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手机重装系统后usb接口不能用是不是得动手机里的系统?动完系统手机还好用吗?

手机接口大一统 你真的了解USB Type-C吗?|USB|接口|Type-C_手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手机接口大一统 你真的了解USB Type-C吗?
  文章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说起“Type-C”,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最近拿它大做文章的厂商着实不少,但要具体说清楚Type-C是什么,估计不少人只能说出“可以正反插”“USB的一种”之类的大概。其实,Type-C的门道不止如此,即便同样是Type-C接口的产品核心也可能是不同的,加之网络流传的各种误解, 关于Type-C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所以这次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Type-C。
什么是Type-C
  Type-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 示输出等功能。Type-C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制定,在2014年获得苹果、谷歌、、微软等厂商支持后开始普及。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先提一提USB接口。USB接口目前共有三种介面,分别为Type-A(Standard-A)、Type-B(Micro-B)以 及Type-C。标准的Type-A是电脑、电子配件中最广泛的介面标准,鼠标、U盘、数据线上大的一方都是此接口,体积也最大;Type-B标准则主要 应用3.5寸移动硬盘、打印机、显示器等设备,体积比Type-A要小。而为了移动电子设备的便携性,还诞生了Mini USB和升级版的Micro USB标准,前一种被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测量仪器上,后一种Micro USB则是我们目前手机最常见的接口。
  另外,USB至今推出过1.0/1.1/2.0/3.0/3.1五个版本,Type-C介面标准就是随着3.1版本一同发布,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是 Type-C接口就一定是USB 3.1版本。实际上Type-C对USB版本并无要求,甚至可以在老版本的USB 2.0上使用,比如已经用上Type-C接口的诺基亚N1平板电脑、一加手机2、乐视手机用的都是老版本的USB 2.0版本,刚刚发布的ZUK Z1采用的也只是USB 3.0版本。即便是苹果宣传使用USB 3.1 Type-C的12寸MacBook也不是完整的USB 3.1,核心原因在于其使用的Intel Core M平台并不原生支持USB 3.1。在AnandTech关于这一部分的阐述中提到,苹果所使用的接口是USB 3.1 Gen1,速率比标准减半(和USB 3.0一样为5Gbps),未来的全速版本是USB 3.1 Gen2。所以,苹果的USB 3.1 Gen1其实就是USB 3.0版本的Type-C,只不过改个名字好听点。
Type-C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就是最为人所知的无方向性,通俗说就是可以正反插,估计这也是苹果放弃之前使用的Thunderbolt 2接口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优势是Type-C非常浅薄,约8.3x2.5mm的大小放在移动设备上并不突兀,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之上更是节省空间了三分之二的空间。
  第三个优势在于其完整支持USB 3.1的全部功能,比如提供高达100W的供电、最高10Gbps的传输速率、传输影音信号等。特别的是,Type-C的功率传输是双向的,这意味着它拥 有两种发送功率方式,即用户不仅可以用笔记本为移动设备充电,也可以利用其它设备或移动电源为笔记本充电。
  另外,有传闻说苹果会在iPhone 6s上用Type-C取代Lightning接口,结合Type-C支持音频信号传输的特性,早前苹果要取消耳机接口的信息并非空穴来风。所以得益于Type-C,今后的手机上很有可能只有一个接口。
  Type-C的安全隐患
  经过上面的描述,Type-C基本可以用“完美的接口”来形容了,但其实它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现在老生常谈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面对BadUSB漏洞时。
  BadUSB漏洞在2014年的Black Hat大会上由德国两名研究人员公布,其可避开数据读取区,将恶意代码存放在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存储区,让用户在没发现它之前就将恶意代码感染给电子 设备。最可怕的是,即便我们发现自己的设备上被感染了BadUSB,但依靠普通杀毒软件或格式化操作都无法清除该代码,而且安全专家表示想要修复 BadUSB漏洞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Type-C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容易遭到大范围的攻击,发现者之一的Karsten Nohl就曾对Type-C表达过深深的忧虑,“即便以最新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对BadUSB漏洞是毫无办法的”,因为不论苹果还是谷歌,只要使用 USB接口,就必须遵循USB标准,这就埋下了一定隐患。
  在生态层面修复任何一个漏洞,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任务,没有哪一家厂商敢妄言颠覆USB设备的工作原理。当然,过去苹果发布Lightning接口的时候,也传出有安全隐患和被黑客破解的新闻,但如今并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安全事件。
  从现在的趋势看,Type-C取代Type-A/B介面是必然的结果,其拥有的纤薄性、便携性、拓展性特点都助其在与众多接口的竞争中胜出,虽然目前还存在着安全方面的疑虑,但总归利大于弊,问题也总有解决的一天。
  而接口标准的统一,不仅使生活中的繁琐减少,而且在环保方面也能做出很多贡献。或许未来某一天,购买手机不再标配充电器和数据线将成为可能。
  扫一扫,每日推送最潮最酷数码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数码官方微信(也可微信中搜:sinadigi或新浪数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手机插电脑无反应,只能充电,换插口,重启usb也没用,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手机插电脑无反应,只能充电,换插口,重启usb也没用,是怎么回事
不是第一次连了,而且也下了驱动了,还是没反应,好像是手机那里有问题,别的手机在我电脑都可以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好。同时,需要你在手机设置、关于手机、存储里选择连接方式同时提醒你一下,电脑会自动联网适配驱动。驱动安装成功后,您好,如果你是Win7以上版本的电脑系统的,在计算机中双击&魅族手机&就能看到&内存设备&,首次连接电脑时,那样才能够保证供电充足。如果你是XP系统的电脑的,必须先装Windows Media 11,手机需要需要的供电量太大了,如果你是笔记本电脑,那么请把所有的USB插口清空,只插一个手机,这样就差不多连接上了,如果你是台式机,请把手机插到机箱后面
不是第一次连了,而且也下了驱动了,还是没反应,好像是手机那里有问题,别的手机在我电脑都可以的
你好,一般是驱动的问题,因为魅族不允许线刷,对端口进行限制了
因梦想而立,因热爱而极致;
主营:知名智能手机厂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电脑usb接口不能用怎么办?
&  电脑usb接口不能用怎么办?USB设备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但是有的朋友在插入U盘或者USB鼠标或者其它一些USB设备插好后电脑没反应,对于这种问题,其实涉及面比较广,也是电脑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过很多情况也不是一样的,下面本文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下电脑usb接口不能用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电脑usb接口不能用的直接原因:
  ⒈)通常很多朋友遇到的USB接口不能用,很多问题出在USB设备上
  前段时间有一朋友买了个智能手机,但想到网上下载点音乐与手机桌面背景图片拷贝到手机SD卡中,结果将数据线与手机和电脑连接之后,手机屏幕上也显示在充电状态,但在电脑中的我的电脑里怎么也找不到可移动磁盘(SD卡)的存在,朋友一着急以为手机USB接口有问题,让笔者给看看,不过笔者看了下手机,手机解锁之后发现手机上有提示是否需要打开USB设备,选择打开之后,一会我的电脑中就显示出了可移动磁盘了。通过这个例子笔者想说,如果遇到USB接口没反应,最好想想设备是否有开关,USB线是否连接好,新设备最好看下使用说明书等等。最好的办法大家可以先换个USB口以及重新拔插几次,不行建议换个电脑试试,检查下到底是电脑还是设备的问题。
  ⒉)USB本身问题
  USB接口问题可以分为硬件问题也可以分为软件问题,下面我们先从软件方面说其,比如USB设备的驱动不小小心给删除或者在BIOS中设置了禁用USB设备就会导致电脑USB接口没反应,因此导致USB接口肯定用不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确认USB设备没问题,比如我们将无线鼠标或者U盘等USB设备放别的电脑上有用,放这台电脑有问题,则基本可以确认为USB本身问题了。
  解决办法:
& & & & 首先在这台有问题的电脑上看看USB是前置接口还是后置接口,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电脑前置USB接口不可用,但后面的可以,主要是因为前置USB接口是机箱提供了,需要将机箱的USB接口线插在主板对应位置,但很多装机的朋友可能忘记了插USB前置线,这样一来前面的USB接口就不能用了,而机箱后面的USB接口是直接集成在主板当中的,因此不存在没连接的情况。因此遇到USB接口不能用,最好以机箱后面的USB接口为准。手机USB接口的4个真相:为何速度、功能有差别?
&&&&&&& 手机身上的USB接口主要的任务就是充电,连接PC传输数据,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功能吗?没错,它还能连接USB小风扇、小台灯等外设。但是,你以为所有手机在实现这些功能时的体验和效果都是一样的吗?(少年,你天真了!)  充电速度和接口关系不大  手机充电靠的就是USB接口,但现阶段Android手机USB无非是Micro USB和Type-C两种形态,为啥不同品牌手机的充电速度差异很大呢?  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手机USB接口和充电速度的关系还真不大。比如,时下流行的高通QC、联发科PEP等快速充电技术,靠的是处理器SoC集成的电源管理芯片,能以5V电压普通充电,还是以9V或12V快速充电,都是这些芯片说了算,再通过判断两根线之间的电阻来判断给多大电流。  当然,也有非一般的情况。比如OPPO的VOOC闪充,采用的是低电压大电流的快充策略,而OPPO手机采用的Micro USB天生无法承载太大的电流。所以,OPPO就不得不采用改进型的Micro USB接口,在标准Micro USB基础上增加了2个针脚,用于识别和传输更大的电流。  我们都知道一加手机3的DASH源自于VOOC,但由于一加手机3改用了USB Type-C接口,而Type-C天生就能承载更大的电流和电压,所以完全无需对接口进行物理改造。  在Type-C将一统手机接口江湖的未来,想通过接口判断快充技术的类型和速度?答案只能是:没戏!  为啥Type-C没能带来USB3.0  问题来了,USB Type-C从诞生伊始可就是打着&USB3.1&的旗号,为啥配备这个接口的手机,USB传输速度却还是以USB2.0为主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还得先简单聊聊USB Type-C。USB Type-C只是一种物理接口的形态,无论是USB3.0、USB3.1还是雷电3等特殊功能都是它的&可选项&。在Android手机领域,99%的手机都选择了默认的USB2.0,只有极少数机型采用了USB3.0。  原因很无奈,USB3.0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会对手机信号(包括4G网络和Wi-Fi)、无线键盘鼠标(包括2.4G、5G、蓝牙)产生干扰,而这个问题历经多年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点从三星对USB3.0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GALAXY Note 3曾以USB3.0作为主打,但很多用户都反映称在连接电脑传输文件时,手机的4G信号会突然中断并自动转入3G/2G模式。于是,USB3.0对信号干扰的问题便引起了业内的重视,而三星也在后续新品中放弃了对USB3.0的支持。  对了,时下支持USB3.0的Android手机,在默认状态下也是屏蔽了此项功能,而是以USB2.0速度进行数据传输。如果你想切换到USB3.0,则会弹出一个可能影响信号质量的提示。所以,对于Android手机为啥用上了Type-C却没有提供USB3.0的速度,大家也就别过于纠结啦。  为何Type-C能当耳机孔用?  如今以乐视和MOTO为代表的不少Android手机都取消了3.5mm耳机孔,听歌和充电都得依靠全新的Type-C。难道,这是一项很高端的技术吗?  少年,不要惊讶!作为手机USB接口的老祖宗,早在mini USB接口时代,用它来连接耳机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十余年前的摩托罗拉L7,HTC Touch Diamond就都是将Mini USB作为耳机接口的代表。  原因很简单,包括USB Type-C在内,Type-A(标准USB接口)和Type-B(Mini USB、Micro USB)类型的USB接口全都支持音频信号的传输。从Android 5.0开始,谷歌便在系统中集成了标准USB Audio驱动库,可以通过USB传输音频信号。因此,理论上只要系统版本在Android 5.0以上,且配备了Type-C接口的手机,都可以直接使用Type-C接口的耳机。  反向充电真的很高端?  如今很多配备大电池的手机都在主打支持反向充电的功能,就是号称可以扮演充电宝的角色给其他手机充电。这个功能很高端吗?  实际上,所有支持OTG的手机,最大特色就是利用OTG线连接另外一部手机时,可以为其充电。所以,这种反向充电的能力,基本上所有手机都支持。只是很多手机自身电池都不够用,再扮演充电宝的角色会有些力不从心而已。  那么,为啥支持OTG的手机都能反向充电呢?  提起OTG,应该是Android手机的一项特色功能,通过它可以实现外接键盘、鼠标、U盘,以及包括USB风扇、USB小台灯一类的周边外设。  对OTG功能而言,手机USB接口是否配备一个5V的升压模块至关重要。早期很多中低端手机会阉割掉这个升压模块,所以在物理上就不可能实现对OTG的支持。  带分叉头的OTG线,一边可连接手机,另一头则可连接充电器  此外,还有些产品虽然配备了升压模块,但却在系统层面删除了与OTG有关的代码,属于软件屏蔽了OTG。如果你的手机不幸属于上面的类型,则可以借助DC5V电源的OTG线(在与手机相连的同时获取额外的电力,模拟5V升压模块)和修改Android系统根目录下的system/etc/vold.fstab代码的方式曲线获得OTG功能。
您可能喜欢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装系统后usb接口不能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