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靠蜗牛保险买保险靠谱吗养老行不

买保险更好。
其他答案(共12个回答)
建议您买养老保险。
存银行与买保险属于两种不同的投资理财。我觉得买养老险更合适。现比较如下:
1:无人身保障(虽然有 点不吉利,但总是客观的)
(只能拿很少的利息
3:无强制性
(容易半途而废,很容易因一些事而随意取出而打乱养老计划)
1:有人身保障 (若身故可为子女留下一笔财富)
(不但本金买的保险金额高,还有大大高于银行利息的红利:在太
平人寿公司养老险属于分红险)
3:具有半强制性 (买过养老险后,就不容易取出,强制养老:当然也可解除合同
但解除合同不合算)
注意:买保险一定要找好的代理人,好的代理人能让您充分得到保险益处,若您
找不到合适的代理人,就请联系:或
E-mail:ddff6699@
我是友邦上海分公司业务主任
你好.我举三个真实的例子来说说保险的好处
A:我想让我叔叔的儿媳妇买些养老险和医疗险,因为她是外地人,我觉得更有必要买保险.因为我叔叔是会计师,他看后说养老险好象没什么大合算,那还是存银行好,自由!我说养老险的费率及回报是精算师设计出来的,如果做的没存银行利息高,保险公司还怎么生存?!你竟然比精算师还厉害?我叔叔无语,片刻后说没有闲钱买保险,毕竟得先顾眼前的生活,今后到时候再说.我说那就先买份意外医疗险吧,也不贵,才三百多一年.他说,没闲钱,再说发生这种事的概率毕竟小...
半年后,他儿媳妇手臂被骑车人撞了一下,骨折,医药费用了一千多,保守疗法.家庭聚餐时谈起这事,我说不是没闲钱嘛?!怎弄出个一千多来?她说真买了医疗险能报多少,我说一万元也能全报销啊!他们无语...
B:我一客户的娘舅,40岁,突发脑溢血,抢救了四天,走了,留下四岁及二岁两个女儿和20多岁的外来妹老婆.没有任何保险及社保.我真是还没来得及和他谈保险啊!!!我都不知该如何评判自己,为何没先找他谈而是找了他妹妹.又想想万一我在谈的时候发生这事了,那不是要被他家人说我是扫帚星吗?!
C:我结婚四年了,我们家的年收入在5,6万,存下来的只是买的保险,现金总也存不下来,因为要买的,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幸好有保险,不然老时拿那些消费品养老?
目前,为数不少的人把保险和储蓄的功能混为一谈。在买保险时,对利率回报的关心程度要超过对保障的关心程度。
其实,买保险和存银行,无论是从行为、投入、结果和精神境界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商业行为。
保险是公众行为,储蓄是个人行为
买保险是一种公众行为。因为保险是建立在很多很多的人共同承担“少量”风险的基础上。比如,总有人要生大病的,但是生大病的人绝对是少数。大家联合起来,帮助那个生大病的人,损失分摊了,生大病的人和他的家属就不会陷入绝境。
储蓄只是个人的行为,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发生问题时,用自己的钱为自己解决问题。
买保险是一把筷子,存银行是一根筷子。在发生事故时,一把筷子肯定要比一根筷子力量大。
保险是消费,储蓄存余钱
从投入多少钱来看,保险和储蓄也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保险商品是消费品,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身保险的商品具有储蓄功能。但是,在买保险时,消费者只要投入比较少的钱,就可以获得比较大的保障。
储蓄是一种积累资金的行为。对一个家庭和一个人来说,把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是正常情况下有计划的积累。
保险是互助现象,储蓄是自我要求
在结果方面,保险是一个变量,投入少量的资金,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获得的是众人给你的大量钱。
比如,买“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乘飞机的人只要消费20元。如果没有发生事故,这20元钱就消费了。但是一旦你发生意外,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保险金。你得到的是成千上万人对你和你家属的帮助,银行的利息是不能与保险相比的。
储蓄就不一样了,存入多少,拿出来的时候只多了一些利息。可以说是存多少拿多少。如果一个人把买“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20元,存入银行,那时,出事时这20元只是杯水车薪。
保险是互相爱护,储蓄是个人计划
从精神境界分析,保险和储蓄也是截然不同的。保险的大数法则,决定了保险是人类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行为。大家同舟共济来抗拒风险。储蓄是自己爱自己和爱自己的家庭。前者是大我的体现,后者是小我的功能。
上海保险之家:
平安钟爱一生养老年金保险可以满足您的需求。产品五大特点:1、每月可领取,三年一递增,领取100岁,退休无忧虑;2、活到88岁额外有祝寿金;3、领取有保障,最少2...
现在的保险都是十年左右或十年以上的,期限很长,你没有听说现在人民币升息的压力很大吗?如果真的升息了,那么保险就不合算了。如果你不打算买基金或理财产品的话,可以买...
买哪家公司的产品都无所谓,但选择重疾险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障期限:保障期限越长,价格越高;健康是伴随人一生的,买重疾险主要为了准备一笔医疗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我也曾经在平安做过保险代理--但是我从来没有说平安差!我也曾经举报过平安某些经理人员的问题--但是我不会认为平安本身差!我也买过平安的保险(也退保过)--但是我...
养老保险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因而具有隐性的风险。具体哪个划算要依据每个人对通胀的预期不同会有变化,而且具体到不同的城市和个人状况不同,这两者的价值往往要根据具体...
答: 户口白咋根有什么办发希望回答
答: 社保金的封存是只因为离职或学习等原因,暂时停缴费用,暂时中止保障,但关系和帐户依旧存在,将来可以启封续保。
答: 社会保险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从参保人员和其所在单位定期收缴相关费用,当参保人员遇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问题时,就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一个人能买多份养老保险吗?
[导读]:老有所依,老而无忧,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就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制定好养老计划,为晚年打好基础。而养老保险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到底一个人能买多少养老保险呢?
  一个人能买两份吗?
  我在老家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已经缴费11年了,在深圳上班又买了一份3年了(用同一个身份证)请问这合法吗?如合法两份能不能合并在一起?如不合法我该咋办?(家中的机构没有联网)
  没有问题的,一个人可以拥有多张保单,养老保险买的多,等到退休的时候拿的钱也多呀。合并的话就不太可能了。合法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
  查了查相关资料,你在深圳办了社保,那在老家的养老保险可以停保,以后深圳社保可以转到老家。
  同期两地交的社保,年限不能合并,个人帐户的钱可以合并。
  我在南昌已四年,但我现在人在东莞上班,东莞这边的公司已为我办理了社保,并且我在东莞已买一年半,我是城市户口,南昌的社保退不了,所以三年来一直为自己私人交纳社保费用,如果两地重复缴纳是否有问题,南昌的社保我是否可以停办,如果停办,我东莞这边的缴纳的是否可以转回南昌,是否两边买的加起来十五来就可以退休后可以享受退休金,如果可以停保,是否要将这个月以前的金额交纳完毕后才能办停保,停保需要那些证件和手续,是否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又需要那些手续。
更多精彩尽在养老保险频道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深圳补缴养老保险须缴滞纳金
·退休养老规划原则
·宣城养老保险查询
·个税递延型养老险难过利益关
·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查询
·应届毕业生基金定投每月100
·友邦年金养老险比较
·基金行业对接养老保障服务养老需
·弹性领取养老金可能挫伤青年人养
·养老保险保障养老需求么?
·四类人的商业养老保险规划
·社区老人养老中心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有5个档次
·养老咨询,解决消费者的养老焦虑
·养老保险法定“规矩”
·一个人交两份养老保险
可结合社保与商业险
·两份养老保险
商业险和社保是好选项
·一个人交多少分保险
取决于个人实际情况
·投资商业养老保险
进一步解决养老问题
·可以同时买几份养老保险吗
·可以同时买几份养老保险吗
·可以同时买几份养老保险吗
·一个人两份养老保险
可选商业险和社保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养老保险关注排行总第652期 编辑:魏巍
近期,一系列有关养老的政策和争论成为了舆论的热点。先是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提出“退休年龄不变,仍为50岁,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的建议,接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也就是要推进所谓的“以房养老”。种种的争论背后,隐藏着难以忽略的担忧:未来,谁来给中国人养老?
靠国家?国家却想着推迟退休年龄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的预测预计,未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不断加速增长,到2020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从%上涨至16.7%,增长了46.5%。中国的老龄化之迅速,远超大多数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升到 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 45 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了27年便完成了这个历程。在数量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压力下,之前所承诺的“养老靠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在数量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压力下,之前所承诺的“养老靠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养老金缺口巨大,我们交的钱都哪儿去了?
老龄化人口激增,带来的首要结果就是领取养老金的人口越来越多。然而,养老金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按照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尽管中银团队负责人随后出面澄清18.3万亿元的缺口,并非指现金流,而是按照资产负债的算法计算存量债务,但将这些数字联系在一起,但仍就引起了民众的质疑。
其实,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现收现付是很多国家养老金管理中共同的选择。现收现付也就是把年轻人交纳的养老保险交给领取社保的老人,这些年轻人老了以后又由下一代人来养,它比较好听的名字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契约”,被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讥为“最大的庞氏骗局”。
不过,一旦经济下行,现收现付仍然满足不了支出,养老金的缺口就会不断增大。中国正处在老龄化过程中,以后适龄劳动者越来越少,退休者越来越多,养老保险的支出还将越来越大,收入也将越来越少。
推迟退休就圆得上这“庞氏骗局”吗?
现代社会所实行的“积累式养老金基金”制度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让人们以为自己的养老金真的是来自自己在劳动期间缴纳的养老金基金,是自己在养活自己。实际上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这不是事实。个人和企业合起来缴纳的养老保险也不到工资的30%,大学本科毕业六十岁退休的话,缴纳的期限也就只有38年,一个人所缴纳的费用也就只能负担十年左右的生活,这还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当然养老金基金会被用来投资以求增值,但是投资是有失败风险的,谁也无法保证肯定会增值,所以依靠自己所缴纳的养老基金来养老是不现实的,不够的部分就只能依靠其他社会成员所缴纳的养老基金来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社会化养老”就是一种庞氏游戏,但如果运作的好,社会成员的年龄构成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个庞氏游戏也不一定就肯定破产。
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延迟退休”。尽管专家们一再强调“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衰减”,但民众更倾向于把延迟退休和缓解养老金缺口联系起来。面对巨额养老金缺口,既不能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标准,又不能降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相关部门很自然想到了延迟退休。
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测算,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200亿元相对于18.3万亿的敞口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难怪有人质疑,“养老金”制度是最大的庞氏骗局。
“一国两制”:不参加养老保险的公务员退休后反而拿的更多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
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市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若按上述缴费15年计算,每月的养老金只有934.4元。即使按30年的缴费计算,每月养老金也仅有1794元。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每月退休金为4000元~5000元,达到个人退休前工资水平的80%。
实际上,普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不参加养老保险,由财政单独保障,其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算上各种名目的补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就是养老双轨制。
靠社会?社会承载不了这么多老年人
当国家可能承担不起那么多老年人的抚养责任时,“养老产业化”、“养老社会化”就适时出炉了,这个思路与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并无两样。只是本就步履蹒跚的“社会化养老”能否容纳下这么多的老年人?“产业化”又是否是在压榨老人最后的一点资产和价值?
杨燕绥的退休论忽视了找不到工作的老年人
杨燕绥教授退休论所引起的风波实际上就是一个“皇帝的新装”的现代中国版,当“男性60岁退休,女性50或55岁退休,以后领取退休工资享受第二人生”这件“皇帝的新装”被剥下来了之后,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社会已经无法承受现行的年金制度”这个严峻的现实,而只管去咒骂那说出了实话的杨教授,但问题是杨教授说的事实,怎么样咒骂杨教授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当然杨教授的有关“养花洗衣服”之类的比喻是有点不太合适,但那只是杨教授的表达能力的问题,她说出了一个事实——夕阳事业,也就是说养老事业将来还可能是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呢。但真到了那个时候,有那么多老年人都能找到园丁或者护理的工作,因为那时候的老人们还付得出请园丁或者护理的工资吗?
即使老年人领到退休金,现在的养老机构也是一床难求
从目前来看,在养老公共服务方面,中国也依然是步履维艰。根据2009年的统计,北京市有226多万老人,其中有9万多人有进养老机构的意愿。但是,北京市在2008年的时候只有3万多张床位,与社会需求的9万张床位有巨大的差距。
不仅是北京,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养老机构都是一床难求。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38060个,床位只有266.2万张。而根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给出的数据,到2010年年底,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是266万张,平均每100位老人占有1.5张的床位。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
如果真的将社会化养老作为一条主要的路径,那么在排除经济、情感等各方面因素之后,现有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规模也远远达不到社会老年人的需求。“一床难求”将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化养老的关键词。
以房养老,70年的产权下梦想照不进现实
在种种现实困难下,可能是很多老年人一辈子攒下的资产——房子,就成为另一样被盘算的东西,“以房养老”也就适时推出了。“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倒按揭”,但是在中国特有的“70年产权”制度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老年人都缺少“以房养老”的动力。
虽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已经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自动”并不意味着“无偿”。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这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扫清的障碍,使得中国大多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会对“以房养老”太感兴趣。
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一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半投在了房产上,“以房养老”虽然能够为他们提供养老贷款,但是房产最终将被金融机构收回而不能留给子女,同时还要在养老院颐养天年,不能享受儿孙满堂、子女绕膝的快乐,这令他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甚至有人提出,“与其为了花养老贷款而让银行拿走自己的房子,倒不如干脆趁早卖掉房子,花自己的钱。”
靠自己!未雨绸缪才能老有所依
为何一提“养老保险”,就觉得非国家参与不可,公民自身无力养老?这一观念的构成既有观念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其实搞强制社保以前,老百姓自己仍然会“积谷防荒”。所有的承诺都可能在现实的压力下化为乌有,让自己过一个不那么揪心的晚年,还需要早作打算,未雨绸缪。
养老靠社保,很可能不如靠自己
在观念上,相信“养老是国家的事”似乎也和计划经济养成的思维习惯有关,其实国家从来不是公民养老的主要保障,也不可能成为其主要保障。“国家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事实上很少有哪个国家的老人不是靠自己家庭的投资和积蓄,而是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来维持晚年生活。
大多数西方国家养老金缴纳比例和领取金额都并不大,美国老人的养老金水平也仅仅是一个月三四百美元,约占美国人平均工资的1/10,即使在美国的低收入家庭,养老金在老人月支出中也很少能占到30%。然而,由于退休者往往都有一大笔积蓄,他们甚至相对在职工作者更加富有,在老龄化社会,这些私人养老金的投资和消费带给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被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简单地说,养老保险必须让投保者拿的比付出的多,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政府并不愿意用公共财政为此埋单,而希望社保资金自己可以钱生钱,这也并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政府又不愿意让投保人自己选择最高效的资金管理者,而只允许把这些钱交给自己设立的管理部门,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管理不善,劳动者不得不交纳更多的保费,或者退休年龄一再推迟。
国家不该是养老保障的主体,应给公民更多选择权
更值得借鉴的是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智利“部分积累”模式的养老保险情况和今天的中国类似,实际上已经是“现收现付”模式,并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1980年底,智利政府宣布执行新的养老金制度,其内容包括:每个参保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账户,账户中的资金交由私营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运作,参保人可以从众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随意选择。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只有当养老金管理公司经营不善宣布破产时,政府才最终出面弥补资金缺口。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养老基金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率越高、服务越好,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养老保险账户交给该公司管理,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运营的养老保险金越多,获得的管理费也就越多。智利自1981年实施养老金私营化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养老金不仅摆脱了亏空,而且还为基金管理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这些基金管理公司不仅帮政府甩掉了养老金的财政压力,转过头来还降低了个人的缴费率,提高了个人养老保险回报,在智利,甚至保险人死亡之后的养老账户结余也并不“归公”,其配偶和子女有权继续领取直到领完为止。
政府应当更专注人口和养老政策
这三十年来实行的强制性计划生育破坏了中国社会成员的合理年龄结构,使得中国社会急速老龄化,中国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当初倡导的口号是“一对夫妇一个孩”,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个劳动人口除了要负担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之外,还要负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双亲,很可能还有双亲的双亲,早些年在六位大人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小皇帝”们现在面临着为六位老人养老送终的艰巨任务。
在日本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政府就开始进行各种政策研究,日本早在1963年就推出了倡导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全面推广老人保健设施。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
同样,对于处于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政府对于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养老政策的制订才应该是主要的方向,而不是盘算着怎样算计老年人的那点退休金和房产。
要把有关养老的所有的问题都摊到桌面上来谈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得出无解的结论,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不仅美国和智利模式离我们很远,以目前社保资金的缺口看,退休离我们也正在越来越远。
凤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往期自由谈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夫妻买房只有一个人有养老保险清单可以办贷款吗
浏览次数:0
住房公积金你在买房时就可以用公积金贷款;利息优惠好多;有了这些你就自己理会他们的好处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不过个人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呀生育呀失业呀公积金呀,你个人都交不起来的。下面介绍下什么是社会保险...
不知道下面这条知识能否帮助到您
随着房价的逐年攀升,为了分摊买房压力,现在很多情侣和夫妻都会选择共同买房偿还房款。但通过这种方式买房与个人买房存在着不同之处,夫妻共同贷款买房掌握好这几点的话,可以提高贷款额度,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公积金省去不少贷款利息。
夫妻贷款买房有门道 教你如何申请提额降息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2,asku:1,askr:290,askz:34,askd:6,RedisW:0askR:0,askD:336 mz:nohit,askU:0,askT:0askA:338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买保险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