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R需要的ipad照片占用空间很大大么

玩的时侯不晕玩完了有点晕!HTC Vive VR头显试用体验
原始标题:
去年3月HTC&Vive在MWC上被展示了出来,由于room scale等诸多先进技术的加入,让这款产品成为了现阶段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上周我们也正式的拿到了这款设备,经过开箱、安装以后也对该产品进行了相关的体验工作,下面便将我们的一些感受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HTC&Vive,HTC Vive是一款目前在售的,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它可以通过耳机(听觉)、头显(视觉)以及控制器带来的交互欺骗我们的大脑,给我们带来身处虚拟世界般的游戏/娱乐体验,而它们独家的room scale功能也能允许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走动,让这一切更为真实。该产品采用双OLED显示屏设计,每块屏幕可提供分辨率的图像,组合之后就能达到的分辨率,整体的刷新率为90Hz,可视角度为110度,官网售价6888元。收货/开箱:(箱子大、线材多)虽然之前看过不少有关HTC Vive的开箱视频,但是当从快递小哥手中接过来该产品的时候,还是被这超大的包装盒吓到了(以为下错单买了个小型洗衣机呢),打开快递包装才看到了这款产品的庐山真面目。相比之前开发者版本那一个个大纸盒子的包装,这种礼盒式的设计看起来要正规/精美了不少。从包装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这款设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头显本身、控制器、激光定位器和其它配件,头部显示器是这款产品的主要核心部分,在我们看来,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头显和那一大卷线(感觉线比头显沉多了)。头显上的这些线主要由三合一线线材和音频线组成,其中三合一线材用于连接电脑,音频线用来外接耳机或者扬声器使用,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设计放在开发者版本中其实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消费者版本来说,多少有些难以理解,就像Oculus一样,DK2版本还一大堆线,可到了CV1版本,就只剩下一根了,这种线材的整合不仅可以减轻头显的重量,也让设备看起来更舒服一些。另外在这个线槽右侧也有一个USB 3.0接口,之前有新闻报道该接口是用来与第三方设备连接的,不过我们尝试了外接手柄貌似并没有什么反应,在说明书中我们也没有看到对该接口的解释。头显上面除了这些感应装置以外,正面配有一颗摄像头,之前我们一直猜测它是用来在特殊状况发生时,快速看到真实世界的,不过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它并没有这种紧急作用,而且开启的时候也需要电脑中Stean 软件的辅助才可以。在头显两边也配有Home键和瞳距调节按键,Home键的作用和手机中的大体相同,就是用来切换主界面的,长按也能看到关机的选项;瞳距调节按键就是将头显的两个镜头进行左右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头显中也会有数字的显示,以便于后期的使用。镜头和屏幕的距离可通过调节头显两边头带与设备连接处那个灰色的环来实现,只要拔出拧动便能实现该功能。头带的大小也能通过调节连接处的这个魔术贴来实现,头显另一面的鼻衬和眼衬,它们都是可以更换的,镜头中间也有一个距离传感器,可以识别出来我们是否已经戴上了该设备。包装中的控制器有两个,这两个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上都完全相同,最上方为菜单按键,中间为一个圆形的触摸板,下方为系统按键,背部配有双阶触发的扳机,扳机两侧也各配有一个自定义按键,而在手柄底部也设计了一个Micro USB的充电接口(该接口也可以用来更新驱动),在戴上头显设备以后,我们也能看到虚拟世界中一模一样的手柄(不过在手柄的下方会显示电量)。激光定位器也是这款产品的核心配件之一,我们就是通过它来跟踪识别头显以及控制器的位置的,也是因为它我们才能在世界中随意走动,在正面的黑色玻璃下隐藏了一个状态指示灯和一个频道指示灯。背部从左到右依次为电源端口、频道端口、同步数据线端口和Micro USB端口,在这些接口下方也标有相应的图标。&Vive体验:安装/注意事项安装及注意事项:(腾出足够空间 远离镜子玻璃)简单拍上几组照片发到朋友圈装装X以后,就可以开始了安装工作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它是三大头显中最能挑房子的一款了,最小也需要2m×1.5m的空间,至于激光定位器的高度我们也建议摆放到2m(我们的定位器一开始放低了,导致188cm同事拿起控制器的时候就超过了可识别的范围),激光定位器以对角线的方式进行摆放,两个激光定位器的最大直线距离不能超过5m。还有一点也需要提醒大家,在包装盒中,激光定位器的固定装置是要通过超长的螺丝钉拧到墙上的,所以如果你不希望在自家的墙上打孔,也可以自行购买脚架(1/4-20 UNC螺纹)进行定位器的固定。不仅如此,由于使用的是激光定位的方式,所以如果在使用房间内有很大的玻璃或者镜子都会对红外线造成影响,导致靠近镜子或者玻璃的时候头显/控制器定位出现偏差(我们的体验房间就有一块大玻璃墙,最后被我们用报纸糊上了)。在开箱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线材/配件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些晕了,不过安装的时候,PC上的Steam 软件中也会有详细生动的动画、图片以及文字的教程讲解,这也让整体的安装过程简单了不少,从开始安装到调试,基本上花费2个小时左右就能搞定了。HTC&Vive体验:游戏体验/交互体验游戏体验:(GTX 980也会掉帧)PC&对设备要求较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HTC&Vive也不例外,需要我们的设备至少具备与英特尔i5-4590/AMD FX 8350相当的CPU性能,与GTX 970显卡相当的图形处理器能力,至少需要4GB内存,具备HDMI 1.4或者DisplayPort 1.2视频接口,以及一个USB 2.0接口,对于系统的要求较低,只要是在Windows 7 SP1以上就可以使用。我们体验使用的机箱是雷霆世纪The one(Tiffany & Co MOD版),它搭载了来自Intel的i7-5820K处理器,16GB DDR4内存,240GB固态硬盘,拥有4GB显存的影驰名人堂GTX 980独立显卡。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配置应该可以完美胜任HTC Vive了,可是在测试的时候,像The Blue这个Demo还是会出现偶尔的掉帧和卡顿(尤其是在蓝鲸来了的时候),不仅如此,在打开一些游戏的时候,头显的进入游戏速度也比较缓慢,大约需要我们等待30s以上, 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们还在研究中。交互体验:(十分简单友好)安装好以后我们就能正常使用了,打开下载好的Steam 应用,头显和两个激光定位器会自动激活,长按控制器下方的系统按键,等待控制器指示灯亮起并震动以后便可以开始使用。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将耳机插入音频线带上,然后再将头显固定好,这个时候虚拟世界中已经能显示控制器了,拿起控制器,点击下方的系统按钮,虚拟世界中便能出现虚拟控制界面。这个时候,控制器会变成一个类似激光笔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对界面中的一切进行调整,包括周围的虚拟环境、背景颜色、防护网颜色等等等,我么亦可以直接在虚拟状态下进行游戏的下载、购买,甚至可以浏览网页(官方推荐的几个网页都是被墙了的),在网址输入的时候还会弹出虚拟键盘,我么可以通过双手中的触摸板进行打字。我们也可以直接选择下载好了的游戏进行试玩,期间如有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器上的按键直接切换回主界面,这个时候在最下方还会有刚刚玩的那个游戏的图标,就像打LOL的时候切换出来任务栏会有游戏图标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该图标选择进入游戏还是将游戏关闭,总之这一切的逻辑设计都十分的清晰,不会让我们感到任何的不便,只要想做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做就好了。&Vive体验:使用问题/整体感受&使用问题:(基本上重新插拔和重启都能搞定)在日常使用Vive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将使用Vive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首先是头戴设备无法显示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头显旁边的指示灯会变为红色(绿色表示头戴式设备处于正常模式;暗绿色表示头戴式设备正在待机),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三合一线材从传串流盒上拔下再插入,将串流盒和PC上的线材拔下再插入或者直接将传流器上的电源重新插拔即可。Vive硬件无法找到:硬件无法找到的时候硬件绿色的图标会变为灰色,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确保设备是否在识别区域内,设备本身线材是否连接正常,如果一切都没有问题,可以将光标放到那个设备的上方,便会弹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解决方案(重启Steam 、重启PC)。如果是类似控制器这种一模一样的设备,只要鼠标右键打开图标,选择区分的选项,被选择设备的指示灯就会变颜色并且震动。激光定位器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检查定位器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5米?我们活动的距离是否高出了定位器?查看周围是否有反光物体(如镜子/玻璃)?最后查看定位器前面板是否肮脏或者有异物遮蔽,如果一切都没有问题,重启定位器即可。整体感受:(真实、热、易绊倒、晕)对于我们来说HTC&Vive本身的体验足够惊艳,它不仅音画真实、交互友好,而且还允许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走动,玩着玩着仿佛真的身处虚拟世界中一样,这是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受,至于头显本身设计也相对轻便,至少不会出现暴风魔镜那种扯脸的感觉,不过问题还是存在的。首先就是热,除了机箱中的GTX980以外,头显本身散热也是一个问题,头显前面的温度大约在38度左右,至于被遮盖的眼部温度大约在36度左右,这种温度对于手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问题,可对于需要一直闷在头上的来说,这种发热量其实已经很恐怖了,体验不了半小时就会让你大汗淋漓,这还是在春天,一旦入夏我们真的只能对它敬而远之了。另外头显上这一大股线材也十分恐怖,在我们玩打高尔夫那款游戏的时候,由于需要经常的转身找球,所以有时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用线材捆上”,幸亏游戏本身并不激烈,要不然一摔一个准。最后是眩晕,这种眩晕感在游戏前和游戏中都不会感觉到,可一旦游戏结束了,在摘下头显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眼镜已经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那种感觉就像一口气喝了一瓶啤酒一样,头晕晕的,对于距离的感知能力会大幅下降,大约需要调整半个小时左右才能恢复过来。总结: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款产品的优缺点,优点在于设计的创新性和带来的那种前所未有的惊艳体验,而且整体无论是安装、交互还是问题处理方面都比较简单高效,这样的设计也降低了使用的门槛。缺点当然也不少,包括太吃配置、售价高昂、线材易绊倒、佩戴过于闷热以及使用后头晕,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官方后期能改进的地方。而且也由于行业刚刚起步的原因,现阶段还并不成熟,再加上针对国内翻译过来的优质资源也并不是太多,导致现阶段产品也仅限尝鲜,而说道尝鲜,6888元的售价再加上它对机箱和空间的要求也让HTC Vive显得门槛过高,所以我们更推荐那些极客土豪去尝试购买这款产品,至于那些像我们一样的劳苦大众,还是等到设备进入成熟期以后再进行购买吧!
VR资源网整理出品
VRZY.COM VR资源网HTC VR需要的空间很大么?小编解答HTC Vive使用教程
稿源:VR达克斯
HTC Vive已经发售好久了,销量也是非常的出色。但很多玩家出于家里空间不够,还是不敢下手去买,这里一组科学的数据告诉你,HTC Vive 只要1.5M乘1.5M的空间足以。
&数据科学是收集数据,把数据融入到易懂的形式中,让数据讲故事,并且把故事讲给别人听。&&Mike Loukides, O&Reilly Media副总裁。
今日,Valve 首次公布了 HTC Vive 房间模式数据。数据显示,81.5% 的用户在1.5米内使用房间模式,而且空间越大的用户数量越少,只有 9% 的用户在使用超过 3X3 米的空间,另外有 6% 的用户将空间延伸到了 3.5 米以上。
这一数据引爆爆朋友圈,很多人认为是房间的空间不够大造成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我是一名深度VR游戏玩家,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可能很多人对房间模式还不够了解,这里先来讲下什么是房间模式。
房间模式,即可以让用户在一个区域内划定出自由移动的空间。由于玩VR游戏需要戴上一个头盔,难免会碰到墙壁、座椅等障碍物,所以在玩VR游戏的时候,用户可以自己使用房间模式,即设置一个虚拟的房间,就是一个矩形区域,以防碰撞。
我们知道,HTC Vive的连接线有5米,那么,为什么会有高达81%的VR游戏玩家,仅仅使用了1.5米的空间呢?小编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1.游戏属性及玩法决定。很多VR游戏玩家原地不动也可以去任何地方,只需要1.5*2米的空间;还有的游戏直接是坐着玩;而真正寻求刺激的玩家可能就不设置房间模式。
2.设置问题。每一台在第一次玩之前都需要设置,画房间的时候,如果画的不规则,会出现这些问题比如墙角,物体,或者自己画的不规则,画出来的并不是矩形或者,导致画出来的空间减少。所以很多用户被认为是1.5*2米,但是实际上比这个大。
3.连接线。HTC Vive的连接线有5米,但是经常会缠绕,从眼镜的设计上来看,1.5*2米本身是是足够的活动范围。而如果要玩3.5米或者4米以上的范围就需要加一个专门的延长线,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4.lit house角度为120度的追踪向下斜的时候,在1.5*2米这个范围内的追踪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太远可能会跳点。
5.VR游戏有的很恐怖,玩家需要安全感,不愿意太多的挪动,手臂范围之内的空间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人类的手臂与身高是大致相等的,所以1.5米的范围正好可以是一个安全范围。
最后,小编想告诉大家,收集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真像的,所以想入手Htc Vive的玩家可以入手了,因为它真的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哦,只需要1.5平方米的空间足以。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0}{else}no-cache{/if}" />
htc vive深度测评,教你如何轻松玩转三大VR头显
htc vive深度测评,教你如何轻松玩转三大VR头显
inr999 发表于
当前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htc vive深度测评,教你如何轻松玩转三大VR头显
inr999 发表于
Oculus Rift现今最强大的对手&&HTC出品的Vive,6888人民币,不便宜呢,也即是下图中的头戴式显示器,作为现今三大VR头显之一的HTC Vive。
Google Cardboard以及其他的&挂脸手机壳&系VR设备,其核心都是一部智能手机,它的运行原理是利用手机的加速计、电子陀螺仪等传感器取得手机在三维空间里的位置和旋转角度变化,然后实时渲染这个视角在虚拟空间中看到的画面显示在屏幕上,最终达到 欺骗愚蠢人类视觉感官的目的。
这个方法的缺陷在于:一是尽管现在智能机的CPU越烧越夸张,一部手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比起台式电脑仍然是极为有限的,这限制了它所能渲染的虚拟场景复杂程度;
二是采用加速仪+陀螺仪组合所计算出的空间信息看起来简单可靠,可一旦手机处理器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渲染场景过于复杂导致CPU满载,又或者朋友忽然给你发了一大堆小视频晒猫晒狗晒晚饭)产生卡顿,错过了部分传感器信息,这样累积下来丢失的位置变换会逐渐导致虚拟场景内空间位置与实际空间位置的不同步,让人感到不自然不舒适。
而HTC Vive采用的是两个协调同步、内有旋转红外激光器的&灯塔&系统提供类似GPS卫星的定位依据,头戴显示器和两个无线控制器则配备有大量光感器(凹下去的那些小坑),计算哪些光感器被激光扫过,还有它们被激光击中的时间差即可得到在三维空间里与灯塔的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
Oculus Rift消费版使用的方式略有不同,与Vive正相反,Rift的头戴显示器上遍布红外LED,用户的前方则是一个他们命名为Constellation,&星座仪&的红外摄像头,通过头戴显示器上可见的LED位置分布反向运算其空间信息。
HTC Vive在使用过程中多少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那么到底有哪些小技巧能够让你玩得更溜呢?不管你有没有玩过HTC Vive,本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如何避免数据线打结
习惯使用移动设备的你在一开始接触HTC Vive的时候可能会被它的数据传输线所困扰。特别是当你体验那些需要到处走动的游戏时,你会感觉头部有明显的绳索拖拽感,而且数据线也非常容易打结。
但是,只要你将数据线平铺(不是卷起来)摆放,就能使其打结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一开始,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数据线打结的现象,但是当平铺摆放之后,这种烦人的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试试Chaperone功能
HTC Vive有一项杀手级功能Chaperone,它能在头显的显示界面建立虚拟墙,来提醒用户已经移动到了房间墙壁的边缘。
虽然它在默认状态下是一个呈网格状的全息墙壁,但是它是可以被设置现实成更加逼真的墙体效果。按下触控按钮来打开Steam VR菜单,然后点击菜单界面右下角的Chaperone选项,选择其中的Intermediate模式后即可降低网格密度,而Advanced模式只展示墙壁的轮廓线。
调节焦距大小
Vive具有焦距调节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你近视与否,你都能在使用Vive时找到适合自己的视域。弹出头显侧面的灰色小环,将它们前后移动便可得到适合自己的焦距和视角了。而且,它设有可标记的镜头位置,所以当你找到适合你的舒适空间后就省去了重复调节的麻烦。
调节瞳距大小
HTC Vive右下方的螺纹按钮具有调节瞳距(IPD)的功能,你可以通过这个旋钮找到适合自己的瞳距。而且当你调节瞳距时,Vive显示屏内会实时显示瞳距的数值,如果你已经知晓自己瞳距的准确数值,你便可以直接进行匹配设置,以获得最好的清晰度和佩戴舒适度。
调高佩戴位置,显示会更清晰
除了调节焦距和瞳距之外,如果你还感觉实现模糊的话,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佩戴的位置太低所致。戴客网建议你尝试调节头带,将头显佩戴位置提高一点,你会发现虚拟世界的显示效果会好得多。
不要让空间定位器长时间工作
Vive的空间定位器默认时刻处于负荷状态,如果你想让它更节能、寿命更长久,你还可以设置给它设置自动关闭功能。这样,当你停止使用Vive时,Lighthouse也会自动关闭。
你可以在PC端Steam&VR设置中开启这项功能。但这么做的弊端是当你下次需要使用时,它需要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启动和追踪。
为了防止体验《Selfie Tennis》或《VR Baseball Home Run Derby》等激烈游戏时导致控制手柄意外挣脱,所以戴客网建议你最好佩戴控制手柄上的绳索带以免发生不测。
小心房间悬挂物
如果你清空了房子周围的杂物,那你最好检查一下天花板上是否悬挂了一些吊灯或其他家家居。因为VR游戏某些游戏需要你进行跳跃或者将手柄举过头顶,良好的沉浸感很容易让你一不小心就将手柄撞到悬挂物,而如果你有傲人的身高,而天花板下又正好有一台吊扇&&
保持基站同步
当你的Vive屏幕突然变灰而且电脑上显示光学信息错误,那很可能是因为你的两个空间定位器Lighthouse不能相互识别所致的。这时你只需将同步电线插到Lighthouse上,并围绕你的活动区域外画一个圈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自己的耳机
我们发现使用Vive配套的耳机有可能会导致头部猛然被拽,戴客网建议你使用自己的耳机来获得更好的音质和稳定性。但是如果你还是想使用HTC配套的耳机,我们建议你避免将耳机线和数据线缠到一起以减少耳朵被扯的风险。
维修神器,重启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想看到这个小贴士,但是万一你的头显真的发生了故障,头显侧部红色灯光也一直在闪而PC却不能成功检测。那么紧急恢复重新启动就能够让你的机器重获新生。在这里戴客网将为你分享这个&终极秘密&。
首先,退出并关闭SteamVR,然后拔掉连接头显的电源线。接着按下头显左侧的按钮,同时将电线接回电箱,再按住15秒。松开手后,Vive就会顺利重新启动。这时再更新固件就能让你的Vive完好如初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cker占用空间很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