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陈宫里的那个陈宫离开曹操后又怎么样了

&&&&& 可能最近听易中天的“品三国”听得有些“走火入魔”,再加上本是对三国一直是个“门外汉”,
一直以来只知道三国谋士里的诸葛亮,鲁肃,陆逊,庞统。所以才会在听到诸如:郭嘉,陈宫,贾诩
(易中天非常欣赏的一位谋士)田丰,荀彧,徐庶,沮授,许攸,张昭等人的“事迹”之后深受感染。
才能想应该写点什么以回味一下这些人的“功德”和“品行”。
&&&&& 另外因为这些人都自知非常聪明,而IT人员(特别是程序员)也基本上是一群自认为“聪明”的
家伙。所幸就让这些人在IT行业来一次再就业,看看他们到底能够有何作为。
&&&&& 1. 鲁肃 诸葛亮 应聘 软件架构师
&&&&&&从易“品三国”中可知,这两位都给自己的顶头老板(孙权,刘备)出了一副“隆中对”,我们
可以将这两个隆中对看成了软件开发的整体框架(framework) 和Roadmap(路线图)。而两位老板也
是言听计从,从而各自打下了一方基业。当然这里有人说鲁肃虽然与诸葛亮都是架构师,但鲁肃的带
兵打仗的能力(相当于程序开发能力)不及诸葛亮, 所以可以把鲁肃看成是从书本里走出来的架构师
(必定他老人家书气十足另外有点老实),而诸葛亮因为“能文能武”,可以看成是从程序员开始一
步步走到架构师岗位上来的实干人士。而这两种人因为都能从战略角度正确分析问题,所以肯定会有
公司聘用二位。但本人认为诸葛亮应该是应聘成功了。另外就易中天所说,诸葛亮选老板的本领极强。
当刘备四处碰壁,不得志的时间,大家都认为刘备是垃圾股。而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绩优股,并且
极尽权力为其出谋划策,最终建功立业。
&&&& 2. 郭嘉 田丰 应聘 高级软件工程师
&&&&& 作为曹操的赤壁之前之前的主要谋士, 郭嘉给我的感觉是血性十足,能力惊人(甚称用兵鬼才)
且神机妙算, 既使在他死了之后居然还能“遗计定辽东”,从这一点看,让他去搞算法设计,尝试用
有风险(甚至风险系数非常高)的技术去解决开发软件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必定不在话下。并且
从易“品三国”可知,此人选择老板的功能也非常强(目前也只能少数几个三国谋士有此能力),是
少有的“慧眼识君”的人,因为他在官渡之战前投奔了曹操, 用易中天的话说:“当大家都认为袁绍
是绩优股时,郭嘉一眼就看出他是垃圾股”。因此也可以让它去做行业分析预测,产品经理相信也是
不在话下。最后用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的一句名言来评价他:“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田丰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应该是一株“算死草”,因为他在袁绍官渡之战失利后(他本身因反对这
场战争而被袁绍投入大狱,相信他老人家没看过prison break, 要不然以他的智慧可能早从狱中逃跑
了)不过作为袁绍的总参谋长,他还是尽心职守,直到他的老板要了他的命。但这个人脾气太硬,他
老是顶撞上级,这个老顶撞上级的人是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议不会被袁绍采纳。
&&&&& 至于为什么要把他们哥俩一起抬出来,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该对老板有所谓的“
忠诚”。因为他俩原来都是在袁绍手下搞研发,只是袁绍这个漂亮的“草包”不能充分的相信他们提
出的意见,而只是喜欢听“拍马屁”的话,所以郭嘉才会转投曹操。相信许多的开发高手可能也会有
此问题,但解决的方式也基本上基本上限于上面这俩条出路。当然也有些高手因为看透了这个行业同
时又因为有一定的市场背景,所幸自己当了老板, 比如司马懿。另外关于忠程度下面这两位绝不在田
&&&&& 3. 荀彧, 沮授 应聘 忠诚度最高的研发工程师
&&&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三国志。作为曹操的中期重要谋士,曹操对他出的计谋几乎言听
计从。只是后来在曹操后期得废天子自己当皇帝时,荀彧公然跳出来反对(荀彧的政治理想是复兴汉
室),但曹操这时已被权力欲冲昏了头。最后荀彧郁闷而死。其实从这一点看,他这人家可能还不知
道“好死不如赖活”这个千古名言。因此本人还是建议他向下面要说的那个“贾诩”学习。
&&&&& 而沮授给我的感觉是他对老板 (袁绍) 至死的忠诚。在袁绍大败,沮授被俘。献帝传云:授大呼
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
禽也!”授对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
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
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总之沮授用他的死告诉了袁绍,你可以不仁,但自
己不可以不义。另外以沮授之才,绝对不亚于曹操的五大谋士,只可惜他找错了老板,误了自己的前
途,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4. 贾诩,杨修 应聘 聪明的高级程序员
&&&&&以前行业里有句名言,聪是的程序员用Delphi, 真正的程序员用VC。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吧。但
是在我听易“品三国”之后,发现有一个人太适合在这个岗位了,这就是被易惯以“乱武”名声的贾
诩, 作为一个差点把曹操搞死的人(贾诩当时的张秀阵营,与曹操对峙),他的聪明可见一般。同时
他也是易所“暗示”推举的一个用兵打仗的奇才,有关于他出的计谋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便知。同时
贾诩可以洞察人性,看透他人的心思,所以他的个人结局是三国众多谋士中最好的一个。所以他老人
家当之无愧当选最聪明的程序员。
&&&&& 作为同样能看透老板心思的杨修,他本人在《三国演义》共出场三次,最后因为“鸡肋”事件被
曹操以泄露军事机密(相当于当今的“商业机密”)处死。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口无遮拦,到处“乱喷”
息息相关的。谁让他总爱表现自己,同时又看不出火候和场合来着。我想这也是他与贾诩的本质不同,
贾诩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不显山露水,且虚怀若古,所以他们两人的下场才是这样的不同。
&&&& 5. 陈宫 应聘 最有个性,最固执叛逆的高级程序员
&&&& 有关他的事迹,还是引用易中天原文的话如下:
&&&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著作写得非常好的,看
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
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
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
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
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
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
杀吗?求饶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这件事情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就是你怎么可以
这样对待文化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以前得罪过你的人?&
其中有一个叫陈宫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吕布。《三国演义》里面说,陈宫
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是,史实是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陈宫看不下去,离开
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曹操。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曹操跟陈
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为曹操这个时候他也觉得以前的做法不对了,他也觉得宰相肚里要撑
船,将军额上跑马,应该有一些大将风度了,所以他也不杀陈宫。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只
好杀他,临杀他之前曹操问了这样的话,陈宫的字叫公台,他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
可怎么办啊?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
着办。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
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啊,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
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
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 这么一大段下来,相信不用我多说了,陈宫应聘这个岗位绝对不在话下了:)
&&&& 6. 许攸 应聘 总要求加薪水且最不能让领导容忍的高级程序员
&&&& 作为从袁绍阵营投奔到曹操过来的技术强人,他过来的同时,还带着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袁
绍粮草地的所在地,这也就是后来的"火烧乌巢"),这就相当于从一个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同时
还带去了核心技术一样。当然为什么他要投奔到曹操帐下。原因很简单,他本人的要求太高(袁绍光
通过加薪水已满足不了他了)。同时曹操这时又是急需支援。所以曹操是把他当是救命恩人来看待的。
但此人后来过于不把老板放在眼中,总是“阿满,阿满(曹操小名)”的叫。同时又总是说: " 要不
是我当初怎么怎么样,曹操这时还是个什么什么的"。最终被忍无可忍的曹操杀掉了
&&& &7. 许攸 张松 应聘 吃里爬外的高级程序员
&&&&&作为同样是出卖前老板的三国谋士,这两位的下场却各不相同。正如上面所说许攸是带着商业机
密来投奔曹操的,同时他与曹操打小就是好友,铁哥们。对曹操算得上是非常了解。而张松作为刘璋
手下一直就是想把主子卖了,以便让自己有一个更强有力的老板。当然最后因为他对刘备的不了解,
导致他写给刘备的密信被刘璋得到,刘璋一怒之下将他干掉了。
&&&& 其实这里要说的就是这种带着商业机密和技术来投奔别人的人,本身对要投奔的人要有充分的了
解,另外就是如果要投奔就要私下极其秘密的动作。千万别让自己目前的老板“发现”。否则基本上
大多数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只能吃果子狸了)。
&&&& 我记得在一年多以前“法制进行时”曾经报导过类似事件,里面的主人公(现在应该已入狱了)
就是这样一个有持无恐的技术能人。他利用合同上的漏洞以及手下的技术团队用现任老板的钱开发另
外一个产品,并用这个产品作为技术入股一家与本公司有业务竞争的企业。最后因为太自信和嚣张,
被我公安干警抓了个正着。从其所用的服务器中发现了他投敌的证据。
&&& &8. 陆逊 应聘 项目经理
&&&&&在刘备率大军征讨孙权时,陆逊这个20来岁的书生临危受命,带领众将在夷陵击溃刘备,致使刘
备最后郁闷而死,从而不辱孙权的重托。这里的陆逊在当时可谓的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典范了。因
为当时手下的众将都认为这个项目经理窝囊,一看刘备的进行就跑,主动避其锋芒毕。而他的老板孙
权又非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而刘备也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就想是项目经理在带领团队开发时,
手下的人对他的能力背后议论,上级又不断施压,客户又不好得罪的情况是相似的,好在他本人能够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最终给老板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
&&&& 如果大家觉得无聊,一笑了之, 希望不要“脏了”同志们的眼睛, 呵呵:)
本文已收录于以下专栏:
相关文章推荐
“赤壁之战”有很多种版本,笔者认为罗贯中的创作最为复杂、深刻,个中是非曲直、情理逻辑至今让人匪夷所思。比如转战了大半个中国的曹操为何突然放弃武力方式而相信劝降?青年才俊郭嘉为何偏偏在赤壁大战前染病死去...
IT方面的论坛太多了,有综合,有专业,有行业,在各个论坛里混了几年,体会颇深,以前是论坛哪里人多,往哪里去,新浪论坛,网易是经常去的,人多啊,好几十万,去了以后才发现没有意思,没有共同的语言,于是逛专...
今天是我到新公司正式报道的第一天,刚刚看了网上同行的从业感悟,觉得自己也该对自己这二十年来IT生涯做一个小结。IT从业20年,先后历经十几家公司,呵呵,恐怖吧。就从大学出来开始吧。一. 阴差阳错我大学...
IT方面的论坛太多了,有综合,有专业,有行业,在各个论坛里混了几年,体会颇深,以前是论坛哪里人多,往哪里去,新浪论坛,网易是经常去的,人多啊,好几十万,去了以后才发现没有意思,没有共同的语言,于是逛专...
在IT业从业这5年总结(第一次写总结)伤不起
分类: 年底总结 mange 管理
21:31 17245人阅读 评论(138) 收藏 举报
他的最新文章
讲师:董岩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说到三国,肯定就离不开,而一谈到曹操,那么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大家一定都听过吧,中这是他和一起逃亡时候误杀后发出的感慨,陈宫也因此离开了他。不过在正史上,这件事和陈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陈宫是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去当官的,在192年,他通过外交手段,为曹操收取了兖州,并帮助曹操得到了的支持,让曹操担任了兖州刺史,可以说还是功勋卓著。之后的一段时间,在曹操远征徐州的时候,陈宫策动了陈留太守张邈背叛,还把有名气无地盘的吕布迎接而来做了老大。为什么陈宫要这么做?虽然有一些考证是认为曹操杀害了边让,陈宫作为一个义士不耻曹操的这种行为所以要反叛,不过这里面有几个疑点。一,曹操对陈宫非常信任,这点从后来吕布妻子的话语:曹操对待陈宫就像父母对待怀抱中的幼儿中可以得到证实,当时曹操也是分了很多留守军队给陈宫才会使他的叛乱如此顺利。二,要说陈宫是以义气为先,为何又迎接了当时名声已经不算太好的吕布来当老大,(吕布当时已投靠过多人,要么反叛,要么逃亡)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三,如果说陈宫只是为了报复,为什么不把徐州献给周围实力更加强大的袁绍袁术或者刘表呢?就当时而言,这几个诸侯都是有可能成大事的。通过这几点可以看出,陈宫肯定也有自己的打算,当时曹操的文臣班底已经成型,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这些元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肯定比陈宫高,陈宫做出再多的贡献也无法威胁到他们的位置。PS:这次叛乱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荀彧和程昱的计谋。选择吕布也很简单,当时吕布手下武将实力非常强劲,张辽虽然只是八健将之一,后面都成为了五子,其他的几名将领也不简单,更不用说还有一个比张辽实力更加强劲的高顺了。但吕布没有文臣辅佐,陈宫投靠他肯定会成为文官之首,这是无可置疑的,后来确实是这样,陈宫成为了吕布集团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许这才是陈宫引狼入室的关键因素。至于陈宫是不是义士,从后面的一件事更能说明问题。196年,吕布部将河内人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当时吕布直接跑到高顺那里去了,借助高顺的力量平息了叛乱。曹性本是郝萌手下,后起义对抗郝萌,吕布非常高兴,论功行赏的时候曹性说出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这次叛乱陈宫也有份,当时陈宫就在旁边,没有辩解,还被搞得面红耳赤,可见这件事是坐实了的。 吕布因为陈宫是大将,并没有追究这件事,可能和手下只有陈宫一个谋士有关,但是陈宫这样做了你们还觉得他义气吗?多半是当时看吕布不行了想换更大的靠山而已。作为一个谋士,我觉得陈宫做得最出色的就是临死前的那就几句话了,曹操还因为曾经的功劳想继续启用他,就用他的儿子和母亲来套话:你死了你的儿子和母亲怎么办啊?陈宫回答: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这两句话把曹操彻底难住了,最后只好杀了陈宫并一直供养他的母亲和儿子,也算是临终前对家人最好的福利了。反正就我看来,曹操对陈宫一直很好,甚至死后还为其供养亲人,可以算是仁至义尽了,但是呢?差点把害死。你们觉得到底是谁对不起谁?欢迎大家关注,每天谈谈三国那些真实的英雄和故事。最新评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一起去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英雄点赞,为将士助威,为美人倾倒,为中华歌唱相关新闻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1f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试析曹操失去陈宫的真正原因
&作者:叶之秋
  在正史当中,曹操杀吕伯奢的时候陈宫并不在场,正史当中放走曹操的也并非陈宫,陈宫其实是在兖州时候才与曹操相遇。当然,本文是写演义,就以演义作为依据。
  陈宫既然放弃官职,冒着老母妻儿受连累的危险追随曹操,可后来为什么又要离开或者说背叛曹操,改投他人呢?转变的关键,在于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
  乱世当中,错杀误杀本不在少,许多时候也顾不了许多。陈宫事后曾经批评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隐含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不知道而杀害了,也就勉强可以接受了。
  不过,曹操事前事后的表现放在一起比较,就可以明白曹操确实不是一般的坏人,可以明白陈宫为什么会极为痛心悔恨,最后选择离开曹操了。
  来见吕伯奢之前,曹操曾经向陈宫介绍吕伯奢一家:“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三国演义》首重兄弟之义,既然曹嵩和吕伯奢是结义兄弟,自然就是曹操的亲人。曹操和吕伯奢关系不一般,本来是可以放心将自己的性命交托给吕伯奢一家的。于是,陈宫听了也很放心,说:“最好。”确实,去往自己父亲的结义兄弟家中,就如同到自己父亲处一样,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在正史当中,吕伯奢和曹嵩有没有结义,并没有正面的描述,但是当初曹操出仕,却是由吕伯奢推荐为孝廉,可以有有恩于曹操。当然,推荐之恩,比起兄弟之情来说,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见到吕伯奢,吕伯奢一家热情款待。吕伯奢明白告诉曹操,我已经听闻朝廷抓捕曹操的消息,并且告诉曹操,其父曹嵩也已经不在家乡,而躲到陈留去了,可见曹嵩逃难,还曾经报信于吕伯奢,两家关系可见一斑。吕伯奢担心的询问曹操一路经历,曹操告诉是陈宫帮忙。吕伯奢竟然对陈宫下拜,说:“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从中可以看出,吕伯奢心中根本就没有防范曹操,完全是把曹操当成了自己侄子,对善待曹操的陈宫也感谢不已,完全是曹操亲人长辈的口吻。吕伯奢告诉陈宫,今晚不必担心,可以在他家安歇,根本没有安慰曹操的话语。因为在吕伯奢看来,曹操本就是自家人,又何必客气。
  也就是说,罗贯中刻意突出了吕伯奢和曹操一家的亲密关系,突出吕伯奢的善良与宽容,以此和后文曹操的冷血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吕伯奢也有不少行为,让曹操,也让陈宫觉得可疑。
  本来,主人家款待客人,就应该一直陪坐。可是吕伯奢说完一番“客套话”之后竟然转身入内,很久才出来,出来之后告诉陈宫,自己家里没有好酒了,自己想要到西村买点酒来款待贵客。说完,匆匆忙忙就骑驴走了。吕伯奢本是一家之主,买酒这等小事,完全可以让小厮或者儿子晚辈前往,根本没必要亲自前往。要知道吕伯奢可不是一般农民,他本是汉代郡太守级别的高级官员,不然怎么会和当朝太尉曹嵩成为结拜兄弟?后文也讲到,吕伯奢虽然在家乡闲居,可以家中人口也有八人。并且,吕伯奢自己走后,竟然没有安排儿子陪坐闲聊,就让曹操陈宫干坐了许久,难怪曹操和陈宫心中生疑。
  书中写“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一发惊疑”。一发,就是更加。原本做了冷板凳,就已经让人怀疑吕伯奢的不够热情,长时间不在,很可能通风报信。至于磨刀,则定是准备找寻机会抓捕曹操陈宫。
  曹操对陈宫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曹操并没有立刻动手,还有一个窃听的动作。陈宫心中自然也是惊疑不定,和曹操一起来到草堂之后,窃听吕家人如何说话。刚好听到吕家人说:“缚而杀之,何如?”看了后文我们当然明白,吕家人是说把猪绑起来再杀。可是,古时候的猪大都不过百十斤,远不如现在肥大,许多人家都是自己杀猪,更不要说吕家这种大户人家,舞刀弄剑本是寻常事(汉代文人也多佩剑,学剑),杀个猪何至于捆绑!
  于是种种迹象表明,吕伯奢一家有意抓捕曹操,杀掉曹操,以领取朝廷奖赏。于是曹操和陈宫一起,拔剑闯入,一刀一个不问男女,将吕伯奢一家八口全部杀害。杀完了之后,看到厨房哪里有个猪捆绑着。陈宫一看,大吃一惊,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这句话很有问题。上一页1
本文相关人物:[]&[]&[]&[]&[]&[]&
友盟网友&(117.132.11.*)好! 11:43<font id="zan_view_友盟网友&(182.150.132.*)好! 14:06<font id="zan_view_友盟网友&(113.75.71.*)陈宫真君子,曹操更枭雄。层次不同,所以宫不能理解操的狠硬心肠,杀伐抉断; 22:17<font id="zan_view_友盟网友&(101.254.209.*)太好了!
19:04<font id="zan_view_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不惜枉驾屈尊到诸葛亮的住处,终于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从此开启了自己&如鱼得水&时代。这件事情被《三国演义》加以渲染成为一段佳话...&[田畴]&[孙策]&[张纮]&[曹操]&[刘备]&[刘巴[蜀]]&看三国,很多人都知道刘备借荆州,而且是有借无还,气得周瑜吐血而亡。不过现在有人考证说,刘备根本没从东吴借荆州,事实是赤壁之战之后,荆州之地被曹操刘备孙权仨人分了,比如荆州重镇襄阳一...&[周瑜]&[张飞]&[刘备]&[关羽]&[孙权]&[曹仁]&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刘备]&[诸葛亮]&[曹操]&[赵云]&[陈登]&[廖化]&庞德在三国当中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斩郭援、杀侯音,常为先锋将,陷阵却敌,骁勇名闻天下。但要说这个人的具体事例,却总是和三国名将连在一起,成名以名将始,身死因名将终。又因为他作为统...&[庞德]&[关羽]&[马超]&[郭援]&[马腾]&[曹操]&历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的神秘,而是同样一个人,同样几段史料,人们对于一个人却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更加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会出现更大的分歧。比如...&[曹操]&[陈宫]&[华佗]&[魏延]&[诸葛亮]&[吕布]&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本来有一个很不错的开局,即便是一时没有拿下樊城,但仍然还是保持了对曹军的高压态势。后来徐晃率大军前来救援,曹军的形势略有好转,但襄阳和...&[麋芳]&[关羽]&[虞翻]&[孙权]&[士仁]&[吕蒙]&刘备亲征伐吴,让黄权带领一支军队自江北而下,以防备魏国军队。夷陵之战失败,刘备逃回到白帝城,黄权这支军队归路被截断,回不到蜀国了,只好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给了黄权镇南将军,封育阳...&[黄权]&[刘备]&[刘璋]&[曹丕]&[项羽]&[韩信]&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文聘]&[曹操]&[刘琮[刘表子]]&[刘表]&[关羽]&[孙权]&史上的人和事,总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传奇,这包括婚姻和爱情。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翻看历史典籍去印证一些传奇故事时,总要忍受肥皂泡被戳破的巨大心理痛苦。今天,老刘我要忍受着巨大的...&[刘备]&[赵云]&[刘禅]&[孙权]&[穆皇后]&[法正]&曹操子女众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一生中到底有多少个女儿,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而曹操利用女儿的婚姻来维持和稳固自己的权势,将其众多女儿嫁给王公大臣的事情,史书上还是有所涉猎的...&[曹操]&[刘协]&[曹节[献穆皇后]]&[曹丕]&[曹华]&[安阳公主]&
if (_url.indexOf("cul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game") > 0 || _url.indexOf("news") > 0 || _url.indexOf("flash") > 0 || _url.indexOf("zq")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ot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audi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index.html")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ortrait")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iograph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librar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download")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magazin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ide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ic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search") > 0 || (location.search).indexOf("k=")>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cartoon")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0 ||
_url.indexOf("thread") > 0 && _url.indexOf("html")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1 ||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thread") ==-1) {
document.write("");
function ad(){
baidu_inc.innerHTML=baidu_view.innerHTML;
google_inc.innerHTML=google_view.inner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陈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