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下滑,供给侧变化,鲜活农产品供给半径小企业有什么机遇与挑战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参考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青摘 要:我国近几年农产品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是供需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导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数量逐年攀升。一边是粮食的大丰收,一边是进口量的激增,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供给现状,发现现存的问题关键和弊端所在,求本溯源,相应的提出农产品在种植结构、发展模式和土地优化的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农产品供给;供求落差;供给侧改革一、前言“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粮食进口可能再创新高。粮食进口已经成为了我国确保粮食安全,调剂余缺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粮食融合已经成为了新趋势。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点,很多粮食产区譬如东北地区甚至都需要加快建设新仓库来储存玉米。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农业大国沦落到进口大国的呢?对此,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粮食局官方发言人认为当前这个局面是非常态的,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为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原因:1.库存高主要是因为粮食连年增产丰收,但农户存粮都是一个固定值,而且一些粮食加工企业考虑到费用因素等往往也不愿意过多存放原料用粮。2.进口的国外农产品通过低价挤压了了国内粮食的市场。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就如何获取超额利润给我们做过相关的分析,除开进行行业垄断外,另外就是提高单位生产率。当生产率还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步提高时,生产率高的部门生产的价值量就大,总体价格就高。二、农产品供给现状我国农产品供给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合理,品种结构存在缺陷。一方面是大豆、油菜籽等的产量连续下滑。大豆的产量自从2011年取得最高值后连续下滑,2015年的产量仅仅1215万吨,而根据中国粮食信息网预测,2016年大豆产量可能会因为主产区种植面积的减少降为1100万吨。相对应的,我国的大豆需求量却是连年上升的,已经有国内总产量的七倍之多,供需之间巨大的差额导致了进口持续走高。2、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中国幅员辽阔,但是很大比例的土地却无法进行耕作,加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是中国却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农民群体,中国农村有大概2.3亿户的农民,平均每户承包的土地也就是6亩地左右,规模比较小,虽然存在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自有土地进入流转,使得单户农业经营规模得以扩大,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经营规模仍旧非常细小,这也是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3、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导致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超负荷,给资源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0的土地生产出世界1/4的粮食,实现了产量“十一连增”。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太过粗放,粮食增收不仅消耗掉了大量的资源,也给土地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奉行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导致,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和‘三低态势。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局面,绝不是简单推行一些保护政策和刺激消费政策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根本问题所在,那就需要对农业生产实现供给侧改革。三、供给测改革建议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入手,解放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需求,认为需求不足导致经济下行,但是需求刺激收效甚微,很显然,需求不是根本原因。放在农业经济层面上,三高现象已经证明供给端才是其核心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有三个要点:1、保证粮食总供求的平衡,我国现存的粮食缺口还很大,因此要加快农业生产改革,提高和稳定的粮食产量。2、品种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3、价格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单纯提高产量和质量,国际市场粮食依旧可以凭借价格优势挤进来。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优良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土地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着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首先,我们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速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大力推广,提高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其次,面对人们日益挑剔的饮食需求,营养、卫生、安全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利用化学农药和生长剂来保障粮食产量的做法,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此外,有机产品作为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产品,应该被积极的推广和发展。最后,面对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的严重失衡,我们应该根据真实需求对种植面积进行合理分配,既要保证粮食作物的供给,也要逐渐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减少进口。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应当着重转变生产方式。在最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指出,我们应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80年代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逐渐形成了一家一户的独立种植模式。虽然这种生产方式在实行初期迅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其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集约化种植,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进行奖励和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并对农业承包经营的合法性给予确认和登记。引导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降低土地纠纷。其次,基层组织必须坚持耕地的农化使用,杜绝恶意侵占耕地挪作他用事件的发生。最后,各类农业支持部门加快建立农业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等服务形式。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合理使用土地,避免土地超负荷运行。强化耕地质量的管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政策机制上,建立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预警机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制定出耕地质量长期发展规划。并依据规划完善耕地质量评级机制,推进评级机制的制度化和法制化。2、在技术支撑上,制定统一规范的土壤污染控制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禁止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和污泥进入农田和水体;开展高强度种植条件下耕地质量提升的技术体系研究。3、在服务体系上,耕地质量的长期评价与检测必须坚持下去,并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确定土地质量阈值,一旦达到阈值,应当预报预警,对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一对一针对性修复改造,恢复土壤质量。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并根据不同土地质量进行不同的种植结构调整,推进地力建设,保证土地质量均衡。毛主席曾经说过,“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深入领会中央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精神,抛开禁锢的思想,着眼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坚持市场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发挥我国的土地资源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改变不适宜的农业种植结构,转变落后的农业发展理念,优化高负担的土地与环境质量,实现效率和可持续并重的供给,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应当放眼国外,提高农产品出口。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参考文献:[1] 陈锡文,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J],中国网财经,2016.4[2]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和政策建议[J],改革,4:115[3] 陈晓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五个方面抓起[J],上海农村经济,:6[4] 刘慧,粮食进口已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调剂余缺的重要手段[N],中国经济网,
2016年27期
商的其它文章从 “供给侧改革”探究临沂品牌农业的发展路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当下,&供给侧改革&成为政经关注的敏感热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放眼农业领域,
摘要:当下,&供给侧改革&成为政经关注的敏感热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放眼农业领域, &无效供给&的现象依旧严峻,社会对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仍然迫切,以&褚橙&等为代表的集高质量和安全性为一体的品牌概念农产品食品一经问世,就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发展品牌农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和食品,就是在解决农业&供给侧&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如同临沂市农业局局长鞠艳峰所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是生产高质量、高效的农产品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摒弃低档次、不安全的的大路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提供&有效供给&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各行各业开始围绕&需求&与&供给&,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当前我省同全国情况一致,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一方面,国内部分产能出现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日益增加的高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见,国内消费不振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为需求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深层次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的说法,亦可以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与工业领域相似,人民群众对农产品食品的消费有了更高的&质&的要求,&呼唤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产品&将成为今后农产品消费的主旋律。但受制于有效供给不足,不少消费者被迫&海淘&,于是也就造成了哄抢&洋奶粉&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比重逐步增加,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被端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 因此,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是围绕社会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让农产品数量、品种、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提供&有效供给&。 农业品牌化破题&有效供给不足& 品牌农业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选择,无疑是消费者的&福音&。在某种意义上,发展品牌农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和品牌食品,就是解决农业&供给侧&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以农业大市临沂为例,近年来,当地政府强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战略,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农产品区域形象品牌&&&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形象品牌、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联动的格局,&生态、优质、放心&成为沂蒙农产品的标签。 临沂市副市长尹长友表示,每年七八月份,20亿斤蒙阴蜜桃集中上市。即使是论个卖,也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它是&来自沂蒙山深处的品质问候&,能够将&卖场&变&市场&、&荣誉&变&效益&,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在临沂市兰陵县(原苍山县),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兰陵菜农凌晨收的菜,当天便能进入上海人的厨房。从收到卖,不需要中转,从三轮车直接装上大卡车,到了目的地就能上市场。就算价格不好的时候,兰陵菜也不愁卖不掉。 2015年10月在莫斯科举办的中俄农业经贸洽谈会上,山东御苑生物科技公司&蒙阴香菇&打开了第六个海外市场,与俄罗斯签订出口香菇制品133万美元的合同。 正是因为有效解决了&有效供给&的难题,临沂农业品牌化取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认可。 &临沂样本&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普通蜜桃&产能过剩&无人问津,而稳居全国桃类品牌价值排行第一位(据2015年数据)的&蒙阴蜜桃&却能远销,卖上好价钱,足可见到&有效供给&的市场前景。 我国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滕泰举例说明,新的供给是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的。比如,在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之前, 世界对它的需求原本是不存在的;而一旦iphone手机问世,新的需求也就随之产生,并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以&沂蒙优质农产品&为代表的区域农产品品牌,以及以&蒙阴蜜桃&、&褚橙&等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一经问世就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因为品牌农产品这一&新供给&创造了农业消费的&新需求&。 目前,临沂全市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达600万亩,农产品注册商标4000多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229个,&三品认证&农产品1300多个。沂蒙优质农产品正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东三省&等区域性大市场。 临沂市的品牌农业之路,无疑正是&供给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真实写照。临沂市农业局局长鞠艳峰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将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措施总结为&生产高质量、高效的农产品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摒弃低档次、不安全的的大路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项改革对山东农业来说是挑战,更是一项重大机遇。&鞠艳峰坦言。
[责任编辑:孙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习近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标题:习近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一个拥有10 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当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业改革的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也在供给侧。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如何认识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为何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当前同样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需要使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的结果。问题与发展相随,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 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实现了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十二连增&,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粮食进口规模不断高企,而国内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也将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一是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进入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明显的变化:的产量不断降低,但需求增长最快的正是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的产量急剧增长,15年来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二是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全面高过国际价格,竞争力低下。国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国内农产品价格不但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部分农产品甚至还远高于配额内的进口到岸价格。如此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也不愿意买国内的农产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亏损越多。三是绝大多数农产品产量过剩,收储政策导致财政负担沉重。针对当前突出问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农业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农业的产业性质和其他的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农业受自然的影响,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周期比较长,利用和市场方面敏感。同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与之相应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但当二者出现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时,农业经济发展将呈现迟滞甚至危机。为此,国家通过重新调配整顿原有的和制定实施新的政策措施,使农业内部结构适应农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以使农业发挥更大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这一过程也是农业自我适应和自我修复过程。因此,农业结构性改革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二、改什么? 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农业供给侧角度出发,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矛盾与挑战开出了&药方&,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首先是改思路。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的、首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从农业现状来看,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失衡,即有的农产品多了,库存爆满,有的又少了,大量依靠进口;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一般性产品、大路货又供大于求。解决这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当然要进行结构调整,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农产品。同时要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粗放式发展方式和疏于长远的发展思路。有的产品早已供大于求,但在政策信号上没有及时做出调整,生产源头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的、首要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在发展思路上,要从源头牢固树立围绕需求、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手的作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使种养殖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同时,更加注重政策的长远导向作用,在农业进程中,哪些是政策确保的,哪些是市场做主的,让生产者清清楚楚,让经营者明明白白,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也要从源头增强赢利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对价格涨跌容忍度,推动现代农业真正强壮起来。 其次是改结构。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这是自1985年以来中央第三次明确提出调整农业结构。这次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点在于&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次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挖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潜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四化&同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就必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减少一般农产品的供应;增加高产区,减少低产区;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量。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最后是改制度。制度是保障,保障有力方能运行通畅。第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密切,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第二,建立促进生产的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我国目前最缺乏的是优质农产品,所以政府应鼓励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对于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政府应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用于激励引导。第三,建立相应的安全、卫生生产制度。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卫生不安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多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少施化肥,少用农药。但是现在如果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农民可能全都是亏本的。因此还需要政策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 三、怎么改?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结构性改革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和改革重点。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一)去库存。所谓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农业的库存主要指的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及大豆、、红枣、苹果等农产品,堆积在粮仓里。 去库存,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当前,储粮量已经逼近历史峰值,而庞大体量的粮食沉淀在国库之中,新粮难储、陈粮难出。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公布的《农业法》实施情况报告显示,&政策性粮食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有10%左右的库存达到或超过正常储存年限。& 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国家财政压力,更将导致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政策失灵&与&市场失灵&:上游的农民增产难增收,下游的加工企业成本高企,而中段的收储环节却仓容紧张。另一方面,沉淀在粮仓之中的陈粮损耗加重。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去库存,还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库存压力最大的是玉米,所以去库存更多指的是去玉米库存。一方面,调结构,减少玉米产能;另一方面,刺激下游加工企业收购国储玉米。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新出发,明确提出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特别是针对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过大和国家库存水平过高等问题,要求&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 去库存,还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二)降成本。所谓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降成本,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规模经营产出比高、抗风险能力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规模经营,近几年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推进势头,但总体上讲,小农分散经营的格局未变,规模经营还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降成本,要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中国化肥、农药用量相当大,生产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势在必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 降成本,要开展社会化服务,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整体竞争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三)补短板。所谓补短板,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补好农村基础设施之短。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着缩小。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我国农业生产要由过去数量为先转到质量数量并重上来。农业部长韩长赋介绍,&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巴山区的不少农业企业主打&绿色环保&牌,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不但市场销路大大拓展,农产品的价格也得到大幅提升,农产品的效益更加显着。&日,习近平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强调:&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习近平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作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必须落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上,落到按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
[责任编辑:pengyy]上海光明集团副总裁:供给侧改革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实践课题_第一财经
上海光明集团副总裁:供给侧改革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实践课题
第一财经葛俊杰 16:33
葛俊杰(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
当前,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正面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持续低迷的影响。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在世界需求侧市场上的定位,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引领市场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深度结构调整的特征: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另一方面,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社会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传统产业和增长动力不断衰减,新兴产业体量和增长动能尚未积聚。综观全球与中国经济当前表现,可归纳三个特点:
1、中国经济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遭受来自各方的挑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成本上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需要企业寻求新空间、新平台、新理念,并做出战略选择。
2、中国未来经济不可能持续保持过去10%以上的增长,以前高增长的生态环境与发展过程不具有可持续性,原来靠基本建设、房地产、汽车工业、低端出口拉动实现的两位数增长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低端出口提高附加值,促进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整体上受国际市场有效需求萎缩影响,面临&四降一升&的局面,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是供给结构错配问题造成的。
3、过去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些机遇和优势,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原来人口红利、成本红利等已经消退。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它的比较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使这些选择符合它的比较优势。我国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该去发展那些自身有优势的产业。
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自然成为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世界各国都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需求侧市场上的定位。中国政府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角,是推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主体,其根本目的是从生产端入手,重点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并通过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选择
处在供给侧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及其他关联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需要及时把握市场环境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选择。
1、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互联网经济、个性定制、品牌消费、全球资源配置时代。在这种环境中,全球在变小,市场在变大,企业在变难,世界在交融。特别是互联网解决了供需之间在物理概念上的突破,加速了新模式、新品牌、新产品的流通和交流。经济全球化下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已让消费者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促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下降,企业、产品、品牌和业态的生命周期都在缩短。原来靠一个产品、一个品牌,靠大批量、大规模打天下的模式已经不可能了,个性定制则成为必然。因此,这种全要素流通环境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从事消费品行业的企业而言,有很大必要性。
2、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成熟市场和过剩经济时代。中国零售业当前的同质化问题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同质化,也体现零售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远远落后于消费升级的需求,这是供给侧的问题。过剩经济不能仅理解为是钢铁、水泥、玻璃的问题,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制造业也相对过剩,如乳业、饮料、酒类,等等,有的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十分严重。欧洲、澳洲、北美等全球的食品制造业基本都过剩,但产能过剩并不意味就没有市场,关键是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满足社会需求。以日本牙签为例,日本牙签分S、M、L号,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可见市场已经达到非常细分的程度;同时,欧洲成熟市场最近出现的许多创新业态,也说明不是没有市场,没有需求,而是缺少有效的市场供给。所以,在成熟市场和过剩经济时代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是不断创新。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供给方式,或者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应对未来的快速变化的市场,一定会遭到市场抛弃。
3、全球经济已经进入融合经济和组合经济时代。当前,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技术革命推动了全球企业革命,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把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激情、服务、创新都联在一起了。在国与国没有边界、要素全球流通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下,整个社会生态发生了变化,企业间需要开放、包容、组合和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共存的共享经济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态。供需双方必须以互联网精神和思维为核心,打破围墙,联合起来,开展流程再造、架构再造,构建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企业要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区域单打独斗、独占一角已经不可能了。
4、消费升级和服务消费时代来临。企业创新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希望服务、产品、业态、品牌能够让消费者接受,而实际上企业在产业升级、品牌升级、服务升级、业态升级上没有同步匹配。笔者最近考察了荷兰、意大利和澳新地区零售业态转型问题,对荷兰的&缤纷菜市场&、意大利的&吃在意大利&的业态和模式,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店面400-500平方米、生鲜方便食品比重达60%-70%以上的独立零售商印象深刻、很受启发,而国内零售商同质化相当严重、与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远远脱节,传统商业特别是大型零售商亟需开展商业模式转型,以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消费需求。事实证明,我国当前阶段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与服务也跟不上,创新严重滞后于需求,导致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总体出现错位。当前我国呈现的主要现状是:不缺规模缺结构、不缺速度缺质量、不缺需求缺供给、不缺便利缺个性、不缺产品缺创新。国内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因为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导致大量&中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仅2014年我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就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中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既折射出国内民众消费潜力巨大,也折射出我国制造业、零售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
5、产能过剩、库存庞大、效率低下,成本过快上升,产品和业态同质化十分严重。当前国内融资成本比全球高,原料成本也比全球高,例如国外食糖吨成本仅2400多元人民币,而国内食糖已经到了5500多元人民币。成本过快上升,已经透支了中国经济未来,成本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一些低端产业已经转移出去,而中高端产业却还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转型升级,导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没有融合和协同发展。
6、我国企业的软实力和创新能力与全球差距拉大。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早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市场已不分国别、没有围墙;而作为不创造财富、只是分配财富的资本市场要发展,更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全社会要高度重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重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软实力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加大创新投入,尽快缩短与全球企业创新距离。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创新,国内市场将让渡给全球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个理论命题,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实践课题,是企业长期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企业要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性与长期性,企业必须要把握趋势、做对趋势、量身定做、个性研究、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是一项短期应对性工作,而是企业必须长期思考和推进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是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政府和企业必须合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企业与政府一样,更是践行和成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角。政府与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思维方式,营造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1、共同营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生态环境。全社会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原则,尽快形成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大带小、强带弱的企业重组整合和联合合作的发展;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尊重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为实体经济降成本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切实把企业过重的负担降下来;构建和完善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零供合作关系、产销关系和相关利益者的合作关系;注重诚信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生产、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安心消费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保障知识产权发明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的基于价值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要优化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
2、不断提升中国品牌世界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食品供应链全球化合作日益深入、全球资源和资金成本低于国内的态势下,零供双方要为对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用全球视野和眼光,实施&中国品牌全球造&战略,注重品牌和企业软实力投入,强化产品与服务质量保证、标准与文化、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软实力支撑,集成全球优质原料资源和产品资源等安全资源,变&中国为世界制造&为&世界为中国制造&,提升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3、持续推进商业模式转型和信息系统升级。当前互联网消费习惯正在快速发展,手机网购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电子商务正在重构消费品行业,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目前约占中国总人口30%的&千禧一代&年轻人群已经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他们对产品品质或健康安全有着更高要求。因此,要满足消费者对互联网、移动端消费等购买需求,就需要零供双方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基于&互联网+&加快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形成网络化协同合作新格局。
4、加快推进C2B的创新体系建设。与B2B、B2C、C2C相比,第四代电子商务C2B是一种非常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其最大优点就是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把消费者放到了第一的位置,它可以直接地把用户的需求搜集起来,再提供给相应的生产厂家,以达到消费者与企业的共赢。该模式对品牌集成商以及富有特色的中小品牌商尤为有利。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市场,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5、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强化供应链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全社会要倡导和尊重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专注专一精神和合作共赢精神等。要以供应链整体高效、低成本、上下游信息共享、质量安全保障等为基准目标,重视和强化生产、物流、销售等全过程供应链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未来五年将是淘汰理念模式落后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转变经营和服务理念的重要机遇期,专业细分物流将成为发展重心,传统商业通过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加速向现代流通转型升级,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将会得到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也会不断健全。
编辑:汪时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