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排污停产可以操作采煤机急停吗

霍洛湾煤矿采煤机司机工种操作规程
我的图书馆
霍洛湾煤矿采煤机司机工种操作规程
 霍洛湾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汇编
  霍洛湾煤矿
  操作规程
  1、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1
  2、支架工操作规程……………………………………………5
  3、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操作规程 ……………13
  4、控制台操作规程 ……………………………………………18
  5、司炉工操作规程 ……………………………………………19
  6、锅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1
  7、车床工操作规程………………………………………………23
  8、水质化验工操作规程…………………………………………25
  9、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27
  10、主水泵司机操作规程 ………………………………………28
  11、电焊、气焊工操作规程 ……………………………………30
  12、电工操作规程………………………………………………32
  13、一般砂轮机司机操作规程 …………………………………34
  14、台钻工安全操作规程 ………………………………………35
  15、检修工操作规程 ……………………………………………36
  16、主扇风机操作规程 …………………………………………36
  17、电气试验操作规程 …………………;………………………38  18、井下变电硐室操作规程 ……………………………………40
  19、ZRG热风炉操作规程…………………………………………42
  20、变电所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4
  21、矿灯充电工操作规程 ………………………………………45
  22、1-1.2m胶带输送机操作规程 ………………………………46
  23、主井胶带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 ……………………………47
  24、振动筛司机操作规程 ………………………………………49
  25、电气设备操作规程 …………………………………………49
  操作规程
  采煤机司机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采煤机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考试合格者方可操作,必须持证上岗。
  2、不准用采煤机牵拉、推顶、托吊其它设备物件。
  3、每班司机必须配备两个,否则不准开机运行。
  4、在无冷却水、喷雾水或水压、流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不准开机运行。
  5、遇坚硬夹层超过采煤机硬度指标,不准强行截割。
  6、采煤机所用电器,液压保护装置必须保护灵敏可靠,不准甩掉。在特殊情况下,需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总工程师批准,但绝不允许在无保护状态下长时间运行。
  7、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其它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紧急停机断路器手把或按遥控器上的急停按钮,使机器在任何地点马上停机,检查后处理不好不准运行。
  8、坚持采煤机正常检修,不准带病运行。
  9、采煤机在每班正常停机后,应将滚筒降至水平偏下位置。
  10、检修采煤机必须切断电源、断开CHP33煤机供电开关。进入煤机停靠区域进行任何形式的作业前,必须首先打开未打开的支架护帮板,然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工作,确认安全后,清理掉煤机机身、破碎机盖板上、摇臂上的大块煤。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一人监护。
  11、必须认真阅读并理解采煤机上的象形符号标签和文字说明。
  12、在启动机器和操作任何控制装置前,操作者应读过机器操作和基本维护手册,并受过适当培训,完全熟悉所有的控制装置。
  13、关于电气维修,本采煤机是电动的,在调试、修理或更换部件之前,一定要从机器上切断全部电源。
  14、防爆外壳部件的防爆性应在完成检修后加以确认,并在以后定期检查。
  15、采煤机不得以任何方式与拖曳电缆进行临时性连接,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16、不能改变、拆除或短接紧急停机装置。紧急停机后并没有切断电源,千万不能在通电时工作,或进行任何检修维护工作。
  二、操作前的检查
  1、必须认真检查拖移电缆的绝缘是否有破裂、损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必须认真检查采煤机各手把、按钮、旋转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检查各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3、检查采煤机是否有缺失和损坏的零件,并确保控制功能正常。
  4、严格检查截齿是否齐全,安装牢固。对缺少的、磨损的截齿和齿套必须增补、更换。
  5、认真检查液压油位,检查摇臂及牵引减速箱的润滑油位。
  6、检查遥控器上及机身上设置的急停开关功能是否正常,并检查所有控制开关的动作是否正常。
  7、各喷水嘴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冷却喷雾泵的工作是否正常,水流量不低于90L/min,压力不低于40bar。检查所有电气控制箱,电机及元件保持正常的防爆性能。  8、检查各部件间连接螺栓是否齐全、坚固、可靠。
  9、检查采煤机及更换截齿时,必须先将拉线开关停电,闭锁溜子,支架伸出护帮板。
  10、开机试运转2分钟,检查各部的运转情况,确保采煤机无故障。
  三、采煤机的启动程序
  1、启动采煤机时一定要通知周围人员,并发出开车信号。
  2、先合高压隔离开关。
  3、启动采煤机时按下先导回路的拉线复位开关,再按启动按钮,煤机显示屏显示图案。
  4、操作遥控器给采煤机急停继电器送电。
  5、顺序启动泵电机,截割电机,破碎机电机。
  6、采煤机启动不能与“三机”启动同时进行,否则地面箱变将过流断电。
  四、运转中的注意事项
  1、采煤机不得带负荷启动,启动滚筒之前,必须离开煤壁200-400mm。
  2、要随时注意顶底板情况和煤层变化情况,运输机的运转是否正常,选择合理的牵引速度,遇到地质问题时,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不得蛮干,导致损坏设备。
  3、采煤机割煤时,顶、底割平,采高要符合作业规程上的要求尺寸,防止割顶、割底或留顶留底,如煤层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另定措施,按措施执行。
  4、在割煤过程中,如发现截齿损坏数超过总数的10%,应立即停机更换增补。
  5、在更换截齿、紧固连接螺栓或处理其它任何问题时一定要切断电源,断开主隔离器。
  6、严禁无水割煤和长时间停水运转(运转不得超过15分钟)。
  7、在割煤过程中如发现溜子压死或其它任何问题时,应立即停机,直到处理好后方可再次启动割煤。
  8、随时注意电缆水管和电缆夹的连接,不得使电缆、水管受力,电缆夹不得落在电缆槽外或受挤压而损坏。
  9、采煤机如发现异常声音和振动时,应立即停机,并检查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10、电机超载、牵引速度连续下降或迅速停机时,应立即停止割煤,并退出切割位置进行检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处理,不得重载开机割煤。
  11、如果发现电控失灵,应立即停车处理,否则不得开机。
  12、经常检查各部油窗、油位指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在给采煤机加油时,必须要按厂家技术要求加指定标号的油脂,清理加油口煤渣保证油脂清洁。
  14、发现采煤机急停失灵、转动部件被卡、声音异常、移架速度跟不上或顶板有塌落危险等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停机处理。
  五、停机程序
  1、按下遥控器上的暂停按钮,使采煤机停止运行。
  2、操作遥控器将摇臂降到地面。
  3、关闭煤机主水阀,并通知控制台停止喷雾水。
  4、旋转牵引断路器手柄到断开位置。
  六、检修维护注意事项
  1、在维护前要从组合开关上切断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电源并加以闭锁,并打开煤机离合器。
  2、断开任何液压管路前必须释放压力。
  3、在进入摇臂下方工作前,要把摇臂放在地面或支撑好。
  4、检查拖曳电缆有无绝缘破裂或断口。
  5、检查采煤机上是否有短缺或损坏的部件。
  6、检查所有的电器部件是否正常动作。
  7、清理采煤机上的浮煤。
  8、确保滚筒能正常转动。
  9、更换所有破损或缺少的截齿。
  10、检查液压油的油位。
  11、进行日常注油。
  12、检查摇臂和牵引齿轮箱中的润滑油的油位。
  13、试验所有的遥控开关和拉线紧急停止开关是否正常动作。
  14、确保所有的电控箱、电机和各部件保持正常的防爆性能。
  15、确保所有的控制开关动作正常。
  16、检查所有的喷水口是否工作正常。
  支架工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支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方可上岗。
  2、支架工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有关规定。
  3、支架操作维修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修制度》,保证液压系统完好,对损坏部件,漏液、窜液等现象必须及时处理,不得带病使用。
  4、支架工上岗后要按交接班制度认真检查高低压管路、立柱及各油缸等部件看其有无损伤,销轴、挡板的固定情况是否有变形松动现象。
  5、工作面所有支架必须达到完好标准。
  6、对违章指挥者,支架工有权拒绝执行。
  7、通知支架周围的人员撤离被操作的支架,并最少隔一个支架的距离,操作时禁止人员通行。
  8、操作人员要选择好安全的操作位置,切勿被矸石、机件挤碰伤。
  二、移架操作
  1、移架前,打开支架的进液和起底截止阀。
  2、移架前,必须清理架内的浮煤,浮矸及其它杂物,否则不准进行移架。
  3、移架前,必须检查顶板情况,发现顶板破碎或有抽条冒顶现象时,要备足刹顶材料,处理好后再移架,防止移架过程中冒顶过大而造成歪架、倒架和咬架等现象。
  4、移架前要检查前方是否有电缆、水管等设备,如有清理干净后再进行移架
本文来自: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 详细出处参考:
本文来自: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 详细出处参考:
馆藏&3972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采煤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采煤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采煤机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各操作手把、按钮(旋钮) 是否灵活、可靠,并都置于”零位”或停止位置;
2. 将两截割部离合器手把打到断开位置;
3. 检查滚筒截齿和滚筒安装情况;
4. 各部连接螺栓要齐全、牢固, 特别要检查液压螺母打压情况;
5. 检查牵引行走的齿条联接销, 要齐全、完好;
6. 电缆及电缆拖移装置应完好无损, 保证电缆本身不受拉力;
7. 冷却、喷雾水路畅通无泄漏, 流量、压力符合规定;
8. 各油箱油量符合规定。
二. 采煤机的正常启动操作
解除各闭锁;
打开供采煤机各部冷却、喷雾水阀门;
合上采煤机的电隔离开关;
启动截割电动机再停止, 待电动机即将停止转动时合上两截割部离合器,
确认采煤机周围无人、物妨碍正常工作, 并发出警告信号后启动电动机, 电动机启动后注意检查各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在运输机正常运行时牵引采煤机割媒, 牵引速度由小逐渐加大到正常速度。
三. 采媒机正常停机操作
1. 将采煤机牵引速度逐渐降到“零”位;
2. 待截割滚筒将浮煤排净时即可停止采煤机;
3. 关闭喷雾水截止阀;
4. 若司机离机或长时间停机时, 须进行以下操作:
① 拉掉左、右截割部离合器;
② 将电隔离开关打到断开的位置;
③ 关闭总供水阀。
四.采煤机紧急停机操作
采煤机在运行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实施紧急停车:
① 采煤机工作负荷太大,电动机发生闷车现象时;
② 附近突然严重片帮或冒顶;
③ 采煤机内部发生异响;
④ 电缆拖移装置被卡住;
⑤ 出现人身或其它事故
按急停钮即可停止采煤机, 若急停钮失灵立即拉开电隔离开关停机。
五. 采煤机操作应注意事项
无司机证人员不得开机;
禁止带负荷启动或频繁启动采煤机;
未遇特殊情况不准使用紧急停机;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当前位置: >>
11114工作面作业规程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北项目部 11114 工作面 作业规程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潘北项目部采煤一队 2014 年 02 月 编制人: 韩效辉 万道兵 王文勇 冯海召 陈相林 会审单位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技术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技术科: 调度所: 安监处: 机电办: 通风科: 煤质科: 地测科: 通风队: 抽采队: 监控队: 生产准备队: 审批: 通风副总: 机电副总: 地测副总: 安全副总: 采煤副总: 总工程师:丁杰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孙跃强 焦 磊李福毅 樊 张 祥 晨牛怀将 桑 浩屠贵彬 姚荣香 魏 晶宣加文 吴继山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年 月 日冀翊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 2014 年 2 月 18 日潘桂如 何吉春 会审意见一、 工作面回采时, 严格遵守 《11114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 《11114 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及《11114 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 。 二、工作面初采期间,加强支架初撑力管理,确保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 完好,支架初撑力≥25.2MPa。 目录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工作面位Z及四邻采掘情况..................................................................................... 1 第二节 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1 第三节 地质构造..................................................................................................................... 3 第四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4 第五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4 第二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 5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采高的确定................................................................................. 5 第二节 巷道布Z..................................................................................................................... 5 第三节 回采工艺..................................................................................................................... 7 第四节 设备配Z..................................................................................................................... 8 第三章 顶板管理 ..................................................................................................................... 11 第一节 支护设计................................................................................................................... 11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14 第三节 工作面端头及上、下顺槽顶板管理....................................................................... 14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5 第四章 生产系统 ..................................................................................................................... 17 第一节 运输系统................................................................................................................... 17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系统............................................................................... 19 第三节 供水、压风、排水系统........................................................................................... 25 第四节 供电系统................................................................................................................... 26 第五节 通讯、照明............................................................................................................... 29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0 第一节 劳动组织................................................................................................................... 30 第二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 第六章 煤质管理 ..................................................................................................................... 33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 3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4 第二节 顶板管理措施........................................................................................................... 36 第三节 防治水措施............................................................................................................... 46 第四节 爆破........................................................................................................................... 47 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措施............................................................................... 47 第六节 工作面运输安全措施............................................................................................... 52 第七节 机电设备使用及检修措施....................................................................................... 57 第八节 设备防倒防滑措施................................................................................................... 75 第九节 其它........................................................................................................................... 76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83 第九章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 87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Z及四邻采掘情况本工作面为 4-1 煤东一采区一阶段,西起潘北新村保护煤柱线,东至 DF13 正断层附近,上部 11116 工作面已收作,下部 A 组煤 11313 工作面已停采。第二节 煤层及顶底板特征一、煤层 4-1 煤层赋存比较稳定, 结构复杂, 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0.9~3.9m, 平均 3.4m; 煤层倾角为 14~30° ,平均 20° 。局部中下层发育一层夹矸,平均厚度 0.5m,属 较稳定煤层,可采指数 1,变异系数 0.46。 (一)4-1 煤的物理性质 4-1 煤层:黑色,以粉末状为主,鳞片状次之,属于半亮~半暗型;密度为 1.36t/m3。 (二)毛煤煤质 煤层在回采过程中,受一定因素影响,采出的煤炭质量会大幅下降,通过 分析,影响煤质的因素主要有: 1、煤层中的夹矸在回采过程中混入煤中。 2、工作面架前顶板冒落和架间窜矸。 3、过断层、地质异常区期间破顶(底)板矸石混入煤中。 4、煤层顶、底板出水混入煤中。 5、生产用的冷却水、除尘喷雾水等混入煤中。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一)顶底板概况 老顶:细粉砂岩,灰色,杂灰白色,粉粒结构为主,细砂质层理发育泥质 胶结,顶底部发育裂隙,平均厚度为 5.8m。 直接顶: 泥质粉砂岩, 灰色, 粉粒结构, 中下部裂隙发育, 平均厚度为 3.8m。 伪顶:无伪顶。 直接底:砂质泥岩,深灰色,灰褐色,砂质泥状结构为主,性脆,含植化 碎片,平均厚度为 3.0m。 老底:粗砂岩,浅灰白色,粗粒结构为主,少含粉粒及细粒成份,含大量1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石英成份,钙质胶结,质硬,整层较完整,平均厚度为 6.0m。 (二)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11114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2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三节 地质构造11114 工作面总体形态为一单斜构造,面内构造主要为断层,断层呈倾向和 斜切发育。煤(岩)层产状:倾向 22~69° ;倾角 14~30° ,平均 20° 。工作面内断层 主要以实见资料为主。面内揭露的断层共有 33 条。主要断层产状要素及影响程 度见表 1-1。表 1-1 工作面主要断层产状要素及影响程度一览表 构造 名称 f114-3 f11114-4 NF159 NF158 NF158-1 fx1 SF11114-2 fx3 F114-6 Fx-1 fx4 DF30 F114-4 SF1-1 DF9-1 F11114-1 DF9 性质 正 正 逆 正 正 正 正 逆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走向/° 315 180 342 130 215 178 248 340 360 311 107 107 300 80 60 110 90~170 300 111 92 倾向/° 225 90 252 40 305 88 158 250 270 221 17 17 210 350 150 20 0-80 30 21 23倾角/° 35 60 24 70~80 40 60 56 65 55 45 75 60~70 55 70 46 60 40~60 50 50 55落差(m) 1 1 1 2 2.5 1.5 1.5 1 3 1 3.8 3.8 2 5 1.4 1.3 0.5~1.5 3.5 1.5 11对回采影响程度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大 影响大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四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瓦斯地质 4-1 煤结构复杂,构造煤发育;过断层及异常区期间预计瓦斯含量有增大趋 势,需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 二、煤尘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煤尘爆炸指数为 33~38%,有爆炸性危险。 三、煤的自燃性 自燃等级为不自燃~自燃,自然 1 发火期 3~6 个月。 四、地温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 ,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为 30m,温度 16.8℃ ,地温梯度 4.66℃ /100m。工作面正常温度 20.3~23.4℃ 。 五、地压 (一)受 11116 下段采空区影响,预计工作面顶板压力较大; (二)工作面预计过断层时压力较大,必须加强顶板管理。 六、水 11114 工作面回采受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 11116 上段下顺槽联巷积水影响。 在 11114 上顺槽掘进期间已超前对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 11116 上段下顺槽联巷积 水进行了超前探放,共放水 1675m3。目前已完成对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相邻巷 道的探放水工作,具备安全回采条件。第五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工作面储量(见表 1-2)表 1-2 工作面储量概况 煤层 名称 4-1 斜面积 (m2) 112500 倾角 (° ) 20 平均煤厚 (m) 3.4 密度 工业储量 3 (t/m ) (万吨) 1.36 52.02 回采率 (%) 95 可采储量 (万吨) 49.419 备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750/96)月=7.8 月4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二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采高的确定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11114 工作面是采用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采煤法, 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的一 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二、采高的确定 工作面 4-1 煤厚 0.9~3.9m,平均煤厚 3.4m。根据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撑范围 (2.2m~4.5m)及采煤机机顶与液压支架顶梁间的允许间隙等,正常回采条件下 将本工作面采高控制在 3.0~4.0m (平均 3.5m) 。 煤层变薄带或地质构造带附近可 适当割顶板或底板。正常回采条件下必须跟顶回采,当底板松软,不易移架、 推溜时,可在底板铺垫合适木料。初次放顶期间及地质异常区域可适当降低采 高,将采高控制在 3.0~3.5m。第二节 巷道布Z一、上顺槽 11114 上顺槽由 11114 上顺槽进料联巷施工至标高-435m 位Z开始拨门,按 照方位 131° ,跟 4-1 煤顶板施工至工作面切眼位Z,全长 810m。 二、下顺槽 11114 下顺槽在 11114 下顺槽回风联巷内拨门,首先按 311° 方位,5° 上山施 工 55m 直至与-490m 东翼皮带石门贯通,之后在拨门处按 131° 方位, 5° 下山施 工直至跟上 4-1 煤顶板,然后跟顶施工,全长 888m。 三、上顺槽进料联巷 该巷道在-400m 东翼机轨合一石门内 CP26 点以北 7.587m 处拨门,首先按 187° 方位施工平巷机头硐室 18.914m, 之后按 17° 下山施工 117m 至-435.3m 标高, 然后施工平巷 11.39m。 四、下顺槽进料联巷 该巷道在 11114 下顺槽内拨门,按 16° 方位,3‰下坡施工 37.8m 与 11116 下顺槽进料联巷贯通。 五、切眼 该切眼在 11114 下顺槽内拨门,按 218° 方位,跟 4-1 煤顶板施工,DC40 点5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前 73.3m 为拨门中,施工约 150m 与 11114 上顺槽贯通。 六、巷道布Z图(如图 2-1 所示)11114工作面巷道布置图W分管领导制核编图 2-1 11114 工作面巷道布Z图6审日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三节 回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已将传统回采工艺中的落、装、运、支、回集成为:准 备→割煤→运煤→移架→推溜。 一、割煤(落煤、装煤) (一)落煤方法:工作面采用 MG500/1130-WD 型采煤机落煤,其主要技术 参数为:有效截深 0.8m,滚筒直径 2.0m。 (二)割煤方式:双向割煤。 (三)采煤机的进刀方式:采用端头斜切进刀,续刀长度不低于 30m。 (四)采煤机牵引方式及牵引速度:采用销轨电控牵引。根据工作面倾角、 煤层厚度及煤(矸)硬度确定割煤牵引速度。 二、装煤方法 采煤机割落的煤直接利用煤机滚筒的螺旋叶片进行主装煤,刮板输送机铲 煤板辅助装煤,联合将煤装入刮板输送机内。 三、推溜方式 刮板输送机利用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和导向杆推移,正常回采情况下为随 煤机前进方向顺序推溜。 四、运煤方式 使用 SGZ800/1050 型刮板输送机将采落的煤运至下顺槽,下顺槽使用 SZZ800/315 型转载机、DSJ120/160/2× 200 型带式输送机将煤运出工作面。 五、支护(移架) (一)支护设备:工作面使用 ZZ 型支撑掩护式支架 95 架, ZZG 型支撑掩护式支架 6 架。 (二)移架 1、支护方式:支护方式为及时支护。采煤机前滚筒割煤后立即用伸缩梁护 住顶板,后滚筒割煤后用护帮板护住煤帮。移架时采用带压移架,少降快拉。 2、操作步骤:首先略收侧护板千斤顶,伸出抬底座千斤顶,并拉紧防倒千 斤顶链条,确保支架在上拉下抗的状态下,方可略降前后立柱,带压擦顶快速 移架,边移架边收伸缩梁,移够步距后立即升架支护顶板,确保接实顶板,并 打出护帮板护紧煤帮。 3、移架顺序:移架采用分段追机作业,按顺序移架。 六、各工序作业间距7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一)割煤与推溜间距为大于 15m。 (二)割煤与端头作业间距为大于 30m。 七、转载机拉移方式 SZZ800/315 型转载机利用自身行走装Z进行自移。 八、正规循环生产能力计算 W=L× S× H× γ× 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γ―煤的密度,t/m3; c―回采率,%。 11114 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为: W=L× S× H× γ× c =150× 0.8× 3.5× 1.36× 95% =542.64t第四节 设备配Z一、工作面主要设备配Z(如图 2-2 所示)序 号 1 2 3 4 5 6 7 8 设备名称 采煤机 中间支架 端头支架 刮板输送机 转载机 破碎机 带式输送机 乳化泵 规 格 总装机功率 1130KW 生产能力 2000t/h 数量 /台 1 95 6 2× 525KW 315KW 200KW 2× 200KW 250KW 55KW 2000t/h 2000t/h 2200t/h 1600t/h 1 1 1 1 2 2 2 1 1 110KW8MG500/1130-WD ZZ ZZG SGZ800/1050 SZZ800/315 PCM200 DSJ120/160/2× 200 BRW400/31.5 BRW-80/30 KBSGZY.3 KBSGZY.2 KBSGZY630/10/1.2 JWB110J9 10移动变电站 无极绳绞车1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11 12回柱绞车 移架喷雾JH-14 FYZ-122KW3 3二、工作面主要设备参数设备 型号 功率 电压 滚筒直径 截深 采高 牵引 速度 生产能力 数量 设备 型号 功率 电压 运输能力 链速 链条破断力 链条规格 设备 型号 功率 电压 公称压力 公称流量 数量 设备 型号 功率 电压 破碎能力 最大输入断 面 最大排出块 度 数量 KW V T/h m/s KN 采煤机 MG500/1130-WD KW 1130 V 3300 mm 2000 mm 800 mm
m/min T/h 台 转载机 SZZ800/315 315 .83 1450 Φ34× 126 乳化泵 BRW400/31.5 KW 250 V 660/1140 MPa 31.5 L/min 400 台 2 破碎机 PCM200 KW 200 V 3300 T/h mm× mm mm× mm 部 × × 300 1 型号 功率 电压 公称压力 公称流量 数量 设备 型号 初撑力 工作阻力 最大支撑 高度 最小支撑 高度 数量 0~8.3~13.8 2000 1 刮板输送机 型号 功率 电压 运输能力 链速 链条破断力 刮板间距 数量 设备 型号 功率 电压 带宽 带速 运输能力 数量 SGZ800/1050 KW 1050 V 3300 T/h 2000 m/s 1.35 KN 1800 mm 部 756 1顺槽带式输送机 DSJ120/160/2× 200 KW 2× 200 V 660/1140 mm 1200 m/s 4 T/h 1600 部 乳化泵 BRW-80/30 KW 55 V 660/1140 MPa 30 L/min 80 台 2 液压支架 ZZ(G) kN 6182 kN 7200 m m 台 4.5 2.2 101 19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图 2-2 工作面设备布Z示意图10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支护设计一、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及支架型式 根据 4-1 煤层顶、 底板条件及工作面采煤设备配套的要求, 设计本回采工作 面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并结合 4-1 煤厚和邻近矿井机械化开采的实践经 验,确定选用 ZZ 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一)支架支护强度 理论上分析,合理的支护强度应必须与顶板压力相平衡。支护强度过大, 不仅增加支架重量和设备投资,而且给搬运、安装带来困难;过小则会造成顶 板过早下沉、离层、冒落,使顶板破碎,造成顶板维护困难。因此支护强度的 大小应取决于工作面采场矿压的大小。目前对采场矿压的大小主要以经验法或 实测数据,来确定支架的支护强度。 支架支护强度采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H ? ? ? q? q? ? (K ? 1 ) cos ?式中:q ――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MPa; H――采高,平均 3.5m;3? ――顶板岩石容重,一般取 24KN/m ;K ――顶板岩石破碎膨胀系数,一般取1.25~1.5;(° ) ; ? ――工作面倾角,? ――附加阻力系数,二排柱支架取 1.6,单排柱支架取 1.2;q? ――顶板周期来压动载系数。q? 值可按以下情况选取: 周期来压不明显顶板:q? 取 1.1;周期来压明显顶板:q? 取 1.3;周期来压强烈顶板:q? 取 1.5~1.7。 则: q ?3.5 ? 24 ? 1.3 ? 1.6 ? 0.62 MP a ( 1.3 ? 1 ) cos 20?(二)支架工作阻力 P 支架工作阻力应满足顶板支护强度要求,即支架工作阻力由支护强度和支 护面积所决定。 P=q× F× 103 式中: F――支架的支护面积,经计算得 9.1m 2 。11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则: P=0.62× 9.1× 103=5642KN (三)支架初撑力 根据 4-1 煤层顶板稳定性情况,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属 中等稳定顶板,因此,初撑力取工作阻力的 80%,即为 4514KN。 (四)移架阻力及推溜力 移架阻力与支架结构、吨位、支撑高度、顶板状况是否带压移架等因素有 关,通常根据煤层的厚度来考虑,即采高愈大,移架阻力愈大。一般薄煤层支 架的移架力为 100~150KN; 中厚煤层支架为 150~300KN; 厚煤层支架为 300~ 400KN。 推溜力一般为 100~150KN。 (五)支架结构高度的选择 支架结构高度一般指支架的最大和最小结构高度,它必须适应煤层采厚变 化所要求的最大和最小支撑高度。 支架的最大和最小支撑高度,应根据煤层厚度的变化合理选择。 支架高度可由下式计算:H max = h大 - S1 +0.2H min = h小 - S 2 - a - c式中:H max ――支架最大结构高度,m;H min ――支架最小结构高度,m;h 大――煤层最大采高,m; h 小――煤层最小采高,m;S1 ――支架前柱上方顶板下沉量,一般取 0.1m; S 2 ――支架后柱上方顶板下沉量,一般取 0.2m;a――支架前移时可缩余量,一般取不小于 0.05m; c――支架与顶底板间的浮煤,破矸厚度一般取 0.1m。 则:Hmax =3.9-0.1+0.2=4.0m;Hmin =2.2-0.2-0.05-0.1=1.85m; 根据一些生产的实际经验,为防止顶板冒落而引起支架顶空等现象,最大 结构高度 Hmax 需另增加 0.1~0.3m 的富裕量,因此,最大结构高度为 4.3m。确 定支架的最低高度时还应考虑到井下的允许运输高度。 支架的伸缩比:12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Ks ?H max 4.4 ? ? 2.4 H min 1.85Ks 值的大小反映了支架对煤层厚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其值越大,说明支架 适应煤层厚度变化的能力越强。采用单伸缩立柱,Ks 值一般为 1.6 左右。若进一 步提高伸缩比,需采用带机械加长杆的立柱或双伸缩立柱,其 Ks 值一般为 2.5 左右。薄煤层支架可达 3。 (六)支架选型 根据支护强度和支架结构高度等参数的计算, 11114 综采工作面选用 ZZ 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液压支架的技术参数如下: 最大高度: 4500mm; 初 撑 力: 6182 KN; 中 心 距: 1500mm; 支架数量: 95 台; 支护强度: 0.86MPa; 二、液压系统设计 (一)液压泵站配Z 乳化泵站选用两台 BRW400/31.5 型乳化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乳化泵 配备 1 套乳化液箱。工作面为远距离供液,进液管选用两路 Φ31.5 高压胶管, 回液管选用一路 Φ51 高压胶管。 (二)乳化泵使用规定 1、BRW400/31.5 乳化泵额定卸载阀整定值为 31.5MPa,确保泵站供液压力 在 25~31.5 MPa 范围内;BRW80/30 乳化泵额定卸载阀整定值为 20MPa,确保 泵站供液压力在 15~20 MPa 范围内。严禁随意调整安全阀的整定值。 2、 乳化液浓度保持在 3%~5%之间, 每班使用折光仪检查乳化液配比浓度。 (见表 3-1) 3、司机接到停泵信号,应立即停泵;停泵期间,乳化泵司机严禁脱离岗位。 4、工作面呼叫停泵后,乳化泵司机必须在得到工作面呼叫人的开泵信号后 方可再次开泵。无论是本机故障停泵,还是工作面呼叫的停泵,再次开泵前必 须向工作面发出开泵信号。 最小高度: 工作阻力: 移架步距: 2200mm; 7200 KN; 800mm;系统供液压力: 31.5MPa; 推移千斤顶推力/拉力:801/445KN。另配套 6 台 ZZG 型支撑掩护过渡支架。13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表 3-1 支架浓缩液浓度与糖量计读数对照表 浓度 夏季读数 冬季读数 3% 1.0~1.1 1.1~1.2 4% 1.3~1.4 1.4~1.5 5% 1.5~1.6 1.6~1.7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工作面使用 ZZ 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支架最大 控顶距 6.087m,最小控顶距 5.187m,移架步距 0.8m,及时全封闭支护顶板,采 用全部垮落法控制采空区顶板。 二、工作面过断层、煤层变薄带及初次放顶期间应加强设备检修,保证正 规循环。断层面附近以少留顶底煤、少破矸为原则,并控制该处工作面坡度使 其平缓过渡,同时将采高控制在 3.0~3.5m。 三、当工作面过断层出现淋水、瓦斯涌出量增加或所过构造破矸硬度较大 需要放炮辅助回采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第三节 工作面端头及上、下顺槽顶板管理一、工作面上、下端头顶板管理 (一)上、下端头各用一对 7.0m 长矿用 11#工字钢大棚以“一梁六柱”形 式挑跨机头、机尾大棚,两根 7m 大棚间距不得大于 0.2m,大棚与端头第一架 间距不大于 0.5m,且大棚相互交错、迈步式前移,大棚错距不得大于 2.5m。根 据现场机头、机尾情况,上下端头处适当增加挑棚(可用 3.5~7m 工字钢、铰 接顶梁)数量,棚间距不大于 1m 且跨机头(机尾)大棚与临近挑棚间距不大于 1.0m(下端头转载机机尾段挑棚间距不大于 2.0m) 。 (二)上、下端头原则上每一硐上一根圆木(工字钢) ,圆木(工字钢)沿 倾向架在支架前梁上,具体视顶板情况而定。 (三)回采过程中,如遇工作面变长,使第 1 架的下侧与下顺槽上帮或最 后1架的上侧与上顺槽下帮的距离大于 0.5m 时, 必须施工超前棚或另行加棚 (可 用 3.5~7m 工字钢、铰接顶梁)进行维护,并将顶板过严过实,确保无空顶区 域。 二、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的管理 (一)工作面回采期间,保证端头正常的行人及通风断面,断面不足 6m? 时,随工作面推进,转载机悬空段下、两巷超前支护段进行卧底。14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上、下安全出口必须加强支护,高度不得低于 1.8m,断面不得小于 6m?,并有宽度不小于 0.8m 的人行道。 (三)安全出口必须安设专人维护。安全出口范围内确保无支护失效现象, 支柱完整无缺,无淤泥、积水,无杂物堆积,保证足够的通风、行人及运输断 面。 三、上、下顺槽的顶板管理 (一) 工作面上、 下顺槽距工作面煤壁 20m 范围内必须超前加强支护, 10m 范围内不少于双排支柱,10~20m 范围内不少于单排支柱。 (二)U 型棚段自工作面煤壁向外不少于 10m 范围内用长度大于 3.2m,直 径大于 0.18m 的圆木进行套改棚,并用 HDJA-1200(HJB-800)型铰接顶梁在其 下挑走向棚支护。棚腿为 DW25~DW45 型单体液压支柱,一个 U 型棚棚档中 间套一根圆木。过断层、异常区、应力集中区顶板破碎或压力明显增大时,倾 向套棚、走向挑棚使用工字钢施工。 (三)工作面回采前在上顺槽锚梁网段提前支设信号点柱,点柱使用长度 合适的圆木支设,间距为 5m。第四节 矿压观测一、工作面矿压观测 (一)测点布Z:工作面安装 YHY60(B)矿用电子压力计,每 10 架安设一 组(1 块电子压力计) 。 (二)观测方法:采用手持式采集仪进行数据采集。 (三)管理规定 1、工作面顶板监测主要是对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进行监测。 2、对顶板破碎区、地质异常区要加强监测,所有监测数据要认真分析,去 伪存真。 3、监测结果要及时向队领导、生产技术科和有关矿领导汇报,对工作面存 在的隐患和工程质量问题,用文字叙述上报。 4、确保电子压力计完好,加强系统维护、检修。对损坏的、不准确的压力 计要及时更换。 5、技术人员要及时对采集的压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四)工作面矿压观测布Z图如图 3-1 所示。 二、上、下顺槽压力监测15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一)测点布Z:两巷及上、下端头安装 YHY60 型矿用单体压力自记仪, 对上、下超前支护,下超前棚,机头(尾)7m 大棚,上、下安全出口支护单体 压力进行监测,具体布Z方式如下: 1、上超前支护单体安装单体压力自记仪不低于 2 块,上出口支护单体安装 2 块单体压力自记仪,机尾大棚支护单体安装 2 块单体压力自记仪。 2、下超前支护单体安装单体压力自记仪不低于 2 块,下出口支护单体安装 2 块单体压力自记仪,机头大棚支护单体安装 2 块单体压力自记仪,下超前棚支 护单体安装 2 块单体压力自记仪。 (二)观测方法:仪表自动显示。 (三)管理规定 同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图 3-1 工作面矿压观测点分布示意图16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运输系统一、运煤路线(如图 4-1 所示) 工作面→ 11114 下顺槽→ -480m 东翼皮带机石门→煤仓上口皮带机巷→ -490m 东翼煤仓→-566m-500m 东翼皮带机大巷→主井煤仓→主井→地面。 二、运料路线(如图 4-1 所示) (一)上顺槽进料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00m~490m 提料斜巷→-400m 东翼 机轨合一石门→11114 上顺槽进料联巷→11114 上顺槽→11114 工作面。 (二)下顺槽进料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90m 东翼轨道石门→11114 下顺槽进 料联巷→11114 下顺槽→11114 工作面。 (三)上下顺槽回收物料打运路线与上述进料路线相反。17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进料路线运煤路线11114工作面运煤、进料路线示意图W分管领导制核编图 4-1 11114 工作面运煤、进料路线示意图18审日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系统一、风量计算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 采=100q 瓦采× k 采通× (1-k 抽采)/ C 其中: Q 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 瓦采――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 采通――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 1.4; k 抽采――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取 20%; C――回风流中允许瓦斯浓度,0.8%。 根据该面相邻及相同阶段采面回采时的实际瓦斯涌出量可预测该面回采时 的瓦斯涌出量为 q 瓦采=0.93m3/min,因此 Q 采 =100×0.93×1.4×(1-20%)/0.8 =131m3/min (二)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 采=60× V 采× S采 其中: V 采――采煤工作面风速 m/s,当采煤面温度为 23℃~26℃时取 1.5~2.0; S 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因此: Q 采=60×1.5×12=1080 m3/min (三) 按人数计算: Q 采=4N=4×130=520 m3/min 其中: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 (四)按风速验算: 15× S 采≤Q 采≤240×S 采 15×12≤Q 采≤240×12 180≤Q 采≤2880 m3/min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该工作面回采期间需风量为 1080m3/min。 二、工作面监控系统 (一)工作面传感器的安设位Z(如图 4-2 所示) 。19 T0T1图 4-2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T2 CO温度 风速WT0 瓦斯传感器T 0T1 瓦斯传感器T 1T2 瓦斯传感器T 2CO CO传感器11114 工作面监控系统示意图20温度温度传感器风速风速传感器11114工作面监控系统示意图编制审核分管领导日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传感器报警、断电及复电管理(见表 4-1)表 4-1 11114 工作面传感器断、复电表 传感器 T0 T1 T2 CO 传感器 报警值 ≥1.0%CH4 ≥1.0%CH4 ≥0.8%CH4 ≥24ppmCO >4.0m/s 风速传感器 ≤0.25m/s 温度传感器 ≥30℃ 断电值 ≥1.5%CH4 ≥1.5%CH4 ≥1.0%CH4 复电值 <1.0%CH4 <1.0%CH4 <0.8%CH4 断电范围 工作面及其进、 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 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及其进、 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 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及其进、 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 安全型电气设备(三)瓦斯传感器悬挂规定 瓦斯传感器 T0 安设在工作面上隅角,其位Z距巷帮、老塘侧充填墙均不大 于 800mm,距顶板不大于 300mm;瓦斯传感器 T1 安设在上顺槽内距工作面煤 壁≤10m 处;瓦斯传感器 T2、CO 传感器、风速、温度传感器安设在上顺槽内第 一回风汇合点向里 10~15m 处。 瓦斯传感器要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 300mm,距巷道侧壁不 小于 200mm;T0 除外。 三、 “一通三防”系统 (一)通风系统 1、根据该工作面巷道布Z、区域通风系统网络联接形式及工作面采煤方法 确定该工作面通风方式为 U 型通风。 (如图 4-3 所示) 2、工作面新鲜风路线 地面→副井→ -490m东翼运输大巷→ -490m东翼轨道石门→ 11114下顺槽进 料联巷→11114下顺槽→11114工作面。 3、工作面乏风路线 11114工作面→11114上顺槽→-390m东一回风石门→-490m东翼回风大巷→ 风井→地面。21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进风路线回风路线11114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W分管领导制核编图 4-3 11114 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22审日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防尘设计 1、防尘基本参数 4-1 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水份 4.02%,灰份 58.64%,火焰长度 20mm,抑 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10%。 2、防尘用水系统 11114 上下顺槽的防尘供水管径不小于 75mm, 并每隔 50m 安设一个三通及 阀门,且该防尘供水系统必须安装过滤装Z(过滤网不低于 120 目) 。 3、防尘及灭尘方法 1)产尘地点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过滤片每小班更新一次。 2)11114 工作面及上下顺槽每圆班必须洒水灭尘。11114 上下顺槽积尘必须 及时清除,严禁煤尘堆积(厚度超过 2mm、连续长度超过 5m) 。 3)11114 工作面可利用检修时间实施短孔注水,注水压力、时间等严格按 照专项措施执行。 4)安装采煤机高压引射外喷雾降尘装Z,喷雾压力 10~12MPa ,提高煤 机外喷雾效果。 5)综采支架必须安装有移架喷雾或尘源跟踪自动喷雾装Z。 6)11114 上顺槽安装 2 道全断面纱网防尘帘,防尘帘必须按巷道断面设计, 确保其紧贴巷道,间隙不大于 50m。每道防尘帘前 0.3~0.5m 必须安装覆盖巷道 全断面的喷雾装Z,割煤或移架时开启喷雾装Z,如图 4-4 所示。 7)各转载点必须安设喷雾装Z,出煤时开启喷雾装Z。 4、矿井建立了完善的防尘水源,水源来自地面井口供水站,地面水池容量 为 2000 m3。 (三)抽采系统 11114 工作面瓦斯治理主要采用上隅角老塘插管抽采。 1、插管抽采方式:根据上隅角瓦斯情况,在上顺槽尾端充填垛上插 1 路 8 蓟 2~4 路 3 汲椴扇砉芙谐椴桑谖挥谏嫌缃浅涮疃饽 0.5~1.0m, 每次移架充填时,插管随之外移。 2、抽采管路敷设 该面采用地面永久抽采系统进行抽采,上顺槽敷设一路 10 汲椴晒埽 -390m 东翼回风石门与 12 贾Ц晒芰印 11114 上顺槽→-400m 东翼机轨合一石门→-390m 东翼回风石门→-490m 东 翼回风大巷→风井(地面至井下的钻孔)→地面泵站。23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11114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隔爆水棚防尘帘喷雾W分管领导制核编图 4-4 11114 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24审日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四)防灭火系统 1、灌浆系统 1)地面设有泥浆搅拌站,总容量 144m3,安装了 3 台 Y160M-4 型泥浆搅拌 机,单台制浆量为 13.6 m3/h,泥浆用 Φ168× 12mm 管路通过钻孔向井下工作面 输送,上顺槽布Z一路 2 脊嘟苈罚 1215m。 2 )灌浆管路敷设路线:地面灌浆站→灌浆钻孔→ -490m东翼回风大巷→ -390m东翼回风石门→-400m东翼机轨合一石门→11114顺槽→→11114工作面老 塘。 2、注氮系统 1)地面建有注氮车间,安装 KGZD-1000 型制氮机两台,单台制氮量为 1000m3/h,产氮浓度不低于 97%。干管(Φ194×12mm)由风井井筒安装,井下 敷设 Φ133×5mm 无缝钢管至-490m 东、 西翼采区。 11114 下顺槽布Z一路 4 甲 氮管路,长 921m。 2) 注氮管路铺设路线: 地面制氮车间→风井→-490m 东翼回风大巷→-490m 东翼回风石门→11114 下顺槽联巷→11114 下顺槽→11114 工作面老塘。 3、束管监测系统 1) 利用 JSG-7 型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 在工作面上隅角设Z固定观测点, 自动巡回采样、分析。 2)束管敷设路线:地面监测中心站→风井→ -490m东翼运输大巷→-490~ -400m东翼提料斜巷→-400m东翼机轨合一石门→11114上顺槽→11114工作面老 塘。第三节 供水、压风、排水系统一、供水系统 (一)工作面及两巷设备冷却及其它用水的供水系统与防尘系统共用一套 供水管路。 (二)供水路线 1、下顺槽供水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90m 东翼轨道石门→11114 下顺槽进 料联巷→11114 下顺槽。 2、上顺槽供水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00m~490m 提料斜巷→-400m 东翼25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机轨合一石门→11114 上顺槽进料联巷→11114 上顺槽。 二、压风系统 (一)下顺槽压风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90m 东翼轨道石门→11114 下顺槽进 料联巷→11114 下顺槽。 (二)上顺槽压风路线 地面→副井→-490m 东翼运输大巷→-400m~490m 提料斜巷→-400m 东翼 机轨合一石门→11114 上顺槽进料联巷→11114 上顺槽。 三、排水系统 (一)工作面上、下顺槽低洼聚水处必须配备两台(一备一用)排水量均 不小于 20m3/h 的排水泵,在上、下顺槽各铺设一路Ф108mm 排水管路,并在长 期聚水处挖水泱(水泱大小:2m× 1m× 1m) ;同时确保排水路线畅通,水泵运转 正常,将水泵、管路接齐,具备随时排水的条件。 (二)排水路线 1、上顺槽排水路线 11114 上顺槽→上顺槽进料斜巷→-400m 东翼机轨合一→-400m~490m 东翼 轨道上山→-490m 东翼运输大巷→-490m~556m 泄水巷→-556m~650m 泄水巷→ -650m 东翼运输大巷→-650m 西翼运输大巷水仓→地面。 2、工作面、下顺槽排水路线 11114 下顺槽→下顺槽进料联巷→-490m 东翼轨道石门→-490m 东翼运输大 巷→-490m~556m 泄水巷→-556m~650m 泄水巷→-650m 东翼运输大巷→-650m 西翼运输大巷水仓→地面。第四节 供电系统一、供电方案 采煤机、刮板输送机 、转载机、破碎机采用 3300V 电压,带式输送机、乳 化液泵采用 1140V 电压,绞车、水泵等采用 660V 电压供电。工作面通讯、照明 采用 127V 电压供电,本工作面采用集中供电及远距离供电方案。 (如图 4-5 所 示) ( 一 ) 11114 下 顺 槽 回 风 联 巷 内 布 Z 移 动 变 电 站 3 台 , 型 号 分 别 为 : KBSGZY-.3(2台) 、KBSGZY-.2(1台) ;A组煤皮带石门内布 Z移动变电站1台,型号为KBSGZY-630/10/1.2(1台) 。26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在距离工作面切眼约 200m 处设Z集中控制台及开关列车。 (三)乳化液泵站安设在 11114 下顺槽回风联巷内。 (四)各移动变电站的低压馈出线路上分别安装馈电开关,各支路的过载、 短路、漏电等以移动变电站的低压馈电开关做后备保护。 (五)上、下顺槽及工作面照明,信号控制设备选用综合保护器,电压等 级为 127V,电缆为 MYQ4× 1.5 型。 二、开关选择 根据电压等级和额定电流选择相应开关。 (一)采煤机、刮板输送机 、转载、破碎机的开关选用常州联力 KJZ3-600/3300-2 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 5 台。 (二)乳化泵站开关选用 KE1004 组合开关一台。27 来自-490东翼变电所内高防开关 7#MYPT-1.9/3.3 3*95+3*50/3 5m  MYPT-1.9/3.3 3*95+3*50/3 5m 31-31-108 315/5MYPTJ 3×70+3×35/3+3×2.5 二通 508m2-017MYPTJ 3×70+3×35/3+3×2.5 IZ=258A/2S I2d=810A 180m 172#3300V移变KJZ3-600/3300-2 KJZ3-600/3300-2 KJZ3-600/3300-2500AKBSGZY-.3MYPT-1.9/3.3 3*50+3*25/3 MYPT-1.9/3.3 3*50+3*25/3IZ=100A I2d=400A 350m 180m200/5MYPT-1.9/3.3 3*95+3*50/3 约800m MYPT-1.9/3.3 3*35+1*16 130mIZ=385A I2d=900A刮板机机尾高速525KW3*50+3*25/3 MYPT-1.9/3.3 3*35+3*16/3 130m刮板机机头高速525KW 转载机高速315KW说 明1.本图为11114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图。 2.电气设备安装完毕,根据现场实际接线情况,对所有馈电开 关、组合开关及移变进行整定后方可送电试运行。 3.上、下风巷660V供电采用原上、下顺槽掘进时的供电系统,。MYPT-1.9/3.3 350m3×70+3×35/3+3×2.5 10m刮板机机尾低速263KW刮板机机头低速263KWMYPT-1.9/3.3 3*50+3*25/3 180m转载机低速126KW3300V移变KJZ3-600/3300-231-35-544 3×95+1×25 KJZ5-400 100m 196#MYPT-1.9/3.3 8m3*95+3*50/3MYPT-1.9/3.3 3*95+3*50/3 约800m KJZ3-600/3300-2500AKBSGZY-.3IZ=100A I2d=300A100\5MCPT1.9/3.3-3×95+1×50+4×4MG500/1130KW采煤机MYPT-1.9/3.3 3*35+3*16/3 160m 350mIZ=240A I2d=1680A3×95+1×25IZ=375A I2d=1200A10m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MYPTJ6/10-3*70+3*35/3+3*2.53*50+1*163*50+1*16BRW400/31.5 BRW80/30 乳化泵站(250kW) 乳化泵(55kW)MYP 3*50+1*16MYP 3*50+1*16MYP 3*50+1*16来自-490M采区变电所8#高防QJZ-31510mMYP 3*50+1*16200kW皮带200kW皮带3*95+1*25图 4-5 11114 工作面供电系统图51-16-959133# 40m28200KW破碎机保运队A组煤石门2×200KW皮带机(单机运行)51-16-958 QJZ-400 Iz=120A 200KW 皮带机 3×95+1×25 QJZ-400 29m 344# Iz=120A 200KW 皮带机A组煤皮带石门移变1140V移变1140V移变 MYP 3*95+1*25 120mKBZ-400MYP 3*95+1*25 120m 顺槽皮带保运队A组煤石门2×200KW皮带机乳化泵馈电3×95+1×25 170m 342#MYP 3*95+1*25 10m四通IZ=441A I2d=1890AMYP 3*95+1*25 约100mKBZ-400KBSGZY-.2IZ=80A I2d=200AQJZ-315IZ=600A I2d=1600AKEmQJZ-315KBSGZY-630/10/1.14IZ=50A I2d=400A#11114工作面供电系统图BRW400/31.5 乳化泵站(250kW)10m10m10m10m编 审制 核 分管领导 日 期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五节 通讯、照明一、通信系统 (一)11114 工作面泵站、带式输送机机头、控制台、工作面机尾向外 50m 内、上顺槽外口各安装一部可以相互联系、且与调度所能够联系的生产电话。 (二)安装一套 KTC101 通讯控制装Z。 1、安装位Z设Z 转载机机头、机尾以及工作面每 8 架安装一部带闭锁功能的扩音电话,且 保证能与控制台联系。扩音电话能闭锁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破碎机。 2、系统长度 系统从工作面延续到控制台 3、控制台 1)控制台显示面板保证能正常显示故障诊断信息以及检测状态。 2)转载机、刮板输送机必须按程序启动、停止。 3)转载机、刮板输送机确保能在维修状态下单台启停。 4)控制台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和记忆功能,双速电机能实现双机高速、 双机低速、单机低速、单机高速控制。 5)加强控制台设备的维护,确保工作面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位Z和故障类 型,能正常通过图形和汉字显示。 二、照明系统 (一)由上顺槽照明综保开关引出照明线路向上顺槽照明灯供电;由下顺槽 照明综保开关引出照明线路向下顺槽和工作面照明灯供电。 (二)工作面照明每 8 架一套,与扩音电话必须在同一架,高度适中,并保 持一条直线。上、下顺槽照明灯吊挂统一高度不低于 1.8m,灯间距为 20m,垂 直巷道走向安装。29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一、劳动组织形式:综合工种分段追机作业。 二、循环人数:42 人。 三、循环产量: 循环产量 = 长× 宽× 高× 密度× 回采率 =150× 0.8× 3.5× 1.36× 95%=542.64t 四、工作面回采工效: 平均日产/日出勤工数=542.64× 4/163=13.32(t/工) 五、劳动组织图表(见表 5-1)表 5-1 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工种 班队长 煤机司机 支架工 端头工 改棚工 运料工 水泵工 乳化泵司机 看家具房工 运输机司机 控制台司机 机电检修工 其他人员 合计 总计 2 1 1 1 1 1 4 42 夜班 3 4 8 8 8 8 8 4 2 1 1 1 1 30 4 67 早班 7 中班 3 4 8 8 8 12 2 1 1 1 1 1 4 54 三班合计人数 13 8 16 24 24 16 6 3 3 3 3 32 12 163236 人(含队干、队直人员、材料员以及正常休班人员)30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六、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见表 5-2)表 5-2班次工作面 时间 22 长度/m11114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早 班 中 班15 16 17 18 19 20 21 22夜 班23 0 1 2 3 4 5 6 7 8910 11 12 13 14150 12030 0图 例采煤机割煤移架推溜设备检修第二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类别 序 号 1 2 工 作 面 指 标 3 4 5 6 7 8 9 10 回 采 指 标 11 12 13 14 15 项目 可采走向长度 倾斜长度 煤层厚度 煤层倾角 回采面积 工业储量 可采储量 工作面回采率 密度 煤机型号 采高 截深 日进尺 日产量 月进尺 单位 m m m ° m2 t t % t/m3 MG500/1130-WD m m m t m31指标 750 150 0.9~3.9/3.4 14~30/20 200
1.36备注2.2~4.5 0.8 3.2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16 顶 板 管 理 指 标 17 18 19 20 21 22 23 材 料 消 耗 指 标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循 环 指 标 32 33 34 35 36回采工效 支架类型 支架数量 顶板管理方式 移架步距 最大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 抗磨油 齿轮油 高温油 乳化油 截齿 圆木 塘材棍 金属网 编织袋 作业方式 循环进度 循环产量 日循环数 正规循环率t/工13.32 ZZ、ZZG ZZ 型 95 架、 ZZG 型 6 架 0.8 6.087 5.187 50 40 50 300 30 20 400 架 全部垮落法 m m m Kg/万吨 Kg/万吨 Kg/万吨 Kg/万吨 个/万吨 m3/万吨 根/万吨 m2/万吨 只/万吨 两采一准 m t 个 %0.8 542.64 4 9532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六章 煤质管理一、工作面煤质管理 (一)加强煤帮、顶板管理,正确使用好伸缩梁,割煤后及时移架支护, 严防工作面片帮和冒顶。 (二)正常回采条件下,采煤机司机要掌握好滚筒抬高、降低幅度,禁止 割顶、底板矸石,以防矸石混入煤流影响煤质。 (三)工作面过断层、薄煤带、异常区等地质构造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 技术措施,严格控制采高。 (四)如工作面需要放炮时要合理布Z炮眼,防止崩破顶板及崩起底板岩 石,增加煤质灰分;同时合理选择炮眼起爆个数,防止残管、残药进入煤流系 统。 二、水分控制管理 (一)各转载点喷雾、煤机内外喷雾必须做到开机开雾,停机停雾,降低 毛煤水分。 (二)输送机、转载机等设备冷却水严禁进入煤流系统。 (三)两巷积水及其他低洼处必须按要求挖正规的水泱,用排水泵和水管 排水,严禁进入出煤系统。 (四)支设单体液压支柱时必须控制好管路液体,避免卸液、注液过程中 液体进入煤流造成煤质水分提高。 (五)煤机开机前,必须将工作面系统中积水排净后,方可开机。 三、顺槽运煤系统煤质管理 (一)巷道卧底矸石尽量用于充填上、下隅角或使用矿车打运出去,减少 出煤系统矸石混入量。 (二)施工单位用料及各种杂物、严禁进入出运煤系统。 (三)日常检修过程中剩下的各种配件、器材一律集中回收上井,不得混 入出运煤系统。33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一、劳动纪律及制度 (一)工作面所有操作及指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 、 《煤矿安全规程》 、所从事工种《操作规程》及《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 有关规定。回采前要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贯彻并签字 确认;所有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二)各工种操作人员必须熟知所管辖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了解 并掌握设备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按章操作。 (三)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知避灾路线。 (四)所有入井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当班班前会,了解工作面情况及接受任 务;下井前必须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熟练掌握其使用 方法;进入工作面前按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携带必备的工具、材料、备品、配件 等;到达工作岗位后必须认真检查作业范围内的环境、顶帮、采空区、瓦斯、 支护及其它设施的情况。 (五)各班组严格实行作业现场交接班制度,生产班交接时,班队长要先 认真巡视工作面及两巷,排查隐患和存在的问题;上一班要把工作面安全生产 条件、是否有影响生产因素、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运行状况等向下一班交 代清楚,并填好记录。 (六)所有职工必须按照规程措施及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严禁擅自 改变操作顺序,作业人员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和质量工作负责。 (七)各岗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擅自开动、移设他人操作范围的设 备、管线、支护等。 (八)工作面所有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所有人员严格按要求填 写工作面的各种操作记录。 二、一般措施规定 (一)工作面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可靠,使用过程中应确保完好,否则应及 时维修或更换。 (二)在运输设备(皮带)下作业或行人时,必须采取防止掉矸伤人措施, 运行时严禁人员进入带式输送机里侧或下方作业。34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三)运输设备转动外露部位靠近人员通过地点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 护设施。 (四)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先补后替”的原 则,严禁空顶下作业。作业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操作对象及环境的变化情况,发 现问题必须及时妥善处理。 (五)采煤工作面施工超前棚或刷窝(绞车窝等)时,距迎头 1m 范围内悬 挂便携仪。 (六)转载机运行时,在未封闭段里侧进行改、挑棚或施工超前棚等作业 时,必须在此段转载机里侧设Z防护网。 (七)葫芦、滑轮等生根时,必须使用与牵拉、起吊物件吨位相符的锚链 或钢丝绳,严禁超载使用。 (八)作业过程中要遵守下列规定: 1、采煤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 0.8%或 CO2 浓度≥1.5%时,必须停止 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采煤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 20m 以 内风流中瓦斯浓度≥1.0 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3、采煤工作面内,体积大于 0.5m3 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2%时,附近 20m 以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九)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必须停止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 汇报,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准恢复工作。 1、突水前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由小变大;有时煤帮 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臭鸡蛋气味; 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5)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 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 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2、瓦斯突出预兆 1)有声预兆 响煤炮:在煤体深出发出的响声,有劈裂声、放炮声、闷雷声、机枪声、35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沙沙声、嗡嗡声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压力突然增大:突出发生前,因压力突然增支架被压会出现嘎嘎响、劈裂 折断声,煤壁开裂、打钻时喷煤喷瓦斯等也会出现响声,这些都是突出前的预 兆。 2)无声预兆 煤层结构构造方面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变暗淡,无光泽,煤层 干燥、变粉碎和煤尘增大; 地压显现方面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煤壁外鼓、片帮、掉渣,顶底 板出现凸起台阶、断层、波装鼓起,手扶煤壁感到震动和冲击,炮眼变形装不 进药,打钻时垮孔、顶钻等。 3)其它方面的预兆 其它方面的预兆表现为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空气气味异常、闷人, 煤或气温变冷、有时变热; 3、施工中若发生突出或出现突出预兆,作业人员应迅速佩戴好自救器,沿 避灾线路有组织地撤离,同时向调度汇报。第二节 顶板管理措施一、工作面支护质量与要求 (一)支护质量 1、工作面拉线作业,支架成组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 及时移架,端面距最大值≤300mm,护帮板护实煤帮。 2、支架移设均匀,中心距 1.5m,偏差不超过±100mm。 3、支架顶梁与顶板平整接实,最大仰俯角 &7° ;相邻支架顶梁不能有明显 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宽度的 2/3);支架不挤、不咬。 4、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空隙不超过 200mm。 5、支架垂直顶底板不歪斜(&±5° )。 (二)支架完好与支护安全 1、支架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不窜液、不自动卸载,手把及时回零位。 2、支架支撑高度控制在 3.0~4.0m 之间。 3、支架顶梁接顶严实,支架前梁(伸缩梁)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大 于 300mm。 二、工作面液压支架拉移措施36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一)拉移前的检查事项 1、 到岗后要认真检查 U 型卡是否齐全完好; 电缆、 管路的吊挂和连接情况, 立柱及各油缸的连接情况,连接头的连接情况,液压管与扣头的铁丝绑扎情况 等,发现问题要立即处理。 2、在拉移支架前,要对顶板、煤壁、电缆、管路、刮板输送机载重及各部 连接是否完好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认无问题并通知下方所有人员及上 方 10m 范围内人员撤到架档内安全地点后,方可拉移支架。 (二)移架措施 1、工作面顶板支护遵守“主动、及时、有效支护”的原则。移架要坚持“少 降快拉,及时支护” ,做到“快、够、正、平、净、严、紧” 。移架受阻达不到 规定步距时,要先将支架升劲,停止操作,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继续操作。 液压支架立柱活柱行程不得低于 400mm,同时也不能超高使用(不得大于 4.2 m) 。 2、移架操作顺序:收护帮板、收伸缩梁→收侧护板→降架→抬底座→移架 →升架→打开侧护板→打开伸缩梁、护帮板→收抬底座千斤顶。 3、本工作面采取分段追机移架,及时支护顶板,即:超前采煤机前滚筒收 伸缩梁、护帮板,采煤机滚筒过后及时推出伸缩梁,后滚筒过后打开护帮板护 住帮顶;距离采煤机后滚筒 15m 外开始推溜。 4、升柱时要注意用侧护板、前后立柱调整架型,使支架不挤、不咬、顶梁 平整接顶、支架垂直顶底板、相邻支架不能有明显错茬。 5、当顶板破碎或工作面倾角较大时,必须采用“带压擦顶”移架。 6、当支架底座与推拉杆的间隙较小时,要及时用侧护板或调底座千斤顶调 架,严禁使用侧护板抬架。以免损坏连接头、推拉杆,调底座千斤顶使用后必 须及时收回。 7、操作支架或处理支架故障需降前梁过程时,下方所有人员及上方 5m 范 围内人员必须撤到架档内安全地点后,方可操作。 8、移架时顶梁接顶后要再持续供液 3~5 秒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确保初 撑力达到 25.2MPa 以上。 三、移机头机尾措施 (一)移机头、机尾时,班队长现场站位指挥。先加强顶板、煤帮管理, 确保顶板、煤帮安全。 (二)煤机割至机头、机尾时,确保跨机头、机尾 7m 大棚不少于 5 根单体37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支柱;7m 大棚单体支柱最大距离不得大于 4.1m,同时必须保证老塘、煤壁侧各 不少于两根单体;机头、机尾移到位后,7m 大棚单体要及时补齐“一梁六柱”。 (三)端头移架前、后必须及时对大棚支护单体进行测压、补压,确保跨 机头、机尾大棚支护单体初撑力不低于 11.5MPa。 (四)人员需进入机头、机尾煤壁侧作业时,必须遵循“闭锁、监护、防 护”原则;先护好顶帮,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掉危 煤险矸,保证人员在安全环境中作业。 (五)移机头过渡架时,确保机头第一架掩护梁处联有金属网,以防止大 矸石从第一架掩护梁后窜出伤人或埋压单体。 (六)移机头、机尾第一架前,班队长必须对安全出口单体支护强度、挑 棚支护质量进行确认,超前棚及端头必须撤人,并设专人把警戒。移机头第一 架前,下端头人员必须撤至工作面架档内或转载机尾语音话筒处(确保语音话 筒距机头正对位Z 2m 以外) ;移机尾第一架前,上端头人员必须撤至工作面架 档内或上出口 10m 范围外。 四、工作面防止片冒措施 (一)地质部门做好工作面地质情况预测预报告知工作,超前进行地质预 报。 (二)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必须严格按要求,加强顶板管理。 (三)初次放顶、断层带附近、顶板破碎带及压力异常区域要减少空顶距 离和时间. (四)工作面周期来压及初次放顶和断层带附近、顶板破碎处要合理组织 劳动工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五)工作面破矸较多,煤机截割困难时,需放炮松动辅助回采时在断层 带、顶板破碎带附近严格控制装药量,防止因爆破震动造成片冒。 (六)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支架顶梁必须平整接顶,严禁接顶不实 或空顶;确保支架状态良好,支撑有力,保证支架不挤、不咬,严格控制架间 隙,防止碎煤矸漏空导致顶板失稳。 (七)采煤机割煤时,各作业段支架工要站在架内安全地点随采煤机前滚 筒过后及时推出伸缩梁支护新暴露的顶板,后滚筒割过后及时打开护帮板护住 煤帮。 (八)要加强支架、液压系统的检修,确保支架和液压系统完好,无漏、 窜和自动卸载现象。保证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和支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38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九)工作面及上下出口压力较大时,必须加强支护,保证出口畅通。可 根据情况采用密集支护、接木垛等措施加强端头支护。 (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开工前,跟班队长或班长要检查 工作面的煤壁、顶板状况及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及水文地质情况,发现问题要 及时进行处理。 (十一)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或顶板破碎时,需备足半圆木、撞楔等支护用 料。 (十二)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发现片冒征兆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处理,防止片冒的发生。 (十三)需到煤壁侧作业时,严格执行进入防飞矸伤人专项措施。 (十四)工作面所有照明、闭锁话筒必须灵敏可靠,若出现问题要及时处 理。 (十五)移架时,若发生冒顶,支架操作工应沉着冷静尽量控制冒顶的波 及范围;若不能控制其扩大,应迅速向上方撤离至安全地点,并通知下方人员 快速躲避。 五、片帮冒顶处理措施 (一)处理片帮、冒顶时,跟班班队长必需现场站位指挥;要有顶板管理 经验的职工进行操作,且必须至少三人一茬,其中要有一人观察顶板,并清理 好退路,保持退路畅通,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撤人。 (二)处理片帮、冒顶时,人员必须站在有临时支护的环境中或支架下作 业。严禁空顶作业,冒顶区域下口禁止有人停留。 (三)处理冒顶时,任何人不准进入支架顶部,更不准在顶梁上工作,并 且冒顶区域下方 10m 及上方范围内严禁有人擅自操作支架。 (四)如果出现冒高大于 0.3m,沿倾斜大于 3.0m 的冒顶时,要及时组织人 员进行接顶,方法是在支架前梁的梁头上架 1~2 根走向棚,使棚木料直径不得 小于 0.16m,长度以合适为准, 严禁使用朽木。 走向棚与支架前梁搭接不小于 0.3 m,另一端架在煤帮顶板处,并用长度合适的单体或临时点柱支撑,且走向棚煤 壁端高于老塘侧不小于 0.2 m,必要时可加顺山棚托住走向棚,其上用木料接实 顶板,顺山棚棚梁可根据情况使用直径不小于 0.18m 长度适中的木料或工字钢。 压力较大时,可用圆木或单体支柱打密集点柱加强支护。 六、上、下顺槽超前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一)上、下顺槽 U 型棚支护段39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1、上、下顺槽超前工作面不少于 10m 范围内使用木棚替换 U 型棚,并用 铰接顶梁在其下方挑走向棚支护。 (如图 7-1 所示) 2、上、下顺槽改棚走向挑棚数量: 上顺槽:倾向棚长度≤3.5m 时,不少于 2 排挑棚;3.5m&倾向棚长度≤4.5m 时,不少于 3 排挑棚。 下顺槽: 当倾向棚长度≤4.0m 时, 不少于 2 排挑棚; 当 4.0m&倾向棚长度≤4.5m 时,不少于 3 排挑棚。 3、改棚料:套棚料使用长度不小于 3.2m,直径大于 0.18m 的圆木,改棚木 料严禁使用朽木。走向挑棚:使用 DJB-800(HDJA-1200)型铰接顶梁一梁一柱 支护;棚腿:DW-25~45 型单体。使用塘材棍等将帮顶背实,塘材棍间距 300 ±100mm,必要时采用笆片、半圆木或板皮等接顶、背帮。 4、如上、下顺槽压力大,U 型棚变形较严重,可从改棚口向外 20m 范围内 用铰接梁挑一至两排挑棚或打点柱的方式加强顶板管理。加强支护范围内 U 型 棚帮部拉条可提前去除。 5、改棚时要安专人观察顶板,并先清理好安全退路;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制度,严禁空帮、空顶作业;改棚刷帮时,如顶板较破碎必须使用半圆或道木 配合单体进行临时支护;每班改棚前必须检查已改棚的支护完好情况,发现断 梁、单体卸液等要及时处理。 6、改棚时,遵循“先套后拉”和“由里向外” 的原则,回棚时逐棚进行。 回棚完成后挑棚要紧跟迎头。 7、套棚采用一梁三柱,先掏好梁窝,梁窝与煤体实茬搭接不小于 0.1m。套 棚套齐后,卸掉待回 U 型棚的棚卡,一次卸卡数量为一棚,然后回收 U 型棚棚 梁或棚腿。 8、当顶板破碎或压力明显增大时,回棚前需在 U 型棚梁外侧顶板支设带帽 点柱。 9、回棚时,先在待卸棚棚梁上支设单体点柱,待棚腿撤除后方可拆除点柱。 卸 U 型棚棚梁下单体点柱时,必须采用 2m 以上长柄工具远距离操作,作业人 员躲在安全的地点,施工地点前、后 2m 外要设Z警戒,禁止人员通过。 10、改棚档距与 U 型棚档距一致,改棚后沿走向够挑棚距离时,必须及时 挑走向棚加强支护,挑棚后,方可将套棚中间单体回掉。 11、用千斤顶回棚时,千斤顶必须生根牢固,人员站在安全的位Z,严禁 站在千斤顶回弹的方向。千斤顶一端用锚链(圆环链 Φ18×64×15-C)固定在40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支护质量较好的 U 型棚上,使用 5t 葫芦链条一端连接千斤顶活塞杆上,一端捆 绑在待回的U型棚上;使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棚时,严格遵守绞车使用规定。 12、改棚所用单体要迎山有劲,并成直线,铰接顶梁相互铰接使用;防止 单体赤脚,自动卸液;如有断梁折柱,必须立即整改或进行加强支护。 13、上、下顺槽改棚坡度应与巷道坡度一致。 14、顶板破碎压力大,木梁易折断时,可使用矿用 11#工字钢进行套棚、挑 棚。 15、上、下顺槽严禁使用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每班安专人测(补)压, 对自动卸液、倾斜的单体要及时替换或整改。 16、改棚期间人员需登高作业时必须规范搭设脚手架或使用人字梯。脚手 架使用直径不低于两寸钢管及厚度大于 50mm 的木板搭设, 2 根钢管沿走向分别 用 8#铁丝捆绑在 2 排走向挑棚单体上,确保每根钢管与 2 根单体捆绑牢固。用 不少于 2 块厚度大于 50mm 的大板沿倾向铺在 2 根钢管上方,并且大板两端用 8#铁丝捆绑牢靠;人字梯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焊接、缝合处是否牢固可靠,然 后放Z在水平处并有专人监护(扶人字梯) 。 17、改棚后将替出的支护材料及时转运到改棚口以外的宽敞地点堆放整齐。 改棚范围内的浮煤杂物等清理干净,且不得有积水。改棚后多余的单体、木料 等支护材料及时转运到规定的地点堆放整齐,以免阻塞人行道。 18、人工运 U 型棚及圆木等重物时,要多人协作,动作一致,并要有班组 长进行监护,防止伤人。上 顺 槽 下 顺 槽AA A-A剖面 B-B剖面BB≥10m≥10m101# 100# 99#3# 2# 1#老 塘图 7-1 U 型棚段改棚示意图41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上顺槽锚梁网支护段 锚梁网段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少于 20m 使用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支设不少于 4 排走向挑棚。 (如图 7-2 所示)A≥20m上 顺 槽A A-A剖面101# 100# 99#老 塘图 7-2 锚梁网段超前支护示意图七、上、下顺槽收作安全技术措施 (一)上、下顺槽收作不超过五刀窑进行一次。 (二)窜 7m 大棚时逐棚进行,大棚必须用 8#铁丝等与顶板处的金属网或 棚梁连接牢固。 (三)窜棚结束后,7m 大棚末端与端头第一架前立柱平齐时,后方可用单 体配合铰接梁或工字钢棚加强支护。 (四)回柱时不少于两人协同作业,单体支柱可用葫芦、千斤顶、单体或 回柱绞车进行回收。使用葫芦、千斤顶回柱时,葫芦或千斤顶必须使用锚链吊 挂在支护可靠地点,并保证下端 5t 葫芦链条牢固捆绑单体;使用单体回柱时, 可用锚链拴住单体(A)的手把,用另一根单体(B)辅助拉出要回收的单体。 使用回柱绞车回柱时必须遵守绞车使用规定。 (五)上顺槽回柱时,严禁铁与铁的发生硬性碰撞或剧烈磨擦,防止产生 火花。 (六)回柱时,必须做好加强支护工作,先补后替,由里往外、由下至上 逐根进行。 (七)下隅角收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设Z防止窜矸的防护网,并有副班 长以上管理人员现场站位指挥。回收材料要在安全出口范围以外堆放整齐,严 禁埋压单体支柱。42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八)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处进行回柱,严禁进入采空区内。 (九)上下顺槽收作时,严禁操作机头、机尾端头架或进行端头割煤作业。 (十)上下顺槽收作至切顶线处结束,然后分别支设不少于 3 根切顶支柱。 八、超前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需要施工超前棚时,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九、退锚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回采至上顺槽锚梁网段时必须及时进行退锚,期间应当遵守: (一)退锚前,先在待退锚地点槽钢下支设单体点柱,防止退锚后槽钢掉 落伤人。 (二)退锚前,要先观察顶板情况,如顶板破碎则不进行退锚作业;观察 金属网有无烂网,如有必须先补网,后作业。 (三)顶板退锚作业不能滞后于切顶支柱,退锚跨度应与工作面推进度一 致。煤帮退锚作业超前于煤壁不得大于 4m。 (四)退锚时,退锚机不得放Z在锚索的正下方,距锚索的水平距离应不 得小于 1m。 (五)操作时要有不少于三人合作,一人负责操作压杆,警戒,观察监测 顶板情况;另外二人负责卸锚具。 (六)退锚时,将操作阀打至回油侧,将退锚机的穿孔直径张开,将千斤 顶向上举起,锚索钢丝绳从千斤顶的穿孔通过,然后立即将操作阀换向,并操 作压杆,使千斤顶夹住锚索,并用 10#以上铁丝将千斤顶吊挂牢固,以防千斤顶 脱落。 (七)退锚过程中任何人员不得从锚索下方通过,防止器具掉落砸伤人员。 (八)卸索具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必须搭设牢固的脚手架或站在人字梯 上操作。 (九)索具卸下后,必须将套筒、工字钢块、钢板收好,在指定地点堆放 整齐。 十、工作面铺网安全技术措施 (一)金属网材料及规格 使用规格为 5.0m× 1.0m 的金属网,网材质为 10#铁丝,网孔为菱形编织孔, 网孔 0.04m× 0.04m。 (二)铺设方法 随工作面推进,金属网沿倾斜方向全工作面铺设。43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三)联网要求 正常回采时,工作面采取联单层金属网提高顶板支护效果。当工作面顶板 破碎严重,单网支护难以管理顶板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联双层金属网。 单层金属网走向、倾向搭接均不得小于 0.2m;双层金属网倾斜方向搭接不小于 0.1m。确保网扣间距均匀且不大于 0.2m,联网使用 16#铁丝,且必须顺茬联接, 不得出现戗茬网和对口网,双层金属网的搭接处要相互错开。 (四)铺网工艺示意图≥200mm≥200mm倾斜方向1、联单层网示意图≥100mm倾斜方向2、联双层网示意图 图 7-3 工作面铺网示意图(五)联网安全措施 1、到岗后仔细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帮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 真执行敲帮问顶制,找掉危煤险矸,确保在安全环境中作业。 2、 联网时, 先将金属网沿工作面展开, 然后依次与架前网联接, 用双股 16# 铁丝扭紧固定,网扣均匀,沿工作面推进方向,金属网应排在不同处搭接。 3、金属网在上、下端头应超出端头支架外边缘各 1m,并用铁丝与上下顺 槽铺设的金属网或改棚料相连接。 4、必须及时续网,保证金属网联网长度超过护帮板下沿 200mm 以上余量,44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溜槽内和电缆槽内不准存放金属网。 5、联网时,严格遵守人员进入煤壁侧作业规定。 6、对抵坏、刮坏、撕烂、脱扣的金属网,必须及时补网,禁止人员进入支 架梁头上方补网。 7、联网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配合作业,禁止单独作业。 十一、工作面使抹拐棚安全技术措施 (一)为保证工作面通风顺畅,加强顶板管理,防止瓦斯超限,顶板破碎或 压力大时及时在机头、机尾架设抹拐棚。 (如图 7-4 所示) (二)移架到位后,要及时伸出伸缩梁抵紧煤帮;可采用风镐落煤使抹拐棚。 (三)用一根长度大于 3.0m,Φ≥0.18m 的圆木或工字钢架棚,木料一端放在 支架前梁上,木料与支架搭茬不少于 1.5m;另一端用长度合适的单体做棚腿, 单体必须穿鞋,并用塘材棍或半圆木接顶。 (四)使抹拐棚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上 顺 槽单体 3-4m长圆木或工字钢101# 100# 99#老 塘图 7-4 抹拐棚示意图十二、敲帮问顶专项安全措施 (一)每个工作面必须备有撬棍、手镐等工具。进入作业地点前,要先安排 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敲帮问顶。彻底排除浮矸活石,方可进行作业。如果处理浮 矸活石可能发生危险或遇有撬不掉的活动矸块,必须先设Z临时支护,任何人 不得在有隐患的情况下作业。 (二)找顶工作应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 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员应站在找顶人的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三)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45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找顶范围内严禁其它人员进入。 (四)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工具找顶时,要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五)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先设Z好临时支护,保证 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剥离,严禁硬刨强挖。 十三、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 按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十四、工作面周期来压管理措施 (一)采煤队技术人员要认真进行工作面顶板来压的观测工作,及时做好顶 板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预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以便能够及时 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工作面来压前,要加强支架和液压系统的检修,确保液压系统完好、 可靠。要加强低洼处排水系统的检修和泵窝的清理,确保达到设计的排水能力。 要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杜绝失爆。 (三)视现场情况可将单体铰接梁支护“一梁一柱”改为“一梁两柱” ,以 提高支护强度,被压断的木梁必须及时更换或补套工字钢梁。 (四)来压期间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采高,以增强煤壁及支架的稳定性, 支架严禁超高使用。 (五)来压期间要降低采煤机割煤速度,及时支护帮顶,防止片冒事故的发 生。 (六)来压期间每班要安排专人检查液压支架和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对失效 的单体支柱必须及时更换。 (七)来压期间工作面所有人员要注意煤壁和顶板情况,进入煤壁侧作业时 必须加强防护,作业人员正常行走从架间人行道通过,不得在机道内行走,防 止煤帮片落伤人。片帮的地点必须及时超前移架支护顶板。第三节 防治水措施工作面回采受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 11116 上段下顺槽联巷积水影响, 在 11114 上顺槽掘进期间已超前对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 11116 上段下顺槽联巷积水进行了 超前探放, 目前已完成对 11116 上段采空区及相邻巷道的探放水工作, 具备安全 回采条件。 (一)工作面在过断层前,编制专项过断层措施,加强过断层期间水文地 质调查。46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二) 工作面回采前上、 下顺槽低洼聚水处各安设 2 台排水能力不小于 20m ?/h 的排水泵(一主一备) ,上、下顺槽并各敷设一路 Ф108mm 的专用排水管, 在巷道长期聚水处挖水泱(水泱大小:2m× 1m× 1m) ,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当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顶板淋滴水、老塘涌水等现象时,及时通知 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进行核查,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详细记录出水量大小变化情况, 分析水的来源,取水样送检分析,判断出水水源。 (四)工作面排水泵必须接齐管路,每周对备用泵进行试运转,保持排水 畅通。 (五)加强作业人员突水预兆知识及避水灾路线的贯彻学习,确保每位作 业人员熟知透水预兆及避水路线,并在井下设Z明显的避水路线标志。 (六)工作面回采期间,地测科每周进行一次水情调查,如有出水现象, 加密观测。 (七)设Z可靠的通讯系统,以便在危及生产安全时及时下达人员撤离危 险区的命令。 (八)制定可行的防治水应急预案,并认真贯彻执行。第四节 爆破工作面过断层需放炮时另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措施一、通风、瓦斯管理措施 (一)回采期间上隅角每圆班至少充填一次,下三角顶板垮落不实时进行 充填。上、下三角充填时,需将底板上的浮煤清理干净,充填时用阻燃塑料编 织袋装煤矸进行充填,严禁采用杂物充填,编织袋堆放要整齐,且竖逢要错开, 充填墙必须用黄泥抹实。在下三角挂风障,风障要靠边、靠顶挂设,减少新鲜 风向采空区泄漏。当上隅角瓦斯较大时,在上隅角附近设Z导风风障,引导风 流经过上隅角,以防止上隅角处瓦斯积聚和超限。上、下三角的风障由测气员 负责,施工队协助并负责保护。 (二)预埋的注浆管路、注氮管路由生产准备队准备齐并运至相应地点, 采煤队负责管路埋设,通风队负责监督。 (三)当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巷道温度、湿度增高、煤壁挂汗、有煤油 味、汽油味等有自燃发火隐患或高温点(煤体氧化或温度上升至 35℃ 以上)时47 11114 工作面作业规程应汇报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井下要设立消防器材库、储备足量的消防器材、封闭材料及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证排污停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