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振兴实体经济要做到济

|||||||||||||||||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突出重点
  史彦泽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强调“脱虚向实”,这足以体现出中央对于实体经济振兴的重视程度。从我省来看,无论是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都前所未有地强调振兴实体经济,特别关注了实体经济的制造业问题。
  但是由于实体经济收益率相对较低,不确定性较高,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实体经济的振兴问题历来都是经济工作的难点,特别是目前我省经济正处在调整时期,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难度就越发明显。为此,我省应该在振兴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有效选择,避免过于宏观、避免摊子铺的过大,做到有所为,有所舍,突出重点,逐步提升我省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一、产业选择应突出“新”
  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项目,只有产业项目做好了、做强了,才能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所以,振兴我省实体经济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有效选择产业!今年,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创新驱动仍然是我国今年和未来一个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为此,我省在选择重点产业时,应该着眼于那些发展速度快,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具有溢出效应的新产业。只有这样的产业才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所以,振兴龙江实体经济的产业选择说到底就是要突出“新”!
  这个“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
  一是“无中生有”,也就是引入或创造全新的、我省以往是空白的一些具有溢出效应的新产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根据统计,我国产品的品种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很多新兴的产业仍然没有被我们开发出来,黑龙江省应该在这些领域做出新的选择。虽然这种产业选择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成功率也相对较低,但是这种产业的有效选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直接获得产业竞争力。
  二是升级已有产业。有效重构现有产业,通过加入新元素,也可以实现外溢效应。黑龙江省制造业有发展基础,这是其他地区难以一时获取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制造业与现代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匹配差异,我们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可以通过特定优势产业与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相互融合,有效对接现代需求新变化,这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比如,我省制造业就可以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合,注重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按照国家规划,我国到2020年绿色制造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这其实给黑龙江在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再比如,随着我国人工成本的上升和企业提高效率、产品品质的需求,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我省历来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优势,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哈工大的知识优势、我省加工企业的加工优势,通过融入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实现与市场的更好对接,创造该产业的全新优势。
  当然,产业选择突出“新”就必然要淘汰“旧”。对于振兴实体经济而言,“旧”产业的存在会成为“新”产业形成优势的阻力,挤占“新”产业优势资源和形成的空间。所以,那些落后的、长期效益不佳的、难以满足新需求的传统产业必须坚决淘汰。避免“求全贪大”,最终丧失依靠发展新产业提振实体经济历史性机遇。
  二、企业选择应突出“强”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不仅仅可以成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关键。黑龙江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更好地依靠企业的力量。毫不夸张地说,黑龙江省企业的每一个进步与发展,都会集中表现在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改善方面。为了能够更快地实现振兴实体经济,政府要助力做强某些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选择地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选择具有示范性的企业作为扶持对象。政府选择的扶持对象,不应局限于其所有制形式,关键要看企业是否具有示范性效应。依靠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性作用可以带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对于不能产生外溢作用的僵尸企业,应该顺从市场规律,应敢于面对市场出清,加速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的步伐。
  其次,政府应重点选择中小企业作为扶持对象。虽然中小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正规性仍然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却是实体经济最为活跃的部分。从德国实业兴国战略中可以看到,虽然大众、西门子等大企业对德国实体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全德国300多万家的企业中,更多的行业佼佼者是中小企业,德国政府也历来把扶持中小企业作为其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在2009年到201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刺激计划中,投资和清算基金的75%都投向了员工人数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这不仅仅激活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也为社会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稳定系统,减少了改革和创新的社会阻力。
  三、政策选择应突出“准”
  政府的相关政策历来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黑龙江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但这些政策要在执行之中突出精准性。目前,振兴龙江实体经济急需做好两个方面的精准政策落实。
  一是人才激励政策应有选择性地实施。应根据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各自的创业需求特点更加精准地进行激励。对于科技人员,剥离体制内福利和给予创业奖励就会比较奏效;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必要的补贴更为有效;对于农民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补贴也许才是办法。
  二是有重点地选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实体经济固然是兴国之本,但不应该因为发展实体经济而偏废虚拟经济的作用。在有效控制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前提下,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省应该打通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空间的联系通道,更多地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现有传统产业的融合政策。鼓励实体经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更加广泛地使用互联网,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2017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强调了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
  在目前我省实体经济收益率较低情况下,通过金融创新,我们完全有可能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债权质押、股权质押可以用于解决企业融资抵押品不足问题,新三板、PPP模式可以解决企业融资方式单一问题,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可以解决贷款渠道单一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政策的引导方向,侧重点应该放在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才能顺应金融资本的特点,金融资本也才有可能进入到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一)92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一)92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7中国振兴实体经济到底该从何入手?-每日中国
您的位置: >>
2017中国振兴实体经济到底该从何入手?
核心提示:
2017年中国经济至少面临两场硬战,一个是“资本外流狙击战”,另一个是“实体经济保卫战”。前者意在把钱留在国内,后者意在...
& &2017年中国经济至少面临两场硬战,一个是“资本外流狙击战”,另一个是“实体经济保卫战”。前者意在把钱留在国内,后者意在把钱导入实体经济。但是,“振兴实体经济”的话说了很多遍,可钱就是不进去。背后的原因,比大部分人想的要复杂。  如果实体经济主要指生产制造业和有店铺经营的生活服务业的话,那么这些年大家的普遍感受是实体经济难过,生意难做。因实体经济生产创造着GDP财富,且其他金融、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依附于实业,所以一种普遍的担忧是中国经济怎么办?  实体经济如何准确界定、景气与否、能否一概而论暂且放在一边,请以你自己的亲身感受为例:你觉得有哪些生活物资稀缺购买不到么?实际的情况是商品供应充足,且还算物美价廉。大商场里的店铺关闭,甚至住宅的底商纷纷转让,看似经济萧条,可你在这些店铺里消费有多少?实际的情况是你的购买渠道转移了,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消费的比重大幅增加。那电商是否属于实体经济?  这几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不少人靠投资房产的收益完胜做实业,一种论调甚嚣尘上:实体经济的萎靡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挤压,钱都流入了地产业,买房炒楼催生资产泡沫了!中央一直在鼓励、地方一直在支持、企业家有着做实业的情怀、百姓也知道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可为什么钱还是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呢?  其一、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  高房价蚕食、挤压、摧毁了实体经济,因为你可以切身感受城市里的房价到底有多高!我承认高房价对实体经济有负作用,但并不认可是高房价毁灭了实体经济。  首先,就全国来说,高房价也就存在于十几个城市,其他数百个城市房价不仅没涨,还比2012年前后的高点有所下跌,之所以舆论中都是高房价,这就牵涉到媒体话语权的问题,就像“北京一下雪全国都下雪一样”,掌握媒体舆论的人大多居住在高房价的一二线城市。  其次,高房价主要指住宅/商业的高房价,可制造业用的是工业厂房,且有职工宿舍食堂,电商的发展已规避了商铺高租金向消费者的转移,所以商铺的死亡是理性的经济选择。  最后,中国的房价上涨起始于2003年后,可房价对实体的挤压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之前为什么很少提呢?准确的说,高房价毁了实体经济的论调应该是2012年之后的事。八九十年代,制造业一片红火,即使到了2000年,加入WTO后的外贸红利仍然让实业的好日子延续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更是让制造业达到兴奋高潮点。当经济刺激一过,实体经济立马显现疲态——因产能过剩,所以价格竞争,于是利润一降再降,最终资金逃离,流向利润更高的其他领域,如地产行业,表现出的就是脱实向虚。  所以,资金脱实向虚是果而不是因,是因为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资金才会逃离跑到楼市里,而不是资金流入楼市形成了对实体的碾压,资金是讲利润回报的。由此可见,这几年实体经济确实有些难。  其二、实体经济怎么这样难?  准确的说,是低端、无技术含量、环境污染严重、缺乏议价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很难!因为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产能过剩造成相互压价利润摊薄,而人力/营销等成本却在一个劲地上升,而这肇始于四万亿。四万亿的功过仍没有定论,但它的一个问题是制造了大量的过剩产能——水泥、钢铁、玻璃………并让一些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得以生存延续——过量的投资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让落后产能的商品又有了市场。  这就是实体经济艰难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供应太多了,只好价格恶性竞争,此时再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增加产量,那不是送死吗?!不得已资金才去寻找其他的高收益行业,这也是2012年后资金脱实向虚的原因——四万亿的刺激需求告一段落,新增加的产能无处消化。这两天一则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中国高赋税”的肺腑之言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又把实体经济萎靡归罪于税费,政府高税赋无异于抢劫,所以我们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政府除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外,其他的都应交给市场。但高税赋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企业的高税赋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无法提高的原因的是供应充足价格竞争。  除了福耀玻璃这样的正规大公司,更多的中小实体不得已通过偷漏税生存——而今偷漏税仍在,可以前能活现在却不能活了,为什么?还是产能过剩啊。如此来看,实体经济的困难如何破?答案是研发创新,生产出创造需求的商品!苹果之前,手机本已存在,可它出现却颠覆了手机行业,让手机的需求出现了新一轮的爆发。那资金为什么不进入实体经济中去搞创新研发呢?  其三、为何不大力研发创新?  实际上,国家一直在鼓励研发创新,并在政策、税收、资金上给予了许多优惠,问题是研发创新太难,时间跨度、投资回报不可测,风险太大!大的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电力等,除了既往人类的科技积累,还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苹果手机一代的研发就用了三年时间。而目前中国的环境是不利于研发创新的。大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不鼓励创新,应试教育泯灭个性,孩子从小就被压抑发明创造的热情,而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创造力;其次,政府产权保护不完善、处罚不严,且民众还没有为知识产权付费的习惯。  最后,在一个企业里同样不利于研发创新的产生,研发创新来自于一线,可员工一旦有些创新成绩就会被提拔为领导,从而脱离一线。在这种投入回报不成正比,存在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小额资金/民营资金又怎么会舍得下血本花大钱去研发呢?更别提那些希望见效快、回报大的投机资金了。  于是,做实业的资金都喜欢模仿抄袭(不管是模仿商品还是模仿店铺经营),赚快钱,这行利润不行了就赶紧换另一个行业。也因此,国家的很多扶持政策在执行中总是大打折扣:新能源汽车骗补、双创骗补、文化创意产业骗补……甚至一些企业就是为了骗补贴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做实业。  我们现在提的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其本质都是要通过研发创新来突破,生产有技术含量、有议价能力的商品,就是要跟别人的东西不一样,避免陷入同质化的低层次价格竞争,最后弄得大家都没利润。可如何让钱乐意去创新研发,并进入实体经济却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四、如何让钱进入实体经济?  在我国各种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基本满足后,已不能通过简单量的增加来刺激需求,需要科技、人类智慧去研发新产品创造新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对生产厂家供应方来说就是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钱进入实体经济、创造社会财富,不用小老百姓担心,国家部委其实早已为此操碎了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首先,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只有这样资金才会敢于投入研发;此外,还要保护好财产权,民营企业的财产要跟国有/集体企业的财产一样被同等保护,这样大家才敢于投资做大蛋糕。  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即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税务过高已成各界共识,有中美两地投资经验的曹德旺说“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而死亡税率问题——即中小企业如果不偷漏税只能死亡,因为纯利润还不够缴税的。  生产成本刚性,人工成本刚性,管理成本刚性,如果税务成本也无法降的话,企业要么偷漏税、要么就不投资,实体经济如何起来?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的问题和症结也比较清楚,出得很多政策也方向正确,更多的是执行过程的问题,也许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也许是没有具体操作细则、也许是执行的可操作性不强……  钱进不了实体经济,实际跟我们想象的或许不太一样。我们可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最好能乐观的活着。  总结:对中国经济来说,改革是最好的出路。随着未来随着形势变化,相信政府措施会进一步完善各方面改革,相信17年最大的主旋律就是中国经济改革。  面对几千只股票,你是不是觉得不知道该投资哪个?决定了投资对象,你是不是还担心买入的时机不对?终于买入了股票,它是不是总是刚买入股价就跌了?持有的股票跌了,你会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本人专注内幕消息,涨停板推荐!实时推荐火爆股,专业打新股,和庄家同进退,20年从业以来,跟踪的票有90%都拉涨停板,想要跟上本人打新推荐威信(wenzhao2004)(最快一周一次)和牛股推荐,可以添加笔者获得实时咨询,我们只用事实说话。  扣扣群(验证码812),深度剖析大盘,最新资讯早知道股票轻松掌握市场行情,盈利快人一步!
编辑:miti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振兴实体经济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