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屏幕的哪个位置被点击的微博史上中奖概率最小小

发布在一年前的译文,一年后却看到了相似的-【译文】用户如何使用移动设备? - 简书
发布在一年前的译文,一年后却看到了相似的-【译文】用户如何使用移动设备?
原文地址:http://uxzen.tumblr.com/post/原发布地址:http://uxzen.lofter.com/一年后的译文(感觉他翻译的更通顺):http://www.jianshu.com/p/96bd924108dc作为用户体验研究人士,我们会更多的关注用户的需要。当在设计移动终端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些事情:用户如何在他们的设备上切换和浏览页面。不久前,我意识到一个问题:用户是如何真正地使用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并不像电脑被固定在桌子上使用,而是不管用户是站着,走路,坐公交等无时无刻地在被使用着。与此同时,用户必须用一种方式看到整个屏幕并完成输入。在过去的一年左右,有很多关于用户如何使用移动设备的讨论,但是我怀疑很多我们所看到的都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首先,我们看到了很多假设,比如,我们会设想很多用户单手操作移动设备,因为尺寸刚刚好。很多这些讨论都假定这些用户都是一样的而且没有考虑到不同的情况,几乎没有考虑用户特殊情况下的操作,这并不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多年来,我致力于研究观察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发现用户会用多种方式来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而不是单一的操作方式。不过有一些是旧数据,所以包含了很多使用带有硬件输入键盘手机的信息,这些旧手机和现在使用的触摸屏移动设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的手机已经不同了移动设备的一切随着触摸屏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今的智能手机,前表面就是一个屏幕。用户在使用时需要看到整个屏幕,并且可以通过触摸任何一个点来完成输入。而我的很多旧数据都是来自实验室对带有硬件键盘的手机的观察和研究,所以我需要与时俱进,对现今的智能手机做一些新的研究。在测试案例上应该注意,不管是设备还是使用环境上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于是我开展了一项关于用户如果使用、如何与移动设备交互的新研究。经过两个月,截止日,我和一些其他的研究者,在街上、机场、公交站牌、咖啡厅、火车和公交以及其他你能看到人的地方,做了1333份调查。其中780份的用户在触摸滚动屏幕,或输入、点击或使用其他手势输入数据。而剩余的一些在听音乐、翻看信息、或者打电话。数据产生的前提在我得到更多的数据之前,我想强调的是什么是这项调研产生的前提。这个调研并不是以多少人为基数的,所以请不要在我们的数据的基础上推测有N%的人在某一时刻在他们的手机上打字。我们可以假设其中大部分的人拥有一部移动设备,很多这些设备是不可见的而且这些用户在我们的调研中并没有和这些设备进行交互,所以我们没有获取到信息。由于我们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调研,我们只是在几块地方,这些也是这些数据产生的前提。在调研过程中获取的最大的移动设备是三星的Galaxy Note 2。从数据中得到的超过40%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用户在和移动手机的交互过程中没有通过键盘和屏幕输入任何数据。图1的数据分析说明了这一点。图一:用户如何拿手机,如何与手机进行交互语音交互占22%的用户,其中18.9%的用户是被动进行语音交互,大部分在听音乐,还有一些看视频。我们考虑到这些操作用户只是把他们的手机放在他们的耳边。所以我们毫无疑问的把这些交互归纳在被动的交互中。我们所观察的用户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触摸手机屏幕和按钮:单手操作:49%摇篮式一手拿,一手操作:36%双手操作:15%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人更喜欢单手操作,当然,大部分的数据表明他们在用其他的方式。所以即使是比例最小的双手操作方式,在你设计过程中已经很值得考虑了。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使用图表具体描述和展示每一种使用手机的方式,伴随着更多详细的数据,来阐述为什么我相信人们会用特殊的方式使用手机。在图2-4中,手机屏幕的图大概描述了哪些颜色的区域是用户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拇指触摸到可以喝屏幕进行交互的。绿色部分是用户最容易触摸到的,黄色其次,红色区域是最难触摸的,这就意味着用户需要双手操作。当然,这些区域只是大致的划分,不排除特殊情况,明确的划分区域需要根据用户具体使用手机的方式以及手机的尺寸来划分。用户改变了使用手机的方式在我更深入得了解之前,我先指出一点关于我们手机数据方式的局限性。用户并不是固定一个姿势在使用他们的手机。用户经常改变他们使用手机的姿势,甚至只有几秒。这似乎与他们更换应用有关。虽然不能明确得说明用户在更换姿势时具体在做什么,但是可以看到他们的手势。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他们是在点击,滚动,还是再输入文字。在调研过程中,可以经常看到一种现象。用户会用一只手无目的的滑动屏幕,然后用另一只手点击,两只手一起操作。之后回到一只手拿着手机一只手操作的状态。然后再回到最初单手操作的状态。这种交互方式的转化是很常见的。单手操作我原先预期单手拿着和操作手机是相对来说简单的交互,数据表明,49%的调查者在大部分的调研场所通常使用单手操作手机。图2展现了单手操作的两种姿势,但是单手操作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姿势。左手的单手操作正好相反。图2-两手单手操作触摸屏手机的方式注:右边的图拇指拿得更高点。用户会把拇指放到他们所想的位置,比如他会为了能更容易的触摸到上面的内容而把拇指放在屏幕偏上面的部分。单手操作:右手拇指触摸显示屏:67%左手拇指触摸显示屏:33%我不知道如何使这些数据有说服力。在单手操作中左手操作占的比率似乎与在公共场所左手操作调研对象所占的10%的比率有关。其他的是用起来更顺的右手。单手操作似乎与用户当下同时进行的其他行为有密切关系。很多这些单手操作的用户在操作他们的手机的同时或者领着包,或者扶着地铁扶手,爬楼梯,开门,抱着孩子或者其他的。摇篮式操作:一手拿手机,一手操作。这种方式是我最常用的操作手机方式,两手拿着手机,但是只用一只手触摸屏幕和按钮,就想图3显示的。36%的调研用户通过两种交互使用这种方式:用他们的大拇指或者手指。相对于单手操作,这种操作方式能更稳定的支撑手机,而且操作的手指更灵活。图3-摇篮式操作的两种交互摇篮式操作:大拇指操作:72%其他手指操作:28%大拇指操作相对于单手操作仅仅多了一只拿手机的手。而右图的操作方式占的比率更小,这种操作方式就好像拿了一只笔在手机上操作。用哪只手哪手机:左手:79%右手:21%有趣的是,人们总是在下坡路或者拥挤的地方,单手操作和摇篮式操作两种操作方式来回变换。双手操作模式我们一般会把双手操作和带有硬件键盘的比如黑莓手机联想在一起。有15%的被调研用户使用这种模式。如图4所示,使用这种操作模式,用户是用手指支撑着手机,用两个拇指触摸屏幕,就好像在用普通的键盘。当在双手操作的时候:竖着拿着手机:90%横着拿着手机:10%图4-两种双手操作模式当在输入数据时,人们经常在双手操作和摇篮式操作间转换,先是两个拇指一起输入数据,然后惯性地转换到摇篮式模式一手拿手机,一手触摸屏幕完成输入和回复。双手操作模式不局限于在输入数据的时候使用,有些用户会娴熟的使用两个拇指或者一个拇指在屏幕上操作。比如,一个拇指在屏幕上滑动,还有一个拇指点击一个链接。绝大部分用户都是竖着拿手机双手操作,即使理论上横着拿手机键盘大一点易于输入。然而绝大部分的键盘都是虚拟键盘。但是对于竖着拿手机双手操作的用户来说,他们很少会用到虚拟键盘。所以我们会在APP Store上看到一些用户在抱怨取消虚拟键盘的弹出。结论预期中,单手操作是最理想操作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假设用户是单手操作应用。但是事实没有那么简单。一些设计师根据单手操作的图可能会觉得屏幕的左上角会是被点击概率比较小的一部分。当针对浏览器或者移动手机操作系统时,如果无视超过5%的面积那是很不合理的。这也是在设计手机客户端和产品的底线。但是绝对不会无视20%-30%的屏幕面积。由于我习惯用右手,所以现在的这些数据都是基于用右手单手操作。当然我会花跟多的时间来关注左手单手操作的用户是如何来进行交互的。当把这些图放在一起,我发现我没有考虑到当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是会掩盖多少区域。这个原因或许可以部分解释用户在使用移动设备的过程中不停转换他们的交互方式。作为设计者,需要更多的关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手指遮盖的区域。只考虑在输入时遮盖的字母按键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我有很强的欲望来测试设备上的用户界面设计。创建一个等尺寸操作模型,无论是屏幕上的图片,还是用尺画在纸上的原型。然后用所有用户可能会用到的交互方式在这些操作模型上操作,确保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手指不会遮盖重要的信息和那些点击概率高的按钮。将来要做的对于用户如何使用移动设备的调研还没有结束,虽然我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议题的人,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加入这项调研的队伍。这对于明确得出关于用户在使用他们的手机时到底有多少种交互方式,在不同情况下哪一种是用户当前情况下习惯的交互等相关数据很有帮助。或者说,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哪一种交互最合适。有一点是明确的:用户的交互方式与当时的情景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推测在特殊情境下的交互而不是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错误地假设。
本文来自UXmatters,虽然是一篇老文,当再次看到的时候,我无法不去翻译它来分享给大家。虽然已经过了几年,但是我认为文中的研究和数据一点也没有过时,是一篇实打实的“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阅读原文请戳传送门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卷有译”获得新文章推送。本文为原...
自上次用户持握手机的研究之后,终于又完成了另一篇系列文章的翻译了。同样来自Steven Hoober,这篇更加关注于细节——用户具体使用时的手势,例如点击和滚动,研究结果对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阅读:移动设备手持分析——用户到底是怎么使用手机的? 阅读原文请戳传送门...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能获得这些料: 知道setContentView()之后发生了什么? ... Android 获取 View 宽高的常用正确方式,避免为零 - 掘金相信有很多朋友...
用两张图告诉你,为什么你的 App 会卡顿? - Android - 掘金 Cover 有什么料? 从这篇文章中你能获得这些料: 知道setContentView()之后发生了什么? ... Android 获取 View 宽高的常用正确方式,避免为零 - 掘金 相信有很多...
用到的组件1、通过CocoaPods安装项目名称项目信息 AFNetworking网络请求组件 FMDB本地数据库组件 SDWebImage多个缩略图缓存组件 UICKeyChainStore存放用户账号密码组件 Reachability监测网络状态 DateTools友好...
岁月如梭 光阴似箭 仿佛还是少年 却早已迷离了双眼 酒不敢再多喝 朋友也越来越少 似乎拥有了更多的空间 可总是被孤独和寂寞埋填 父母老了 孩子也渐渐大了 从无到无的历程 已错过太多的风景 脚步仍要继续 放下包袱 斩断荆棘 认清方向 大步向前走 不刻意强求 但每一程都要有所收...
标题是一个然并卵的大道理,很多人可能看了都不想点开这篇文章了。 但我还是要大声疾呼,恨不得用自己全部的努力,将这个大道理灌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刻到心版上。 因为懂得、和是否遵行及应用,完全是两码事好不好。 大道理人人都懂,但过不好这一生的人依然一抓一大把。 身边一些朋友得知...
传说很久以前,在花王国里,国王有五个女儿,她们是:牡丹公主、玫瑰公主、水仙公主、百合公主、最小的便是蒲公英。 与四个姐姐相比,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少了玫瑰的鲜艳美丽,也没有水仙的清新淡雅,无法与百合的芬芳馥郁媲美,她只是最不起眼的淡而又淡的小花。 后来,邻近的竹王国王子前...
嘟,嘟,电话接通了~ “大爷,是我,小红。” “哦,小红啊,知道你今天肯定给我打电话,一直在等你呢。我身体挺好的,天天出去散步,腿早就不疼啦。嗯,每天吃个八九分饱,做饭也不对付了,你嘱咐我的那些我都在照着做呢~~ ~~ 撂下给大爷的电话,我流泪了。 我知道,大爷总是和我报喜...&&|&&责编:邓旭
&&&&中关村在线消息:近日,Kickstarter上线众筹一款,名为Jelly,号称是全球最小4G智能手机,屏幕仅有2.4。此外,该机还预装最新的Android&7.0操作系统。全球最小4G智能手机上线&&&&外观方面,Jelly手机整体外观圆润,机身尺寸为92.3*43*13.3mm,屏幕仅为2.45英寸,分辨率为240*432,有白色、蓝色和黑色三种颜色可选。全球最小4G智能手机上线&&&&配置方面,Jelly搭载1.1GHz四核处理器,1G+8G或2G+16G(Pro版),支持32GB扩展,自带陀螺仪、GPS传感器和双卡双待,运行Android&7.0操作系统,电池容量只有950mAh,官方表示其续航时间长达3天。全球最小4G智能手机上线&&&&Jelly的起售价是59美元(约合406人民币),Pro版75美元,预计在今年8月发货。据悉,Jelly的设计团队Unihertz来自中国上海。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mobile.zol.com.cn/637/6378683.html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19995¥29996¥83887¥49888¥11609¥129910¥4498(姨妈的鸭)
(Ms. Don’t care)
第三方登录:全面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这类手机最遗憾的地方竟然是这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因为如此,全面屏手机才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喜爱。全面屏手机一直是科技粉丝心中的梦。自iPhone开创了电容屏触屏的操作逻辑以来,人们对手机的最高幻想就是:整个手机的正面都是触摸屏。(这种iPhone概念图已经流传了三五年)正因为如此,当全面屏面板成功量产之后,有影响力的手机厂商纷纷将全面屏搬到自己的新手机中,连苹果的十周年版iPhone也不例外。全面屏确实是好看,确实是震撼,确实是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但是你可曾想过,这些全面屏手机为了这一块全面屏,都作出了哪些妥协,作出了哪些牺牲?屏幕易碎怎么搞?全面屏美吗?美,至少大多数的全面屏手机都很美。从最初的无边框手机起,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屏手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手机观感上的震撼美。但是伴随着手机显示屏的边框越来越窄,到今天趋于无,屏幕易碎性问题则变得日益严峻。全面屏手机的屏幕摔碎概率,明显要比普通手机高得多。(小米MIX碎屏)有屏幕摔不烂的手机吗?还真的有,而且还不是专业的户外三防手机。(边框极厚的不碎屏手机)摩托罗拉推出的“极御”屏幕技术可以让手机屏幕怎么摔都不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极御”技术的摩托罗拉手机屏幕边框很厚,同时屏幕材质也不是玻璃。本来手机的边框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屏幕不那么轻易碎裂,但是无边框的美学趋向肯定是要把边框拿掉。如此一来全面屏的美学理念和屏幕的防碎法则相悖, 又要全面屏,又要屏幕不易碎,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实现。在全面屏手机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给手机买个“保险”,大多数用户可能会选购一个保护壳或者购买碎屏险。毕竟全面屏手机只要边框着地摔下去,几乎没有能逃过一劫的。看来为了保护好这“心肝宝贝”,就只好小心谨慎地使用手机了。前置摄像头还要不要?前置摄像头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视频通话。不过3G时代没有将视频通话普及,反而是国内手机厂商成功将自拍发扬光大,从此前置摄像头便成了手机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问题来了,要是将来手机正面全都是显示区域,那么前置摄像头该置于何处?从目前看来,手机厂商对前置摄像头的安置有不同的思路。首先是以三星Galaxy S8为例的,上下留缓冲区域,左右超窄边框的高屏占比全面屏机型。无论是三星S8还是LG G6,得益于手机“额头”的存在,在前置摄像头的设计上没有遇到太大烦恼。不过随着屏占比的进一步扩大,前置摄像头的去留问题肯定会引起重视。(LG G6和三星Galaxy S8)另外,以小米MIX为首的三边超窄边框全面屏机型,因为手机四个边有三个都做成了超窄边框,所以摄像头智能被逼放在手机底部。很明显这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照理说自拍的时候前置摄像头在手机屏幕上面是比较合理的,过去的手机设计也不约而同地证明了这一点。前置摄像头在手机下方,会因为光线和角度等问题,使自拍的时候人脸看起来不太好看。虽然小米MIX可以倒转过来进行自拍,但相比传统的自拍显然要多一个步骤。(小米MIX的前置摄像头在右下方)最后是像夏普AQUOS S2这种异性全面屏机型。在这种机型上,为了让前置摄像头能够保留在和手机屏幕上方,夏普选择给全面屏留了“刘海”。这种设计下,前置摄像头确实是留在了手机上部。但是这种为了保留摄像头而将屏幕挖槽的做法,总感觉有点不妥当。而好看与否,则是见仁见智。(夏普AQUOS S2)实际上,小米和夏普对前置摄像头的解决方案远称不上完美。随着全面屏进一步向100%迈进,在将来,可能手机正面连一个给摄像头开孔的空间都很难找得到。难道以后全面屏机型连前置摄像头都要拿掉了吗?小雷(微信ID:leitech)有个妙计,不如借鉴一下荣耀7i?他那个翻转的摄像头倒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前置摄像头的去留问题。(荣耀7i)小雷(微信ID:leitech)也只是提供个思路,手机工业设计师们不妨考虑一下。指纹识别还能留在正面吗?在全面屏的发展过程中,指纹识别的去留也成了大问题。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三星S8为了给全面屏设计让路,只能选择将指纹识别模组移到手机背后。尽管三星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会引来非常多的非议。(后置指纹让三星S8美中不足)早在2015年,顶汇等几家指纹识别供应商就宣传在研发屏下指纹解锁技术。不过时间过去了两年有余,还是未见有什么实际动作。本来,屏下指纹应该和全面屏是天生一对。如果屏下指纹真的成功大量商用,那么全面屏手机的指纹解锁问题就迎刃而解。毕竟屏幕集成指纹识别模块,直接按压屏幕就能指纹解锁,这不正是全面屏未来发展的最好方向吗?(屏下指纹最快要等到明年下半年)可惜全面屏的普及速度,要远快于屏下指纹。今年可以看作是全面屏的大爆发、普及年,将会有非常庞大数量的新机都会用上全面屏设计。而被寄予厚望的屏下指纹,目前只有工程机样品(高通和vivo合作),正式量产也不知道要推迟到猴年马月。(vivo和高通合作样机)正因为屏下指纹技术如此不给力,手机厂商只能做出妥协:像三星、LG、小米这样的,在不得已的情况只能把指纹识别模组放到手机背后;或者像夏普这样的,为了将指纹识别模组放在正面,只能给手机留出个大下巴。听筒扬声器还能用?另外无法忽视的一点是,因为屏占比的增加,跟着倒霉还有听筒扬声器。随着全面屏的进一步发展,听筒到底应该安置在哪,或者用什么取代听筒越发让厂商头疼。夏普在最开始做超窄无边框手机的时候,考虑到正面根本无法放下听筒模组,因此将手机听筒的扬声器做成了骨传导发音。(不明觉厉的骨传导技术)虽说同样是可以通话,但是相比其传统的电磁振动扬声器来说,效果还是差得太多。小米MIX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小米MIX采用悬臂压电陶瓷导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搞定了手机通话的音量问题。但是一定程度的解决,不代表就可以媲美传统的听筒扬声器了,小米MIX的通话质量还是马马虎虎。(小米的悬臂压电陶瓷导声技术)手机能不要听筒吗?那肯定不行。可是为了全面屏,都已经没有位置可以容得下听筒了。无论是骨传导还是陶瓷导声,和传统的听筒音量、音质相比都很难让人满意。目前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没有十全十美,当然手机也是一样。一台手机为了实现全面屏的美,在其他我们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方面,就要做出妥协。受限于当下的科技水平,人们无法在一款产品上实现所有的美好幻想,往往只能够进行取舍。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需要权衡,这一款产品到底选择留下什么,抛弃什么。(全面屏震撼吗?震撼)讲真,当下的全面屏产品正是这样极端的存在。他们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了极致美学,而最大限度将产品的均衡性都忽略的产品。说得直白一点,为了全面屏设计,全面屏手机可以不看重续航、性能、耐用性和使用体验。目前来看,全面屏手机还不是一种十分均衡的产品。你愿意接受这些缺点,依然去购买一台全面屏手机吗?本文图片来自:正版图库11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史上中奖概率最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