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2017最新信誉现金棋牌新开的棋牌的有吗“镜头光晕”命令,增加气氛。

→ PhotoshopCS5初学者入门必读(上)
选取类型:
观点标题:
观点内容:(不支持HTML)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您是本帖的第 5137 个阅读者
PhotoshopCS5初学者入门必读(上)
等级:中学生
经验:1225
金钱:1375
PhotoshopCS5初学者入门必读(上)
对于初学PS的朋友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十分的迷茫,当看到网上好多优秀的PS作品后,总是感到无从下手,那些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认真的学习PS中的最基础性的操作,才是关键。借此作者总结了一些初学者常用的技术技巧与效果制作,希望初学者能够切实的到帮助。1. 了解PS中的基本概念1.1& PS中的基本概念位图:位图图像在技术上称为栅格图像,它使用像素来表现图像。选择“缩放”工具,在视图中多次单击,将图像放大,可以看到图像是由一个个的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都具有特定的位置和颜色值。位图图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可以表现颜色的细腻层次。基于这一特征,位图图像被广泛用于照片处理、数字绘画等领域。矢量图:矢量图形也称为向量图形,是根据其几何特性来描绘图像。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使用“缩放”工具将图像不断放大,此时可看到矢量图形仍保持为精确、光滑的图形。分辨率:简单讲即是电脑的图像给读者自己观看的清晰与模糊。图像尺寸与图像大小及分辩率的关系:如图像尺寸大,分辩率大,文件较大,所占内存大,电脑处理速度会慢,相反,任意一个因素减少,处理速度都会加快。通道:很多读者对于通道概念都感到困惑不解。其实它很简单,通道代表了色彩的区域。一般来说一种基本色为一个通道,例如RGB颜色模式,R为红色,代表图像中的红色范围,G为绿色,B为蓝色。图层:在制作一幅作品时,要使用多个图层。图层就像把一张张透明拷贝纸叠放在一起,由于拷贝纸的透明特征,使图层上没有图像的区域透出下一层的内容。1.2&&图像的色彩模式(1)RGB彩色模式:又叫加色模式,是屏幕显示的最佳颜色,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每一种颜色可以有0-255的亮度变化。&(2)CMYK彩色模式:由品蓝,品红,品黄和黄色组成,又叫减色模式。一般打印输出及印刷都是这种模式,所以打印图片一般都采用CMYK模式。&(3)Lab彩色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个光强和两个色调来描述,一个色调叫a,另一个色调叫b。它主要影响着色调的明暗。&(4)索引颜色:这种颜色下图像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它最多包含有256色的色表储存并索引其所用的颜色,它图像质量不高,占空间较少。&(5)灰度模式:即只用黑色和白色显示图像,像素0值为黑色,像素255为白色。&(6)位图模式:像素不是由字节表示,而是由二进制表示,即黑色和白色由二进制表示,从而占磁盘空间最小。&2. PS中常用效果制作1.&制作灰度图像要把一个彩色的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通常的方法是执行“图像”→“模式”→“灰度”命令,或执行“图像”→“调整”→“去色”命令。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通道”调板来制作灰度图像。把图像转化成“Lab颜色”模式:“图像”→“模式”→“Lab颜色”命令,然后切换到“通道”调板,删掉通道“a”和通道“b”,你就可以得到一幅灰度更加细腻的图像了。2.&制作虚线条选择“画笔”工具,然后在其选项栏中单击“切换画笔”面板按钮。此时就可以打开“画笔”面板,在其中设置“间距”值大一些,这样就会留下空隙了,然后再使用画笔在视图中绘制自己所需要的虚线,即可完成虚线的绘制。&3.&制作两张同等大小的图以半透明效果重叠选择要调整的图层,然后在“图层”调板中会有“不透明度”设置选项和“图层混合”模式设置选项,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整上层图层的透明度。4.&制作图象边缘渐渐淡出的效果(1)选择用于制作该效果的图层,然后单击“图层”调板底部的“添加图层蒙版”按钮,为其添加图层蒙版。接着选择“渐变”工具,设置前景色为纯黑,背景色为纯白,最后在蒙版中一拉效果就出来了。5.&在PS中绘制立体状的球面效果(1)绘制一个正圆选区,再编辑一个三色渐变色,第一色为高光色,第二色为背光色,第三色为反光色(即比背光色稍浅一点的颜色),然后用球形渐变工具从浮动圆中的高光部分向背光部分拉出渐变。取消选区的浮动状态即可。&&6.&存储扣出来的图而不要后面的底色当选取图像后保持选区的浮动状态,执行“编辑”→“拷贝”命令,接着再执行“编辑”→“粘贴”命令,然后将下层删除,最后将其存储即可。注意存储格式应为:SD格式或者、PS格式或、I格式。&7.&制作无接缝的贴图效果无论是对3D图像或是网页的制作,无接缝贴图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在Photoshop中轻易的完成。定制好你的图像后,执行“滤镜”→“其它”→“位移”命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位移,一般设置位移量为图像大小的一半,最重要的是将未定义区域设为折回。在完成位移之后,用橡皮图章工具在图像的拼合处涂抹,消除接缝,然后将图像定义为图案。用这种图案填充,就可以得到无缝的背景图像。&&&&8.&在PS中创建自定义笔刷在Photoshop中有一项很有用但未被大多数人充分利用的资源,那就是创建自定义笔刷。执行“编辑”→“定义画笔”命令,将绘制的图像定义为新的画笔。如果没有选择,那么Photoshop会把画布上全部图像定义为画笔。这样,你就可以用这些自定义的画笔创作各种独特的图像了。9.&保存镜头光晕效果在初级的图像处理中,镜头光晕可说是最常用的修饰效果之一。一般情况下,你可以直接在图像中使用“滤镜”→“渲染”→“镜头光晕”命令,来为图像增加气氛。(1)如果你对某一次的镜头光晕效果非常满意,希望把它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图层混合的特性。事先在图像上新建一层,&&(2)用黑色填充图层,再执行“镜头光晕”滤镜,然后将这一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为“屏幕”,这样,黑色被隐去,你会得到单独的光晕效果图层。不过,这个方法唯一的缺点是,不能在白色的图像上显示。&&10.&在PS中让一张图片铺满整个画面首先将一张图片定义成图案,然后,再进行填充。打开一张图像,执行“编辑”→“定义图案”命令,打开“定义图案”对话框,保持对话框的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接着选择需要填充图像的文档,执行“编辑”→“填充”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填充内容为“图案”并选择定义的图案,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即可。&3.& 熟悉快捷键的使用在使用PS工作时,熟练的使用快捷键有许多好处:1.提高工作效率;2.可以全屏的方式工作,使视野更开阔;3.可以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作品上。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每个命令相对应的快捷键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首先在“工具箱”中,将鼠标移动到工具按钮的上方停留片刻,便可显示工具的名称和快捷键;或者单击带有三角按钮的工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也可查看。&&&单击菜单,在有些命令的右侧会显示快捷键,如下图所示。另外为方便初学者学习,作者精心的总结出快捷键大全,供初学者参考
等级:学前班
看看不懂啊啊啊啊啊
等级:初生婴儿
很实用啊,可不可以再来点呢?
等级:小学生
啥意思???
等级:初生婴儿
21:18:00 您来信中写道:======51自学网园地全体管理人员欢迎您的到来!自学家园是大家学习交流的场所,为了能更快的融入到这集体中,希望你在参与交流讨论前先阅读下面的内容:1.2.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系统管理员。感谢您注册本系统,让我们一起来建设这个网上家园!======================================
等级:初生婴儿
21:18:00 您来信中写道:======51自学网园地全体管理人员欢迎您的到来!自学家园是大家学习交流的场所,为了能更快的融入到这集体中,希望你在参与交流讨论前先阅读下面的内容:1.2.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系统管理员。感谢您注册本系统,让我们一起来建设这个网上家园!======================================
头衔:为梦想而努力
等级:本科生
经验:4930
金钱:4730
感谢楼主的分享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选择努力向前奔跑
等级:幼儿园
学习了,非常好,有就再来点!
头衔:世上无难事
等级:本科生
经验:5035
金钱:2890
不错的教材,谢谢!
等级:初生婴儿
不错的教材,谢谢!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任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言论,本站将协助国家相关部门追究发言者责任! 粤ICP备号
Copyright © 2007
Powered By
页面执行时间 0.33984 秒, 4 次数据查询&p&不算“最”冷的冷知识。&/p&&p&正好觉得挺好用的但目测大多数人不会用到。&/p&&p&所以强答一发。&/p&&p&&br&&/p&&p&搜索引擎的「站点内检索」!&br&&/p&&br&&p&当你需要的时候,&/p&&p&超……&/p&&p&反正我觉得还是很好用的!&/p&&p&比用某知名搜索引擎泛泛搜索效率高多了,&/p&&br&&p&答主作为一个大学僧,经常会找一些学校发的通知啊文章啥的,&/p&&p&但是你们都知道学校官网……普遍,是比较乱的&/p&&p&想找什么的时候去哪个目录啊?&/p&&p&虽然自带搜索框?&/p&&p&但是,&/p&&p&任何搜索框都比不上电商平台的搜索框好用(大雾)&/p&&p&&br&&/p&&p&这个简单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的……&/p&&p&(评论区也有很多热心知友推荐site:的,本着能单手用鼠标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双手敲键盘的懒人原则是吧 )&/p&&p&&br&&/p&举个栗子!&br&&p&比如有个小朋友对她们宿舍楼下的门禁系统很困惑,前来询问我这位怪蜀黍。&/p&【第一次编辑前因为没说清楚很多扬州朋友跑来认亲,其实答主是重庆的。】&br&(就是那个没什么大新闻,隔三差五靠什么轻轨啊立交啊,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啊,上头条的那个36D魔幻城市!)&br&&img data-rawheight=&1664& src=&/v2-95d59e2102cdeacf08bd87e68a3ce61a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95d59e2102cdeacf08bd87e68a3ce61a_r.jpg&&&br&&p&安个门禁学校官网肯定会发文吧,&/p&&p&那么,先找到学校官方网站&/p&&img data-rawheight=&35& src=&/v2-78146fdafbe1b5c4a3c08c7_b.png& data-rawwidth=&2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1&&&p&复制,然后带着想找的关键词去百度搜索,&/p&&img data-rawheight=&129& src=&/v2-7a60e4ba1e31e490f415_b.png& data-rawwidth=&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v2-7a60e4ba1e31e490f415_r.png&&&br&&img data-rawheight=&185& src=&/v2-77d59a07ef06224a0dfcbe8461ec81ad_b.png& data-rawwidth=&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v2-77d59a07ef06224a0dfcbe8461ec81ad_r.png&&&p&如图格式,去掉www和斜杠即可&/p&&br&&img data-rawheight=&147& src=&/v2-178b47bc0b9a8caccc8fd0_b.png& data-rawwidth=&5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v2-178b47bc0b9a8caccc8fd0_r.png&&&p&果然,找到了,&/p&&p&与直接搜索有什么区别呢?&/p&&p&找到的内容全是你指定网站的内容!&/p&&p&没有其他网站的干扰,&/p&&p&我觉得比那官网搜索更快捷(有些网站的搜索真的很鸡肋比如… …咳)&/p&&br&&p&比如我想找我们学校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往年的研究生情况啊,&/p&&p&带着关键字用高级搜索,&/p&&p&既不会多
也不会漏。&/p&&br&&p&再比如,&/p&&p&知乎的搜索,额…用着很不愉快,是吧 &/p&&p&想找找以前看到的某位大V,向大家分享他刚编的故事?&/p&&p&只模糊记得问题的题目,用知乎搜索几乎是很崩溃的事了,要不断纠正关键字直到找到……&/p&&p&但是带着模糊的关键词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就舒服多了!&/p&&br&&p&很简单的小方法,&/p&&p&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p&&p&相信我,敲好用?(?)?&/p&&p&拜拜&/p&&img data-rawheight=&692& src=&/v2-8704dcb9ae53a02e5227eaf3c1ac0766_b.jpg&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8704dcb9ae53a02e5227eaf3c1ac0766_r.jpg&&
不算“最”冷的冷知识。正好觉得挺好用的但目测大多数人不会用到。所以强答一发。 搜索引擎的「站点内检索」! 当你需要的时候,超……反正我觉得还是很好用的!比用某知名搜索引擎泛泛搜索效率高多了, 答主作为一个大学僧,经常会找一些学校发的通知啊文…
&p&一谈到编程,各大编程语言帮派很容易陷入无穷无尽的“鄙视链”(&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程序员的鄙视链是什么? - 知乎&/a&;&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鄙视链现象普遍存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 知乎&/a&)。鄙视链有百害而无一利,害的是对各种编程语言尚且理解不深的初学者,害的也是自己。&/p&&p&所以下面的回答尽量做到客观和全面(当然,受限于我的个人水平,一些方面可能涉及不到,还请大家补充)。&/p&&p&我会从每款软件或语言入手,尝试分析它们能被心理学研究者最大化利用的地方。而在这之前想先阐述一下学习编程或技术的几个基本原则。&/p&&blockquote&原则1:好问题远大于好技术,但好技术能促进研究好问题。
原则2:不要陷入对某项技术的盲目崇拜,保持审辩式思维。
原则3:要知道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可触及什么极限(是不是非用不可、无可替代)。
原则4:没有不好用的技术,只有用不好的人。
原则5:按需选用,无需鄙视。
原则6:学技术不是为了装X,而是为了解决问题。&/blockquote&&h2&Excel&/h2&&p&学心理的人都知道,“人类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是一个myth、一个错误的言论。然而,“Excel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10%”却是一个相对的事实。学Excel的人其实也有一条“鄙视链”(转自“Excel之家ExcelHome”微信公众号):&a href=&///?target=http%3A//mp./s/zZZHXN4Tk8ab6vsQnKbUx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搞笑的EXCEL水平等级划分,看看你是哪一级?&i class=&icon-external&&&/i&&/a&。&/p&&p&Excel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基础必备技能:&/p&&ol&&li&Excel表格其实就是一个矩阵,同时也是一个初级的数据库。由于Excel软件的普及性,这几乎是每个人了解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结构的最直观的第一印象。也由于它的普及性,掌握甚至精通Excel,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li&&li&Excel的快捷键们——熟练使用快捷键,可以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li&&li&Excel的函数们——Excel的函数当然远远不止SUM、AVERAGE了,利用高级函数,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初步的数据清理、统计分析、答案编码、文本处理等等。(顺便一提,INDEX+MATCH函数的效率和应用范围远优于LOOKUP函数家族)&/li&&li&制图——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的数据呈现(如带误差线的柱状图)用Excel做就很美观了(当然,前提是配色方案和线条参数要调美观),也方便直接修改、方便移植到Word、PPT里面。科研制图需要比较高的dpi输出,一般至少是300dpi,可以把Excel的图复制到PPT里面,然后修改注册表里的PPT选项,调整dpi值(&a href=&///?target=https%3A///view/cfc08f67ddccda38376bafe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PT修改注册表直接出高分辨率图_百度文库&i class=&icon-external&&&/i&&/a&),达到高清输出。&/li&&li&VBA——如果有需要,可以学习VBA编程,而一般情况的重复性的操作也可以直接通过“录制宏”来达到简化操作的目的。&/li&&/ol&&h2&SPSS&/h2&&p&“Excel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10%”,“SPSS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50%”,剩下的50%是SPSS的Syntax(语句)。&/p&&p&除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其他更高级的多元统计,SPSS已经能满足心理学研究者大部分的统计需求了,而且具有操作简便、掌握容易的优点。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菜单化的“点点点”操作,那么还不算真正掌握SPSS。&/p&&p&一个比较好的习惯是:保留原始数据,然后记录下每一步分析的syntax(可以在菜单里面点paste粘贴,熟练之后也可以自己写),再保存这个syntax文件。这样,无论是再做一遍分析,还是以后自己回过头来看当时做了什么分析,抑或是给别人看分析的流程,都是极方便的。每一次分析都只需打开原始数据和syntax文件,运行语句就OK了。这其实已经是所谓的“编程”,远比菜单操作高效和规范。&/p&&p&SPSS的优势主要有:&/p&&ol&&li&使用方便,分析方便,变量的各种参数设置也是可视化的。&/li&&li&可菜单,可编程,编程时更灵活,可直接调整参数,有利于重复分析。&/li&&li&可以满足某些小众但又关键的统计需求(比如方差分析时的简单效应检验,需要编写MANOVA语句,目前还不清楚其他软件能不能实现简单效应检验)。&/li&&li&借助Hayes开发的PROCESS宏插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并估计Bootstrap置信区间。&/li&&/ol&&h2&R&/h2&&p&R语言是比SPSS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也是比Excel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还能满足其他的很多功能需求(比如网络爬虫、机器学习)。一般需要配上RStudio编辑器使用。&/p&&p&R的优势主要有:&/p&&ol&&li&软件免费,功能包开源且丰富且强大,基本能实现所有的统计功能。&/li&&li&语句比较简单,代码量少而精。&/li&&li&数据可视化绝对是R最大的优势。&/li&&/ol&&h2&Mplus&/h2&&p&Mplus是众多的专门用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软件里,相对优秀而高效的一款。&/p&&p&AMOS虽然是图形化界面操作,但是变量一多绝对会很麻烦,容易出错;LISREL输出的指标多一些,但是编程难度比较大,不容易掌握。而Mplus只需要一点点的编程,就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大多数的多元统计,输出的指标也是足够研究者使用的,性价比非常高。&/p&&h2&Python&/h2&&p&Python是目前很热门的语言,免费开源、代码简洁、开发高效,利用Python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不过Python 2.x 和 3.x 的各种差异还是挺让人无奈的。Python虽然也能做统计分析,但是R在统计方面似乎更友好一些。&/p&&p&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Python的可利用价值主要在:&/p&&ol&&li&网络爬虫(当然R也行)。&/li&&li&机器学习(当然R也行)。&/li&&li&PsychoPy用于实验程序的编写。&/li&&li&轻量级的基础编程语言,对于编程入门比较有帮助。&/li&&/ol&&p&PsychoPy目前使用的人并不很多,它的特点主要有:&/p&&ol&&li&免费,开源,轻量。&/li&&li&可菜单,可编程。&/li&&li&实验流程可以设计得更灵活,代码量与MATLAB的PsychToolBox差不多。&/li&&li&目前只支持Python 2.x,算是一个不足。&/li&&/ol&&h2&MATLAB&/h2&&p&MATLAB+PsychToolBox能实现非常灵活的实验编程,也能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输出(当然Python也行)。MATLAB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科学软件,擅长对矩阵的操作和计算。&/p&&p&总结起来,MATLAB+PTB的搭配能满足的就是一项心理学实验从无到有的“一条龙”服务(从被试信息采集,到完成实验,再到数据预处理和输出;当然Python也行)。&/p&&p&基于MATLAB的EEG、fMRI等功能包也非常优秀(当然Python也有类似的功能)。&/p&&h2&E-Prime&/h2&&p&最基本和普及的实验软件,菜单操作,偶尔需要一点编程(也就是里面的inline,语法和VB相似)。虽然掌握起来更简单,但是软件不是免费的,可实现的功能也少一些,不够灵活。&/p&&p&总的来看,实验编程,学MATLAB或者Python的性价比更高一些。但对于心理学初学者而言,E-Prime还是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的,有利于在头脑里形成一套心理学实验流程框架的原型。&/p&&br&&h2&总结&/h2&&p&Excel是万事之基础。&/p&&p&统计:SPSS入门,R提升,Mplus可选。&/p&&p&实验:E-Prime入门,MATLAB或Python提升。&/p&&p&(这里只涉及了最基本的研究需要,如果你的研究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当然就需要学习更专门化的、领域特殊的技能了)&/p&
一谈到编程,各大编程语言帮派很容易陷入无穷无尽的“鄙视链”(;)。鄙视链有百害而无一利,害的是对各种编程语言尚且理解不深的初学者,害的也是自己。所以下面的回答尽量做到…
&p&来给大家分享几条高效实操的工作习惯:&/p&&blockquote&&b&1.&/b& &b&帕金森定理告诉我们,给自己一个短一点的Deadline&/b&&/blockquote&&p&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痛苦挣扎着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项目,前三个星期都在纯忙着痛苦挣扎,却神奇地最后一个星期内完成了整个项目。或者,虽然一直嚷嚷着要收拾打扫房间,却还是放任它脏乱了不知多长时间。但,就在暗恋对象上门拜访前几个小时内,神奇地将房间整理得一尘不染。&/p&&p&这条经典定理在时间管理中就强调了两件事情:第一,&b&只要还有时间,我们就会把手上的活儿往后“攒”,直至耗尽所有时间&/b&;第二,&b&如果你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那你就会在最后一分钟完成那件事&/b&。这看起来有点绝对,但大体上确是在理。&/p&&p&在工作中,帕金森定理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b&给手上的任务定一个更近的死线&/b&。如果它应该是一个月完成的,那就给自己一个三周的死线。毕竟有多少时间,我们往往就会用多长时间。而且我们都知道的,DDL才是第一生产力嘛。(摊手)&/p&&br&&blockquote&&b&2.&/b& &b&找到你的“心流”(Flow)频道&/b&&/blockquote&&p&我们曾在过去的回答中和大家详细介绍过“心流”这个概念 →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工作中如何获得心流(flow)? - 知乎&/a&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当人们&b&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b&&/p&&p&如下图所示,在一个任务的&b&挑战性&/b&和&b&技巧性&/b&达到平衡时,我们就会比较容易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而最佳的平衡就是在&b&挑战性中偏高&/b&,&b&技巧性偏高&/b&时。如果一个任务太具挑战性,且超过我们现有技能程度,我们会感到焦虑且精疲力竭。但当一个任务毫无挑战性时,我们则会变得百无聊赖。而显然,这两种状态都不利于高效工作。&/p&&p&因此,一个好的工作态度是欣然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并学着享受,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要知道,一旦&b&我们在工作中进入了心流状态,那一定就是最高效、最高质的工作状态。&/b&&/p&&img src=&/v2-8c26fea44b00e337d59ee8cab57fd144_b.pn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v2-8c26fea44b00e337d59ee8cab57fd144_r.png&&&br&&blockquote&&b&3.&/b& &b&事情需要一件件地做&/b&&/blockquote&&p&尽管现在似乎到处都在强调多任务并行(multitasking)、一心N用,但事实证明,&b&即使是边走路边打电话这样简单的一心二用,都会让我们更容易撞到别人。&/b&因为,与其说是互不干扰的“多任务并行”,不如说我们其实&b&只是让注意力在不同的任务间迅速切换&/b&。如果它们所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多,那可能只是我们切换的速度和频次快到了我们以为自己达到了真正的“一心多用”。&/p&&p&所以呢,即使两个或以上的任务看起来是可以“并列进行”的,但同时做的效果远不及一个个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这是由于在每一次切换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资源都会被损耗,而&b&我们有限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也无法让我们能够完美地同时兼顾多个任务。&/b&&/p&&p&因此,不要抱着一种一心多用省时省力的错觉和侥幸,一件件做好才是真正聪明的工作习惯。&/p&&br&&blockquote&&b&4.&/b& &b&利用两分钟规则(The Two-Minute Rule)摆脱拖延&/b&&/blockquote&&p&David Allen在他的书中曾经提出了一个帮助人们改善拖延的毛病的简单方法,那就是&b&如果完成一件事只会占用你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那就立刻去做。&/b&每当一个新任务出现,先思考一下:它是否只需要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马上完成。&/p&&p&将文件交给同事,听一条语音信箱的留言,转发一封邮件,盖个章,打印一份资料……&b&好的工作习惯是不在这些可以迅速完成的小事上拖延&/b&,这样你就不需要再在完成其他更复杂任务时还不停想着“我还没给那份文件盖章“。同时,工作中夹杂着这样的“两分钟任务”也能让一味沉浸在更复杂项目宏的你时不时地“换换脑子”。&/p&&br&&blockquote&&b&5.&/b& &b&你的工作节奏需要与生理节律相匹配&/b&&/blockquote&&p&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掌控着我们正常的生理节律,而生理节律与我们睡醒周期,荷尔蒙分泌,情绪和精力水平都息息相关。长时间违背正常生理节律的运作会让我们筋疲力尽。&/p&&p&&b&同时,不同类型的工作还有着生理上与其同步的“巅峰时段”。&/b&比如,Steve Kay的研究结果指出,&b&分析检测类的工作最适宜在睡醒后的数小时内完成&/b&,这是因为早晨人体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大脑内的血液流动。&/p&&p&Mareike Wieth则认为,由于在&b&午饭后&/b&消化过程会占据我们的能量,相对的我们的警觉和机敏程度将下降。此时我们可能不太适合做需要保持警觉和逻辑清晰的分析类工作,&b&但却是最适宜进行写作、绘画这样需要创造力的工作的时段。&/b&&/p&&p&在&b&下午4-6点左右&/b&,我们的肌肉强度,胃功能,手眼协调及关节柔韧度都达到了一天中最理想的状态,这个时段做&b&体力活动&/b&是再适合不过的了。Gerard Kennedy的调查显示,很多的奥运会纪录都是在下午到黄昏时段被打破的。&/p&&p&如果你的工作性质是比较多样化的,那么好好利用生理节律来安排一天的工作,可能会让你事倍功半哦~&/p&&br&&blockquote&&b&6.&/b& &b&大脑需要休息来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工作——“52和17”&/b&&/blockquote&&p&一直埋头哼哧哼哧干活,不休息、甚至在短暂的休息后生出一种莫名的负罪感的情况在现在的上班族当中并不罕见。但事实上,&b&短暂、定时的休憩时间对我们大脑的认知功能很重要,或者说是必要的。&/b&&/p&&p&那最佳的工作/休息比例是怎样的呢?一个APP分析了用户们的电脑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工作效率最高的那10%的用户平均在&b&全心贯注工作52分钟后,有约17分钟的休息时间&/b&。而这一数据与我们大脑注意力的自然节律也基本吻合。&/p&&br&&p&那么,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请留言给我们,有时间再来更新更多的工作tips。&/p&&p&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分享你的好的工作习惯~&/p&&p&以上。&/p&&br&&p&References:&/p&&p&Allen, D. (2015). &i&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i&. Penguin.&/p&&p&Crenshaw, D. (2008). &i&The myth of multitasking: How& doing it all& gets nothing done&/i&. John Wiley & Sons.&/p&&p&Csikszentmihalyi, M. (2004). Flow, thesecret to happiness. TED.&/p&&p&Csikszentmihalyi, M. (2007). Finding flow: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of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p&&p&Csikszentmihalyi, M. (2008). Flow: The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p&&p&Henning, R. A., Jacques, P., Kissel, G. V., Sullivan, A. B., & Alteras-Webb, S. M. (1997). Frequent short rest breaks from computer work: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 at two field sites. &i&Ergonomics&/i&, &i&40&/i&(1), 78-91.&/p&&br&&p&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a href=&/org/knowyourself-1/activities& class=&internal&&KnowYourself - 知乎&/a&&/p&&p&&i&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i&&/p&
来给大家分享几条高效实操的工作习惯:1. 帕金森定理告诉我们,给自己一个短一点的Deadline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痛苦挣扎着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项目,前三个星期都在纯忙着痛苦挣扎,却神奇地最后一个星期内完成了整个项目。或者,虽然一直嚷嚷着要收拾…
&h2&&b&你们点个赞就这么难吗,,,求大家点赞的二更:&/b&&/h2&&p&昨天的答案没有给出30本素描学习材料的具体信息,今天我来更新一下。&/p&&h2&&b&1)《人体的构造》1543年 - 150张插图&/b&&/h2&&img src=&/v2-f1acdd709f454f8b959c8_b.jpg& data-rawwidth=&3411& data-rawheight=&49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11& data-original=&/v2-f1acdd709f454f8b959c8_r.jpg&&&p&解剖学家维萨里乌斯的《人体的构造》是现代解剖学的开山之作,我在专栏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伦勃朗“同款”解剖学书&/a&》中做过详细介绍。我选择的是1543年首版,也是该书最好的版本。插图由提香工作室设计制作,印刷工作是当时著名的巴塞尔的约翰斯o奥普利乌斯工作室担任。&/p&&h2&&b&2)《常用多面体透视》1563年 - 50张插图&/b&&/h2&&img src=&/v2-d99e720e4b096c3a5e62_b.jpg& data-rawwidth=&3484& data-rawheight=&50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484& data-original=&/v2-d99e720e4b096c3a5e62_r.jpg&&&p&这本书我在知乎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国外素描的学习步骤是怎么样的?&/a&》中提到过,是德国天才金匠 Wenzel Jamnitzer的扛鼎制作。列举了气、木、水、火、以太五大元素的几何变形方法。说是常用几何体透视,但这些集合体都不好画啊!&/p&&h2&&b&3)《几何透视幻境》1567年 - 10张插图&/b&&/h2&&img src=&/v2-88eb08dab0_b.jpg& data-rawwidth=&1341& data-rawheight=&19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1& data-original=&/v2-88eb08dab0_r.jpg&&&p&这套奇想集(Capriccio),是德国绘图师 Lorenz Stoer 结合几何体变化和透视学创作的作品。在这套版画中,几何体被组织成复杂的人造场景,素描学习者能借此探索场景塑造的方法。&/p&&h2&&b&4) 《历代学院派素描教材精选集》1629年 - 25张插图&/b&&/h2&&img src=&/v2-7edddfef8d0_b.jpg& data-rawwidth=&1941&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1& data-original=&/v2-7edddfef8d0_r.jpg&&&p&这套精选集罗列编绘了文艺复兴中后期艺术家的素描范画。我们能看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奇等大师的作品,但与他们的素描原作不同,这些版画作品更为模式化地解释了造型的塑造方法。&/p&&h2&&b&5)《人体解剖图版》1632年 - 108张插图&/b&&/h2&&img src=&/v2-775dedc457a5d54d0600_b.jpg& data-rawwidth=&2038& data-rawheight=&2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38& data-original=&/v2-775dedc457a5d54d0600_r.jpg&&&p&解剖学家Adriaan van den Spiegel是第一个定义疟疾的西方学者,同时也发现了几个被前人忽视的人体解剖结构。但这位解剖学家对艺术的贡献更大,他的这套《人体解剖图版》可以说是艺术家必读书目,每一张解剖插图都是根据当时最流行、最常用的绘画人物造型制作的,因此只要看过这本书,你就能知道古典名画人物的解剖结构。&/p&&h2&&b&6)《实用艺术图册》1650年 - 159张插图&/b&&/h2&&img src=&/v2-c1d388bba73b07fa84a5e24baee9e3a4_b.jpg& data-rawwidth=&3268& data-rawheight=&48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8& data-original=&/v2-c1d388bba73b07fa84a5e24baee9e3a4_r.jpg&&&p&北方矫饰主义的代表人物 Abraham Bloemaert 将自己和同时代艺术家作品中常出现的人体、动物素描造型以及速写造型编汇在这套《实用艺术图册》中。这是本适合市场翻阅借鉴的图集。&/p&&h2&&b&7)《卡拉奇学院素描教材》1677年 - 29张插图&/b&&/h2&&img src=&/v2-7cfea27685d45aaa97f345_b.jpg& data-rawwidth=&2612& data-rawheight=&38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12& data-original=&/v2-7cfea27685d45aaa97f345_r.jpg&&&p&由卡拉奇兄弟编写的这套素描图版教材早在17世纪出就已问世,但在诸多版本中,1677年的这套保存的最好,画纸为白色而非通常的米黄色。这是一套素描基础教材,从五官到头像再到人体动态姿势都有图例。&/p&&h2&&b&8) 《古典造型中的人体比例》1683年 - 30张插图&/b&&/h2&&img src=&/v2-de22c2ddefcb1c92f5d0_b.jpg& data-rawwidth=&1964&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4& data-original=&/v2-de22c2ddefcb1c92f5d0_r.jpg&&&p&作者 Gerard Audran 是17世纪著名的素描家和版画家,出生于素描世家,主要为宫廷画师的油画作品制作版画。他在欧洲各地测量了很多古典雕塑的造型比例,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汇集成这本书。因此,你可以看到拉奥孔、阿波罗、埃及法老等十几尊古典雕塑的比例。&/p&&h2&&b&9) 《素描用解剖学教材》1691年 - 28张插图&/b&&/h2&&img src=&/v2-1b294bb718efc09298d4_b.jpg& data-rawwidth=&2169&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9& data-original=&/v2-1b294bb718efc09298d4_r.jpg&&&p&这本书可以称作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艺用解剖学教材。作者 Bernardino Genga 不仅是解剖学家,还是17世纪时的佛罗伦萨美院和罗马美院的解剖学教授。他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编撰的这套书,奠定了现代艺用解剖学的基本流程,从骨骼开始,再是肌肉,然后是人体造型和动态造型。&/p&&h2&&b&10) 《绘画、建筑学透视法教学及实例,英文-拉丁文双语对照版》1707年 - 101张插图&/b&&/h2&&img src=&/v2-e7adfb3f4cbbd78b127888_b.jpg& data-rawwidth=&1771& data-rawheight=&29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1& data-original=&/v2-e7adfb3f4cbbd78b127888_r.jpg&&&p&作者 Andrea Pozzo 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建筑家、壁画家,他的工作大多是绘制穹顶和天顶壁画,制造幻象效果。因此扎实的透视学理论是他工作的必要能力。这本从拉丁语原本翻译成英语的透视教材,从最简单的透视画法,到对复杂建筑装饰、石柱的透视画法应有尽有。&/p&&h2&&b&11)《克利福特花园》1737年 - 37张插图&/b&&/h2&&img src=&/v2-cf5f77eea104_b.jpg& data-rawwidth=&3336& data-rawheight=&5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36& data-original=&/v2-cf5f77eea104_r.jpg&&&p&博物学者林内与植物学家 Georg Dionysius Ehret 创作的这套《克里福特花园》植物图谱是早起植物学名著。这两位学者仅通过简单的素描线条就能勾勒出植物各部分的不同质感,如茎、花、根等。素描学习者可以借鉴这套图集学习排线方式。&/p&&h2&&b&12)《古代雕塑图册》1740年 - 102张插图&/b&&/h2&&img src=&/v2-0dbbf488fed04bdc07f1ab9beb1599d7_b.jpg& data-rawwidth=&2257&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57& data-original=&/v2-0dbbf488fed04bdc07f1ab9beb1599d7_r.jpg&&&p&威尼斯画商 Antonio Maria Zanetti 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他斥资出版的这套《古代雕塑图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102张图版中,很少看见交叉线的排线方式,仅使用沿物体转折方向的长曲线的粗细轻重变化,就画出精确通透的雕塑素描,令人赞叹技术之高超。&/p&&h2&&b&13)《Tiepolo素描集》1751年 - 60张插图&/b&&/h2&&img src=&/v2-8a32de83b7be822e9e5e_b.jpg& data-rawwidth=&2728& data-rawheight=&3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28& data-original=&/v2-8a32de83b7be822e9e5e_r.jpg&&&p&巴洛克大师Tiepolo的素描速写集是一套展现画家平日练习的素描集,其中的所有作品都十分简单,但在这简单中,却能看出艺术家精湛的造型能力。&/p&&h2&&b&14)《艺术家随身手册》1762年 - 100张插图&/b&&/h2&&img src=&/v2-6eedff1209bea46cc58437c1_b.jpg& data-rawwidth=&3357& data-rawheight=&4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57& data-original=&/v2-6eedff1209bea46cc58437c1_r.jpg&&&p&英国出版家 Robert Sayer 策划的这本小册子像是本艺术造型速查手册,包含五官、人体、动态造型、群像场景、风景、动物、静物各类图集。&/p&&h2&&b&15)《人体造型法则》1773年 - 142张插图&/b&&/h2&&img src=&/v2-f5a3dea89cadd0a576c93_b.jpg& data-rawwidth=&2276& data-rawheight=&32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76& data-original=&/v2-f5a3dea89cadd0a576c93_r.jpg&&&p&巴洛克大师鲁本斯是当时少有的完全裸眼绘画的艺术家,他的素描能力十分惊人。在他编撰的这套书中,第一次以超大开面印刷四肢和五官的局部素描图,并且大型人体素描范图都经过仔细的构图安排,光看这些人体造型,我们都能猜出这些范式的使用场景。&/p&&h2&&b&16)《Sebastien le Clerc精选素描集》1784年 - 67张插图&/b&&/h2&&img src=&/v2-854ce4fbe5ede_b.jpg& data-rawwidth=&2618& data-rawheight=&3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18& data-original=&/v2-854ce4fbe5ede_r.jpg&&&p&Sebastien le Clerc是17世纪的宫廷画家,也是素描理论家。他曾创作了一部含3400多幅插图的素描理论图谱,以此分析人物表情、场景安排、绘画顺序等内容。这套图谱在后世分散在许多藏家手中,而我们看到的这本精选集则包含了其中的239张插图。&/p&&h2&&b&17)《素描学习教程》1784年 - 101张插图&/b&&/h2&&img src=&/v2-e349ec393a3d9af605c601f_b.jpg& data-rawwidth=&3020& data-rawheight=&4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0& data-original=&/v2-e349ec393a3d9af605c601f_r.jpg&&&p&法国出版家 Charles Antoine Jombert 编辑出版的这套素描教程,集结并细化了前面我们提过的基本重要素描教材。如上图的眼睛范画就采自《卡拉奇学院素描教材》,但比原作更精细生动。&/p&&h2&&b&18)《人体素描比例》1790 - 13张插图&/b&&/h2&&img src=&/v2-67c1bd29a4004cf8cab3e_b.jpg& data-rawwidth=&3540& data-rawheight=&4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40& data-original=&/v2-67c1bd29a4004cf8cab3e_r.jpg&&&p&我们熟知的“三庭五眼”等素描比例规则是在18世纪中后期才奠定下来的一套比例系统。这本荷兰画家 Jacob de Wit 创作的比例教材就为我们阐释了具体的比例结构和推导方法。&/p&&h2&&b&19)《绘图师的十门课》1794 - 67张插图&/b&&/h2&&img src=&/v2-adcbf4f5a83f9a2b7dd885_b.jpg& data-rawwidth=&2651& data-rawheight=&3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1& data-original=&/v2-adcbf4f5a83f9a2b7dd885_r.jpg&&&p&版画家 Carington Bowles 的这套绘图师课程教材,专为画家助理打造,列举了诸多素描场景的绘画方式和一些素描范例。&/p&&h2&&b&20)《奇布利亚尼:素描启蒙》1796年 - 10张插图&/b&&/h2&&img src=&/v2-9aa85ab508c36138caa7e8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21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v2-9aa85ab508c36138caa7e8_r.jpg&&&p&佛罗伦萨画家 Giovanni Battista Cipriani 的这本小册子只有10张插图,例举了肖像绘画中的诸多元素。&/p&&h2&&b&21)《素描的萌芽:素描大师练习册》1799年 - 26张插图&/b&&/h2&&img src=&/v2-0fc4d7e9a3f0a058e05debc3_b.jpg& data-rawwidth=&1789& data-rawheight=&2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89& data-original=&/v2-0fc4d7e9a3f0a058e05debc3_r.jpg&&&p&18世纪的英国出版商 Laurie & Whittle 的这套素描初学者教材以线条为主,通过简单的线性素描教导读者基本的人体素描画法。&/p&&h2&&b&22)《建筑明暗法则》1802年 - 13张插图&/b&&/h2&&img src=&/v2-ffb70db8fd4c23c09e8cd90_b.jpg& data-rawwidth=&1468& data-rawheight=&2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8& data-original=&/v2-ffb70db8fd4c23c09e8cd90_r.jpg&&&p&新古典主义建筑家 Carlo Amati 的这本建筑明暗法则,教导读者使用精确的投影透视法绘制复杂的建筑投影和明暗画法。&/p&&h2&&b&23)《新式素描教学》1803年 - 48张插图&/b&&/h2&&img src=&/v2-943e3dd28ab2eb0b64c8f7b083b41795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4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v2-943e3dd28ab2eb0b64c8f7b083b41795_r.jpg&&&p&我们能在19世纪初欧洲多地的素描教材中发现形状系统的使用,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用基本几何形状确定复杂人体造型的素描方法。作为早期使用该方法教学的课本,这套《新式素描教学》值得一读。&/p&&h2&&b&24)《建筑基础装饰教程》1805年 - 28张插图&/b&&/h2&&img src=&/v2-a2e0eb7ae014e492c6f523_b.jpg& data-rawwidth=&2200&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0& data-original=&/v2-a2e0eb7ae014e492c6f523_r.jpg&&&p&新古典主义建筑、绘画、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Albertoli Giocondo 是19世纪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他一生出版了四套建筑教学论著,这本基础教程则以建筑装饰设计素描为主。这本书在教授建筑装饰设计的同时,也指导读者使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具有立体效果的素描。&/p&&h2&&b&25)《素描的艺术》1820年 - 24张插图&/b&&/h2&&img src=&/v2-eef95d4f2e882b8c80dedae_b.jpg& data-rawwidth=&1985&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85& data-original=&/v2-eef95d4f2e882b8c80dedae_r.jpg&&&p&16世纪法国画家 Jean Cousin 的这本《素描的艺术》使用建筑中常用的三视图法展示了人体造型在不同视角中的关系。这套书最早于16世纪末出版,这里提供的版本是1820年版,插图更为精细,也无缺页。&/p&&h2&&b&26)《古代装饰轮廓两卷本》1820年 - 143张插图&/b&&/h2&&img src=&/v2-95ae59c1_b.jpg& data-rawwidth=&1986&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86& data-original=&/v2-95ae59c1_r.jpg&&&p&法国工艺大师 Pierre Nicolas Beauvallet 出版的两卷本古代装饰图集收入了近千种装饰造型的线稿。这套图集适合素描学习者打印下来做明暗练习。&/p&&h2&&b&27)《古典装饰花瓶器皿全集》1821年 - 195张插图&/b&&/h2&&img src=&/v2-139ff008e4b4373598fafd_b.jpg& data-rawwidth=&2912& data-rawheight=&4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12& data-original=&/v2-139ff008e4b4373598fafd_r.jpg&&&p&这套装饰花瓶器皿全集收录了195尊由梵蒂冈教皇和意大利贵族收藏的古代精品。画师通过水品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排线方式便描绘了这些华丽器皿,这种排线技法值得素描学习者研究摹写。&/p&&h2&&b&28)《建筑明暗投影模式》1831年 - 18张插图&/b&&/h2&&img src=&/v2-e0d60e1cc1cc63dde5de0ffd9a0152ff_b.jpg& data-rawwidth=&2416& data-rawheight=&3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16& data-original=&/v2-e0d60e1cc1cc63dde5de0ffd9a0152ff_r.jpg&&&p&任教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的建筑家、舞台美术家 Paolo Landriani 出版的这套建筑明暗画法教程,相比 Carlo Amati 的那本更为细致精确,是一套很好的投影透视学习材料。&/p&&h2&&b&29)《古希腊雕塑与自然人体头部的比例研究》1849年 - 25张插图&/b&&/h2&&img src=&/v2-458c6eeacc95cef4edbfd30b_b.jpg& data-rawwidth=&3336& data-rawheight=&50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36& data-original=&/v2-458c6eeacc95cef4edbfd30b_r.jpg&&&p&英国艺术理论家 David Ramsay Hay 的这套比例学研究,使用椭圆形、圆形两种图形构建出不同人种的面部形状系统。我们发现在他的理论中,具有神性的欧洲古典雕塑的侧脸是一个垂直的椭圆形,欧洲人的侧脸则是稍稍倾斜的椭圆形,非洲人的则是较大倾斜的椭圆形。虽然这位学者的理论有种族主义色彩,但仅使用图形推导人体比例和造型的素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p&&h2&&b&30)《明暗素描手册》1880年 - 14张插图&/b&&/h2&&img src=&/v2-1beab_b.jpg& data-rawwidth=&3949& data-rawheight=&2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49& data-original=&/v2-1beab_r.jpg&&&p&女画家 Mary P. Merrifield 的这套明暗素描教程与今天市面上的教程一样,建议读者建立自己的明度比例,同时解释了当时最新发现的同时对比原理以及塞尚提出的用几何体造型的基本方法。 &/p&&h2&&b&以上是我精选的30本西方经典素描教材,想要下载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册》,阅读《素描课》专题文案并下载这些资料。或者,你也可以购买上海人美出版的三卷本《向大师学绘画》或《西方学院派素描教程》获取下载密码和链接。&/b&&/h2&&h2&&b&购买链接:&/b&&/h2&&a href=&///?target=https%3A///%25E5%259B%25BE%25E4%25B9%25A6/dp/B01N0EYX1Y/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55周年畅销版)》&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8%25A5%25BF%25E6%%25E5%25AD%25A6%25E9%%25E6%25B4%25BE%25E7%25B4%25A0%25E6%258F%258F%25E6%E7%25A8%258B-%25E5%25A4%25A7%25E5%25B8%%25BD%259C%25E5%E4%25B8%25AD%25E7%259A%%25B4%25A0%25E6%258F%258F%25E7%259F%25A5%25E8%25AF%%25B8%258E%25E6%25A0%25B8%25E5%25BF%%258A%%25B3%%259C%25B1%25E4%25B8%25BD%25E5%258F%25B6-%25E9%2598%25BF%25E9%E6%2596%25AF%25E5%25B8%259D%25E5%25BE%25B7/dp/B0722NZCCT/ref%3Dsr_1_1%3Fs%3Dbooks%26ie%3DUTF8%26qid%3D%26sr%3D1-1%26keywords%3D%25E8%25A5%25BF%25E6%%25E5%25AD%25A6%25E9%%25E6%25B4%25BE%25E7%25B4%25A0%25E6%258F%258F%25E6%E7%25A8%258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方学院派素描教程:大师作品中的素描知识与核心技法》&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25E8%2589%25BA%25E7%%25E8%25A7%25A3%25E5%-%25E7%25BD%%25BC%25AF%25E7%-%25E8%25B4%259D%25E5%25BC%%-%25E9%25BB%%25B0%2594/dp/B06ZZ444LM/ref%3Dsr_1_4%3Fie%3DUTF8%26qid%3D%26sr%3D8-4%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艺用解剖》&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25E4%25BA%25BA%25E4%25BD%%25B4%25A0%25E6%258F%258F-%25E7%25BD%%25BC%25AF%25E7%-%25E8%25B4%259D%25E5%25BC%%-%25E9%25BB%%25B0%2594/dp/B071RDSRLQ/ref%3Dsr_1_7%3Fie%3DUTF8%26qid%3D%26sr%3D8-7%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人体素描》 &i class=&icon-external&&&/i&&/a&&h2&&b&有关我为什么提供这套素描学习材料的初衷,在原答案中写明了,想要看的朋友,继续往下读哦~&/b&&/h2&&p&—-这是原答案的分割线—-&/p&&br&&p&谢邀。&/p&&img src=&/v2-c15e6da4a83a8b785e8fdc3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v2-c15e6da4a83a8b785e8fdc3_r.jpg&&&p&我在专栏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如何向大师学素描?&/a&》中提过,文艺复兴艺术家&b&波拉伊奥罗&/b&(Pollaiolo 1433 - 1498)的作品《&b&裸体大战&/b&》可以说是最早的素描教学范画。其创作初衷就是教人绘制战斗过程中的人物姿态。后世艺术家的编撰出版的素描教材之目的也不过于此。在文艺复兴中后期因印刷术的普及,出版了许多艺术教材,其中较为著名的是&b&达芬奇的《论绘画》、丢勒的《人体比例四书》和卡拉奇兄弟的《学院教材》&/b&。&/p&&img src=&/v2-9993cde57d03a1482b76aac_b.png& data-rawwidth=&1828&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28& data-original=&/v2-9993cde57d03a1482b76aac_r.png&&&p&但不是所有教材都适合现代艺术家使用。如丢勒在《人体比例四书》中介绍的比例论就被认为过于繁琐。他继承艺术理论家阿尔伯蒂的比例论,将人体尽可能多地切分,并记录了两百多人的比例结构。丢勒的这套比例论不如达芬奇的理论来的高级,达芬奇认为应建立一套人体动态比例,即以人的手、头或腿为基准值,推出该人其他部位的造型。这套标准就让艺术家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记住描摹不同身材人体的比例系统。后世的人体比例也都在这套理论中探索,如我们熟知的“小臂与脚掌等长”、“三庭五眼”等都是发展自达芬奇的比例系统。&/p&&p&发展至今日,已有大量教材可供我们借鉴参考,但这些作品多有雷同之处。它们对比例学、解剖学、明暗画法,甚至对排线技巧等细枝末节的素描技巧上的阐释都大同小异,其区别只是围绕相似的理论提供了不同风格的素描范式。因此,在学习素描时,我们只需看几本技巧类书籍的文字便可,并把更多时间用在研究不同风格的素描范式上,也就是观看不同的素描风格。&/p&&h2&&b&那么,哪些素描教材最值得推荐和学习呢?&/b&&/h2&&img src=&/v2-925b9dc21ee2ed4b9db27e_b.jpg& data-rawwidth=&843&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3& data-original=&/v2-925b9dc21ee2ed4b9db27e_r.jpg&&&p&在我看来,中国学习者仅需阅读中文教材即可,因为现代素描教材的理论内容都差不多。在我读高中时,《素描的诀窍》和《素描进阶教程:尼克莱代斯教学法》两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几乎颠覆了我对素描的理解。而当我去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学习后,又进一步验证了书中的内容,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西方素描教学体系。&/p&&img src=&/v2-7df375a10b54df7c5ee82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v2-7df375a10b54df7c5ee82_r.jpg&&&p&去年我有幸认识了策划那两本书的丁编辑,那时他们正重版&b&黑尔&/b&的三卷本素描教材《&b&向大师学绘画&/b&》。这套书的第一卷也是少年时期影响我的重要教材,于是很高兴地为他们写了那篇《&a href=&/p/& class=&internal&&如何向大师学素描?&/a&》的文章,以此推广他们的好书。说实话,这套书在中国学习者看来并不适合初学者阅读,我当时读这套书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但在意大利美院学习后,我发现中国素描学习者所缺乏的知识正是这套书一再重申的内容。&/p&&img src=&/v2-63f0a00db44e68a70a770f4f4a93e189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v2-63f0a00db44e68a70a770f4f4a93e189_r.jpg&&&p&与其他素描教学书籍不同,黑尔的这套书围绕几百幅大师素描作品展开,细致分析了素描学习的诸多难点问题,并解释了杰出艺术家破解难题的思路。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市面上流行的素描教学法,更接近于素描教学的初衷,即使用范画向后世艺术家解释如何把自然形象翻译成素描语言的技巧。&/p&&img src=&/v2-30e4eabca4cfd333aab445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v2-30e4eabca4cfd333aab445_r.jpg&&&p&当我在知乎推荐这套书时,收到很多粉丝的留言,他们说这本书不适合初学者。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通过大师作品学素描的学习方法是国内素描学习者不熟悉的一个领域。于是我和上海人美反映了这件事,在一番商讨后,他们决定出版《西方学院派素描教程》一书。这本书是根据作者在欧洲各大美术馆、美术学院的探访经历写成的。这本书的作者证明了向大师作品直接取经能学到很多素描技巧。随书还附赠一套视频教材,帮助学习者理解最基本的素描技巧。&/p&&h2&&b&但我还不满足&/b&&/h2&&p&虽然这些书已包含了几百幅大师作品,但还不够多,我希望阅读这两套书的读者能接触更多的大师作品。于是,我和上海人美达成了合作事宜,也就是在这两套书上加印我微信公众号《几册》的二维码,让读者下载我精选的30本古代素描教材图集。这30套书是我从100多本16世纪到20世纪的素描教材中精选出来的重要书目,一共有1923张素描范画。&/p&&img src=&/v2-d66ceb794a7fc887fcb6ee6_b.jpg& data-rawwidth=&1946& data-rawheight=&3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6& data-original=&/v2-d66ceb794a7fc887fcb6ee6_r.jpg&&&p&虽然纸质书很难一下子印刷那么多图片,但通过网络传播,这些经典素描教材却能重见天日。在我精选的30本书里,有 1543年现代解剖学的开山之作《人体的构造》、世界第一所公共美术学院,卡拉奇美院的1677年版《学院教材》、1773年鲁本斯的《人体造型法则》、1737年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内的《克利福特花园》,还有女画家玛丽·玛丽菲尔德在1880年出版的《明暗素描手册》。这些书都是我几年来收集的经典著作,横跨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史,包括最基本的排线方法、比例学、解剖学、透视学、形状系统以及构图学的阐释。也就是说,只要购买这两套书,就能下载自1550年到1950年间的30本经典素描教材。&/p&&p&除了1923张高清素描教材图集,我还在撰写12期的《素描课》文集。我希望从理论角度为国内素描学习者讲解素描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套文集合计三万多字,是针对那两套素描教材读者的指南文章,已经发表了七期。在我看来,结合我精选的30本经典素描教材与《向大师学绘画》和《欧洲学院派素描教程》,读者应该能洞悉欧洲素描学习体系的真谛。&/p&&br&&p&所以,国内外有哪些经典素描教材值得学习这一问题,我想我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希望喜欢素描的朋友,能够花一点钱,支持我们的工作。或许你现在购买的这套书以及我精选的图集是这些年中最好的一套素描教材哦!&/p&&br&&h2&&b&购买链接:&/b&&/h2&&a href=&///?target=https%3A///%25E5%259B%25BE%25E4%25B9%25A6/dp/B01N0EYX1Y/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55周年畅销版)》&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8%25A5%25BF%25E6%%25E5%25AD%25A6%25E9%%25E6%25B4%25BE%25E7%25B4%25A0%25E6%258F%258F%25E6%E7%25A8%258B-%25E5%25A4%25A7%25E5%25B8%%25BD%259C%25E5%E4%25B8%25AD%25E7%259A%%25B4%25A0%25E6%258F%258F%25E7%259F%25A5%25E8%25AF%%25B8%258E%25E6%25A0%25B8%25E5%25BF%%258A%%25B3%%259C%25B1%25E4%25B8%25BD%25E5%258F%25B6-%25E9%2598%25BF%25E9%E6%2596%25AF%25E5%25B8%259D%25E5%25BE%25B7/dp/B0722NZCCT/ref%3Dsr_1_1%3Fs%3Dbooks%26ie%3DUTF8%26qid%3D%26sr%3D1-1%26keywords%3D%25E8%25A5%25BF%25E6%%25E5%25AD%25A6%25E9%%25E6%25B4%25BE%25E7%25B4%25A0%25E6%258F%258F%25E6%E7%25A8%258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方学院派素描教程:大师作品中的素描知识与核心技法》&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25E8%2589%25BA%25E7%%25E8%25A7%25A3%25E5%-%25E7%25BD%%25BC%25AF%25E7%-%25E8%25B4%259D%25E5%25BC%%-%25E9%25BB%%25B0%2594/dp/B06ZZ444LM/ref%3Dsr_1_4%3Fie%3DUTF8%26qid%3D%26sr%3D8-4%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艺用解剖》&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25E4%25BA%25BA%25E4%25BD%%25B4%25A0%25E6%258F%258F-%25E7%25BD%%25BC%25AF%25E7%-%25E8%25B4%259D%25E5%25BC%%-%25E9%25BB%%25B0%2594/dp/B071RDSRLQ/ref%3Dsr_1_7%3Fie%3DUTF8%26qid%3D%26sr%3D8-7%26keywords%3D%25E5%E5%25A4%25A7%25E5%25B8%%25AD%25A6%25E7%25BB%%2594%25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向大师学绘画:人体素描》 &i class=&icon-external&&&/i&&/a&
你们点个赞就这么难吗,,,求大家点赞的二更:昨天的答案没有给出30本素描学习材料的具体信息,今天我来更新一下。1)《人体的构造》1543年 - 150张插图解剖学家维萨里乌斯的《人体的构造》是现代解剖学的开山之作,我在专栏文章《…
&p&感谢个人关注突破17k,专栏突破14k。JOJO30周年第二弹作答。(纸质版书籍《日本当代动画表象与解读》 已开启网购:&a href=&///?target=https%3A///item.htm%3Fspm%3Da220z..0.RymNG8%26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包邮】日本当代动画表象与解读 4 台海出版社 郭文放著 动画经典作品分析案例 动画细节试析&i class=&icon-external&&&/i&&/a&)&/p&&a href=&/p/&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55 法外之物,不均衡之物,否定之物--风格主义漫画作家荒木飞吕彦 - 知乎专栏&/a&&img src=&/v2-d818fa7f6d1c64aadb8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b&1&/b&&/p&&p&漫画作家荒木飞吕彦的代表作《乔乔的奇妙冒险》系列就仿佛极尽了人体可能性的解剖学习作集式的存在。在这部作品里,过去手冢治虫、石森章太郎以及斎藤隆夫所完成的古典式正统人类身体的表象就完全消失了。无论将其称作剧画还是漫画,荒木飞吕彦之后登场人物的安定的站立像或坐像就不再成为描绘的主要对象,日本漫画也就随之结束了古典期,迎来了风格主义期。当然这两者并非能够截然分割的存在,今天日本漫画界里还是可以看到几乎不自觉地对于古典期的延续和继承。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以1980年代为界,几位突出的漫画作家们就与古典期实现了诀别,有意或无意地在创作中开启了风格主义的倾向。而追根溯源地去看的话,至今30年前开始连载的《乔乔的奇妙冒险》在日本乃至世界漫画史里所形成的巨大横切面也总有一天将得到未来的文化史家的清晰证明。&/p&&p&漫画是通过复数的分镜框来表现连续运动的媒体——如果说可以这样去总结的话,那么荒木飞吕彦的分镜就必须被称作一种积极的非古典式的存在。其分镜的首要特征就在于是以斜切一页的纵长斜线作为了基本线。正是通过这些粗壮的斜线(框线),登场人物才无法继续他们过去古典式的姿态。&/p&&img src=&/v2-a774eaa861dc9cc270fe9_b.jp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br&&img src=&/v2-777c77535bdfde6c6a42f84_b.jpg& data-rawwidth=&33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6&&&p&在过去的漫画作品里,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人类身体基本上还是在由水平线和垂直线所切分的框内遵照重力的法则,遵照重心地屹立或跳跃着的(1950年代后半的《铁臂阿童木》或者《铁人28号》可以说是这类风格的典型)。然而在荒木的分镜格下,登场人物就不再能保持直立状态了。上述的粗壮斜线就像快要腐朽的梁架一样压迫着漫画页面内有限的基本空间,荒木式的登场人物在其中就不得不压低了身子。于是,不论战斗有没有造成伤害,人物膝部以下的双脚都会形成不自然的弯曲,脊背也会像猫一样弯曲。双肩所形成的线条也几乎不再会跟地平线形成平行,肩就会朝着一侧歪斜落下。腰也常常会不自然地下压,登场人物就会常常呈现仿佛即将跃起或者伏下的姿势。&/p&&img src=&/v2-647fbca40b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v2-647fbca40b_r.jpg&&&p&&b&图1&/b&&/p&&p&荒木漫画中的这种风格主义特征就脱离了古典期以来均整的人类身体,以肘和膝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仿佛扭曲了一般的异常身体表象(图1左半分镜)。这种构图风格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被称作“蛇状人体”。像古典期的漫画一样抬头挺胸、力踏大地、眺望着远处地平线的登场人物可以说几乎无法在荒木作品中找到。&/p&&p&荒木飞吕彦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漫画史上之杰作的《乔乔的奇妙冒险》就像其标题所显示出来的一样,由绝妙技巧的笔触实现了满载着超出常人想象的过于“奇妙”的奇想故事。由于漫画是视觉性的表象媒体,精神式的超常能力也就难免需要获得视觉化。&/p&&p&在这个意义上,《乔乔的奇妙冒险》首当其冲的特征就在于,将称作“替身”(Stand,词源standing的略称或者“攻击即最大的防御”之意的“防御”这个意思)的这个特殊能力实现视觉化的奇妙表现方式。《乔乔的奇妙冒险》的基本设定就在于其对拥有这种替身能力的角色之间战斗的记述了。这就好像因这部作品的长期系列化一样,回溯到了历史性的善恶二元论,并化作为对人类长久以来的宿痾的隐喻。而荒木飞吕彦的一个独到之处,就在于对这种替身能力的独特表象法。由此就会有“奇妙的”现象发生在漫画空间当中。也就是说,发挥超常能力的登场人物(本体)的形态和将这一能力拟人化了的形态(替身)的这两种形态时不时会被描绘在同一画面中。由此,画面的人口密度就会突然膨胀至两倍。这里异样的并不只在于画面的高密度化,更在于双重表象出的同一登场人物这个形态本身——这就是一种古典期绝对无法实现的人物表象法了。&/p&&img src=&/v2-11cdb63d4ae52f8e699e_b.jp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v2-11cdb63d4ae52f8e699e_r.jpg&&&p&古典期里类似的题材所形成的则是“变身题材”这类故事。登场人物有着从A到B的“变身”的时间,再经过一定的战斗时间后再度由B变回为A的过程。而对于荒木飞吕彦的作品来说A即是B,B也即是A。两者总是以同等的级层被描绘在同一画面上。替身能力的拟人化表现当然只不过是超常能力的隐喻而已,然而本体和替身却不会在漫画空间内得到区分。荒木漫画的独创之处就在于这种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同时得到实体化了的地方了。而这一点又会将荒木漫画的分镜格变得更为复杂精妙,带来错综的画面构成。就算横观世界漫画史,也几乎找不到有着《乔乔的奇妙冒险》一般错综画面构成的作品,今后估计也很难出现。对于习惯了古典式画面构成的漫画读者来说,《乔乔的奇妙冒险》就很难是“能够读(看)下去”存在了。而阅读《乔乔的奇妙冒险》这一行为本身,也可以说是等同于在挑战阅读漫画这一行为的界限。然而,如果没有对于这种界限的挑战,怎又会有作品真正的崭新之处呢?&/p&&img src=&/v2-425fd3a1958f_b.jp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v2-425fd3a1958f_r.jpg&&&p&&b&图2&/b&&/p&&p&让我们更进一步进行具体分析。图2的第一分镜格中描绘出了画面右端在穿着黑色精子状纹路(也可能是拉链的纹路)西服的登场人物(布差拉迪)背后有着他的替身的景象。由于这里是一种两头的状态,我们就能看出画面中本体和其分身是分开来描绘出的(只不过画面最靠前的人物的侧脸就像噪点一般阻碍了读者看到布差拉迪的全身)。然而布差拉迪本体的右手臂并没有被描绘出来,而是打破了人物均衡,以巨大的替身右臂作为了其本体的“替代”,就可以说是比较让人费解的了。接着我们也可以发现伸在其本人左大腿部的自身左臂也看上去长的不正常。就像这样就算只去看左右手臂,也能明显看出荒木飞吕彦笔下的人物是远离了古典人物,到达了洗练的风格主义阶段。&/p&&p&就算去看该图的整体,我们也能发现画面构成是大幅脱离了古典式的秩序,达到了一种极限的错综感。就像上文所述,首先是切割画面整体的、仿佛粗壮横梁一般的斜线构成了分镜格的基础线段,位于其右上部的该页第一格由两条斜线(下线和左线)所包围。而第一格左端的少年则看上去仿佛奇妙地依靠在左边那条斜线上一般。他身体的重心完全靠向了左侧,如果没有左侧斜线的支撑的话,由于他的右脚所踏着的向右上倾斜的斜线,他就会向左侧倾倒而去。如此异样的姿势所带来的重心移动,其实自然地将画面左端的少年的内心的动摇给视觉化了出来,可以说,荒木飞吕彦就总是将精神、身体和风景置于一种并行关系,并把这种关系作为了自己画面构成的基本。依靠的大地会摇摆(倾斜),心也会摇摆,身体的重心也就随之移动了。这些都不只是表面上的细枝末节,而是构成了漫画中风格主义的本质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图2第一分镜格可以说是极为凸显了荒木飞吕彦分镜风格的存在。&/p&&img src=&/v2-b3cde16fd699d_b.jpg& data-rawwidth=&3711& data-rawheight=&2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711& data-original=&/v2-b3cde16fd699d_r.jpg&&&p&&b&图3&/b&&/p&&p&近代里完成了古典式人类身体的表象法的是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在电影以一种影像媒体的形式诞生之前的1880年代,迈布里奇拍摄了大量连续(分解)的照片(图3)。他将运动中的人类或动物的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记录到了数个分格中,准确再现了当时为肉眼所难以捕捉的运动下身体的连续变化。在这个意义上,经常被描述为在初期阶段导入了电影式手法的手冢治虫的一连的分镜格就与其说是电影式的存在,就不如说是迈布里奇式的存在了。就像电影无法脱离分割为等间隔的迈布里奇的连续照片原理而成立一样,古典式漫画将运动中的人类在分镜格中再现的时候,也不得不去实现迈布里奇式的表现。虽然从定义上,漫画在实际的再现中无法避免戏画化(正当的歪曲化、夸张),古典式漫画所追求的,却是如假乱真式的现实再现,对现实的照葫芦画瓢的表象,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迈布里奇的存在作为古典式漫画的范例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将迈布里奇式端正的现实模仿彻底否定了的就属于现代漫画中风格主义的范畴了。&/p&&img src=&/v2-38cc5b6597c43cca6ed8d7b3874abf83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v2-38cc5b6597c43cca6ed8d7b3874abf83_r.jpg&&&p&&b&图4&/b&&/p&&p&风格主义期当中画面构图本身就体现了古典期所未曾见到的特征。例如图4的第一分镜格就是从图2相同的主要人物们的背后,由上方视角出发的构图。由于故事和行动的中心是画面右下角看着很小的穿着黑色精子(拉链)花纹西服的人物(布差拉迪)和处于他正面、躲藏在岩石另一侧的敌人之间的战斗,这种构图不得不说就是奇妙地偏离了这个中心。这一格中画得最大的画面左侧的少年和他替身的飞机状的东西尽管独占了从上而下的俯瞰视角这个动机(飞机状的替身适于从上空的侦查、攻击),却偏离了故事和行动,只是担当了一种配角。由于这些配角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配角人物刻画得比准主角还要大),这一格不得不说就是从构图上脱离了常规的存在(事实上这格也有意抵触了合理的绘图的远近法)。而准主角(布差拉迪)只是从其背后刻画得很小的这个现实本身就不是寻常的构图(就算在第2、3格里,布差拉迪也只是描绘成让人只能勉强判断侧脸的程度)。当然这里之所以视点是在画面上方是有着为了获得有利于侦查岩石另一侧的视点这个明确的理由,然而获得了这一视点的配角少年却在这一视点下没有实现任何相应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一格在任何意义上都在迂回地实现其表现目的。&/p&&img src=&/v2-c2732e46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c2732e46_r.jpg&&&p&&b&图5&/b&&/p&&p&那么这种有着从上而下俯瞰视角的构图(图4的第一格)就几乎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毫无目的奇妙构图了。事实上我们也能从1980年代的花轮和一的漫画作品中找到同样的构图。图5就是一个例子。第三格的大面积构图就是从画面上方俯瞰下来的视角,而此处却丝毫没有需要用俯瞰主人公的视角的动机。勉强去找,也只能是把其当作想要强调脚下只有树枝这种危险的不安定构图。这类不安定而无偿的、几乎毫无动机的构图也是风格主义时期的一种显著特征。可以说,花轮和一和荒木飞吕彦都是为推进当今世界漫画的水准而做出了贡献的日本具代表性的漫画作家。花轮和一虽然无法作为本文论述的主体,然而从整体上来说,比起就算扭曲形式也想要保持整然秩序的古典美,风格主义漫画的魅力就由来于对于这种歪曲的追求本身了。而荒木飞吕彦细致而大胆的绘画所散发出的浓烈芬芳,就是将细密画、涂鸦以及意大利1970年代的漫画作家Guido Crepax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也很难再现的存在了。&/p&&img src=&/v2-37f19f3f943a79ea933d3c766c0cdf7d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v2-37f19f3f943a79ea933d3c766c0cdf7d_r.jpg&&&br&&p&&b&2&/b&&/p&&p&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关注荒木飞吕彦的风格主义式奇想。原本《乔乔的奇妙冒险》就像前文所说,就近乎奇想天外博览会一般,充斥了法外(规则外)的内容,如果去一一列举其中令人惊讶的点子,恐怕将会没有穷尽。这里就让我们将议论限定在最为瞩目的其风格主义式主题之一的所谓“孤岛主题”。&/p&&p&一个例子就是作品中航行在大洋上的游艇。在这丝毫见不着敌人影子的狭小游艇上,主人公们受到接二连三的攻击,一个接一个地从游艇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是攻击或是防御,都仿佛在晕船的漩涡中发生的一般毫无措手之力。无论是布差拉迪(准主角)亦或是读者都难以掌握事态。在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争斗的最后,看上去仿佛无论敌我都消失殆尽的这艘奇妙的游艇就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移动的孤岛了(最后就俨然成为了一个移动无人岛)。在这里,攻击和防御都是发生在这座微型移动孤岛上(《乔乔的奇妙冒险》第五部中“Soft Machine之谜”)。这一话就极其有趣地充斥了将海面仿佛床单一样翻起的少年和致敬描绘柔软时钟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表现(图6)。移动的孤岛,也就是漂流中的游艇的主题貌似也是荒木自身所喜欢的主题,也出现在了其它作品当中。在他的短篇集《死刑执行中脱狱进行中》的一篇《ドルチ》里也在狭小的游艇上上演了炽烈却毫无条理的战斗。&/p&&img src=&/v2-649fc47bab530bbeae793be6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v2-649fc47bab530bbeae793be6_r.jpg&&&p&&b&图6&/b&&/p&&img src=&/v2-952fa2dc1d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952fa2dc1d_r.jpg&&&p&其实,该短篇集的标题之作《死刑执行中脱狱进行中》其实也是属于孤岛式主题系的作品。这个监狱的墙壁上尽管有着一个可以从中逃脱的巨大的洞,却也不可理喻地无法由其脱离,而只能观望着监狱外四季推移而过下去持续50年的“死刑囚”的故事本身就可以说成为了对于陆地上孤岛的一种毫无条理的寓言了。本来只要想脱狱就随时可以实现目的,却有意不去脱狱而是停留在监狱内探索谜之敌情——这也就是《乔乔的奇妙冒险》第六部《Stone Ocean》的故事设定了。而这个监狱原本也是由迈阿密巨大的湿地带所环绕的陆上孤岛。&/p&&img src=&/v2-36d267c946d1cd5de4f9dcfe2c3385fb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2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p&小岛这一表象本身也在《乔乔的奇妙冒险》第三部中的故事“D'Arby The Player”中得到了描绘。在一个巨大的别墅中,突然出现了多岛海,其中飘浮着一个被风浪拍打的阁楼般大小的名副其实的小岛,主人公也在不知不觉间被召集到了那里。这种别墅中的多岛(无人岛)海和小岛的设定可以说就是十分有荒木飞吕彦特色的奇想。&/p&&img src=&/v2-a9b2ef496f158eb7ab17b5_b.jpg&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v2-a9b2ef496f158eb7ab17b5_r.jpg&&&p&同样的奇想也在《Stone Ocean》中“Under World”里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孤岛主题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故事里医院的一层的地板上出现了一个直径五米左右的孔,就在这个孔中大概十米下方,让人难以置信地飞着一架坠落中的客机,而女主人公就被囚禁在了这个客机之中。客机在她被囚禁了的洞穴中极速坠落,她就被宣告了还有数分钟就即将到来的死期。在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能够容下一架客机的地中坠落的客机(这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语义矛盾)就也是可以被称作无处可依的空中(或者地下)孤岛式的存在。&/p&&img src=&/v2-aa235fd5ecfe_b.jpg& data-rawwidth=&156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60& data-original=&/v2-aa235fd5ecfe_r.jpg&&&br&&img src=&/v2-781b37327b17eeed913d65d6f293d9c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781b37327b17eeed913d65d6f293d9c2_r.jpg&&&p&别墅中的多岛海或者在地下坠落中的客机等一种“离水之鱼式矛盾(dépaysement)”的手法很明显就是一种超现实主义式的存在。由于所谓“离水之鱼式矛盾(dépaysement)”并不限于由地点的相异而带来的违和感,更在字面上就有一种背井离乡(故乡丧失)的意义,搭乘仿佛“最后变得空无一人”式的这种作为孤岛的游艇或者坠落中的客机也就意味着迷失自己所应该处于的地方。于是,这种“离水的鱼式矛盾(dépaysement)”就会必然让读者在两重的意义上获得一种惊愕感。&/p&&p&此外,孤岛式的主题系也是展现在了《乔乔的奇妙冒险》故事核心的大反派DIO的“奇妙”的人际关系中的。“乔乔们”的宿敌DIO跟“乔乔们”一样有着自己的伙伴,并且也是跟其中数位在灵魂的水准上得到了连接。也就是说,他们是由不属于利害关系或者权力关系的信赖关系所联系起来的。这里最为值得强调的,就是作为恶的权化存在的DIO和数名超能力者们所缔结的这种深厚的信赖关系了。这是一种和一般社会之间隔了一条深渊的灵魂小共同体。DIO无论是从在体质上只能避开太阳光存活于大地的阴暗之中的这个设定,或是从让人难以接近的至上超常能力(就像笔者在&a href=&/p/&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53 D/J--乔乔的奇妙构造和力学 - 知乎专栏&/a&里也提及的只有他才能动的世界“THE WORLD”)这个设定也是一种孤独而高傲的存在。而这样的DIO能和数个伙伴缔结心理上的信赖关系,就是他作为傲视群雄的存在者的魅力,而这一魅力就不仅是可以从上面链接文章中所提到的女性性出发,也是可以从本文这里所提到的孤岛的主题系出发来进行探讨的。孤岛就是一种对于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的孤独的时空的隐喻,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于无法顺应周遭世界的孤高者这种与世隔绝的生存方式的隐喻。也就是说孤岛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被当作了非顺应主义者们的住所而存在的。&/p&&img src=&/v2-ebb7eb4f8fb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v2-ebb7eb4f8fb_r.jpg&&&p&在这个意义上值得一提的,就当属《乔乔的奇妙冒险》第四部了。第四部里这部系列作品中与DIO的关联最弱的反派人物(吉良吉影)作为主人公仗助(既可读作josuke,也可读作jojo)的宿敌登场。而这个宿敌却是与DIO和其伙伴相反,以顺应社会生活作为了自己的信条。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和结婚生子了的中年男性而避开大众的目光过着平凡的生活,并将这种生活状态当作自己的外壳,拒绝被这种日常所奴役,享受着自己的一些小小恶习。吉良的邪恶里丝毫没有DIO和其信者们所持有的社会性(宇宙论性)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具限定性的局部式邪恶。因此吉良也就拥有了一种十分世俗的人类式不连续性,不会遇见也不需要能够理解自己的知己,从自己的兴趣或者本性出发重复着杀人的行径。像这样将宿敌吉良设定为局部性邪恶的《乔乔的奇妙冒险》第四部就和其他系列(特别是第3、5、7部)不同,丝毫不存在这几部中所拥有的充满战斗的旅程的这种故事构造,整个故事就是发生和完结在日本的一个小町内部而已。在这个意义上第四部的故事就也拥有了可以反向凸显其他系列所拥有的孤岛主题系的效果。反过来也就是说,将吉良这种顺应主义者作为小恶来仔细刻画(在这个意义上他也可以说是系列中最为奸诈狡猾的恶者),在一个封闭的小町中就将所有故事叙述完整的这第四部的故事,就可以看作是对于在表面上平稳安定的空间内小恶滋生不断的日本社会的一种强烈的隐喻了。在这个意义上这第四部甚至会让人感觉到一点神话性。&/p&&br&&p&&b&3&/b&&/p&&p&尽管《乔乔的奇妙冒险》的画面有着显著的风格主义倾向,故事的构成却仿佛并未能避免一种古典的形式。就像上文所述,《乔乔的奇妙冒险》中对善恶二元论有着基本的遵守。作为善良的主人公=英雄们就在时不时经历着庄严的悲剧式旅途的同时(费劲浑身解数对抗毫无慈悲的命运,却知道如何接纳这种命运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悲剧者),最终惩恶扬善的这种情节剧(melodrama)式的构造可以说是继承了1960年代以来日本古典漫画的故事世界。撇除第七部以后的故事《乔乔的奇妙冒险》的1-6部的故事都是登载于定位“少年向”的《周刊少年JUMP》大型商业杂志的这个媒体环境大概可以说是让作者采用这种古典故事构造的最大的要因,然而登载了这六部故事的《周刊少年JUMP》有违其名,在经历了长期连载、读者成年化所带来的时代变化,刊载长期化的同时演化为能让成人喜爱的作品的这一事实也是极为重要的。而melodrama式的世界观本身就不是仅限于“少年”,也是长期笼络了在包括了稚气未开的美国布什大总统在内的大人们的偏爱的。&/p&&p&正因此,尽管故事是melodrama式的存在,《乔乔的奇妙冒险》也展现出了足够的体量来将古典期漫画所未能全面的表象出的恶的可能性细致而划时代地记述出来。古典漫画中的恶就不外乎道德上的颓废、傲慢的权利志向、放荡脆弱的自我等形象。而风格主义期中对恶的描写就在晚年手冢治虫倾力于超越善恶二元论的对于恶的表象的影响下,得到了极限的精致化。虽然现代日本的风格主义漫画里对于邪恶的最为意味深长的刻画例子出现在花轮和一的作品里,由于本文的主体并非花轮的作品,就让我们聚焦荒木飞吕彦中对于恶的刻画。&/p&&p&《乔乔的奇妙冒险》中的恶常常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来成长、成熟的存在。可以说除去其本质上恶的属性,恶的这种表象基本是与善的表象没有区别的。古典漫画中恶是被设定在毫无商讨的余地的理所应当的大前提之上,并从这种前提的反射出发决定了善者的言行。而与此相对,风格主义漫画里恶则成为了议论和沉思的积极实践对象,善则相反被理所应当的摆在了毫无商讨余地的大前提上。也就是说在风格主义漫画中,善和恶一样会成长、成熟,却只能停留在技量水准上,善本身基本不会成为思考和反省的对象。&/p&&img src=&/v2-2c04f08c4d07b17a0fedd_b.jpg& data-rawwidth=&156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60& data-original=&/v2-2c04f08c4d07b17a0fedd_r.jpg&&&p&那么《乔乔的奇妙冒险》中恶具体又是怎样成为了思考的对象呢?例如在第六部《Stone Ocean》的故事《Made in Heaven》里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中的恶简单来说也就是人类整体的幸福。为了人类的幸福,所有的牺牲都得到了正当化。第六部的主人公(空条徐伦)的宿敌是神父。他宣称在为了人类再生而使用着自己的超能力。他认为人类不幸的起源在于人类对于“不幸”没有“觉悟”,而想加速时间流逝,让所有的存在者体验未来所将要发生的事,来巡回人类的宇宙。他的观点的道理在于,这样的未来就能成为已知的事实,而人类就能对已知未来实现“觉悟”而获得幸福。这种观点就被称作神的意志。&/p&&img src=&/v2-a803e027b71e3a1bac6a0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803e027b71e3a1bac6a0f_r.jpg&&&p&姑且不论神父这般论理有多少的妥当性,能将恶之论理记述得如此顽固精致的漫画可以说并不多。在这个意义上在古典期和风格主义期之间著成的《野望的王国》(雁屋哲原作、由纪贤二作画)的交界例就特别值得提及。《野望的王国》里的恶就只是对于权力的志向,在这个意义上它本应该被归为古典式漫画,然而无论在这种恶被作为了思考和反省的究极对象,还是在其漫画(剧画)的风格主义式笔触的意义上,都可以说是极为有趣的例子。&/p&&p&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乔乔的奇妙冒险》第五部的主人公祖罗·祖班纳原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成为主人公的资格的少年。他是《乔乔的奇妙冒险》全篇最大的敌人DIO之子,也在表面上有着渴望成为黑手党头头的这种权力志向。就算如此祖罗·祖班纳却没从已然不在的父亲DIO那里继承任何恶,其年纪轻轻想要成为黑手党头头也并不是单纯的权力志向,而是有着想要将组织改革变得更好(降低邪恶度)的目的和野心。也就是说善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最火现金棋牌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