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四大名臣名臣是什么意思?

与曾国藩齐名,却不为众人所知的“中兴名臣”
“胡林翼是谁?”
两位文友看到我案头放着两本胡氏的史料,
不约而同地问我。
他俩一个60后,
一个70后,
都是在探寻历史真相上有所作为的年轻同道,
却又都不知道胡林翼为何许人,
这不能不让我心头一凉,
为当今历史教育的苍白而暗自悲哀——近代中国多少历史的本色,
连同胡林翼那样的一代英杰的名字,
真的被洗白了。
悲乎!知道
是谁就应该知道胡林翼是谁,知道
是谁就应该知道胡林翼是谁。
我去了湖南一趟。
因寻访胡林翼的故址,
意外地从当地书法家、
收藏家赵建超先生手里得到了两册当地编纂的胡林翼专辑,
回来后,正翻阅。
先从曾国藩这儿说。
胡林翼是与曾国藩同时代的湖南籍封疆大吏,
因谥号“文忠”,
故后世皆以“胡文忠”或“文忠公”相称。
曾、胡与另两位湘军首领左宗棠和彭玉麟,
当时被誉为“咸同中兴”的四大名臣,
尤其前二人,
时人以“曾胡”并称。
数十年来封疆大臣,
治、行、才、望,
莫获逮公。
听明白了吧?
这是后来任过广东巡抚的郭嵩焘说的话:
大家都认为,
几十年来,
各省的督抚们,
论行政能力、品行、才干和威望,
没有一个超过胡林翼的。
封疆大臣,
亦称封疆大吏,简称疆吏,
即对各地总督、
巡抚和将军(驻防各地旗兵之统帅)的统称,
当然也包括正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
郭氏正是曾帅的主要幕僚。
胡氏生前,
声誉之隆,
可见一斑。
胡林翼出身于官宦家庭,
和曾国藩一样,
也是由科举入仕。
洪秀全的太平军出粤省汹汹北犯时,
正在湖南老家为亡母“守制”的曾副部长(左侍郎)听从郭嵩焘的劝说,
组织乡亲们武装起来保家卫国,
湘军自兹横空出世。
而胡林翼已在贵州的大山里当了好几年的知府,
因剿匪卓有成效而为云贵总督吴文镕所赏识。
两任湖南巡抚曾给朝廷打报告要他回湘工作,
但都被吴总督挡住了。
胡林翼的老家已经被“洪”峰淹没,
洪秀全甚至把益阳的县名都改了,
叫成了“得胜县”。
由于清廷八旗与绿营不堪一击,
洪氏的太平军一路得胜,
竟然在拿下江宁府(南京)后,
建立了“太平天国”!
首当其冲的皖、鄂、苏省的疆吏们纷纷落败甚至蒙难。
朝廷急调已任闽浙总督的吴文镕改任湖广总督,
前往鄂省。
吴氏督鄂后,
即奏请胡林翼前往襄助(京城也有某御史上疏推荐)。
胡林翼因此官升一级
(由从四品的黎平知府升正四品的贵东道员),
率千名黔勇驰援湖北。
等胡氏到鄂后,
老领导吴总督却因兵败黄州投水自裁了!
此时湖南告急,
湘省巡抚骆秉章赶紧上奏朝廷要胡林翼回籍效力。
胡回马湖南,
平定了当地匪患。
接着再进湖北,
与在京时认识的老乡曾国藩会师,
开始联手与太平军浴血厮杀,
这才有了湘军的逐渐强盛,
进而有了大清江山的转危为安。
乱世出英雄。
在长江流域苦斗的那几年,
四十出头的胡林翼由正四品的道员而从三品的按察使,
而从二品的布政使,
而正二品的巡抚,
甚至比曾国藩还早地获得了太子少保之头衔。
辞世之前,
又因系收复安庆的“首功”(曾国藩荐语)而被加授太子太保衔。
按现在的话说,
真是天下第一等的牛人!
胡宫保已经无法起身遥向北京叩谢皇恩了。
在按虚龄计岁的传统时代,
他刚好50岁。
也正因他死得太早,
其声誉才远不及曾国藩。
在新中国的教科书上,
胡林翼从来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
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刽子手。
其名字除了偶尔被御用学者们点名批判一下之外,
再无人提及。
再从毛泽东这儿说。
在胡林翼谢世仅22年之后,
湘潭县韶山冲的富户毛顺生的长子毛泽东出生。
胡氏故里益阳县大塘村与湘潭的韶山冲相距仅150华里,
胡林翼在当地的影响可想而知。
毛泽东走出大山到了省城读书以后,
在恩师杨昌济那儿读到了《胡文忠公全集》,
当即佩服得一塌糊涂,
遂为自己起了颇为励志的字:
润芝,也作润之、咏芝。
在传统社会,
有身世的人,
名、字、号俱有。
出山前的毛泽东,
是乡下小财主的儿子,
算不得有身世,
故只有名而无字、号。
时人皆知,
润芝或润之、咏芝,
正是胡林翼给自己起的号。
胡氏名林翼,
字贶生,号润芝,咏芝,后作润之。
毛把前辈乡贤的名讳戴予自己头上。
因仰慕乡贤而将其英名嵌于自家的名或字中,
以寄托人生的远大希望,
这类例子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不胜枚举。
毛润之后来并没有成为胡润之那样的臣子,
反倒最终成功地改换了乾坤。
知道曾国藩而不知道胡林翼,
知道毛润之而不知道胡润之,
不是哪个人的疏忽,
实乃时代之错位。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zdazhuo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晚晴四大名臣和晚晴四名臣都是谁?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四大名臣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还有种说法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差不多的
曾国藩——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日)62岁 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
左宗棠——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推荐中国画报出版社的《冰鉴》,以及南京大学99年出版的《曾国藩评传》。
推荐书单:《爱,始于冬季》《小鸟旅馆》《不二》《活着活着就老了》《都是幺蛾子》《莫失莫忘》《佛陀与想太多的猪》《笑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爱猫奇洛》《...
#长岛欢喜地海晏山庄#特价三人间和温馨三人间有什么区别?
答: 鲁迅对老师的印象总体来说是正面的....
答: 为灵魂而艺术
答: [89]他说:“学至于佛则无所学”,以为宋伊川诸儒“皆窃吾佛书”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原创]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曾国藩(位极人臣,了不得)
导读:曾国藩这个人挺有意思,在晚清的历史中可以说是挽狂澜于即倒,等于将清王朝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还回光返照了几十年(要知道太平军可是打到了直隶,离京城不远的地方,好多豪绅都做好了 逃跑的准备,可见清王朝这座大厦已经摇摇欲坠)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介文人,一手创建了湘军(到后来都可以和清政府分摊天下,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将太平天国给箍死了(注意哦,不是打败,打仗曾国藩说实话,不行,不要说和李秀成、石达开、陈玉成那帮人比,就和自个这边的左宗棠、彭玉麟、刘铭传比,也是很lose,作为中兴名臣之首,实在没
曾国藩这个人挺有意思,在晚清的历史中可以说是挽狂澜于即倒,等于将清王朝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还回光返照了几十年(要知道太平军可是打到了直隶,离京城不远的地方,好多豪绅都做好了 逃跑的准备,可见清王朝这座大厦已经摇摇欲坠)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介文人,一手创建了湘军(到后来都可以和清政府分摊天下,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将太平天国给箍死了(注意哦,不是打败,打仗曾国藩说实话,不行,不要说和李秀成、石达开、陈玉成那帮人比,就和自个这边的左宗棠、彭玉麟、刘铭传比,也是很lose,作为中兴名臣之首,实在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就连最后的攻占天京也是他举荐的那些人给他面子,把这份功劳给了他,呵呵,确实有点那啥吧。可是你要注意,有点像今天的职场,有的厉害领导可能业务方面不怎么样,可是他手底下都是群很厉害的业务精英,说明什么,这个人有他的长处啊,能够拢的住人心啊,底下的人都愿意跟着他干,愿意听他的,说明这个人大局上把握的准,说白了就是方向看的准!哎,曾国藩就是酱紫的,他在为官、做人、处事方面有自己的一整套技术要领或者说是总结的心法,跟练绝世武功一样,得有秘诀啊!呵呵,后来事实也证明他举荐的那帮人最后要么是总督,要么是巡抚,都是些封疆大吏!混的再差也总得是个将军啥的,他自己的警卫员都当了师长,这是后话!所以有这么一套秘密武器,打仗我不行,可我能让那些能打的都上去和你打,我只要保证他和你打的时候,是能够给他的下属带来实际好处的就行!就不像李秀成那帮年轻人动不动就带领几十万大军攻下一大片地方,打仗很牛逼!可最后事实证明没用啊!曾国藩他带兵打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我是打不赢你,可我也不会被你打败就行了呀,他注重的是防守,把敌人拖死,他耗得起,不怕!他是有后方的(不像太平军,处处作仗,哪里都是战场!)老话讲的好,姜还是老的辣!不是哪一个都可以像X共那帮穿草鞋的打败了XX党那帮穿皮鞋的!曾国藩为官上他是不贪功的!把大部分的功劳都给别人,(按照咸丰皇帝的奖励目标,谁能够平定太平天国是可以封王的,就好像现在的上级领导下达一个任务,完成了有一个特殊奖励,结果你完成了,还不要那份奖励,那你说,你这个人是不是很知趣啊,深得领导赏识啊!)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知进退,一般上面统治者传达一个意思什么的,他就能心领神会!也不居功自傲,干完了太平天国,就把自己的军权交出去了!(要知道清统治者对汉族官僚一直就不太放心,更何况这个人还掌握那么庞大的部队体系,要真是换个人,要造反,你能奈他如何,八旗兵早就不堪一击了,说不定把你赶回东北那嘎达去)做人方面,曾也是很有气度的一个人,就比如左宗棠老在背后打他的黑枪,(左宗棠就一直瞧不起曾打仗,老说他打仗僵硬,不会变通,抓住机遇,战场的机会可是转瞬即逝)他自己也知道,可他就当不知道,该干嘛还是干嘛,该支持别人还是照样支持,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所以成就了这群战将!可以说没几人能做到,你他么背后使阴招,我不跟你翻脸就不错了,还去支持你!(除非脑子进水了,呵呵)处事也是,很多人会遇到两难问题,可曾国藩他却能处理的很好,就比如他处理的天津教案,本来是很棘手的一件事,被他很完好的处理好了,按说这种事李鸿章搞得定啊,老跟外国人打交道,有一套啊,可那时李鸿章也推脱,我不行,确实,他也很难搞定!(法国人可是把军舰直接开到了大沽口哦,一旦谈不拢就开干!)慈禧太后木有办法,直接把曾从两江总督任上调任直隶总督(相当于北京市市委书记,加河北省委书记,再加天津市委书记)来处理这个事情,最后解决了,各方满意!在这中间他也是就事论事,一件一件处理,先把容易的搞定,扫除外围,再来和核心的对手谈,法国人一看处理的不错,既挽回了面子又赚到了利益,很划算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就撤了。虽然现在今天来说我们会讲他卖国(赔了几十万白银),可在当时来看,也算化解了一场危机,功不可没啊!从曾国藩的经历看,这个人能够位极人臣(官居一品,大学士,封侯爵,死后给予文正谥号,很高的规格哦!),老毛给他的评价是: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这与他的个人修为,以及他的那套心法有很大关系,能在晚清那个官场混的这么好,善始善终!不可谓不厉害!不求模仿别人,但可以借鉴一下,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可以从别人那里领悟一些东西,很不错哦!花了好多时间,继续喝我的咖啡,快完了!!!呵呵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西汉中兴名臣:那个废了刘贺的霍光
文史知识丨ID:wszs1981刘则永
导语:海昏侯墓发掘工作虽然尚未完成,但已引起学界的重视。已出土的珍贵文物品级之高令人们震惊,有评价以为其价值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汉墓,这或许会为研究霍光时代政治史开启一扇新的视窗。文:刘则永“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命于危难之际,辅佐幼主,全力推行轮台诏书,坚持与民休息。昭宣中兴,功不可没。然而,功高震主,终至家族覆灭。宋人王十朋有诗云:“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梅溪前集》卷10)诗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说两位皇帝都是古代英雄,又都骄奢极欲、穷兵黩武,把国家弄得濒于灭亡。只是由于汉武帝懂得知人之术,晚年把辅佐幼年太子的重任托付给霍光,才使西汉政权渡过了危机,又向前发展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此诗说到了问题的要害。在武帝末年到昭宣时期那段历史上,霍光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人物。霍光(资料图 图源网络)一、出身外戚,早年得志霍光(?—前68),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武帝朝显赫一时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出身于民间,之所以能进入朝廷,后来又得顾命之托,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长达20年,离不开他与霍去病的特殊关系。霍光之父霍中孺,是一个县吏,曾在平阳侯曹寿府中当差。在这期间,他与曹府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中孺当差结束后回到家里,又娶妻生下霍光。不久,卫少儿之妹卫子夫贵幸,被汉武帝立为皇后,霍去病也因为是皇后姊子而受到特殊尊宠。后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一次在出击匈奴时,特地到平阳看望了生身之父霍中孺,并把年仅十余岁的霍光带到长安。霍光得兄之荫,频频升迁,先是为郎,后又迁为侍中。此时的霍光,可谓春风得意。二、仕途艰难,小心谨慎不过,好景不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一代名将霍去病英年早逝。他的逝世,使以外戚关系攀缘而进的霍光的仕途变得艰难起来。他此后任奉车都尉一职二十多年,虽然“出则奉车,人侍左右,出入禁闼”,身为帷幄近臣,但不能参与政事,没有实权,一直没有得到升迁。霍光失去了依靠,只得规规矩矩办事,养成了为人小心谨慎的习惯,连上朝人宫时都走同一路线,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变。霍光的做法使满朝文武十分佩服,也赢得了武帝的信任。征和二年(前91),巫蛊之祸发生,卫太子(因谥号为戾,也称戾园、戾太子)死,武帝改立幼子弗陵为太子。后元二年(前87)春,武帝病危。他在床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与丞相田千秋共受遗沼,辅佐幼帝。第二天,武帝崩,太子弗陵即位,年仅8岁,是为孝昭皇帝。此后直到孝宣帝地节二年(前68)的20年中,霍光一直担任着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之职,是汉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和政策制定者。掌权前的霍光,“小心谨慎”、“资性端正”,掌政后的霍光,也正是依靠这一点,逐渐在汉中央政府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昭帝初即位时,宫中常发生怪事,霍光担心皇帝印玺丢失,于是召尚符玺郎,要他把所掌握的印玺交出来。尚符玺郎不肯,霍光想夺过来,尚符玺郎按剑说:“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霍光非但没有因他顶撞自己而惩罚他,反而“甚谊之”,并于第二天下诏给此郎增加了两级俸禄。在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侍御史严延年上书劾奏霍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霍光并没有因此而加罪于他。霍光的“守正”,是从汉王朝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但这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一些人的局部、个人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霍光死后的第二年——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霍氏家族就遭到了灭门之祸。霍光辅政(资料图 图源网络)三、知时务之要,与民休息1、受命于危难之际。汉武盛世,尽人皆知。面对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一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改汉初各帝所奉行的黄老无为之政,对匈奴等少数民族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争。长期的战争,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严重;加以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汉武帝后期所面临的形势是:外部威胁大大减弱了,边地平静下来了,民族矛盾得到了缓和,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却空前加剧了。随着这一形势的继续发展,到了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南阳、齐、楚等广大的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武帝采取武力镇压的措施,暂时把这些反抗压了下去。这时的汉武帝,已经看到了隐藏着的社会危机,不过,他想把这一问题交给自己的儿子——戾太子去解决。但是,武帝与太子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与矛盾,被佞臣江充所利用,引发了“巫蛊之祸”,戾太子自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数万人被杀的巫蛊狱案,迫使汉武帝反思自己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并下决心改变自己推行了几十年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汉书·食货志上》)政策。征和四年(前89),搜粟都尉桑弘羊上书,请求在轮台以东屯田,继续开拓西域。但这次遭到武帝拒绝。征和四年三月,武帝“耕于钜定”。之后,他又封禅泰山,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卷22)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表示要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利用桑弘羊上书的机会,下轮台哀痛之诏,深陈既往之悔,认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书·西域传下·渠犁》)。转变政策的重大决定作出后,武帝又以年老多病之躯确定皇位继承人。他权衡再三,以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在临死的前一天,下诏以8岁的太子为皇帝。以“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让他与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几人共同辅佐幼帝(关于这一转变,田余庆先生有精辟论述,见《秦汉魏晋史探微·论轮台诏》)。二十多年的卧薪尝胆之后,霍光终于等来了展露才能的机会。2、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昭帝之政治,即霍光之政治”(李源澄《秦汉史》第65页)。而且汉宣帝即位后,非但没有立即从霍光手中接过政权,后来又把霍光在昭帝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广,历史上有名的“昭宣中兴”,与霍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武帝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把他摆在几位顾命大臣之首,除了辅佐昭帝以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让他坚持轮台诏书,改变原来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振汉室雄风。霍光始终没有忘记武帝的重托,他侍中二十多年的经验也使他懂得,只有彻底改革武帝已实行多年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汉政权。而他的主要政绩,也就在于坚决推行武帝末年重新登场的与民休息政策。海昏侯墓出土的部分文物(1)“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霍光上台后的首要措施,就是解决武帝末年的民不聊生、“盗贼”并起问题。禁苛暴。武帝时期,多用深刻用法之臣。他们“奸猾巧法,转相比况”,“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汉书·刑法志》)。霍光针对于此,“行宽缓,欲以说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常派官吏持节巡行郡国,问民之疾苦,并处理冤案与不称职的官吏;命令郡国的官员要以德养民,用教化的方法治理百姓。止擅赋。在始元二年(前85)、四年、五年、六年,元凤二年(前79)、三年、六年,元平元年(前74),本始元年(前73)、三年、四年,又多次下诏减免租税。力本农。始元元年春,昭帝即位后的第一个春天,年仅9岁的小皇帝“耕于钩盾弄田”。一个孩子能耕什么田?这是一种象征性活动,它表明了最高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始元六年春正月,昭帝再次耕于上林。汉宣帝本始四年,下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人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以上皆引自《汉书》昭帝纪、宣帝纪)(2)“议盐铁而罢榷酤”。霍光执政后的昭帝时期,虽进行了不少旨在恢复、发展生产的改革,但武帝财经政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盐铁官营与均输平准却始终没有触及。这主要是由于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时曾经主管这些方面,并在支持武帝开边战争中起过极大作用。武帝晚年下轮台诏书,否定了他的意见后,桑弘羊仍然坚持自己的政见。于是,他成了反对轮台诏书、反对推行与民休息政策的代表人物。霍光上台伊始,政局不稳,百废待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与桑弘羊较量。但数年之后,他们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为了解决桑弘羊及与其相关的政策转变问题,霍光于始元五年以昭帝名义诏“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第二年二月,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汉书·昭帝纪》)。也就是要召上来的贤良文学与坚持原来开边政策的桑弘羊进行辩论。因为辩论的内容多与盐铁专卖有关,所以被称为“盐铁会议”。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在当时人桓宽的《盐铁论》中有详尽记载,可以参看。总的来说,霍光虽然怀有以这次会议打击桑弘羊的目的,但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与贤良文学意见的被采纳,无疑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武帝轮台诏书的精神和当时的形势是相适应的。海昏侯墓出土的印章(资料图 图源网络)四、平定叛乱,拥昭立宣在霍光与其他几人同受武帝顾命之时,他的官职最小。但是,由于他“资性端正”,并主持推行了一系列很得人心的措施,使得他的威望越来越大,这就引起了其他几个顾命大臣的不满,特别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当霍光的权力日重时,上官安与其父合谋,企图通过霍光立自己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为皇后。如果此事成功,无疑对霍光的权力构成极大威胁,霍光遂以其女年幼这一正当理由而加以拒绝。可是上官父子不死心,通过昭帝姊盖主的关系,立其为后。上官父子为了报答盖主,想封盖主情夫丁外人为侯,霍光又不许,这就引起了上官父子与盖主双方的不满。武帝子燕王旦,早就对昭帝继位不满,他曾于始元元年与齐孝王刘泽谋反,霍光未予追究。但刘旦仍不死心,反而认为一向办事谨慎、公正的霍光是他登上皇位的最大障碍。于是,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地位的上官桀父子、盖主、燕王旦、桑弘羊等人由于共同反对霍光而联起手来,形成了燕盖集团。此后,燕王刘旦、上官桀等人多次上书,想通过进谗言而离间昭帝与霍光的关系,然后再除掉他们。但其诡计被年仅十余岁的昭帝识破,于是他们又策划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元凤元年,他们的阴谋败露,燕王旦、盖主自杀,其余人族诛,这就是“燕盖之乱”。需要指出的是,霍光与燕盖集团的冲突,从表面看是无是非可言的争权夺利的政争,实则不然。因为从《汉书》的有关记载来看,燕盖集团的成员不仅有极强的权力欲,而且目光短浅、品行不端,并不具备领导西汉走出困境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霍光要胜出他们许多。元平元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病死,没有留下子嗣。霍光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立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让霍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刘贺,目无礼法,在为昭帝服丧期间,“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尤其让霍光不能容忍的是,刘贺刚愎自用,不听人谏,并把自己原来在封国时的一大批亲信带入朝中,严重地威胁到了霍光的地位与权力。霍光听从大臣之言,废刘贺,并诛杀了他的众多谋臣。废掉刘贺后,霍光召集群臣商议再立新帝问题。最后决定立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因为他与其他诸王不同,“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汉书·循吏传》),出身于民间,了解人民疾苦,这可保证在他即位后休养生息政策仍能继续实行;他的左右也无有对霍光构成威胁的心腹幕僚,这使霍光很放心。汉昭帝元平元年六月,刘病已登基,是为汉宣帝。五、功高震主,家族覆灭霍光秉承武帝遗志,全力推行轮台诏书,使西汉王朝逐渐摆脱了武帝末年的困境,出现了“匈奴和亲,百姓充实”(《汉书·昭帝纪》)的局面。事实证明,霍光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是顺民心的,所以迎来了“昭宣中兴”,社会经济再度出现了繁荣。这与霍光的功绩是分不开的。对霍光的功绩,汉宣帝有一个总的评价: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后来,宣帝又思股肱之美,图画十一功臣于麒麟阁,霍光居于首位(《汉书·苏武传》)。一代史家班固也认为霍光“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既然霍光功绩如此之大,又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那么,霍氏家族在霍光死后不久即遭诛灭的原因究竟何在?前面已经提到,霍光为人极为小心谨慎,“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这才使他赢得了武帝的信任。霍光掌权初期,也是小心翼翼的,褒赏符玺郎等事可以证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位的稳固,霍光逐渐地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他变得不那么小心谨慎了,权力欲开始膨胀起来。特别是在昭帝末宣帝初,霍光大量地把自己的故吏、亲属安排到重要位置: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依仗人势,恣意妄为。连流传下来的汉乐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的诗句。霍光死后,其家人与奴仆更是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他们僭越礼制,私自扩大霍光的陵制与自己的府第;目无皇帝,霍云“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霍氏的骄纵无节,严重地危害到了西汉专制主义皇权,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于汉室,有拥立之功,又握有实权;而自己初起民间,势单力薄,羽翼未丰,因此不敢贸然对霍氏下手,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宣帝的精心策划之下,霍光死后仅两年,霍氏就罹族诛之祸。显赫一时的霍氏昙花一现,在西汉历史上消失了。霍氏的被诛灭,固然是它本身后来骄奢放纵的结果;但从另一面看,霍氏家族也只能有这样的结果。功高震主,“威震主者不畜”,霍光的功劳太大了,地位太高了,名声和影响甚至超过了皇帝,当然为皇帝所“不畜”了。所以,霍氏的族灭,应当看成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注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注:本文凡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汉书·霍光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儒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儒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儒学”,获取更多儒学资讯。
[责任编辑:weiwei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四大名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