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类

垃圾分类如何做好?江苏省代表委员支招
&小区里面放置了分类垃圾箱,可很多人并没有按要求扔垃圾,即使垃圾分类了,可运垃圾时又被装在一起拖走,这样的垃圾分类有什么用呢?&南京晨报小记者、南外仙林分校三(10)班陈奕含在生活中观察到了这么一个现象。&如何才能做好垃圾分类呢?&带着陈奕含的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省政协委员徐虹和省人大代表王修小,听听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什么好的意见。
晨报小记者、南外仙林分校三(10)班陈奕含
很多人不按分类要求扔垃圾
我在学校里学过,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我们小区里的垃圾箱是分类的,但是我发现很多人不按照分类要求扔垃圾,即使人们按要求扔垃圾,运垃圾的工作人员装运的时候也不分类,把各种垃圾统统装在一个垃圾车里运走了,这样的垃圾分类有什么用呢?怎样才能让社会上每个人重视垃圾分类并且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徐虹
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对于晨报小记者提出的垃圾分类问题,徐虹委员十分感兴趣,她坦言,目前垃圾分类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我们的居民还是习惯于一个塑料袋装满所有垃圾扔进垃圾桶&,徐虹说,即便有的地方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可只是简单标明&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是不可回收的,还是集中在一起扔掉。在国外则分得更细,比如有专门扔纸的,有专门扔瓶罐的,有专门扔生活垃圾的等等。
垃圾分类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至少有三大好处&,徐虹委员介绍,各类垃圾中生活垃圾大概占到一半,而生活垃圾可以转化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完全可以再利用,变废为宝。再有就是生活垃圾分类后,进入垃圾场的垃圾量就会减少很多,自然也会减少垃圾场所需要的占地面积。还有一个就是减少污染,垃圾分类后可以将电池等有污染的用品分拣出来,减少对土壤、河流的污染。
&要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徐虹说,&国外在幼儿园就开始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我们应当从小朋友开始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省人大代表、南京玄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职工王修小
加大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投入
省人大代表王修小来自环卫一线,对于垃圾分类处理深有感触,像陈奕含所观察到的&运垃圾的工作人员装运的时候并不分类,把各种垃圾统统装在一个垃圾车里运走了&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前面的垃圾分类了,可到了垃圾场还是得集中放在一起,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投入,真正使得垃圾分类处理。&王修小介绍,目前南京市建了厨余垃圾的处理场,可规模还满足不了全市的厨余垃圾处理,特别是在饭店的厨余垃圾这一块,就出现了每到夜里很多小货车进城拖泔水,导致很多的环境卫生问题。而之前他们也专门将垃圾中的电池等有害垃圾分拣出来,因为没有专门的处理措施,只能长时间堆放在那儿。
王修小代表接着说,只有建设好垃圾分类的处理设施和场所,每种垃圾都有了各自的去处,才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
关于的新闻
近日,溧水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正在对7万平方米的路华湖进行湖底清淤,该区将在老城北打造首座综合性公园,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届时周边居民将新添一处休闲娱乐场所。(一)宣传教育是先导。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在整个垃圾分类工作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告诉大家为什么分,怎么分,让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增强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参与到日常的垃圾分类行动中。(二)培训指导是基础。依靠专业的垃圾分类教员队伍,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到每个人,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其中巩固和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物管人员及志愿者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发挥他们在现场的劝导、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三)社区家庭是主体。社区是垃圾分类具体的推动者,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成败,应激励引导社区干部尽心尽职、不断创新举措,提高工作实效,自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向深入;家庭成员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是关垃圾分类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引导居民自觉分类上,以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四)考核监督是手段。在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尚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通过市对区、区对街道实行层级考核监督,仍是一种行之有效办法。应通过完善考核方法,科学设定考核目标来激励城区、街道和社区重视垃圾分类,努力将垃圾分类做真、做实、做好。(五)持之以恒是关键。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其成效并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坚持”是垃圾分类达成目标的根本。政府应将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深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树立公众对“垃圾分类”的信心。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在于将分类做“活”
俗话说“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关切度也越发强烈,要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再发展,就必须让垃圾“活”起来,如何让其“活”,根本办法就在于我们如何让垃圾实现有效的分类,近年来我们国家不论从顶层设计还是到地方政策,采用了很许许多多的方法去促进垃圾分类,从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的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却不如预期。
做“活”分类,不只是摆摆垃圾桶,发发宣传册,需要细化深入,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分类指引和政策制度,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部分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地方又由于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被居民分类的垃圾又被混在一起送到了垃圾填埋场,排放、收运与后续处理环环脱节,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无疑严重打击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速推进垃圾分类的常态化和日常化,我们必须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建设。
做“活”分类”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长效机制,垃圾分类除了不同种类垃圾的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垃圾分类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资金、土地、技术和企业保障,更需要改变广大居民对垃圾传统观念中“随手一扔”的习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个事情的紧迫性,我们不能再拖,长久以来让我们只是,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需要系统的协调多方参与、多头并进、多措并举,用“新思路、深挖掘、高层次、强监管”管理思路开展此项工作,不能“嘴上喊得响”,更要“工作做得响”,用长效的机制推动整个事件的健康推进。
我们国家目前正在面临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剧烈增长,垃圾的产生量将会成倍数的增加,如果有效的处理好垃圾问题,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做“活”群众对垃圾分类的传统观念,最终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社会态度。(杨清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买四川正宗深山野花土蜂蜜,就上绿益添
告别激素食品,就上绿益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