
关于发明Z1的故事
首先要从1945年说起
就在盟军攻陷德国首都柏林不久后
从阿尔卑斯山区偏僻小镇
欣特斯泰因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一个粮仓地窖里
发现了德国研制的先进计算机
两名英国情报官闻讯匆匆赶到了欣特斯泰因
在攻占该镇的法国士兵带领下
打开了粮仓地窖大门
地窖里面确实存放着一台机器
情报官凑上前仔细打量
这机器怎么看也不像是德国的"先进计算机"
充其量是某个印刷厂遗弃的排字机
两人互相对视着苦笑了一阵:
"德军再傻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设备
放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吧。"
(实在找不到Z4计算机,此图为Z-22R计算机)
过了很长时间之后
西方计算机界终于认识到
这台貌不惊人的机器
的确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
它研制成功的时间
要比美国、英国的同类发明更早
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
它是最先采用程序控制的数字计算机
这台机器的名称是Z-4
它的发明人是一位靠自费起家的
土木建筑工程师
康拉德·楚泽
(Konrad Zuse,)
康拉德·楚泽生于德国维尔梅斯多夫
在东普鲁士接受的早期教育
东普鲁士的文化传统相当保守
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
他进入一所比较开放的学校直到高中毕业
楚泽虽然是Z-1计算机的发明人
但是他并不是很喜欢数学
他从小最大的爱好
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美术功底
1927年,楚泽考进柏林工业大学
学的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
因为拥有不错的绘画功底
因此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设计房屋结构和外观
多才多艺的楚泽兴趣广泛
修理机器的活也很拿手
时常动手制作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艺
让班上的同学大吃一惊
他最初想要发明计算机的灵感
出现在他求学期间
楚泽因为需要完成许多力学计算的功课
诸如桥梁、材料强度设计等等
都必须自己动手根据公式算出结果
有的时候一整天
都算不完一道强度核算题目
这让不是很喜欢数学的楚泽
感到十分的不爽
楚泽终于搞定了计算后
他突然发现
写在教科书里的力学公式是固定不变的
他们所需要做的
只是向这些公式中填充数据
这种单调的工作
如果可以交给机器来做
那不就可以思考更多东西了么!
不过这个设想
在当时也仅仅是他的一个想法
楚泽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在柏林一家飞机制造厂找到了工作
主要任务恰好是他最挠头的飞机强度分析
他最讨厌的计算
现在却变成了他谋生的职业
而且辅助工具只有计算尺可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
楚泽想制造一台计算机的愿望愈来愈强烈
他在这家工厂里只呆了短短的几个月
便辞职回家做他的"发明梦"
他在家人的帮助下
在自己的卧室隔出了一个小房间
专门作为他的“实验室”
在完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
孤身一人开始了漫长的研发生涯
因为当时他生活在德国
又正处于二战期间
所以他无法得知美国科学家
正在研制计算机的消息
而且他也远没有其他科学家那么幸运
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或大学
为他提供研究资金
只有几个朋友为他“赞助”的几千马克
在完全没有方向的未知领域
楚泽靠着一腔热血和顽强的毅力
独自进行着研发工作
他认为计算机最重要的部分
不一定是计算本身
而是过程和计算结果的传送和储存
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存储器上
设计了一种可以存储64位数的机械装
由数千片薄钢板
用螺栓拧在一起的笨重部件
体积约1立方米
然后与机械运算机构连接起来
因为他思想超前
他的朋友们都不太懂他想干什么
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
帮他用切割设备
加工了数以百计的金属片
而其它的薄钢板
他只好双手拿着锯子
在圆钢上一片一片锯下来
就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
楚泽居然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
他花光了仅有的几千马克
但还是无法买到更合适的零件
因此,Z-1计算机实际上是一台实验模型
虽然可以完成3×3矩阵运算过程
但始终未能投入实际使用
但是Z-1计算机的最大贡献
是楚泽在发明它时
第一次采用了二进制数
这也是现代计算机
一直在使用的一种数制
但是由于纯机械式Z-1计算机性能不理想
在Z-1诞生后的第二年
楚泽的一位好朋友
给了他一些电话公司废弃的继电器
在有了继电器之后
楚泽灵感爆棚
用它们组装了第二台电磁式计算机Z-2
这台机器相比于Z-1
已经可以正常工作了
而就在这时
幸运女神终于关注了他一次
他的工作引起德国飞机实验研究所的关注
因此让他得到了一笔资助
在充裕的资金下
第三台电磁式计算机Z-3完成
而这时“ABC计算机”都还没开始测试!
Z-3计算机使用了2600个继电器
用穿孔纸带输入
实现了二进制数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想法虽然过去也有人提倡
但楚泽是把它付诸实施的第一人
Z-3能达到每秒3~4次加法的运算速度
或者在3~5秒内完成一次乘法运算
最重要的是
在1942年的时候
楚泽在紧张的研究间隙里
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
可以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
图为深蓝计算机与职业棋手对弈
要知道,这个小程序很有可能
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
因为在二战期间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在破解德国密码时
似乎也是设计了一个程序
也不知道两个程序谁更早一些
阿兰·麦席森·图灵
可惜的是,在1944年
Z-3计算机正常工作了3年后
美国空军对柏林实施空袭时
楚泽的住宅连同Z-3计算机
一起被炸得支离破碎
不过在德国法西斯即将毁灭前夕
楚泽于1945年
又建造了一台比Z-3更先进的
电磁式Z-4计算机
存储器单元也从64位扩展到1024位
继电器几乎占满了一个房间
为了使机器的效率更高
楚泽甚至设计了一种编程语言Plankalkuel
这一成果也使楚泽
跻身于计算机语言先驱者行列
但是因战争还未结束
楚泽担心再次被炸
于是把Z-4搬来搬去四处转移
最后带着它飞往德国南部
搬到了阿尔卑斯山区欣特斯泰因小镇
于是才有了故事开头那一幕
希特勒战败后
楚泽辗转流落到瑞士一个荒凉的村庄
一度转向研究计算机软件理论
并最早提出了"程序设计"的概念
楚泽把他的Z-4计算机
安装在瑞士苏黎士技术学院
并且一直稳定地运行到1958年
这时,美、英计算机界才相信
德国有位建筑工程师
比他们更早地研制出
程序控制数字计算机的事实
后来,楚泽创办了"楚泽计算机公司"
1958年研制出电子管通用计算机Z-22R
距离第一台电子管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
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
电脑史学家认为:
如果楚泽不是生活在那时的德国
他可能早就把Z型计算机系列
升级为电子计算机,
世界计算机的历史将会改写
目前,在慕尼黑一家博物馆里
仍然存放着一台Z-3原型机
只是它已经无法正常运作
Z-22R计算机
早在1938年就发明了计算机的楚泽
几乎被人遗忘了几十年
他在1941年为Z-3计算机提出的专利申请
到了1967年,法官仍然拒绝受理
理由是"缺乏创造性"
直到1962年
他才被确认为计算机发明人之一
得到了8个荣誉博士头衔以及德国大十字勋章
后来柏林博物馆
还重新建造了他的Z-1计算机
康拉德·楚泽与Z-1
就在1995年时
比尔o盖茨还专程拜访了楚泽
更有趣的是
这位即将去世的计算机鼻祖
为借计算机而成为世界首富的盖茨
画了一幅肖像
盖茨还把这幅肖像画
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楚泽活到85岁高龄
一直与夫人居住在富尔达附近的一幢简朴住宅里
最终于日逝世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
全世界都已经承认他是"数字计算机之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世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是谁发明的
世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是谁发明的
萨克尔以施乐公司奥拓个人电脑项目组长的身份服务于帕克研究中心,同时还参与了以太局域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项目的设计开发。其中,萨克尔最为人称道的功绩,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奥拓。
个人电脑是谁发明的呢,我们知道每个编程语言都有自己的爸比,对于个人电脑来说,是否也是如此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个人电脑之父是谁,个人电脑的鼻祖又是谁!
个人电脑之父(互联网大咖秀)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PC)&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此时,距离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奥拓诞生不过10年。奥拓算得上是个人电脑的&鼻祖&,而它的开发者查尔斯&萨克尔也因此彪炳史册。
1967年从美国伯克利大学毕业后,萨克尔参与了伯克利大学的&精灵项目&。后来,这个项目慢慢走向商业化,转变成了伯克利计算机公司。在这家公司,萨克尔自己设计了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系统。遗憾的是,公司的商业化并不成功,但是这个出色的技术团队成员后来都成了美国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的骨干技术人员。萨克尔1943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市。他的父亲就职于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位从事航空工业研究的工程师。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萨克尔以施乐公司奥拓个人电脑项目组长的身份服务于帕克研究中心,同时还参与了以太局域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项目的设计开发。其中,萨克尔最为人称道的功绩,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奥拓。
奥拓于1973年问世,它是最早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之一。奥拓是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的第一批电脑,但是并未商业化生产,高达1美元的售价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奥拓的设计站在了时代的前列,配有鼠标、图形化用户界面,支持局域网联网,更令人吃惊的是,它还有丰富的软件:邮件客户端、所见即所得文字编辑器、向量图形编辑器、位图编辑器等,甚至还支持网络射击游戏&迷宫战争&。与它相比,数年后才问世的苹果电脑相形见绌。施乐公司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奥拓技术的前瞻性,这也限制了奥拓的生产和推广。有趣的是,奥拓先进的技术设计倒是被后来的苹果公司&学习借鉴&了不少,当然那是很多年之后了。
2009年,凭借其在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上的先驱性设计,还有在局域网、多处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平板电脑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和贡献,萨克尔获得了图灵奖。与乔布斯相比,萨克尔的光芒似乎黯淡了一些,但他的贡献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你也许会喜欢如下的文章?
(责任编辑:365天天网)
------分隔线----------------------------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
------分隔线----------------------------
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机虽然有很多好处,缺点也显而易见:需要有一笔固定的支出。就目前国...
独立主机、虚拟空间到底哪个更好,相信很多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都有过这样的问题,也许...
成功运营一个网站,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还可以出售广告位获得盈利。可...
主机不是搜索引擎优化中最大的关键,但是却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主机会由于内容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独立主机也只有打算长期发展的企业才会使用的,因为它的价格昂贵,而且管...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取名为E N I A C (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英文缩写)。这台计算机的研制历时3年,按照设计者的初衷,从计算工具的意义上讲,电子计算机E N I A C不过是人类传统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及机械计算机等)在历史新时期的替代物。然而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其意义重大,开创了一个计算机时代,引发了一场由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社会的新技术产业革命浪潮,从此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现在的计算机的水平当然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这不由让我想起高中的时候刚接触电脑,看着电脑上闪动的画面还有一些附带的小游戏都让我兴奋不已,那时候电脑上装的还是WINDOW 98,不过当时在我看来已经很完美了。再对比一下现在电脑的能力和其上软件的能力,动辄上几G的主频,上G的内存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硬盘的价格更是低到无以复加,再加上丰富的电脑外设,短短几年跨越式的发展不禁让我赞叹不已,大概当时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计算机的能力吧。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_百度知道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采纳率:68%
eniac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日在美国宣告诞生。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年仅24岁。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件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使用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跟现在闭差远了,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哪有什么“飞毛腿”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火力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千万别小瞧了这区区6张火力表,它们所需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事实上每张火力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你知道是什么吗?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但即使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火力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这么慢的速度怎么能行呢?恐怕还没等先进的武器研制出来,败局已定。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John Mauchly)于 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马上拨款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以莫希利、埃克特(Eckert)为首的研制小组开始研制工作、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战争,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虽说战争万恶,但未始不偶尔促进科技的发展。 让研制工作十分幸运的是,当时任弹道研究所顾问、正在参加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数学家冯·诺依曼(v·n weumann,美籍匈牙利人)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在研制过程中期加入了研制小组。他对计算机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的顺利问世。 虽然ENIAC体积庞大,耗电惊人,运算速度不过几千次(现在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最快每秒运算达万亿次!),但它比当时已有的计算装置要快1000倍,而且还有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数据的功能。ENIAC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科学计算的大门也被打开了。 人们当然不会满足于此的!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计算机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四代,目前正在向第五代、第六代智能化计算机发展。像最初制造出来的ENIAC一样,许多高性能的计算机总是在为尖端和常规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制服务。 和人类发明的所有工具一样,计算机的产生也是由于实际需要方得以问世的。从18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制造电子计算机所必需的逻辑电路知识和电子管技术已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并得以完善。因此可以说制造计算机的基础科学知识已经完备。 但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要退至40年代中期才得以问世呢?这里面主要是实际需要是否迫切和资金是否到位的问题。实际需要当然一直都存在,谁不想拥有一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呢?但光是需求并不能决定一切。凡研制一种新工具,总是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研制ENIAC时,一开始就投资15万美元,但最后的总投资高达48万美元,这在4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能为一种未问世的工具大胆出钱的总是少数。 最后还是战争使计算机的诞生成为现实。事实上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中,战争期间的需求始终是最迫切的,因为事关生死存亡。政府和军方总是出手大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诸如战略和常规武器的研制工作上,以确保己方在军事上处于领先地位。 电子计算机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弥漫的硝烟中开始研制的。如前面所述,当时为了给美国军械试验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弹道火力表,迫切需要有一种高速的计算工具。因此在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3年开始研制。参加研制工作的是以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西利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在研制中期,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加入行列。 历时两年多,ENIAC研制成功。1945年春天,ENIAC首次试运行成功。日,美国陆军军械部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联合向世界宣布ENIAC的诞生,从此揭开了电子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序幕。 现在人们常打交道的绝大多数都是个人计算机,它体积小,重量轻,性能高。虽然现在也有不少的巨型和大型计算机,但它们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安置在专门为它建造的建筑物里,一般人是不太容易一睹其“芳容”的。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最初的计算机也有这么“苗条”。那可大错特错了!以前的计算机可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就拿ENIAC来说吧,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用了多少个呢?足足有18800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25瓦灯泡那么大!这样ENIAC就有了8英尺高(约2.44米)、3英尺宽(约0.肌米)、100英尺长(约用.48米)的身躯,体积有研立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 ENIAC这个庞然大物能做什么呢?它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据测算,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 5次加法运算),每秒即次乘法运算。它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当然很微不足道。但这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原来需要20多分钟时间才能计算出来的一条弹道,现在只要短短的30秒!这可一下子缓解了当时极为严重的计算速度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的局面。 由于当时冯·诺依曼正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是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加入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中来的。因此可以说,ENIAC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出了不少力。 但即使在当时看来,ENIAC也是有不少缺点的:除了体积大,耗电多以外,由于机器运行产生的高热量使电子管很容易损坏。一已有~个电子管损坏,整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得先从这1.8万多个电子管中找出那个损坏的,再换上新的,别提有多么麻烦了
日一台叫 ENIAC的计算机发明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7-1307-1207-1107-1107-1207-13
也许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