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入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练习ppt和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ppt 课件下载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上传者:snowred_chen snowred_ 简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切合实际,内容精彩,使用方便!
相关课件:
&&&简介: ppt制作 北师大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简介: ppt制作 课件导入新颖,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中间环节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抓住乘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 上传者:yb8888. 上传者:yb8888&「下载次数:323」
&&&简介: ppt制作 优质课使用课件,适合新授课,容量较大,可根据学生实际删减内容,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上传者:qadws123&「下载次数:570」
&&&上传者:2010junhui
简介:《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的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概括、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并通过对乘法运算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下载次数:369」
&&&上传者:snowred_chen snowred_ 简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切合实际,内容精彩,使用方便!&「下载次数:1440」
&&&上传者:shijuan
简介:《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设计思路
安徽省舒城县实验小学 周本圣
《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的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概括、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并通过对乘法运算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索规律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特别是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能利用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思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难点在于探索规律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理解和掌握,会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学到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来安排活动,让学生从搭长方体、数正方体开始,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规律,再到实践应用。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教学方式,我改变了教材上指导的方式,采取了对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整合的办法,首先引导探索出乘法运算中的一条大规律,这是进一步学习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前提和基础,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乘法运算的规律,然后再逐步认识结合律和交换律,明白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分别是乘法运算规律中的一种。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整体认识和全面把握。对于应用环节里的习题,我仅仅安排了可以直接简便运算的题目,目的是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另外,本课注重及时地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一过程的认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的,不能仅靠老师的传授,但对于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及时地梳理,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老师应该注重的一个方面。
&「下载次数:2115」
&&&内容精彩,重点突出,操作方便&「下载次数:367」
上一篇:下一篇:【图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PT课件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PPT课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pt课件1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6页
复习铺垫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成:a+b=b+a 2、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成:(a+b)+c=a+(b+c) 3、填一填,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15+31=(31 +15)加法交换律②15+12+5=15+(12+ 5 )加法结合律③146+243+54=243+( 146+54)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④ (△+□)+○= △ +(○+□)加法交换律和 加法结合律 猜一猜 乘法我们会学到哪些定律呢?
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发现乘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 2、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 结合 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 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课前自学情况)学案:自学课本33-35页例1、例2,完成: 1、请把例1、例2补充完整,并说出每步算式的 含义。2、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 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 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 每组要种5棵树, 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 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o 例1:负责挖坑、种树o 的一共有多少人? o 4×25=100(人) o o 25×4=100(人) o o 答:负责挖坑、种树 o 的一共有100人。 o o 4×25=25×4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 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 × ▲a×b=b×a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 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 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o o o o(25×5)×2 o =125×2 o =250(桶) o 答:一共要浇250桶。o25×(5×2) =25×10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25×5)×2=25×(5×2)o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 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乘法结合律呢?(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乙数×丙数)★ ×● (▲ × ★) × ●=__ ▲ ×(__ __)a ×(__ c b × __) (a × b) × c = __ 4、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交换律:a + b = b + a 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a × b﹚ × c =a × ﹙b × c﹚ 1.你能根据运算定律填空吗?(1
第1页/共16页
寻找更多 ""查看: 5258|回复: 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1.猜谜激趣,唤醒旧知。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口述谜语,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出是纽扣之后,教师顺势牵引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回忆:在数学学习中,哪个知识点涉及到交换位置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埋下伏笔。2.知识迁移,探究体验。探究数学规律是有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和感受及时地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铺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猜谜引入,揭示课题师: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会很难看,会让人笑话)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的加法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谁能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与乘法有关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探究新知1.解读主题图,引出例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主题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你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例5、例6的问题)①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②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教学乘法交换律。(1)课件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3)先想一想,再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4)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汇报,可能有两种列式方法:方法一 4×25。方法二 25×4。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连接。生2:我列举的算式是8×25=25×8=200。
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学生总结,教师引导,课件出示后学生齐读,师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5)你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用字母表示:a×b=b×a)(6)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用过,在进行乘法验算时)(7)反馈练习。①下面有两道题需要同学们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填空。(教材25页“做一做”中第一排的两道题)
②数学小游戏。师:同学们的表现不错,所以老师决定做游戏奖励你们,这里有几道题,如果你认为这道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就举手,如果你认为这道题没有运用乘法交换律就不举手。3×15=5×9  a×b=b×a34×0=0×34  8×3×9=8×9×3
3.教学乘法结合律。师: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也有交换律,那么乘法还可能有什么运算定律?选择例6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一下。(1)课件出示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3)先想一想,再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学生独立解答,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 先求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25×5)×2
=125×2=250(桶)方法二 先求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25×(5×2)=25×10=250(桶)(4)在这两个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课件出示的活动卡,小组合作寻找规律。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卡。(见课堂活动卡)
(5)小组汇报。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数字顺序、结果都相同,只有运算顺序不同。小组3:我们小组发现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我们还举例进行了验证,如(30×5)×4=30×(5×4),125×(8×4)=(125×8)×4。
小组4:我们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根据加法结合律我们给这个规律起了个名字,叫乘法结合律。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真不少,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6)反馈练习。教材25页“做一做”中第二排的两道题。提问:做这两道题时,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关注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巩固练习1.把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18×36       (45×2)×5a×95&&       95×aa×(25×c)&&     (20×5)×(25×4)
45×(2×5)&&     36×1820×25×4×5 &&   (a×c)×252.完成教材27页1、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订正)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布置作业教材27页3题。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例5 25×4=100(人)  4×25=100(人)25×4=4×2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例6 (25×5)×2      25×(5×2)& &=125×2& && && && &&&=25×10& &=250(桶)& && && && &&&=250(桶)
(25×5)×2=25×(5×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如何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入乘法交换律ppt和结合律_百度知道
如何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入乘法交换律ppt和结合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法交换律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